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1)在《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文中认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成为一线教师最常提及的难点。为了研究“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以“参与型局外人”的角色和客位视角对凉山彝族地区Z小学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4个月的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探析了以下四个子问题:第一,“差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究竟有何表现?通过田野观察,记录并描述了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等学生之间的行为习惯差异,印证了最初调研时所了解到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第二,“难吗”,即学校采取了怎样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如何?作为一种富有权力的规训机构,学校采用了分配艺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全景敞视主义等规训手段。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呈现出适应与发展的样态,而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着抗争与排斥,导致学校行为习惯规训教育陷入困境。第三,“是这样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习惯?基于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视角,他们有着实用主义、可视主义、集体主义等独特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并在内心深处是一个“行为-情感的矛盾体”。第四,“为什么难”,即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围绕“难”字,本研究从三个阶段对难点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对难点进行审视,找到了分析路径——文化环境。第二,对难点进行剖析,分析了四个文化要素——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和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第三,对难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三个论点——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针对上述所呈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思考路径——在多元文化中融合、用后喻文化来反哺、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赵丹丹[2](2021)在《叶圣陶习惯本旨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叶圣陶投身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总结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教育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专着、研究论文、序跋、书简等。习惯本旨论是叶圣陶的教育哲学之一。关于叶圣陶习惯本旨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习惯本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尝试用叶圣陶的习惯本旨论指导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释和研究。第一章探索叶圣陶习惯本旨论的形成渊源,主要有接受同代教育家理念、借鉴外国教育家思想、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等三方面,并深入挖掘习惯本旨论“教育为人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核心内容。第二章分三个学段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惯的相关要求,并概括总结每一学段的学生需要养成的语文习惯,每一个学段的要求都是根据儿童发展循序渐进地落实的。第三章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写作、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习惯,结合叶圣陶习惯本旨论的相关内容,分析在教学中如何融入叶圣陶的习惯本旨论思想,让理论指导实践。总结了习惯本旨论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展示相应的教学案例。叶圣陶是一个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语文教育改革,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形成了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涵盖的范围广,其中习惯本旨论的观点对我国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在听、说、读、写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依然有启示意义。

郭燕[3](2021)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阅读饥渴期”的说法,他认为,孩子的阅读饥渴期形成于14岁之前。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当抓住孩子的“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和“阅读饥渴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城东路小学校三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阅读面窄等问题,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足够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小学阶段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第二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阅读现状,找到小学生阅读习惯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载体单一、阅读量不足、阅读面窄、缺乏科学系统的阅读指导等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主要包括确立小学生正确的阅读目的、提高小学生有效的阅读效率、合理利用多元化阅读载体、增加小学生合理的阅读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等六条策略。结语部分,总结论文内容,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视,同时也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徐雪晴[4](2020)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使命。然而,随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幼师学生表现出了一些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影响了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幼师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幼师班主任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了班级管理中习惯养成工作的情况,结合行动研究,提出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明问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提出,幼师学生的习惯养成不容小觑,学生习惯养成对幼师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班集体的和谐发展、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幼教事业发展十分有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宿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幼师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表现较为突出,但会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所改善;文明礼仪习惯和道德行为表现相对较好;课堂学习习惯整体上优于课外,但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发生反向变化;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幼师学生在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表现中,略有不同的特点。正文第三部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问题的复杂成因,家庭环境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学校管理不善、网络和不良社会风气、幼师学生自身的特征,都对学生不良习惯有一定的影响。正文的第四部分结合幼师班主任访谈,分析了班主任对习惯养成的认识和相关班级管理工作概况: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更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并将其渗透在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中;得益于班级制度建设和班委会工作、班会活动,班级学生的习惯总体上积极发展,但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易反复、班内小团体不良影响、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支持,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正文的第五部分介绍了以培养幼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开展的班级管理行动研究的情况。最后,结合教育实践工作,正文的第六部分提出了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全面分析、了解幼师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化师生互动和交流;通过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健全和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同度,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班风;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树立学生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重塑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榜样和同伴影响力,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完善班级管理组织体系;强化班主任、家庭、幼师学校的协同,借团队之力育人;幼师班主任以身作则,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学习和反思,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及时预防、纠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偏差。

