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2联合益盟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654-2联合益盟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一、654-2和易蒙停联用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梁震[1](2021)在《隔姜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艾炷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的临床疗效,探究隔姜灸对各项疗效指标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患者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中医证候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患者,共68例。通过电脑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营养神经(甲钴胺注射液)、对症止泻(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艾炷隔姜灸(按照前后配穴法选取关元、气海、中脘、脾俞、肾俞),每穴5壮,每日一次,共约20~30分钟,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期,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卧立位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波动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观察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其中计数资料男女个数用卡方检验,年龄、糖尿病(Diadetes Mellitus,DM)病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史、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卧立位血压采用t检验,日内血糖平均差(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日间血糖最大幅度(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等血糖波动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进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年龄、DM病史、DPN病史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分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为5例,总有效率为84.38%。对两组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所提高,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波动幅度(MAGE、MODD)均有所减低,两组患者MAGE和MODD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分别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GE和MODD做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有所改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卧立位血压并未产生显着变化,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卧立位血压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次研究隔姜灸联合西药治疗对于改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泄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2隔姜灸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控制血糖波动,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图0幅;表10个;参108篇。

陈国蔚[2](2021)在《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在“护阳为要”思想指导下,通过观察大便次数、腹泻分级、中医症候积分、体能状态评分及腹泻复发情况探讨“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腹泻积累资料。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共64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予“思密达+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思密达”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腹泻分级、体能状态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随访期记录腹泻复发情况。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研究观察的病例共60例,每组30例,两组病例基线齐,具有可比性。2.疗效结果:(1)大便次数:1个疗程结束,两组大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大便次数较第1疗程均明显减少,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腹泻分级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腹泻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腹泻有效率分别为93.3%、76.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候: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腹痛、腰膝酸软、神疲懒言、倦怠乏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畏寒肢冷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症状较对照组降低(P<0.05);腹痛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的中医症候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0.00%、对照组66.67%,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4)体能状态评分:治疗后,两组的体能状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5)腹泻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腹泻分级有效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的腹泻复发率为10.7%,对照组为39.1%,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治疗与单用思密达治疗均能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情况,但桂附理中丸加减联用思密达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思密达。(2)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中医症候,在改善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中医症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体能状态评分,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思密达治疗。(4)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较好的控制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复发情况,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林洪生,李萍萍,薛冬,刘杰[3](2016)在《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文中指出肿瘤姑息治疗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医疗模式,它关注患者的不适症状,通过使用药物、心理、社会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于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不论肿瘤患者处于何种肿瘤分期或其他治疗需求与否,姑息治疗需要预测、预防和积极治疗患者的相关症状,并将这一治疗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末[1]。中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普遍,特别是由于中药有改善不适症状,调节脏腑功能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特点,在肿瘤姑息治疗中使用更为广泛。为了规范中成药在肿瘤治

陈芹梅[4](2014)在《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腹泻患者53例,均来自盐城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胃动素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玉液汤口服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胃动素、血糖及不良反应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得出结论。结果: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在改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少纳呆、脘闷、倦怠乏力等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神疲懒言上有极显着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肠鸣症状,两组比较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胃动素及血糖,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受试的53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可明显缓解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胃动素、血糖等实验室指标,初步提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具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欣玉[5](2014)在《糖尿病性腹泻的证治规律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腹泻现代文献中医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查阅历代中医经典着作,检索近23年发表的中医药干预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文献。第二部分为现代文献用药规律研究。收集近2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文献,从药物应用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相关内服中药。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统计分析证型、药物、药类及药性,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140篇文献,得到证型11类,频次前五位的是: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肝郁脾虚、寒热错杂。从虚实的角度将证型归类,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合计占总数的91.8%。治疗本病的中药共125味,使用总频次为1906次。其中频数在20次以上的药物有30味,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主要药物,累计使用频率达81.17%。对药物分类,主要药类有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最常用。药物归经排列前三位的是脾、肝、胃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本病的治疗以补气健脾、温阳固脱、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结论:证型统计反映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常见,实证较少。方药分析可见,白术、山药、茯苓最为常用;药类以补虚药使用最多。本病的治疗以补气健脾、温阳固脱、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所用药物反映了糖尿病性腹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以及补益祛邪并用的用药规律。

