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石榴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豫东地区石榴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豫东石榴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美华[1](2021)在《豫东平原石榴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豫东平原石榴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栽植、栽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金炜[2](2016)在《安徽省几种特色水果主要虫害发生调查及防治研究》文中认为安徽省位于中国南北交界处,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梅雨显着、过渡性明显。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安徽省果树资源丰富,现栽培有46类900多个品种,野生果树约有40余种。本试验主要对砀山酥梨,怀远石榴,歙县枇杷等3种特色水果品种进行果园调查,研究并总结其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期达到生产上有效防治虫害,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1.砀山酥梨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2011至2014年对砀山地区梨木虱的种群发生动态系统监测的结果表明,梨木虱在砀山县1年发生5-6代。越冬代和第一代世代整齐,其余各代有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根据普查数据,一般4月上旬有少量的卵孵,4月20日前后若虫达到高峰。5月下旬第2代若虫进入孵化盛期。每年3月中旬则是越冬代成虫的出蛰盛期,4月末至5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出蛰盛期,梨木虱成虫盛发期出现在6月初-7月上旬。对除虫菊酯悬浮剂、螺虫乙酯悬浮剂、阿维菌素乳油、苦参碱水剂进行了药剂筛选,施药后14 d除虫菊酯悬浮剂、螺虫乙酯悬浮剂、阿维菌素乳油、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达到86.12%,95.62%,81.95%,93.82%。可考虑推荐螺虫乙酯作为防治梨木虱的最佳药剂。另外,在砀山酥梨梨树上,危害较为严重的其他害虫有,梨茎蜂,危害梨树春梢;梨小食心虫,其幼虫危害芽和果实,蛀果孔有粪便,被害果干缩不落果。在当前生产防治中,我们仍采取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措施。2.怀远石榴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当前,在怀远石榴树上发生害虫种类繁多,本试验以为害特征分类,主要有:蛀果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刺吸害虫四大类,防治时,以防治桃蛀螟为例,采用大康乳油,氯氰菊酯乳油及全力乳油对桃蛀螟进行田间药剂防治,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石榴桃蛀螟均有显着的防治效果,其中,大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石榴虫害在防治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等措施为辅。3.歙县枇杷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试验调查中发现,皖南歙县枇杷园中主要的害虫有:枇杷木虱、枇杷黄毛虫以及舟形毛虫。当前果园害虫的主要防治方式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对枇杷黄毛虫的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毛虫对阿维菌素、啶虫脒和氟虫腈3种生物类农药敏感,药剂处理1d后,幼虫食欲减退,虫体慢慢萎缩,而后逐渐死亡,3种药剂9种浓度在用药后6d内虫口死亡率均为100%。以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冯帆[3](2014)在《浙西北梨瘿蚊、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物理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梨是浙江省的传统水果,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梨树害虫种类多,为害严重。目前,梨树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长期滥用化学农药导致梨果农残超标,危及果品安全。本文主要调查了浙西北梨瘿蚊、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研究了梨园害虫物理防治的应用技术,并首次编制了梨园害虫检索表,为浙江省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危害梨花和梨叶瘿蚊的同源性,结果发现梨花瘿蚊与梨叶瘿蚊为同种昆虫,但两者的基因序列有差异。(2)采用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方法,研究了梨花瘿蚊的发生与梨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梨花瘿蚊幼虫主要集中于2月底至3月底发生,发生危害期为1219d,种群动态呈明显的单峰型;梨树花蕾露白比例与梨花瘿蚊危害率呈指数型关系:y=8.4951e0.0167x,r2=0.5274(其中:y为危害率%,x为花蕾露白比例%)。梨花瘿蚊的发生与温度、雨量和日照关系密切,高温干旱和长日照气候有利于梨花瘿蚊发生,低温多雨和短日照气候,不利于梨花瘿蚊发生。(3)研究了10种不同颜色和3个不同高度粘虫色板对梨瘿蚊的诱集效果。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对梨瘿蚊的引诱效果最好,其单板平均诱虫数最多达76头,显着多于其他颜色,而黑色粘虫板最少只有0.67头,最多也只有15.67头,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趋避效果;色板放置高度0.51m时诱集效果最佳。进一步分析发现,色板颜色、放置时期、放置高度对诱虫数有显着的影响,色板颜色与放置高度、色板颜色与放置时期、放置高度与放置时期以及色板颜色与放置高度、放置时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梨瘿蚊诱虫数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4)利用性信息素监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研究了4种类型诱捕器、4种来源诱芯、2种诱捕器设置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浙西北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至少有5个,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说明在浙西北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可发生5代以上。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极显着好于笼形诱捕器与水盆形诱捕器,其中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着,水盆形诱捕器与笼形诱捕器的差异也不显着,但诱捕的相对效率顺序为三角形>船形>笼形>水盆形诱捕器。4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着,但诱捕的相对效率以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较好。性诱捕器放置高度1米和放置2米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无显着差异。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5)比较研究了10种不同果袋类型和3个不同套袋时期对梨果病虫害发生、梨果纵横经、单果重和糖分的影响。发现套袋可有效减轻梨果病虫的发生为害,改善果皮色泽,提高梨果商品性。研究表明,II、III、VII和VIII号果袋对梨果病虫害控制效果最好,尤其是II号果袋最好。3个不同套袋时期对梨果的大小、重量和糖分有一定影响。越早套袋,梨果纵横经与单果重越小,但糖度均低于未套袋的对照。

