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服务承包商供应商管理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刘琨[1](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田梦迪[2](2021)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以A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总承包模式项目的蓬勃发展,我国大力倡导总承包项目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广总承包模式。在践行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以设计院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A设计院抓住时代的机遇,积极参与EPC总承包项目,由于该设计院首次作为EPC总承包参与工程项目,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但是提升客户满意度最重要的工作,也是A设计院树立行业形象的新机遇。本文将EPC建设工程分为三阶段(设计、采购、施工)分析质量管理问题及识别质量影响因素,旨在为A设计院的EPC质量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首先,在综述了项目质量管理理论、EPC总承包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阐述EPC总包项目及其管理特点,分析了影响EPC总承包质量的一般因素。其次,对A设计院EPC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访谈对该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因果关系图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识别、归类和修订。再次,遵循风险管理理论的思路对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评价,采用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质量与影响因素AHP模型并完成相应的计算分析,并借鉴分级管理的思路,将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级,识别出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优化资源利用提升质量管理效果,结合A设计院EPC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过程分别提出了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多项保障措施。
牛童[3](2021)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石化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和协同模式研究 ——以四川石化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石化项目管理模式日新月异,DB(设计、建设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PMC(咨询公司总承包)、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等管理模式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但供应链管理在石化项目中的理论和应用相对缺失。本文通过理论梳理,选取“供应链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协同”两个关键点,对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在“四川石化项目”中的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围绕“资源整合”与“协同”,构建石化项目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案。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文献、分析工程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充分理解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供应链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协同两个关键点,形成本文整体框架。第二部分,通过对四川石化项目进行概述,分析项目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四川石化项目难度较大,现有项目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针对这个困难,本文提出了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包括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资源整合方案和供应链协同方案。第三部分,围绕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资源整合方案和供应链协同方案,结合四川石化项目管理实践,按照战略资源、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伙伴关系、供应链设计、供应商选择、投资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管理传统研究主题,对四川石化项目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和协同实践进行介绍。资源整合实践主要从业主方面展开,内容包括构建供应链管理组织、整合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整合PC(采购、施工总承包),整合供应商,整合工程监理和代理结构等。协同实践包括业主的协同实践和IPMT协同实践两个部分,业主负责战略层面的、全局性的协同工作,IPMT作为整个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协同各方对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事项进行管理。此外,本文还对Power PIP和P6两款管理软件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两款软件整合了四川石化项目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供应链管理重要内容,是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夏亚运[4](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转型,越来越多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引入BIM技术,提高了EPC项目管理水平。但由于EPC项目复杂、BIM技术尚未成熟等多方面原因,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研究立足工程总承包企业角度,描述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主要问题,通过理论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和实施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EPC模式、BIM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其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BIM与EPC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并描述现阶段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2)从工程总承包企业视角,基于组织理论和系统工程理念,提出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目标,构建项目级和企业级控制指标体系,提出系统性的实施保障措施,搭建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体系。(3)构建基于BIM的成本控制中心,确立BIM数据库、项目经理、控制部为核心的功能定位,根据EPC项目成本控制业务需求和参与方分工,提出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控制流程。(4)依托S电力工程公司的EPC项目,将本文提出的成本控制体系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并从“实施保障-成本控制流程-控制成效”角度,检验BIM在EPC项目总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中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现阶段工程总承包企业的BIM实施策略。
