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力理解与英语基本功(论文文献综述)
韩东红,董娇[1](2021)在《基于语言顺应论的英语听写错误分析及教学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手段之一,也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听写问题研究却少有人关注。基于语言顺应论分析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一134名学生的专四听写测试,结果发现听写错误主要有语言结构顺应错误、语言语境顺应错误、交际语境顺应错误和缺项错误等四类,其中语言结构顺应错误是听写错误最常见现象,约占所有错误的三分之一。从听写内容看,当涉及英语国家文化时,学生听写错误率也较高。通过语言顺应论分析,发现学生听写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语言基础问题造成语言结构顺应缺失;语境知识欠缺和语境意识薄弱造成语境顺应缺失;短期记忆不足和辨音能力有限造成语言选择停滞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重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语境意识、训练短时记忆能力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听写质量,提升学生听力水平。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罗莎[3](2020)在《语篇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位于四大技能之首。听力能力是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英语水平的高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发展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活动,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对听力文本的篇章结构以及文章主旨等方面的把握。因此,笔者将语篇理论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解决以下问题:基于语篇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吗?能促使学生使用听力策略吗?以及能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吗?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语篇理论的相关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等研究方法,并对基于语篇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了建构。笔者选取了吉林省辽源市志远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对比实验。八班为实验班,采用基于语篇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九班为控制班,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对两个班级在实验前后的听力教学情况和听力水平作了了解和测试,所收集到的数据将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语篇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听力策略并且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最后笔者为高中英语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不断丰富听力语篇,激发学生听力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语篇特征,增强学生听力策略训练;巧妙设置听力活动,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沈岚岚[4](2018)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听力交互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们日常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听力理解在促进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Jim Trelease(1995)在他的畅销书《大声朗读手册》曾提到过:假如一个孩子(语言初学者)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单词,他就永远无法说出这个单词;假如他从来没有听过或者说过,那么一旦当他需要朗读它时,就会显得很困难;听故事情境中的一个新词汇远远要比看一张单词卡片上的孤立的意义要更加有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听力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奠基石”(O’ Malley和Chamot等,1989)。由此看见,听力对于语言学习,尤其是起始阶段的学者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必须将听力学习放在语言学习的首位。Burley-Alen(1995)在他的《听—遗忘的技能》一书中指出:听力在人际关系中代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作为认同某个人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增强自尊心;真正地倾听能增进团结、信任以及团队归属感。所以,掌握听力能力的技巧可以让人在专业领域成长方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职业满意度也会有所增强。听力作为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听力理解是一项包含着诸多心理因素的复杂的语言活动,也是一个听力学习者积极寻找和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同时,它是一个由”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机构成的交互作用过程。目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听力教学理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在中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话语感知,单词识别等方面的基础语用能力,同时又要从“自上而下”的思维加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图示”运用能力,从而综合提高学生有效驾驭听力策略的能力。本文从构成交互模式的两种反向型听力理解模式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不同角度出发,基于中职生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着的各种困难,通过采取一系列听力理解教学的策略和活动设计理念,以及一项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2017级的60名新生的交互策略培训实验,通过定性、定量研究的手段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交互策略培训在改善中职生(尤其是英语能力较为薄弱的中职生)“自上而下”思维加工能力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2.对处于不同英语听力能力阶段(高、低两段)的中职生在进行交互听力策略培训后,对他们学习成绩和兴趣的提高方面都有何影响?3.