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SNMP协议实现动态配置VLAN(论文文献综述)
宋新美[1](2021)在《基于SDN的融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是为迎接网络规模扩张带来的网络技术挑战而提出的新型网络架构。随着SDN架构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传统网络与SDN网络兼容并用的融合网络场景出现。但SDN网络交换设备与传统交换机在硬件架构、协议分层、管理协议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SDN网络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议支持,因此基于SDN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SDN相关协议技术、OpenDaylight开源项目、SNMP协议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SDN融合网络管理系统—SDNCNMS,针对融合网络管理系统中的三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实现了具体的功能模块。1)针对融合网络自动化配置,本文在SDNCNMS中设计了基于SNMP4SDN的融合网络管理模型,借助OpenDaylight项目SNMP4SDN子项目中控制器对传统交换节点的配置能力,将融合网络对多类型设备的控制逻辑集中化,在应用层系统平面为网络管理者提供自动化配置入口,满足管理员基本网元配置需求。2)针对融合网络状态感知,本文采用SNMP与OVSDB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充分结合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与OVSDB在传统网络设备与SDN架构中的适配优势,实现了融合网络多类型设备在SDNCNMS系统中的集中信息管理。3)针对融合网络故障管理,SDNCNMS设计了基于拓扑HashMap存储的故障检测管理模式,并设计了基于拓扑节点、链路的故障检测算法,以常量级时间复杂度轮询检测融合网络中的节点、故障信息,并在故障告警管理模块提供告警信息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小范围单控制器融合网络的故障检测及告警管理。基于以上三个核心问题功能域的管理模型研究、设计及实现,SDNCNMS在客户端用户管理模块、自动化配置模块、网络状态感知模块、拓扑管理模块、故障管理模块为管理员用户提供了融合网络管理入口。通过对SDNCNMS的技术研究、架构设计、模块实现、功能测试,SDNCNMS的实现效果表明了本文实现的融合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管理员用户针对SDN融合网络的管理功能需求,帮助提高网络管理效率。
李佳芮[2](2020)在《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内蒙古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内蒙古电力公司需要管理和维护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设备种类也日益繁多,复杂的系统架构及软硬件资源的共享给日常的管理维护增加了难度,使得系统故障的发现时间、定位时间和消缺时间都较长。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效率,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控制系统,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检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电力网络的特殊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给出了面向对象的通信网监控设计方案。基于SNMP协议和相关技术设计了综合监控系统程序,研究了综合控制系统的特点、原则、使用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综合控制系统的分配特点,分析了该综合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内蒙古电力公司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应用测试,并对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进行汇总,从而解决长期以来通信监控管理难以工程化的问题,并为其他国内电力公司使用网络综合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金哲[3](2020)在《成都移动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作为连接数据城域网设备、业务资源、建设和维护人员的综合调度平台,为数据城域网业务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无论是新业务建设还是现网业务维护,调度系统的存在,都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维护质量。但目前的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并不智能,依靠人工方式进行资源的录入,与现网数据脱节,无法确保准确性,调度系统的作用仅相当于流程管控系统。针对现有问题,本文从数据采集方法、智能化调度等方面是入手,对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调度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智能化,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开发出包含“资源自动分配”、“安全管理”、“故障管理”和“闲置业务资源发现”四个功能模块的成都移动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通过周期性采集搭配实时更新现网真实配置文件,提取资源信息,确保资源数据准确率100%;并通过与资管导出数据进行对比,反向更新资管系统数据;自动化流程扭转与资源分配规则相结合,实现自动化资源分配。