常国龙,王建国[4](2012)在《石榴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石榴,一直深受我国人民所喜爱,而在石榴栽培的过程中,石榴病虫害也同时一直伴随,在我国不同地区,石榴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也互不相同。针对我省具体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相应病害和虫害进行综合的防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冯玉增,陈德均,宋梅亭,赵艳丽,李战鸿,李宗圈[5](1999)在《河南省石榴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河南省石榴主要栽培品种有30多个,根据用途分为食用、观赏、赏食兼用、加工四个类型。地理分布划分为2个栽培带、8个栽培区。通过长期栽培实践,选出了主要优良品种,并研究总结出适用丰产栽培技术。

本刊编辑部[6](2011)在《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文中研究说明

于丹丹[7](2009)在《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隶属于木犀科木犀属,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为色、香、形俱佳的优秀园林观赏树种,在中国古今园林中应用广泛,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豫东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栽培桂花,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走访园艺工作者的基础上,初步整理了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同时,以开封市区为试验地,结合商丘、周口两地的情况,从生长状况、物候规律、叶片生理和形态解剖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引种的适应性。研究结论如下:1.论文整理鉴定豫东地区的桂花品种15个,其中四季桂品种群3个,银桂品种群1个,金桂品种群6个,丹桂品种群5个;并详细记载了每个品种的特征,分析了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特点。2.以开封为试验地,通过对栽植桂花的成活率、开花情况、病虫害和整体生长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适生环境。根据桂花的物候期规律,提出其栽植的适宜时间,并对开花所需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野外越冬情况、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特点和电导率的差异,分析了豫东地区多数桂花品种的抗冻性能力大小,结果为四季桂>大叶黄>波叶金桂>潢川金桂>橙红丹桂>曲枝金桂>垂花金桂。各品种的解剖结构特征所显示的抗逆性强弱也与上述结果较好地吻合。最后,总结了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应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3.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引种达到了预期的观赏目的,引种是成功的,但不主张大面积无规划地引种栽植。今后本地区桂花引种需要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营造良好的小生境,加强养护管理等。

冯玉增,宋梅亭,赵艳丽,李战鸿,李宗圈[8](1999)在《河南省石榴品种资源及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榴(PunicagranatumL.)是我国北方主要水果树种之一。河南省现有石榴约2400hm2(其中约40%为新栽幼树),年产石榴120万kg。在我省平原沙区、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以豫东沿黄两岸沙区和豫西黄土丘陵区分布为主。长期以来处于半栽培半野...

