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和活髓保存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颜志豪[1](2021)在《Iroot BP plus用于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使用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对无临床症状去腐露髓的成熟恒牙实施直接盖髓术,研究iRoot BP Plus用于成熟恒牙龋源性露髓行直接盖髓术后的疗效以及新生钙化物形成情况。为指导iRoot BP Plu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60例无症状因龋露髓成年患者,患牙为60例成熟恒牙。所有病例术前诊断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慢性牙髓炎,无自发痛,夜间痛及叩痛症状且电活力、冷热测正常,牙冠颜色正常,根尖无低密度影。按照盖髓材料选择不同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观察组和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对照组,各30例。1%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橡皮障隔湿,如有渗漏用封闭剂封闭,3%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冲洗牙冠,调整显微镜,彻底去除龋坏组织,用3%次氯酸钠棉球压迫穿髓点止血,用无菌生理盐水去除组织碎屑。观察组iRoot BP Plus按使用说明,严密封闭穿髓点,要求厚度1~1.5mm,以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复合树脂永久充填,调牙合抛光,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片;对照组除盖髓剂为MTA,操作方法相同。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术后出现自觉不适随时复诊。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诊,观察2组术后反应及术后1、3、6、12个月的成功率及钙化物体积并进行比较,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iRoot BP Plus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30例患牙,成功29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的患牙术后临床无任何症状,牙龈正常,电活力和冷热测试正常,CBCT影像根尖未见低密度影,Mimics软件观察患牙穿髓点处牙髓与iRoot BP Plus盖髓材料之间有新生钙化物形成。1例患牙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咬物不适症状,冠周牙龈正常,叩(+),无病理性松动。CBCT片示:根尖出现低密度影。与患者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术。MTA组术后反应性观察报告:该组共30例患牙,成功27例,失败3例。治疗成功的患牙术后临床无任何症状,牙龈正常,电活力冷热测正常,CBCT影像根尖未见低密度影,Mimics软件观察患牙穿髓点处牙髓与MTA盖髓材料之间有新生钙化物形成。1例术后一个月出现不定时钝痛,冷热刺激后很长时间才能缓解,患牙对温度测验反应敏感。与患者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1例在术后一个月出现夜间痛,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患牙对热测试极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症状要持续一段时间。与患者沟通后遂行根管治疗术。1例患牙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的跳痛,患牙不敢咬合,冠周牙龈正常,叩(+++)。与患者沟通后遂行根管治疗。1.成功率:iRoot BP Plus实验组和MTA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6.67%、90%,术后iRoot BP Plus实验组1、3、6、12个月的成功率为:96.67%、96.67%、96.67%、96.67%。MTA对照组1、3、6、12个月的成功率为:93.33%、90%、90%、90%。术后1、3、6、12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钙化物生成体积结果:两组数据在时间上对钙化物的体积生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的两种材料对钙化物的生成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Root BP Plus可以应用于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1年的疗效与MTA相比相差较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长期随访。2.iRoot BP Plus应用于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时,钙化物的生成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牙髓组织形成钙化物的能力与MTA没有显着差异。
陈滢[2](2021)在《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文中指出龋病和外伤是导致牙髓暴露的主要原因,前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较薄,龋病进展过程中很容易侵犯牙髓,造成牙髓组织的感染。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是外伤时最常受累的牙齿,当累及牙髓时,口腔中的细菌直接侵入牙髓,使牙髓发生感染甚至坏死。成熟恒牙根尖已发育完全,当牙髓暴露或感染坏死时,常常选择根管治疗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活髓保存治疗应用于成熟恒牙中,与根管治疗相比,活髓保存治疗更微创、更基于生物学原则。牙髓血运重建技术通常用于治疗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成功的牙髓血运重建可以使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根周骨质愈合,根管壁增厚,牙根继续发育。传统治疗中,对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成熟恒牙采用根管治疗术。最近,牙髓血运重建技术已被成功地治疗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炎的成熟恒牙,并获得了良好预后。本文主要就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进行阐述,探讨活髓治疗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在发育成熟的恒牙中的治疗。病例一及病例二为上前牙邻面深龋,龋源性穿髓后行部分或全部冠髓切断术,术后行树脂分层充填修复。病例三及病例四分别为上前牙复杂冠折及复杂冠根折,均采用了活髓切断术保存活髓及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恢复外形;病例五为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根尖1/3根长已发育完全,但根尖孔未完全闭合,根管壁薄,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以促进根尖孔闭合及根管壁增厚。