将传统人机对话转化为系统与网络设备间的问答式交互,将工程师维护经验数字化、流程化、规范化,系统与网络设备多次进行有效“沟通”,直至得出最终定论,以此来自动定位故障原因,确保故障处理及时性。对数据城域网内发生安全事件的服务器,安全管理模块接到命令后,自动登录设备、自动查找异常服务器、对服务器进行自动关闭,以实现安全事件快速处置要求。周期性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对未使用资源进行跟踪记录,达到一定期限后,判定为闲置资源,提请回访或回收。将所有可用信息采集于后台,并通过信息表关联,实现智能化分析和呈现,确保资源申请全程自动化;为提高一线装维人员使用便捷度,开发了微信公众号登录入口,确保所有用户能无限场景登录系统。通过城域网调度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资源自动分配、故障快速定位、安全事件快速处置、限制资源合理回收,同时满足了降本增效、对网络资源的精准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置等,提升了数据城域网业务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程崯[4](2020)在《某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力公司内部信息化网络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类型和数量日益增加,这对当前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公司内部行政、生产及对外优质服务等需求,高效可靠的网络支撑显得愈发重要。目前的IP网络配置管理方式需要管理员花大量时间去完成机械性的重复检查工作,而网络配置是网络设备的核心,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配置的完整性、正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通过人工来进行配置数据的核查、制作与应用,难保证结果的完整、正确、规范,而且非常费时费力。因此,需要设计和开发一个网络配置管理系统来对当前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进行统一规范化的配置管理。通过网络配置管理系统对电力公司IP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控,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网络管理对于企业网络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的具体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配置管理系统。其功能模块包括设备管理、资源管理、配置管理、脚本制作管理、审计管理和统计管理等。系统采用Node.js对功能的业务逻辑进行设计,利用B/S模式对系统业务逻辑和操作界面进行开发,利用XML的灵活性,来实现公司网络设备的快速IP配置。后台数据库采用PostgreSQL工具来完成各自配置数据信息的保存和备份。最后采用Selenium测试软件对该系统的各个模块业务用例进行Web应用功能测试。通过该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实现了对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设备配置信息和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获取和监控,通过脚本模板来对各类设备进行配置,利用网络设备配置接口,实现多种方式的配置数据导入,快速构建公司网络拓扑建设。利用多种参数验证、合规审计、变更验证等,保证在对网络设备批量操作时的安全,有效避免系统运行造成的网络安全,在系统运行和执行高效的同时,达到高安全性。最后,该系统大大减轻了网络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得公司网络运维人员能够不用了解不同设备的区别就能很好的解决各种网络设备配置问题。
李颀[5](2020)在《广电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通信行业己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传统广电业务扩展到多媒体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已成为我国接入网的总体发展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广电网络运营的平台越来越多,接入的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为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业务的自动激活,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广电业务需求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需求和软件架构设计,将需求拆分为10个模块进行实现,根据需求设计软件架构,确保软件运行时的稳定性、高并发、高可用性。系统实现了对设备的统一管理,节省了不必要的网管服务器开支;实现了业务的自动激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帮助提升接入网链路质量,提高了用户体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长期针对系统业务需求的研究以及不断优化系统内的各项功能,使该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了以下效果:1、系统涉及设备广泛,对多种在网设备进行了统一的管理、监控,减少了服务器资源的投入。