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亭[1](2021)在《中高职教育体系有效衔接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对于推动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及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协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会计专业教育体系衔接路径作出探索。本文在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原则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策略及其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雷爱萍[2](2020)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联。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与举措,这一纲领性文件也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从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为政府。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担负着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地方政府能否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是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南宁市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近年来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南宁市政府注重引导,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就业、升学双轨育才”为导向,为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做了不少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套具备首府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融合等手段,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和内涵建设,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升,并在2019年荣获广西首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但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存在角色缺位与角色越位现象。本文从政府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能和角色入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广西南宁市为例,通过分析该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状况,剖析该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及原因,针对其面临的困境,结合理论研究和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优秀经验,提出优化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策略,建议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标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统筹全局谋划长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强化政府指导监督职能等;以期进一步提高政府在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效能,促使政府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立法者、规划者、变革者和监管者,为地方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公共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强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杨嘉怡[3](2020)在《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以三所试点院校为例》文中指出现代学徒制作为舶来物,在我国的实践历经了政策萌芽、政策试点、政策全面推进三阶段。目前广西前两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虽然已完成验收,但由于地方经济差异以及院校实力差异,广西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进度、成效与其他地区存在差距。因此对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情况进行研究,深入挖掘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梳理,第二、三部分为实践分析,第四、五部分理论结合实践情况探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对策。在具体研究中,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分析为研究方式,全面审视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基于对广西三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进一步剖析发现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认知不足、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实习实训与专业关联度不高、师资水平尚未达到现代学徒制要求、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学生双重身份欠缺保障等问题。从社会环境、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机构建设等方面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下一步工作中,应以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环境、加强政策支持以及资金保障、构建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着力点,助力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进。
张祯[4](2019)在《县域职业教育开展集团化办学可行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这一办学模式集企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互帮互助,互享教学成果。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引入县域这一特殊的地域当中,克服县域职业教育力量薄弱、实力不强等缺陷,提高对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县域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增加县域职业教育含金量;同时县域职业教育是与县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发展县域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县域人力资源的发展,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对南宁市五县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对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刻分析了目前县域职业院校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可行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可行性、政策背景以及成功经验的探索,以及学生教师的需求可行性,加之分析目前开展县域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性和客观必要性,得出了目前开展的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提出优化对策。内部层面主要为提高认识,认准自己的定位,取长补短,完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师资力量,同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课程、就业等方面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外部层面要求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行业对于县域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与支持力度,强化社会办学的公众效应。
王音音[5](2019)在《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研究 ——以辽宁省高职院校为例》文中指出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最具特色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也是实现和加强校企合作、密切与企业联系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是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质量的源头途径,是高职院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存在要素缺位或者要素内容不健全的现象,如实习组织制度不完善,导致制度执行力差。又如在实训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制度不规范,导致实训设备利用率低,学生实践质量下降。制度内容的不健全会影响制度的执行,学生实习实训缺少了制度的保障就难以为继。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9所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制度为样本,运用政策内容分析法对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的目标、对象、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探究确立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系统论,在四个理论支撑的基础之上,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制度进行内容分析,探寻合理路径。其次搜集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制度文本并进行考查,在政策内容分析理论的支撑下,从目标、对象、措施三个方面对实习实训制度的内容进行梳理。再次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制度内容分析的标准,在分析的过程中衡量制度内容是否具有全面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从目标、对象、措施三个方面提出实习实训制度内容存在哪些问题。