病例一至病例四中,4位患者术后牙髓组织活力均良好,未出现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症,并使用复合树脂修复了缺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病例五中,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时根尖周暗影较前减轻,但未完全愈合,仍需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赵举红[3](2021)在《低能量激光联合Dycal作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Dycal用以大鼠磨牙直接盖髓术,不同时空观察牙髓的炎性改变和修复性牙本质的情况,及测量牙髓内白介素-1β(IL-1β)、瞬时电位受体通道1(TRPA1)、P物质(SP)、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探讨LLLT联合Dycal用以牙髓活力保存及牙髓创伤愈合机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6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健康对照组(NC)、低能量激光组(LLLT)、Dycal组(Dy)、联合组(LLLT+Dy)。每组16只,以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机械性穿髓后行直接盖髓术,术后第3、7、14、28天取标本,制作切片,行HE染色及检测IL-1β、TRPA1、SP、ALP表达,Image-Pro Plus 6.0测量其MOD值,统计学评价。结果:1.HE染色结果:从三组实验组中发现穿髓孔下髓内炎症反应有差异,各实验组的髓内炎症及修复性牙本质情况于术后第3天、7天都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术后第14天、28天有显着性差异(P<0.05)。炎症改变水平看,LLLT组、Dy组、LLLT+Dy组的炎症改变依次降低。LLLT组与LLLT+Dy组的炎症改变在术后第14、28天都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67)。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看情况,术后第14d,LLLT+Dy组与LLLT组、Dy组牙本质桥形成情况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67),而在第28d,LLLT+Dy组的牙本质桥明显好于LLLT组(P<0.0167)。2.免疫组化IL-1β、TRPA1结果:在正常髓内IL-1β主要表达在细胞质;而TRPA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及细胞质。通过两因素单变量方差统计分析,IL-1β、TRPA1阳性MOD值先是升高后降低,除了28天,其他时间段各实验组中两因子表达均比NC组明显高(P<0.05);而术后第3天各实验组间两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盖髓术后第7天:IL-1β、TRPA1阳性表达量LLLT+Dy组<LLLT组<Dy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LLLT组、Dy组>LLLT+Dy组的IL-1β、TRPA1阳性表达,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IL-1β阳性表达MOD值LLLT组>Dy组>LLLT+Dy),而LLLT组>Dy组、LLLT+Dy组TRPA1阳性MOD值,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免疫组化SP、ALP表达的结果:术后第7、14天SP、ALP表达阳性MOD值明显高于术后第3、28天,SP表达在术后第14天达到峰值,LLLT+Dy组和LLLT组ALP表达水平在术后第7天达峰值。术后第14天SP表达LLLT+Dy组、Dy组表达均>LLLT组>NC组(P<0.05),第28天SP、ALP表达随着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逐渐降低接近正常水平。各实验组ALP表达在术后第3、7、14天表达都高于NC组(P<0.05)。术后第7天,LLLT+Dy组SP、ALP表达水平高于Dy组(P<0.05),但与LLLT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LP表达的MOD值在术后第14天LLLT+Dy组高于LLLT组,而ALP的MOD值LLLT+Dy组、Dy组>LLLT组(P<0.05)。结论:1.LLLT联合Dycal中LLLT可能通过减少IL-1β、TRPA1表达减轻炎症,为牙髓修复营造更适宜的微环境。2.LLLT联合Dycal中LLLT可能通过增加SP表达加速血管形成从而加速牙本质桥的形成。3.LLLT联合Dycal在牙髓损伤的愈合再生程序中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愈合,加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是一种较好的活髓保存的方法。4.LLLT单独不能作为盖髓剂进行活髓保存。
杨雪[4](2020)在《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体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联合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新型复合盖髓剂,用于兔下颌门齿直接盖髓术,观察实验牙直接盖髓术后牙髓炎症反应及硬组织形成情况,探讨PRF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可行性,为临床盖髓剂的选择提供更多优化方案。方法:1.32只经广西实验动物质量检验合格的健康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体重2.5-3kg,兔龄5个月。2.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每只实验兔的2颗下颌门齿作为实验牙且接受同一种处理方法,根据盖髓材料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PRF+MTA组、PRF组、MTA组)、空白对照组;(2)建立实验牙露髓模型:实验兔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拍摄术前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切开下颌门齿牙龈,翻瓣,充分暴露实验牙,制备机械性牙髓暴露模型;(3)直接盖髓术:不同组运用相应盖髓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并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冠方封闭;(4)术后即刻拍摄CBCT。3.样本收集及测量指标:(1)分别在术后第7d、第28d从每组中随机选择4只实验兔并处死,拍摄CBCT,运用Mimics19.0软件对实验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术后第7d、第28d穿髓孔处形成的钙化物的体积;(2)分离下颌骨,去尽软组织,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逐个分离实验牙,置于14%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ma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溶液中脱钙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光镜下观察牙髓炎症状态,牙本质桥形成情况,并且进行组织学分级。4.数据处理:用SPSS20.0软件对钙化物体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牙髓组织学分级情况进行秩和检验。结果:1.