赵冬梅[5](2020)在《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程承包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承发包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EPC模式因其集中化协调的管理的优势在众多承包模式中脱颖而出,在我国正被大力推行。设计作为EPC项目的核心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以设计院为主的EPC项目承包模式越来越为人所认可。ZM公司作为专业设计院,紧抓发展机会,成功进入工程总承包领域,但作为传统设计研究院,ZM公司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所承包的EPC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过程愈加复杂,ZM公司如何对高度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EPC项目质量满足业主需求,已成为摆在ZM公司面前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从EPC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及质量控制流程优化的视角对ZM公司提高EPC项目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综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质量控制理论、质量控制关键点、流程优化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EPC项目总承包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阐述,从EPC项目总承包商的视角将EPC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了划分,并阐述了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其次,通过到ZM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以及质量控制流程粗放等;然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识别,共得到21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因子,计算了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其主成分上的权重以及各主成分的权重。最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存在的不足,以流程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结果,对其EPC项目策划过程、设计过程、采购过程、施工过程以及收尾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改进设计,并提出了提升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实施有效性的几项保障措施。
周玥[6](2020)在《基于SNA的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构建与风险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在以往的工程项目风险的研究中,常常将风险因素视为孤立存在的点,很少考虑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对风险的影响,缺乏将风险因素与利益相关主体联系起来开展整体研究。本文从项目风险因素与项目利益相关主体两个方面出发,应用社会网络方法对园林绿化项目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整体研究。首先,基于文献阅读法和专家访谈法方法,结合园林绿化项目的特点,识别出园林绿化项目5个相关利益相关主体及29风险因素;其次,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模型,将风险因素和利益相关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该风险网络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及节点分析,确定出园林绿化项目中的核心风险因素及其关键利益主体;再次,通过对风险网络中链路和节点的调节,分析核心风险因素与关键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出核心风险关系;再次,针对核心风险因素和核心风险关系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项目风险。最后,应用实际园林绿化项目案例对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核心风险因素和核心风险关系,可以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减少项目失败的概率。
李馨竹[7](2020)在《基于BIM的W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的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不少综合体成了城市新的名片。求新求异以及超大体量的特点,使得商业综合体成本居高不下,大量的非标产品的采购直接导致了综合体建造成本的激增。如何在满足个性化产品需求和降低产品采购成本中找到一个平衡,一直以来是商业综合体施工总承包企业关注的重点。BIM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难点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BIM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应用价值,并对采购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流程和特点做了归纳。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商业综合体在采购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BIM技术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应用的合理性和优势。通过案例研究,结合W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现状和项目施工中的特点和难点分析,指出将BIM技术融入到采购管理中可以对施工总承包商材料设备采购各阶段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并从采购流程上进一步提出基于BIM技术的不同阶段的采购工作内容的转变,从采购需求计划编制、采购自动化算量等方面论述了应用BIM技术在商业综合体中产生的采购实施效果,进一步肯定了BIM应用于商业综合体的优势。最后,从建立采购管理组织结构形式、进行采购管理授权形式、实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BIM技术应用推广的进一步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希望为促进BIM技术在项目施工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商业综合体项目施工中就采购管理效率、强化施工总承包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提升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所昱彤[8](2020)在《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建设项目造价的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和管理中,维护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目前造价咨询市场的行业信息壁垒重、恶性低价竞争、咨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频发,委托人选择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时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涉及国家财政资金、关乎公共工程安全,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能力、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应加以重视。本文以“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为研究主题,旨在构建一套能科学选择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指标体系与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合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范围,剖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特征。通过相关企业选择理论研究,提出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模型的逻辑思路。其次,基于DSR模型,通过文本挖掘、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驱动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共计19个指标的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体系。并通过两轮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再次,针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指标评分规则;基于网络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模型。最后,以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为实例,利用该模型进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验证了选择模型的适用性。