最后针对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存在的问题,从目标、对象、措施三个方面对完善实习实训制度的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政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实习实训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制度内容进行研究,发现制度内容存在不全面等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丰富制度内容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魏振东[6](2019)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总结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进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通过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政策及实践构建出产教融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然后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对接、课程体系设计的不合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并从人才培养的理念、过程及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以产教融合为理论指导,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的创新,即理念的创新、过程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其中理念的创新主要包括:树立产教融合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复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顺应地方产业为培养理念;过程的创新包括:招生、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就业等五个环节;方法的创新主要包括:构建教育集团、构建实践创新机制、搭建政校企人才培养平台等,从而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潘新法[7](2018)在《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运营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目前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发展现状、运营研究实际和理论,阐述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公共实训基地的项目背景、建设规划、运营管理及对政策、区位、机遇、市场、社会、效益进行分析,采用SWOT分析、头脑风暴会议、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该项目运营管理进行风险识别;同时,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分级量化识别后的风险因素,评估分析影响项目运营管理的主要风险点;最后,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提出项目运营管理风险防控方法。本文对实训基地项目的运营管理和建设投资等方面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为项目建设、组织运营、组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宋建祠[8](2018)在《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提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亦简称职业教育,历来受到国家各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生产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与培训完善的重要性,要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解读十九大报告,发现需要将职业教育作为抓手,强化学校和社会层面的双重作用,在课程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专业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根本意义上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建设,培养出大批符合一线生产技能人才的教育,切实提升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匹配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现阶段职业技能教育发生较大转变,面临全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明显的终身性,注重强化技能人才的人文素养,社会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并且企业和行业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参与度增加,工学一体性逐渐增强。本文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教育局2017年9月提供的数据,以及个人在厦门市的部分企业收集到的部分数据为基础,吸收借鉴其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学习,对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重要环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这相对很多研究都是从宏观层面且较为笼统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本文旨在探究下厦门市基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改进策略,为厦门市未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解鹏程[9](2018)在《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连续下发文件,大力振兴职业教育。而现代化综合实训中心是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能否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关键,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热潮。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资金投入量较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受到政策和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的诸多特点,所以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依照可行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项目的属性和工程概况以及项目所在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具体的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投入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实用的建议,从而提出科学的依据,为项目的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本文以H学院计划建设的集办公、理论教学、实训、实验用房为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H学院实训用房的现状、需求及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工程整体概况、工程设计方案及实训室内部安装方案、社会效益、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等各个方面,对整个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重点对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和社会效益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所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项目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刘春林[10](2018)在《A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国家教育部新教改文件特别强调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高校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A校职业教育经管类专业实践培养方面有所欠缺,注重单一课程的实践教育,缺少综合性课程的教育。本文在对国内外实训中心建设和提取原有实训室经验文献分析基础之上,以A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中心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信息研究法对实训中心项目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内容采用集成管理的模式对实训中心项目目标、项目产出物和项目工作进行三方面管理,旨在确保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的顺利开展。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建设项目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方式探索、结合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训练、定期举办各类大赛和讲座论坛、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化企业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实训基地为初步目标;以成为实训中心项目示范、课程体系改革示范、教师教学能力示范、构建服务型教育示范为长远发展目标。本项目以综合产品设计方案、跨专业实训教学方案、跨专业实训项目系统功能结构方案和跨专业实训平台人员设备需求方案为设计产出物管理。以实训产品特征、产品平台和模块搭建为实训产品产出物管理,以场地环境布局和实训场地三维图为场地产出物管理,对实训中心项目产出物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项目时间、项目经费、项目师资管理、项目软件实施和项目人员管理职责为项目工作管理,确保产出物的合理有效完成。实训中心项目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人员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课程资源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措施和合作企业保障措施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确保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的顺利进行。研究对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预计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进一步保障项目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
二、广西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高职教育体系有效衔接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原则 |
(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
(二)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
(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
(四)遵循问题导向原则。 |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策略 |
(一)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衔接。 |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
