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万才[1](2021)在《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要点》文中认为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种猪养殖工作非常重要,在种猪饲养过程中,需根据种母猪与种公猪的生长特性,采取合适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案,以达到最佳种猪饲养工作目标。本文就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其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张广卫[2](2021)在《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农场,是上海市生猪异地养殖转移的重点项目。2016年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头,占上海市生猪最低保有量的40%。为进一步完善农场生猪繁育体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2012年12月20日农场引进300多头法国新一代长白、大约克等法系种猪。2015年11月引进杜洛克75头,12月又从法国引进260头法系猪,2016年11月份再次从长白以及杜洛克270头,为了更好地使用这批优良进口种猪,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对其进行选育提高,并提升现有品种性状,光明核心育种场结合参加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特点,一直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饲喂方案及其效果。此方案可指导场内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展生产工作,为本场选育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高端种猪、改善和提高种猪性能等提供一套易懂、系统、综合的种猪饲喂流程与操作方法。本论文包括3个试验,具体如下:一不同饲喂方案对膘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从法国原种猪及其F1代后备猪中选择100头进行试验,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头,同期配种。对照组执行方案一:递进式逐步增加饲喂量,妊娠1-28天每头每天饲喂量1.8kg前期料,29-6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3kg前期料,61-84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前期料,85-95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后期料,96-11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3.75kg后期料。实验组执行方案二:简化饲喂程序,提升妊娠前期饲喂量,即妊娠1-28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8kg前期料,29-84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前期料,85-11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3.5kg后期料。产房分娩之后,对于仔猪调群只针对同组间进行,即试验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相互寄养,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进行寄养。记录总仔数、活仔数、木乃伊、死胎、初生重、断奶数、断奶重以及背膘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有利于提升母猪的产仔性能。二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光明核心育种场2016年7-8月配种的300头母猪,统一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方案,全程跟踪本胎次饲喂情况,分别于产前(妊娠110天)和断奶(哺乳21天)当天进行背部P2点背膘测定。同一头母猪临产前背膘与断奶时的背膘相比较,其减少量即为哺乳期的背膘损失。记录母猪的产前背膘、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背膘、断奶窝重等其产前产后直至断奶的完整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前P2点背膘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产仔性能最好三后备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光明核心育种场2016年留种的2批次后备母猪80头,记录后备母猪配种前的背膘,并分析初配背膘与窝产活仔数;进入产房分娩后21天,再次测量背膘,并分析断奶背膘与断配间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背膘在16-17mm时后备母猪产仔性能最好。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母猪最佳背膘范围为16-18mm,后备母猪最佳初配背膘范围为 16-17mm。
李秀萍[3](2020)在《种猪饲养的关键技术分析——以河南牧原养猪模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规模化养猪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养猪业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养猪不够科学,使得养猪业的发展效率低下。河南牧原公司是科学养猪的缩影,该公司采用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和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国内的养猪业树立了楷模,而且该公司采用的特色技术,提高了生猪品质,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符合养猪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张开琼[4](2020)在《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猪产业是一个利润较高的产业,生猪饲养情况直接影响猪场的养殖效益及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因此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尤其重要。不同类型生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不同,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益,需针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种公猪、种母猪、仔猪、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高跃葵[5](2017)在《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文中认为种猪饲养是关乎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商品猪出栏数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从疫病防控体系管理、饲养环境的管理、科学饲养与营养管理三个方面总结了种猪在饲养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徐小清[6](2015)在《引进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文中提出引种是实现品种改良和迅速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做好种猪的引种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引进种猪的优良性能,保持猪只的健康水平,提高种猪利用率,现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引进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引种前的准备(1)根据猪场条件和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确定种猪品种、级别、体重,以及引种数量,根据后备种猪培育计划确定引种的批次和时间,使猪场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节奏保持稳定,栏舍利用率达到最高。
