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价”对农电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辉[1](2016)在《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建设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己经成为关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任务。农村电网和农村供电服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快农村电力发展意义重大。乡镇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窗口单位,是直接面向广大用电客户服务的前沿阵地,其营销管理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用电客户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评价。乡镇供电所是供电企业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是管理的“神经末梢”和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可以加大对供电所的管控力度,构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要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专业管理在基层实现覆盖,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供电服务的新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供电机构管理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理论的角度引入电力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并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理论展开详细论述。接下来,本文从性质、定位、机构设置、人员构成以及运作模式等几个方面讨论研究了乡镇供电服务公司的组建与运作,同时还对我国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运营管理的发展的具体思路和要求,并结合“三集五大”工作实践,以海阳市供电公司发城供电所为例,提出当前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的优化方案,对如何做好供电所管理工作从供电所安全管理、营销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企业文化以及“三集五大”带来的供电所管理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观点阐述。
郝冬冬[2](2015)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 ——以达拉特旗为例》文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助推器,也是农村建设的新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电力的发展不仅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条件,是改善村容村貌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农村电力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达拉特旗农村电力发展的相关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达拉特旗农村电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得出达拉特旗在农村电力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并对困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提出的建议主要有:第一,要完善农电投入的渠道,为农村电力保驾护航;第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电网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第三,增强安全用电意识,保障农民安全用电;第四,加强农电员工整体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第五,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村电力发展给予一些优惠的发展政策,使其逐步实现农村用电的供需平衡。
李丹升[3](2014)在《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量增长迅速,加快城乡电力统筹发展势在必行。如何管理好、运营好农村供电所,促进农电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模式优化进行研究,可以为国家加快农电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首先,本文在分析农电经济技术属性以及国外农电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农村供电所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农村供电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提出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的思路和重点。然后,系统梳理了农村供电所的业务管理运营方式,分析了供电所“营配合一”与“营配分开”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并构建了供电所“营配合一”与“营配分开”管理模式选择模型。“营配合一”适用于农村供电范围大、居民客户聚居度低、交通状况较差的地区;“营配分开”适用于农村供电范围不大、交通条件较好、居民客户聚居度高的地区。选择模型的主要思路是:根据供电所所在地区的地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从供电所人均业务量、10kV设备集中度、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服务水平等方面构建包含10个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并通过安徽、河北、四川等东、中、西部实证案例,对该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针对农村供电所营配管理模式中涉及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等,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建议。
李海涛[4](2014)在《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从农电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分析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际经验出发阐述了当前电力公司对农电管理的基本现状、农村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电力市场的拓展以及农电安全管理和线损管理等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措施,表明A市电力公司需尽快改善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以更好的面貌为农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等方面服好务,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罗阳洋,罗斌[5](2012)在《农电价格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共赢问题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分析发现,首先,目前我国农电价格政策存在定价缺乏科学参考标准、利益相关者决策地位不平等、价格水平和补贴机制不利于农电行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等严重问题;其次,农电政策除受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外,农业管理部门、国资委等蛰伏利益相关者也能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应该推行阶梯电价政策、改目前以低电价补贴供电企业为合理电价补贴农电用户、农电价格水平应该接近供电企业的边际成本、主要使用科学测定方法和横向比较方法分析农村供电成本。