闫洁[5](2020)在《1-3年级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的策略研究 ——以《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当今社会普遍认同蒙学读物的品行养成教育价值。故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熏陶、点拨、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以蒙学读物《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作为研究出发点,全文共有六部分。第一章研究者叙述了课题的选题背景、价值以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界定了“蒙学读物”、“良好品行”和“品行养成”的核心概念。在第二章中,研究者详细分析了《弟子规》和《治家格言》的良好品行内涵和品行养成教育价值,为小学生习读《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提供坚定的理论基础。在第三章中,研究者分析了调查问卷结果和观察记录,揭示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现状和在其良好品行养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小学生习读《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提供坚定的现实基础。在第四章中,研究者追溯小学生品行养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并了解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现状。在第五章中,研究者对社会各界、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如何协助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提出可借鉴性的意见。研究者研读《弟子规》和《治家格言》后,遴选其对小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并通过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以期为各界教育者利用蒙学读物协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提供可借鉴性的建议。

王婧妍[6](2020)在《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叶圣陶在当时内外交困的社会背景下,借着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以及外国文化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他的德育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尤其强调培养合格的公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德育思想,并提出了实践以及教师的“身教”在德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叶圣陶根据当时我国旧式教育的落后现状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分别对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文化以及西方的德育思想进行了批判式的继承与吸收。从而提出了符合我国教育实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德育思想。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叶圣陶德育思想内容、方法以及途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德育现状,进一步发掘叶圣陶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叶圣陶的德育思想进行分析,分别是叶圣陶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基本结构,叶圣陶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第一部分对叶圣陶德育思想的产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其中主要对叶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教育和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外国的教育思潮进行研究,分析这三方面对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第二部分对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包括叶圣陶德育的目的、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以及德育的主要途径。其内容主要从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习惯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德育主要方法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身教”、寓德于知、注重实践、重在协作等方面阐述;德育主要途径从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来进行叙述;最后对叶圣陶德育思想的特性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提出叶圣陶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本文通过对前两部分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改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寓德育于中小学学科教学与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位”,教师要格外注重“身教”,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相互协作,要注意规范新媒体的导向作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叶圣陶在继承中国优秀道德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杜威先进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建立起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的德育思想。叶圣陶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小学的德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蕊璇[7](2020)在《“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实习期间,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附中的高中语文教师很注重自身的写作训练,以高水平的作文来指导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这一做法引起了我的思考。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这一做法是叶圣陶“下水作文”思想的重现与深化,对作文教学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突破写作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提出“教师写‘下水作文’来指导高中生作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一观点。论文正文由三部分构成。为了更好的对本论题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廓清了“作文教学”及相关概念,并梳理了叶圣陶“下水作文”的由来。在结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与如今的作文教学情况后,笔者概述出“下水作文”的内涵。随后,笔者研究了“下水作文”的继承与发展情况,发现上世纪教学大纲的支持、于漪等着名语文教育家的肯定、还有同题作文的出现更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发展。最后,笔者对新课标进行研读,发现“下水作文”符合新课程对高中生提出的“有个性地表达”、“培养思维能力”等要求。综上可知教师写高水平的“下水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意义重大,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降低写作教学的难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发挥“下水作文”的意义,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对高中生的写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写作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如结构混乱等在批改作文中发现的问题;二、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等高中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反映了教师作文教学的不足,教师很少用也用不好“下水作文”。通过对数据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原因:一、教师写作教学高考导向;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不高;三、教师缺乏针对性地指导;四、教师对“下水作文”内涵理解有误。为了改善高中生写作现状,笔者提出了把“下水作文”应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一、教师“下水”引发学生写作兴趣;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个性表达;三、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思维能力;四、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文体意识。策略主要针对于教师,主张教师写“下水作文”进行示范引领,针对学生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为了更清晰地论述,笔者选择了几个完整地教学案例,详细地展现教师“下水”指导的过程。

