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空冷塔空冷两级冷却改为单级冷却

“3500”空冷塔空冷两级冷却改为单级冷却

一、“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19)在《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未来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煤化工是石油化工原料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推进煤炭高效化、清洁化利用的主要方向。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布局于“多煤、缺水”的中西部地区,随着产业的升级示范发展,水资源短缺和废水“零排放”等问题已经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主要包括:工艺用水、换热用水、动力用水以及废水等,本文应用了化学工程、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理论,对煤化工水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全面剖析。对各主要工艺单元过程与水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煤化工气化、变换、合成等各主要单元的工艺用水和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工程原理,各单元及单元之间的加热蒸汽和移热循环水的热力学特性,煤化工动力蒸汽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废水系统的生成方式、处理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提出了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优化的重点研究范畴和内容。首先,循环水系统是煤化工水耗最大环节,本文系统对比分析了开式、闭式等不同循环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对循环水和空冷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构建了基于同一边界参数的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经济对比模型,分析了不同系统的关键水耗和经济指标,提出循环水冷却系统的选型思路,为设备选型及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量化工具。构建了基于空冷系统与循环水冷却系统的优化模型,建立由空冷器和水冷塔构成的新的循环水系统拓扑结构;研究了降低系统用水量和年平均成本的方法,并重点开展了配置预空冷器、配置分支预空冷器的循环水系统验证分析,提出优化技术方案。研究提出,节水消雾型冷却系统节水效果明显,推广前景较大,较传统机械通风冷却系统可以实现19%的节水效果;通过在部分高温循环水回水支线增设预空冷器优化设计,可同比减少25%的水耗。其次,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是煤化工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化工项目能否真正实现“零排放”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不同废水的特性,重点对比分析了高含盐废水的处理工艺,构建了基于废水“零排放”的节水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重点分析2条集成技术路线,即以提高废水利用率为目的的集成技术路线和以实现废水不外排为目的的集成技术路线,测试了对应指标,提出了降低工艺技术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回用水率的浓盐水深度处理优化技术方案。研究发现,在7种工艺系统中,机械强化蒸发结晶工艺技术的年总成本费用最低,废水回收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大推广潜力。再次,采用全生命周期(LCA)的分析方法,对主要的煤化工工艺产业链和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构建了主要的煤化工工艺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水耗模型,重点研究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甲烷等典型煤化工过程水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水耗,并对循环水冷却系统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剖析及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全产业链节水和制定水资源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最后,为了进一步摸清现代煤化工产业用水和耗水情况,了解典型现代煤化工项目水系统优化和节水潜力,验证循环水系统、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等创新研究的有效性,本文对某煤制烯烃项目(国内首套大规模工业示范工程)水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项目各用水单元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系统平衡和主要用水指标,结合论文研究内容,对该项目的水系统进行了优化,项目主要用水指标显着改善:循环水系统新鲜水补充量从优化前的1131t/h降低到479t/h,降幅达57%;废水处理单元通过含盐废水的深度处理与蒸发结晶,回用水收率从之前的41%提高到81.7%,实现废水不外排;项目整体新鲜水耗从当前的2698t/h,降低到优化后的1708t/h,单位产品水耗从35.9t降至22.8t,综合节水效率达到36.7%。通过对煤化工水系统的工艺关联特性及规律分析,以及对循环水系统、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整个水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研究,本文在水耗源头上提出了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评价的机制,在水耗过程中提出了循环水与空冷器新型拓扑优化结构,在终端环节上提出了废水零排放的优化方案。这些应用创新研究成果,将为现代煤化工水系统优化及具体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左春梅,徐庆,郭媛,顾燕新[2](2015)在《浅议空分气体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空分气体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特点,并指出在设计和管理方面应该引起重视的注意点,以及建设完成的系统如何进行简单改造从而节约能耗。

姜博[3](2015)在《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实时仿真研究》文中提出池式钠冷快堆具有较好的非能动安全性能,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代表堆型之一,根据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其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可以在无外加动力情况下利用密度差驱动自然循环排出堆芯热量,保证反应堆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的热工结构和物理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主要包括:堆芯盒间流模型,冷、热钠池传热模型,独立热交换器模型,空气热交换器模型,泵惰转模型,堆芯衰变热模型,流动换热与阻力模型以及相应的钠、空气物性辅助模型等。针对上述模型,以网格法“控制体”的思想对其进行节点划分,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对换热器进行差分,采用Gear算法求解燃料导热方程及热工水力基本模型,针对动量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上述方法可以使数学模型有较高的求解速度和精度,满足实时仿真要求。基于FORTRAN语言并对方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编写的针对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的仿真程序,其稳态验证中各参数仿真值与设计值误差在1%以内。本文引入全厂断电事故对事故余热排出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依照全厂断电事故序列,对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环路内自然循环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不同环境温度及环路失效等工况做出验证,其结果表明:全厂断电事故发生后,冷却剂温度随着流量的急剧下降而升高,强迫循环向自然循环转换,在事故发生后900s左右形成稳定的自然循环;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可以有效地排出堆芯余热,保护反应堆安全,在设计工况下,流经堆芯的最大流量为12.3kg/s,反应堆堆芯出口温度峰值为570℃,与钠沸腾温度(890℃)相比有很大的安全裕度,排出余热时间约为10h;入口空气温度影响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工作性能,空气入口温度越低,其排热能力越强;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路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当环路失效时,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也可以排出堆芯余热,保证反应堆安全。本文中的各工况均能达到超实时仿真要求,该程序已移植到SimExec平台上与其他回路系统进行连接。

