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管区域停车管理法律责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萌[1](2021)在《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共同缔造自2010年两会提出后,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实践。共同缔造是我国城乡规划与社会治理结合的有益尝试及积极探索。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来,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十四五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注重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作为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开辟社会基层‘中国之治’的新境界。”老旧小区作为我国当前城市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工作内容及范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开展数年,改造主要以工程技术层面为主,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手段,但如何有效的融入社会治理,结合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搭建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当前我国老旧小区更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前两章主要介绍了共同缔造理念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概念,总结整理了我国居住区发展历程,以及当前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问题,提出应用共同缔造理念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第三章、第四章中详细概述了西安市长安区应用共同缔造理念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并整理出长安区共同缔造实践模式,对长安区行动做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在第五章中建立了一个纲领、三步流程的共同缔造行动框架,按流程归纳提出了适用于老旧小区的共同缔造优化策略。研究以部省共建的共同缔造示范项目——西安市长安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通过对项目建设历程的记录,问题的挖掘及归纳,以及尝试在不同类型老旧小区内对共同缔造理念进行创新应用,总结出长安区共同缔造在老旧小区中的实践成果及改进提升,进而提出共同缔造理念下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建议应根据老旧小区自身人员、空间特点,在实施中按照事前、事中及事后划分工作流程。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原则为基础,在老旧小区实施共同缔造的各阶段分别提出明确的工作重点与实施策略。
高文田[2](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文中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面貌,而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竞争力理论及其实证评价本身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议部分,本文并不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体系和框架。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然后从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理论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梳理了国内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流程和服务内容,分析了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已有“互联网+物业”发展实践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互联网+物业”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物,并且适应不同物业服务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社区O2O是“互联网+物业”的具体是实现形式。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采用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各个环节的通路,通过O2O的模式,不仅为业务带来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效率,拓宽了收益渠道。(2)通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对“互联网+”影响和推动物业服务行业发展深层规律的探讨,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致力于“三维八化”,其中“三维”指技术进步、模式升级和流程再造,“八化”则指分别从属于“三维”的八个方面,分别是从属于技术进步的管理网格化和服务智能化,以及从属于模式升级的企业规模化、竞争跨界化、业务多元化、用户平台,从属于流程再造的服务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三维八化”构成“互联网+物业”的主要发展方向。(3)分析了双寡头企业面临社区居民O2O偏好和政府物业新技术政策规制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对双寡头企业O2O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于O2O,结果显示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O2O转型升级都具有积极性的指导意义;物业O2O政策下,分析了不同契约模型下社区达到最优决策时,物业价格、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及社区协调决策;基于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社区O2O而需要进行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面临着online平台搭建(自建或与委托第三方)以及运营模式(自运营与委托第三方)的决策,本节分别对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建模,并进行相应的数值分析。(4)研究紧扣“互联网+”时代趋势,系统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由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以75家主要物业服务企业2019年的公开资料为基础,对该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验证。与现有的以“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价研究”为代表的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相比,由于本文的评价方法以价值链理论为根本依据,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也密切结合“互联网+”背景,在逻辑上更加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包括:(1)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本文主要从探讨“互联网+”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入手,构造了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路径,提出了物业物业服务企业“三维八化”体系,并给出一个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基于O2O模式的“互联网+”发展框架。(2)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发展的机制设计。从互联网技术政策规制角度,研究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社区居民的O2O行为选择;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O2O技术条件下,分析完全合作、完全不合作和成本分摊三种契约模型的社区居民选择和物业服务企业行为策略;在流程再造的需求下,对物业服务企业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分析。(3)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的评价体系。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某一方面刻画物业服务企业的特征,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本论文包含图22幅,表17个,参考文献120篇。