李广涛[6](2011)在《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9年开始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当时农电管理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农村电力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电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电力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其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研究分析农村电力管理及体制改革,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电力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对于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方案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全文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现状,包括我国电力工业的总体概况,农村电力的发展概况、管理方式、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若干方向;对于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的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给出了国外经验对于我国农电体制改革的启示;提出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两个方向,即以全面上划为主导以及以股份制改革为主导的方式;对于全篇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本文是在研究我国县级供电企业及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农电管理经验,对比分析近年来我国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终探讨如何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并给出深化改革、促进农电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筹划者和实施者提供有益参考。
王志毅[7](2010)在《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电管理体制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社会各方对如何深化改革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在对我国农电的技术经济属性、基本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农电发展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我国农电发展改革的基本思路及重点考虑因素。采用计量实证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各类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途径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分析我国农电发展改革政策,对各种农电体制改革路径进行比较与选择,最终提出我国农电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途径。
本刊编辑部[8](2009)在《年终专稿:2009年农电回眸》文中指出2009年,是载入史册的年份。新中国成立60年,辉煌成就让世界瞩目。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消除,但中国经济已现曙光。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释放了广大农村市场的活力,在平稳渡过经济最困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一年,农电事业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政策方面,有利于农电发展的政策环境更为宽松;实力方面,农村电力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管理方面,新的理念逐步引入。2009年,透过对农电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可以自信地说:以新中国成立60年为起点,农电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丁曦宇[9](201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采用绘制战略地图的方法,分析了农电企业“新农村,新农电,新服务”的三新发展战略,明确了农电企业“满足农村用户的电力需要,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层面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平衡计分卡的总卡。在总卡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旗农电局为例,建立了平衡计分卡的分卡,结合算例演示,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解决农电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该平衡计分卡具有可推广性。
雷振明[10](2009)在《“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提出农村电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及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工作,使农网供电能力明显增强,农电管理体制得到初步理顺,农村电价大幅下降,农民用电负担明显减轻。但“两改一同价”也同时给县级供电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在企业管理难度加大,维护管理费用和财务成本急剧增加,经营压力加大,风险突显。本文就“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建立科学的农网电价测评机制、继续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提出了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巩固农电“两改一同价”的成果,并对新一轮的农村电网建设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同价”对农电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价”对农电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电力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
2.1.1 企业战略管理 |
2.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构成要素 |
2.1.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2.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2.3 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
第3章 乡镇供电服务公司的组建与运作 |
3.1 乡镇供电服务公司的性质和定位 |
3.2 乡镇供电服务公司机构设置 |
3.3 乡镇供电服务公司人员 |
3.4 乡镇供电服务典型运作模式 |
第4章我国乡镇供电所管理现状分析 |
4.1 县级供电机构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
4.2 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4.2.1 乡镇供电所职能及业务管理模式 |
4.2.2 乡镇供电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4.2.3 新形势对农村供电所运营管理的要求 |
第5章海阳市供电公司发城供电所管理模式的优化 |
5.1 发城供电所管理现状 |
5.1.1 发城供电所的供电情况 |
5.1.2 发城供电所管理问题 |
5.2 发城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 |
5.2.1 强化供电管理员职责 |
5.2.2 加强供电所团队文化管理 |
5.2.3 强化供电所营销经营标准化管理 |
5.2.4 加强供电所配套制度建设 |
5.2.5 强化供电所资料标准化管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 ——以达拉特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农村基础设施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农村电力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可能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可能创新点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电力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新农村建设理论 |
2.2 农村基础设施理论 |
2.3 公共产品理论 |
2.4 供给与需求理论 |
2.5 农业电气化理论 |
3 达拉特旗农村电力发展史概述 |
3.1 达拉特旗概况 |
3.2 达拉特旗农村电力供给的发展历程 |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供给与需求分析 |
4.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供给分析 |
4.1.1 新农村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供给主体概况 |
4.1.2 新农村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的供给政策 |
4.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网建设投资状况分析 |
4.1.4 新农村背景下达拉特旗的农村电价分析 |