李晓新[6](2013)在《解毒通络益肠方治疗糖尿病腹泻(肾阳虚损挟湿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益肠方对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腹泻(Diarrhe in diabetes)者,同时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损挟湿毒型的临床疗效,以阐述解毒通络益肠方的临床应用价值,积累临床经验,并再次应用到临床工作当中。方法:本实验立在明确解毒通络益肠方的疗效,故选用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统计学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疗区的患者60名,之后进行随机分组,共立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各30名,因本方偏重治疗糖尿病腹泻,所以并不排斥糖尿病的基础性的治疗,治疗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给予解毒通络益肠方(每付中药水煎取汁300ml,日2次口服),另一组给予西药黄连素(0.4g,日3次口服,1周为一个疗程),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跟踪对照,判定治疗效果。结果:经12周的跟踪随访,将两组别的患者进行疗效对照,不难得出前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前一组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二者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选取的治疗组30例患者之中,总有效率为96.67%,包括痊愈者6例,占总体的20.00%,显效者13例,占总体的43.3%,有效者10例,占总体的33.33%,无效3例,占总体的3.33%。而另一组的30例患者当中,其总有效率为63.33%,包括痊愈者2例,占总体的6.67%,显效者6例,占总体的20.00%,有效者11例,占总体的36.67%,无效者11例,占总体的36.67%。治疗结果提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表明解毒通络益肠方相较于西药组的治疗明显有效。

郝志晔[7](2012)在《中药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两部分。文献综述包括两篇,一篇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与UGT1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另一篇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的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临床观察部分,观察了中药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高危人群的临床疗效。研究背景:伊立替康(Irinotecan, CPT-11)是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其抗肿瘤作用靶点是抑制拓扑异构酶Ⅰ,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复制。2001年SFDA批准,用含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目前也是小细胞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常用有效化疗药物之一。然而伊立替康具有肠粘膜毒副作用,导致化疗方案进行中断,甚者危及生命,严重影响了其用药剂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有相关性。UGT1变异型人群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化疗进行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对伊立替康化疗药的肠毒性尚无有效预防的药物和措施,亟待从中医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已有学者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调和肠胃方药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肠毒性具有显着预防作用。但未观察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因此有必要观察生姜泻心汤对UGT1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引起迟发性腹泻的疗效差异。目的:通过前瞻性的实验设计,对使用FOLFIRI化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预防性给予中药成方生姜泻心汤,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与迟发性腹泻相关基因UGT1酶的多态性,分析中药生姜泻心汤对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尤其对UGTl变异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导致的迟发性腹泻的影响,为临床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预防性给予生姜泻心汤提供临床证据和理论依据,促进临床应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入组使用FOLFIRI化疗方案前1天,预防性给予生姜泻心汤7剂,并查患者UGT1基因型,比较不同UGT1基因型患者的性别、年龄、卡氏评分等,及预防用药后腹泻发生情况与腹泻分级情况等,对各组间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率主要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药防治化疗不良反应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共40例,其中UGT1突变型10例,UGT1野生型30例,比较UGT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在性别、年龄、卡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GT1突变型患者中,发生腹泻3例;UGTl野生型患者中,发生腹泻12例,经Pearson卡方检验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腹泻程度的分级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UGT1突变型患者与UGT1野生型患者首次腹泻发生的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中药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疗效与UGT1多态性是相关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张婧婧,吴学苏[8](2012)在《糖尿病排便异常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说明从中西医两方面对糖尿病性排便异常的发病机制、治疗情况进行概述,认为采用西医治疗原发病,并与中医的标本兼顾相结合,是今后治疗该病的方向。