高芮[3](2020)在《城市车辆停靠及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使用率大幅提升。在人们出行变得更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因交通工具的不规范停放带来的纠纷,其法律性质有合同纠纷和使用权权属纠纷两类。产生纠纷的原因在于车辆停靠服务合同的界定不明、停车位权属划分不明。据此,应该克服法律制定的不全面性和滞后性,颁布明确的法律规范增强签订合同内容的规范性以及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
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4](2020)在《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和物业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都逐步从传统的社区向新型的物业管理区域转移,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内容和事项,也与物业管理形成相互交集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更多地依靠物业管理活动的相关主体去实施和推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形成和完善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相适应的物业管理发展体系,
绿城房地产咨询集团有限公司[5](2020)在《物业服务费市场化与服务品质评价结合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国家提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发展前进的价值指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内在要求,物业行业有必要将其化作锐意进取的生动实践和脚踏实地的务实行动。
西安紫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6](2020)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中央已从顶层设计的政策维度指明了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形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物业服务企业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充分说明物业服务企业是以市场方式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体系完整,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高,
陈小坤[7](2020)在《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行业得以不断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居民的住房问题及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物业管理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物业管理涉及小区房屋及其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环境治理、治安秩序、停车、经营、绿化等方方面面,俨然已成为人们城市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拥有舒适、安全的小区生活环境是每一个城市人最基础的生活愿望。此愿望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小区提供一流的、专业的、规范的物业管理服务来实现。然而,虽然《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与实施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与行为准则,但物业管理行业毕竟属于近几十年方新兴的行业,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物业管理服务法律制度。人们对专业的、安全的、舒适的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与当前有限的物业管理服务制度之间问题与矛盾不断暴露。现实中,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地问题,相应的纠纷与争议层出不穷,各种矛盾日益剧增。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问题,涉及人们的人身安危及财产安全,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最基本的要求与最起码的保障。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中,不论是一般法律规定还是关于物业管理的专门性法规就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都没有进行专门系统的规定。司法实践及理论界,就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有关问题也认识不一。本文以此为契机,拟对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理论与司法审判实践相结合,将国内外现有有关规定及相关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案例结合,拟对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中有关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分析其与一般公共场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区别与联系,论述设置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价值及意义;第二部分,对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现行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现状的梳理,回顾了一些关于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有关案例,剖析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在理论与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文论述作相应的铺垫;第三部分,通过分析相关的争议观点,从而合理地设定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产生之基础与性质;第四部分,确定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及对应的权利主体,在确定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受物业服务企业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所充分发挥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作用启发,认为应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与处理纳入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第五部分,从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构成要件、责任形态、免责事由这几个方面分析论述违反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问题;当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出现责任竞合时,由权利人综合考虑不同因素自主进行选择;第六部分,简要介绍了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相关的配套制度,认为通过投保物业管理责任险、设置安全保障基金的方式,保障权利人权益,分担风险,强化物业服务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实现将保障物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维护物业服务企业健康有序统一起来。然而,笔者能力有限,不奢求能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只求拟通过分析研究,所得结论言之有理,以期对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方面的理论体系构建和相关司法实践处理提出自己的拙见。
白雪敏[8](2020)在《物管企业与小区业主公共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现在我国的房地产发展的越来越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管企业和小区业主之间的公共收益分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业主和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物管企业和小区业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能够解决分配问题的方法,希望能给以后的物管企业工作带来帮助。
