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多视角扫描

网络教学多视角扫描

一、网络教学的多视角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邱丰[1](2020)在《基于几何模型的三维人体姿态识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维人体姿态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人体姿态识别技术发展迅速,二维人体姿态识别准确度不断提升,为三维人体姿态识别提供了新的可能。几何模型在三维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两个主要内涵:其一是相机与成像关系的几何模型,其二是观测目标的几何模型。对于相机视角而言,现有的三维人体姿态数据集相机视角多样性有限,现有方法容易陷入视角耦合的困境,因此需要在流程设计与模型训练过程中考虑针对相机几何泛化的数据增强。对于观测目标–人体而言,三维人体姿态识别的应关注方向除了人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还应包含三维人体的形状、材质、光照和纹理信息;然而传统的基于关键点-骨骼模型的三维人体表示方法无法准确编码人体的形状信息,因此具有姿态和形状协同信息的复合人体几何表达应运而生。本文就相机几何问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视角增强方法,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虚拟舞蹈动作的数据集用于二维-三维关键点回归问题的训练与评估方法;就三维人体几何表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椭球体人体表示方法的几何模型和端到端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基于回归模型和后处理优化算法的方案,利用可微分渲染和人体图像分割标注,较好的解决了因肢体部分自遮挡造成的多值歧义问题,提高了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和部分级别语义分割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为常用的三维人体姿态参数化模型提供了一种灵活轻量的中间表示方法。

汪洋[2](2019)在《优化乡土素材 提升区域认知》文中指出从区域认知涉及的内容、视角、技术手段与认知水平角度,对区域认知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甄选、深挖、再造乡土素材,尝试探寻二者的契合点。将这些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形成以乡土素材为媒介,探究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的有效路径。

黎鹏[3](2016)在《基于三维扫描与3D打印的机件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产品的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作周期的要求日趋迫切。传统制造能够大规模生产,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是产品千篇一律,无法满足消费者,特别是新一代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要求;而手工制作的个性化产品虽然制作精良,但耗时较长,生产成本很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可能;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苛刻的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欲,同时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3D打印兼具大规模生产和手工生产的特征,提供了一条融合大规模生产和手工生产于一体的新途径。课题研究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结合的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快速精确的建立三维模型,改善产品的设计,使产品的设计更符合个性化的需求;3D打印能将设计理念转化为产品原型,缩短研发周期;两者结合可以为设计者、制造者和用户之间提供交流平台,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本课题研究内容是利用三维扫描仪快速对现有产品进行测量,将得到点云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应用Geomagic Studio对点云数据处理,经过拟合出曲面,重建三维模型;建好的三维模型数据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和修改后,输出适合3D打印机的STL文件,导入3D打印机内逐层打印,生产出优化后的产品或模型。这种无缝连接的技术不仅具有成本低、精确度高、不受环境限制等优点,还能大大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

赵世亭[4](2014)在《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立起了许多大型的建筑物,如机场、大型超市、图书馆、还有地下停车场等。由于这些复杂的室内环境,人们对室内外定位导航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随之产生了定位导航技术。在室外,可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定位导航,而在室内,由于GPS卫星信号受到建筑物的阻挡,GPS接收机无法接收到数据,导致GPS技术无法在室内进行精准的定位导航。因此,产生了室内定位导航技术。红外线定位导航技术属于室内定位导航技术之一,它是通过布置在室内的各个相关传感器感应红外射线,进行定位。由于红外射线不能够穿透障碍物,所以红外线定位技术只能将传输信号进行视距传播,使得导航距离缩短,而无法进行精准的定位导航。超声波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声音的传播,接收和反应信号,从而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其定位精度高。但该定位方法成本高,且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性较大。射频识别定位技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双向通信,采用无线电信号的方式,进行定位。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由于射频识别技术定位距离短,在实际应用中,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其没有标准的用户使用安全规则。超宽带定位技术,是通过接收和发送窄脉冲进行传输数据,从而确定目标物的具体位置,达到定位的目的,其定位精度较好。无线局域网络定位技术,是通过合理的设置相关的网络节点,进行接收和发送信号,进行定位导航。除了上述定位导航技术,还有一些定位导航技术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如计算机视觉等定位技术。本论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室内外定位导航技术进行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在一秒内采集数千个空间点信息,解决了传统测量技术中采集空间信息效率低的问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完整的获得目标物的空间信息,有的采样速率可达5000点/秒,如此高的采速率,在测绘领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采集空间信息之前,引入控制点、设站,完成目标物地理信息的采集。本文利用GPS接收机合理的采集室外控制点,GPS接受机采用RTK(RealTime Kinematic)的测量方式,也即实时动态差分法的测量方式。此测量方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实时的提供站点所在位置的空间信息,而且精度可达毫米级。利用全站仪,采用“后方交会”或者“已知后视点”方法,采集室内基准站信息。在此,利用全站仪“引入”室内所需定位导航的空间点云信息,为三维激光扫描仪基站的设立做准备。通过利用GPS接受机和全站仪采集控制点信息,建立室内外导航所需空间坐标系统。最后,空间坐标系统建立完成后,合理的设立室内外三维激光扫描仪站点,采集相关室内外空间信息。信息采集过程中,实时将数据传输至系统中,经过点云数据预处理,完成定位导航背景,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在以后的定位导航应用中,如果是相同的定位导航背景,则系统无需再进行对目标物的扫描,可直接进行定位导航。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得到的空间数据数据是庞大的,点云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在配准过程中,经典的ICP算法配准时迭代时间长,而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空间点云数据配准方法(PCA-ICP),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寻找最优的空间配准转换参数,避免了ICP算法为寻找最优解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且提高了配准速度。使用PCA-ICP算法对某一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迭代时间短于经典ICP算法,是一种可行的点云配准方法。