(三)会计专业实训资源的衔接。 |
三、推进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保障措施 |
(一)中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合作理念,为中高职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
(二)中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共同推进会计专业建设与会计行业发展之间的对接。 |
(三)中高职院校需要以推进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得以有效衔接为出发点,对中高职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 |
(四)中高职院校需要强化教育工作者沟通交流。 |
四、结语 |
(2)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
五、研究的内容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职业教育 |
二、地方政府 |
三、地方政府职业教育职能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二章 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状况 |
第一节 政策制定 |
第二节 规划导向 |
一、落实职业教育财政支出责任 |
二、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 |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机制创新 |
一、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企业用人标准 |
二、示范作用推动城乡职校合作发展 |
三、贯通办学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
四、精准服务建成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
第四节 教育监管 |
一、重视职业院校常规管理 |
二、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
三、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
第三章 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及原因 |
第一节 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不足 |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
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动力不足 |
四、质量监督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
第二节 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
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
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 |
四、缺乏职业教育监管抓手 |
第四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
第一节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二、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三、北美“CBE”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四、英国“BTEC”模式下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第二节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借鉴 |
一、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二、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可借鉴经验 |
第三节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启示 |
第五章 优化南宁市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标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
二、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
第二节 统筹全局谋划长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
三、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
一、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合理统筹经费投入 |
二、推进各类职业院校体制改革 |
三、推动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四、不断激活公共实训基地活力 |
五、全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四节 强化政府指导监督职能 |
一、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及督导评估体系 |
二、健全职业教育督导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
三、组建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以三所试点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高职院校 |
1.4.2 人才培养模式 |
1.4.3 现代学徒制 |
1.5 理论基础 |
1.5.1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
1.5.2 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 |
1.6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思路 |
1.6.3 研究方法 |
1.7 创新之处 |
第2章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背景及概况 |
2.1 国内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 |
2.1.1 广西高职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
2.1.2 国内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 |
2.1.3 我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
2.2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概况 |
2.2.1 广西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属性 |
2.2.2 广西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专业类别 |
2.2.3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特点 |
第3章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与方式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人口特征分析 |
3.2.2 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调查分析 |
3.2.3 培养过程的调查分析 |
3.2.4 培养评价的调查分析 |
3.2.5 培养制度的调查分析 |
3.3 广西三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的实践分析 |
3.3.1 广西三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概况 |
3.3.2 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模式 |
3.3.3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 |
3.3.4 校企建立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
3.3.5 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配套教学管理制度 |
第4章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4.1.1 对现代学徒制认知不足 |
4.1.2 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 |
4.1.3 实习实训与专业关联度不高 |
4.1.4 师资水平未达到现代学徒制要求 |
4.1.5 考核评价不够全面 |
4.1.6 学徒双重身份欠缺保障 |
4.2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现代学徒制舆论引导环境缺失 |
4.2.2 参与主体间利益未协调 |
4.2.3 政府政策支持及经费支持不足 |
4.2.4 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
4.2.5 “双导师”遴选培训机制不健全 |
4.2.6 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
4.2.7 管理监督不到位 |
第5章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推进对策 |
5.1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环境 |
5.2 加强政策支持以及资金保障 |
5.2.1 完善现代学徒制政策体系 |
5.2.2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
5.3 构建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 |
5.3.1 开发统一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 |
5.3.2 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
5.4 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
5.4.1 严格确立企业师傅标准 |
5.4.2 完善“双导师”培训考评机制 |
5.5 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
5.6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
5.6.1 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
5.6.2 组建现代学徒制管理监督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县域职业教育开展集团化办学可行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县域和县域职业教育 |
1.5.2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县域职业教育开展集团化办学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1 国内研究现状 |
1.6.2 国外研究现状 |
1.7 理论基础 |
1.7.1 可行性理论 |
1.7.2 协同理论 |
第二章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状况分析 |
2.1 南宁市五县职业学校概况与发展现状 |
2.2 南宁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调查分析 |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2.2 县域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2.2.3 集团化办学看法的调查分析 |
2.2.4 南宁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访谈调查 |