陈文镔[8](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也就缺乏主动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意识,导致学生写作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因此,笔者选择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和对学生的大量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存在两个方面问题,即向外缺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积累素材意识和向内缺乏自我观察探寻意识。究其原因,既有课程设置的限制,又有教师教学观念不够重视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首先,借助各种活动和学科教学,激发学生观察外部世界的兴趣,使其留心周围事物,同时激活学生的自我观察意识;其次,在学生乐于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观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确定不同阶段学生写作观察的训练目标,制定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进行写作观察过程指导。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观察周围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信息、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观察积累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在初中阶段,承接小学的写作观察指导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观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这样,通过写作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最后,笔者希望本课题研究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朱苏芮[9](2020)在《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具有着育人功能的作文教学备受关注,但是作文教学的成效都不太显着,中学的作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教师重视阅读轻视写作、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等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作文教学的理念,致力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本论文以我国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去探索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效率、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第一章具体概述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从其思想的产生背景、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的价值三个方面去阐述。首先对于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产生背景,笔者从旧式作文教学弊端、叶圣陶自身教学经历、同时期其他教育家的影响三重背景论述。其次,笔者挑选了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中对当今初中作文教学最有借鉴意义的三部分内容,分别为“作文即生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基于说话的训练”。最后笔者论述了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价值。第二章笔者主要通过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来具体分析当今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作文“假”、“空”、“乱”,以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对应的原因。第三章,笔者开始结合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今初中作文教学提出建议,分别从致力于作文的“生活化”、在阅读中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以及锻炼语言,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去具体阐述。本文将针对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学生作文“假”“空”“乱”的具体问题,深入探讨其原因,并具体阐述叶圣陶先生的“作文即生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基于说话的训练”的作文教学思想,从而能够结合其思想更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史雅楠[10](2020)在《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与培养方法 ——以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人们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以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首先得学会学习。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是可以达到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在学生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综述。分别介绍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和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同时,将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分类,并确定了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第三章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通过对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四章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初中生本身的阶段特征,从自主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语文积累习惯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同时介绍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考查标准。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论文提纲范文)

(1)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行为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1.2 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
        1.1.3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1.1.4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
        1.4.2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1.4.3 已有研究的发展趋向
        1.4.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5 概念界定
        1.5.1 行为习惯
        1.5.2 良好行为习惯
        1.5.3 凉山彝族
    1.6 研究设计
        1.6.1 田野点的确定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6.3 研究者的角色
        1.6.4 收集资料的方法
        1.6.5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1.7 理论基础
        1.7.1 文化再生产理论
        1.7.2 规训理论
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
    2.1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历程
        2.1.1 道德齐礼,维护秩序
        2.1.2 新旧冲击,移风易俗
        2.1.3 爱国自强,严肃纪律
    2.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的特点
        2.2.1 行为习惯教育目的功能化
        2.2.2 行为习惯教育形式非正式
        2.2.3 行为习惯教育方式单一化
        2.2.4 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侧重化