萨初如拉[9](2021)在《斑须蝽耐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斑须蝽危害多种苗木和农作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和古北区、新北区、东洋区其它各国,以成虫滞育并越冬,越冬的成虫是第二年主要虫源。因此研究斑须蝽耐寒能力和在低温下的存活能力,对分析其能够在高纬度地区分布的原因和预测种群动态,预报发生量和综合防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解析斑须蝽越冬的耐寒性,本文对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能力以及体内自由水含量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采用热电偶方法,测定了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SCP)。滞育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3.07±0.44℃(♀)和-12.86±0.67℃(♂),非滞育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2.19±0.94℃(♀)和-12.32±0.66℃(♂)。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低于非滞育成虫,表明成虫滞育后其过冷却点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2.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温度测定了滞育和非滞育成虫在-5℃、-10℃、-13℃、-15℃、-18℃等不同低温下处理1h后的死亡率。温度-5℃时,滞育和非滞育成虫都存活,死亡率为0%。温度-10℃时,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8.93±4.49%(♀)和7.20±3.73%(♂),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16.99±1.66%(♀)和18.28±0.96%(♂)。温度-13℃时,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24.09±2.15%(♀)和25.47±4.03%(♂),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35.00±2.55%(♀)和38.33±2.89%(♂)。温度-15℃时,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68.26±1.58%(♀)和70.08±5.90%(♂),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83.42±3.78%(♀)和80.24±3.09%(♂)。温度-18℃时,滞育和非滞育的死亡率均为100%。除-5℃和-18℃处理外,其他低温处理下,滞育成虫的死亡率均显着低于非滞育成虫,可见,滞育后低温存活能力有显着提高。滞育的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3.44℃(♀)和-13.40℃(♂),非滞育成虫的半致死温度(Ltemp50)为分别为-12.56℃(♀)和-12.53℃(♂),滞育成虫的半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非滞育成虫,表明滞育后成虫的半致死温度有明显下降。3.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时间测定了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在-5℃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处理1-4d,滞育和非滞育成虫均存活。处理5d,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15.56±2.94%(♀)和18.59±1.99%(♂),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26.87±3.85%(♀)和28.87±0.89%(♂)。处理6d,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32.12±2.86%(♀)和35.26±3.29%(♂),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50.00±2.22%(♀)和53.10±4.22%(♂)。处理7d,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46.67±3.33%(♀)和53.10±4.21%(♂),非滞育的死亡率分别为69.37±1.41%(♀)和69.24±4.67%(♂)。在低温处理的4-7d内,滞育成虫的存活率均显着高于非滞育成虫(P<0.05),表明滞育后低温存活能力有显着提高。处理8d,滞育和非滞育的死亡率均为100%,无存活。滞育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6.41d(♀)和6.19d(♂),非滞育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5.62d(♀)和5.56d(♂),表明滞育后成虫的半致死时间有明显延长。4.斑须蝽滞育与非滞育成虫的前胸背板宽度通过测量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前胸背板宽度(PW),比较了斑须蝽滞育与非滞育成虫的个体大小。滞育成虫前胸背板宽度分别为9.05±0.05mm(♀)和8.21±0.05mm(♂),非滞育成虫前胸背板宽度分别为8.77±0.07mm(♀)和8.02±0.06mm(♂),同性别间,滞育成虫的体型显着大于非滞育成虫(P<0.05)。5.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体内自由水含量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测定了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体内自由水含量。滞育成虫的自由水含量分别为53.23±1.51%(♀)和52.50±1.46%(♂),非滞育成虫的自由水含量分别为63.79±0.55%(♀)和61.22±0.99%(♂)。滞育成虫的自由水含量显着低于非滞育成虫(P<0.05)。以上结果表明,斑须蝽滞育成虫的耐寒能力明显强于非滞育成虫。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低于非滞育成虫,而且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非滞育成虫,滞育成虫的致死时间长于非滞育成虫,表明斑须蝽以滞育状态加强了耐低温能力,提高低温存活率。滞育成虫的体型明显大于非滞育成虫,滞育成虫体内自由水含量显着低于非滞育成虫,说明滞育后对水的管理发生改变,增强了抗低温的能力。

焦慧娟,李广兴[10](2021)在《豫东平原石榴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技术》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石榴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种条采集和贮藏、整地、筑床与覆膜、插穗处理、扦插以及扦插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果农和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豫东石榴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豫东石榴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豫东平原石榴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良种选择
2 栽植
3 栽植后管理
    3.1 浇水与保墒
    3.2 涂白
    3.3 抹芽,除萌蘖
    3.4 施肥
    3.5 整形修剪
        3.5.1 整形。
        3.5.2 修剪。
    3.6 保花保果
        3.6.1 生长旺盛的幼树和不结果的旺长树。
        3.6.2 生长势弱的树。
        3.6.3 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3.6.4 套袋。
4 病虫害防治