杨德贺[5](2014)在《面向虚拟测方系统的点云聚类与拟合理论》文中提出针对现有点云聚类方法及曲面拟合方法的不足:(1)聚类中心及特征的选择导致的曲面片过分割问题,蚁群优化参数的改变对聚类有效性的影响问题;(2)径向基函数中法向离面约束点对曲面插值误差的影响问题。研究提出了改进的蚁群优化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和基于点云密度的径向基函数曲面插值法。论文首先构建了集点云采集、无线传输和入库为一体的虚拟测方系统,在分析误差来源与坐标系统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点云坐标统一的误差传播模型,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源。然后提出了改进的蚁群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法来实现点云聚类,构建了蚁群算法中信息素系数更新的反正切函数模型,采用DUNN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蚁群优化不同聚类算法有效性,研究表明优化聚类改善了曲面过分割结果。最后针对优化聚类后的点云对象,提出基于K邻域点云密度的径向基函数曲面插值方法,挖掘了曲面插值点个数与法向离面约束点对基于点云密度的径向基曲面插值精度的定量影响,分析了二次曲面拟合、Nurbs曲面插值与基于点云密度的径向基函数插值精度对体积的误差影响,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曲面拟合精度。

席建国,宋维虎[6](2011)在《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通过对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比较,我们看到了它的许多优点。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自身的局限。只有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赵加兴[7](2010)在《Moodle网络平台支持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机器人已经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进了中小学校的课堂,机器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更好的挖掘机器人的教育价值,会成为教育研究者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正如屈林和霍德所说的“虽然信息技术是催生知识时代学习方法的重要催化剂,但是,我们必须永远记住: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实践模式和结果,而不是工具。”教学模式属于方式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由此,本论文提出了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人-机互动环境中,如何设计出适合开展机器人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本研究选用Moodle是因为在同类网络教学平台中,作为开源软件,Moodle得到了来自世界175个国家使用者的好评,并且Moodle网络平台在学习服务、安全管理、学习活动支持、教师活动支持、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了完善的功能模块,同时还包括可共享的后台数据库管理。为此,作者认真学习了Moodle网络平台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安装试用,并在论文中对作者开展教学模式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事件、Group、协作讨论、电子档案袋等功能模块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分析。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开展的教学模式研究工作来说,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所做的专项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在教学模式组成要素,设计实施,技术支持,挖掘视频教学功能,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适合在Moodle环境下开展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轮换-互教”教学模式,内容如下:1.解释了“轮换-互教”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2.梳理出了“轮换-互教”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3.总结了“轮换-互教”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策略;4.设计了“轮换-互教”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同时,依据“轮换-互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以《机器人的运动》为案例进行了课程活动的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有关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方案进一步的修正意见。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构建了Moodle网络平台支持下的,适合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轮换-互教”教学模式;2.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在机器人教学中满足合作学习要求的6种教室布置方案;3.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分析,根据机器人教学特点,明确了适合机器人教学的“优质二人组”分组方式。

本报记者 杨栋 李欣桐[8](2008)在《一枝秀艳出长堤》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职业教育已呈现出篷勃向上的良好势头,正面临着大发展的机

熊志刚[9](2007)在《开放评价体系下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网络课程评价是保证网络课程质量和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网络课程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本文在分析网络课程及网络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开放评价体系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型(NCEM),尝试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提高网络课程评价的实用性、开放性和通用性,为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帮助和保证。

熊志刚[10](2007)在《探讨网络课程评价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课程评价是保证网络课程质量和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网络课程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本文在分析网络课程及网络课程评价的特点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型(NCEM),尝试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提高网络课程评价的实用性、开放性和通用性,为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帮助和保证。