影像学结果:(1)术后第7d:3个实验组形成钙化物体积均比空白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28d:PRF+MTA组形成钙化物体积较PRF组、空白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MTA组形成钙化物体积比MTA组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1)牙髓炎症反应程度:术后第7d:PRF+MTA组、MTA组牙髓炎症反应均比空白对照组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RF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牙髓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MTA组较PRF组牙髓炎症反应程度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RF+MTA组与MTA组间牙髓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d:3个实验组的牙髓炎症反应程度均较空白对照组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MTA组较PRF组牙髓炎症反应程度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RF+MTA组与MTA组间牙髓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形成情况:术后第7d:PRF+MTA组较PRF组、空白对照组间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形成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RF+MTA组与MTA组间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形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d:3个实验组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形成程度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MTA组较MTA组、PRF组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形成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RF单独作为盖髓剂时,牙髓组织具有较强的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硬组织的能力,但牙髓炎症反应较强烈。2.PRF+MTA具有一定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用于直接盖髓术时,牙髓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且与MTA相当。3.PRF+MTA用于直接盖髓术时,牙髓组织形成硬组织的能力较MTA强,形成的硬组织以骨样牙本质为主。
徐家敏[5](2020)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回顾总结于我院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病例,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发育不成熟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术后牙根发育及根管钙化相关的影响因素。2建立去髓犬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模型,使用血凝块和血凝块+PRF作为支架,利用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组根管内组织形成类型特征。3两者结合进一步探究牙髓血运重建的组织学基础、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1依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2016-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诊断为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伴根尖孔未闭合患牙行血运重建术的病例25份。详细记录患者各项信息,包括术前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因、牙根发育程度、根尖孔大小、根尖周病变有无);术中治疗情况(冲洗液、根管内封药类型、引血程度、有无使用PRF)及术后治疗结果(牙根有无发育、根管壁有无增厚、根尖孔有无闭合、牙根发育类型)。将数据录入Excel表,进行归纳及统计学分析,总结疗效及与牙根发育、根管钙化相关的临床因素。2选择5月龄杂交犬1只,拍摄术前X线,选取犬根尖孔未闭合的单根管上下切牙共计12颗,抽取犬自身静脉血制取PRF。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2组实验组,A组:血凝块组(6颗,左侧上下颌切牙);B组:血凝块+PRF组(6颗,右侧上下颌切牙)。各实验牙常规开髓后,拔髓针拔髓,A组根管内引导出血,B组根管内引血后加入PRF,iROOT BP PLUS 2mm覆盖根管口,玻璃离子垫底,树脂严密封闭开髓孔。术后3个月行组织学分析两组根管内新生组织类型。结果1本研究纳入25名患者,共28颗患牙(29例根管),平均复查时间15.44(12-30)个月;牙根继续发育21例,根管壁厚度增加20例,根管钙化4例;由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牙髓血运重建术成功16例,好转13例,失败0例,有效率为100%;牙根继续发育率为72.4%;根管钙化发生率为13.8%。牙根发育类型分为5类:A、牙根增长,根尖聚拢(变小或闭合);B、牙根未增长,根尖封闭;C、根管腔钙化封闭;D、根管内出现钙化屏障;E、治疗前后牙根无变化。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及引血程度与牙根发育相关,根尖孔大小、根尖周病有无、牙根发育分期、根管内封药与牙根发育无明显相关性,由于使用PRF的病例仅5例,尚未发现PRF与牙根发育具有相关性;根管钙化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2术后三个月,共有3颗牙齿拔出时牙根碎裂,余9颗牙齿牙根完整。两组根管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形成,根尖孔闭合,根管壁增厚,根管内组织形成类型与牙髓切断术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组织形成类型相似。其中血凝块组中1例患牙根管内可见较多骨样牙本质岛的形成,根管内再生牙髓样组织量少;血凝块+PRF组中,PRF均已降解,其中1例根尖孔的闭合由牙骨质样组织沉积,但根管内新生组织类型主要为牙髓-牙本质样组织。本研究由于观察样本量少,未能发现血凝块与血凝块+PRF两组间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的差异。结论1临床研究表明牙髓血运重建术可有效促进牙根继续发育(72.4%),牙根发育可能与年龄及引血程度相关,而根管钙化的临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2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去髓牙根尖区域存留一定量活髓组织的条件下,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可再生部分或全部受损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3本研究中由于样本量少,未能发现血凝块与血凝块+PRF两组在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及引导组织再生方面的差异。4本研究中由于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可能对统计结果造成一定偏倚。因此还需扩大样本量,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评估影响牙根发育及根管钙化的独立因素。
