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灭菌及应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灭菌及应用

一、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杀菌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廖辉煌[1](2021)在《聚维酮碘对豚鼠耳毒性的实验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聚维酮碘溶液对中耳黏膜损伤程度及内耳毒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6只体重及听力正常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一次生理盐水给药)4只;对照组2(连续生理盐水给药)4只;实验组1(一次聚维酮碘给药)9只;实验组2(连续聚维酮碘给药)9只;一次给药组:双耳经鼓室注射生理盐水或5%聚维酮碘0.2ml,作用10min后吸出药液;连续给药组:双耳经鼓室注射生理盐水或5%聚维酮碘0.2ml,作用10min后吸出药液,一天一次。7天后全部豚鼠行ABR检测;检测后快速取出听泡,通过评分系统对中耳腔进行评分;随后取耳蜗基底膜,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外毛细胞。结果:1.实验前,所有组豚鼠听力全部在正常范围内;2.实验后,一次生理盐水给药组有1耳听力下降稍有,但不超过10d B n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生理盐水给药组中耳未出现黏膜增厚、血肿、充血、粘连现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未见基底膜毛细胞丢失;3.连续生理盐水给药组有1耳听力下降稍有,但不超过10d B n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生理盐水给药组偶见黏膜增厚和充血,无血肿和粘连形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未见基底膜毛细胞丢失;4.一次聚维酮碘给药组中有2耳听力无下降,其余16耳有10--65d B n HL听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聚维酮碘给药组以黏膜充血和血肿为主要变化,无黏膜增厚和粘连现象,但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未见基底膜毛细胞丢失;5.连续聚维酮碘给药组有14耳全聋,90d B n HL未能引出III波,其余4耳亦有严重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中耳均有明显黏膜增厚、血肿、充血、粘连,耳蜗基底膜各回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丢失。结论:5%聚维酮碘溶液可对中耳黏膜产生损伤并具有耳毒性,我们在耳部手术时应该避免聚维酮碘溶液进入中耳腔内。

宫宇宁[2](2020)在《高强度抗菌敷料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文中提出水凝胶是由水溶性聚合物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形成的大分子亲水网络材料。由于水凝胶的特殊性质,如对生理环境高度敏感、亲水性、较高的含水量和足够的灵活性等,使得水凝胶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尤其适合用作创面护理敷料。但大多数水凝胶力学性能欠佳,无法满足在外部机械力下对创面的保护;另外,还有合成过程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本论文工作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简单的原位合成法,制备出能够满足创面敷料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材料。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络合物(PVP-I)为原料,在不引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情况下,通过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高强度水凝胶材料。通过控制PVA和PVP-I的含量、冷冻时间、冷冻解冻循环次数等条件,调节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通过拉伸测试、红外、XRD、SEM、紫外以及抗菌实验等表征方法,证明了该水凝胶具有出色的力学强度,具备对碘离子的控制释放和抗菌能力。(2)运用原位合成法,在无交联剂的条件下,将壳聚糖(CS),聚丙烯酸(PAA)和阿拉伯胶(AG)混合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高恢复率的复合水凝胶材料。通过拉伸测试、浸泡不同溶液、抗菌测试等方法,详细探明了水凝胶内各种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恢复率,并具备一定的抗菌能力。

张利真,汪滨,张明,甘克勤,李超,高俊[3](2020)在《对我国消毒剂卫生标准的解读》文中提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期,因此,做到有效防控病毒保证自身不被感染极为重要。全国各省发布的防护指南中都要求所有人员做到定时消毒。目前,市场上消毒剂产品琳琅满目,医疗工作者和普通居家人群如何选择消毒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调研了我国常见的几类消毒剂卫生标准,并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得出标准的适用性结论,为不同人群选用消毒剂提供参考。

