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汤治疗痛经32例

通经汤治疗痛经32例

一、痛经汤治疗痛经32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钟妍[1](2021)在《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1 目的观察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2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妇科门诊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气滞血瘀型PD患者,采用SPSS 26.0软件产生随机数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试验组采用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治疗,对照组参考指南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1周内治疗3次,隔日 1次,即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治疗前及第1、2、3疗程后分别进行观察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X 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中医证候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 结果3.1 基线比较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6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试验组因患者不能坚持参与研究脱落1例,对照组因自行接受了其他的治疗剔除1例,故最终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病程、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CMSS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进行分组统计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各项基本资料及病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3.2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2疗程及3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CMSS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个疗程后与前一疗程比较,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CMSS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1疗程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CMSS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MSS总频率评分、CMSS严重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MSS严重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3疗程后试验组3例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1例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安全性本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出现针刺穴位皮下出血,无其他明显不适,嘱患者自行热敷,患者诉6天后瘀血消失。无其它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表明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安全性可靠。4结论(1)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与常规针刺疗法均能改善气滞血瘀型PD患者的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2)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且安全性可靠。(3)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对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在初期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疗程的增加,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对于VAS评分、CMSS总频率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虽然两组3个疗程内对CMSS严重程度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点的变化,两组改善痛经症状严重程度的趋势不完全一致,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为主的“刺痛经穴方”疗效趋向更佳。