王哲[6](2020)在《载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缓释系统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活髓保存对于年轻恒牙牙髓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理想盖髓剂的性能仍是活髓保存治疗存在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氢氧化钙制剂是主要的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研制更符合临床需求的新型活髓保存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盐酸小檗碱不但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而且具备促进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因此,对于感染的牙髓既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杀灭致病菌群,又能够保存牙髓活力,促使细胞成牙本质分化,形成牙本质桥,促进牙根的继续发育。但为了控制血药浓度的突然升高,使药物持续释放以及充分促进牙本质桥的形成,达到治疗效果,需寻找一种合适的载体对药物进行负载,目前模板法合成的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是药物缓释系统的常见载体,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入β-环糊精构建复合微球药物缓释系统,不仅可以增加盐酸小檗碱的载药率及包封率,而且能够减缓突释,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充分发挥药效,以期将其应用于盖髓或活髓保存治疗。目的:通过合成一种高载药率高包封率的β-环糊精-羟基磷灰石复合载体,构建负载盐酸小檗碱的没有明显突释的缓释时间较长的局部缓释系统,用以发挥抗炎抑菌作用,促进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形成牙本质桥,治疗儿童牙髓疾病。方法:(1)以脯氨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合成中空碳酸钙,再通过水热沉淀法将其转化为中空碳羟基磷灰石微球。将盐酸小檗碱溶解于不同质量分数的β-环糊精溶液,形成包合物,将其载入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内部构建复合缓释系统,对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及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进行物化性能表征并分析(FESEM)。(2)配制盐酸小檗碱-二甲基亚砜溶液,绘制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计算包封率和载药率。(3)对比不同质量分数的β-环糊精复合微球载盐酸小檗碱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1)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合成的微球是由长约100-300 nm的细棒状纳米粒子交错排列组成的直径约3-5μm,壁厚约0.5-1μm的表面多孔、内部中空的―核-壳“式复合物。(2)当β-环糊精载体质量分数为20%时,载药率、包封率最高。(3)体外释放性能分析表明合成的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载盐酸小檗碱在早期释放缓慢,延缓了突释,释放时间达到15天,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结论:通过将盐酸小檗碱溶解于一定质量分数的β-环糊精溶液中,形成包合物,并将其载入到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中,成功构建了局部缓释体系,该复合微球载盐酸小檗碱包封率和载药率得到提高,体外释放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
孙翠翠[7](2020)在《因龋引起的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目前,教科书中认为成熟恒牙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活髓保存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是活髓保存治疗的禁忌证,然而,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后也有失败的病例,不可复性牙髓炎也可见成功的病例。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因深龋引起的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预测活髓保存治疗的疗效,辅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对象和方法:收集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成熟恒牙因深龋引起牙髓炎病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临床资料较全,并有一年随访的病例,共117例。对所有病例均进行问诊、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按照美国牙髓病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sts,AAE)的诊断标准做出临床诊断。经患者知情同意,进行活髓保存治疗,术中记录是否露髓、止血情况、盖髓剂的种类(MTA、i Root BP、Biodentine)、活髓保存治疗的方式(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患牙牙髓状况。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定为X,共13个,分别命名为X1、X2、X3……至X13,将随访12个月后活髓保存的疗效定为Y。首先,展示数据缺失情况并用多重插补法补充缺失数据。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和术中记录的临床信息对活髓保存治疗一年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最优子集回归分析(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OSR)筛选出最佳的变量组合并建立回归模型,记为mod1;根据临床经验,使用“非刺激痛(X6)”、冷诊(X7)和热诊(X8)建立回归模型,记为mod2;变量之间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分析,保证回归模型中变量间无共线性。其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拟合优度评价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一致性;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检验模型的可重复性。最后,用回归方程和列线图展示最终选定的模型,使用决策曲线分析模型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结果:共收集117例病例,正常牙髓4颗,可复性牙髓炎71颗,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42颗。