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华[1](2021)在《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偏头痛可能的机制,为今后实验研究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将6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针刺运用安神止痛针法,每日1次,1周5次,共针刺2周;中药采用头痛圣愈方加减,日1剂,早晚分服,1周5剂,共服用2周。对照组:西药治疗,服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60352,生产单位:四川梓橦宫药业有限公司),1次/天,10mg/次,连续治疗1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指数的差异,以判定其临床疗效,并同时观察患者的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量表(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MS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头痛指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指数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经秩和检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血清5-HT含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5-HT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SQ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S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可以升高患者血清5-HT的含量,为探讨该疗法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室指标的支持。3.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蔡晓湄[2](2021)在《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一般指标、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天蚣逍遥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来源于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符合入组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予天蚣逍遥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单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头痛积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刻度等疗效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评价“天蚣逍遥汤”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90例,83例完成临床观察,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率为7.78%。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头痛程度、先兆性偏头痛和非先兆偏头痛构成、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刻度、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单项中医症状分布、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19.71±5.85降至6.95±4.80,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从20.05±5.97降至11.10±7.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示:观察组92.86%,对照组75.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头痛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头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头痛积分从13.90±3.59降至6.45±4.45,对照组头痛积分从14.12±3.61降至8.68±5.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2.86%,对照组73.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疼痛视觉模拟刻度情况:治疗后,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从76.81±14.60mm降至28.67±19.18mm,对照组从77.44±14.27mm降至42.34±26.86m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积分情况:治疗后,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从46.31±12.21升至77.33±12.68,对照组从46.22±12.86升至68.15±16.9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且未见异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天蚣逍遥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能明显降低头痛程度,缓解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天蚣逍遥汤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黄旭晶[3](2021)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7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试验组采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推拿扫散法取患侧头部侧方胆经操作,浅针取百会、风池、太冲、太溪、山根、阿是穴,上述操作均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头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用SPSS22.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CD检测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3.头痛症状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在降低头痛症状总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TCD检测指标: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ACA、M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V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6.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7.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缓解头痛程度,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止痛方面更快速、更持久。2.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降低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都能改善患者总体发作症状及中医症状体征,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整体疗效优于口服西药,值得推广和应用。

