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

论中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

一、试论中国油脂工业的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潘裕清,王国财,唐顺之,蔡鸿飞,许文东[1](2021)在《降低大豆油棕榈酸含量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采用冬化分提技术降低大豆油中的棕榈酸含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冬化温度、正己烷添加量、冬化时间对降低大豆油中的棕榈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冬化温度-25℃、正己烷投入量(V正己烷/V大豆油)2.5~4.0、冬化时间不小于18h,能够获得棕榈酸含量低于14%的大豆油,收率介于30%~75%之间。结论:在添加正己烷的前提下,通过冬化可将大豆油中的棕榈酸含量控制在14%以下。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苏政办发[2021]6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6日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粮食流通涵盖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王瑞元[3](2021)在《让中国油脂历史和文化代代相传——在中国油脂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文中认为2021年10月1日于武汉轻工大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而今十月,更非寻常!在全国各族人民热烈庆祝我们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华诞,在这双喜临门之际,我们在武汉轻工大学共同见证"中国油脂博物馆"正式开馆,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让

孙勤,张园[4](2021)在《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建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强化综合国力,占据更有利的国际地位,我国必须要在各个行业领域加快研究步伐。在油脂产业的发展中,我国需建立起完善的油脂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管理体系,向着科技化的方向推动油脂产业的发展,使油脂行业的加工生产技术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建立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国质量标准检验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建立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发展路径。

张鸿济[5](2021)在《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宏蕾[6](2021)在《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遥,唐顺之,蔡鸿飞,杨玉琼,李继荣,李佳俐,牟肖男,满兴战,许文东[7](2021)在《氧化铝用于油脂脱酸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氧化铝在油脂脱酸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氧化铝用量、温度、时间对脱酸和去除氧化物质的影响,并与传统碱炼脱酸工艺对比。结果:氧化铝用量6%、温度20~50℃、时间1~6 h,能够使油脂酸值降到0.1 mg KOH/kg以下,同时可降低油脂过氧化值、甲氧基苯胺值。结论:氧化铝可作为脱酸剂用于油脂脱酸,同时对油脂中氧化物质有去除效果,与传统碱炼脱酸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王鹏飞[8](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张丽涵[9](2021)在《亚麻籽油风味分析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油脂是人类六大营养素之一,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也能为人体提供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亚麻籽油含有的主要物质是亚麻酸、亚油酸,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功能型植物油脂。评价植物油品质,风味是一个重要且直观的指标。本研究通过购买市售亚麻籽油产品,对亚麻籽油感官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来评价其差异性。同时,探究了一种脂肪替代物的新配方,在模拟真实肥肉丁的基础上,作为营养添加剂添加亚麻籽油,并且寻找能够吸附亚麻籽油异味的物质,并比较背膘、脂肪替代物做到肉糜中的差异。以期为改善亚麻籽油风味和人造肉新产品开发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根据亚麻籽油压榨工艺不同,购买9种亚麻籽油,通过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以及气味活度值(OAV)确定不同压榨工艺条件下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对9种不同品牌的亚麻籽油的色差进行了对比。9种不同品牌的亚麻籽油的感官评价、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色差具有显着差异(P<0.05)。根据感官评价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冷榨亚麻籽油具有淡淡的青草味、青腥味,热榨亚麻籽油具有浓郁的烤香味,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烯醛类、醇类和吡嗪类上具有差异。(2)通过添加量试验、感官评价、剪切力、压榨损失、TPA、色泽确定脂肪替代物的配方与工艺流程,得到最佳配比,通过不同油脂替代脂肪来研究脂肪替代物中感官、风味、质地以及水分状态的差异,采用描述性感官评价、HS-SPME-GC-MS以及OAV来研究不同油脂替代脂肪的脂肪替代物风味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油脂替代脂肪的脂肪替代物质地与水分状态分布的差异。进而研究不同的遮味干料掩盖亚麻籽油异味的差异以及遮味干料做成的脂肪替代物感官、风味、质地与水分状态分布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将背膘、菊粉脂肪替代物分别添加到肉糜中,确定脂肪替代物与背膘做成的产品风味、质地差异。根据结果显示,用亚麻籽油制作脂肪替代物,焦磷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0.2%,亚麻籽油为15%,与冷榨和热榨的亚麻籽油相比,超临界CO2萃取的亚麻籽油更适宜用于制作脂肪替代物,用亚麻籽油制作脂肪替代物时,菊粉的异味遮除效果最好,加入菊粉和亚麻籽油制作的脂肪替代物的肉糜,有良好的质构和风味属性。

