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批改与思想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安娜[1](2021)在《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中学作文批改模式构建研究》文中指出
艾易昭[2](2021)在《小学生作文欣赏性评价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
蒋礼[3](2021)在《初中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反馈与教师批改反馈对比研究 ——以科大讯飞“英语智作文”为例》文中提出
刘璐瑶[4](2021)在《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作文评语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作文评语质量对作文教学具有关键作用,良好的作文评语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写作技能等。笔者对南宁市第N中学进行作文评语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存在对评语的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的主体单一、评语的鼓励性不足和评语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方法与策略。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高中作文评语提供借鉴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分析了目前作文评语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作文评价”“作文评改”“作文评语”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分析和理解评语的启发性、针对性、具体性、目的性和示范性原则,并探讨评语的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作文评语的价值。第二部分,探寻研究高中作文评语的理论依据,从高中生作文思维中的高中生作文思维分析和评改思维方面入手,得出对高中作文评改的启示。再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三个方面切入,得出对作文评语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南宁市第N中学作文评语的现状。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从了解教师的评改方式、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态度、批改的时效性等方面入手。在教师访谈方面,从作文评分标准、训练的侧重点、写评语的频率、教师作文评语倾向和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等方面梳理了目前高中教师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多元主体,有效加强指导;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四个策略。结语部分进行总结和反思。
王惠娜[5](2021)在《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个系统里又划分出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因此,就产生了教学衔接问题,写作教学也产生相应的衔接问题。基于中小衔接研究七年级写作教学,能提高七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就不能实现顺利过渡,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不能有机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联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接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第一章梳理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写作板块,找到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突破口。第二章是对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存在写作不适应问题,而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不得要领也加剧学生不适应现象。究其原因有源于教学意识形态的,也有源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能力断层。第三章提出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基于中小学衔接的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其次,要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因材施教,关注写困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写作过程指导,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以期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衔接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王淼[6](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李克秋[7](2021)在《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写作又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传统教师反馈写作的方式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发展的需要。随着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评价系统应运而生,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对自动评价系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不断探索,将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这两种反馈形式相结合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探讨将二者结合能否改变写作自动评价系统的弊端,并解决传统单一教师评价的问题。鉴于此研究目的,本文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什么?2.与自动反馈相结合的教师反馈和传统单一的教师反馈相比在写作教学中有什么优势?3.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相结合的反馈方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在篇章结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方面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针对研究问题,开展如下研究:笔者将哈尔滨市某高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长达14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笔者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成绩前测,确保两班英语写作水平大致相当,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实验中,实验班采用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相结合的反馈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师反馈。为了说明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应用教师反馈与自动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是否有成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又进行了中测和后测。实验后,在实验班的低、中、高三档学生中各抽取两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与自动反馈相结合的教师反馈和传统单一的教师反馈相比在写作教学中有什么优势,笔者并对学生的三次写作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学生写作的篇章结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问卷数据、文本分析数据、测试成绩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并讨论后发现:(1)目前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修改意识不强,写作信心不足,焦虑过大,写作水平提高的较慢。教师反馈的效果不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疑虑和问题不能通过教师反馈得到积极解决。(2)和传统单一的教师反馈相比,与自动反馈相结合的教师反馈方式能明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缓解了学生写作的焦虑,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相对于普通班的成绩,实验班应用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成绩提高的更多,自动反馈是教师反馈的有益补充,能帮助学生修改篇章结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的错误。
黄转[8](2021)在《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必要的一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抓手。但是作文评语的类型如何划分,作文评语具有怎样的标准,作文评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样书写作文评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作文评语进行统计和分析,客观地呈现出作文评语的现状,从而对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论文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对收集的1000份作文评语进行具体统计和细致分析,以期能够对作文教学带来一些价值和意义。本论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界定了教育评价、作文评价、评语和作文评语的概念,从准确性、针对性、适中性、情感性和多样性五点总结了作文评语的标准,以及优秀作文评语的示范。第二章是对作文评语的统计。形式上,主要针对作文评语的类型进行研究,按评语位置分为点批和眉批,按评语字数分成无评语、1-10字、11-30字和31字以上四段,按评语评论对象分为评人型和评文型两类,按评语语气分为陈述型、商讨型、命令型、训斥型和感叹型五类,按评语态度分为肯定型、否定型和辩证型三类;内容上,主要针对作文评语的评改范围进行研究,包含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和文面五个方面。第三章是对作文评语得与失的分析。作文评语具有反馈、激励、育人和示范的作用,但是作文评语又存在规范性差、鼓励与批评极端化、个人风格模板化、缺失及简单化以及优生差生偏见化等问题,进而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批改任务重,批改时间少、作文评语相关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相关监督机制、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以及教师评语写作意识较弱。第四章针对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文评语的标准和作用,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作文评语的书写建议。其一坚持书写复评,提升评语效率、转换作者身份,引入读者意识和举办研讨活动,创设交流氛围突出评语的专业性,其二结合文体和主题以及确定评价标准提高评语的针对性,其三通过增加评语语气、丰富评语语言和变换评语位置强调评语的多样性。