辛欣[4](2021)在《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及用药规律,对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德喜教授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病例基本信息,总结用药规律,挖掘导师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筛选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蛋白质数据库网站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8软件中筛选关键靶点。通过Rgui 3.6.2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推测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1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其中女性107人(66.88%),男性53人(33.12%)。年龄在31-40岁患病率最高。2.纳入的医案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多见。其中,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胀痛为主症,兼有恶心,呕吐,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便稀不爽,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等症状;肝郁化火证以单侧头痛,头痛呈跳痛为主症,兼有两胁胀痛或灼痛,口干,口苦,面赤,目赤,纳差,耳鸣,多梦,小便黄或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刺,舌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3.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中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四气中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中以辛、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经药物使用最多,各经药物均有涉及。4.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结合导师意见,最终得到用于机制研究的核心中药有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将其命名为和解调神方。5.核心中药包含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β-谷甾醇等关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对多种通路有调节作用。其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靶点有89个,其中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为核心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6.通过GO分析,核心中药主要在膜筏、膜微域等处通过参与活性氧代谢、对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磷酸酶结合、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7.通过KEGG分析,核心中药的主要信号通路为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NF-κB signaling pathway。结论:赵德喜教授门诊的偏头痛患者中以肝郁脾虚证和肝郁化火证最常见,临床治疗时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等。核心中药为半夏、甘草、柴胡、黄芩、大枣、党参、生姜、白术、茯苓、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其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萘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主要作用在CXCL8、TP53、EGFR、MAPK3、RELA、MAPK14、JUN等关键靶点上,可能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董淼[5](2021)在《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对偏头痛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以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使之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试验纳入有60例属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以平肝息风通络法为原则的自拟方剂,对照组予以天麻钩藤饮治疗,均为2日1剂,水煎服,日3次口服,疗程为1个月,最后通过总结对比两组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程度、伴随症状及中医证候等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够控制偏头痛的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缓解发作程度及改善伴随症状,且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偏头痛疗效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偏头痛疗效上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平肝息风通络法为原则的自拟方剂对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患儿疗效肯定,可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此治疗方案可以进行推广与应用,为肝阳上亢证的原发性偏头痛患儿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景允南[6](2021)在《疏肝宁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疏肝宁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观察对象收集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并知情参与试验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选用疏肝宁神针刺法治疗,采用透刺、头针与常规针刺相结合,针刺1次/日,留针30min,2周为1个疗程,针刺1天休息1天,共针刺2个疗程。对照组选用盐酸氟桂利嗪5mg,日一次睡前口服,1周内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加量至10mg,日一次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观察指标包括头痛程度-偏头痛症状积分、总有效率、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汉密尔顿焦抑郁表(HAMD)24项版本。数据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其结果并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1.本试验中途脱落6名患者,实际完成试验64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3例。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诊断)、偏头痛症状积分、VAS、偏头痛发作频率、MSQ、HAMA、HAM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6.8%,优于对照组87.9%,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偏头痛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积分均明显减低(P<0.01),试验组偏头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VAS: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试验组在VAS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5.偏头痛发作频率: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试验组在偏头痛发作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6.MSQ评分:治疗后两组MS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功能受限和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情感影响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7.HAMA评分: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8.HAMD评分: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9.疏肝宁神针刺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盐酸氟桂利嗪组在治疗过程中报告1例困倦,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疏肝宁神针刺法和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均有一定疗效。2.疏肝宁神针刺法减轻头痛强度上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在随访期也具有更好的疗效;随访4周时疏肝宁神针刺组疗效继续提升,盐酸氟桂利嗪组疗效稳定,两组随访8周时两组疗效均开始下降。3.疏肝宁神针刺法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上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在随访期也具有更好的疗效;疏肝宁神针刺组在随访4周和8周时疗效稳定,盐酸氟桂利嗪组在随访4周时疗效稳定,随访8周时疗效下降。4.疏肝宁神针刺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在功能受限和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在情感影响方面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5.