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的生成告警,提高了维修效率,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禁止录入系统,提高了网络质量。2、对入户终端创新的使用了SNMP协议来实现了业务配置的自动下发,对于开通、关停、更换等相关配置的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并且操作记录永久保留,实现了故障的可追溯,为其他省市广电网络公司实现自动化配置终端提供了思路。3、创新的利用链路质量统计功能与考核计划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丢包率的因素,从而筛选出考核指标,经过网络优化后,使链路不合格率从23%降至10%,从而降低了接入网故障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王磊[6](2019)在《某数字化园区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每天必须使用的工具之一。互联网络越来越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生活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立一个高质量网络系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作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设计原理,各种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针对某产业园区设计构建出一个高效并且稳定性强的网络系统平台。在此设计过程中,作者旨在借助于分层网络设计模型的作用,针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细致划分,使其形成核心层以及接入层,还涉及到聚合层,此外还设计以业务内网、智能专网、办公外网为核心的网络结构拓扑得以部署实施。当针对某产业园区所提出的一系列实际需求时,进行相对深入的细致分析后,本文决定选用恰当适宜的网络设备及安全产品,并合理规划当前的网络布局。与此同时,基于网络安全性等方面,本文还合理运用了IRF2技术,QoS方案设计等技术。在部署网络安全过程中,给出了防火墙技术,入侵防御,ACL技术等安全策略,同时给出了基于SNMP网络管理方案设计。结合产业园区的业务需求,对产业园区不同用户部门的IP网络IP地址、VLAN进行了合理规划,对相关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参数配置和工程部署,运用相关运维管理设计对各个网络及网段进行合理管控。最后,对整个网络系统从功能性和安全性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和部署的网络及网络安全系统经过测试,从功能、带宽、吞吐量等方面能够满足不同业务系统的网络通信需要;同时相关网络信息安全指标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张国华[7](2016)在《基于数据仓库的IP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4G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运营商所有重要的业务均通过IP网络承载,IP网络规模越来越大。IP专业的维护工程师急需一套能够适用于所有厂家的工具,使维护人员能够避免熟悉每套指令系统和大量的查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数据仓库的通用IP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IP设备维护人员工作效率10倍以上。
蒋荣[8](2016)在《基于SDN技术的VLAN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业务应用的多样化和网络规模呈爆炸性增长,当前网络架构变得更为复杂,大规模网络配置变得更为困难,同时,管控能力呈减弱的趋势,网络核心设备承载越来越多功能,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应用快速发展,传统网络已经很难满足更复杂的网络需求。VLAN因其技术灵活而被广泛应用,但是VLAN技术在使用STP协议建立树形拓扑,比较费时且网络拓扑收敛性慢、VTP协议管理VLAN配置,但不适合大规模网络中所有网络设备,以及目前VLAN管理系统,缺乏可编程性和扩展性。因此,重新定义传统网络架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SDN是当前网络研究热点,其目标是解决当前统网络架构问题。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转发与控制分离;二是开放编程接口;三是网络虚拟化。本文提出以OpenFlow协议为通信标准,Ryu控制器提供的REST API为基础,实现相同VLAN在不同IP地址段(即跨局域网)可以通信,并设计VLAN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和总结了SDN网络相关技术。包括ONF组织提出的SDN架构、开源控制器和南向接口技术。(2)确定系统需求分析和关键问题研究。根据传统VLAN管理系统需求和需要采集数据,确定本系统基本的功能;选取开源控制器Ryu作为VLAN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并深入研究其重要组件和其提供的数据参数。(3)设计并实现VLAN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大模块:网络拓扑管理、VLAN配置管理、动态管理VLAN,以及其它功能如日志管理和端口故障监测等。(4)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利用SDN技术实现相同VLAN在不同IP地址段(即跨局域网)间可以通信,并设计VLAN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编程性和扩展性。