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诊(X7)和诊断(X11)两个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β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牙齿类型、有无充填物、龋损部位、“非刺激痛”、热诊、牙髓电活力测试、叩诊、盖髓剂的种类、活髓保存方式这11个变量的回归系数β对应的P>0.05。最优子集回归筛选出的最佳组合变量是冷诊(X7)和热诊(X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个变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od1和mod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702;校验度中的U均为-0.017;拟合优度检验中的X2分别为1.675、6.939;Bootstrap自助抽样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79、0.378;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终选定的模型为mod1,回归方程为:P=1/(1+e^(-y)),Y=-2.281+1.077X7-0.884 X8,并用列线图展示。决策曲线分析显示mod1的曲线基本在两种极端情况(All,None)的上方。结论:1.冷诊反应和热诊反应可能是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一年疗效的影响因素,冷诊反应重可能是危险因素,热诊反应重可能是保护因素。2.年龄、性别、牙齿类型、有无充填物、龋损部位、“非刺激痛”、牙髓电活力测试差值、叩诊、临床诊断、盖髓剂的种类、活髓保存方式都不影响活髓保存治疗一年后疗效。3.自发痛和夜间痛不是活髓保存治疗的绝对禁忌症。4.根据冷诊和热诊建立的回归模型(mod1),对活髓保存治疗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诗涵[8](2020)在《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髓是一种蜂窝状的软组织,分布在牙髓腔和牙根管中,主要通过根尖孔与外界连通以提供营养来维持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活髓保存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如氢氧化钙、钙磷基生物材料、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等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发一种用于牙髓修复的、成本适宜的、具有良好物化性能、生物活性、可降解性、促进牙本质修复特性的活髓保存材料,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溶胶-凝胶法和有机模板剂法,制备出形貌一致、分散性良好的球状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NBG)。并以MNBG为固相,壳聚糖磷酸盐缓冲液为液相制备出一种可以快速自固化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复合活髓保存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固相中添加磷酸三钙(TCP),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最终获得一种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新型复合活髓保存材料,并对其物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进行进一步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加入十二胺作为模板剂,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分散性的微纳米球状生物活性玻璃。通过检测发现获得的生物活性玻璃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体外矿化活性,为后续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2)使用制备的MNBG为固相,壳聚糖磷酸盐缓冲液为液相,获得MNBG/CS活髓保存材料。通过调节磷酸盐缓冲液中壳聚糖(CS)溶液的浓度,使得材料具有自固化性能。进一步研究糊剂固化后的各项性能发现,在固化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体外矿化活性;不同浓度的壳聚糖磷酸盐缓冲液会影响材料的固化时间,但其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实验可重复性好,所得材料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同时,制备的MNBG/CS活髓保存材料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适宜浓度下与人牙髓细胞共培养时具有良好的促成骨分化作用。(3)在前面研究基础之上,制备出MNBG/CS/TCP活髓保存材料。通过在固相中加入TCP对材料的物化性能进行改善,探讨了不同TCP添加量对材料固化时间、抗压强度、体外矿化活性、体外降解、生物相容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TCP添加量制得的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固化时间有所差异,其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形貌也不一样。随着TCP含量是增加,材料的抗压强度显着增加,且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牙髓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本文成功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新型活髓保存材料,通过大量检测证明制得的MNBG/CS/TCP活髓保存材料可以快速自固化,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体外矿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可重复性好,所得材料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成本适宜,有望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
赵花珍[9](2020)在《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及成功率,来评估iRoot-BP Plu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牙科收治的乳磨牙深龋近髓或早期牙髓炎患儿共50颗患牙,根据盖髓剂的不同分为2组,iRoot-BP Plus组和氢氧化钙组,每组25例,观察2组的术后反应及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iRoot-BP