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TC9工作进度报告

IEC TC9工作进度报告

一、IEC TC9工作进展通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润风,鲁清,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刘国强,洪成佳,李少雄[1](2021)在《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揭示我国南方花生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明确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通过100对SSR引物分析了54份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品种系谱分析其中2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亲本来源。【结果】有47对供试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2.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7~0.764、平均0.336。对54个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存在相关性,同一省份的品种更倾向于聚为一类。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广东、广西3个省份花生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是相互交叉的,以伏花生和狮头企为主培育出的粤油551、粤油551-116、汕油27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的汕油71、汕油523是南方花生品种常用的骨干亲本。【结论】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的缺点。今后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花生种质资源,培育新遗传背景下的骨干亲本,拓宽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加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郭倩[2](2020)在《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对木质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大量具有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木质艺术珍品,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生活水平等提供资料,并且不可复制。木质文物作为一种生物材料,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微生物的侵害,降低其价值,甚至被彻底破坏。本论文以周原某战国古墓葬文物埋藏土壤和榆林卧虎湾墓地群中一棺木埋藏土壤及其内木质文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木质文物样品各项理化性质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其对木材试块的腐蚀机理研究,旨在为木质文物的保护及保存工作提供参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文物埋藏土壤理化性质:车马坑土壤p H在8.56~9.46,呈碱性,易使木质纤维组分发生水解腐蚀文物;棺木土样p H为7.01~7.29,基本为中性,不会过度引起木质文物破坏。车马坑及棺木土壤含水量均<5%,有机质含量<6%,属干旱贫瘠土壤,主要阴离子为SO42-、F-、Cl-、NO3-和PO4-,主要阳离子Na+、Ca2+、NH4+、K+、Mg2+,其中,SO42-和Na+、Ca2+含量最高,可形成盐结晶引起木器表面泛碱酥化并催化文物中的纤维素分解。车马坑土壤紧实为粉砂质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水气;棺木土质为砂土,粘粒较少不易吸附微生物,对木质文物保护均有一定积极作用。2.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1)车马坑各采样点细菌浓度范围为1.24×106~6.26×106个/g,分离到细菌8种,其中金杆菌和芽孢杆菌分布较多,金杆菌在各土样中分布均匀,而芽孢杆菌主要集中在墓葬内部采样点(TC-6~TC-9),可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木质文物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放线菌浓度为1.102×105~9.5×105个/g,分离到放线菌5种,其中纤维单胞菌分布较多;真菌数量为2.13×104~5.79×104个/g,分离到真菌11种,其中腐霉较多,主要分布于车马坑内部采样点(TC-6~TC-9),腐霉可通过经典游离酶模式降解木质文物;嗜盐古菌数量为1×103~6.6×103个/g,分离到嗜盐菌3种,其中嗜盐球菌分布较多,且集中于车轮土样(TC-7、TC-8),不会单独对木质文物造成损害。车马坑土样中细菌数量较多,通过吸附于文物表面以其为碳源降解木质文物。(2)棺木各采样点细菌浓度为1.16×106~8.8×106个/g,分离到细菌5种,其中分布最多的为芽孢杆菌和短杆菌,短杆菌对非结晶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放线菌浓度为1.7×105~4.56×105个/g,分离到放线菌4种,其中分布最多的为链霉菌,在各土样中都有分布,通过产碱性纤维素酶降解木质文物;真菌数量为4.06×104~8.13×104个/g,分离到真菌6种,其中分布最多的为拟青霉和腐霉,通过氧化作用降解木质文物中的木质素;嗜盐古菌数量为1×103~8×103个/g,分离到嗜盐菌2种,其中分布最多的为嗜盐球菌。棺木中微生物中真菌占比较多,通过分泌胞外酶和菌丝依附于文物表面对其进行分解破坏。3.木质文物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分布特征:以棺木中木质文物为代表,该样品p H6.76,含水率为15.3%,密度为0.46g/cm3,p H、含水量与未经腐蚀的木材相当,密度约为未经腐蚀木材的3/4。水抽提物含量2.01%,表明样品中无机物和可溶糖含量大大减少。纤维素含量27.62%,半纤维素含量8.25%,木质素含量16.04%;木质组分含量约为未经腐蚀木材的1/2~1/3,木质组分减少对木质内部纤维的保护作用减弱,引起腐蚀逐渐加剧。木质文物中微生物分布特征:细菌浓度2.69×106个/g,分离到细菌4种,其中节杆菌最多,吸附在非结晶纤维素表面,使其膨胀而后分解。放线菌浓度2.21×105个/g,分离到放线菌2种,其中白色链霉菌较多,通过持续水解和氧化两条途径降解木质纤维。真菌浓度7.01×105个/g,分离到真菌6种,其中青霉和木霉较多,通过菌丝割裂木质文物并进行酶解。嗜盐古菌浓度7×103个/g,分离到嗜盐球菌2种,其中嗜盐球菌最多。4.通过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嗜盐古菌对木料试块的正交实验进行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试块腐蚀最严重的环境条件组合为:木质文物中真菌在温度为30℃、外加C/N为0.5/1、土壤含水量为15%下腐蚀100天。在此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为2.305%,半纤维素损失率3.406%,纤维素损失率2.033%,木质素损失率1.574%,说明30℃、15%含水量下微生物对木质文物的腐蚀较强,在实际文物保存中应保持环境干燥且温度低于30℃。