(2)安徽省几种特色水果主要虫害发生调查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砀山酥梨及其主要害虫
    1.2 怀远石榴及其主要害虫
    1.3 歙县枇杷及其主要害虫
2 材料与方法
    2.1 梨树害虫的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试验
        2.1.1 梨木虱发生动态监测
        2.1.2 梨木虱药剂试验
        2.1.3 其它主要害虫的调查
    2.2 石榴害虫的发生情况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2.2.1 石榴桃蛀螟发生动态监测
        2.2.2 石榴桃蛀螟药剂试验
        2.2.3 其它害虫的调查
    2.3 枇杷黄毛虫室内药剂防治试验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其它害虫的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梨木虱发生动态与防治
        3.1.1 梨木虱发生动态
        3.1.2 梨木虱药剂试验结果
        3.1.3 砀山酥梨其它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3.2 怀远石榴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3.2.1 怀远石榴桃蛀螟的发生及药剂防治结果
        3.2.2 怀远石榴其它主要害虫的发生
        3.2.3 怀远石榴其它主要害虫的防治
    3.3 歙县枇杷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
        3.3.1 歙县枇杷黄毛虫为害特征及室内药剂防治结果
        3.3.2 歙县枇杷其他主要害虫的发生
        3.3.3 歙县枇杷其他主要害虫的防治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浙西北梨瘿蚊、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物理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梨树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1.1.1 梨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1.1.1.1 发生代数
        1.1.1.2 生活习性
        1.1.1.3 为害特点
        1.1.2 梨树害虫的生态学特性
        1.1.2.1 发生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1.2.2 发生与天敌的关系
        1.1.2.3 发生与树龄、品种关系
        1.1.2.4 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1.1.2.5 测报方法
        1.1.2.6 化学防治
    1.2 梨树害虫物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2.1 机械阻隔技术
        1.2.1.1 疏水粒子薄膜覆盖
        1.2.1.2 果实套袋
        1.2.1.3 树干刷白
        1.2.2 诱集捕杀技术
        1.2.2.1 粘虫色板
        1.2.2.2 利用趋化性捕杀
2 梨花瘿蚊和梨叶瘿蚊的分子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主要试剂
        2.1.1.2 主要试剂配制
        2.1.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标本采集
        2.2.2 标本保存
        2.2.3 DNA 提取
        2.2.4 凝胶电泳检测
        2.2.5 PCR 扩增
        2.2.6 PCR 扩增产物测序
        2.2.7 序列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梨花瘿蚊和梨叶瘿蚊 COⅠ序列的扩增结果
        2.3.2 梨花瘿蚊和梨叶瘿蚊 mtDNA COⅠ基因序列及其差异
        2.3.3 基于 mtDNA COⅠ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2.4 讨论
3 梨花瘿蚊发生与梨花发育的关系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调查地点及品种
        3.1.2 调查时间
        3.1.3 调查方法
        3.1.4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梨花瘿蚊幼虫的发生为害
        3.2.2 梨花瘿蚊的发生为害与梨树花蕾发育情况的关系
        3.2.3 梨树花蕾的发育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3 讨论
4 不同颜色和不同高度粘虫板对梨瘿蚊的引诱效果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颜色粘虫板的引诱效果比较
        4.2.2 不同悬挂高度的引诱效果比较
        4.2.3 色彩粘虫板粘虫效果影响因子
    4.3 讨论
5 不同诱芯和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供试材料
        5.1.2.1 诱捕器
        5.1.2.2 梨小性信息素诱芯
        5.1.3 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发生规律监测
        5.1.4 不同种类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比较
        5.1.5 不同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效果比较
        5.1.6 不同放置高度的性信息素诱捕效果比较
        5.1.7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0 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
        5.2.1 四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5.2.2 不同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5.2.3 不同高度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5.3 讨论
6 不同果袋类型和套袋时期对梨果病虫害和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1.1 试验地概况
        6.1.1.2 供试果袋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类型果袋处理对梨果病虫害发生及果形和品质的影响
        6.2.1.1 对梨果病虫害发生及果皮色泽的影响
        6.2.1.2 对梨果大小、果形、重量和糖分的影响
        6.2.2 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对梨果病虫害发生及果形和品质的影响
        6.2.2.1 对梨果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6.2.2.2 对梨果大小、果形指数、单果重和糖分的影响
    6.3 讨论
7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桂花生物学特性
    1.3 桂花研究进展
        1.3.1 品种分类研究及资源调查
        1.3.2 适栽生长环境研究
        1.3.3 病虫害研究
        1.3.4 花期物候研究
        1.3.5 引种研究
        1.3.6 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1.3.7 桂花抗冻性研究进展
        1.3.8 桂花的园林应用研究
        1.3.8.1 桂花的园林栽培历史
        1.3.8.2 桂花的园林配植方式
    1.4 植物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
        1.4.1 植物自然分布的环境条件
        1.4.2 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对比分析
        1.4.3 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紧密相关
        1.4.4 植物的抗逆能力研究
        1.4.5 植物的生态价值分析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调查