徐畅[9](2021)在《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也在进一步融合,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人们青睐。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一场倒逼式的教学革命。全国大中小学教师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纷纷进行线上教学活动,这为未来线上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本文以线上教学为研究方向,以探究初中语文的教学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线上教学改进的策略,期望为未来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及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宏观上的阐述,同时对国内外线上教学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一章介绍了线上教学的使用背景,主要是疫情之前、疫情时期以及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情况。第二章是针对信阳市羊山中学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现状,进行整体的调查分析。在这里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一线师生对线上教学的使用情况,以及家长对线上教学的态度和看法。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线上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视力影响、网络不稳定、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差、语文教师电脑技术不熟练、线上语文教学评价不统一和语文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三章是对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指导、保障网络稳定安全、加强家校联系、加强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加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估和颠覆以往教学方式。第四章是对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经典案例的分析。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三个优秀课堂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优势。第五章是对线上教学的展望。随着时代的变化,线上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依托信息技术并结合教学的基本规律,最终线上教学呈现的是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发展方向;未来线上教学会有突破式发展,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角色的重新塑造、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和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
田晓义[10](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是一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课程,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作文中的情感表达出发,为学生的作文、情感以及老师的教学这三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找到学生写作中情感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高中语文写作现状的分析。第一节设置问题,发布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写作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第二节从众多的写作问题中归纳出成人化倾向,主体性缺失;模式化倾向,情感性缺失;知识化倾向,创造性缺失;形式化倾向,“教”“评”缺失四点,并分析具体原因。第二章是以具体的理论和历史事实来对本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一个支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章主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内在规律,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历史发展的需要这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写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是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提出。首先作为写作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就是针对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这三个写作过程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情感”为线索,触发情感,认识情感,最后修正情感。本文以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为重心,试图针对学生写作时情感缺失,为文造情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开辟新思路。
二、作文批改与思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文批改与思想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4)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
2.新课标提出注重课程评价 |
3.高中作文评语具有重要作用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情况 |
2.国内研究情况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内涵 |
(一)高中作文评语的相关概念界定 |
1.作文评价 |
2.作文评改 |
3.作文评语 |
(二)高中作文评语的原则 |
1.评语应有启发性 |
2.评语应有鼓励性 |
3.评语应有具体性 |
4.评语应有目的性 |
5.评语应有示范性 |
(三)评语的类型与适用情形 |
1.作文评语的类型 |
2.高中作文评语的适用情形 |
(四)高中作文评语的价值 |
1.育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二、高中作文评语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高中生作文思维与高中作文评语 |
1.高中生思维主要特征 |
2.高中生作文的评改思维 |
3.高中生作文思维对评语的约束 |
(二)与高中作文评语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理论 |
2.自我效能感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三、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以及成因调查 |
(一)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
1.教师的批改方式 |
2.教师评语的要点 |
3.教师评语的态度倾向 |
4.学生对评语的期望 |
5.学生修改返工情况 |
(二)关于作文评语的访谈分析 |
1.教师的评价标准 |
2.教师作文训练的侧重点 |
3.写作文评语的频率 |
4.教师评语的倾向 |
5.锻炼学生写评语的频率 |
(三)作文评语的问题成因 |
1.师生重视评语程度不高 |
2.评语的主体单一 |
3.评语鼓励性不足 |
4.评语针对性不强 |
四、改进高中作文评语的主要策略 |
(一)提高认识,重视作文评语 |
1.对重视评语的认识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重视评语问题 |
(二)多元主体,加强有效指导 |
1.对多元主体的认识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多元主体问题 |
(三)赞赏评价,鼓励学生写作 |
1.对赞赏评价的理解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赞赏评价问题 |
(四)具体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
1.对具体指导的理解 |
2.结合作文评语案例,探讨具体引导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教学依据 |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 |
一、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梳理 |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提升点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 |
一、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梳理 |
二、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内容的突破点 |
第二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和结果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问题归因 |
一、教学意识形态影响教学行为 |
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
三、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内容脱节 |
四、写作能力出现断层 |
五、教师缺少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
第三章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构建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 |
一、主动衔接,树立“大教学”观念 |
二、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衔接方向 |
三、开发教材资源,做好写作知识的衔接 |
第二节 有的放矢,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 |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
二、尊重学生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
第三节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
一、加强审美教育,推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衔接 |
二、落实实践指导,推进学生构思能力、修改能力的衔接 |
三、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推进学生文体运用能力的衔接 |
第四节 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
一、巧借互评,唤醒读者意识 |
二、借用文体,明晰读者对象 |