赵若希[9](2020)在《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业主方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外交馆舍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其管理压力也与日俱增。驻外馆舍代表国家的对外形象,也承担着独特的工作与任务,由于驻外馆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驻在国的政治、经济、法规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难度更大,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胜任此类项目的管理,因此,业主方对项目设计、施工、采购等各阶段进行整体有效的动态控制,才能科学全面的解决成本控制问题。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多方共同的目标,但他们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是不同的,本文是基于业主方角度讨论分析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对所发生的费用控制的重点。如果业主方仅仅依赖于施工承包商或第三方专业项目管理单位来控制项目总成本,往往达不到期望要求,反而会给业主方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控制风险。本文以业主方的角度对我国外交机构驻XX国馆舍工程分析背景,首先讨论业主方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完善的建议;其次分析归纳建设项目各阶段业主方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与建议;再次以业主方角度在项目各阶段应了解掌握的方面进行归纳。最后,结合本人参与的我国外交机构驻XX国馆舍工程项目,基于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把成本控制的方法运用到项目过程中,有效解决与提升成本控制的问题,同时也印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因此,为业主方日后做类似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成功经验。
张淑河[10](2020)在《基于平台生态系统推动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的构建:匀视网案例》文中提出在现代社会中,信用是维持社会秩序、推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而工程建筑行业作为事关民生大计的重要产业,其良性有序的发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因此诚信在工程建筑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信用缺失可能导致工程建筑行业的经济秩序紊乱,最终建筑质量也难以保障,甚至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工程建筑行业信用制度缺失和信用关系扭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开辟专栏和设立专题研究等方式,积极展开信用管理和评价研究,但仍无显着突破。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该行业诚信生态环境的构建进行探索。对传统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业内普遍存在着信息滞后和孤岛化、三角债普遍以及欠薪维稳压力大等诚信缺失的现象。结合信用、信息技术和平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与综述,本文分别对各类主体,影响诚信环境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为诚信评分体系的构建路径提供线索。本文以匀视网的创业经验为案例,分析匀视网基于信息共享的系统构建过程和措施。其基于云平台开发了“云专户”、“云视哥”、“云施工”、“云贷宝”等多种产品,建立了工程建筑行业关系人的诚信生态圈,同时基于大数据打造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诚信评价体系,为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成功经验。研究表明,互联网背景下以平台为核心,建立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有益于规范和监督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行为,从而构建诚信、规范的环境秩序,为我国社会经济信用环境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专业服务承包商供应商管理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业服务承包商供应商管理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1)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以A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1 项目质量管理方面 |
1.2.2 EPC总承包质量管理方面 |
1.3 论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及其主要方法 |
2.1.1 质量及质量管理 |
2.1.2 影响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2.1.3 质量评价的方法 |
2.1.4 控制和改进质量的主要措施 |
2.2 EPC工程总承包及其管理特点 |
2.2.1 EPC工程总承包主要类型及特点 |
2.2.2 影响EPC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3 A设计院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设计院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3.1.1 项目及其承包企业特点 |
3.1.2 项目总承包质量策划与控制 |
3.2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
3.2.1 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 |
3.2.2 采购阶段的质量问题 |
3.2.3 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4 A设计院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
4.1 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识别 |
4.1.1 因果关系图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2 问卷调查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EPC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评价 |
4.2.1 方法的选择 |
4.2.2 影响因素评价 |
4.2.3 影响因素分类 |
4.3 本章小结 |
5 A设计院EPC总承包项目质量改进对策建议 |
5.1 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
5.1.1 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岗位及职责分工 |
5.1.2 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培训,建立适度的奖惩机制 |
5.2 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5.2.1 搭建工程项目方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
5.2.2 基于BIM开发应用平台 |