交互策略在中职阶段的适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次研究证明:“自上而下”的思维加工模式并不是英语能力较高组学生独占的优势,通过培训,能力较低组的学生也能在此策略运用方面进步不少,并且有赶上能力较高组学生的趋势;策略培训后,高、低能力两组学生无论在策略使用的广泛度和对学习成绩和兴趣提高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所有试验数据和结果都验证了交互听力模式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极强。总的来说,本次实验有利于听力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听力过程,定位终身的听力模式,明细听力模式选择与听力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听力策略,最终提升中职生的听力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刘宇[5](2018)在《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听力是日常交流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听力教学是学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Vandergrift(2006)指出二语听力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母语听力水平、二语水平、语音记忆技能、词汇知识和元认知因素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积极探究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表现,逐步发现元认知意识在听力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试图揭示学习者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现阶段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缺乏关注。高中阶段是知识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目前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的水平,探讨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其听力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Vandergrift et al.(2006)设计的听力元认知意识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结合听力理解测试和访谈,以6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集数据,首先分析了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其次详细探究了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五个分项与其听力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增强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促进其听力理解水平发展的有效对策。本研究通过SPSS19.0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一元线性回归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访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具体到五大分项意识,其问题解决、集中注意和计划与评价处于较高水平,心理翻译和主体知识处于中等水平。2.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能够解释其听力理解水平21.4%的变异。3.高中生主体知识、集中注意和问题解决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心理翻译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计划与评价与听力理解水平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此外,主体知识、问题解决和集中注意对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水平有预测作用,且其预测力逐渐减弱。而心理翻译和计划与评价对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着。本研究揭示了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以及听力元认知意识对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能够为改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听力理解水平提供有益启示,同时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关昕[6](2018)在《高中生元认知意识与英语听力理解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二语听力活动中的元认知意识主要指对听力活动的个人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的相关认识,它包括了解决问题、计划评价、心理翻译、个人认识和集中注意五个维度。听力元认知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认知和监控英语听力过程的意识。本文对龙岩市某所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主要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高中生的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总体情况如何?(2)高中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与英语听力理解成绩是否有相关?相关多大?(3)性别不同的高中生在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上是否存在差异?(4)高低英语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中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是否存在差异?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3.0经过相应的统计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集中注意、解决问题的意识最高,计划评价的意识最低;2)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成绩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523。除了对心理翻译的意识没有达到显着相关外,对解决问题、计划评价、个人认识和集中注意的意识均达到了显着正相关;3)高中男生和女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没有存在显着差异,但女生在心理翻译上的意识却显着大于男生;4)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学生和低英语听力水平学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存在着显着差异,高水平学生的解决问题、计划评价、个人认识和集中注意的意识都大于低水平学生,但在心理翻译的意识上二者之间没有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高中生的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成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给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因此,本研究对提高高中生听力理解成绩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陈瑜[7](2017)在《以口译过程为导向的口译能力评估研究 ——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在国际性活动和事务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口译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口译这一职业不断发展。