李志华[9](2011)在《温阳止泻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温阳止泻合剂对2型糖尿病性腹泻病变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前提下,将6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温阳止泻合剂;对照组30例,给予四神丸治疗,两组均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果:经临床观察,治疗组在改善本病的症状,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胃肠动力、植物神经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温阳止泻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胃肠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余渊,陈晓文[10](2009)在《真人养脏汤加654-2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腹泻40例》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腹泻是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肠鸣、腹部不适、水样便,不伴疼痛和出血,大便失禁也很常见,尤其是夜间时更易发生。笔者采用真人养脏汤加654-2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腹泻4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二、654-2和易蒙停联用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54-2和易蒙停联用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隔姜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案
        1.1.4 疗效指标
        1.1.5 安全评价标准
        1.1.6 疗效评价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两组病例数完成情况
        1.2.2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的对比
        1.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1.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比较
        1.2.5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对比
        1.2.6 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幅度的比较
        1.2.7 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较
        1.2.8 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的比较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中医特色疗法
        1.3.3 选穴依据
        1.3.4 疗效指标的选择
    1.4 小结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学对消渴、泄泻的认识
        2.1.1 传统中医学对于消渴、泄泻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
        2.1.2 现代中医对于消渴、泄泻的研究
        2.1.3 现代中医对于消渴肠病、泄泻的相关研究
        2.1.4 基于“胰脾同源”、“脾肾相关”学说对血糖波动的相关探究
        2.1.5 现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肠病
        2.1.6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糖尿病肠病
    2.2 现代医学关于糖尿病肠病的相关研究
        2.2.1 糖尿病肠病的相关病理机制
        2.2.2 糖尿病肠病的西医治疗
    2.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消渴肠病量化评分表
附录B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方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3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分析
        2.1 年龄比较
        2.2 性别比较
        2.3 两组病理类型分析
        2.4 两组患者服用靶向药情况分析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分级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腹泻分级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体能状态比较
        3.6 腹泻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1.1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
        1.2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
        1.3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2.1 病名、病因病机
        2.2 泄泻的中医证型分布
        2.3 中医治疗
    3 “护阳为要”学术思想探析
    4 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5 对照药物的选择
    6 “桂附理中丸加减”的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6.1 立方依据
        6.2 “桂附理中丸加减”组方分析
        6.3 “桂附理中丸加减”药物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大便次数比较
        7.2 腹泻分级疗效比较
        7.3 中医症候比较
        7.4 体能状态比较
        7.5 腹泻复发情况比较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EGFR-TKI 相关性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扶正类中成药
    1.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1.1.1参芪扶正注射液[6-10]
        1.1.2参一胶囊[11-13]
    1.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1.2.1百令胶囊[14]
        1.2.2参芪片[15-18]
        1.2.3槐耳颗粒[19]
        1.2.4健脾益肾颗粒[3]
        1.2.5金水宝胶囊[4]
        1.2.6螺旋藻胶囊[20-23]
        1.2.7养阴生血合剂[3]
        1.2.8云芝糖肽胶囊[3]
        1.2.9贞芪扶正胶囊/颗粒[24-27]
        1.2.10生脉注射液[28,29]
    1.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
        1.3.1补中益气丸[15-17]
        1.3.2六味地黄丸[4]
2 抑瘤类中成药
    2.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2.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2.2.1金复康口服液[33-36]
        2.2.2金龙胶囊[3,37,38]
        2.2.3平消胶囊(片)[3,39,40]
        2.2.4消癌平片[41-43]
        2.2.5消癌平注射液[44-48]
        2.2.6复方红豆杉胶囊[49-52]
        2.2.7紫龙金片[53,54]
        2.2.8华蟾素片,华蟾素注射液[55-58]
        2.2.9威麦宁胶囊[59,60]
        2.2.10益肺清化颗粒,益肺清化膏[61-65]
        2.2.11榄香烯注射液[66-69]
    2.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 缓解症状中成药
    3. 1 疲乏
        3. 1.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3.1.1.1参芪扶正注射液[73-77]
        3.1.1.2参一胶囊[11-13]
        3. 1.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1.2.1参附注射液[78-81]
        3.1.2.2补中益气丸[15-17]
        3.1.2.3参芪片,十一味参芪片[4,15-18]
        3.1.2.4参芪十一味颗粒[82-85]
        3.1.2.5生脉注射液[3,28,29]
        3.1.2.6贞芪扶正胶囊[24-27]
        3. 1.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1.3.1八珍颗粒[3]
        3.1.3.2八珍丸[3]
        3.1.3.3十全大补口服液(丸)[3]