二、网络教学的多视角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教学的多视角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几何模型的三维人体姿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领域现状和趋势
    1.3 面临难点与挑战
    1.4 主要贡献与文本结构
第二章 三维姿态问题中的几何模型
    2.1 三维人体姿态识别假设
    2.2 相机建模
        2.2.1 相机模型
        2.2.2 投影关系模型
    2.3 三维人体表示建模
        2.3.1 数据采集几何模型
        2.3.2 复合表示几何模型
    2.4 几何模型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基于相机几何泛化增强的三维姿态识别
    3.1 视角耦合问题
    3.2 单视角几何泛化增强
        3.2.1 虚拟相机合成
        3.2.2 投影关系与数据元组自动化合成
        3.2.3 二维检测归一化方法
    3.3 多视角协同训练
        3.3.1 同期拍摄辅助观测
        3.3.2 常用视角分布统计与舞台分析
    3.4 时序任务优化
        3.4.1 多模块混合训练与推理
        3.4.2 泛化能力分析
第四章 基于椭球体人体表示模型的三维姿态识别
    4.1 EllipBody-灵活轻量的椭球体人体表示法
    4.2 全局管线
        4.2.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解码和参数回归
        4.2.2 基于部分分级的可微分渲染管线
        4.2.3 人体语义分割与后处理优化
    4.3 从EllipBody到SMPL
    4.4 实验与分析
第五章 数据与实现细节
    5.1 实验数据集
        5.1.1 Human3.6M数据集
        5.1.2 UP-3D数据集
        5.1.3 LSP数据集
        5.1.4 Miku Miku Dance数据集
    5.2 实验实现细节和分析
        5.2.1 基于椭球体表示的网络训练和优化
        5.2.2 部分结果展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简历

(3)基于三维扫描与3D打印的机件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维扫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3D打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三维扫描技术与 3D打印技术结合的技术分析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维数据信息的采集
    2.1 三维数据测量方法
        2.1.1 接触式测量法
        2.1.2 非接触式测量法
    2.2 三维数据信息采集过程
        2.2.1 HL-3DX三维扫描仪
        2.2.2 系统使用前标定
        2.2.3 扫描前准备工作
    2.3 扫描示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点云数据处理及模型重建
    3.1 逆向工程软件
    3.2 逆向软件Geomagic Studio简介
        3.2.1 Geomagic Studio功能模块
        3.2.2 Geomagic Studio处理数据具体流程
    3.3 基于Geomagic Studio的模型重构实例应用
        3.3.1 点处理阶段
        3.3.2 多边形处理阶段
        3.3.3 曲面处理阶段
    3.4 偏差分析
    3.5 三维模型实体造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3D打印简述及数据处理
    4.1 3D打印技术概述
        4.1.1 3D打印的定义
        4.1.2 3D打印工作过程
        4.1.3 3D打印的技术原理
        4.1.4 3D打印的应用领域
    4.2 3D打印的技术优点及局限性
        4.2.1 3D打印的技术优点
        4.2.2 3D打印的局限性
    4.3 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
    4.4 3D打印数据格式及处理里流程
        4.4.1 3D打印数据格式
        4.4.2 3D打印数据处理流程
    4.5 3D打印实例
        4.5.1 ProJet? 260C打印机
        4.5.2 ProJet? 260C打印机原理
        4.5.3 实物打印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室内外定位导航发展概况
        1.1.2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室内外无缝导航系统设计与构建
        1.4.2 室内无缝导航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定位导航
    2.1 三维激光扫描仪分类
    2.2 三维激光扫描仪原理
    2.3 室内导航技术与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外无缝导航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3.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3.1.1 后方交会
        3.1.2 “已知后视点”
    3.2 室内外无缝导航数据库
    3.3 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数据处理流程
        3.3.1 制定计划
        3.3.2 点云配准
        3.3.3 三维建模
        3.3.4 定位导航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室内外无缝导航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4.1 空间数据预处理
        4.1.1 空间点云数据精简方法
        4.1.2 布尔莎模型
    4.2 精确配准
        4.2.1 ICP 算法
        4.2.2 SIFT 算法
        4.2.3 改进的空间点云配准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外无缝导航原型系统
    5.1 原型系统数据采集过程
    5.2 原型系统点云配准过程
    5.3 原型系统定位导航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面向虚拟测方系统的点云聚类与拟合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激光扫描的发展现状
        1.3.2 点云索引的研究现状
        1.3.3 点云分割的研究现状
        1.3.4 点云配准的研究现状
        1.3.5 点云曲面重构的研究现状
        1.3.6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虚拟测方系统及其误差分析
    2.1 虚拟测方系统的构建
        2.1.1 扫描仪系统的扫描原理与技术参数
        2.1.2 虚拟测方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2.2 虚拟测方系统的误差模型研究
        2.2.1 误差传播律
        2.2.2 虚拟测方系统的误差传播模型
    2.3 三维点云配准研究
        2.3.1 时间配准
        2.3.2 空间配准
    2.4 本章小结
3 点云远程传输及实时数据库系统
    3.1 点云远程传输方法研究
        3.1.1 TCP\IP 与 GPRS
        3.1.2 TCP 数据传输方法
    3.2 点云实时存储
        3.2.1 数据库理论
        3.2.2 点云数据库设计
    3.3 点云索引构建
        3.3.1 索引方法
        3.3.2 三维点云索引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蚁群算法的点云聚类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相关理论
        4.2.1 点云去噪与精简
        4.2.2 点云聚类
        4.2.3 蚁群算法
        4.2.4 相似性度量与法向量及曲率
        4.2.5 最优化方法
    4.3 三维激光点云的预处理
    4.4 基于觅食行为的蚁群聚类算法
        4.4.1 聚类流程
        4.4.2 实验分析
    4.5 基于蚁群算法的 K 均值点云聚类
        4.5.1 聚类流程
        4.5.2 实验分析
    4.6 基于蚁群算法的模糊 C 均值点云聚类
        4.6.1 聚类流程
        4.6.2 实验分析
    4.7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点云聚类
        4.7.1 聚类过程
        4.7.2 实验分析
    4.8 蚁群优化聚类的有效性评价
        4.8.1 聚类评价方法
        4.8.2 基于 DUNN 指数的蚁群聚类有效性评价
    4.9 本章小结
5 点云曲面的重构框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相关理论
        5.2.1 二次曲面与最小二乘理论
        5.2.2 非均匀有理 B 样条的曲面重构理论
        5.2.3 径向基函数的曲面重构理论
        5.2.4 体积计算相关方法
    5.3 点云曲面重构的关键数据结构
    5.4 基于二次曲面的最小二乘曲面逼近重构
        5.4.1 逼近流程
        5.4.2 实验分析
    5.5 基于非均匀有理 B 样条的曲面插值重构
        5.5.1 插值流程
        5.5.2 实验分析
    5.6 基于点云密度的径向基函数曲面插值重构
        5.6.1 插值流程
        5.6.2 实验分析
    5.7 点云曲面重构模型精度分析与评价
        5.7.1 曲面重构精度分析
        5.7.2 曲面重构精度评价
    5.8 基于三角剖分的体积计算
        5.8.1 体积计算的方法
        5.8.2 体积计算误差分析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附录
    附录A 数据库表
    附录B 全文重要成果彩图