代明雪[4](2019)在《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并且在杀菌后不产生致癌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为A1级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但不与氨氮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优良的理化性质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保健、食品行业、石油行业等众多领域。然而,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当暴露在阳光下很容易发生降解,这对二氧化氯的运输和储存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对此问题,本论文将酸源与载体进行结合,并将其用于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中,得到了一种储存稳定、使用方便的固体二氧化氯。论文首先将吸附性能优良的两种载体(SBA-15介孔硅基材料和凹凸棒土)进行结合,得到SBA-15/凹凸棒土复合载体,并用制备的复合载体对不同的固体酸进行负载。通过对所得样品进行红外光谱、BET、p H和二氧化氯缓释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磷钨酸复合载体制备出的样品二氧化氯产生率高且储存稳定性最佳。对制备磷钨酸复合载体的各反应条件进行考察,确定了以分子量为5800的P123作为模板剂,同时得到了制备复合载体时凹凸棒土的最佳加入量。在负载磷钨酸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磷钨酸与载体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最适宜的干燥温度。本论文将合成得到的磷钨酸复合载体与亚氯酸钠及一些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匀并压片,从而制得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片剂。对主料的配比、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探究,最终确定出最佳配方,该配方可使制备的二氧化氯固体片剂二氧化氯生产率较高、溶于水后释放时间较短且储存稳定性好。对制备的二氧化氯固体片剂进行杀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由该片剂溶于水后得到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5min的时间,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可达到100%;作用10min的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超过了99.999%。

谈智,孙巍,唐晨晨,葛建明,李放,田野,王溪[5](2019)在《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和效果改进。方法采用两种来源的络合剂,以相同方法与碘粉络合,配制聚维酮碘A、B,并选择效果较好的络合剂配方,加入碘酸钾增效,制备聚维酮碘C。对3种聚维酮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并测定3种配方的pH和稳定性。结果原液对含3%牛血清白蛋白菌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in,聚维酮碘A的杀灭对数值>5.00,聚维酮碘B的杀灭对数值仅为2.31;聚维酮碘C原液作用0.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A、B、C配方聚维酮碘的pH值分别为3.4、3.4、4.0;54℃存放14天后,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2.10%、21.43%、7.86%;37℃存放3个月的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0.54%、17.79%、5.29%。结论络合剂对聚维酮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有影响,碘酸钾对聚维酮碘具有增效作用。

罗嵩,邱天,张淼,杨艳伟,朱英[6](2018)在《我国碘类消毒剂产品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碘类消毒剂产品现状,为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市场抽样查看和理化分析的方法,对市场销售中的碘类消毒剂产品包装信息和产品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国内市场碘类消毒剂产品413件,碘伏类产品占91.8%;有36.3%碘类消毒剂产品分别复配有乙醇、氯己定和季铵盐等成分。碘伏产品中有79.9%标注有效碘含量为0.5%左右。经过对34件产品有效碘含量测定显示,有55.9%的产品含量不合格。结论碘类消毒剂产品中以碘伏为主,超过1/3碘类消毒剂产品复配有其他杀菌成分,超过半数以上的产品有效碘含量不合格,应当加强市场监管。

罗嵩[7](2018)在《碘类消毒剂使用情况调查及有效碘标准物质研制》文中指出碘类消毒剂作为灭菌药剂具有高效能、适用广泛、安全的特点,但其多为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全国不同消毒实验室之间缺乏相关能力验证活动,相同产品的检验结果无法真实比较,影响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判断。通过有效碘标准物质的研制,可规范碘类消毒剂市场,保证有效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能避免此类产品的质量纠纷,方便质量监管。本研究通过市售碘类消毒剂的调查,确立了有效碘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案。通过均匀性研究、稳定性研究与多家实验室的合作定值,完成了有效碘标准物质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目的:研制消毒剂中有效碘标准物质并进行均匀性、稳定性与定值的不确定评定工作。方法:通过调查市售413件碘类消毒剂,确立了有效碘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案,并完成研制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制备有效碘标准物质500瓶。随机抽取15瓶包装单元,每个单元包括3个子样进行测定,用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均匀性检验。以1、2、3、6、9、12、18、24个月的时间间隔,对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分别在高温40 ℃和低温-40 ℃条件下,以0、3、7、14天的时间间隔,对标准物质的短期稳定性进行检验。标准物质定值采用由7家实验室两种实验方法合作定值的方案,通过统计学方法确立有效数据,计算标准值。完成有效碘标准物质由均匀性、稳定性与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给出标准物质的最终特性量结果。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碘伏类占碘类消毒剂市场的91.8%,是碘类消毒剂的主要产品类型。有36.3%的样品采取与其他杀菌有效成分复配,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有效碘含量标识为0.5%(5 g/L)左右的碘伏样品占据市场主流,占比79.9%。对其中34件产品进行检测,不合格样品占55.9%。根据调查结果,有效碘标准物质以聚醇醚碘为基体,质量分数0.5%为特性量值制备。经检测,标准物质内不含影响有效碘定值的杂质。按照研制方案制备的有效碘标准物质样品瓶内及瓶间均匀性优良,长期及短期稳定性良好。经过统计学分析,确定有效碘标准物质的标准值为0.508%。将均匀性、稳定性与定值引入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有效碘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02%,扩展不确定度0.004%。其特性量值应表达为(0.508±0.004)%(k=2)。结论:本研究完成了有效碘标准物质的研制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该标准物质可用于能力验证、协同性检测等,有助于碘类消毒剂的质量监管和避免质量纠纷。

