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铝厂逃逸与发展的思考

中州铝厂逃逸与发展的思考

一、关于中州铝厂脱困与发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闫鹏宇[1](2016)在《沈煤(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工业能源基础。煤炭占全国能源资源总量的87%,居主导地位,是我国唯一可依赖的基础工业能源。煤炭工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 2/3以上的一次性能源,有效地推动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煤炭行业的总体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煤炭生产的模式逐渐转变成大型现代化、大基地以及大集团为主的煤矿企业,在调整结构,发展科技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稳步推进生态矿山建设,明显改善矿区环境;煤炭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十年”。然而,受到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能源价格下调等因素的制约,煤炭行业呈现出库存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的趋势,开始步入结构亟待调整、环保急需强化以及库存与产能需慢慢消化的发展阶段。本论文选择沈煤(集团)为研究的对象,根据“先指出发展过程中沈煤(集团)公司战略上存在的问题—对公司由于内外部环境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提出与之相符的策略—提出战略保障具体措施”的思路来展开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沈煤(集团)公司发展的背景和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然后对战略管理理论、一体化理论、发展战略理论与相关的文献资料展开阐述,从而给公司战略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第三,本文对公司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内部资源环境进行分析,建立了 SWOT分析矩阵与内外因素评价矩阵;利用对矩阵的分析,提出了与公司相符的发展总战略,制定了沈煤(集团)公司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战略模式,确立了战略目标、思想和煤炭产业、电力产业、铝产业的战略内容,编排了战略实施的阶段性时间规划;最后,为了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制定了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论文进行煤电铝一体化战略模式研究和探索,对沈煤(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对省内其他能源企业的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磊[2](2012)在《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资源型国有企业多数建设于计划经济时代,为建立现代化的公司制度,我国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国家调控下不断探索着改革的方式,但仍有不足之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挫折也取得了成绩,有些国企不断扩大规模已经进入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有些则随着政策法规的调整被转让或破产关闭。在这十年间,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如何,工作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是一个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行为有效性为论题,首先对资源型企业、国有企业、员工行为有效性等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介绍了一家较为典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的现状。并以该公司为实例,分析了资源型国有企业中企业经营效益、企业文化、员工竞争力、企业管理制度、员工对组织的公平感受对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论述得出资源型国有企业员工行为有效性偏低的结论,并对以上五个方面都提出了改善性建议。近年来在组织行为学中对员工行为有效性的理论研究虽然不少,但针对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这一领域的分析却不多。本文紧密联系当前发展形势,提出在氧化铝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应该采取何种改进措施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对提高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行为有效性提供了借鉴意义。

高卫生[3](2012)在《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文中指出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与挑战,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必将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从战略高度和组织决策层面来审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员工自我价值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也能极大地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人本主义”思想的真正体现。本人所在公司中州分公司隶属的母公司中国铝业2010年确立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作为下属公司的中州分公司在集团新发展战略指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适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设计。本文共分为6章。第1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介绍了国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章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人力资源涵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特征及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关系。第3章是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第4章是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包括: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规划,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思路与原则,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结构需求、素质要求规划,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目标。第5章是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包括:优化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业务流程、稳定员工队伍、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行动计划。第6章是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刘来平[4](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刘青山[5](2011)在《再造中铝》文中研究表明与金融危机的遭遇战,成为中铝自我审视与自我超越的转折点。如今,一度暗淡的时光已经过去,中铝已朝着"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目标阔步行进

周俊文[6](2011)在《利用信息化软件解决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铝业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09年底,公司资产总额3608亿元,销售收入1420亿元。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第三大电解铝和第五大铝加工生产商,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企业之一,连续两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公司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企业信用等级连续多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然而,随着中国铝业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国铝业的客户信用管理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如果不给客户授信,会面临客户丢失的危险;如果给客户授信,就而临着货款回收的压力。为了让中国铝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必须考虑给客户授予适当的信用。但是,给客户授信的依据是什么,授多少信用合适,授信之后如何控制,如何了解客户信用的风险等级,这是摆在中国铝业面前的实际问题。