杨磊[9](2016)在《广电C-DOCSIS网络的SNMP协议网元管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集团公司数据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业务应用的持续增加,随之整体网络结构趋于庞大、复杂,骨干设备、接入网设备数量、种类的增多,人工处理的方式越来越力不从心,如何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有效的对网络、网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从而达到网络有序运行,已经成为我公司维护的重点。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维护人员人员认识到对网络系统管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管理好一个系统成为管理好一个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套安全、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势必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平台。本论文以内蒙古广电网络公司双向互联接入网项目为背景,首先对C-DOCSIS网络的构造、原理、设备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网络优缺点,结合根据目前日常维护要求,吸取并总结经验,对内蒙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同轴电缆调制解调终端系统C-CMTS网络管理系统NM3000,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论文随后对网络管理系统的框架原理、SNMP协议进行了叙述,在充分理解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文中从系统的网络部署、设备需求、功能开发多方面进了剖析。重点是对系统开发进行了研究,对整个系统的流程、功能属性、路由等进行了详解,据设计功能,采用JAVA定义接口进行了开发应用。NM3000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最终实现了系统管理、设备管理、拓扑管理、业务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朱惠康[10](2016)在《软件定义网络流表超时与路径追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巧妙地将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进行解耦。在转发平面中,由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在控制平面中,存在着一个逻辑集中的控制器,通过统一的协议(如OpenFlow协议)与交换机进行交互,以下发流表项的形式来指导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SDN的迅猛发展,给网络管理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可扩展性问题、网络故障诊断问题等,均亟待解决和优化。本文在转发平面可扩展性问题上,重点研究了流表项超时问题,并提出了动态优化的方案;在网络故障诊断问题上,重点研究了网络流路径追踪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多流表的实现方案。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OpenFlow协议使用超时机制来管理流表项的生命周期,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匹配的流经过,则这条流表项会被删除。然而太大的超时设定,会延长流表项存在时间,导致不必要的流表资源消耗,太小的超时设定,会频繁地触发请求信息,加重控制器的压力。实际应用中,流表资源十分珍贵,同时控制器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固定的超时机制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弊端。为此,本文从实际的网络流量出发,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动态超时算法,该算法既不违背OpenFlow协议规范,也不需要采集那些实际中难以获得的数据,但却能够针对不同的流设置各自适合的超时时间。最后,基于真实的网络流量,本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超时算法,在没有明显增加控制器压力的情况下,能大幅度降低流表资源的消耗。(2)SDN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网络的调控变得更加细粒度。SDN允许网络的操作者通过控制器将高层的抽象策略很好地转化为底层的具体功能,以流表项的形式下发到对应的交换机。因此,网络的操作者非常有必要确认,底层的功能是否与高层的策略一致,尤其是在网络配置错误或者发生故障的时候,急需新的工具来探测和定位。以往的很多研究工作是通过获取流表的具体信息来定位网络中的故障,但这种做法过于理想化,因为网络中实际运行的情况可能与所设想的流表规则是不同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流表的路径追踪方案。该方案,将探针包与正常的业务流进行标记位的区分,利用多流表的特性,在不改变原有业务流转发的情况下,通过发送探针包的方式来准确地获得业务流的真实轨迹,从而快速定位网络的故障所在。
二、基于SNMP协议实现动态配置VLA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NMP协议实现动态配置VLAN(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DN的融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DN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2 基于SDN的融合网络管理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研究 |