张秋萍[8](2018)在《壳聚糖/乙醇消毒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不断介入先进的医疗手段,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耐药菌群增加,导致发生感染的几率日益提高。近些年来,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接触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手消毒剂是手部清洁和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方便并且有效的方法。市场上手消毒剂主要有溶液型、泡沫型和凝胶型三种,其中凝胶型消毒剂免水洗,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并且可添加保湿和护肤成分,大大提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因此消毒凝胶备受人们的青睐。目前的消毒凝胶多以卡波姆、纤维素、海藻酸钠为凝胶基质,低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三氯羟基二苯醚、醋酸氯己定、苯扎溴铵为杀菌成分。实践表明,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消毒剂,其中的化学杀菌成分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良的皮肤反应,危害人们的健康。如何降低消毒过程带来的毒副作用,提供一种绿色无毒的消毒剂,一直是消毒产品的研发方向。在众多的杀菌成分中,乙醇是公认的作用快速,杀菌广谱,效果最好,且毒副作用最小的杀菌剂,广泛应用在医疗行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如果能开发出一种仅含有乙醇的消毒凝胶,将可以彻底解决化学杀菌剂带来的毒副作用,引领消毒剂产品市场走向绿色无毒的道路。乙醇只有在较高浓度时才有最好的杀菌效果,浓度较低的乙醇凝胶非常容易得到,也是目前消毒凝胶的主要配方,但这些凝胶在提高乙醇浓度时会发生分层、结块、产生沉淀等现象。因此,高浓度乙醇凝胶的制备还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尚未见公开的报道。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通过筛选凝胶基质材料,调整实验配方,并探索合适的方法,制备了三种含有高浓度乙醇的消毒凝胶,并选择其中一种手感最舒适、稳定性最好的消毒凝胶,对其凝胶结构、力学性质、溶胀性和抗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制备了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凝胶,并探究了制备条件对凝胶性和药物释放性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成功制备了含有高乙醇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乙醇凝胶、纤维素/乙醇凝胶和壳聚糖/乙醇凝胶,并对它们的凝胶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凝胶外观的观察、主观涂抹的感受和放置后的稳定性,我们发现在聚丙烯酰胺/乙醇凝胶中,乙醇的最高浓度只有50%左右。涂抹后皮肤会有紧绷感,放置30天凝胶变浑浊或析出透明液体。纤维素类均能在较高乙醇浓度下形成凝胶,实验中以70%乙醇为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醇凝胶涂抹后出现起沫现象,并且放置后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液体,下层为具有悬浮颗粒的凝胶。羟乙基纤维素/乙醇的稳定性不好,放置后体系变浑浊。羟丙基纤维素/乙醇凝胶则呈现偏白的颜色,并且放置30天后也变浑浊。壳聚糖凝胶与乙醇的复配性较好,乙醇的最大浓度可达到80%。壳聚糖/乙醇凝胶外观呈无色透明状,涂抹后的舒适感较好,不会出现起沫或紧绷的现象,而且静置后凝胶仍然澄清透明。综上,壳聚糖/乙醇凝胶具有最佳的凝胶性能,无论是外观、涂抹感受,还是稳定性,壳聚糖/乙醇凝胶都比其它二者好。因此,我们选用壳聚糖作为消毒凝胶的基质材料,得到了壳聚糖/乙醇绿色消毒凝胶。2、研究了壳聚糖/乙醇消毒凝胶体系中的乙醇含量对凝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S/EtOH干凝胶的红外光谱为壳聚糖和乳酸的红外光谱的叠加,说明用于溶解壳聚糖的乳酸接枝到了壳聚糖链上。而这种接枝反应是随机发生的,所以与纯的壳聚糖固体相比,CS/EtOH凝胶的结晶度明显变差。当不良溶剂乙醇浓度的增加时,凝胶更接近壳聚糖固体的性质,结晶度增加。CS/EtOH凝胶膜具有多孔的网络结构,并且乙醇的浓度越大,孔的尺寸越小,平衡溶胀率也越小。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CS/EtOH凝胶的粘度变小,因此可视为假塑性流体,并且乙醇的引入使得体系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此外,该消毒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含70%乙醇的凝胶的抗菌效果最佳。重要的是,CS/EtOH凝胶结合了乙醇和壳聚糖的双重抗菌性,乙醇挥发后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生物安全性极好的壳聚糖凝胶抗菌膜,效果持久且毒副作用小。3、制备了高强度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复合凝胶与纯壳聚糖相比,氢键作用增强,结晶性下降,并且在不同的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的配比条件下,呈现了多孔状到类似层状的形貌转变。研究了温度、戊二醛浓度、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的体积比和乙酸含量对形成凝胶所需时间、溶胀率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戊二醛浓度越大,体积比越大,或乙酸含量越低,凝胶时间越短;戊二醛浓度越小,体积比越大,或乙酸含量越高,溶胀率越大;体积比越小,或戊二醛浓度越大,凝胶的力学性质越好。另外,以水杨酸钠为药物模型,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内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药物释放性质。我们发现随着凝胶体系中聚乙烯醇含量的增加,水杨酸钠的释放速度逐渐减慢,但总累计释放率变化不大。我们对壳聚糖基凝胶的研究能够对手消毒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汪建国[9](2017)在《渔药药效学专题讲座——第五章 环境改良剂与消毒药物的药效学(2)》文中研究说明三、醛类消毒剂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醛类消毒剂为甲醛与戊二醛。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作用主要靠醛基。其作用于菌体蛋白(包括酶)的巯基、羟基、羧基、氨基,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变性、凝固,造成微生物死亡。(一)理化性状1.甲醛(Formaldehyde)别名福尔马林(Formalin)。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沸点为-21℃,可以燃烧,燃点为300℃,相对