5.2.3 对各专业工作界面优化控制 |
5.3 采购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5.3.1 供应商管理 |
5.3.2 采购部门内部管理 |
5.3.3 招标文件及合同签订 |
5.4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5.4.1 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
5.4.2 施工总包内部管理 |
5.4.3 建立项目质量监管考核机制 |
5.5 整改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X 项目 EPC 模式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石化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和协同模式研究 ——以四川石化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供应链管理定义 |
2.2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
2.3 供应链资源整合理论 |
2.4 供应链协同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川石化项目分析 |
3.1 四川石化项目基本概况 |
3.2 面临的问题 |
3.2.1 项目难度大 |
3.2.2 现有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项目需求 |
3.3 解决方案 |
3.3.1 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进行项目管理 |
3.3.2 提出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资源整合模式 |
3.3.3 提出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协同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资源整合实践 |
4.1 业主的组织形态与职能权限 |
4.2 拟定资源目标 |
4.2.1 招投标管理组织 |
4.2.2 招投标流程的确定 |
4.2.3 资源选择要素 |
4.3 整合EPC/PC |
4.3.1 承包商管理 |
4.3.2 承包商名单管理 |
4.3.3 承包商选择 |
4.4 整合供应商 |
4.4.1 供应商审核管理 |
4.4.2 资质审核 |
4.4.3 框架协议的签订 |
4.5 整合工程监理与各类代理机构 |
4.5.1 整合监理机构 |
4.5.2 整合质量监督站 |
4.5.3 整合设备监造企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川石化项目供应链协同实践 |
5.1 业主协同实践 |
5.1.1 业主直接管理相关活动 |
5.1.2 统一目标、思想与愿景 |
5.1.3 制定统一规则与标准 |
5.1.4 协同计划 |
5.1.5 协同采购管理 |
5.1.6 协同物流管理 |
5.2 IPMT协同实践 |
5.2.1 协同质量管理 |
5.2.2 协同安全管理 |
5.2.3 协同进度管理 |
5.2.4 协同投资管理 |
5.2.5 协调供应链各节点的利益与冲突 |
5.3 协同信息系统 |
5.3.1 Power PIP |
5.3.2 P6 软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6.3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BIM应用现状研究综述 |
1.3.2 EPC成本控制体系研究综述 |
1.3.3 成本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EPC与 BIM的应用分析 |
2.1 EPC模式应用现状 |
2.1.1 EPC总承包费用组成 |
2.1.2 EPC成本控制分析 |
2.2 BIM技术应用现状 |
2.2.1 成本控制中的BIM应用优势 |
2.2.2 成本控制中的BIM应用障碍 |
2.3 BIM与 EPC的融合 |
2.3.1 BIM与 EPC融合应用的必要性 |
2.3.2 BIM与 EPC融合应用的可行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
3.1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主要问题描述 |
3.2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框架 |
3.3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 |
3.3.1 基本目标 |
3.3.2 高层次的项目目标 |
3.3.3 多项目的企业目标 |
3.4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 |
3.4.1 控制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3.4.2 项目级成本控制指标体系 |
3.4.3 企业级成本控制指标体系 |
3.5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保障体系 |
3.5.1 组织保障 |
3.5.2 管理措施 |
3.5.3 技术手段 |
3.5.4 实施保障体系 |
3.6 基于BIM的 EPC项目成本控制中心 |
3.6.1 成本控制中心 |
3.6.2 成本控制中心的BIM应用 |
3.6.3 成本控制中心的BIM控制流程 |
3.7 本章小结 |
4 实例分析 |
4.1 S电力公司及XX电力项目概况 |
4.1.1 S电力公司概述 |
4.1.2 XX电力项目概述 |
4.2 XX项目的BIM实施体系 |
4.2.1 组织保障 |
4.2.2 管理措施 |
4.2.3 技术手段 |
4.3 基于BIM的 EPC项目总成本动态控制分析 |
4.3.1 BIM成本模型搭建 |
4.3.2 启动阶段项目总成本控制 |
4.3.3 设计阶段项目总成本控制 |
4.3.4 施工阶段项目总成本控制 |
4.3.5 项目总成本的动态分析 |
4.4 基于BIM的各阶段成本优化分析 |
4.4.1 设计阶段成本优化 |
4.4.2 采购阶段成本优化 |
4.4.3 施工阶段成本优化 |
4.5 实例总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5)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EPC模式及其质量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2.2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控制要点研究现状 |
1.2.3 流程优化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ZM公司简介 |
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分析 |
2.2.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 |
2.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
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2.3.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辨识 |
3.1 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确认 |
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 |
3.2.1 问卷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3.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主成分分析 |
3.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计算 |
3.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4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1 业主需求分析流程改进 |
4.1.2 项目沟通协调管理流程改进 |
4.1.3 项目质量策划流程改进 |
4.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2.1 设计准备流程改进 |
4.2.2 施工图设计流程改进 |
4.2.3 设计变更流程改进 |
4.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3.1 供应商选择流程改进 |
4.3.2 供应商质量跟踪检验流程改进 |
4.3.3 物资现场接收流程改进 |
4.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4.1 设计交底与施工现场准备流程改进 |
4.4.2 工序质量控制点检验流程改进 |
4.4.3 施工质量监视与测量流程改进 |
4.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5.1 项目验收控制流程改进 |
4.5.2 试运行质量控制流程改进 |
5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强化组织建设保障力度 |
5.2 完善多方沟通与信息管理体系 |
5.3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利用能力 |