疏肝宁神针刺法改善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组。6.疏肝宁神针刺法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且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杨花菊[7](2021)在《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PACAP、PKA及C-jun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蜂毒穴位注射对急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偏头痛的可能的部分机制,为临床使用蜂毒治疗偏头痛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48只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曲普坦阳性药组、蜂毒低剂量组、蜂毒中剂量组、蜂毒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各组大鼠称重消毒后,正常对照组的大鼠进行后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而其余5个组的大鼠在后颈部进行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注射液10 mg/kg的方法,以此制作大鼠急性偏头痛的症状模型。在注射硝酸甘油后5 min内,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开始出现双耳变红、前肢频繁挠头、爬笼次数增加、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大鼠偏头痛模型制备成功。造模型制备成功后开始进行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与偏头痛模型组分别于两侧太冲、合谷两穴注射1mg/kg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大鼠1mg/kg的生理盐水灌服。佐米曲普坦组分别于两侧太冲、合谷两穴注射1mg/kg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大鼠佐米曲普坦1 mg/kg灌服。蜂毒低剂量组、蜂毒中剂量组、蜂毒高剂量组分别于两侧太冲、合谷两穴分别注射0.025 mg/kg、0.05 mg/kg、0.1 mg/kg的蜂毒制剂,同时给予大鼠1mg/kg的生理盐水灌服。注射硝酸甘油进行造模后,观察并记录所有大鼠开始耳朵发红和其消失的时间;在0-120 min内,每次间隔30 min,一共4个时间段,观察并记录所有大鼠的挠头和爬笼的次数。分别在给予药物干预后的2h、4h两个时间点取血,4h取血后断头摘取脑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验测量大鼠血浆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eptide,PACAP)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定量检验测量大鼠脑组织中原癌基因C-jun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偏头痛模型组的耳红的消失时间、挠头和爬笼的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模型组的血浆2h和4h的PACAP、PKA含量和脑组织C-jun表达都是明显升高的。2.与偏头痛模型组相比,佐米曲普坦组、蜂毒高剂量组(0.1 mg/kg)和蜂毒中剂量组(0.05 mg/kg)这三个组大鼠的耳红消失时间、挠头次数、爬笼次数是明显减少的;同时大鼠血浆2h和4h的PACAP、PKA含量和脑组织C-jun的表达也是明显降低的。3.与佐米曲普坦组相比,蜂毒高剂量组在0-60 min的挠头次数、30-90 min的爬笼次数、PKA2h含量、PACAP2h和4h的含量差异不明显。而在脑组织C-jun表达中,与之相比均有差异性,且蜂毒高剂量组低于佐米曲普坦组。4.蜂毒低、中、高各剂量组之间相比较,在大鼠耳红消失时间、血浆PKA含量和脑组织C-jun这三项中,各组间均有差异性;挠头次数在90-120min时间段内蜂毒中、高剂量间差异小,余均差异大;爬笼次数在30-120min时间段内蜂毒中、高剂量间差异小;血浆PACAP含量在2h时蜂毒中、高剂量间差异小。结论:1.高剂量的蜂毒能够明显加快模型大鼠偏头痛发作时的耳红症状的消失,抑制大鼠的挠头以及爬笼行为增多等烦躁表现,说明蜂毒可以有效减轻偏头痛发作时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相关症状。2.高剂量的蜂毒能够显着降低血浆中PACAP、PKA含量和脑组织中C-jun基因的表达,说明蜂毒能够减少偏头痛相关影响因子在体内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3.蜂毒可能通过改变cAMP-PKA-CREB信号通路和其影响因子PACAP、C-jun来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

李薇[8](2021)在《基于经络辨证偏头痛证候特点及鼻疗法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经络辨证常用于指导偏头痛的针灸治疗,应用较为局限,基于经络循行与头痛部位、脏腑属络的关系,扩大经络辨证在偏头痛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目的:1.探讨基于经络辨证的偏头痛证候分布特点,将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2.观察鼻疗法分经辨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明确诊断为偏头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四诊信息,依据经络辨证理论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归类为少阳、阳明、太阳及厥阴头痛,分别建立相应数据库,录入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应用SPSS 25.0中的频数分析方法提取各经头痛中排名前20症状及出现频次≥10%的舌象,运用SPSS Modeler18.0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各经头痛的中医症状规律,依据中医理论归纳各经的证候分布特点。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最终纳入试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予鼻疗法分经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头痛发作时观察一次。记录用药2h后头痛消失人数比、用药2h后头痛缓解50%以上人数比、止痛药物使用人数比、头痛发作时及治疗后0.5h、2h、24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伴随症状积分、24h复发率等指标,观察鼻疗法分经辨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性。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经头痛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无差异,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差异(P<0.05),以厥阴头痛病程最长,其次为少阳头痛,太阳次之,阳明头痛病程最短。各经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归纳如下:少阳头痛:肝火头痛(头部偏侧胀痛,每于情绪激动发作,头晕,口干,口苦,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入睡困难,耳鸣,多梦,多汗,便秘,舌红苔黄);阳明头痛:痰火头痛(前额胀痛,目痛,头晕,口干,口苦,多汗,便秘,入睡困难,多梦,情绪激动发作,舌红苔黄腻);太阳头痛:寒凝头痛(后枕部跳痛或紧痛,每于感受风寒加重,颈项僵硬,畏寒,舌紫暗苔薄白);厥阴头痛:肾虚头痛(头痛日久,头顶部紧痛,畏寒,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耳鸣,眠浅易醒,舌红苔薄白)。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VAS评分、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主要疗效指标比较:试验组用药2h后头痛完全消失人数比例为33%,对照组头痛完全消失人数比例为30%,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比较:①试验组用药2h后头痛缓解50%以上人数比例为70%,对照组用药2h后头痛缓解50%以上人数比例为78%,对照组略优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使用其他类型止痛药物人数比为7%,对照组使用其他类型止痛药物人数比为4%,对照组略优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起效时间为25.08±15.032分钟,对照组起效时间为28.26±14.894分钟,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用药2h后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两组治疗2h后伴随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用药0.5h、2h、24h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两组治疗0.5h、2h后的VAS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试验组24h复发率为30%,对照组24h复发率为20%,对照组略优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复发时的VAS评分均较初次发作时的VAS评分降低。