    2.3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2.3.1 制约与依存
        2.3.2 传承与发展
3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3.1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好与差
        3.1.1 道德习惯上的“听话懂事”与“破坏规矩”
        3.1.2 学习习惯上的“勤奋好学”与“无所事事”
        3.1.3 生活习惯上的“勤劳独立”与“不讲卫生”
    3.2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异大
        3.2.1 男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2 高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3 学生面对女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3.2.4 学生面对汉族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4 凉山彝族小学行为习惯规训教育
    4.1 学校的规训与惩罚
        4.1.1 分配艺术
        4.1.2 层级监视
        4.1.3 规范化裁决
        4.1.4 检查
        4.1.5 全景敞视主义
    4.2 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4.2.1 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4.2.2 学校常规管理的有序化
        4.2.3 家长认可度的提升
    4.3 学生的抗争与排斥
        4.3.1 管教与挑战——反抗
        4.3.2 当面与背面——逃避
        4.3.3 隔离与回归——反弹
        4.3.4 行为与思想——异化
5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
    5.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逻辑
        5.1.1 实用主义
        5.1.2 可视主义
        5.1.3 集体主义
    5.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践逻辑
        5.2.1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2.2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3 凉山彝族小学生内心的矛盾对话
        5.3.1 自卑与自我放弃
        5.3.2 自责与自我逃避
        5.3.3 自然与自我迷茫
6 凉山彝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难的文化因素
    6.1 大环境下的难点审视——文化环境
        6.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2 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角逐
    6.2 文化环境中的难点剖析——文化要素
        6.2.1 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
        6.2.2 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
        6.2.3 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
        6.2.4 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
    6.3 基于文化要素的难点总结——文化再生产、文化冲突与文化排斥
        6.3.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6.3.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
        6.3.3 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
7 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路径
    7.1 在多元文化中融合
        7.1.1 创设多元文化校园环境
        7.1.2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7.1.3 建立多元弹性评价系统
    7.2 用后喻文化来反哺
        7.2.1 促进行为习惯文化反哺
        7.2.2 建立新型家庭代际关系
        7.2.3 发挥数字媒体积极作用
    7.3 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7.3.1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风气
        7.3.2 开展序列全民教育活动
        7.3.3 建立合作共赢养成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叶圣陶习惯本旨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叶圣陶习惯本旨论概述
    第一节 习惯本旨论的形成渊源
    第二节 习惯本旨论的核心理念
第二章 现行课标下各学段习惯的阐释分析
    第一节 第一学段(1——2 年级)的习惯阐释
    第二节 第二学段(3——4 年级)的习惯阐释
    第三节 第三学段(5——6 年级)的习惯阐释
第三章 习惯本旨论的实践运用启示
    第一节 识字与写字习惯
    第二节 阅读习惯及《天窗》课堂实录
    第三节 写作习惯及《写一个传统节日》课堂实录
    第四节 口语交际习惯及《商量》课堂实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四)基本概念和理论
        1.阅读
        2.习惯
        3.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有利于小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现状和问题
    (一)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
        1.学生阅读的目的性、积极性和计划性
        2.学生阅读的时间、场所及载体等方面的选择
        3.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
        4.学生阅读时读写结合的习惯
        5.学生阅读时使用工具的习惯
        6.学生阅读交流的习惯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方面的问题
        1.小学生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现象
        2.小学生阅读载体较单一
        3.小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
        4.小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阅读指导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确立小学生正确的阅读目的
    (二)提高小学生有效的阅读效率
        1.合理安排在校时间进行有效阅读
        2.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三)合理利用多元化阅读载体
        1.预防碎片化阅读下的浅阅读现象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阅读体验
    (四)增加小学生合理的阅读量
        1.在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2.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给学生
    (五)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培养小学生养成边读边动笔的习惯
        3.培养小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4.培养小学生养成阅读交流的习惯
    (六)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2.养成师生共读的阅读习惯
        3.养成亲子共读的阅读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问卷
致谢

(4)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幼师学生习惯养成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个体长远发展
    (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幼师学生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的编制和发放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四)幼师学生的习惯问题
三、幼师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
    (四)学生自身因素
四、幼师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习惯养成工作访谈分析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内容和结果分析
五、通过班级管理改进幼师学生习惯的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设计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三)行动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六、幼师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分析了解幼师学生,深化师生互动
    (二)通过班级制度和班级活动,优化班级环境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重塑学习习惯
    (四)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建立班级管理体系
    (五)强化队伍协同,发挥育人团队的力量
    (六)班主任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反思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1-3年级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的策略研究 ——以《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蒙学读物