赵洺艺[10](2017)在《微乳碘的制备、质量评价及抗菌性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以微乳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微乳碘,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微乳碘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抗菌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方法:(1)从主药碘的化学性质出发,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合适的油相(Oil)、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F)、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CoSF);确定微乳中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相的最适组成比例及制备工艺,将单质碘制备成O/W型微乳碘。(2)根据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项下有关规定对所得制剂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外观形态、pH、黏度、密度、粒径等指标进行微乳碘的理化性质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微乳碘中碘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进行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考察其储存条件、时间等。(3)考察制备所得微乳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微乳碘中碘的有效浓度确定及其抗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耐药菌试验,进一步考察微乳碘对耐药菌的杀灭效果;通过生物被膜试验,初步探究微乳碘的抗菌机理。(4)以家兔皮肤为受试对象,进行完整皮肤、破损皮肤试验及皮内刺激性试验,对微乳碘进行安全性考察及评价。结果:(1)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得到微乳碘的油相(Oil)为乙酸丁酯、表面活性剂(SF)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CoSF)为无水乙醇。处方组成为Km=1:1,SF/CoSF:Oil=8:2,SF/CoSF+Oil=55%,即乙酸丁酯为11%、吐温-80为22%、无水乙醇为22%、蒸馏水为44.5%、碘为0.5%(g/100 mL)。制备工艺为:吐温-80与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加入乙酸丁酯,再次加入主药,最后加入水相。在25℃条件下,13002000 r/min磁力搅拌速度,搅拌30 min制备所得。(2)微乳碘的外观为酒红色澄清透明液体;粒径分布均在10100 nm之间;平均黏度值为35.8 mPa.s;平均密度值为1.0095 g/cm3;pH为3.304.00。采用HPLC测定微乳碘中有效碘的含量:I3-的线性范围为0.080.50 mg/m L,日内精密度的RSD值为0.5%1.0%,日间精密度的RSD值为0.8%1.3%,回收率结果在97.2%105.6%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值为3.1%,自制微乳碘以碘二分子计有效碘的含量约为1.3831.472 mg/mL,每批次之间含量测定结果的RSD值0.5%1.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微乳碘除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含量稍有下降外,在低温条件及加速试验中稳定性良好,各组分外观均无明显变化。(3)自制微乳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12mg/m L,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MIC为0.023 mg/m L;四种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不大于0.094 mg/mL;有效碘含量在0.0120.090 mg/m L范围,于2 min内对四种菌的抑菌率、杀菌率均达100%。耐药菌试验中微乳碘对耐咪唑类药物的克柔念珠菌的MIC、MBC均为0.125 mg/m L。生物被膜试验结果初步显示,微乳碘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体生物被膜的生长,从而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4)有效碘含量为1.500 mg/m L时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及皮内均无刺激性反应。结论:本文从处方筛选、制备工艺考察、质量评价、抗菌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成功制备出微乳碘。该制剂将碘包裹具有增加水溶性、掩盖碘刺激性气味、减少碘挥发等特点。各项指标完全符合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2.1.1”项下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2.3.3”项下皮肤刺激试验及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项下操作的有关规定。是一种有效碘的起效浓度低、杀菌抑菌时间短、皮肤无刺激、杀菌谱广的安全高效的皮肤外用消毒制剂。拟为皮肤外用含碘消毒制剂提供一种新的剂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杀菌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杀菌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聚维酮碘对豚鼠耳毒性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
第1章 引言
    1.1 药物耳毒性的影响
    1.2 内耳耳毒性药物的代谢
    1.3 聚维酮碘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及耳毒性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
    2.2 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实验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分组
        2.3.2 药液配制与给药方法
        2.3.2.1 聚维酮碘药液配制
        2.3.2.2 鼓室内注射方法
        2.3.2.3 给药频率
        2.3.3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2.3.4 中耳黏膜观察
        2.3.5 耳蜗基底膜取样方法
        2.3.6 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
        2.3.7 HE染色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ABR检测结果
    3.2 中耳、内耳解剖结果
    3.3 HE染色结果
    3.4 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聚维酮碘的特性
    4.2 聚维酮碘临床耳毒性研究
    4.3 聚维酮碘动物实验耳毒性研究
    4.4 本次实验聚维酮碘对中耳及内耳的影响分析
    4.5 聚维酮碘致聋的机制
    4.6 临床耳毒性监测的意义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聚维酮碘的特性及耳毒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高强度抗菌敷料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敷料水凝胶概述
    1.3 PVA水凝胶
        1.3.1 PVA水凝胶的制备
        1.3.2 PVA水凝胶的应用
    1.4 壳聚糖水凝胶
        1.4.1 壳聚糖
        1.4.2 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
        1.4.3 壳聚糖水凝胶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络合物复合水凝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聚乙烯醇(PVA)/PVP-I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2.2.4 测试及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分析
        2.3.2 PVA/PVP-I复合水凝胶的机械性能
        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4 PVA/PVP-I复合水凝胶的形态学研究
        2.3.5 PVA/PVP-I复合水凝胶的稳定性体与外药物释放
        2.3.6 抑菌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壳聚糖/聚丙烯酸/阿拉伯胶复合水凝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CS/PAA/AG水凝胶的制备
        3.2.4 测试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凝胶的制备
        3.3.2 水凝胶的机械性能
        3.3.3 水凝胶的抗菌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对我国消毒剂卫生标准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常用消毒剂卫生标准概况
2 我国常用消毒剂卫生标准解读
    2.1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27947-2011)
    2.2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3-2010)
    2.3 戊二醛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2-2010)
    2.4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6758-2018)
    2.5 含碘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8-2010)
    2.6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1-2010)
    2.7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9-2010)
    2.8 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7-2010)
3 我国常用消毒剂卫生标准技术要求差异分析
4 结语