5.4 健全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6)基于SNA的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构建与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
1.2.2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数据来源 |
1.3.4 技术路线 |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
2.1 社会网络分析 |
2.1.1 有向图与无向图 |
2.1.2 密度 |
2.1.3 块模型 |
2.1.4 中间中心度 |
2.2 社会网络分析实践应用领域 |
2.3 本章小结 |
3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
3.1 园林绿化项目特点 |
3.1.1 苗木生命活性、零库存 |
3.1.2 设计艺术性 |
3.1.3 建设期短后期维护期长 |
3.2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因素分类 |
3.3 各个阶段园林绿化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
3.3.1 招标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3.3.2 设计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3.3.3 建设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3.3.4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4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模型的构建 |
4.1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模型可视化 |
4.2 基于权重的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模型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 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管理与风险控制 |
5.1 整体网络分析 |
5.2 个体网络分析 |
5.2.1 点的中间中心度分析 |
5.2.2 关键风险因素确定 |
5.3 风险因素之间影响关系的重要性确定 |
5.4 风险控制 |
5.4.1 核心风险识别 |
5.4.2 核心风险控制 |
5.4.3 风险控制程度检测 |
5.5 本章小结 |
6 北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实例研究 |
6.1 项目背景 |
6.2 风险网络模型的实证研究 |
6.3 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实证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7)基于BIM的W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BIM技术及采购管理基本概念和内容 |
2.1 BIM技术及其应用基础 |
2.1.1 BIM的含义和技术特点 |
2.1.2 BIM技术主要应用内容 |
2.1.3 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
2.2 商业综合体的定义及特点 |
2.2.1 商业综合体的定义 |
2.2.2 商业综合体的特点 |
2.3 采购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
2.3.1 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2 采购管理的过程 |
2.3.3 采购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
3 商业综合体采购管理现状及应用BIM采购的分析 |
3.1 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
3.1.1 采购管理体系 |
3.1.2 采购流程和计划管理 |
3.1.3 供应商管理 |
3.1.4 采购合同管理 |
3.1.5 过程跟踪管理 |
3.1.6 采购结算管理 |
3.2 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2.1 信息化建设及共享问题 |
3.2.2 采购执行及库存管理问题 |
3.2.3 采购成本控制问题 |
3.2.4 供应商管理及评估体系问题 |
3.3 商业综合体采购管理中引入BIM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基于BIM技术的商业综合体采购管理的应用优势 |
3.3.2 BIM技术在商业综合体的采购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
3.4 分析解决对策 |
4 BIM技术在“W商业综合体”工程中的应用 |
4.1 案例背景 |
4.2 采购管理组织 |
4.2.1 组织形式 |
4.2.2 采购管理的授权 |
4.3 应用工具 |
4.4 基于BIM技术的采购管理流程 |
4.4.1 采购准备阶段 |
4.4.2 物资招标采购阶段 |
4.4.3 物资设备进场入库阶段 |
4.4.4 物资设备出库使用阶段 |
4.4.5 物资设备结算阶段 |
4.5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
4.5.1 传统方法与基于BIM的材料采购需求计划编制 |
4.5.2 基于BIM的自动化算量实施效果分析 |
4.5.3 基于BIM的采购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相关研究 |
1.2.2 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1.2.3 企业选择的常用指标研究 |
1.2.4 企业选择的主要方法研究 |
1.2.5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述 |
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1.1 公共选择理论 |
2.1.2 公共资源交易概念界定 |
2.1.3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范围界定 |
2.1.4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特征及选择难点分析 |
2.2 DSR模型理论 |
2.2.1 基本原理 |
2.2.2 适用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步骤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3.2 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基于DSR模型的指标初选 |
3.2.2 理论构建 |
3.2.3 指标体系初建 |
3.2.4 实证筛选 |
3.3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立 |
3.3.1 指标体系的检验 |
3.3.2 指标体系的确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模型构建 |
4.1 基于ANP的指标权重确立 |
4.1.1 ANP基本原理 |
4.1.2 权重问卷发放与处理 |
4.1.3 基于SD软件的权重计算 |
4.1.4 指标权重的确立 |
4.2 指标体系评分准则确定 |
4.2.1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评分准则 |
4.2.2 其他指标评分准则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建立 |
4.3.1 评价方法选择 |
4.3.2 评价模型建立 |
4.3.3 模糊评价矩阵确定 |
4.3.4 模糊运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模型案例应用 |
5.1 企业及项目简介 |
5.2 数据的收集与准备 |
5.3 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确定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调查问卷(第一轮) |
附录 B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录 C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关联性调查表 |
附录 D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相对重要性评分表 |
附录 E 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指标权重问卷数据处理详表 |
附录 F 问卷扫描 |
附录 G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相关信息 |
附录 H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指标得分表 |
作者简介 |