陈卓[9](2019)在《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业服务收费是物业行业和管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现有的整体研究来看,关于收费问题的对策研究较多,而对监管层面的考察与分析相对比较薄弱。众所周知,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其他因素所带来的物业服务收费监管问题日趋明显,对之展开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课题。本文以咸宁市为个案,先对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思路方法做了介绍,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物业收费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经过了起步阶段、形成阶段和改革阶段三个时期,发现物业收费服务监管的发展趋势是由强监管走向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此为基础,笔者从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的主体、对象、政策和效果进行了现状分析,指出经过机构改革之后,咸宁市物业服务收费监管形成了以发改委、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三家联合监管的基本格局;物业服务企业数量较多、绝大部分小区处在前期物业管理状态、业主消费观念和自律意识有待提高;制定了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但纠纷现象依然存在。然后从政府定价机制、市场调节价监管、行业规范管理、政府扶持居民自治组织、职能部门职责等方面,重点指出了目前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欧阳健辉[10](2019)在《区块链技术下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针对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案例分析,本次分析的资产证券化案例在产品结构上采用了双SPV的结构设计,在底层基础资产繁多复杂的情形下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基础资产的真实性,以降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本文通过从产品设计、入池基础资产、交易结构、现金流结构、信用增级、区块链技术应用、项目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该案例,希望能为后续的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设计在改进方面贡献绵薄之力,为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下的应用场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等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在介绍资产证券化及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对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进行剖析。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资产证券化和区块链技术当前的发展情况,并分别从案例的背景、概况、产品设计、入池资产、交易结构、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以及成果对案例进行了介绍。接着,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动机、现金流结构设计、信用增级方式、区块链应用、风险及运行现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资产证券化是企业重要的融资途径,而底层资产质量及现金流结构设计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风险管理贯穿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在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监管痛点上,采用区块链技术,为资产证券化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对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及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如:重视区块链技术在重构资产证券化管理流程及解决现金流监管风险难题的作用,以及采用双SPV结构设计的优势和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中的实践应用过程,提出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应用中的策略和具体实施措施,为未来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项目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也对区块链及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参考意义。
二、物管区域停车管理法律责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管区域停车管理法律责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概念 |
1.3.1 共同缔造内涵 |
1.3.2 老旧小区 |
1.3.3 社区治理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老旧小区共同缔造的理论及实践背景 |
2.1 我国城市居住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
2.1.1 我国城市居住区发展历程 |
2.1.2 我国城市居住区现状 |
2.1.3 当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特征 |
2.2 当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问题 |
2.2.1 单位制建设造成产权权属复杂多样 |
2.2.2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资金压力大 |
2.2.3 公共事务组织及协调困难 |
2.2.4 工程施工缺乏责任意识 |
2.2.5 改造成果后期维护难度大 |
2.3 共同缔造的提出及实践 |
2.3.1 共同缔造的提出 |
2.3.2 共同缔造的发展历程 |
2.3.3 共同缔造旨在解决的问题 |
2.3.4 共同缔造的参与主体与实施步骤 |
2.4 老旧小区共同缔造优势总结 |
2.4.1 政府牵头,多方出力 |
2.4.2 采用“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 |
2.4.3 激发居民热情,探索自治共治 |
2.5 当前我国共同缔造实践存在的问题 |
2.5.1 政府介入的程度难以把握 |
2.5.2 共同缔造过程中过度看重物质空间改造 |
2.5.3 共同缔造动员不足,公众参与不够广泛深入 |
第三章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实践 |
3.1 长安区老旧小区改造概况 |
3.1.1 基本概况 |
3.1.2 改造内容及组织实施 |
3.1.3 存在问题 |
3.1.4 共同缔造理念的引入 |
3.2 长安区共同缔造模式的探索 |
3.2.1 “1+2+4”工作模式的形成 |
3.2.2 “1+2+4”工作模式的解读 |
3.3 共同缔造实践试点的概况 |
3.3.1 共同缔造试点的选取 |
3.3.2 共同缔造试点概况 |
3.4 长安区西秦小区共同缔造实践探索 |
3.4.1 西秦小区共同缔造过程 |
3.4.2 西秦小区共同缔造方法分析 |
3.5 长乐小区共同缔造实践探索 |
3.5.1 长乐小区共同缔造过程 |
3.5.2 长乐小区共同缔造方法分析 |
第四章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实践总结 |
4.1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模式总结 |
4.1.1 纵向到底 |
4.1.2 横向到边 |
4.1.3 共建共治共享 |
4.2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开展成果 |
4.2.1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开展工作 |
4.2.2 相关文件制定出台助力共同缔造 |
4.3 长安区共同缔造实践的改进提升 |
4.3.1 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填补社区服务漏洞 |
4.3.2 初步形成上下结合的老旧小区共同缔造模式 |
4.3.3 创新建立居民自治共治智慧平台 |
4.4 长安区老旧小区共同缔造的问题 |
4.4.1 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形式与途径缺乏合理统筹 |
4.4.2 政府项目推动居民自治存在局限性 |
4.4.3 社区规划师未能与居民有效互动 |
4.4.4 共同缔造行动建立“熟人社会”的目标远未达成 |