(4)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二氧化氯概述
        1.2.1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制备
        1.2.2 二氧化氯的杀毒性能及应用
        1.2.3 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
    1.3 固体酸复合载体体系
        1.3.1 硅基介孔材料
        1.3.2 凹凸棒土
        1.3.3 杂多酸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二氧化氯复合载体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二氧化氯复合载体的制备
        2.3.1 SBA-15的制备
        2.3.2 改性SBA-15的制备
        2.3.3 固体酸复合载体的制备
    2.4 复合载体的分析与表征
        2.4.1 复合载体的红外表征
        2.4.2 复合载体BET分析
        2.4.3 复合载体的pH测定
        2.4.4 复合载体缓释性能测定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复合载体红外表征分析结果
        2.5.2 BET比表面(积)分析测试仪检测结果与分析
        2.5.3 复合载体的pH测定结果及分析
        2.5.4 复合载体缓释性能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磷钨酸复合载体的性能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
        3.3.1 原料的制备
        3.3.2 实验内容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模板剂的选择及载体形状的影响
        3.4.2 凹凸棒土加入量的影响
        3.4.3 磷钨酸与复合载体的最佳配比
        3.4.4 负载磷钨酸时干燥温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元固体二氧化氯片剂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和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原料的准备
        4.3.2 主要质量指标检测
        4.3.3 杀菌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磷钨酸复合载体与亚氯酸钠的最佳配比
        4.4.2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作粘结剂对片剂的影响
        4.4.3 干燥剂发泡剂对片剂的影响
        4.4.4 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促进剂对片剂的影响
        4.4.5 杀菌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有效碘含量测定
        1.2.2 中和剂鉴定及悬液定量杀菌试验[7]
        1.2.3 稳定性试验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有效碘含量及pH值测定结果
    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
        2.2.1 中和剂鉴定试验
        2.2.2 杀菌效果
    2.3 稳定性试验
3 讨论