信用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以及前途命运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只要企业有生产经营,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因此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给合作伙伴设置好合理的信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为了很好地解决中国铝业信用控制面临的这些问题,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信用管理理论作为支持,参考了中外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方案制定、如何实施以及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研究,查阅了一批论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信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的书籍,信用管理的研究资料,借鉴了一些有价值的信用风险控制模型,引入了企业信息化的手段,依靠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结合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现状,认真研究了ERP软件一SAP中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了解了不同行业的信用管理的办法,从信用和信息化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中国铝业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党的十七大给企业指出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然而,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而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目前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设完善之际,这套利用信息化工具米解决信用管理问题的方案,为中国多数企业可以指出了一种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郭志刚[7](2006)在《中州铝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中州铝厂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大型的氧化铝冶炼企业。2002年分立重组后,新的中州铝厂面临经营性资产少、社会负担重、缺乏支柱产业等困难,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关于中州铝厂发展战略的研究,对实现中州铝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接着再叙述中州铝厂及其二级单位的情况后,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其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以生产服务类、工程建筑类、办社会和后勤服务三个板块为重点,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了内部、外部环境与战略的匹配分析,得出了中州铝厂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接着,论文进一步对中州铝厂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州铝厂存续企业要跳出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圈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取集中战略,专心做好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要创造有利条件,逐步退出。最后,对中州铝厂实施发展战略的保证措施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战略决策委员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上面的研究,本文认为目前是中州铝厂改革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时机,主动进行变革。研究的结果不仅对中州铝厂的发展,而且对中国铝业公司内其他存续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夏建华[8](2006)在《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年金是组成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对于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支柱,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办法。我国虽然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有关补充养老保险的规定和政策,但是实际上企业年金的发展极为缓慢,目前企业年金制度所覆盖的企业职工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职工的5%左右。本文以企业年金的制度研究和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借鉴、制度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依据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政策法规,结合中州铝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中州铝厂实施年金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并对影响方案实施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顺利实施企业年金方案的相应对策。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导论,企业年金相关理论,中州铝厂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实施影响因素与对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中州铝厂建立实施企业年金计划提供了预案分析和决策支持,同时也为其它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孔金平[9](2006)在《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文中认为(一)自孔子以来有作为的学问家们,历来强调学以志道、学以致用。我们今天搞行政管理研究,也有一个“志道”与“致用”的问题。其“道”,应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规律;其“用”,则是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活力服务,为建设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服务。这一“道”一“用”就是我们行政管理研究的主攻方向。行政管理学者要为政府当好智囊,发挥好咨询参谋作用。因此,我们既要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在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深入开展研究;也要正确预测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趋势,注意并超前研究那些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想政府之所未想,急政府之所未急。东北振兴就是这样一个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也有许多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二)振兴东北是一项涉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政府。关于政府改革问题的研究有多种视角。“行政生态学”就是一个特别有用的分析框架。行政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以及公共行政对该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必须遵循行政生态规律。行政管理与社会环境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管理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又负有改造环境的重大使命。“研究公共行政,必须研究它的生态问题。”行政生态学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其含义主要来自生态学(Ecology)。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生态学的思想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John M.Gaus)提出,并经里格斯(Fred W.Riggs)的大力提倡而流行于世。里格斯的研究在行政学理论领域发生重大影响,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新的、系统的学科,并且标志着只在行政系统内部研究行政管理的时代的结束。行政生态研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行政生态学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和吸收的行政理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中都要注意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外部环境、经济基础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寻求行政管理规律,增强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行政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社会系统理论,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结构-功能主义。行政生态学从整个社会系统的高度来研究公共行政,将公共行政视为社会系统结构的一部分。认为只有将行政置于社会环境(Context)之中,联系到社会的其他部分,我们才能弄清行政的真正面貌,才能弄清行政面貌发生的内在原因。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如何,取决于行政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文化、社会、经济等)各自的状况及其结合状况;反之,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特征又限定公共行政的状况。换言之,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这就是行政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根据社会的性质和状态来理解公共行政,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整、改革公共行政,是行政生态学的基本研究途径。行政生态学的研究宗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探讨行政系统应(是)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革和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被称作为“行政发展”研究。