4.1.5 达拉特旗2014年线损情况分析 |
4.1.6 新农村建设时期电力消费需求预测 |
4.2 新农村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需求分析 |
4.2.1 农村电力需求主体概况 |
4.2.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用电量分析 |
4.2.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4.2.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收入对电力消费需求的影响 |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发展面临的困难 |
5.1 达拉特旗农电投资面临的困难 |
5.2 达拉特旗农村电网建设方便度低 |
5.3 达拉特旗农村电网的线损率偏高 |
5.4 达拉特旗农民安全用电的问题 |
5.5 达拉特旗供电分局人员管理中的不足 |
5.6 达拉特旗农村电价方面面临的困难 |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达拉特旗农村电力发展的建议 |
6.1 完善多元的农村电力资金来源渠道 |
6.2 合理建设达拉特旗农村电网 |
6.3 加强农民安全用电 |
6.4 加强农电员工整体专业素质 |
6.5 对农村电价面临困难的建议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农电发展属性及国内外实践总结 |
2.1 农电的经济技术属性研究 |
2.1.1 农电属性分析 |
2.1.2 农电属性对农电发展的要求 |
2.2 国外农村供电机构实践经验总结 |
2.2.1 部分国家农电管理实践 |
2.2.2 经验总结 |
2.3 国内公用事业实践经验总结 |
3 农村供电所管理现状分析 |
3.1 农村供电所的发展历程及作用 |
3.1.1 农村供电所的发展历程 |
3.1.2 农村供电所在农村电力发展中的作用 |
3.2 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现状 |
3.2.1 农村供电所的组织架构及业务 |
3.2.2 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模式分类 |
3.2.3 农村供电所的运营机制 |
4 农村供电所形势变化与管理导向分析 |
4.1 农村供电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4.1.1 供电所管理运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 |
4.1.2 供电所管理运营面临的内部环境变化 |
4.2 新形势对农村供电所运营管理的要求 |
4.3 新形势下优化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的思路及重点 |
4.3.1 公司优化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的思路 |
4.3.2 未来农村供电所的职能定位分析 |
5 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
5.1 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选择 |
5.1.1 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类型分析 |
5.1.2 管理模式选择机制 |
5.1.3 管理模式选择案例 |
5.2 管理模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
5.2.1 推进标准化建设 |
5.2.2 开展优质服务 |
5.2.3 加快信息化建设 |
5.2.4 打造统一企业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农电管理的相关概念 |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5 课题的应用创新性 |
2 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A市电力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科技环境 |
2.1.4 社会文化环境 |
2.2 A市电力公司内部资源能力 |
2.2.1 A市电力公司概况 |
2.2.2 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 A市电力公司农电的基本情况 |
2.3.1 A市电力公司农电改革现状 |
2.3.2 A市电力公司农电工作管理的现状 |
2.3.3 电力事业发展对电力企业农电管理的新要求 |
2.4 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4.1 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 |
2.4.2 电力企业农电工用工管理和队伍建设问题 |
2.4.3 农电人员职业生涯问题 |
2.4.4 农村电力市场拓展问题 |
2.4.5 农村电网线损管理问题 |
2.4.6 控股、代管公司规范化管理问题 |
2.4.7 农电安全管理问题 |
3 A市电力公司加强农电管理对策研究 |
3.1 解决农电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措施 |
3.2 加强A市电力公司对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管理的措施 |
3.3 解决农电用工管理和提高农电工队伍建设水平的措施 |
3.4 加强A市电力公司农村电力市场拓展的措施 |
3.5 加强农电线损管理的措施 |
3.6 加强控股、代管公司管理规范措施 |
3.7 加强农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
4 结论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二章 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现状 |
2.1 我国电力工业的总体概况 |
2.2 我国农村电力的发展现状 |
2.2.1 我国农电发展概况 |
2.2.2 当前农村供电企业的管理方式 |
2.2.3 我国农电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2.2.4 制约农电发展的原因分析 |
2.3 我国农电电力体制改革总况 |
2.3.1 农电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 |
2.3.2 农电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
2.3.3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
2.3.4 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若干方向 |
第三章 国外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情况 |
3.1 国外农电体制及其改革情况 |
3.1.1 美国农电体制和农村电力市场情况 |
3.1.2 加拿大农电体制和市场开放情况 |
3.1.3 巴西农村电气化实施情况 |
3.1.4 法国农电体制和农村电气化情况 |
3.2 几种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 |
3.3 国外经验对我国农电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四章 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方案研究 |
4.1 全面上划为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
4.1.1 农电企业上划的可行性及关键点 |
4.1.2 上划模式改革的实施步骤 |
4.1.3 县级供电企业改为上划管理中的问题 |
4.2 股份制为主导的农电改革方案 |
4.2.1 股份制的组建途径 |
4.2.2 组织机构的形式 |
4.2.3 农电企业的领导制度 |
4.2.4 县级供电企业的"三会四权"关系 |
4.2.5 股份制改革的优点 |
4.2.6 完善股份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1.3.1 本文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电体制改革相关理论 |
2.1 农电的相关定义 |
2.2 农村电网的技术经济属性及产业结构选择 |
2.2.1 自然垄断属性定义 |
2.2.2 电网的规模经济性 |
2.2.3 电网的范围经济性 |
2.2.4 电网的外部经济性 |
2.2.5 农网的技术经济属性 |
2.2.6 我国农网产业结构选择 |
2.3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理论及农电产业政策选择 |
2.3.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3.2 市场失灵理论 |
2.3.3 均衡发展理论和不均衡发展理论 |
2.3.4 公共产品理论 |
2.3.5 我国农电产业政策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电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农电基本情况 |
3.1.1 农电管理体制 |
3.1.2 企业经营状况 |
3.1.3 人员情况 |
3.2 农电体制改革情况 |
3.2.1 "两改一同价"前情况 |
3.2.2 "两改一同价"的情况 |
3.2.3 "两改一同价"取得的主要成绩 |
3.3 当前农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农电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
3.3.2 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尚不完善 |
3.3.3 同网同价没有全部实现 |
3.3.4 农电普遍服务有待进一步推进 |
3.3.5 农电管理体制不能有效适应农电发展需要 |
3.4 各方对农电体制改革实现途径认识不一致 |