(6)我国碘类消毒剂产品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包装标识调查
        1.2.2 产品质量检测
    1.3 数据评价
2 结果
    2.1 有效成分标注类型
    2.2 有效成分复配情况
    2.3 有效成分含量标识
    2.4 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7)碘类消毒剂使用情况调查及有效碘标准物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碘类消毒剂概述
        1.1 简介及特点
        1.2 分类
        1.3 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
    2 标准物质研制相关概述
        2.1 标准物质定义
        2.2 标准物质主要特征
        2.3 特性量值不确定度评定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方法路线
第二章 市售碘类消毒剂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有效成分标注类型
        2.2 有效成分复配情况
        2.3 有效成分含量标识情况
        2.4 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使用特点
        3.2 产品调查
    4 小结
第三章 有效碘标准物质研制
    1 有效碘标准物质制备
        1.1 特性量值选择
        1.2 基体选择
        1.3 杂质排除
        1.4 生产过程选择
    2 含量测定方法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均匀性检验
        3.1 数据评价
        3.2 结果
    4 稳定性检验
        4.1 长期稳定性
        4.2 短期稳定性
    5 小结
第四章 有效碘标准物质标准值确定及不确定度评定
    1 定值结果评价与标准值确定
        1.1 定值结果
        1.2 组内数据可疑值检验
        1.3 组间数据等精度检验
        1.4 组间数据平均值显着性差异检验
        1.5 正态性检验
        1.6 标准值确定
    2 有效碘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2.1 均匀性引入不确定度
        2.2 稳定性引入不确定度
        2.3 定值不确定度评定
        2.4 合成不确定度
    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创新点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文章

(8)壳聚糖/乙醇消毒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什么是手消毒剂
        1.1.2 手消毒剂的重要意义
        1.1.3 手消毒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1.1.4 手部细菌
        1.1.5 手消毒剂的剂型
    1.2 常用手消毒剂的特点
        1.2.1 含碘消毒剂
        1.2.2 氯己定消毒剂
        1.2.3 三氯生消毒剂
        1.2.4 醇类消毒剂
        1.2.5 季铵盐类消毒剂
        1.2.6 其它
    1.3 本论文设计思想
第二章 高浓度乙醇凝胶的制备
    2.1 聚丙烯酰胺
        2.1.1 试剂
        2.1.2 聚丙烯酰胺/乙醇凝胶的制备
        2.1.3 聚丙烯酰胺/乙醇凝胶的性质
    2.2 纤维素类
        2.2.1 试剂
        2.2.2 纤维素/乙醇凝胶的制备
        2.2.3 纤维素/乙醇凝胶的性质
    2.3 壳聚糖
        2.3.1 试剂
        2.3.2 壳聚糖/乙醇凝胶的制备
        2.3.3 壳聚糖/乙醇凝胶的性质
    2.4 结论
第三章 壳聚糖/乙醇消毒凝胶的结构及性质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菌种、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CS/EtOH干凝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3.2.2 CS/EtOH干凝胶的堆积方式研究
        3.2.3 CS/EtOH干凝胶的形貌研究
        3.2.4 CS/EtOH干凝胶的粗糙度
        3.2.5 CS/EtOH干凝胶的溶胀率
        3.2.6 CS/EtOH凝胶的流变性
        3.2.7 CS/EtOH凝胶的抗菌性
        3.2.8 CS/EtOH凝胶的pH值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仪器
        4.2.2 壳聚糖/聚乙烯醇凝胶的制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S/PVA干凝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4.3.2 CS/PVA干凝胶的堆积方式研究
        4.3.3 CS/PVA干凝胶的形貌研究
        4.3.4 凝胶时间的影响因素
        4.3.5 溶胀率的影响因素
        4.3.6 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4.3.7 CS/PVA/SS干凝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4.3.8 检测波长的确定
        4.3.9 标准曲线的绘制
        4.3.10 CS/PVA/SS载药凝胶的释药行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渔药药效学专题讲座——第五章 环境改良剂与消毒药物的药效学(2)(论文提纲范文)