另一个方面的研究是探求行政系统应(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能力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也被称作为“发展行政”研究。行政生态研究是公共行政学者将生态学(更进一步讲,是系统思想)运用到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杰出范例。相对于主流行政学,行政生态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扩展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使行政学家从行政系统(尤其是官僚组织)内部抬起头来,开始注视官僚组织以外的世界,开始了解行政系统与复杂世界的关系。(2)提供了成熟的研究方法。行政生态学运用的结构-功能研究法,为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该研究法虽然由于其保守主义、决定主义等遭到批评,但是,对于研究那些身处相对稳定环境中的公共行政来说,仍具有相当大的作用。(3)提出了有洞察力的见解。行政生态研究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得力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预见性和解释力的观点。尤其是里格斯关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的研究,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现象为何能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一起;它也为我们预测了发展中国家行政将来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在行政环境发生重大变迁的条件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也在二者的互动中进行着调整。就政府一方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应当及时予以变革和调整;否则,就难以在转型社会以及转型后的社会中实施有效的管理。(三)目前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加紧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造,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的行政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行政环境的变迁必然要影响到政府的行政发展,东北振兴是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里格斯将经济要素列为影响一国行政的第一位要素,认为一个国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因此,要进行东北地方政府的转型,必须首先要认识东北的行政环境,特别是要了解东北的经济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以及振兴的基础条件和战略思路,了解经济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政府的要求与期望,这样才能找准政府改革的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的措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中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东北三省制定了有关专项规划和振兴总体规划,并已得到正式批复。从这些规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北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感知东北振兴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增强自觉服务振兴目标的使命感和加紧进行政府转型、提升政府能力的紧迫感。综合来看,三省的振兴规划既全面又细致,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仅就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而言,主要有以下四大目标:一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三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四是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四)振兴东北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体制的全面调整和转型;既需要依靠市场手段,以市场为基础,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放任市场自然调节,而必须正确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这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启动阶段和前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行为集中表现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及时出台符合振兴需要的各项政策,为东北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促进东北振兴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基础性的因素,是实现东北振兴各项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持保障手段。对于东北的政府改革,中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这为东北地区的政府转型指明了方向,即由传统的全能政府、管制行政转向有限政府、服务行政,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好行政关系,提升行政能力,这是实现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必由之路。在东北振兴的进程中,政府要当好四大员,即“引航员”、“保安员”、“裁判员”、“服务员”;要运用互补性错位机制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合作互补、共同治理;在具备社会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平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整合能力之外,需要不断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制约腐败的能力。政府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政府能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创造和制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新制度和新政策的能力。东北经济转型需要的政策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促进就业、项目投资、人才支持、环境保障五个方面。这些政策对于东北的经济振兴社会转型是必需的,甚至是一些必要的条件。东北各级政府应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情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创新政策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保障作用,营造能够促进东北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制约腐败的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的能力。近年来东北腐败大案要案频发,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净化经济环境,恢复公众信任与信心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五)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城市经济发展滞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四矿问题”(矿山、矿业、矿城、矿工)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经济总量均占东北三省的很大比重。资源型城市的困境是东北问题的缩影,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复兴是东北振兴的突破口。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又以煤矿城市为甚。辽宁省阜新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因资源枯竭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最突出、最严重的一个城市,在东北和全国的资源型城市中有很强的代表性,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惟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为东北和全国同类型城市探索经济转型复兴之路。阜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为转型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阜新市的经济转型是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进行的,作出的规划目标很宏伟、措施也很具体,运行几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果。阜新市是在资源枯竭条件下被迫进行经济转型的城市,它在转型方向上把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产业化农业放在突出位置的做法不一定具有典型意义进行推广,它对其他资源型城市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一定要未雨绸缪。