结论:1.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偏头痛证候分布特点:病位以肝、脾、肾为主,病性以寒、痰、火、虚为主。2.鼻疗法分经辨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相当,鼻疗法与引经药结合可有效减轻头痛程度,改善伴随症状,可作为偏头痛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仪凡[9](2021)在《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项研究通过对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瘀血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该治疗方案对偏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为中医内外合治偏头痛提供临床依据,丰富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64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试验组32例患者予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均治疗4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头痛积分、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此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基本资料:去除剔除和脱落病例4例,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共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程分布、职业性质、头痛严重程度、头痛积分、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中医证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头痛积分: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各项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试验组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为80.00%,对照组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为56.67%。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减少头痛发作天数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两组偏头痛结局PRO各项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在头痛情况、躯体症状两方面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项主症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减少,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对痛如锥刺、面色晦暗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临床疗效:试验组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改善血瘀型偏头痛中医证候的总体疗效更佳。停药4周后随访:两组头痛积分、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偏头痛结局PR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在改善头痛情况、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瘀型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良好的维持疗效,且试验组维持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和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情况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较单纯口服中药更能缓解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发作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伴随症状,对偏头痛疾病的总体疗效更优。3.生活质量方面: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头痛情况、躯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口服血府逐瘀汤。4.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在头痛、痛处固定,以及舌下脉络青紫、迂曲或怒张方面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更优。5.两种治疗方案对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均有良好的维持疗效,总体疗效较治疗4周后更优,并且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维持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血府逐瘀汤。6.总体来说,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亚飞[10](2021)在《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大鼠血浆SP、CGRP及脑组织C-fos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蜂毒穴位注射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学以及血浆SP、CGRP含量和脑组织中C-fos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蜂毒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低剂量组、蜂毒中剂量组、蜂毒高剂量,共6组,每组8只,后5组大鼠通过从后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5min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给药后2h、4h两个时间点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P、CGRP含量;给药后4h大鼠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脑组织中C-fos表达;并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结果:1.空白组大鼠没有出现双耳变红的现象,其他各组大鼠均在4-5min后双耳变红;模型组、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低、中、高剂量组耳红出现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低、中、高剂量组耳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P<0.01);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在0-30min、30-60min、60-90min、90-120min四个时间段挠头次数、爬笼次数显着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中、高剂量组在0-30min、30-60min、60-90min、90-120min这四个时间段大鼠挠头次数、爬笼次数均显着减少(P<0.05,P<0.01);蜂毒低剂量组在0-30min、30-60min、60-90min、90-120min这四个时间段大鼠挠头次数显着减少,在0-30min这个时间段大鼠爬笼次数显着减少(P<0.05,P<0.01);表明蜂毒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以蜂毒中、高剂量组更为显着。2.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血浆SP、CGRP含量显着升高,说明偏头痛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在2h和4h两个时间点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中、高剂量组血浆中SP、CGR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P<0.01),蜂毒低剂量组血浆中CGRP含量显着降低(P<0.01);蜂毒中、高剂量组4h比2h血浆中SP、CGRP减少明显(P<0.05,P<0.01),蜂毒低剂量组4h 比 2h血浆中CGRP减少明显(P<0.05,P<0.01),表明蜂毒穴位注射可明显降低血浆中SP、CGRP含量,且4h比2h作用更为显着。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佐米曲普坦组、蜂毒中剂量组、蜂毒高剂量组的C-fos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蜂毒穴位注射可通过下调脑组织中C-fos表达治疗偏头痛。实验结论:蜂毒穴位注射可以改善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的行为症状学表现,并且抑制血浆中SP、CGRP释放,减轻了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少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和神经元的激活,下调脑组织中C-fos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不足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综述 偏头痛的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C:中医诊断标准