第五章 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 |
5.1 建立一个纲领、三步流程的共同缔造行动框架 |
5.2 一个纲领——以打造完整社区为目的 |
5.3 流程一——多元共建:事前流程的优化提升 |
5.3.1 划分类型,明确更新思路 |
5.3.2 利用共同缔造实现空间营造 |
5.3.3 选定试点,提升公众参与 |
5.3.4 梳理空间改造清单,根据反馈灵活调整 |
5.3.5 制定流程方案,落实实施计划 |
5.4 流程二——集体共治:实施阶段的优化策略 |
5.4.1 居民自治+政府引导,打开合作治理新格局 |
5.4.2 实现资源整合,保障资源利用最大化 |
5.4.3 多方资金筹措,保障实施落实 |
5.4.4 实现自治组织的下沉延伸 |
5.4.5 拓展社区治理重塑的途径 |
5.5 流程三——社区共享:事后成果的长效维护 |
5.5.1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
5.5.2 加强实施监管与后期反馈评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共同缔造后仍存在的问题 |
6.1.2 创新老旧小区分类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共同缔造实施侧重 |
6.1.3 对当前老旧小区共同缔造的实施提出了行动框架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论文架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互联网+”研究现状 |
2.1.1 ”互联网+”的基础研究 |
2.1.2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2.1.3 ”互联网+”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影响研究 |
2.2 企业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1 企业价值链基础理论研究 |
2.2.2 物业服务企业价值链研究 |
2.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1 企业竞争力的资源学派 |
2.3.2 企业竞争力的能力学派 |
2.3.3 企业竞争力的综合研究 |
2.4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
2.4.1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
2.4.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2.5 O2O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
2.5.1 O2O商业模式发展趋势 |
2.5.2 O2O商业模式业务元素分析 |
2.5.3 O2O在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 传统物业服务的“互联网+”转型 |
3.1 物业服务内容 |
3.1.1 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活动 |
3.1.2 物业服务企业的辅助活动 |
3.2 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1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
3.2.2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
3.3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转变 |
3.3.1 “互联网+物业”的服务模式转变 |
3.3.2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4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
4.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对竞争力的主要影响 |
4.1.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 |
4.1.2 “互联网+”对融合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影响 |
4.2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逻辑 |
4.2.1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逻辑 |
4.2.2 “互联网+”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的基本逻辑 |
4.2.3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逻辑 |
4.3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
4.3.1 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 |
4.3.2 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 |
4.3.3 加快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 |
4.4 本章小结 |
5 物业新技术要求对物业O2O行为选择的影响 |
5.1 物业新技术要求与竞争发展 |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
5.3 模型构建与求解 |
5.3.1 MSI模式 |
5.3.2 MSII模式 |
5.3.3 MSIII模式 |
5.4 结果对比与分析 |
5.5 研究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物业O2O模式分析与机制设计 |
6.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6.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6.2.1 完全合作契约模型 |
6.2.2 完全不合作契约模型 |
6.2.3 参与成本分担契约模型 |
6.3 三种契约模型比较分析 |
6.3.1 三种契约模型下的比较分析 |
6.3.2 社区协调契约设计 |
6.4 数值仿真 |
6.4.1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2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3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协调机制影响 |
6.4.4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5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6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协调机制影响 |
6.5 研究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7 O2O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策略分析 |
7.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7.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7.2.1 自建且自运营 |
7.2.2 委托建设且自运营 |
7.2.3 自建且委托运营 |
7.2.4 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 |
7.3 模型比较分析 |
7.3.1 模式一VS模式二 |
7.3.2 模式一VS模式三 |
7.3.3 模式一VS模式四 |
7.4 数值仿真 |
7.5 研究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的评价 |
8.1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 |
8.1.1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价值链分析逻辑 |
8.1.2 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
8.2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8.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8.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
8.2.3 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
8.3 物业服务企业O2O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
8.3.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
8.3.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
8.3.3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网格 |
附录 B |
附录 C 已上市主要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 |
表索引 |
图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城市车辆停靠及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车辆停靠纠纷概述 |