赵红梅[10](2006)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由于集团公司本身组织结构的复杂导致与单体企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股份)是中央企业“中国铝业公司”的下属海外上市控股子公司,该公司下属11个分公司和25个子公司,其借鉴国外大型公司财务管理的经验,实行了财务集中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的管理体制、控制基础以及战略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铝股份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对不断发展的需要如何创新都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对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中铝股份应当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经理、董事会的管理,减少子公司管理层次;随着中铝股份ERP项目的实施,财务与会计相分离具备实施条件,提出了会计和财务划分的内容;随着成本管理的深入,我们觉得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可以对中铝股份的成本管理产生一个新思路;中铝股份庞大的现金流以及对上市A股子公司管理的要求,我们认为中铝股份可以成立财务公司,不仅强化对子公司现金流的管理,还可以筹资以及适时参与A股市场所属子公司的股份买卖,以防范A股市场的不良炒作。

二、关于中州铝厂脱困与发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州铝厂脱困与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沈煤(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1.1 国外战略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2.1.2 国内战略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2.2 体化理论
        2.2.1 国外一体化有关理论
        2.2.2 国内一体化有关理论
    2.3 发展战略理论
        2.3.1 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2.3.2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
        2.3.3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沈煤(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环境分析
    3.2 企业行业环境分析
        3.2.1 竞争对手分析
        3.2.2 替代者分析
        3.2.3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4 购买商分析
        3.2.5 供应商分析
    3.3 企业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3.3.1 机会分析
        3.3.2 威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沈煤(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沈煤(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4.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4.2.1 能源资源分析
        4.2.2 配套资源分析
    4.3 企业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4.3.1 区位优势分析
        4.3.2 产品优势分析
        4.3.3 组织结构优势分析
        4.3.4 安全能力优势分析
    4.4 企业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4.4.1 煤炭市场空间有限
        4.4.2 非煤炭产业发展有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选择
        5.1.1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5.1.2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分析
        5.1.3 SWOT矩阵分析
        5.1.4 公司战略选择
    5.2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思路和目标
        5.2.1 战略指导思想
        5.2.2 企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5.3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
        5.3.1 煤炭产业
        5.3.2 电力产业
        5.3.3 铝产业
    5.4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5.4.1 基础阶段
        5.4.2 发展阶段
        5.4.3 复合发展阶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沈煤(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技术保障措施
    6.2 组织结构保障措施
    6.3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6.4 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6.5 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创新点
        1.2.5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资源型国有企业理论综述
        2.1.1 国有企业相关理论
        2.1.2 资源型企业相关理论
    2.2 员工行为有效性理论综述
        2.2.1 员工行为理论
        2.2.2 员工行为有效性
第三章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现状
        3.1.1 中国铝业公司现状
        3.1.2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现状
    3.2 企业经营效益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2.1 资源型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现状
        3.2.2 中州分公司经营效益分析
        3.2.3 中州分公司经营效益下降对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3 企业文化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3.1 传统资源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
        3.3.2 转变后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
    3.4 员工竞争力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4.1 中州分公司工作岗位现状
        3.4.2 中州分公司员工现状
    3.5 企业管理制度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5.1 资源型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现状
        3.5.2 资源型国有企业领导调任体制
    3.6 员工对组织的公平感受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3.6.1 中州分公司互动关系公平感现状
        3.6.2 中州分公司程序公平感现状
        3.6.3 中州分公司分配公平感现状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问卷的设计与研究假设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研究假设
    4.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2.1 数据的信度检验
        4.2.2 数据的效度检验
    4.3 因子分析与基本结论
第五章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的结论及建议
    5.1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建议
        5.1.1 增强企业的资源竞争优势
        5.1.2 针对资源型国有企业福利的改善建议
    5.2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改善建议
        5.2.1 良好的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征
        5.2.2 对中州分公司企业文化的改善建议
    5.3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员工竞争力的改善建议
        5.3.1 适度增加员工工作压力
        5.3.2 加强对关键人才的激励
    5.4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善建议
        5.4.1 建立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5.4.2 改变原有的领导调任体制
    5.5 对资源型国有企业员工对组织的公平感受的改善建议
        5.5.1 互动关系公平感的改善
        5.5.2 程序公平感的改善
        5.5.3 分配体系公平感的改善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3)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2.1.1 人力资源涵义
        2.1.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2.1.3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2.2 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关系
        2.2.1 企业战略
        2.2.2 人力资源战略
        2.2.3 人力资源战略和公司战略之间的关系
        2.2.4 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第三章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1 中州分公司概况
    3.2 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结构
        3.2.1 人力资源数量结构
        3.2.2 人力资源质量结构
        3.2.3 组织结构设置
    3.3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3.1 人才招聘和选拔制度
        3.3.2 员工薪酬与绩效评估体系
        3.3.3 人才开发体系
        3.3.4 企业文化建设