朱冠楠[7](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文雅芹,李爱云[8](2000)在《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文中提出
陈贤全[9](2013)在《种猪的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指出引种是每个猪场生产经营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它是实现品种改良和迅速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做好种猪的引种和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引进种猪的优秀性能,保持猪只健康水平,提高种猪的利用率,现将引进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李鹰[10](2008)在《第三讲 种猪的选择及引进技术》文中指出种猪的选择及引进是新建场的首要技术要点。规模化养猪场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品种是关键,只有引进优秀的种猪,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猪群。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决定着种猪的生产潜力,健壮的体质决定着种猪的利用强度和使用年限,健康无病的群体决定着整个猪场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新建猪场,因缺乏引种经验、专业知识、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
二、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1.1 妊娠期母猪 |
1.2 哺乳期母猪 |
1.3 后备期母猪 |
2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
2.1 加强管理 |
2.2 合理营养 |
2.3 科学调教 |
2.4 合理利用 |
3 结语 |
(2)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母猪的体况评定 |
1.1 眼观评分法 |
1.2 背膘测定法 |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1 妊娠期的营养需求 |
2.2 妊娠期的饲喂方案 |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
4 饲喂量、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试验一 不同饲喂方案对膘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饲喂方案 |
1.3 测定指标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饲喂方案对背膘的影响 |
2.2 不同饲喂方案对产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的影响 |
2.3 不同饲喂方案对死胎、木乃伊、弱仔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器材 |
1.3 饲喂方案 |
1.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母猪产前背膘对产仔数影响 |
2.2 背膘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后备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器材 |
1.3 数据收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2.2 初配背膘与产仔过低的关系 |
2.3 断奶背膘对一胎母猪发情率的影响 |
7天)的关系'>2.4 初配背膘、断奶背膘与超期母猪(断配间隔>7天)的关系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种猪饲养的关键技术分析——以河南牧原养猪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牧原养猪模式 |
1.1 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
1.2 一体化经营模式 |
2 牧原养猪模式的特色技术 |
2.1 猪舍及舍内设备设计技术 |
2.2 育种技术 |
2.3 生猪养殖及防疫技术 |
2.3.1 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
2.3.2 分胎次饲养技术 |
2.3.3 多点式饲养技术 |
2.3.4 不混群的一对一转栏技术 |
2.3.5 自动化饲喂技术 |
2.3.6 饲料生产及配方技术 |
2.4 4个“零”无害化环保技术 |
3 结语 |
(4)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
1.1 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 |
1.1.1 单独圈养。 |
1.1.2 饲喂管理。 |
1.1.3 配种管理。 |
1.2 种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
1.2.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
1.2.2 怀孕母猪饲养管理。 |
1.2.3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
1.2.4 空怀期母猪饲养管理。 |
1.3 仔猪饲养管理 |
1.4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 |
1.4.1 饲养密度管理。 |
1.4.2 饲喂方法管理。 |
1.4.3 饮水管理。 |
1.4.4 饲喂环境管理。 |
2 结语 |
(5)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疫病防控体系管理 |
2 饲养环境管理 |
3 科学饲喂与营养管理 |
3.1 种公猪的科学饲喂与营养管理 |
3.2 种母猪的科学饲喂与营养管理 |
(6)引进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前的准备 |
2 装猪与运猪 |
3 隔离驯化 |
4 饲养管理要点 |
(7)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
一、养猪业 |
二、养牛业 |
三、养羊业 |
四、养马、驴、骡业 |
五、养兔业 |
六、养禽业 |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主持科研项目 |
(9)种猪的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前的准备 |
2 装猪与运猪2.1 |
3 隔离驯化 |
3.1 隔离饲养 |
3.2 观察猪群 |
3.3 规范消毒 |
3.4 药物保健 |
3.5 科学免疫 |
3.6 及时驱虫 |
3.7 驯化饲养 |
4 饲养管理要点 |
4.1 饲料配制 |
4.2 饲喂方式 |
4.3 适当运动 |
4.4 防暑降温 |
4.5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 |
4.6 配种前保健 |
4.7 诱导发情 |
4.8 母猪配种 |
4.9 调教公猪 |
4.10 公猪使用方法 |
四、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要点[J]. 马万才. 今日畜牧兽医, 2021(06)
- [2]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D]. 张广卫. 扬州大学, 2021(09)
- [3]种猪饲养的关键技术分析——以河南牧原养猪模式为例[J]. 李秀萍. 养猪, 2020(04)
- [4]生猪饲养管理技术[J]. 张开琼. 乡村科技, 2020(16)
- [5]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 高跃葵.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9)
- [6]引进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J]. 徐小清.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08)
- [7]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8]外种猪饲养管理要点及利用[J]. 文雅芹,李爱云. 云南畜牧兽医, 2000(04)
- [9]种猪的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陈贤全. 贵州畜牧兽医, 2013(01)
- [10]第三讲 种猪的选择及引进技术[J]. 李鹰. 畜禽业,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