(6)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2 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 结束语

(7)Moodle网络平台支持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产生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案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机器人教育概述
    2.1 机器人教育的概念
    2.2 国内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概况
    2.3 国外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概况
    2.4 国内外机器人教育对比分析
第三章 Moodle网络平台概述
    3.1 Moodle网络平台
    3.2 利用Moodle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优势
第四章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
    4.1 网络教学环境研究
    4.2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概念理解
    4.3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4.4 网络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模式实践的原则
第五章 Moodle支持下的“轮换- 互教”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
    5.1 模式框架
    5.2 理论基础
    5.3 Moodle在“轮换- 互教”教学模式中的支持作用
    5.4 Moodle支持下的“轮换- 互教”机器人教学模式设计
第六章 Moodle支持下的“轮换- 互教”机器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6.1 应用基本情况介绍
    6.2 前期工作
    6.3 教学实施
    6.4 对活动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6.5 影响因素及建议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成果
    7.2 反思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开放评价体系下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网络课程评价的概念
    (一) 网络课程特征分析
    (二) 网络课程评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三、NCEM模型的提出
    (一) 模型的基本概念参数
    (二) NCEM模型
    (三) NCEM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 NCEM模型的评价组织
四、NCEM模型系统设计
    (一) 系统结构图及功能描述
    (二) 系统工作流程
五、NCEM模型应用
六、结论

四、网络教学的多视角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几何模型的三维人体姿态识别[D]. 邱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优化乡土素材 提升区域认知[J]. 汪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07)
  • [3]基于三维扫描与3D打印的机件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D]. 黎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6)
  • [4]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应用研究[D]. 赵世亭.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5]面向虚拟测方系统的点云聚类与拟合理论[D]. 杨德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02)
  • [6]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席建国,宋维虎. 内江科技, 2011(03)
  • [7]Moodle网络平台支持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D]. 赵加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5)
  • [8]一枝秀艳出长堤[N]. 本报记者 杨栋 李欣桐. 天水日报, 2008
  • [9]开放评价体系下的网络课程评价模型研究[J]. 熊志刚.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4)
  • [10]探讨网络课程评价模型[J]. 熊志刚.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7)

标签:;  ;  ;  ;  ;  

网络教学多视角扫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