吕建伟[3](2019)在《花生株高和出仁率QTL定位分析》文中提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和加工利用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提高产量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株高、出仁率均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揭示二者的遗传机制对于培育高产花生品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花生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的遗传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分别以“远杂9102×徐州68-4”(YX)、“徐花13×中花6号”(XZ)两个花生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两个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开展多年多点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的鉴定评价和QTL定位,并将与多环境、多群体稳定的QTL连锁的标记进行基因组比对,发掘和分析区段内的候选基因信息,为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的协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表型数据分析方面,株高和出仁率表型在YX和XZ两个RIL群体的所有环境呈连续正态或偏态分布,表明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均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两个RIL群体在各个环境的株高和出仁率表型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因亲本遗传背景而异。2.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方面,利用YX群体构建了含830个SSR位点、覆盖1386.19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7cM。在XZ群体构建了含817个SSR位点、覆盖1756.48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15cM。3.在株高QTL定位方面,YX群体共检测到38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为3.99%~26.27%,其中有7个主效QTL,8个重复QTL;XZ群体共检测到10个株高QTL,表型贡献率范围为6.41%~12.03%,其中有3个主效QTL。在A09连锁群,YX群体的一致性QTL cqPHA09.d和XZ群体的qPHA9.1a含有相同的紧密连锁标记Ad09A3779和AGGS2438,是多群体多环境的稳定QTL。4.在出仁率QTL定位方面,YX群体共检测到66个出仁率QTL,表型贡献率范围为3.09%~17.44%,其中有16个主效QTL,14个重复QTL。XZ群体共检测到17个出仁率QTL,表型贡献率范围为4.99%~23.71%,其中有7个主效QTL,3个重复QTL。在A09连锁群,YX群体的一致性出仁率QTL cqSPA09.a与XZ群体的出仁率QTL qSPA09.3a是多群体多环境稳定的出仁率QTL。在B10连锁群,YX群体的环境重复出仁率QTL qSPB10.2b和qSPB10.3c,与XZ群体部分效应来自株高的出仁率QTL qSPB10.3b是多群体多环境稳定的出仁率QTL。5.在株高和出仁率QTL共定位方面,YX群体A09连锁群的一致性株高QTL cqPHA09.a与主效出仁率QTL cqSPA09.a(PVE值12.95%和17.44%)共定位。XZ群体A09连锁群的主效株高QTL qPHA09.3a(PVE值10.63%)和出仁率QTL qSPA09.3a(PVE值4.99%)共定位。这些共定位的QTL效应相反,表明A09染色体含有控制花生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的多效基因或紧密连锁的基因。6.SSR标记Ad09A3779和AGGS2438与YX群体一致性QTL cqPHA09.d和XZ群体qPHA9.1a紧密连锁,将它们比对到A09基因组的3.4Mb物理区间,含有161个候选基因,其中150个基因具有功能注释,11个基因功能未知。有50个基因在栽培种花生中按照表达模式被划分为两个类群,一类基因主要在发育的荚果和种子中以及营养枝和生殖枝的顶端表达,另一类基因主要在苗期的根、瘤、叶片、主茎和侧枝表达,表明该标记区间内存在控制株高、荚果出仁率的基因。