口译职业的热门化催生了口译学习的热情和需求。许多高校对于翻译(笔译和口译)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口译学习和口译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除了研究生阶段的口译学习之外,本科生阶段也愈发重视口译教学。与此同时,对于口译能力的评估和口译教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口译评估是口译教学培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译评估是评估课程项目质量以及评估对象能力的重要工具,使用合理的方法和标准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对口译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口译评估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也能让口译评估的结果更好地指导教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口译课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口译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以及口译教学模式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空间。这一问题在本科阶段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基于口译过程探析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的本科生口译评估模式及评估标准。本文第二章对中西方口译研究的历史做了详细的分析。西方的口译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级研究阶段主要是回顾式和总结经验式的研究,几乎不存在跨学科属性。第二阶段以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主,借助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了口译的认知问题,具有跨学科性质,但是其科学性仍有局限。第三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是口译过程和口译模型,包括释意理论,Gile的精力分配模型、Gerver的同声传译过程模型、Massaro的话语理解信息处理模型、Moser的话语理解信息处理模型等等,但是大多重理论、轻实证。第四阶段更加重视研究的实证性,口译研究真正成为了一个兼具理论性、科学性、跨学科性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中国方面,虽然发展程度和西方口译研究相比仍相对落后,但是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猛的。中国口译研究的重要事件节点主要是在中国召开的几次重要的口译研讨大会。国内的口译研究者、口译教师们借着这些口译研讨会的机会分享和交流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方面的成果和心得,推动了我国口译理论研究和口译教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口译研究早期主要是关于口译现象和口译培训的,没有构建起口译研究的体系和框架。第二阶段开始,国内的研究人员就口译教学、口译职业、口译市场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研究思路逐渐成熟。第三阶段国内口译研究开始进入一个跨学科阶段,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第四阶段则是中国口译研究实现专业化和与国际化的阶段。本文第三章对口译过程和口译模式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对中西方有关口译模型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之后,这一章节重点讨论了中西方口译模式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个模式,分别是释意学派的三角模型、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和厦门大学提出的口译模型。在释意派模型中,口译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解、意义脱离语言和再表达,这一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呈三角形走向。其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从理解到内容再现之间重要的步骤。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结合了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研究,用一系列等式描述了关于口译过程中口译员的表现和大脑活动的一个精力制约模型,阐释了口译中口译员在同步处理听力、理解、记忆、产出等任务时如何分配精力,并用相关等式说明了交替传译任务完成必须满足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分析口译过程中的错译和漏译现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厦大模式的原型是Gile的口译模式,同时也是对Gile模式的补充和改进。厦大模式包括了理解、重构、分析、口译技巧和职业素养。厦大口译模型并不是线性模型,而是交互性的模型,并且,厦门大学将这一口译模型运用到了实际口译教学中,证实了这一模型的可操作性。通过梳理和对比,本章节总结认为,Gile和厦大口译模型在口译教学培训和口译评估中的指导作用更显着、更容易量化,此二特性也正是现今口译教学和口译评估所需要的。本文第四章对口译评估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特别是对口译评估内容(参数)的研究。研究者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口译质量评估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听众以及现场因素对于口译质量评估的影响。评估内容(参数)类研究主要以期望和反馈型实证研究为主,这一类研究一般是基于测量口译现场的相关人员(与会的听众、发言人、会议组织者、口译员或同行等)对口译服务质量的期待和后续的反馈,了解口译服务各方期望的内容参数和对各方面的重视程度可以帮助口译评估者们明确口译评估内容,并据此制定相关标准。西方对此的主要研究者包括Bühler、Kurz、Gile、Marrone、Vuorikoski、Kopczynski、Moser-Mercer、Collados Ais、Andres、Tommola、Pardas Macias等,中国的主要研究者有胡庚申、钱炜、鲍刚、何慧玲、汝明丽、杨承淑、陈菁、陈湘蓉等。通过对中西方关于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回顾,本章节总结了口译评估研究的发展的特点,并对相关研究在实证方面的不足做了分析,包括评估者有效性、理论支撑缺失、过于注重口译结果以及研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等。本文第五章对现有口译评估模式与标准进行了探析。这一章节首先对口译评估模式进行了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口译职业评估和口译课程评估。其中,口译职业评估又可以分为前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前期评估具体分为资格认证型评估和入职招募型评估。口译课程评估可以按照时间节点分为前瞻性评估和回顾性评估,按照评估实体也可以分为口译能力评估和口译质量评估。