(9)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业主方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硏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项目成本控制 |
2.1.1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
2.1.2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
2.1.3 项目成本控制的种类 |
2.1.4 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
2.2 挣值分析法 |
2.2.1 挣值分析法的特点及优势 |
2.2.2 挣值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2.3 外交馆舍工程成本概述 |
2.3.1 外交馆舍工程特点分析 |
2.3.2 外交馆舍项目成本构成 |
2.3.3 外交馆舍项目成本控制方式 |
3 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业主方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工程简介 |
3.1.2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
3.1.3 业主方成本控制基本思路 |
3.1.4 加强业主方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
3.2 本项目业主方成本控制及问题分析 |
3.2.1 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及问题分析 |
3.2.2 招标及采购阶段成本控制及问题分析 |
3.2.3 施工及结算阶段成本控制及问题分析 |
4 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前期决策及设计、招标及采购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
4.1 本阶段关键成本影响要素识别 |
4.1.1 前期决策及设计关键成本要素 |
4.1.2 招投标及采购阶段关键成本要素 |
4.2 决策及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
4.2.1 费用估算的编制 |
4.2.2 设计招标 |
4.2.3 限额设计的管理 |
4.2.4 设计方案的优化 |
4.2.5 挣值分析法在设计人工工时控制中的应用 |
4.3 招标及物料采购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
4.3.1 供应商的选择 |
4.3.2 招标文件的优化 |
4.3.3 物料采购前馈、反馈及过程控制 |
5 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施工、竣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
5.1 本阶段关键成本要素识别 |
5.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
5.2.1 挣值法衡量施工进度 |
5.2.2 利用软件监控工期 |
5.2.3 严格合同管理 |
5.3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
5.3.1 业主方索赔的控制原则 |
5.3.2 预防索赔及反索赔的措施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平台生态系统推动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的构建:匀视网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2.1 内容与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综述 |
2.1 信用内涵及影响因素 |
2.1.1 信用概念界定 |
2.1.2 信用指标 |
2.1.3 信息技术对信用的影响 |
2.2 信用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
2.2.1 信用评价的内涵 |
2.2.2 信用评价的特征 |
2.2.3 信用评价方法 |
2.3 信息技术应用与平台生态系统构建相关研究 |
2.3.1 平台与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内涵 |
2.3.2 平台生态系统对产业环境构建的影响 |
第三章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现状、问题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3.1 工程建筑行业概况 |
3.2 工程建筑行业的业务格局和流程 |
3.3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
3.3.1 信息滞后和孤岛化,缺少信用判断依据 |
3.3.2 资金流紧张,三角债务普遍 |
3.3.3 监管手段缺位,欠薪维稳压力大 |
3.4 影响工程建筑行业诚信构建的主要因素 |
3.4.1 业主的诚信影响因素 |
3.4.2 承包商的诚信影响因素 |
3.4.3 中介机构的诚信影响因素 |
3.4.4 政府对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监管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匀视网诚信环境构建案例 |
4.1 案例概况 |
4.2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1 基本方法和步骤 |
4.2.2 指标的选取 |
4.2.3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确定权重 |
4.2.4 企业诚信评价标准的实践应用 |
4.3 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诚信平台的构建 |
4.3.1 平台构建的基本原则 |
4.3.2 匀视网诚信平台构建的具体过程 |
4.3.3 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诚信平台的模块及作用 |
4.4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构建成果的评价 |
4.4.1 匀视网诚信评价体系的效果 |
4.4.2 匀视网诚信平台的发展前景 |
4.4.3 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对行业诚信环境作用的评述 |
4.5 政府在匀视网平台构建中的作用 |
第五章 措施与建议 |
5.1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构建的措施 |
5.1.1 加强外部诚信环境实施 |
5.1.2 加强内部诚信信息处理 |
5.2 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构建的建议 |
5.2.1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易采集的特点改善诚信环境的构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信用相关指标打分表 |
附录2 信用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判断评分调查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专业服务承包商供应商管理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 [1]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2]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以A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为例[D]. 田梦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石化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和协同模式研究 ——以四川石化项目为例[D]. 牛童.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4]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夏亚运. 浙江大学, 2020(02)
- [5]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D]. 赵冬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SNA的园林绿化项目风险网络构建与风险控制[D]. 周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BIM的W商业综合体的采购管理研究[D]. 李馨竹.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选择研究[D]. 所昱彤. 东南大学, 2020(01)
- [9]我国驻XX国外交馆舍工程业主方成本控制研究[D]. 赵若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基于平台生态系统推动工程建筑行业诚信环境的构建:匀视网案例[D]. 张淑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