        (二)良好品行
        (三)品行养成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启示
第二章 《弟子规》和《治家格言》的品行养成教育价值
    一、《弟子规》和《治家格言》的良好品行内涵分析
        (一)《弟子规》的良好品行内涵分析
        (二)《治家格言》的良好品行内涵分析
        (三)总结
    二、《弟子规》、《治家格言》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联系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三章 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分析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
    二、观察学生记录分析
        (一)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记录分析
        (二)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记录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学生品行养成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分析
    一、学生品行养成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一)未正确理解道德认知
        (二)道德情感淡薄
        (三)道德意志薄弱
        (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不乐观
    二、学生品行养成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分析
        (一)社会各界忽视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功能
        (二)学校品行养成教育模式固化
        (三)家庭教育者在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方面的认识不足
第五章 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的建议
    一、社会各界加强蒙学读物的宣传力度
        (一)社会有关部门应重视宣传蒙学读物的品行教育价值工作
        (二)互联网公司应注重研发并应用青少年模式,筛选正能量的文化信息
        (三)社区应开展丰富的蒙学主题活动
    二、学校可利用蒙学读物改善其固化的品行养成教育模式
        (一)学校应设立蒙学校本课程以及蒙学主题活动体制
        (二)班级应有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的学习体制和浓厚文化氛围
    三、亲子共建蒙学读物的学习体制
        (一)家长要有习读蒙学读物的意识和学习机制
        (二)家长要做好习读蒙学读物的榜样,并适时开展蒙学读物学习交流活动
        (三)家长应将孩子习读蒙学读物贯穿于家庭日常生活中
        (四)家长和孩子根据蒙学读物内容一起制定家规,建立并履行相应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家长卷)
    附录二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情况调查表(学生卷)
    附录三 :学生详细观察记录
        (一)A同学的交谈记录
        (二)B同学的具体表现以及观察记录
        (三)C同学的具体表现以及观察记录
        (四)D同学的具体表现以及观察记录
致谢

(6)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叶圣陶德育思想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实践研究
        (三)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不足与前景展望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叶圣陶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丰富的个人经历与教育实践
        (一)早期接受的教育
        (二)教学实践经历
        (三)教材编辑实践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三章 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基本结构
    一、叶圣陶德育目的
        (一)“为人生”——读书为了做人
        (二)“培养合格的公民”
    二、叶圣陶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生观教育
        (三)道德习惯教育
    三、叶圣陶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二)教师的身教
        (三)“寓德于知”
        (四)注重实践
        (五)重在协作
    四、叶圣陶德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及课外活动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目标
        (二)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三)语文教学与养成习惯
        (四)语文教材与德育
        (五)课外活动与德育
第四章 叶圣陶德育思想的特性
    一、叶圣陶德育思想的民族性
    二、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实践性
    三、叶圣陶德育思想的整体性
    四、叶圣陶德育思想的主体性
    五、叶圣陶德育思想的师表性
第五章 对当代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寓德育于中小学学科教学与课外活动中
        (一)寓德育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
        (二)寓德育于中小学课外活动中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德育思想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注重身教,引导学生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二)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
        (一)强调家庭德育的基础作用
        (二)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
        (四)增强社会德育的导向作用
    五、规范新媒体,创新德育途径
        (一)完善学校新媒体平台建设
        (二)规范新媒体德育内容
        (三)提高教师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高中语文教师注重自身平时的写作训练
        (二)教师的写作给高中生带来积极影响
    二、选题意义
        (一)突破困扰高中写作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二)是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下水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概述
    一、作文教学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写作”与“作文”
        (二)“写作教学”与“作文教学”
    二、叶圣陶“下水作文”概述
        (一)“下水作文”的由来
        (二)“下水作文”的内涵
    三、“下水作文”的继承与发展
        (一)上世纪教学大纲的倡导
        (二)着名学者的继承与发展
        (三)“同题作文”的出现
    四、高中新课标对高中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新课标强调有个性地表达
        (二)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状况简介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状况统计与分析
        (一)对高中生写作兴趣的状况调查
        (二)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状况调查
        (三)对高中生眼中作文指导的调查
        (四)对教师“下水作文”状况调查
    三、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批改高中生作文中发现的问题
        (二)高中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师写“下水作文”存在的问题
    四、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作文教学高考导向
        (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不高
        (三)教师“下水”缺少针对性地指导
        (四)教师对“下水作文”内涵理解有误
    五、结论:“下水作文”对指导高中生写作有积极作用
第三章 “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下水”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案例1《师生共作让作文课充满活力》
        (二)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个性表达
        (一)教师“下水”引领学生审题立意
        1、案例2《一篇“演讲稿”来教学生审题立意》
        2、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卷面书写
        1、案例3《老师帮你还作文之“美”》
        2、案例分析
    三、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思维能力
        (一)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构思
        1、案例4《一份提纲让学生头脑清晰》
        2、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修改
        1、案例5《老师示范改,学生学会改》
        2、案例分析
    四、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文体意识
        (一)案例6《教师帮助学生站对文体队伍》
        (二)案例分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表1-1