在本科生的口译评估中,需要先确定口译评估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设计评估模式、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本文认为,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更适合定性为口译能力评估而不是口译员质量评估。在明确了口译评估的种类之后,本章节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现有的口译评估项目,包括欧盟、NAATI、全国外语口译证书、CATTI、SIA、上外高翻等,指出几种口译评估都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级,都根据不同级别和程度对考核内容的难度进行了划分,评估形式或包含笔试和口试。在分析了评估模式之后,本文对比了现有的评估标准,其中包括鲍刚的口译竞赛评估表、杨承淑的口译专业考试评分表、叶舒白和刘敏华的忠实度量表和通顺度量表、陈菁的口译标准量表,以及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外高翻学院、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口试阶段评分表使用的评估标准表等。本章节总结指出了口译评估研究的特征和问题,也对比分析了现有评估标准的差异和对本文研究的借鉴意义。本文第六章在之前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生口译能力评估的四个维度,即评估的可信度、真实度、有效度和交互度。在四个维度的指导框架下,本章节从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出发构建本科生口译评估体系。从Gile的精力分配模式对于口译过程的探讨出发,分析了本科生口译能力评估要素,提出了本科口译(交替传译)课程评估内容模块。其中包括听力理解、分析转换、记忆、协调/策略和产出/表现,其中,记忆又被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笔记,产出/表达被细分为双语表达和交际沟通,对每一个模块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在此基础上,本章节详细制订了一份评估标准表,其中包括了各个评估模块、各自所占的比重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等。评估模块是基于之前的探讨划分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量和定性,模块不同,使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同。而评估模块在评估结果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听力理解占20%、分析转换占25%、记忆占25%、协调/策略占10%、产出/表现占25%。本文第七章对第六章的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评估对象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方面,本章节对105名本科学生发放了问卷,问题涉及口译授课和口译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实证研究方面,本章节对这105名进行了口译能力评估,使用的是本文在上一章中提出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在采集了评估结果数据之后,本章节运用SPSS统计工具就评估标准效度、评估参数要素、本科生口译笔记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了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标准各项参数与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也分析了本科生在口译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知,就这一标准做出的口译评估结果是有效的,且这一标准也是可行的。同时,听力理解、语言、逻辑、术语、短时记忆和表现呈现了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说明这几个因素都对评估者现场的评分产生影响。同时,与评估最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是听力理解部分,由此可见,评估时,译语的正确性是对评估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就英文语言与中文语言对现场表现评估的影响比较而言,可以发现,中译英中,语言与表现的相关性更大。此外,从笔记完整度与表现、短时记忆、听力理解的相关性来看,笔记完整度和听力理解、表现及短时记忆均没有相关关系,而笔记完整度与评估则呈负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笔记对于评估对象的评估过程起到了阻碍作用。同时,本章节还分析了评估对象在评估标准的各个模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于教学的指导和启示。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总结指出,任何一个评估模式的建立,都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一者评估什么样的能力,二者怎样划分这些能力,三者如何评估这些能力。建立口译评估标准时,应当根据口译评估模式和口译评估的目的来决定评估量表的内容参数。而如何确定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的各个项目,必须建立在相关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此外,评估体系的建立也必须经过实证研究的验证。就本文的意义与价值而言,本文对于口译教学中的三大要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教学者,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而本文提出的评估体系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及可信度,涉及到的人力、精力和时间较之传统评估有所增加,这也是需要改进之处。而就研究而言,本文的实证研究还是存在不少的不足和缺憾。最后,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能够为本科生口译评估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框架和不同的研究角度。在未来,更多的口译实证研究能关注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这一课题,探索适用于本科口译课程的口译教学和评估模式,让两者能够更好地相互结合,相互启发,优化口译能力培养,从而提高我国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水平。
梁欢[8](2017)在《高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职高专英语听力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心理因素、听力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比较详细地对学生听力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姜超[9](2015)在《试论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文中指出2014年12月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题型、分值和难度有了新的变化。考生随时把握考题动态,掌握一定的听力训练方法,跨越听力障碍,是有效应对听力考试的关键因素。
邵娟[10](2015)在《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学习,但学习者普遍认为"听力"成了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要想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就得克服英语听力障碍,也即:要扎实英语基本功、拓宽知识面,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多做听力训练、合理选择听力训练内容和形式、注意听力及做题技巧、注重培养心理素质等。