Plus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24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质钙化桥形成,大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患者术后高烧,用药后症状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天诉咬合时不适,叩诊(-),给予了适当调牙合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1天轻微疼痛,观察1周后疼痛消失,1例(左上第二乳磨牙)术后12个月复诊时原充填体边缘有继发龋坏,叩诊(+),无病理性松动,X线片示:根分叉有轻度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氢氧化钙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17例,失败8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钙化桥形成,只有少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术后患儿出现低烧及厌食行为,3天后全身症状好转;3例术后3天内轻微不适,叩诊(-),1周后症状均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月疼痛,叩诊(++),检查无咬合高点,无病理性松动,X线示根分叉轻度低密度影像,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1例活髓切断术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到X线片示:根分叉处有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2例术后6个月充填体脱落,叩诊(+),X线示:根分叉及根尖周有低密度影像,均改为根管治疗;4例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根管内吸收影像且均伴有病理性松动,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拔除患牙,然后使用间隙保持器保持缺牙间隙。活髓切断术iRoot-BP Plus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100%、100%、100%、96%。活髓切断术氢氧化钙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为96%、92%、84%、68%。术后3、6个月,2组成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iRoot-BPPlus组成功率显着高于氢氧化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BP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较轻,且术后成功率iRoo-BP Plus组较氢氧化钙组高,所以iRoot-BP Plus更适合应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梦驰[10](2019)在《MTA及iRoot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口腔材料。其中新型口腔生物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在牙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银汞合金、氢氧化钙等材料相比,目前常见的新型生物材料MTA及iRoot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封闭性好、诱导形成均一牙本质桥、有效抑菌等优势,所以MTA及iRoot在盖髓、活髓切断、穿孔修补、根尖屏障等牙髓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TA及iRoot均是性能优良的生物材料,因为与MTA相比iRoot不会使牙齿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在后牙区MTA及iRoot均是较好的选择,但在前牙美学区推荐使用iRoot。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应当遵循微创牙髓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理念。治疗中需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保存活髓,保留患牙。年轻恒牙保存的活髓可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恒牙牙髓保存治疗可以提高牙齿长期保存率,降低远期牙齿折裂的风险。对于髓底穿孔的患牙,可以利用生物材料进行修补,尽量保留患牙。病例一为牙体形态发育异常的前牙发生龋源性穿髓,用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保存活髓。病例一讨论了双生牙、畸形舌侧尖的治疗,印章法后牙树脂美容修复等相关内容。病例二为患牙髓室底多个医源性穿孔,用MTA直接修补,保存患牙。病例二讨论了髓室底穿孔修补的方法、临床操作及影响穿孔修补预后的因素等。病例三为龋源性穿髓的恒牙通过iRoot BP Plus部分活髓切断,保存活髓。病例三讨论了影响活髓切断预后的因素等相关内容。病例四为MTA直接、间接盖髓,保存活髓,并探讨了根管治疗后树脂嵌体修复的优势。本文汇报的四个病例应用生物材料MTA及iRoot BP Plus行盖髓、活髓切断及髓室底穿孔修补,达到保存活髓、保留患牙的微创牙髓治疗理念。
二、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和活髓保存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和活髓保存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Iroot BP plus用于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1 病例选择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材料与器械 |
1.3 临床步骤 |
1.3.1 询问病史 |
1.3.2 口腔检查 |
1.3.3 制定治疗计划 |
1.3.4 治疗步骤 |
1.4 术后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成功率 |
2.2 术后钙化物组织生成量体积结果 |
附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直接盖髓术理论学基础 |
3.2 适应症的选择及术中感染的把控 |
3.3 直接盖髓术的影像学观察结果 |
3.4 盖髓材料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熟恒牙龋源性露髓直接盖髓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2)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上前牙龋源性露髓行活髓保存治疗及树脂修复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上前牙外伤露髓行活髓保存治疗 |
病例报告三 |
病例报告四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上前牙外伤致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 |
病例报告五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综述 活髓治疗在牙髓暴露的成熟恒牙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低能量激光联合Dycal作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研究动物分组 |
1.2 低能量激光的参数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直接盖髓模型的建立 |
1.6 实验标本的制备 |
2.方法 |
2.1 HE染色评价标准: |
2.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牙髓组织及修复性牙本质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
1.1 正常对照牙HE染色 |
1.2 HE染色在不同时间段各实验组中的穿髓孔牙髓炎症及牙本质桥的情况 |