2 城市车辆停靠纠纷的法律性质 |
2.1 保管合同纠纷 |
2.2 租赁合同纠纷 |
2.3 保管合同与租赁合同的区分 |
3 城市车辆停靠纠纷的解决 |
4 结语 |
(4)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导论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文献综述 |
1.3核心概念 |
1.3.1物业管理 |
1.3.2社会治理 |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研究思路 |
1.4.2研究方法 |
1.5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1.5.1创新点 |
1.5.2局限性 |
第二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2.1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 |
2.1.1拓展为“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 |
2.1.2明确了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的要求 |
2.1.3部署了“五个”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 |
2.1.4强调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
2.1.5提出了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2.2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对物业管理的新要求 |
2.2.1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要求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
2.2.2社会治理水平提高要求物业管理提高“四化”水平 |
2.2.3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要求物业管理活动发挥作用 |
2.2.4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要求物业管理有效融入社区治理 |
2.2.5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要求推动物业行业党建工作 |
2.3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优势 |
2.3.1物业管理具有亲民近民的驻地服务优势 |
2.3.2物业管理是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 |
2.3.3物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协同治理源头 |
2.3.4物业管理具有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优势 |
第三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
3.1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
3.1.1物业管理是缓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抓手 |
3.1.2物业管理是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基础 |
3.1.3物业管理是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关键防线 |
3.1.4物业管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
3.2物业管理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手段中发挥积极作用 |
3.2.1打造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
3.2.2“物业+网格”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精细化 |
3.2.3智慧物业建设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
3.2.4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引导物业企业承接公共服务职能 |
3.3物业管理在助力社会治理领域拓宽中发挥积极作用 |
3.3.1物业企业服务链条向生活性服务领域延伸 |
3.3.2物业企业拓展城市服务推动乡村精细化管理 |
3.3.3物业服务行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
3.3.4物业服务行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攻坚行动 |
第四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现实困境 |
4.1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困境 |
4.1.1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内部矛盾复杂多样 |
4.1.2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协同不足 |
4.1.3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深度不够 |
4.1.4物业服务企业承担超权利和能力的义务 |
4.1.5业主自治并未发挥基层民主的应有作用 |
4.2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困境的成因探析 |
4.2.1物业管理多元主体间权责利对等的政策制度供给滞后 |
4.2.2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依旧羸弱 |
4.2.3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欠缺 |
4.2.4物业管理的社会认可和信任度偏低 |
第五章新形势下提升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效能的路径建议 |
5.1完善制度设计,构建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共治秩序 |
5.1.1建立物业管理多元主体权责清单制度 |
5.1.2建立政府购买物业企业公共服务制度 |
5.1.3健全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公共契约制度 |
5.2更新治理模式,夯实物管区域精准化精细化治理基础 |
5.2.1设立社会治理与物业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
5.2.2强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多元协同共治 |
5.2.3深化物业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服务 |
5.2.4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
5.3完善业主自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居民自治能力 |
5.3.1优化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 |
5.3.2提高业主对物管区域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
5.3.3厘清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职责范围 |
5.3.4实现物业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的良性互动 |
5.4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物业服务行业参与社会治理活力 |
5.4.1发挥政府在培育物业管理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
5.4.2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 |
5.4.3提升物业企业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
5.4.4提高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认可和信任度 |
结语 |
附录:企业案例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一) |
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御景上城小区探索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 |
一、物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
二、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 |
三、取得的成绩及启示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二) |
打造五星级的拆迁安置小区----凤翔云庭创新管理之路 |
一、安置小区的管理痛点 |
二、确定针对性的前期解决方案 |
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物业服务 |