王彦彦[2](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全孝心(JEON HYO SIM)[3](2020)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课题采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针刺以选取下列的穴位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等为主,观察本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来判断本疗法的临床疗效,探索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做为温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供取穴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入符合相应入选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患者病例60例,研究对象为2019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针灸科和妇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以中药治疗,每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如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气滞较重者,加川楝子、青皮;痛经及经闭者,加泽兰、益母草;血瘀较重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郁金等。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选穴如下:主穴: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配穴: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留针35分钟;然后在患者留针期间行温针灸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水道、气海、曲骨、三阴交,每穴施灸3壮。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在治疗结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可比性分析得出,两组在一般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证候积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中医症状均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三)两组均能使月经情况(如经量、经质),经期的伴随症状(如痛经、乳房胀、腰酸等),以及舌苔、脉象等方面均显示有明显的改善,表明了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有其优势所在。(四)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量、下腹坠胀评分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评分减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五)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质地、痛经、腰部酸痛、乳房胀痛、小腹疼痛评分比较得出,治疗后温针灸组的评分减低,治疗后中药组的评分相等。温针灸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治疗后明显改善,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六)通过对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76.7%,两组间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综合疗效方面,温针灸优于对照组。(七)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温针灸组治愈5例,治愈率为16.7%;显效有2例,显效率为6.7%;有效有21例,有效率为70%;无效有2例,无效率为6.7%。其中中药组治愈3例,治愈率为10%;显效有3例,显效率为10%;有效有17例,有效率为56.7%;无效有7例,无效率为23.3%。治疗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76.7%,经chi-square检验,两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27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温针灸和中药组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均有效果,可温针灸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效果良好,同对照组相比,在月经情况、经期的伴随症状等明显的改善。温针灸在本研究中未出现任何的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洁楠[4](2020)在《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基于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对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循证依据。统计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探讨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思路及用药规律。2观察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系统评价(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建库-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将获取的相关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依照拟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的合格文献。(2)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绘制图形。(3)提取各项研究中有效数据,导入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首先,判断数据选用何种统计量合并,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表示,连续变量则选择加权均数差(MD),两种资料均取95%置信区间(CI),本研究中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属于二分类变量;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痛经VAS评分、血清CA125均属于连续性变量。其次,对纳入的多项研究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若P>0.10,I2=0%,表明纳入的研究同质性良好,则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若P>0.10且0%<I2<50%,表明纳入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先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后改为随机效应模型,检验其结果的稳定性;若P≤0.10或I2≥50%,表明纳入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的来源。若同组文献较多(≥10篇),采用漏斗图评估meta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发表偏倚。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a=0.05。(4)统计纳入文献中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及使用频次,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2临床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赵瑞华教授门诊的患者。入组的患者均服用芪丹饮。以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为时间观测点,观测月经PBAC评分、月经色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治疗前、治疗3个月为时间观测点,观测月经经期、血红蛋白含量、子宫体积、血清CA125。评价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依据检索策略,获得1045篇可能符合标准的文献,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8篇系统评价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39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药组共计700例,西药组共计693例,其中最小样本量为59例,最大样本量为147例。(1)总有效率纳入16项研究中有关总有效率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12.58,df=15(P=0.63),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OR=3.84,95%CI(2.81,5.2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总有效率方面较西药好。漏斗图显示:大部分散点较为集中,但左右并不完全对称,结果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2)痛经VAS评分3项研究中有关痛经VAS评分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3.64,df=2(P=0.16),I2=45%,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1.70,95%CI(-2.01,-1.4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中药在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方面效果较西药明显。(3)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1项研究提供了关于月经量情况(PBAC评分)的有效数据,仅作描述性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改善月经量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39.45,95%CI(31.51,47.39)。(4)血清 CA12510项研究提供了关于血清CA125的有效数据,因初次分析异质性较大(Chi2=71.07,df=9(P<0.00001),I2=87%)。根据西医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其中1项研究未描述具体措施,故纳入9项研究,共分为五个亚组:①“中药VS曼月乐”组:包含2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0.46,df=1(P=0.50),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30.42,95%CI(-40.66,-20.17),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相比较曼月乐降调血清CA125的效果更为明显;②“中药VS孕三烯酮”组:包含4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2.28,df=3(P=0.52),I2=0%,提示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MD=3.67,95%CI(2.29,5.05),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相较于孕三烯酮降调血清CA125的效果更为明显;③“中药VS米非司酮”组:仅含1项研究,MD=-2.26,95%CI(-14.10,-9.58),P=0.71;④“中药VS布洛芬”组:仅含1项研究,MD=-14.59,95%CI(-23.04,-6.14),P=0.0007;⑤“中药 VS 妈富隆”组:仅含 1 项研究,MD=-15.20,95%CI(-27.05,-3.35),P=0.01。漏斗图显示:大部分散点较为集中,但左右并不完全对称,结果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5)不良反应5项研究中有关不良反应均为可提取的有效数据,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Chi2=1.32,df=3(P=0.72),I2=0%,同质性良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结果为:OR=0.16,95%CI(0.06,0.4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不良反应方面低于西药。(6)证型与药物分析所涉及证型分别为气滞血瘀证(27.99%)、痰瘀互结证(17.73%)、血瘀证(13.21%)、肾虚血瘀证(12.92%)、瘀热互结证(12.35%)、寒凝血瘀证(10.77%)、气虚血瘀证(5.03%),频率最高为气滞血瘀证。而当归(61.11%)、赤芍(50.00%)、川芎(44.44%)、三棱(38.89%)为常用药,其中当归最为常用。2临床研究(1)月经情况①月经过多疗效评定情况: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例数为37例,总有效率88.10%。②月经PBAC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月经PBAC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1个月、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相比,月经PBAC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月经经期: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治疗前与3个月相比,月经经期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月经色质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的变化,月经色质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1个月与2个月、1个月与3个月、2个月与3个月相比,月经色质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情况①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情况: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例数为36例,总有效率85.71%。②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节点,中医证候评分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1个月、治疗前与2个月、治疗前与3个月、1个月与2个月、1个月与3个月、2个月与3个月相比,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血红蛋白含量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含量显着上升(P<0.05)。(4)子宫体积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CA125水平治疗3个月后,血清CA1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本次临床研究期间,42例临床观察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心电图、ALT、AST、Cr、BUN)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研究结论1系统评价在总有效率、痛经VAS评分、月经改善情况(PBAC评分)、降调血清CA125等方面,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中药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西药少,比较安全。本研究初步证实了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良好,确有证据支持。希望以后有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2临床研究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显着控制子宫腺肌病引起的月经过多,临床有效率达88.10%;缩短子宫腺肌病月经经期延长,改善月经经色、经质;显着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候,临床有效率达85.71%;纠正贫血状况。但在缩小子宫体积与降调血清CA125方面疗效不明显。