    3. 2 疼痛
        3. 2.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2.1.1气滞胃痛颗粒(片)[3]
        3.2.1.2复方苦参注射液[86]
        3. 2.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2.2.1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3]
        3.2.2.2元胡止痛片[4]
        3.2.2.3新癀片[3]
    3. 3 咳嗽咯痰
        3. 3.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 3.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3.2.1川贝枇杷糖浆[3]
        3.3.2.2克咳胶囊[3]
        3.3.2.3二陈丸[4]
        3.3.2.4橘红化痰丸[4]
        3.3.2.5百合固金丸[4]
        3.3.2.6清气化痰丸[4]
    3. 4 厌食
        3. 4.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4.1.1健胃消食片[3]
        3.4.1.2参苓白术散[3]
        3. 4.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4.2.1大山楂丸[91]
        3.4.2.2枳术丸[92]
    3. 5 恶心、呕吐
        3. 5.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 5.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5.2.1柴胡舒肝丸[3]
        3.5.2.2越鞠丸[94]
        3.5.2.3小半夏合剂[95]
        3.5.2.4藿香正气口服液[4]
        3.5.2.5保和丸[4]
        3.5.2.6柴胡疏肝丸[4]
    3. 6 口疮
        3. 6.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6.1.1口腔溃疡散[3]
        3.6.1.2口炎清颗粒[3]
        3. 6.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6.2.1复方珍珠口疮颗粒[3]
        3.6.2.2一清颗粒[4]
    3. 7 腹泻
        3. 7.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7.1.1参苓白术散[96,97]
        3.7.1.2补中益气丸[15-17]
        3. 7.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7.2.1附子理中丸[4]
        3.7.2.2四神丸[4]
        3.7.2.3乌梅丸[4]
        3.7.2.4葛根芩连丸(片)[4]
        3.7.2.5保和丸[4]
        3.7.2.6固肠止泻丸[3]
    3. 8 便秘
        3. 8.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8.1.1当归龙荟丸[3]
        3.8.1.2通便灵胶囊[98]
        3.8.1.3芪蓉润肠口服液[99]
        3.8.1.4六味安消胶囊[3]
        3.8.1.5四磨汤口服液[100]
        3. 8.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8.2.1麻仁润肠丸[3]
        3.8.2.2通幽润燥丸[4]
    3. 9 失眠
        3. 9.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9.1.1七叶神安片[3]
        3.9.1.2枣仁安神液[3]
        3.9.1.3解郁安神颗粒[4]
        3. 9.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9.2.1柏子养心丸(片)[3,101]
        3.9.2.2交泰丸[102]
    3. 10 多汗
        3. 10.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10.1.1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103-107]
        3.10.1.2虚汗停颗粒[108,109]
        3.10.1.3知柏地黄丸[4]
        3.10.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 11 发热
        3. 11.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11.1.1清开灵注射液[3,110-113]
        3.11.1.2牛黄清热胶囊[3]
        3.11.1.3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3]
        3.11.1.4小柴胡颗粒[4]
        3. 11.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11.2.1局方至宝丹、散、丸[114]
        3.11.2.2紫雪散[115]
        3.11.2.3牛黄丸[116]
    3. 12 脱发
        3. 12.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3.12.1.1七宝美髯丸(冲剂、口服液)[3]
        3.12.1.2养血生发胶囊[3]
        3.12.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3.12.2.1精乌胶囊(颗粒)[3]
        3.12.2.2天麻首乌片(胶囊)[4]
4保护脏器功能中成药
    4.1保护肝功能
        4.1.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4.1.1.1肝复乐[3,117]
        4.1.1.2护肝片[3,4]
        4.1.1.3利肝片[3]
        4.1.1.4复方益肝丸[3,4]
        4.1.1.5茵栀黄注射液[3,118]
        4.1.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4.1.2.1鳖甲煎丸[119,120]
    4.2.保护肾功能
        4.2.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4.2.1.1尿毒清颗粒[3,121]
        4.2.1.2肾衰宁胶囊[3]
        4.2.1.3金水宝胶囊[3,122]
        4.2.1.4参附注射液[78-81]
        4.2.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4.3保护心功能
        4.3.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4.3.1.1补心气口服液[4]
        4.3.1.2复方丹参滴丸(颗粒、片)[3,123,124]
        4.3.1.3稳心颗粒[125]
        4.3.1.4滋心阴口服液(颗粒、胶囊)[3]
        4.3.1.5参松养心胶囊[3]
        4.3.1.6速效救心丸[126]
        4.3.1.7生脉注射液[28,29]
        4.3.1.8参麦注射液[127,128]
        4.3.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4.4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4.4.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4.4.1.1八珍丸[3]
        4.4.1.2当归补血丸[129]
        4.4.1.3复方阿胶浆[130,131]
        4.4.1.4复方皂矾丸[132,133]
        4.4.1.5参芪片[15-18]
        4.4.1.6生白口服液[3]
        4.4.1.7生血宝颗粒[38]
        4.4.1.8生血康口服液[134]
        4.4.1.9生血丸[135,136]
        4.4.1.10养血饮口服液[3]
        4.4.1.11养阴生血合剂[3]
        4.4.1.12益血生胶囊[3]
        4.4.1.13十全大补口服液(丸)[3]
    4.5保护消化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症候群
        4.5.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4.5.1.1人参健脾丸[4]
        4.5.1.2温胃舒胶囊[4]
        4.5.1.3三九胃泰颗粒[137]
        4.5.1.4乌贝散[4]
        4.5.1.5六味木香散[4]
        4.5.1.6六味安消散[4]
        4.5.1.7越鞠保和丸[4]
        4.5.1.8苁蓉通便口服液[3]
        4.5.1.9养胃舒胶囊(颗粒)[3]
        4.5.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4.5.2.1大山楂丸[4]
        4.5.2.2木香顺气丸[4]
        4.5.2.3舒肝和胃丸[138,139]
        4.5.2.4香连丸[4]
        4.5.2.5保和丸[4]
        4.5.2.6理中丸[4]
        4.5.2.7麻仁润肠丸[4]
        4.5.2.8麻仁滋脾丸[4]
        4.5.2.9固肠止泻丸[3]