2.1 SDN网络架构 |
2.2 OpenFlow协议技术 |
2.3 OpenDaylight Project |
2.3.1 OpenDaylight Controller |
2.3.2 RESTCONF访问协议 |
2.4 SNMP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架构设计 |
3.1 系统总体目标 |
3.2 面向切面的系统架构 |
3.2.1 纵向切面的系统功能域划分 |
3.2.2 横向切面的功能模块设计 |
3.3 SDN融合网络环境设计与搭建 |
3.4 SDN_CNMS客户端软件框架与数据存储设计 |
3.4.1 软件框架设计 |
3.4.2 数据存储设计 |
3.5 SDN_CNMS服务端MD-SAL架构与OVSDB数据库 |
3.5.1 MD-SAL服务抽象 |
3.5.2 服务端OVSDB数据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功能域实现 |
4.1 用户管理域 |
4.1.1 功能流程设计 |
4.1.2 相关类的设计与实现 |
4.1.3 用户管理域模块实现效果及测试 |
4.2 自动化配置域 |
4.2.1 基于SNMP4SDN的统一自动化配置域管理模型 |
4.2.2 传统网络设备配置 |
4.2.3 SDN网络设备配置 |
4.2.4 自动化配置域实现效果及测试 |
4.3 网络状态感知域 |
4.3.1 SDN_CNMS状态感知域管理模型设计 |
4.3.2 传统网络设备状态感知 |
4.3.3 SDN交换机数据感知 |
4.3.4 网络状态感知域实现效果及测试 |
4.4 故障管理域 |
4.4.1 网络拓扑感知 |
4.4.2 拓扑资源存储 |
4.4.3 故障检测算法 |
4.4.4 SDN_CNMS客户端拓扑管理模块实现 |
4.4.5 SDN_CNMS客户端故障管理模块实现 |
4.4.6 故障管理域实现效果及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2)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目的和目标)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本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SNMP协议与相关技术 |
2.1 SNMP协议简介 |
2.2 网络管理体系架构 |
2.2.1 网络管理者(manager) |
2.2.2 网管代理(agent) |
2.3 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
2.3.1 SNMP协议工作原理 |
2.3.2 SNMP协议工作方式 |
第三章 综合监控系统业务需求设计 |
3.1 综合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2 网络系统管理需求 |
3.2.1 网络系统管理目标 |
3.2.2 网络拓扑管理需求 |
3.2.3 网络监控管理和性能监测管理 |
3.3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需求 |
3.3.1 主机系统性能管理目标 |
3.3.2 主机服务器性能管理和系统性能数据处理 |
第四章 综合监控系统顶层设计 |
4.1 业务架构 |
4.2 应用架构 |
4.3 数据架构 |
4.4 系统功能分析 |
第五章 综合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5.1 工作台设计 |
5.2 网络设备监测 |
5.3 安全设备监测 |
5.4 链路监测 |
5.5 采集资源管理 |
第六章 支撑环境设计 |
6.1 软件平台设计 |
6.1.1 数据库管理系统 |
6.1.2 操作系统 |
6.2 硬件配置方案 |
第七章 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实现 |
7.1 系统功能的实现 |
7.2 终端设备配置信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成都移动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1.3 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网络调度系统现状 |
1.2.2 现有网络管理和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 |
1.2.3 新模式探索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3.1 数据采集技术创新 |
1.3.2 全自动调度 |
1.3.3 关联微信公众号,实现人性化交互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TELNET技术介绍 |
2.1.1 工作过程 |
2.1.2 用途 |
2.1.3 交互过程 |
2.1.4 Telnet选项协商 |
2.1.5 数据收发处理 |
2.2 数据库介绍 |
2.2.1 数据库简介 |
2.2.2 数据库实现原理简介 |
2.2.3 数据库的维护与修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 |
3.1.1 资源自动分配 |
3.1.2 安全管理 |
3.1.3 故障管理 |
3.1.4 闲置业务资源发现 |
3.2 性能需求 |
3.3 运行环境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构架设计 |
4.1.1 整体架构 |
4.1.2 技术实现方式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资源自动分配 |
4.2.2 安全管理 |
4.2.3 故障管理 |
4.2.4 闲置业务资源发现 |
4.3 流程设计 |
4.3.1 资源自动分配流程 |
4.3.2 安全管理流程 |
4.3.3 故障管理流程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自动采集数据 |
4.4.2 资源更新和管理 |
4.4.3 资源智能分配 |
4.4.4 故障申报 |
4.4.5 安全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
5.1 资源自动分配 |
5.1.1 资源采集 |