    2.1 豫东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2 品种调查方法和依据
    2.3 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结果
        2.3.1 四季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2 银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3 金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3.4 丹桂品种群品种记载
    2.4 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资源的特点
3 豫东地区桂花引种适应性研究
    3.1 豫东地区桂花的适栽环境研究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2.1 试验材料及种植环境
        3.1.2.2 测量指标
        3.1.3 结果与分析
        3.1.3.1 苗木成活率
        3.1.3.2 开花情况
        3.1.3.3 病虫害情况
        3.1.3.4 冻害情况
        3.1.3.5 整体生长状况
        3.1.4 讨论
    3.2 豫东地区桂花物候研究
        3.2.1 研究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豫东地区桂花生长物候期研究
        3.2.2.2 豫东地区桂花开花物候期
        3.2.2.3 果实物候期
        3.2.2.4 花期物候和气候的关系
        3.2.2.5 引种地与原产地物候期比较
        3.2.3 讨论
    3.3 桂花的抗冻性研究
        3.3.1 桂花野外越冬情况调查
        3.3.1.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1.2 结果与分析
        3.3.1.3 讨论
        3.3.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研究
        3.3.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2.2 结果与分析
        3.3.2.3 讨论
        3.3.3 不同品种电导率差异研究
        3.3.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3.3.2 结果与分析
        3.3.3.3 讨论
    3.4 桂花叶片的形态解剖学比较研究
        3.4.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4.2 测量指标
        3.4.3 结果与分析
        3.4.3.1 开封地区不同桂花品种组织结构比结果
        3.4.3.2 三地四季桂叶片组织结构特点比较
        3.4.4 讨论
4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应用
    4.1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园林种植形式
    4.2 桂花在豫东地区的配置植物
    4.3 豫东地区桂花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9)斑须蝽耐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斑须蝽研究背景
    1.2 昆虫耐寒性研究背景
        1.2.1 昆虫耐寒性的定义与策略
        1.2.2 昆虫耐寒性分类
        1.2.3 昆虫耐寒性影响因素
        1.2.4 昆虫耐寒性测定方法
    1.3 斑须蝽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斑须蝽国外研究进展
        1.3.2 斑须蝽国内研究进展
    1.4 昆虫耐寒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昆虫耐寒性国外研究进展
        1.4.2 昆虫耐寒性国内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昆虫
    2.2 滞育和非滞育个体的获得与鉴别
    2.3 实验器材
    2.4 试验方法
        2.4.1 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的测定
        2.4.2 致死温度(Lethal temperature,Ltemp_(50))的测定
        2.4.3 致死时间(Lethal time,Ltime_(50))的测定
        2.4.4 前胸背板(Pronotum width,PW)的测量
        2.4.5 体内自由水含量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
    3.2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温度
    3.3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时间
    3.4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前胸背板宽度
    3.5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体内自由水含量
第4章 讨论
    4.1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过冷却点
    4.2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温度
    4.3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致死时间
    4.4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前胸背板宽度
    4.5 斑须蝽滞育和非滞育成虫的体内自由水含量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10)豫东平原石榴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地选择
2 种条采集和贮藏
    2.1 种条采集和剪截
    2.2 露天湿沙层积贮藏
    2.3 贮藏坑管理
3 整地
4 筑床与覆膜
    4.1 筑床
    4.2 覆膜
5 插穗处理
    5.1 清水浸泡法
    5.2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
    5.3 激素催根法
    5.4 消毒杀菌处理
6 扦插
7 扦插后管理
    7.1 浇水
    7.2 定苗与摘心
    7.3 松土除草
    7.4 追肥
    7.5 立杆绑缚
    7.6 病虫害防治
    7.7 苗木防冻害

四、豫东石榴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豫东平原石榴栽培技术[J]. 孙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2)
  • [2]安徽省几种特色水果主要虫害发生调查及防治研究[D]. 金炜.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3]浙西北梨瘿蚊、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物理防治技术研究[D]. 冯帆.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4]石榴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常国龙,王建国. 科技信息, 2012(18)
  • [5]河南省石榴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 冯玉增,陈德均,宋梅亭,赵艳丽,李战鸿,李宗圈. 河南林业科技, 1999(01)
  • [6]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1(12)
  • [7]豫东地区桂花品种调查及其引种适应性研究[D]. 于丹丹. 河南大学, 2009(10)
  • [8]河南省石榴品种资源及丰产栽培技术[J]. 冯玉增,宋梅亭,赵艳丽,李战鸿,李宗圈. 河北果树, 1999(01)
  • [9]斑须蝽耐寒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 萨初如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豫东平原石榴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技术[J]. 焦慧娟,李广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1)

标签:;  ;  ;  ;  ;  

豫东地区石榴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