刘贻灿,王辉,杨阳,侯克斌,李洋,宋彪[4](2020)在《大别山北淮阳带东段石榴斜长角闪岩石炭纪变质作用的测定》文中提出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其中,东段未发现与西段相对应的古生代大洋俯冲记录,也缺乏相关的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方面报道.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认识.北淮阳带东段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包括3类(套)岩石:(1)变质岩,如变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复理石等;(2)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花岗岩、正长岩和火山岩等;(3)盆地沉积岩,主要为中新生代沉积及少量石炭纪沉积.然而,该区一直未发现古生代变质作用的岩石学记录.为此,对北淮阳带东段金寨县铁冲一带与大理岩相共生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石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55±5 Ma变质作用,因而首次发现研究区经历了石炭纪变质作用,为秦岭-桐柏造山带的东延以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

张东慧,葛广路[5](2018)在《纳米技术标准化的挑战、动态与展望》文中提出技术标准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对于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纳米科技来说,在名词术语、测量表征、环境健康安全和材料规格等方面对基础通用标准有紧迫的需求,而这就依赖于纳米检测方法验证、不确定度评估、标准样品研制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术界、产业界、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本文综述了纳米技术标准化动态,包括战略制定、组织机构、发布与在研标准、面临的主要挑战等,并结合我国纳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和宣贯力度、引入创新方法、提升企业参与,使制定的标准切实助力我国纳米产业测试水平和质量提升.

李锟[6](2017)在《半导体传感器和MEMS国际标准化进展》文中认为6月79日,IEC TC47/SC47E(半导体分立器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IEC TC47/SC47F(MEMS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会议及MEMS标准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37位专家参加。中国代表团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电13所、航天704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12名

马红[7](2016)在《2016年IEC/ACOS国际会议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会议对与ISO现有标准之间的不同使用范围和技术进行了梳理,对引用ISO 9806标准中计算公式内容部分作出声明,并确定了共同开展工2016年9月78日,IEC/ACOS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2016年国际会议,中国专家、全国电气安全标委会(SAC/TC25,简称"安标委")委员陆尧参加了会议,全国电气安全标委会秘书处也派员参加。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与技术评价中心[8](2015)在《第78届IEC大会期间电工行业部分技术委员会会议通报》文中提出2014年11月415日,第78届IEC大会及其部分技术委员会会议、工作组会议日本东京举行。大会期间,我国IEC相关行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同期举的50多个技术委员会会议。以下为我国电工行业标委会专家参加的部分会情况。一、IEC/TC3会议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IEC/TC3(信息结构、文件编制、标志标识规则和图形符号技术委员会)的国内第二归口单位,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方晓燕、委员兼副秘书长曾雁鸿参加了年会。1、IEC综合信息报告来自中央办公室的官员向参加TC3会议的全体代表介绍了有关IEC综合信息,