二、听力理解与英语基本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听力理解与英语基本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言顺应论的英语听写错误分析及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理论背景 |
(一)语言顺应论与英语听写 |
(二)顺应论视角的听写错误及其分类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学生听写错误统计结果 |
四 英语听写错误语用分析 |
(一)听写过程的语言结构顺应及学生听写的语言结构顺应缺失 |
(二)听写过程的语言语境顺应及学生听写的语言语境顺应缺失 |
(三)听写过程的交际语境顺应及学生听写的交际语境顺应缺失 |
(四)听写过程中语言选择的停滞及学生的听写缺项 |
五 教学启示 |
1.夯实语言基本功,实现听写的语言结构顺应。 |
2.重视文化教学,拓宽知识面,实现听写的语境顺应。 |
(3)语篇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篇理论 |
2.1.1 语篇内涵 |
2.1.2 语篇特征 |
2.2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
2.2.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听力教学要求 |
2.2.2 语篇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 |
2.3 理论基础 |
2.3.1 可理解性输入理论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访谈 |
3.3.3 测试 |
3.4 研究过程 |
3.4.1 基于语篇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施步骤 |
3.4.2 实验步骤 |
3.4.3 教学设计 |
3.5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研究数据分析 |
4.1.1 问卷收集与分析 |
4.1.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4.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激发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兴趣 |
4.2.2 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听力策略 |
4.2.3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水平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局限 |
5.3 语篇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
5.3.1 不断丰富听力语篇,提高学生听力学习兴趣 |
5.3.2 灵活运用语篇特征,增强学生听力策略训练 |
5.3.3 巧妙设置听力活动,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
5.4 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实验前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实验后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实验前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实验前访谈记录节选 |
附录五 实验后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实验后访谈记录节选 |
附录七 高中英语听力测试试题(前测) |
附录八 高中英语听力测试试题(后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4)中职英语课堂中听力交互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职阶段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
1.1.2 本校听力教学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听力理解的本质 |
2.1.1 听力理解的定义 |
2.1.2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
2.2 “听”的三种加工模式 |
2.2.1 “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 |
2.2.2 “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 |
2.2.3 交互模式 |
2.3 三种模式的评论焦点 |
2.3.1 “自下而上”的特点 |
2.3.2 “自上而下”的特点 |
2.3.3 交互模式的特点 |
2.3.4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取舍争议 |
2.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5.1 听力交互策略在国外的研究 |
2.5.2 听力交互策略在国内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前测 |
3.4.2 第一次问卷调查 |
3.4.3 听力策略培训 |
3.4.4 后测 |
3.4.5 第二次问卷调查 |
3.4.6 课内、外观察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实验结果分析 |
4.1.1 相关策略掌握的前后变化 |
4.1.2 听力成绩的前后变化 |
4.1.3 心理和行为动向的前后变化 |
4.2 实验结果讨论 |
4.2.1 “自上而下”思维加工改善方面 |
4.2.2 策略培训对学习成绩、兴趣的影响 |
4.2.3 交互策略的适用性体现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5.3.1 本研究的不足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元认知 |
2.1.2 听力理解 |
2.1.3 听力元认知意识 |
2.2 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的国内外研究 |
2.2.1 听力理解的影响因素 |
2.2.2 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培养 |
2.2.3 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程序 |
3.6 数据收集 |
3.7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水平 |
4.1.1 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水平 |
4.1.2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五大分项的水平 |
4.2 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其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 |
4.2.1 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其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性 |
4.2.2 高中生英语综合听力元认知意识对听力理解水平的预测力 |
4.3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五大分项与其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 |
4.3.1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五大分项与其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性 |
4.3.2 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五大分项对听力理解水平的预测力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展望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调查问卷 |