麻云霞[10](2021)在《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药用植物、食用和蜜源树种,也是治理荒漠化、绿化荒山、美化城市的优良树种,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但目前文冠果多数仍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类型极其混杂,种子来源不清,生长慢,产量低,生态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本文以26个地理种源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种子的特性、多点苗期生长特征和作为砧木造林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文冠果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文冠果含油率变异较大,在56.54~76.27%之间,脂肪酸含量丰富,共有18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和油酸,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柴油特性指标均符合ASTM D6751-2010,EN 14214-2008和GB/T 20828-200等国际标准。种子内含有17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VB1、VB2和VE的平均含量值较高。26个种源中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最为优质的种源有内蒙古甘旗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奈曼、内蒙古库伦和山东东营,这些种源的种子是生产中食用油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俱佳的首选资源。(2)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指标最好的种源地为内蒙古图布信,种子的活力和含水率为93.29%和13.28%,吸水特性分为急速吸水时期、平缓吸水时期和生长吸水期三个时期。且形态和质量指标在组间和组内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重复力也较高。处理方式、种源地及其交互效应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为处理方式B—沙藏+5%PEG浸泡24小时,发芽性能最好的种源为内蒙古科尔沁。种子的形态质量和发芽指标整体呈现西—东梯度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与种子品质特性的变异模式类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图布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舍伯吐和黑龙江牡丹江为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性表现最好的种源。(3)辽宁彰武(东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文冠果优质种源有内蒙古奈曼、扎鲁特和辽宁海城,山东安丘(华东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山东东营、安丘和内蒙古库伦,陕西靖边(西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内蒙古科尔沁、奈曼和北京房山,这些种源可在辽宁、山东和陕西三省或与本文试验地类似的立地环境进行推广。不同试验点的优质种源并不完全相同,其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叶干质量和枝干质量均会随着试验地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时考虑平均株高与地径的情况下,内蒙古库伦、山东东营种源的平均育种值也为最高,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4)用26个种源二年生文冠果做砧木,嫁接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和‘中石9号‘,总体亲和性‘中石9号‘高于‘中石4号‘。内蒙古奈曼、山东东营、内蒙古库伦砧木种源嫁接成活率最高,河北张家口最低;内蒙古奈曼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4号‘后,果实产量最高,内蒙古科尔沁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9号‘后,果实产量最高。综合生长、生理特性和果实产量等多个指标得出:嫁接‘中石4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内蒙古奈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北京房山和山东临沂,嫁接‘中石9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陕西靖边、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内蒙古奈曼、北京房山和辽宁关山。

二、试论中国油脂工业的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中国油脂工业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大豆油棕榈酸含量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单因素实验方法
        1.3.2 脂肪酸甲酯化
        1.3.3 脂肪酸测定色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冬化温度(℃)单因素优化试验
    3.2 正己烷投入量(V正己烷/V大豆油)单因素优化试验
    3.3 冬化时间(h)单因素优化实验
3结论

(4)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必要性
2 我国油脂质量标准检验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质量标准体系现状
    2.2 质量检验体系现状
3 建立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发展路径
    3.1 强化合理布局
    3.2 完善市场机制
4 结论

(7)氧化铝用于油脂脱酸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氧化铝吸附脱酸
        1.3.2 传统碱炼脱酸
        1.3.3 理化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铝用量对脱酸工艺的影响
    2.2 温度对脱酸工艺的影响
    2.3 时间对脱酸工艺的影响
    2.4 氧化铝脱酸与传统碱炼脱酸对比研究
3 结论

(8)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亚麻籽油风味分析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油脂风味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油脂风味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2 油脂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
    1.3 亚麻籽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1.3.1 亚麻籽油基本概况
        1.3.2 亚麻籽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压榨工艺的亚麻籽油风味物质的差异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感官分析
        2.3.2 9种亚麻籽油色差测定
        2.3.3 9种亚麻籽油电子鼻的测定
        2.3.4 9种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2.3.5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2.4.2 色差评价结果分析
        2.4.3 电子鼻评价结果分析
        2.4.4 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造肥肉丁风味物质掩盖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感官评价
        3.3.2 添加量试验
        3.3.3 质地试验
        3.3.4 色差
        3.3.5 电子鼻
        3.3.6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3.3.7 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
        3.3.8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添加量结果分析
        3.4.2 替代脂肪的脂肪替代物风味与质地差异
        3.4.3 添加不同遮味干料脂肪替代物风味与质地分析
        3.4.4 脂肪替代物在肉糜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冠果研究概述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
        1.2.2 文冠果地理分布
        1.2.3 文冠果综合价值
        1.2.4 文冠果繁殖技术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1.3.2 种质收集状况及意义
        1.3.3 种质资源评定与利用
    1.4 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研究进展
        1.4.1 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
        1.4.2 种源试验研究
    1.5 早期选择的相关研究
        1.5.1 苗木早期选择的意义
        1.5.2 苗木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1.5.3 苗木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1.5.4 苗木早期选择的方法
        1.5.5 苗木生长与环境因子
    1.6 ASReml和 GGE双标图应用研究
        1.6.1 ASReml的应用研究
        1.6.2 GGE双标图的应用研究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环境数据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种源文冠果油脂特性研究
        2.2.2 不同种源文冠果营养特性研究
        2.2.3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熵值法评价
    2.3 小结
3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形态和质量指标分析
        3.2.2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分析
        3.2.3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3.2.4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地理变异规律
        3.2.5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熵值法分析
    3.3 小结
4 文冠果苗期评价及早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苗期生长状况观测
        4.2.2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BLUP-GGE分析
        4.2.3 文冠果苗期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4.2.5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育种值分析
    4.3 小结
5 文冠果砧木造林表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亲和性的表现
        5.2.2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长表现
        5.2.3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理指标测定
        5.2.4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果实表型和产量测定
        5.2.5 不同种源砧木综合评价
    5.3 小结
6 讨论
    6.1 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
    6.2 文冠果种源×试验地互作效应研究
    6.3 文冠果砧木嫁接新品种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四、试论中国油脂工业的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降低大豆油棕榈酸含量的工艺研究[J]. 潘裕清,王国财,唐顺之,蔡鸿飞,许文东. 广东化工, 2021(21)
  • [2]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7)
  • [3]让中国油脂历史和文化代代相传——在中国油脂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J]. 王瑞元. 中国油脂, 2021(10)
  • [4]油脂质量标准体系与质量检验体系的建立研究[J]. 孙勤,张园. 现代食品, 2021(17)
  • [5]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鸿济.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6]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D]. 王宏蕾.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7]氧化铝用于油脂脱酸工艺研究[J]. 李遥,唐顺之,蔡鸿飞,杨玉琼,李继荣,李佳俐,牟肖男,满兴战,许文东. 广东化工, 2021(12)
  • [8]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9]亚麻籽油风味分析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D]. 张丽涵. 渤海大学, 2021(09)
  • [10]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D]. 麻云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论中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