吴正平[9](2014)在《IEC/TC46 2014年全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IEC/TC46(电线、电缆、波导、射频连接器和微波元件和附件)2014年全会及其分会和工作组会于5月59日在美国召开,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金信诺公司和上海电缆研究所等三个单位共五名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1会议总体情况TC46总会上通报了TC46一年来标准的进展情况,TC46/WG5(屏蔽效率)、WG6(互调电平)、WG9(电缆组件)和SC46A(同轴电缆)、SC46C(电

吴维宁,辛耀中,姚建国,张官元,刘国定,姜海[10](2012)在《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2011年9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57技术委员会(TC57)年会的情况。详细介绍了IEC TC57各工作组当前的工作动态。描述了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近期的工作进展情况。

二、IEC TC9工作进展通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EC TC9工作进展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生化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花生叶片DNA提取
        1.2.2 PCR扩增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2.2 类型间的聚类分析
    2.3 系谱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对木质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区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埋藏土壤和木质文物理化特性及其对出土木质文物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文物埋藏土壤的理化性质
        2.2.2 出土木质文物的理化性质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文物埋藏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对出土木质文物的影响
        2.3.2 出土木质文物理化性质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埋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和活性研究及其对木质文物的影响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方法
        3.2.2 微生物理化鉴定方法
        3.2.3 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活性特性研究方法
        3.2.4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3.2.5 微生物保存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3.3.2 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种类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3.3.3 土壤微生物活性性能研究
        3.3.4 文物埋藏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3.3.5 菌剂各项指标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出土木质文物微生物种类和活性研究及对文物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木质文物微生物量及分布特征研究方法
        4.2.2 木质文物中微生物活性特征研究方法
        4.2.3 木质文物中微生物活性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出土木质文物中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
        4.3.2 土壤里微生物与木质文物微生物的二者关系
        4.3.3 木质文物可培养微生物活性性能研究
        4.3.4 木质文物中微生物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4.3.5 菌剂各项指标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出土木质文物及其文物埋藏土壤环境中微生物对木质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文物埋藏土壤中微生物对木材的腐蚀机理
        5.3.2 木质文物中微生物对木材的腐蚀机理
        5.3.3 正交实验验证结果
        5.3.4 可培养和不可培养微生物对木质文物腐蚀机理
    5.4 结果分析及保护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花生株高和出仁率QTL定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1.1 世界花生产业分布及发展现状
        1.2 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3 花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 花生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2.1 花生株高、出仁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2.2 花生株高、出仁率性状的遗传特性
        2.3 花生重要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花生遗传图谱的构建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YX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及分析
        3.2 基于XZ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及分析
        3.3 两群体遗传图谱的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花生株高和出仁率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及QTL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田间试验
    2 数据分析
        2.1 表型数据分析
        2.2 QTL定位和元分析
        2.3 条件QTL
        2.4 候选基因挖掘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YX RIL群体相关性状分析
        3.2 亲本及XZ群体相关性状分析
        3.3 YX RIL群体株高及出仁率性状的QTL分析
        3.4 XZ群体株高及出仁率性状的QTL分析
        3.5 两群体QTL比较
        3.6 株高主效QTL区段候选基因预测
    4 讨论
        4.1 两个RIL群体的QTL检测效果
        4.2 株高与出仁率相关性的遗传解析
        4.3 两个RIL群体QTL定位结果分析
        4.4 A09染色体区段候选基因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A09染色体共定位区间候选基因注释
附录Ⅱ A09染色体定位区段候选基因KEGG通路
附录Ⅲ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大别山北淮阳带东段石榴斜长角闪岩石炭纪变质作用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描述和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5)纳米技术标准化的挑战、动态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科技的名词术语标准化
2 纳米科技的测量表征标准化
3 纳米科技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化
4 纳米科技的材料规格标准化
5 挑战及展望

(6)半导体传感器和MEMS国际标准化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18项国际标准取得重要进展
2 标准化新动向
3 MEMS标准化进展飞速
4 我国应重点关注的标准化工作