查旭峰[4](2009)在《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方案的优化》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甲醇生产发展状况,在对目前世界上各种煤气化制甲醇和天然气蒸汽转化制甲醇的生产技术报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煤气化和天然气蒸汽转化的技术特点,结合多年工程实践和经验,对承担的延长石油靖边甲醇装置方案在设计中进行了优化组合,以期达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结合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煤和天然气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在技术方案研究设计中,将煤气化和天然气转化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于制备生产甲醇的原料。根据原料的特点,运用当前世界先进的流程模拟软件,对整个装置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优化合成气的配比以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从而使流程更加合理、更加节能,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课题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一条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结合发展碳一化学生产甲醇新的工艺路线,开辟了能源综合利用的新思路。

范玮[5](2007)在《煤基大甲醇系统水循环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工业用水不足与浪费严重问题已引起人们相当的关注。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液体燃料。煤制甲醇工程是耗水及排污量较高的大型项目。目前大部分煤制甲醇工程都建立在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的西北部,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减少甲醇合成过程中新鲜水的用量对甲醇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工业废水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减少了新鲜水的用量以及废水的排放量,达到节水降耗的效果。本文以水系统集成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超结构,借用数学规划法建立了基于此超结构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由新鲜水用量最小化的数学模型和再生污染物负荷最小化数学模型组成。为了描述不同污染物的不等价性,本文(对各污染物)引入了加权因子λs。加权因子λs是一个综合且由多种条件决定的因素,可根据设计重点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取值。在上述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新鲜水用量最小和再生污染物负荷最小为约束、再生水流量最小为目标的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数学模型。采用商业软件lingo进行了求解。此模型的求解结果提供了优化网络的思路,针对于实际问题时需根据实施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对优化网络加以调整。本文依托陕西某化肥厂年产20万t/a甲醇初步设计,以陕西某化肥厂实际操作数据为基础,对合成甲醇系统中的水体循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以陕西某化肥厂合成甲醇系统中各工艺单元为考察对象,对系统中的新鲜水,循环水,废水,三种水体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系统的用水网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到陕西某化肥厂合成甲醇系统的水体循环网络。本文在陕西某化肥厂合成甲醇系统中运用建立的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数学模型,对现行的水网络进行了优化改造,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禹保卫[6](2000)在《“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空冷塔试车及试生产过程中空气两段与单段冷却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对比 ,从而肯定了空气单段冷却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图 1表 3。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7](1978)在《制氧工问答(三)》文中研究说明1.问:制氧机常用的基本流程有几种?有什么区别?答:目前,制氧机的形式、种类很多,相应的工艺流程也很多。但就常用的基本流程而言,主要有四种,即高压流程、中压流程、高低压流程、全低压流程。各种流程的不同之点主要在于:采用空气液化的循环不同;空气中杂质的净除方法不同;精馏系统的组织不同等。比较如下表:

二、“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特征分析
    1.2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3 现代煤化工过程水系统及特点分析
    1.4 文献综述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2 现代煤化工过程水系统剖析
    2.1 引言
    2.2 现代煤化工工艺过程与水系统分析
    2.3 现代煤化工过程工艺水消耗及生成特性剖析
    2.4 现代煤化工过程加热蒸汽和移热循环水消耗分析
    2.5 现代煤化工过程动力用蒸汽系统分析
    2.6 现代煤化工过程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分析
    2.7 小结
3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冷却系统工艺对比及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工艺技术及特性分析
    3.3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主要指标分析与测算
    3.4 不同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经济研究
    3.5 小结
4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系统预空冷器配置及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水冷和空冷方式的系统耦合思路
    4.3 循环水系统与空冷器的拓扑结构优化建模
    4.4 两种拓扑结构优化的方案设计
    4.5 小结
5 煤化工项目废水零排放及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煤化工含盐废水特性分析
    5.3 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分析
    5.4 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5.5 小结
6 LCA在煤化工水耗及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6.3 典型煤化工技术全生命周期水耗评价
    6.4 煤化工项目循环水冷却系统生命周期能耗与水耗分析
    6.5 小结
7 某煤制烯烃项目水系统平衡及优化设计实证研究
    7.1 引言
    7.2 项目水系统现状及水平衡测试
    7.3 项目水系统优化设计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贡献
    8.2 创新点
    8.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浅议空分气体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循环冷却水系统简述
2 循环冷却水系统部分设计参数说明
3冷却器特点
4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的注意点
5 循环冷却水系统现场操作管理的注意点
6 对已经设计完成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建议
7结束语