四、创建五星级的项目品牌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三) |
巧借“党建+”力量妙解安置小区治理难题 |
一、这个安置小区不一般 |
二、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有态度 |
三、收获殊荣,业主感受有温度 |
四、借梯上楼,凝心聚力再出发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四) |
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谐——“红色物业”构建多元共治纠纷调解机制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五) |
创新“四位”一体+“四会”模式打造“四型”和谐小区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六) |
“物业+社工”双轮驱动构建社区发展服务新时代 |
(5)物业服务费市场化与服务品质评价结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1.1国家提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1.2新时代赋予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
1.1.3中小物业企业的品质发展仍然参差不齐 |
1.1.4居民对品质物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
1.2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研究内容 |
1.3.1研究现状 |
1.3.2研究思路 |
1.3.3工具方法 |
第二章现状分析 |
2.1物业服务费市场化现状 |
2.1.1物业服务费收费定义 |
2.1.2物业服务费政策分析 |
2.1.2.1国家法规分析 |
2.2物业服务品质发展现状 |
2.2.1物业行业品质服务现状 |
2.2.2品牌企业在物业服务品质方面的探索 |
2.2.2.1绿城服务的品质服务 |
2.2.2.2滨江物业的品质服务 |
2.2.2.3龙湖智慧物业的品质服务 |
2.3物业服务费提升难的原因分析 |
2.3.1当前物业收费管理状况 |
2.3.2物业收费难的原因 |
第三章物业服务费的市场化与品质服务之间的关系研究 |
3.1物业服务费提升的案例研究 |
3.1.1绿城服务项目物业服务费提升案例 |
3.2物业服务费提升与服务品质的理论关系 |
3.3市场化提升物业服务收费的举措 |
3.3.1提高物业企业管理效率 |
3.3.2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业主满意度 |
3.3.3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品质 |
3.4政府行政管理在物业费提升上的效果 |
3.4.1完善物业管理配套政策 |
3.4.2构建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
3.4.3建立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
3.4.4强化对物业服务品质的认证机制 |
第四章物业服务企业品质提升建议 |
4.1物业服务品质的含义和特点 |
4.2物业服务品质的影响因素 |
4.3绿城服务在物业服务品质的探索 |
4.3.1基础物业服务品质提升 |
4.3.2物业服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
第五章从服务品质提升到物业费提升之间的支撑举措 |
5.1物业服务品质的认证体系搭建 |
5.1.1物业服务品质星级认证体系建立 |
5.1.2物业服务品质星级认证体系的实施 |
5.1.3星级认证结果与物业费挂钩设想 |
5.2物业服务过程的信息化管控 |
5.2.1品质联盟云平台的能力 |
5.2.2品质联盟云平台的功能 |
总结 |
(6)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项目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
1.1研究背景及现状 |
1.2研究意义 |
1.2.1理论意义 |
1.2.2现实意义 |
第二章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 |
2.1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综述 |
2.2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政策 |
2.3小结 |
第三章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适应性分析 |
3.1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1物业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积极促进因素 |
3.1.2社区的人文环境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理性行为 |
3.1.3和谐社会、和谐社区需要和谐舆论 |
3.1.4社区治理与“两个一百年” |
3.2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适应性 |
3.3从疫情防控看物业服务企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再定位 |
3.3.1物业管理行业对疫情的积极应对 |
3.3.2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内容变化 |
3.3.3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
3.3.4建议 |
第四章典型城市社区治理案例模式评析及经验借鉴 |
4.1老旧社区改造“五方联动”案例 |
4.1.1案例介绍 |
4.1.2案例分析 |
4.1.3启示 |
4.2物业管理收费模式创新案例 |
4.2.1案例介绍 |
4.2.2案例分析 |
4.2.2.1矛盾分析 |
4.2.2.2“信托制”优势 |
4.4.3启示 |
4.3.1案例介绍 |
4.3.2案例分析 |
4.3.3启示 |
4.4国外典型国家经验及借鉴 |
4.4.1新加坡社区治理模式 |
4.4.2日本社区治理模式 |
4.4.3国外经验启示和借鉴 |
第五章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设计 |
5.1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提出 |
5.1.1党组织领导发挥“龙头”作用 |
5.1.2基层行政主体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
5.1.3各方联动、多位一体治理机制 |
5.1.4社区治理路径的提出 |
5.2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描述 |
5.2.1各级党组织 |
5.2.2基层行政主体 |
5.2.3居委会 |
5.2.4物业服务企业 |
5.2.5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
5.2.6非营利组织 |
5.3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路径实施构想 |
5.3.1物业服务企业的角色 |
5.3.2物业服务企业与居民、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 |
5.3.3物业服务企业与其他社区主体 |
5.3.4物业企业营利能力的保证 |
5.3.5物业服务企业与无业委会社区的居民沟通方法 |
第六章建议 |
6.1政府角度 |
6.2企业角度 |
6.3物业协会角度 |
6.4公众角度 |
结语 |
(7)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一章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概述 |
第一节 概念 |
第二节 与一般公共场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区别与联系 |
一、两者的区别 |
二、两者的关联性 |
第三节 设立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价值 |
一、符合现代安全之价值追求 |
二、符合民法诚实信用原则要求 |
三、符合危险控制、获益风险理论 |
四、符合当代城市人之需求与意愿 |
五、构建城市基层社会化治理体系的需要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立法现状梳理 |
第二节 物业管理中与安全保障义务纠纷有关的司法现状梳理 |
一、司法实践概况 |
二、案例回顾 |
第三节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对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基础与性质存在重大争议 |
二、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与对应权利主体不明确 |
三、违反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不明晰 |
四、完善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其他配套制度存在缺失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产生之基础与性质的界定 |
第一节 关于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产生之基础与性质的争议 |
一、关于产生基础之争议 |
二、关于性质之争议 |
第二节 关于物业安全保障义务产生之基础与性质的评析 |