刘婧[5](2020)在《吴萸暖宫贴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吴萸暖宫贴敷脐外治法联合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山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依据就诊次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吴萸暖宫贴贴敷神阙穴。皆于经前3天开始用药,至月经干净后停药,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疼痛程度,月经量、色、质及行经伴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痛经强度积分、各证候单项症状变化情况。评估吴萸暖宫贴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病情,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中医证候评分、症状评分、疼痛强度(VAS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两组治疗前各单项症状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衡可比。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痛经强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证候、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改善中医症状、证候、VAS评分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在中医症状方面,试验组:痊愈6例,显效17,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6.6%;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3.3%。在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80%。4.两组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评分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出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各单项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治疗后两组组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除恶心呕吐、冷汗淋漓两项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恶心呕吐和冷汗淋漓两个单项症状的功效相似,其他几项单项症状评分比较得出P<0.05,表明在其他单项症状的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相关性因素: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与其年龄、病程和病情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证候疗效与这三者无关。6.安全性观察:本试验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所用两组药物处于安全范围,在临床观察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皮疹、水泡、头晕、恶心等),治疗前后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吴萸暖宫贴外用联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单纯少腹逐瘀汤。2.吴萸暖宫贴外用联合少腹逐瘀汤内服在中医症状、中医证候、VAS评分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少腹逐瘀汤,在改善经期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或不畅、经色暗有块、大便稀溏、腰困、肛坠方面比对照组更具效力。3.吴萸暖宫贴神阙穴贴敷,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罗颖[6](2020)在《艾灸神阙、关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艾灸神阙、关元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并设口服西药组作为对照,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一种简易、有效的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34例,西药治疗组3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有32例,西药治疗组有30例。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采用以下治疗方法:艾灸取穴取神阙穴、关元穴,于每次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治疗,艾灸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7天为1疗程;耳穴贴压取穴为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于每次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治疗,耳穴贴压隔日换1次,左右耳交替,耳穴贴压治疗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的第2天结束;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临床观察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于治疗前、第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三个时间点进行相关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最终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西药治疗组共有患者30例,痊愈0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比较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2)两组患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治疗组与治疗3个周期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VAS评分接近治疗前水平。(3)两组患者在痛经症状持续时间量表(COX1)评分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治疗后的COX1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评分呈继续下降趋势。西药治疗组与治疗3个周期后的COX1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COX1评分接近治疗前水平。(4)两组患者在痛经症状严重程度量表(COX2)评分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组与治疗后的COX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评分呈继续下降趋势。西药治疗组与治疗3个周期后的COX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COX2评分接近治疗前水平。结论:(1)艾灸神阙、关元联合耳穴贴压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这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2)在近期疗效方面,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在改善腹痛程度,痛经症状持续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三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法。(3)在远期疗效方面,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不仅能将镇痛效应维持在治疗结束后水平,并且能在治疗结束后持续改善痛经症状持续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口服西药的治疗方法不具备相应的远期疗效。(4)艾灸联合耳穴贴压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