5.1.2 资源更新 |
5.1.3 资源管理 |
5.1.4 资源自动分配 |
5.2 安全管理 |
5.2.1 静态业务管理 |
5.2.2 动态业务管理 |
5.2.3 设备监控 |
5.2.4 一键关停/恢复 |
5.2.5 实施效果 |
5.3 故障管理 |
5.3.1 系统概要 |
5.3.2 系统用户分类 |
5.3.3 微信端查询功能 |
5.3.4 用户管理 |
5.3.5 故障工单申报 |
5.3.6 故障工单调度 |
5.3.7 故障工单处理 |
5.3.8 故障工单归档 |
5.3.9 故障工单状态 |
5.3.10 故障统计 |
5.3.11 微信端故障申报及处理 |
5.4 闲置业务资源发现 |
5.4.1 应用效果 |
5.4.2 关键代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及数据对比 |
6.1 测试环境 |
6.1.1 硬件环境 |
6.1.2 软件环境 |
6.1.3 网络环境及性能测试 |
6.2 资源自动分配 |
6.3 可视化呈现 |
6.4 安全事件一键处置 |
6.5 故障管理 |
6.5.1 流程演示 |
6.5.2 闲置业务资源发现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4)某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NODE.JS环境 |
2.2 SNMP协议 |
2.3 MVC模式 |
2.4 POSTGRESQL数据库 |
2.5 B/S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角色分析 |
3.2.2 设备管理 |
3.2.3 资源管理 |
3.2.4 配置管理 |
3.2.5 脚本制作管理 |
3.2.6 审计管理 |
3.2.7 统计管理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性能分析 |
3.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3 软件开发工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系统逻辑结构 |
4.2.2 系统部署设计 |
4.3 系统功能结构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4.4.1 设备管理 |
4.4.2 资源管理 |
4.4.3 配置管理 |
4.4.4 脚本制作管理 |
4.4.5 审计管理 |
4.4.6 统计管理 |
4.5 后台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的E-R图 |
4.5.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系统用户登录 |
5.2.2 设备管理 |
5.2.3 资源管理 |
5.2.4 配置管理 |
5.2.5 脚本制作管理 |
5.2.6 审计管理 |
5.2.7 统计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系统测试流程 |
6.2.2 功能测试用例 |
6.2.3 功能测试结果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广电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OSS标准现状 |
1.2 我国OSS系统应用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广电业务企业网络架构分析 |
2.1 广电行业现状 |
2.2 广电网络结构 |
2.2.1 总体网络结构 |
2.2.2 接入网网络结构 |
2.3 网络维护体系现状 |
2.4 面临的问题 |
2.5 OSS系统建设目标 |
第三章 运营系统方案分析与架构设计 |
3.0 项目需求分析 |
3.1 OSS系统的技术体系 |
3.1.1 系统设计遵守的原则与模块分解 |
3.1.2 OSS系统采用的技术体系 |
3.2 与BOSS系统的对接方案 |
3.2.1 业务范围及对接方案 |
3.2.2 接口协议的定义 |
3.3 设备信息的采集及配置方案 |
3.4 OSS系统服务器部署方案 |
3.4.1 OSS系统部署的原则与需求 |
3.4.2 虚拟化技术的介绍 |
3.4.3 OSS系统虚拟化平台部署方案 |
第四章 运营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资源管理模块 |
4.1.1 网络设备 |
4.1.2 管理协议的选取 |
4.1.3 VLAN信息 |
4.1.4 资源巡检 |
4.1.5 设备开局 |
4.1.6 功能评价 |
4.2 配置管理模块 |
4.2.2 配置备份 |
4.2.3 配置巡检 |
4.3 业务激活模块 |
4.3.1 业务激活描述 |
4.3.2 业务激活方式 |
4.3.3 业务激活流程 |
4.3.4 功能评价 |
4.4 综合告警模块 |
4.4.1 告警来源 |
4.4.2 告警定义 |
4.4.3 告警查询 |
4.4.4 告警考核 |
4.5 流量监控模块 |
4.5.1 流量监控范围 |
4.5.2 流量采集方式 |
4.5.3 流量展现 |
4.5.4 功能评价 |
4.6 版本控制模块 |
4.6.1 版本控制的好处 |
4.6.2 版本控制的实现方法 |
4.6.3 功能评价 |
4.7 非法终端校验功能模块 |
4.8 故障定位功能模块 |
4.8.1 支持的业务类型 |
4.8.2 测试方式 |
4.8.3 自定义链路检测 |
4.8.4 故障定位监控 |
4.8.5 功能评价 |
4.9 统计报表模块 |
4.9.1 设备资源统计 |
4.9.2 终端链路质量统计 |
4.10 系统管理模块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思路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6)某数字化园区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2 某园区网需求分析 |
2.1 网络需求分析概述 |
2.2 园区情况概述 |
2.3 园区网络目标思想 |
2.4 网络设计需求分析 |
2.4.1 基础需求分析 |
2.4.2 核心层与汇聚层需求分析 |
2.4.3 接入层需求分析 |
2.4.4 其他需求分析 |