附录Ⅱ 高中生英语听力水平测试卷 |
附录Ⅲ 访谈提纲 |
致谢 |
(6)高中生元认知意识与英语听力理解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外语听力理解 |
第二节 有关元认知意识的理论 |
第三节 有关听力元认知意识的研究 |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工具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总体情况 |
第二节 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与英语听力理解成绩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 |
第四节 高低英语听力理解水平高中生的听力元认知意识 |
第五节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六节 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发现与基本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1 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 |
附录2 第一次听力理解测试卷 |
附录3 第二次听力理解测试卷 |
附录4 高中生听力元认知意识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以口译过程为导向的口译能力评估研究 ——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口译研究综述 |
2.1 引言 |
2.2 西方口译研究发展的四个阶段 |
2.3 中国口译研究历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口译过程与口译模式 |
3.1 口译模式研究综述 |
3.2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三角模型 |
3.3 认知—负荷模型 |
3.4 厦大口译模型 |
3.5 小结 |
第四章 口译评估研究与口译评估内容(参数)研究 |
4.1 口译评估研究综述 |
4.2 评估内容(参数)研究 |
4.2.1 西方口译评估内容研究 |
4.2.2 中国口译评估内容(参数)研究 |
4.3 小结 |
第五章 现有口译评估模式与标准 |
5.1 口译评估模式的分类 |
5.1.1 口译职业评估 |
5.1.2 口译课程评估 |
5.2 现有口译评估 |
5.2.1 欧盟 |
5.2.2 NAATI |
5.2.3 全国外语口译证书 |
5.2.4 CATTI |
5.2.5 SIA |
5.2.6 上外高翻 |
5.3 国内几种权威职业评估的比较分析 |
5.4 现有评估标准 |
5.5 小结 |
第六章 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与评估标准构建 |
6.1 引言 |
6.2 本科生口译能力评估的四个维度 |
6.3 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体系的建构 |
6.3.1 评估内容 |
6.3.2 评估模式与评估标准 |
第七章 本科生口译课程评估标准的实证研究 |
7.1 问卷调查 |
7.2 研究问题 |
7.2.1 评估标准的效度 |
7.2.2 评估参数要素探究 |
7.2.3 本科生口译笔记能力探究 |
7.3 研究对象 |
7.4 数据采集 |
7.5 实证研究的目的 |
7.6 实证数据统计分析 |
7.6.1 问题 1 |
7.6.2 问题 2 |
7.6.3 问题 3 |
7.6.4 笔记完整性和评估关系 |
7.7 实证结果分析 |
7.8 调查问卷 |
7.9 评估结果分析 |
7.10 评估对教学的启示 |
第八章 结论及研究意义 |
8.1 本文主要内容概述 |
8.2 本文对口译评估的指导 |
8.3 本文对口译教学的贡献 |
8.4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8.5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高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
(一)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 |
(二) 听者的心理因素 |
(三) 文化背景知识 |
二、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
(一) 打好语言知识的基础 |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授学生基本的听力技能 |
1. 多进行听力记忆方面的培训, 增加大脑的记忆能力, 掌握最多的听力知识。 |
2. 学会判断和预测听力材料。 |
3. 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
(三) 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
(9)试论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简述及改革 |
二、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常存在的问题 |
三、B级考试听力理解题型分析 |
四、有效应对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 |
五、结语 |
(10)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不断扎实自己的英语基本功 |
二、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
三、要多做听力训练,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练好听力基本功 |
四、要选择多种途径和内容训练听力,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
五、要注意听力做题技巧 |
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四、听力理解与英语基本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言顺应论的英语听写错误分析及教学启示[J]. 韩东红,董娇.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3)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语篇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D]. 罗莎. 吉林师范大学, 2020(07)
- [4]中职英语课堂中听力交互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D]. 沈岚岚. 苏州大学, 2018(04)
- [5]高中生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研究[D]. 刘宇. 曲阜师范大学, 2018(12)
- [6]高中生元认知意识与英语听力理解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D]. 关昕.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以口译过程为导向的口译能力评估研究 ——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D]. 陈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7)
- [8]高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J]. 梁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9]试论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听力理解的策略[J]. 姜超. 考试周刊, 2015(75)
- [10]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J]. 邵娟. 高考(综合版),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