    附录二 高中生写作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
    附录四 :作文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选题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观察力
        二、写作观察力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课标及教材对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明确要求
        二、培养写作观察力可以提高学生其他写作能力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外部观察积累意识,写作素材匮乏
        二、缺乏自我观察意识,写作真情实感不足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现状的成因
        一、课程设置的限制
        二、教师教学影响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激活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一、借助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
        二、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第二节 各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训练过程指导
        一、第二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二、第三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三、第四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四、写作观察力指导训练的教学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致谢

(9)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和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概述
    第一节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旧式作文教学的弊病
        一、叶圣陶自身教学经历
        三、同时代教育家的影响
    第二节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作文即生活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三、作文是基于说话的训练
    第三节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改善
        二、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有利于教师写作教学思想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假”,无真情实感
        二、学生作文“空”,无内容支撑
        三、学生作文“乱”,作文无逻辑
    第三节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应试环境造成写作目的功利化
        二、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三、师生自身素质和作文能力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第一节 致力于作文的“生活化”
        一、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写作欲望
        二、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经验
        三、训练思想、培养情感以充实生活
    第二节 在阅读中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立足课本,讲透课文的写作技巧
        二、扩展课外阅读材料
        三、训练学生对范文的仿写、续写能力
    第三节 锻炼语言,组织结构
        一、随时动笔,多说多写
        二、注重诵读,增强语感
        三、师生合作,共同批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作文情况调查(学生版)
    附录二: 访谈问题(学生版)
    附录三: 访谈问题(教师版)
后记

(10)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与培养方法 ——以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1. 语文学习习惯的本质研究
        2. 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研究
        3.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4. 文献综评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
二、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综述
    (一)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1. 学习习惯
        2. 语文学习习惯
        3.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二) 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表现分类
        1. 自主学习习惯
        2. 课堂学习习惯
        3. 语文积累习惯
    (三) 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
        1. 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要求
        2. 符合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与语文积累相结合的要求
        3. 符合奖励惩罚相结合的要求
        4. 符合考查方法公平公正的要求
        5. 符合长期坚持的要求
三、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概述
        1. 调查对象
        2. 调查问卷
    (二) 调查结果
        1. 语文自主学习习惯调查
        2. 语文课堂学习习惯调查
        3. 语文积累习惯调查
        4. 在家学习时家长状态调查
    (三) 阻碍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
        1. 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不当
        2. 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
        3.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4. 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四、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 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2. 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3.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方法
    (二) 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 倾听、思考并积极发言习惯的培养方法
        2. 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方法
        3. 记录课堂笔记和勾画批注习惯的培养方法
    (三) 语文积累习惯的培养方法
        1.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方法
        2.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3.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方法
    (四) 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考查标准
        1.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计分标准
        2.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等级标准
    (五) 家校联合培养
        1. 家校信息沟通
        2. 家长的榜样作用
五、结语
    (一) 主要结论
    (二)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论文参考文献)

  • [1]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D]. 李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叶圣陶习惯本旨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 赵丹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调查研究[D]. 郭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以宿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D]. 徐雪晴. 西南大学, 2020(05)
  • [5]1-3年级小学生习读蒙学读物促进其养成良好品行的策略研究 ——以《弟子规》和《治家格言》为例[D]. 闫洁.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叶圣陶德育思想研究[D]. 王婧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蕊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D]. 陈文镔.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D]. 朱苏芮.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与培养方法 ——以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为例[D]. 史雅楠.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