2.5 网络设计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 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
3.1 网络设计概述与原则 |
3.2 交换网络设计方案 |
3.2.1 业务内网-交换网络规划设计 |
3.2.2 办公外网-交换网络规划设计 |
3.2.3 智能网-交换网络规划设计 |
3.3 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
3.3.1 业务内网内部安全部署设计 |
3.3.2 办公外网内部安全部署设计 |
3.3.3 各种网络之间安全部署设计 |
3.3.4 安全设备设计思路 |
3.4 IP地址及VLAN规划设计 |
3.4.1 IP地址设计 |
3.4.2 VLAN设计 |
3.4.3 VLAN划分 |
3.5 路由协议选择 |
3.6 QoS方案设计与模型选择 |
3.6.1 IntServ模型 |
3.6.2 DiffServ模型 |
3.7 虚拟化IRF2 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
3.7.1 传统园区网络结构及挑战 |
3.7.2 IRF2 技术功能简介与在本网络中的设计 |
3.7.3 基于IRF2 的园区网络架构 |
3.7.4 基于IRF2 的接入 |
3.7.5 基于IRF2 的路由结构和组播流结构 |
3.8 运维管理设计 |
3.8.1 SNMP的典型应用 |
3.8.2 SNMP支持的网管操作 |
3.8.3 带外管理方式设计 |
3.8.4 安全远程维护方式设计 |
3.9 设备选型依据 |
3.9.1 业务内网设备配置要求 |
3.9.2 办公外网设备配置要求 |
3.9.3 智能网设备配置要求 |
3.10 本章小结 |
4 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工程部署 |
4.1 IP和 VLAN规划 |
4.1.1 IP地址与vlan规划说明 |
4.1.2 业务内网IP地址与vlan规划 |
4.1.3 办公外网IP地址与vlan规划 |
4.1.4 智能网IP地址与vlan规划 |
4.2 管理IP规划 |
4.2.1 业务内网管理IP地址 |
4.2.2 办公外网管理IP地址 |
4.2.3 智能网管理IP地址 |
4.2.4 安全设备管理IP地址 |
4.3 路由交换网络架构部署 |
4.3.1 核心层交换机关键配置部署 |
4.3.2 汇聚层交换机配置 |
4.3.3 交换机基础配置 |
4.3.4 QoS部署方案 |
4.3.5 路由器基本配置 |
4.4 网络安全配置部署 |
4.4.1 防火墙配置 |
4.4.2 入侵检测配置 |
4.4.3 上网行为管理配置 |
4.5 基于SNMP协议监控部署 |
4.5.1 设备上SNMP部署 |
4.5.2 网络管理服务器部署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结果 |
5.1 测试概述 |
5.2 测试原则 |
5.3 测试方案 |
5.4 测试项目 |
5.4.1 网络系统连通性测试 |
5.4.2 QoS功能测试 |
5.4.3 网络设备可靠性测试 |
5.4.4 网络安全性测试 |
5.4.5 网络管理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数据仓库的IP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IP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2.1 IP运维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2.2 IP智能管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
3 IP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3.1 IP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
3.2 IP智能管理系统架构图解 |
3.3 IP智能管理系统架构模块 |
3.3.1 设备概览 |
3.3.2 配置向导 |
3.3.3 设备管理 |
3.3.4 资源管理 |
3.3.5 网络管理 |
3.3.6 用户管理 |
3.3.7 防火墙 |
3.3.8 攻击防范 |
3.3.9 应用控制 |
3.3.1 0 VPN |
3.3.1 1 高可靠性 |
3.3.1 2 日志管理 |
4 应用效果 |
(8)基于SDN技术的VLAN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背景知识概述 |
2.1 SDN架构及控制器特性 |
2.1.1 SDN体系架构 |
2.1.2 SDN控制器特性 |
2.1.3 主流开源控制器 |
2.2 Open vSwitch交换机 |
2.2.1 OVS原理和架构 |
2.2.2 OVS组件功能 |
2.3 控制器南向接口技术 |
2.3.1 OpenFlow协议 |
2.3.2 OF-CONFIG协议 |
2.4 VLAN原理及相关技术 |
2.4.1 VLAN工作原理 |
2.4.2 VLAN最新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关键问题研究 |
3.1 传统网络管理系统需求研究 |
3.1.1 传统网络管理系统组成 |
3.1.2 传统网络信息获取 |
3.2 明确VLAN管理系统需求 |
3.2.1 系统需求分析 |
3.2.2 VLAN网络数据信息分析 |
3.3 Ryu控制器的研究 |
3.3.1 Ryu组件功能研究 |
3.3.2 Ryu控制器工作方式 |
3.4 OpenFlow协议与VLAN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LAN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整体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网络拓扑管理模块 |
4.2.2 添加与删除VLAN信息模块 |
4.2.3 查询VLAN信息模块 |
4.2.4 流表下发与查询功能模块 |
4.2.5 动态管理VLAN模块 |
4.2.6 用户界面的设计 |
4.3 系统工作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LAN管理系统测试 |
5.1 实验环境介绍 |
5.2 OpenFlow交换机转发表 |
5.3 系统主要功能测试 |