(7)2016年IEC/ACOS国际会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IEC/ACOS简介
二、会议内容
    (一) 安标委重点参与工作
    (二) 会议其他内容
三、会议感想

(8)第78届IEC大会期间电工行业部分技术委员会会议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一、IEC/TC3会议
    1、IEC综合信息报告
    2、TC3全会
二、IEC/TC 14会议
    1、综合信息
    2、各工作组报告
    3、联络员报告
    4、长远发展计划
三、IEC/TC105会议
    1、工作组会
    2、IEC/TC105新技术领域活动进展情况
四、IEC/TC111会议
    1、工作组会议
    2、IEC/TC111会议
五、IEC/TC112会议
    1、IEC/TC112现有工作简介
    2、各个工作组会情况
    3、会议中与我国相关的事项
六、IEC/TC117会议
    1、背景资料介绍
    2、参会情况介绍

(9)IEC/TC46 2014年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议总体情况
    (1) Joint group 8 (混装电缆) 工作组
    (2) liaisons (联络会议)
        a.ISO/IEC JTC1/SC25/WG3 (信息技术设备互联) :
        b.IEC/TC20/WG18 (电缆的燃烧特性) 报告:
        c.IEC/SC48B (低频连接器) 报告:
        d.SC46XC (欧洲委员会) 报告:
        e.IEC/TC100 (音视频多媒体) 报告:
    (3) TC46/WG5 (屏蔽效率工作组)
    (4) SC46C/WG7 (对称电缆工作组)
    (5) SC46A/WG3 (同轴电缆工作组)
    (6) SC46F (微波无源元件工作组)
    (7) SC46A (同轴电缆分会)
    (8) SC46C (电线和对称电缆分会)
2 中国代表团未来工作及建议

(10)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IEC TC57 2011年会概况
    1.1 远动通信协议工作组 (WG3)
    1.2 电力系统智能电子设备 (IED) 通信及其数据模型工作组 (WG10)
    1.3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工作组 (WG13)
    1.4 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工作组 (WG14)
    1.5 数据和通信安全工作组 (WG15)
    1.6 电力市场通信工作组 (WG16)
    1.7 分布式能源 (DER) 通信工作组 (WG17)
    1.8 水电厂监控通信工作组 (WG18)
    1.9 TC57内部长期协调工作组 (WG19)
    1.10 超高压和高压系统电力线载波系统规划工作组 (WG20)
    1.11 接入电网的系统接口和通信协议工作组 (WG21)
2 SAC/TC82工作进展
    1) 变电站工作组
    2) 通信安全工作组
    3) 配电网工作组
    4) EMS-API工作组
    5) 电力市场工作组
    6) WAMS及时间同步工作组
    7) 通信技术工作组
3 结语

四、IEC TC9工作进展通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王润风,鲁清,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刘国强,洪成佳,李少雄.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文物埋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对木质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D]. 郭倩. 长安大学, 2020(06)
  • [3]花生株高和出仁率QTL定位分析[D]. 吕建伟.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4]大别山北淮阳带东段石榴斜长角闪岩石炭纪变质作用的测定[J]. 刘贻灿,王辉,杨阳,侯克斌,李洋,宋彪. 地球科学, 2020(02)
  • [5]纳米技术标准化的挑战、动态与展望[J]. 张东慧,葛广路. 科学通报, 2018(35)
  • [6]半导体传感器和MEMS国际标准化进展[J]. 李锟.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7(08)
  • [7]2016年IEC/ACOS国际会议报告[J]. 马红. 电器工业, 2016(11)
  • [8]第78届IEC大会期间电工行业部分技术委员会会议通报[J].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与技术评价中心. 电器工业, 2015(02)
  • [9]IEC/TC46 2014年全会综述[J]. 吴正平.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4(06)
  • [10]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J]. 吴维宁,辛耀中,姚建国,张官元,刘国定,姜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1)

标签:;  ;  ;  ;  ;  

IEC TC9工作进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