三、创设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案例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七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6)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四)访谈提纲 |
(五)知到教学平台 |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准备阶段 |
(二)研究前测阶段 |
(三)研究阶段 |
(四)研究后测阶段 |
五、课堂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确定教学目标 |
(三)确定课程内容 |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七、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 |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教师反馈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教师反馈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教师反馈的研究现状 |
四、国内外自动反馈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自动反馈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自动反馈的研究现状 |
五、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相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过程化写作理论 |
二、输出假设理论 |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实验过程 |
(一)实验前测阶段 |
(二)实验过程 |
(三)实验中测阶段 |
(四)实验后测阶段 |
六、教学案例 |
七、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
(三)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二、写作测试成绩分析与讨论 |
(一)实验前测数据结果分析 |
(二)实验中测数据结果分析 |
(三)实验后测数据结果分析 |
(四)实验班和对照班写作成绩对比分析 |
三、作文样本对比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结论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二、本研究的启示 |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
四、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缘起 |
0.2 研究意义 |
0.3 文献综述 |
0.4 研究方法 |
0.5 资料来源 |
1 作文评语的概述 |
1.1 概念界定 |
1.1.1 教育评价 |
1.1.2 作文评价 |
1.1.3 评语 |
1.1.4 作文评语 |
1.2 作文评语的标准 |
1.2.1 准确性 |
1.2.2 针对性 |
1.2.3 适中性 |
1.2.4 情感性 |
1.2.5 多样性 |
1.3 优秀作文评语示范 |
1.3.1 内容美 |
1.3.2 形式新 |
2 初中生作文评语统计 |
2.1 作文评语类型统计 |
2.1.1 评语位置 |
2.1.2 评语字数 |
2.1.3 评语评论对象 |
2.1.4 评语语气 |
2.1.5 评语态度 |
2.2 作文评语评改范围统计 |
2.2.1 立意 |
2.2.2 选材 |
2.2.3 构思 |
2.2.4 语言 |
2.2.5 文面 |
3 初中生作文评语得失分析 |
3.1 初中生作文评语作用分析 |
3.1.1 反馈 |
3.1.2 激励 |
3.1.3 育人 |
3.1.4 示范 |
3.2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3.2.1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 |
3.2.2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 初中生作文评语书写建议 |
4.1 突出作文评语的专业性 |
4.1.1 坚持书写复评,提升评语效率 |
4.1.2 转换作者身份,引入读者意识 |
4.1.3 举办研讨活动,创设交流氛围 |
4.2 提高作文评语的针对性 |
4.2.1 结合文体和主题 |
4.2.2 确定评价标准 |
4.3 强调作文评语的多样性 |
4.3.1 增加评语语气 |
4.3.2 丰富评语语言 |
4.3.3 变换评语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线上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疫情时期至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情况 |
第二章 信阳市羊山中学疫情时期的初中语文线上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信阳市羊山中学疫情时期语文线上教学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
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
三、家长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
第三节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一、对视力影响问题 |
二、网络不稳定问题 |
三、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问题 |
四、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问题 |
五、线上语文教学评价不统一问题 |
六、语文线上教学效果不佳问题 |
第三章 初中语文线上教学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指导 |
一、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指导 |
二、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指导 |
第二节 保障网络稳定安全 |
一、保障网络使用安全 |
二、保障网络使用稳定 |
第三节 加强家校的联系 |
一、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
二、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
第四节 加强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培训 |
一、培养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 |
二、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第五节 加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估 |
一、突出综合性评价特点 |
二、构建线上语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第六节 颠覆以往教学方式 |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
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
第四章 初中语文优秀线上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线上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以《木兰诗》为例 |
二、《木兰诗》案例设计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线上写作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写作教学案例设计——以《抓住细节》为例 |
二、《抓住细节》案例设计分析 |
第三节 初中语文线上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综合性学习案例设计——以《天下家国》为例 |
二、《天下家国》案例设计分析 |
第五章 “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持续发展 |
第一节 “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未来走势 |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
二、以教学基本规律为前提 |
三、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为走向 |
第二节 对“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未来展望 |
一、开放的学习空间 |
二、重新塑造的教师角色 |
三、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
四、重新定位的学校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关于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家长版) |
附录D: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E: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现状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10)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针对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情感表达”写作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
第二章 “情感表达”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内在规律 |
第二节 基于“情感表达”的写作教育理念 |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需要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教学途径 |
第一节 情感表达与语文教师素养 |
第二节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触发情感 |
第三节 写作中的教学指导工作:认识情感 |
第四节 写作后的评价工作:修正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教师写作中“情感表达”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语文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教学案例展示 |
致谢词 |
四、作文批改与思想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中学作文批改模式构建研究[D]. 刘安娜. 湖北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生作文欣赏性评价的行动研究[D]. 艾易昭.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反馈与教师批改反馈对比研究 ——以科大讯飞“英语智作文”为例[D]. 蒋礼. 西南大学, 2021
- [4]高中作文评语的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D]. 刘璐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D]. 王惠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教师反馈和自动反馈结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李克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D]. 黄转.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疫情与后疫情时期初中语文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D]. 徐畅.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 田晓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