5.3.1 网络拓扑管理模块测试 |
5.3.2 创建和删除VLAN,并配置管理VLAN信息测试 |
5.3.3 流表下发与查询测试 |
5.3.4 动态管理VLAN测试 |
5.3.5 系统其他功能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广电C-DOCSIS网络的SNMP协议网元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框架原理 |
2.1 项目背景C-DOCSIS网络 |
2.1.1 C-DOCSIS技术组成 |
2.1.2 内蒙古广电C-DOCSIS实施方案 |
2.1.3 内蒙古广电C-DOCSIS规模 |
2.2 网络管理系统基本原理 |
2.2.1 SNMP体系结构 |
2.2.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协议 |
2.2.3 管理信息库MIB |
第三章 NM3000管网系统设计开发 |
3.1 NM3000网元设计 |
3.1.1 网管运行与支持环境 |
3.1.2 需求概述 |
3.1.3 总体结构与处理流程 |
3.2 系统功能设计 |
3.2.1 部署方式 |
3.2.2 配置管理 |
3.2.3 存活检查 |
3.2.4 命令路由 |
3.2.5 共同体的探测 |
3.2.6 自动升级 |
3.2.7 陷阱管理 |
3.2.8 陷阱解析 |
3.2.9 JMS发送 |
3.2.10 RMI支持 |
3.2.11 并发控制 |
3.2.12 存活检查 |
3.2.13 超常结果 |
3.3 应用功能设计 |
3.3.1 OLT面板图概要设计 |
3.3.2 OLT配置信息接口设计 |
3.3.3 OLT设备快照接口设计 |
3.3.4 OMIRROR视图概要设计 |
3.3.5 RSTP、UNI广播风暴抑制概要设计 |
3.3.6 PON口VLAN配置概要设计方案 |
3.3.7 Sni口vlan设置管理概要设计方案 |
3.3.8 ONU能力、UNI端口限速概要设计 |
3.3.9 设备信息(MIB)库规范 |
3.4 网络部署规划 |
第四章 NM3000网络管理功能实现 |
4.1 我的桌面 |
4.2 设备管理 |
4.3 拓扑管理 |
4.4 配置管理 |
4.5 故障处理 |
4.6 报表管理 |
4.7 系统管理 |
第五章 总结 |
致谢 |
附录一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10)软件定义网络流表超时与路径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SDN背景 |
1.2 研究动机 |
1.2.1 SDN流表项超时优化研究动机 |
1.2.2 SDN网络流路径追踪研究动机 |
1.3 本文工作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SDN关键技术及应用挑战 |
2.1 SDN概述 |
2.1.1 SDN网络架构 |
2.1.2 SDN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
2.2 基于OpenFlow的 SDN网络模型 |
2.2.1 OpenFlow控制器 |
2.2.2 OpenFlow协议 |
2.2.3 OpenFlow交换机 |
2.3 基于OpenFlow的 SDN面临的挑战 |
2.3.1 控制平面的挑战 |
2.3.2 转发平面的挑战 |
2.3.3 故障诊断方面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流表项动态超时算法设计与实验验证 |
3.1 相关背景与研究工作 |
3.2 超时长度的影响 |
3.3 动态超时算法设计 |
3.4 实验验证 |
3.5 相关讨论及开销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流表的路径追踪方案设计及实验验证 |
4.1 相关背景与研究工作 |
4.2 基于多流表的路径追踪方案设计 |
4.3 实验验证 |
4.4 相关讨论及开销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基于SNMP协议实现动态配置VLAN(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DN的融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宋新美. 西安工业大学, 2021
- [2]内蒙古电力公司信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佳芮.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成都移动数据城域网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D]. 金哲.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某电力公司IP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程崯.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广电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研究[D]. 李颀.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6]某数字化园区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D]. 王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基于数据仓库的IP设备智能管理系统设计[J]. 张国华.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09)
- [8]基于SDN技术的VLAN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蒋荣. 东南大学, 2016(03)
- [9]广电C-DOCSIS网络的SNMP协议网元管理系统设计[D]. 杨磊.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10]软件定义网络流表超时与路径追踪研究[D]. 朱惠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