    3.4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4.1 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3.4.2 激励机制不太健全
        3.4.3 人才严重匮乏
第四章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
    4.1 集团公司经营战略目标
    4.2 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规划
        4.2.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思路与原则
        4.2.2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4.2.3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4.3 中州分公司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4.3.1 人力资源结构需求规划
        4.3.2 人力资源素质要求规划
    4.4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目标
第五章 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5.1 优化组织机构
    5.2 理顺管理业务流程
    5.3 稳定员工队伍
    5.4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行动计划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利用信息化软件解决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背景
    2.2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现状
第3章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信用的本质以及内涵
    3.2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解决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4.1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介绍
        4.1.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4.1.2 企业信息化兴起和发展
        4.1.3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4.1.4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4.1.5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4.1.6 中国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7 影响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4.2 中国铝业信息化SAP软件介绍
        4.2.1 SAP的起源
        4.2.2 SAPR/3系统模块
        4.2.3 SAP R/3软件具备的功能和主要特点
    4.3 解决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4.3.1 中国铝业用SAP软件的信用管理步骤
        4.3.2 中国铝业用SAP软件信用管理的方法
        4.3.3 中国铝业用SAP软件中信用管理的优点
        4.3.4 中国侣吕业SAP软件中信用设置的流程
        4.3.5 中国铝业SAP软件中客户超信用处理办法
    4.4 中国铝业SAP系统外管理文件的支持
    4.5 中国铝业信用管理的思考
第5章 结论
相关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州铝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2.1 相关理论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第2章 中州铝厂内部条件分析
    2.1 中州铝厂现状
        2.1.1 企业概况
        2.1.2 主要二级单位现状分析
    2.2 中州铝厂内部条件的具体分析
        2.2.1 组织决策分析
        2.2.2 财务状况分析
        2.2.3 产品结构分析
        2.2.4 管理机制分析
        2.2.5 人力资源机制分析
        2.2.6 其它情况分析
第3章 中州铝厂外部环境分析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技术环境
    3.2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3.2.1 铝业公司内环境分析
        3.2.2 行业结构分析
        3.2.3 地区环境分析
        3.2.4 关联交易对中州铝厂的影响
第4章 中州铝厂的发展战略设计
    4.1 SWOT 分析
    4.2 中州铝厂选择发展战略时需注意的问题
        4.2.1 选择战略的条件
        4.2.2 中州铝厂选择发展战略时应遵循的原则
    4.3 企业发展战略的思想和目标
    4.4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4.4.1 中州铝厂的发展战略选择
        4.4.2 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4.4.3 辅助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4.4.4 办社会服务业务的发展战略选择
第5章 中州铝厂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2 成立战略决策委员会
    5.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4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5.5 加强技术创新
    5.6 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5.7 解决布局分散的问题
    5.8 进行观念创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企业年金相关理论
    2.1 企业年金相关概念
    2.2 企业年金发展的社会原因
    2.3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基础理论
    2.4 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内容
第3章 中州铝厂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3.1 中州铝厂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重要意义
    3.2 中州铝厂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分析
        3.2.1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条件
        3.2.2 中州铝厂具备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
第4章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
    4.1 设计企业年金方案的政策法规依据
    4.2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4.2.1 设计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的目标
        4.2.2 设计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的原则
    4.3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内容设计
        4.3.1 方案的适用对象
        4.3.2 运行模式设计
        4.3.3 组织机构和决策程序设计
        4.3.4 企业年金业务流程设计
        4.3.5 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设计
        4.3.6 个人账户的建立与管理
        4.3.7 年金缴费管理办法设计
        4.3.8 受益资格与待遇支付
        4.3.9 取消统筹外费用发放
        4.3.10 企业年金争议处理
        4.3.11 企业年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5章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实施影响因素与对策
    5.1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5.1.1 影响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的外部因素
        5.1.2 影响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的内部因素
    5.2 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策略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
    1.1 选题缘起
        1.1.1 东北现象
        1.1.2 新东北现象
        1.1.3 “四矿”问题
        1.1.4 东北振兴战略
    1.2 选题意义
        1.2.1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研究概况
        1.3.2 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1 论题界定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4.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分析框架: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互动理论
    2.1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的一般关系
        2.1.1 行政生态学理论简介
        2.1.2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2 转型社会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2.1 社会转型界说
        2.2.2 社会转型的内容
    2.3 当代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2.3.1 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
        2.3.2 社会转型要求行政发展