(3)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实时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工水力建模及实时仿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工作
第2章 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物理模型
    2.1 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概述
        2.1.1 功能
        2.1.2 系统组成
    2.2 主要设备
        2.2.1 独立热交换器
        2.2.2 空气热交换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数学模型
    3.1 基本假设及简化
    3.2 冷却剂热工水力基本方程
    3.3 环路动量方程
    3.4 堆芯热工模型
    3.5 冷、热钠池换热模型
    3.6 热交换器模型
    3.7 堆芯衰变热模型
    3.8 泵惰转模型
    3.9 辅助模型
        3.9.1 液钠物性计算模型
        3.9.2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模型
        3.9.3 自然对流换热模型
        3.9.4 流动摩擦阻力计算模型
        3.9.5 局部阻力计算模型
        3.9.6 空气及材料物性模型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值求解方法及程序编制
    4.1 二阶迎风格式
    4.2 四阶Runge-Kutta方法
    4.3 Gear算法
    4.4 程序的编写和求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程序验证与系统特性分析
    5.1 仿真系统稳态特性验证
    5.2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各回路流量
        5.3.2 一回路钠温
        5.3.3 空气热交换器温度
        5.3.4 环路失效工况一回路冷却剂温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方案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甲醇的现状及产品的主要用途
    1.2 甲醇生产状况简介
        1.2.1 国外生产状况
        1.2.2 国内生产状况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甲醇生产方法
        2.2.1 原料气的制备
        2.2.2 原料气净化
        2.2.3 甲醇合成
        2.2.4 粗甲醇精制
    2.3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
        2.3.1 煤气化技术概况
        2.3.2 天然气转化技术概况
        2.3.3 净化技术概况
        2.3.4 甲醇合成
第三章 煤气化和天然气转化的理论基础
    3.1 煤气化的基本原理
        3.1.1 煤的热分解
        3.1.2 煤的气化反应
        3.1.3 燃烧反应
    3.2 天然气转化的基本原理
        3.2.1 蒸汽转化法生产的基本原理
        3.2.2 部分氧化法生产的基本原理
    3.3 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结合生产甲醇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流程设计与优化
    4.1 课题提出的背景
        4.1.1 装置范围和内容
        4.1.2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4.1.3 产品规格
        4.1.4 年操作时间
    4.2 工艺技术的比较和选择
        4.2.1 煤气化工艺技术
        4.2.2 天然气转化工艺技术
        4.2.3 净化工艺技术
        4.2.4 硫回收工艺技术
        4.2.5 甲醇生产工艺技术
        4.2.6 空分工艺技术
        4.2.7 氢回收工艺技术
    4.3 流程配置方案优化
        4.3.1 原料路线的确定
        4.3.2 流程配置方案比较与选择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煤基大甲醇系统水循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 水系统集成技术原理
        1.3.1 水夹点技术简介
        1.3.2 数学规划法简介
        1.3.3 小结
第二章 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数学模型
    2.1 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超结构
    2.2 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网络的数学模型
        2.2.1 再生循环水网络
        2.2.2 新鲜水用量最小化的数学模型
        2.2.3 再生污染物负荷最小化数学模型
    2.3 数学模型的求解
    2.4 计算结果分析
    2.5 再生水流量最小化数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西某化肥厂水系统评价与分析
    3.1 前言
    3.2 陕西某化肥厂现行水系统简况
    3.3 陕西某化肥厂水系统平衡
    3.4 陕西某化肥厂用水分析
        3.4.1 气化单元
        3.4.2 变换单元
        3.4.3 净化工段
        3.4.4 合成工段
        3.4.5 空分工段
        3.4.6 硫回收单元
        3.4.7 动力车间单元
        3.4.8 供排水单元
        3.4.9 公用工程单元
    3.5 小结
第四章 陕西某化肥厂用水网络的优化
    4.1 优化步骤
    4.2 确定用水单元的水源与水阱
    4.3 考虑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的最优用水网络
        4.3.1 陕西某化肥厂用水单元极限数据
        4.3.2 数学模型
        4.3.3 考虑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的用水网络
        4.3.4 节水预期
    4.4 小结
结论
论文不足及工作展望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四、“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煤化工水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 张军.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浅议空分气体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J]. 左春梅,徐庆,郭媛,顾燕新. 低温与特气, 2015(03)
  • [3]池式钠冷快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实时仿真研究[D]. 姜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4]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方案的优化[D]. 查旭峰. 西北大学, 2009(S1)
  • [5]煤基大甲醇系统水循环行为研究[D]. 范玮.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7(06)
  • [6]“3500”空冷塔空气两段冷却改单段冷却[J]. 禹保卫. 深冷技术, 2000(06)
  • [7]制氧工问答(三)[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3)

标签:;  ;  ;  ;  ;  

“3500”空冷塔空冷两级冷却改为单级冷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