三、醛类消毒剂
    (一) 理化性状
        1. 甲醛 (Formaldehyde)
        2. 戊二醛 (Glutaraldehyde)
    (二) 杀菌作用
    (三) 影响杀菌因素
        1. 温度
        2. 有机物
        3. 浓度与作用时间
        4. 酸碱度 (p H值)
    (四) 应用
        1. 甲醛的应用
        2. 戊二痊的应用
    (五) 注意事项
四、季铵盐类消毒剂
    (一) 理化性状
        1. 苯扎溴铵 (Bromo geramine)
        2. 度米芬 (Domiphen bromide)
        3. 消毒净 (Tetradecyl methypyridinium bromide)
    (二) 杀菌作用
    (三) 影响杀菌因素
    (四) 应用
    (五) 注意事项
五、含碘类消毒剂
    (一) 理化性状
        1. 碘 (Iodine)
        2. 聚维酮碘 (Betadine;Povidoneiodine, PVP-I)
    (二) 杀菌作用
    (三) 影响杀菌因素
        1. 酸碱度 (p H值)
        2. 有机物
        3. 温度
    (四) 应用
        1. 碘的用法
        2. 聚维酮碘的用法
    (五) 注意事项

(10)微乳碘的制备、质量评价及抗菌性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微乳碘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考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
        2.1 油相的初步筛选
        2.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3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4 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2.5 微乳碘载药量的确定
        2.6 微乳碘的工艺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微乳碘的质量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
        2.1 外观形态、粒径、密度、黏度和PH评价结果
        2.2 HPLC法测定微乳碘中有效碘含量方法的建立
        2.3 微乳碘稳定性试验结果
    3 结论
第三部分 微乳碘的药效及抗菌机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
        2.1 MIC、MBC试验检测结果
        2.2 中和剂鉴定试验
        2.3 抑菌率、杀菌率试验结果
        2.4 耐药菌试验结果
        2.5 镜下观察生物被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微乳碘的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受试动物
        1.3 方法
    2 结果
        2.1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2.2 一次破损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2.3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2.4 皮内刺激性试验结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杀菌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维酮碘对豚鼠耳毒性的实验观察[D]. 廖辉煌. 南昌大学, 2021(01)
  • [2]高强度抗菌敷料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 宫宇宁.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3]对我国消毒剂卫生标准的解读[J]. 张利真,汪滨,张明,甘克勤,李超,高俊. 标准科学, 2020(03)
  • [4]杂多酸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氯中的应用研究[D]. 代明雪. 天津大学, 2019(06)
  • [5]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J]. 谈智,孙巍,唐晨晨,葛建明,李放,田野,王溪. 江苏预防医学, 2019(01)
  • [6]我国碘类消毒剂产品现状调查[J]. 罗嵩,邱天,张淼,杨艳伟,朱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8(08)
  • [7]碘类消毒剂使用情况调查及有效碘标准物质研制[D]. 罗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8]壳聚糖/乙醇消毒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张秋萍. 吉林大学, 2018(01)
  • [9]渔药药效学专题讲座——第五章 环境改良剂与消毒药物的药效学(2)[J]. 汪建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7(18)
  • [10]微乳碘的制备、质量评价及抗菌性与安全性评价[D]. 赵洺艺.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制备、灭菌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