    附录D: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E:MSQ评分
    附录F:SAS评分
    附录G:SDS评分
    附录H: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2)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诊断标准
        2.5 脱落诊断标准
        2.6 脱落病例处理
        2.7 中止标准
    3 试验设计
        3.1 试验类型
        3.2 样本量估算
        3.3 分组方法
        3.4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4.4 不良反应观察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总疗效评定
        5.2 证候疗效评定
        5.3 单项中医症状评定
    6 不良反应评价
        6.1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估
        6.2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7 安全性评价
    8 质量控制
    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2.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2.2 两组类型构成比较
        2.3 两组文化程度比较
        2.4 两组职业比较
        2.5 两组年龄比较
        2.6 两组病程比较
        2.7 中医单项证候治疗前比较
        2.8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比较
        2.9 头痛积分治疗前比较
        2.10 病情程度构成治疗前比较
        2.11 VAS刻度治疗前比较
        2.12 MSQ积分治疗前比较
        2.13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头痛积分比较
        3.5 VAS刻度比较
        3.6 MSQ积分比较
        3.7 服用利扎曲普坦人数及次数比较
        3.8 总有效率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4.1 实验室指标
        4.2 不良反应比较
        4.3 安全性评级
分析与讨论
    1 偏头痛中医的认知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认识
        1.3 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2 偏头痛现代医学的认知
        2.1 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
        2.3 盐酸氟桂利嗪的选择
    3 立方依据及分析
        3.1 立方依据
        3.2 天蚣逍遥汤的组成分析
        3.3 单味药功效分析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头痛计分表的选择
    5 VAS的选择
    6 MSQ的选择
    7 临床疗效分析
        7.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7.2 头痛积分、VAS疗效分析
        7.3 偏头痛生活质量分析
        7.4 服用利扎曲普坦分析
        7.5 总疗效分析
        7.6 安全性分析
    8 对脱落病例的分析
    9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偏头痛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疗效观察指标
        4.1 VAS 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4.2 头痛症状评分
        4.3 中医证候评分
        4.4 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
    5 临床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8 研究质量控制
    9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两组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4 两组TCD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3.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知与应用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概况
        2.2 发病机制
        2.3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
        2.4 西医治疗
    3 证型选择依据
    4 浅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5 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6 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7 选穴依据
    8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选择依据
    9 经颅多普勒(TCD)的选择依据
    10 量表选择依据
    11 研究结果分析
        11.1 一般资料分析
        11.2 VAS评分比较分析
        11.3 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11.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析
        11.5 TCD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分析
        11.6 临床疗效分析
    1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核心中药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案
    4 安全评定标准
    5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定标准与处理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价标准
    9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疏肝宁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偏头痛的病理机制
        1.3 偏头痛的西医治疗
    2.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偏头痛的中医沿革
        2.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2.3 偏头痛的针灸治疗
    3.偏头痛与情绪障碍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3.1 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2 偏头痛发作频率
        3.3 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3.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3.5 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
        3.6 头痛程度-偏头痛症状积分
        3.7 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学处理
    5.研究结果
        5.1 病例完成情况
        5.2 治疗结果与分析
    6.安全性评价
    7.脱落记录
讨论
    1.立题依据
    2.疏肝宁神针刺法的中医理论分析
        2.1 疏肝
        2.2 宁神
        2.3 选穴依据
    3.疏肝宁神针刺法的现代医学依据
        3.1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3.2 透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3.3 针刺治疗抑郁的机制
        3.4 针刺治疗焦虑的机制
    4.评价量表的选择
    5.临床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7)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PACAP、PKA及C-ju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对偏头痛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及研究