1.3 各实验组牙髓炎性反应及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评级统计及分析 |
2.IL-1β、TRPA1在各实验组盖髓术后牙髓中的免疫组化染色 |
2.1 IL-1β及TRPA1在健康牙髓中的表达 |
2.2 IL-1β、TRPA1在各实验组牙髓中的表达 |
2.3 各组在盖髓术后不同时间点IL-1β表达阳性染色的MOD值 |
2.4 各组在盖髓术后不同时间点TRPA1表达阳性染色的MOD值 |
3.SP、ALP成骨在直接盖髓中的相关表达 |
3.1 SP、ALP在 NC组中的表达情况 |
3.2 SP、ALP在各时间段不同实验组牙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3.3 四组在盖髓术后不同时间点SP表达阳性染色的MOD值(如表5) |
3.4 四组在盖髓术后不同时间点ALP表达阳性染色的MOD值(如表6) |
讨论 |
1.HE结果讨论牙髓炎性反应及牙本质桥形成情况探讨 |
2.IHC检测盖髓术后牙髓中IL-1β、TRPA1炎症因子表达对牙髓修复的影响 |
3.IHC检测术后牙髓中SP、ALP牙髓修复过程中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在直接盖髓术中的研究 |
1.LLLT的特点 |
2.LLLT的作用机制 |
3.LLLT在直接盖髓术中的基础研究 |
3.1 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分化 |
3.2 LLLT促成骨细胞增殖及骨缺损修复 |
4.LLLT在直接盖髓术中的研究 |
展望和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4)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体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影像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配制 |
1.3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CBCT观察结果 |
2.2 穿髓孔处新生牙本质体积测量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组织学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样本收集及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时间点各组样本牙髓组织学表现 |
2.2 不同时间点各组样本牙髓组织分级情况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运用于直接盖髓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5)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干细胞移植技术 |
2 细胞归巢 |
3 牙髓血运重建术 |
4 提出假设 |
5 实验目的 |
第一章: 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估 |
1.4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术中治疗情况 |
2.3 术后结果 |
2.4 临床疗效 |
2.5 牙根继续发育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2.6 根管钙化影像因素统计分析 |
3 结果归纳 |
4 讨论 |
4.1 根管感染控制 |
4.2 与牙根继续发育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3 与根管钙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4 小结 |
第二章: 去髓犬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纳入标准 |
1.2 主要设备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犬自体PRF凝胶的制备 |
2.2 犬去髓牙牙髓血运重建术 |
2.3 组织学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杂交犬实验期间临床状态观察 |
3.2 组织学染色结果 |
4 讨论 |
4.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4.2 根管内新生组织的形成机制 |
4.3 PRF与组织再生 |
4.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载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缓释系统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背景 |
2.1 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2.2 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的研究进展 |
2.3 β-环糊精的特性 |
2.4 盐酸小檗碱的研究现状 |
2.5 展望 |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 材料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中空碳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制备 |
3.2.2 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盐酸小檗碱体系的构建 |
3.2.3 β-环糊精-中空碳羟基磷灰石微球载盐酸小檗碱载药系统性能分析 |
3.2.4 β-环糊精-中空碳羟基磷灰石微球载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 |
3.2.5 产物物化性能表征(形貌结构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复合微球的物化性能分析 |
4.2 β-环糊精-中空碳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载盐酸小檗碱及体外释放性能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因龋引起的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口腔检查 |
1.3.1 规范化培训 |
1.3.2 所用检查器械 |
1.3.3 操作前准备工作 |
1.3.4 口腔检查步骤 |
1.3.5 检查结果的表示和临床意义 |
1.4 活髓保存治疗 |
1.4.1 术前准备 |
1.4.2 去腐、备洞 |
1.4.3 放置盖髓剂 |
1.4.4 树脂充填 |
1.5 随访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变量赋值 |
2.3 缺失数据的展示和插补 |
2.4 活髄保存治疗一年的预后情况 |
2.5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相关性分析 |
2.7 最优子集回归筛选变量 |
2.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9 回归模型的评价 |
2.9.1 模型的区分度 |
2.9.2 模型的校准度 |
2.9.3 模型的拟合度 |
2.10 回归模型的验证 |
2.11 列线图展示回归模型 |
2.12 决策曲线分析 |
3 讨论 |
3.1 活髓保存治疗的重要性 |
3.2 统计方法的合理性 |
3.3 回归模型的展示和应用 |
3.4 活髓保存治疗的非影响因素 |
3.5 活髓保存治疗可能的影响因素 |
3.6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龋源性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牙齿的组成结构 |
1.2.1 牙齿的解剖形态 |