一、关于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产生基础的评析 |
二、关于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性质的评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及对应的权利主体 |
第一节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内容 |
第二节 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对应的权利主体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违反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
第一节 侵权责任 |
一、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 |
二、构成要件 |
三、责任形态 |
四、免责事由 |
第二节 违约责任 |
一、归责原则与证明责任 |
二、构成要件 |
三、责任形态 |
四、免责事由 |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下的责任承担 |
一、赋予当事人选择权 |
二、选择所应考虑的因素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与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相关的配套制度 |
第一节 强制推进与落实物业管理责任险 |
一、物业管理责任险的情况 |
二、强制推行物业管理责任险 |
第二节 设置安全保障基金 |
一、设置安全保障基金的必要性 |
二、安全保障基金的来源 |
三、安全保障基金的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资料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三)网址类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物管企业与小区业主公共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区公共收益的内容 |
1.1 公共区域的广告收益 |
1.2 小区公共区域的停车位收益 |
1.3 小区公共区域里面租赁摊位的收益 |
1.4 利用公共配套经营的收益 |
1.5 通信运营管理费收益 |
1.6 对小区公共设施损坏的赔偿 |
1.7 物业管理用房的收益 |
2 小区公共收益的权利归属 |
2.1 屋顶和屋顶平台的公共权益: |
2.2 小区公共道路 |
3 物管企业与小区公共收益的分配 |
3.1 公共权益归相关利害关系业主所有 |
3.2 公共收益归物业管理企业部分拥有 |
4 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 |
4.1 完善物业管理法规,给予业主委员会更多的管理资格 |
4.2 加强权力意识,重点突出业主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
4.3 通过建立信托模式管理公共收益 |
5 结论 |
(9)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2 我国物业服务收费监管的发展沿革 |
2.1 我国物业服务收费监管体制的起步阶段 |
2.2 我国物业服务收费监管体制的形成阶段 |
2.3 我国物业服务收费监管体制的改革阶段 |
3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现状分析 |
3.1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内容分析 |
3.2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对象分析 |
3.3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政策分析 |
3.4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效果分析 |
4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定价机制不合理 |
4.2 市场调节价监管不到位 |
4.3 行业规范监管缺位 |
4.4 政府对住宅小区自治组织扶持不够 |
4.5 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清 |
5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问题的对策 |
5.1 完善政府定价机制 |
5.2 加强市场调节价监管力度 |
5.3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转变行业监管方式 |
5.4 大力扶持住宅小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
5.5 厘清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 |
结束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访谈提纲(物业公司) |
附录 Ⅱ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访谈提纲(业主) |
附录 Ⅲ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访谈提纲(政府部门) |
附录 Ⅳ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访谈提纲(物业协会) |
附录 Ⅳ 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访谈提纲(社区) |
(10)区块链技术下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资产证券化 |
1.1.2 区块链技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资产证券化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2.2 资产证券化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3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素 |
2.4 区块链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3.1 发行背景 |
3.2 产品概况 |
3.3 入池资产 |
3.4 交易结构 |
3.5 区块链技术运用 |
3.6 发行成果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发行动机分析 |
4.2 现金流结构设计分析 |
4.2.1 现金流结构总体情况分析 |
4.2.2 现金流正常情况下分析 |
4.2.3 现金流减少情况下分析 |
4.2.4 利率上升情况下分析 |
4.2.5 现金流减少且利率上升情况下分析 |
4.3 信用增级方式分析 |
4.3.1 信托底层资产担保分析 |
4.3.2 专项计划的信用增级分析 |
4.4 区块链应用分析 |
4.5 项目风险分析 |
4.5.1 项目内部风险分析 |
4.5.2 项目外部风险分析 |
4.5.3 区块链的风险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启示 |
5.1 利用区块链重构资产证券化管理流程 |
5.2 采用双SPV的结构设计实现破产隔离 |
5.3 中小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物管区域停车管理法律责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D]. 刘雅萌. 北方工业大学, 2021
- [2]“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D]. 高文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城市车辆停靠及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J]. 高芮. 时代汽车, 2020(23)
- [4]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A]. 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5]物业服务费市场化与服务品质评价结合模式研究[A]. 绿城房地产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6]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A]. 西安紫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7]物业管理中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 陈小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物管企业与小区业主公共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J]. 白雪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2)
- [9]咸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D]. 陈卓.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8)
- [10]区块链技术下A集团的多收益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D]. 欧阳健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