        1.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及研究
    2 偏头痛模型机制的研究现状
        2.1 硝酸甘油模型
        2.2 三叉神经节刺激模型
        2.3 硬脑膜刺激模型
        2.4 皮质层抑制模型
        2.5 基因遗传模型
        2.6 其它模型
    3 蜂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可能性机制
    4 研究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研究路线
    2 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药物、试剂和仪器
    3 方法
        3.1 蜂毒和佐米曲普坦溶液的制备
        3.2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方法
        3.3 行为学观察
        3.4 样本取材与指标检测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蜂毒对模型大鼠偏头痛症状的影响
        4.2 蜂毒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PACAP、PKA及脑部C-jun的影响
        4.3 小结
    5 讨论
        5.1 大鼠偏头痛模型的选择
        5.2 阳性药物的选择
        5.3 注射用蜂毒冻干粉的选择
        5.4 穴位注射方法及注射穴位的选择
        5.5 PACAP与偏头痛之间的联系
        5.6 PKA与偏头痛之间的联系
        5.7 C-jun与偏头痛之间的联系
        5.8 蜂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机制分析
        5.9 蜂毒治疗偏头痛的前景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经络辨证偏头痛证候特点及鼻疗法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偏头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3 小结
    第二节 鼻疗法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1 鼻疗法的历史渊源
        2 鼻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3 鼻疗法的现代解剖学基础
        4 鼻疗法的分类
        5 鼻疗法在治疗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基于经络辨证的偏头痛证候特点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鼻疗法分经辨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研究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9)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
        1. 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 偏头痛的诱因及病因
        3.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4. 偏头痛的西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偏头痛的中医概况
        1. 偏头痛的病名探源
        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概述
        3. 偏头痛的辨证分型
        4.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5. 血瘀型偏头痛的探讨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整体设计
        1.2 样本含量
        1.3 随机分组方法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案
        2.1 受试者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4 治疗方法
        2.5 注意事项
        2.6 临床观察
        2.7 疗效判定时间
        2.8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基线指标比较
        3.2 疗效观察结果
        3.3 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
        3.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探讨
        4.2 加减血府逐瘀汤的选方依据
        4.3 耳穴压丸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依据
        4.4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方案的优势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大鼠血浆SP、CGRP及脑组织C-fos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概述
        1 中医偏头痛病名探源
        2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认识
        2.2 现代医家认识
        3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3.1 偏头痛的辨证分型论治
        3.2 中药汤剂内服治疗
        3.3 针刺等外治法
    综述二 偏头痛现代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偏头痛病因
        4 偏头痛发病机制
        4.1 血管源学说
        4.2 皮质扩散抑制学说(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CSD学说)
        4.3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5 偏头痛的临床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非药物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偏头痛大鼠取穴与造模方法
        2.3 给药方法与剂量
        2.4 大鼠行为学观察
        2.5 取材与处理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实验结果
        3.1 行为学表现
        3.2 ELISA检测不同时间节点各组大鼠血浆中SP、 CGRP含量
        3.3 Weste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fos蛋白表达结果
    4 讨论
        4.1 蜂毒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依据
        4.2 选穴原则
        4.3 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模型机理
        4.4 CGRP、SP、C-fos与偏头痛的关系
        4.5 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安神止痛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D]. 王月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天蚣逍遥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晓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旭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赵德喜教授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D]. 辛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平肝息风通络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董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疏肝宁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景允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PACAP、PKA及C-jun的影响[D]. 杨花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基于经络辨证偏头痛证候特点及鼻疗法干预的临床研究[D]. 李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仪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蜂毒穴位注射对偏头痛大鼠血浆SP、CGRP及脑组织C-fos影响的研究[D]. 王亚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