1.2.2 牙齿的组成 |
1.3 活髓保存术 |
1.3.1 氢氧化钙 |
1.3.2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
1.3.3 改进的MTA/硅酸钙材料 |
1.3.4 钙磷基生物材料 |
1.3.5 生物活性材料 |
1.4 生物活性玻璃 |
1.4.1 生物活性玻璃的发展及现状 |
1.4.2 生物活性玻璃的组成及结构 |
1.4.3 生物活性玻璃形成羟基磷灰石机理 |
1.4.4 生物活性玻璃的基因激活性能 |
1.5 生物活性玻璃在牙科领域的应用 |
1.5.1 牙周病的治疗 |
1.5.2 牙槽嵴修复 |
1.5.3 牙髓病的治疗 |
1.5.4 牙本质损伤的治疗 |
1.6 课题设计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研究路线 |
1.6.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 |
2.2.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矿化活性检测 |
2.2.4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微观形貌与粒径分析 |
2.3.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孔结构分析 |
2.3.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物相组成与化学结构分析 |
2.3.4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矿化活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2.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 |
3.2.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
3.2.4 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 |
3.2.5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形貌 |
3.3.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物相分析 |
3.3.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抗压强度 |
3.3.4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固化时间 |
3.3.5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体外矿化活性分析 |
3.3.6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体外降解分析 |
3.3.7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活髓保存材料的固化机理分析 |
3.3.8 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2.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 |
4.2.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
4.2.4 细胞黏附、活性与增殖研究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形貌 |
4.3.2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物相分析 |
4.3.3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抗压强度及孔隙率 |
4.3.4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固化时间 |
4.3.5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抗水散性 |
4.3.6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体外矿化活性分析 |
4.3.7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CS/TCP活髓保存材料的体外降解分析 |
4.3.8 细胞黏附、活性与增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材料 |
2.2 临床步骤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操作步骤 |
2.3 术后反应观察和评估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后结果分析 |
4.2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 |
4.3 活髓切断术的应用前景 |
4.4 活髓再生的发展和挑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牙深龋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MTA及iRoot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地肤子粗提物对变异链球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和活髓保存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Iroot BP plus用于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分析[D]. 颜志豪.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2]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D]. 陈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低能量激光联合Dycal作用于大鼠磨牙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D]. 赵举红.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PRF联合MTA用于兔牙直接盖髓术的体内研究[D]. 杨雪.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3)
- [5]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D]. 徐家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6]载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中空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缓释系统初步研究[D]. 王哲. 吉林大学, 2020(08)
- [7]因龋引起的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D]. 孙翠翠.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基于生物活性玻璃的活髓保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曾诗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9]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D]. 赵花珍. 郑州大学, 2020(02)
- [10]MTA及iRoot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D]. 张梦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