2.3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县域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行性研究 |
3.1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 |
3.1.1 有利于提高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 |
3.1.2 有利于县域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
3.1.3 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贯通性 |
3.2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客观必然性 |
3.2.1 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3.2.2 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 |
3.2.3 是突破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
3.2.4 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手段 |
3.3 南宁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现实可能性 |
3.3.1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现实环境 |
3.3.2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政策导向 |
3.3.3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实践探索 |
3.4 南宁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具体可行性 |
3.4.1 社会可行性 |
3.4.2 经济可行性 |
3.4.3 组织可行性 |
3.4.4 需求可行性 |
第四章 广西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广西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理论研究不足 |
4.1.2 重视程度不够 |
4.1.3 职责分担不清 |
4.1.4 企业参与度不高 |
4.1.5 县域职业教育投入有限 |
4.2 南宁市县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应对的对策 |
4.2.1 内部层面 |
4.2.2 外部层面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研究 ——以辽宁省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现实发展需要 |
(二)政策推动 |
二、概念界定 |
(一)实习 |
(二)实训 |
(三)制度 |
(四)实习实训制度内容 |
三、文献综述 |
(一)有关国外实习实训制度的研究 |
(二)有关国内实习实训制度的研究 |
四、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目标管理理论 |
四、系统论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文本及分析标准 |
一、实习实训制度文本考查 |
(一)实习制度文本考察 |
(二)实训制度文本考察 |
二、内容分析标准的确立 |
(一)内容是否具有全面系统性 |
(二)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
(三)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与问题 |
一、实习实训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一)实习制度的主要内容 |
(二)实训制度的主要内容 |
二、实习制度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目标存在的问题 |
(二)对象存在的问题 |
(三)措施存在的问题 |
三、实训制度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目标存在的问题 |
(二)对象存在的问题 |
(三)措施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优化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的合理化建议 |
一、完善外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 |
(一)制定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 |
(二)制定内容的专门性 |
二、规范制定过程 |
(一)多元化的决策主体 |
(二)制度制定透明化 |
(三)对制度文本进行及时地修改和完善 |
三、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 |
(一)完善实习制度内容 |
(二)完善实训制度内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产教融合研究现状 |
1. 关于产教融合内涵的研究 |
2. 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的研究 |
3. 关于产教融合机制构建的研究 |
(二) 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
1.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
2.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
(三) 研究评述 |
三、基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1. 高职院校 |
2. 产教融合 |
3. 人才培养模式 |
(二) 理论基础 |
1. 政府职能理论 |
2. 公共产品理论 |
3. 治理理论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研究法 |
(二) 分析比较法 |
(三) 案例分析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一)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
(二)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二、产教融合的政策分析 |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
(二) 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
(三) 聚焦“双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 |
(一) “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三)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
(四) “2+1”人才培养模式 |
四、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
(一) 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 |
(二) 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 |
(三) 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方法的要求 |
第二章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
一、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
二、专业建设 |
三、课程体系安排 |
四、师资队伍建设 |
(一) 职称结构 |
(二) 学历(位)结构 |
(三) 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 |
五、实践基地教学 |
(一)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
(二)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相关情况 |
(三) 顶岗实习制度 |
六、考核评价 |
第三章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一、人才培养理念不准确 |
(一) 办学思路不清晰 |
(二) 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
二、人才培养过程不合理 |
(一) 招生工作不合理 |
(二)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对接 |
(三) 课程体系不合理 |
(四)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
(五) 人才培养评价维度和主体单一 |
三、人才培养方法不科学 |
(一) 人才培养实践训练不足 |
(二) 缺乏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四章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人才培养理念不准确的原因 |
(一) 高职院校缺乏政府对其育人观念作正确的引导 |
(二) 政府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协调职能未到位 |
二、人才培养过程不合理的原因 |
(一) 政府的不适当干预抑制了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性 |
(二)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够清晰 |
(三) 师资招聘体系不完善 |
(四) 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 |
(五) 办学经费不充足 |
三、人才培养方法不科学的原因 |
(一) 政府对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激励不充分 |
(二) 实践性课程与教材开发不足 |
第五章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创新 |
(一) 牢固树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
(二)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与教学观念 |
(三) 目标定位方面要树立复合性实用型人才为理念 |
(四) 以顺应地方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理念 |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创新 |
(一) 招生环节的创新 |
(二) 教育教学环节的创新 |
(三) 管理环节的创新 |
(四) 考核评价环节的创新 |
(五) 就业环节的创新 |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 |
(一) 构建实践创新机制 |
(二) 构建高职教育集团化 |
(三) 政府保障体系的建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
2.1 实训基地的建设背景 |
2.1.1 政策形势推动 |
2.1.2 技能人才需求 |
2.1.3 师资技术需求 |
2.1.4 创新创业新要求 |
2.2 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
2.2.1 总体规划 |
2.2.2 建设规模 |
2.2.3 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
2.3 实训基地的区域概况 |
2.4 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
2.4.1 基地功能 |
2.4.2 基地定位 |
2.5 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 |
2.6 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 |
2.6.1 运营管理目标 |
2.6.2 运营管理原则 |
2.6.3 运营管理组织机构 |
2.6.4 运营管理思路 |
2.6.5 运营管理安排 |
2.7 实训基地的SWOT分析 |
2.7.1 优势分析 |
2.7.2 劣势分析 |
2.7.3 机会分析 |
2.7.4 威胁分析 |
第三章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运营风险认定 |
3.1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认定步骤 |