张露[7](2020)在《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所有病例均选自于2018年03月至2019年0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花园山和凤凰门诊)就诊的病人,根据纳入标准,临床共收集61例患者,分别为针药组31例和中药组30例。中药组予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针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子宫体积、血清CA125值及安全性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统计学分析,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子宫体积积分、血清CA125值等资料,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总疗效: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77%,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经秩和检验,Z=-2.030,P=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痛经疗效: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有效率为96.77%,中药组有效率为93.33%,经秩和检验,Z=-2.277,P=0.023,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有效率为90.32%,中药组有效率为76.67%,经秩和检验,Z=-2.19,P=0.029,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主要症状疗效:组内比较,针药组在经行腹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颜色、血块、腰骶酸痛、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带下量多等症状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经行腹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颜色、血块、胸胁胀满等症状方面,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症状积分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在治疗经行腹痛、经期延长、腰骶酸痛、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白带量多等症状方面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积分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6.局部体征疗效: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子宫体积疗效:组内比较,针药组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不明显,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血清CA125疗效:组内比较,针药组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变化不明显,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安全性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针药组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取针后出现少量出血,干棉签按压后出血消失,可继续接受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P=0.125(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能够控制痛经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特别是在改善经行腹痛、经期延长、腰骶酸痛、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白带量多症状方面显着优于膈下逐瘀汤,并在缩小子宫体积、缓解子宫压痛、降低血清CA125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试验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尚认为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朱驿函[8](2020)在《痛经方配合太极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旨在观察痛经方配合太极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经行小腹疼痛及全身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新思路,保护女性身心健康。方法:将71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均采用口服痛经方配合太极灸治疗,对照组35例均采用口服痛经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后,观察小腹疼痛、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对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痛经疼痛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表明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均缓解明显;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治疗组改善疼痛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轻、中、重度痛经的疗效方面,两组组间比较,轻度和重度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中度痛经疗效差异有显着性(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改善轻、重度痛经方面疗效相当,而在治疗中度痛经的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痛经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在改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肢冷、畏寒、肛门坠胀、恶心呕吐、便溏等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前,各单项症状积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经量、经期外,其余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通过检验,治疗前(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进行组内比较,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值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血流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痛经方配合太极灸的中医内外合治法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基础机制可能与血液流变的改变有关,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袁自水[9](2020)在《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其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别。将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法推广应用于临床,为临床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供新思路及方法。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飞腾八法按时取穴治疗。治疗周期为每次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针刺,每天治疗1次,月经来潮时停止,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治疗3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进行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于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参与本临床研究的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全部完成全程治疗及随访。研究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治疗3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的各项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1.治疗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1)两组患者在治疗2疗程后、治疗3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2疗程后、治疗3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进行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评定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及常规针刺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显着疗效,均能改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2.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痛经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3.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着,可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志华(Kwok Chi Wa)[10](2019)在《药灸联合耳穴治疗青少年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评估药灸联合耳穴对青少年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农本方中医诊所(奥海城诊所)就诊的痛经患者及马鞍山崇真中学的学生中持续出现六个月以上痛经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痛经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163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耳穴治疗、药灸治疗以及药灸联合耳穴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轻重分级、视觉模拟量表、痛经评分表等。将研究数据双人双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共163人参与本次研究,完成研究用于分析的病例为146例。1.耳穴治疗组、药灸治疗组及药灸联合耳穴治疗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81%及96%。2.三个治疗组治疗前的年龄,初潮年龄,月经持续天数,月经期腹部疼痛天数,服用止痛药情况,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MSS痛经症状总分、MDQ痛经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治疗组间有可比性(P>0.05)。3.三个治疗组在治疗1、2、3个月时,各方面指标(包括: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MSS痛经症状总分、MDQ痛经症状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4.耳穴治疗组和药灸治疗组在治疗1、2、3个月时,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包括: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MSS痛经症状总分、MDQ痛经症状总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耳穴治疗优于药灸治疗。5.治疗3个月与治疗后随访比较,疼痛程度均出现递增趋势,其中药灸联合耳穴治疗优于单纯耳穴治疗。6.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耳穴治疗和药灸治疗安全性较高。结论:1.耳穴治疗、药灸治疗以及药灸联合耳穴治疗均能改善原发性痛经,其有效率分别为92%、81%及96%。2.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药灸治疗。3.耳穴治疗和药灸联合耳穴治疗的疗效无显着差异。4.治疗后的疗效持久性方面,药灸联合耳穴治疗或单纯耳穴治疗均优于单纯药灸治疗。