(4)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1.1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
        1.3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概况
        1.4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2.1 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2 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进展
        2.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1.2 试验中所需的相关判定标准
        1.3 病例来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主症和次症)总积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改善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胃动素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
        3.8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自拟健脾玉液汤的组方分析和各单味药药理探讨
    3. 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取穴及其外用药物药理探讨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整体功能
        4.2 降低胃动素水平,调整血糖
        4.3 健脾与滋阴药联用,标本兼治
    5.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发表文章
致谢

(5)糖尿病性腹泻的证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
    参考文献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文献资料筛选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3.1 数据处理
    3.2 研究内容
    3.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证型频数统计结果
    4.2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4.3 药类频数统计结果
    4.4 药性频数统计结果
    4.5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证型频数统计结果探讨
    5.2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探讨
    5.3 药类频数统计结果探讨
    5.4 药性频数统计结果探讨
    5.5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解毒通络益肠方治疗糖尿病腹泻(肾阳虚损挟湿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概括糖尿病腹泻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腹泻的研究进展
    3 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研究治疗前后的结果
    7 安全性观察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药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与UGT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1. 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
        2. UGT1基因
        3. 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与UGT1基因多态性关系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的研究现状
        1. 西医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研究现状
        2. 中医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研究现状
        3.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致谢
个人简历

(8)糖尿病排便异常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可能发病机制
    1.1 西医学
    1.2 中医学
2 相关治疗研究
    2.1 西医学
    2.2 中医学
4 结语

(9)温阳止泻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两组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分析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指标
        (五) 疗效评定标准
        (六) 统计方法
    三、治疗结果
        (一)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二) 中医单项症状体征比较
        (三)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综合症候疗效比较
        (四)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五)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钡餐透视比较
        (六)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常规比较
        (七)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细菌培养比较
        (八) 两组治疗前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
        (九) 安全性观测
讨论
    一、糖尿病性腹泻病理机制的探讨
    二、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一) 病名和历代文献记载
        (二) 中医病因特点
        (三) 中医病机规律
    三、方药分析
        (一) 温阳止泻合剂的立论依据
        (二) 温阳止泻合剂方解
        (三) 单味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四、结果分析
        (一) 改善临床症状作用
        (二) 降低血糖作用
        (三) 改善大便常规检查和大便细菌培养结果
        (四) 改善胃肠道溃疡,降低胃肠道细菌水平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654-2和易蒙停联用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隔姜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肠病的疗效观察[D]. 梁震.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国蔚.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J]. 林洪生,李萍萍,薛冬,刘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3)
  • [4]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芹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糖尿病性腹泻的证治规律探讨[D]. 李欣玉.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6]解毒通络益肠方治疗糖尿病腹泻(肾阳虚损挟湿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晓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7)
  • [7]中药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D]. 郝志晔.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糖尿病排便异常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概况[J]. 张婧婧,吴学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2)
  • [9]温阳止泻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 李志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10]真人养脏汤加654-2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腹泻40例[J]. 余渊,陈晓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1)

标签:;  ;  ;  ;  ;  

654-2联合益盟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