3.2 实训基地运营风险管理鱼刺图 |
3.3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分析 |
3.3.1 环境风险 |
3.3.2 资金风险 |
3.3.3 市场风险 |
3.3.4 技术风险 |
3.3.5 管理风险 |
第四章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评价 |
4.1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评价指标 |
4.2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评价方式 |
4.3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评价剖析 |
第五章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应对与防范 |
5.1 实训基地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的思考 |
5.1.1 提高风险防控认识 |
5.1.2 建立风险预测监测体系 |
5.2 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主要风险的防控 |
5.2.1 资金风险的防控 |
5.2.2 管理风险的防控 |
5.2.3 市场风险的防控 |
5.2.4 环境风险的防控 |
5.2.5 技术风险的防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二、历史回溯 |
(一) 国外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的历史发展 |
(二) 国内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的历史发展 |
(三) 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模式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三、校企合作的优势劣势:三种路径的比较分析 |
(一) 三种人才培养路径的比较 |
(二) 校企合作的优势与劣势 |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
(一)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类型 |
(二) 厦门市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类型 |
(三) 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分析 |
五、厦门市现有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成因 |
(一)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的职能部门介绍 |
(二) 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的政策汇总介绍 |
(三) 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情况介绍 |
(四) 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六、厦门市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对策探究 |
(一) 发展适应厦门市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 |
(二) 强化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保障 |
(三)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团队 |
(四) 强化实训工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9)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可行性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现状综述 |
1.2.1 国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
1.2.2 我国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2 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及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
2.1 项目、项目管理概念 |
2.2 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
2.3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原则 |
2.4 项目效益评价方法 |
3 H学院实训室现状及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必要性分析 |
3.1 H学院实训室现状及综合实训中心需求分析 |
3.1.1 H学院实训室现状 |
3.1.2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需求分析 |
3.2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必要性分析 |
4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
4.1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计划 |
4.1.1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简介 |
4.1.2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计划建设规模 |
4.2 建筑设计方案 |
4.2.1 总平面设计 |
4.2.2 建筑设计 |
4.2.3 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
4.2.4 公用工程 |
4.3 实训室布局及安装方案 |
4.3.1 布局方案 |
4.3.2 机电实训设备安装注意事项及方案 |
4.3.3 一般实训设备安装方案(以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为例) |
4.4 项目进度计划 |
5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社会效益评价 |
5.1 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 |
5.1.1 项目概算 |
5.1.2 H学院资金筹措能力分析 |
5.1.3 项目资金支付能力评价 |
5.1.4 项目盈利能力评价 |
5.2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
5.2.1 助力学生能力提高,构建H学院人才培养“立交桥” |
5.2.2 扩大受益人群,提升H学院社会影响力 |
5.2.3 推动校企融合,提高社会科技研发能力 |
6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
6.1 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
6.1.1 项目建设风险 |
6.1.2 设备采购风险 |
6.1.3 需求风险 |
6.2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6.2.1 项目建设风险应对措施 |
6.2.2 设备采购风险应对措施 |
6.2.3 需求风险应对措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A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实训中心建设的现状 |
1.3.2 实训中心建设的发展 |
1.3.3 仿真模拟教学的提出 |
1.3.4 仿真模拟教学的探索 |
1.3.5 跨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探索 |
1.3.6 跨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路线 |
第2章 A校经管系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需求 |
2.1 项目背景 |
2.1.1 学院概况 |
2.1.2 实训室概况 |
2.2 实训课程问题 |
2.3 实训中心项目建设需求 |
第3章 A校经管系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管理 |
3.1 项目管理指导思想及原则 |
3.1.1 指导思想 |
3.1.2 管理原则 |
3.2 项目目标的集成管理 |
3.2.1 项目管理初步目标 |
3.2.2 项目管理长远发展目标 |
3.3 项目产出物——设计方案的集成管理 |
3.3.1 综合产品设计方案 |
3.3.2 跨专业实训教学方案 |
3.3.3 跨专业实训项目系统功能结构方案 |
3.3.4 跨专业实训平台人员设备需求方案 |
3.4 项目产出物——实训产品的集成管理 |
3.4.1 实训产品特性 |
3.4.2 跨专业综合实训产品的平台及模块搭建管理 |
3.5 项目产出物——场地的集成管理 |
3.5.1 场地环境布局需求 |
3.5.2 实训场地三维布局图 |
第4章 A校经管系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实施 |
4.1 实训中心项目工作管理 |
4.1.1 项目实施时间 |
4.1.2 项目实施经费使用 |
4.1.3 师资培训管理实施 |
4.1.4 实训室软件实施及售后服务保障 |
4.1.5 实训中心管理体系和管理职责 |
4.2 实训中心的虚拟产品软件业务管理 |
4.2.1 跨专业软件产品手工阶段 |
4.2.2 跨专业产品信息化阶段 |
4.3 项目方案实现保障措施 |
4.3.1 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保障 |
4.3.2 项目建设人员保障措施 |
4.3.3 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措施 |
4.3.4 课程资源保障 |
4.3.5 建设基础设施措施 |
4.3.6 项目建设合作企业保障措施 |
第5章 A校经管系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项目运行 |
5.1 项目运行教学情况 |
5.2 项目运行效益情况 |
5.2.1 学生受益情况 |
5.2.2 学校效益 |
5.2.3 社会效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广西高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高职教育体系有效衔接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J]. 刘潇亭.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8)
- [2]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D]. 雷爱萍.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广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以三所试点院校为例[D]. 杨嘉怡. 广西大学, 2020(07)
- [4]县域职业教育开展集团化办学可行性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D]. 张祯. 广西大学, 2019(01)
- [5]高职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制度内容研究 ——以辽宁省高职院校为例[D]. 王音音.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9)
- [6]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 魏振东. 云南大学, 2019(03)
- [7]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D]. 潘新法. 广西大学, 2018(06)
- [8]职业技能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宋建祠. 厦门大学, 2018(02)
- [9]H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 解鹏程.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10]A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研究[D]. 刘春林. 南昌大学,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