        2.3.3 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行政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3章 东北振兴: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
    3.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程
        3.1.1 东北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历史发展
        3.1.2 改革开放前东北的发展与地位
        3.1.3 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衰退态势
        3.1.4 对21 世纪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判断
    3.2 东北振兴的战略意义与基础条件
        3.2.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3.2.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条件
    3.3 东北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及战略思路
        3.3.1 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
        3.3.2 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
        3.3.3 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
        3.3.4 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
    3.4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及初步成果
        3.4.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
        3.4.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初步成果
        3.4.3 东北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第4章 政府转型:东北振兴的基础性因素
    4.1 东北振兴呼唤政府转型
        4.1.1 政府转型对东北振兴的重大影响
        4.1.2 有效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4.1.3 必须要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中心和重点
    4.2 东北振兴进程中政府转型的目标选择
        4.2.1 政府转型的总体方向
        4.2.2 政府转型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4.3 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实现途径
        4.3.1 切入点:政府角色定位
        4.3.2 着力点:行政关系调整
        4.3.3 落脚点:政府能力提升
    4.4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政策工具创新
        4.4.1 政策手段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性
        4.4.2 社会保障政策
        4.4.3 就业促进政策
        4.4.4 项目与投资政策
        4.4.5 人才政策
        4.4.6 转型环境保障政策
第5章 阜新个案:互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5.1 资源型城市转型概述
        5.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转型的必然性
        5.1.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
        5.1.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
    5.2 阜新的基本市情及其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5.2.1 阜新的基本市情
        5.2.2 阜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5.3 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历程
        5.3.1 阜新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
        5.3.2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特征
    5.4 阜新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作为
        5.4.1 转变观念,科学编制转型规划
        5.4.2 转变行为方式,保障转型规划的实施
    5.5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初步成果
        5.5.1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
        5.5.2 阜新经济转型的初步成果
第6章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
    2.1 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
    2.2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2.2.1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客体复杂化
        2.2.2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控制
        2.2.3 集团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2.2.4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运作特点
    2.3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
        2.3.1 集团公司财权划分体制
        2.3.2 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2.3.3 集团公司业务关联度决定了财务管理模式
    2.4 小结
第3章 中铝股份的基本情况及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然性
    3.1 中铝股份发展历程
    3.2 中铝股份的基本情况
        3.2.1 中铝股份的组织结构
        3.2.2 中铝股份的经营状况
        3.2.3 中铝股份的管理状况
    3.3 中铝股份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然性
        3.3.1 中铝股份财务分散管理的表现
        3.3.2 中铝股份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理由
    3.4 小结
第4章 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4.1 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实施的内容
        4.1.1 构建垂直财务管理架构
        4.1.2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绩效考核
        4.1.3 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体系建设,实施“萨班斯-奥克斯法案”
        4.1.4 财务集中管理的技术保障—ERP的推行
    4.2 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的积极作用
        4.2.1 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
        4.2.2 保障了公司其他集中战略的实施
    4.3 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4.3.1 企业会计系统方面的问题
        4.3.2 新型管理理论应用方面的问题
        4.3.3 公司理财方面的问题
    4.4 小结
第5章 中铝股份财务集中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企业会计系统方面
        5.1.1 控股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
        5.1.2 控股公司的资本控制
        5.1.3 参股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保障
        5.1.4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适当划分
    5.2 引进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模式
    5.3 中铝股份资金运作管理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四、关于中州铝厂脱困与发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沈煤(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闫鹏宇. 东北大学, 2016(06)
  • [2]资源型国有企业基层员工行为有效性研究[D]. 王磊. 天津商业大学, 2012(10)
  • [3]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设计[D]. 高卫生. 河南大学, 2012(10)
  •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5]再造中铝[J]. 刘青山. 国企, 2011(08)
  • [6]利用信息化软件解决中国铝业信用管理问题的研究[D]. 周俊文. 郑州大学, 2011(05)
  • [7]中州铝厂发展战略研究[D]. 郭志刚. 中南大学, 2006(06)
  • [8]中州铝厂企业年金方案设计[D]. 夏建华. 中南大学, 2006(06)
  • [9]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 孔金平. 中国人民大学, 2006(05)
  • [10]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红梅. 中南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中州铝厂逃逸与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