二、痛经汤治疗痛经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痛经汤治疗痛经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西医治疗现状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及中药治疗
        1 历史沿革
        2 现代中医认识
        3 中药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1 古代针灸疗法
        2 古代针灸疗法小结
        3 现代针灸疗法
        4 现代针灸疗法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2.4 安全性检查
        2.5 伦理问题
        2.6 统计方法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基线比较
        3.3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齐刺法治疗PD的理论依据
        1.1 齐刺法的起源
        1.2 齐刺法的操作及作用
    2 选穴依据分析
        2.1 穴位分论
        2.2 选穴依据总论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基线分析
        3.2 总有效率分析
        3.3 VAS评分分析
        3.4 CMSS总频率评分分析
        3.5 CMSS严重程度评分分析
        3.6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3.7 安全性分析
    4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认识
        二、子宫肌瘤中医治疗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一、子宫肌瘤西医病因病机
        二、子宫肌瘤西医发病机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及终止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四、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六、技术路线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比较
        二、疗效观察
第三章 讨论和分析
    第一节 理论探讨
        一、中医学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认识
        二、经穴分析
        三、方药分析
    第二节 临床疗效探讨
        一、结果及分析
        二、临床疗效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4)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认识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生活调摄
        4 结语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相关认识
        1 发病机理
        2 与月经过多相关的发病机理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4 西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的筛选与纳入
        3 文献的质量学评价
        4 资料的提取与收集
        5 数据分析与综合
        6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结果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特征
        3 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5 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讨论
        1 疗效探讨
        2 证型及中药分析
        3 局限性
        4 研究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芪丹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组方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4 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可能高危因素
        5 不足与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吴萸暖宫贴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评分标准
    1.4 病例入选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症状评分、疼痛强度(VAS评分)情况分析
    3.3 疗效的分析
    3.4 相关因素与疗效(试验组)的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理论依据
    4.2 导师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治疗原则
    4.4 吴萸暖宫贴的组方分析及选穴分析
    4.5 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4.6 少腹逐瘀汤的选方依据
    4.7 结果分析
    4.8 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临床观察表
    附表2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表3 VAS评分标准
    附表4 中医症状评分
    附表5 不良反应观察表
    附录6 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英文缩略词
致谢

(6)艾灸神阙、关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基线分析
        3.2 治疗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调查
        1.2 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
        1.3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1.4 原发性痛经的西医治疗
    2、中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古代医家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2.3 近现代医家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3、治疗方案分析
        3.1 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基础
        3.2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理论基础
        3.3 选穴依据
        3.4 对照组选择依据
        3.5 治疗介入时间的选择问题
        3.6 临床评价指标的讨论
    4、疗效分析
    5、不足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不足
        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附录3: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
致谢

(7)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内容
        2.4 观察指标评分标准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
    3 一般资料
        3.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2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情况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情况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局部体征积分情况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积分情况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 情况比较
    4 临床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分析
        4.2 两组患者痛经疗效分析
        4.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疗效分析
        4.5 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分析
        4.6 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疗效分析
        4.7 两组患者血清CA125 疗效分析
        4.8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立题依据
    2.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3.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4.本研究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5.探析膈下逐瘀汤加减
    6.温针灸取穴依据
    7.综合机理探讨
    8.研究结果分析
    9.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研究观察表
致谢

(8)痛经方配合太极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分析
        1.两组患者入选情况
        2.基本资料分析
    二、观察指标分析
        1.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总积分比较
        2.两组治疗后痛经程度疗效比较
        3.两组间相同痛经程度疗效比较
        4.两组治疗前后痛经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5.两组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6.两组治疗后关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
    三、安全性检测结果
讨论
    一、病因病机
    二、立题依据
    三、痛经方组方分析
    四、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五、太极灸的治疗意义
    六、中医内外合治的意义
    七、结果与结论
    八、不足与展望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治疗周期及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观察指标分析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 疗效评定
    4 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1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分型
        1.4 中医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流行病学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的认识
    3 飞腾八法
        3.1 王氏飞腾八法
        3.2 徐氏飞腾八法
        3.3 飞腾八法的临床应用
    4 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10)药灸联合耳穴治疗青少年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痛经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痛经的治疗进展
    第三节 西医学对痛经的研究进展
        一、西医学对痛经的病因认识
        二、西医学对痛经的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样本量计算
        四、随机分组
        五、治疗方案
        六、疗效评价
        七、质量控制方法
        八、不良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情况比较
        二、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选题方法及立论依据
    第二节 选用穴位及依据
        一、耳穴依据
        二、药灸依据
    第三节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痛经汤治疗痛经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极齐刺配合大趾聚毛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 朱钟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D]. 全孝心(JEON HYO S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系统评价与疗效观察[D]. 王洁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吴萸暖宫贴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 刘婧.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6]艾灸神阙、关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 罗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温针灸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D]. 张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痛经方配合太极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 朱驿函.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飞腾八法按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 袁自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药灸联合耳穴治疗青少年痛经的临床研究[D]. 郭志华(Kwok Chi Wa).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通经汤治疗痛经3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