第四章 我国农电发展改革政策与机制分析 |
4.1 我国农电发展改革需要考虑的政策与机制 |
4.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
4.1.2 推进我国农电发展改革应把握的要点 |
4.2 国外农电情况简介及经验启示 |
4.2.1 部分国家促进农电发展的经验 |
4.2.2 对我国农电发展改革的启示 |
4.3 农电发展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
4.3.1 建立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 |
4.3.2 调动和发挥电网企业主力军作用 |
第五章 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比较与选择 |
5.1 直供直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1.1 直供直管的优势 |
5.1.2 直供直管的劣势 |
5.2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2.1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的优势 |
5.2.2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的劣势 |
5.3 代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3.1 代管体制的优势 |
5.3.2 代管体制的劣势 |
5.4 自供自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4.1 地方政府自供自管的优势 |
5.4.2 地方政府管理农电企业的劣势 |
5.5 农电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的优缺点 |
5.5.1 农电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的优势 |
5.5.2 农电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的劣势 |
5.6 直供直管 股份制 代管三种体制实证分析 |
5.6.1 统计数据基本情况 |
5.6.2 定量评价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年终专稿:2009年农电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2 链接 |
2 链接 |
2 链接 |
2 链接 |
(9)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1.2.2 绩效管理模式比较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 预期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农电企业现状分析 |
2.1 我国农电企业的发展背景 |
2.1.1 农电企业的战略地位 |
2.1.2 农电企业的发展历程 |
2.2 我国农电企业的管理现状 |
2.2.1 农电企业管理体制 |
2.2.2 当前农电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管理中的引入 |
3.1 平衡积分卡的原理与方法 |
3.1.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3.1.2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 |
3.1.3 战略地图 |
3.1.4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事业组织中的应用 |
3.2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3.2.2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条件 |
3.2.3 平衡计分卡在农电企业的应用分析 |
第四章 平衡计分卡总卡的建立 |
4.1 农电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
4.1.1 企业的愿景使命 |
4.1.2 农电发展战略目标 |
4.1.3 战略地图的构建 |
4.2 平衡计分卡指标卡的构建 |
4.2.1 客户层面 |
4.2.2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
4.2.3 学习与成长层面 |
4.2.4 财务层面 |
第五章 平衡计分卡分卡的建立 |
5.1 阿旗农电局管理现状 |
5.1.1 阿旗农电局概况 |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3 总体规划目标 |
5.2 阿旗农电局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
5.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2 绩效考核体系算例演示 |
5.2.3 绩效考核体系评价结果的反馈 |
5.2.4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意义 |
5.3 平衡计分卡分卡的推广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国内动态 |
2.1.1 农电管理体制 |
2.1.2 同网电价 |
2.2 国外动态 |
2.2.1 农电管理体制 |
2.2.2 电价划分 |
2.2.3 电价政策 |
第三章 "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 |
3.1 "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积极影响 |
3.1.1 农电体制改革 |
3.1.2 农网改造 |
3.1.3 同网同价 |
3.2 "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负面影响 |
3.2.1 农网建设与改造的资金缺口问题 |
3.2.2 农村电网改造资产产权界定问题 |
3.2.3 趸售县的代管问题 |
3.2.4 网改后县级供电企业经营问题 |
3.2.5 "两改一同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
3.2.6 农电体制尚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两改一同价"后县级供电企业的对策 |
4.1 建立合理的同网电价 |
4.2 拓展农网建设与改造的融资渠道 |
4.2.1 实现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 |
4.2.2 放开农村电力市场的资本准入 |
4.3 农村电网改造资产产权界定 |
4.4 对趸售县实行股份制改造 |
4.5 网改后县级供电企业经营风险管理 |
4.5.1 管理措施 |
4.5.2 政策层面 |
4.5.3 重组供电营业区 |
4.5.4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
4.6 网改后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 |
4.6.1 创新财务管理思路 |
4.6.2 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
第五章 "两改一同价"后的农电发展趋势 |
5.1 "两改一同价"后的农网和农电体制 |
5.2 "两改一同价"后的县级供电企业发展趋势 |
5.2.1 必要的财政支持 |
5.2.2 完善股份制改造 |
5.2.3 设计投资电价 |
5.2.4 建立资本纽带关系 |
5.2.5 县供电企业重组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同价”对农电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杨春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 ——以达拉特旗为例[D]. 郝冬冬.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12)
- [3]新形势下农村供电所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李丹升.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4]A市电力公司农电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海涛.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5)
- [5]农电价格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共赢问题分析[J]. 罗阳洋,罗斌.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5)
- [6]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方案研究[D]. 李广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7]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D]. 王志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8]年终专稿:2009年农电回眸[J]. 本刊编辑部.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35)
- [9]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农电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 丁曦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10)
- [10]“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与对策[D]. 雷振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