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模式下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

C/S模式下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

一、C/S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陆家源[1](2021)在《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期货交易中的程序化交易的比重越来越大。程序化交易是指以数学和金融建模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交易的过程。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程序化交易突破人的生理反应极限,提高交易质量;而且可以代替人为的主观判断,极大减少交易者主观情绪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程序化交易起步较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基本没有与国际接轨。而作为程序化交易的实现载体,目前流行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存在着门槛高、费用贵、学习成本高等缺点,阻碍了程序化交易的发展。从专业的角度看,许多程序化交易系统通用性较差,功能割裂和片面,缺乏有机统一;某些平台虽然功能齐全,但是也存在行情延迟、回测与实盘交易不一致等问题。为促进我国的程序化交易的发展,针对程序化交易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低门槛而专业的程序化交易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提高程序化交易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提供了账户信息管理、行情存储和展示、策略开发和编译、策略组合回测、实盘交易等程序化交易的必备功能,支持高级编程语言c++的交易程序开发环境,实现了程序化交易系统功能的有机统一。(2)降低行情收发的延迟:使用Memcache和基于socket的自定义通信协议进行行情播发,增强系统的并发能力;通过行情和K线的本地持久化,支持非交易时间下查看历史行情;通过预加载方式,减少K线请求时的等待时间。(3)提供交易策略回测功能,并提高回测与实盘交易的一致性:实现了基于C/S架构策略的开发、编译和回测的功能,同时提供资金管理功能,提升系统风险控制能力,并且根据与期货交易所的一致的撮合方法设计回测模块,提高回测与实盘交易的一致性。

陈思源[2](2021)在《基于密钥派生算法的区块链安全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互联网通信如今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首选方案。然而,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也使得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以及隐私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其归根到底还是由不完善的移动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所导致。密码学算法和匿名通信技术作为保障现代通信安全性与隐私性的关键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承担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单纯的加密算法研究仅能在消息层面上提供一定安全保障,对于传输中的安全威胁是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现有匿名通信技术受限于现有网络技术的多种特点,在诸多层面上存在安全脆弱性,面对各种攻击的抵御起来更加困难。因此,研究设计更为健壮,有效的匿名通信技术模型与方案,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和挑战之一。而区块链作为目前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具有的几大特性,包括去中心化、匿名性等,在一些场合对于网络安全有着重要支持。针对以上研究现状,本文着眼于实际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以现有联盟链为平台,结合密码学原理的安全通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的实现。具体工作包括:1)通过对ECC密码学技术以及分层密钥技术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需进行密钥协商和分发、基于ECC密钥派生算法的一次一密方案,然后结合区块链的相关原理,设计了与区块链交互的匿名通信模型。该模型使得用户仅需区块链节点初始密钥便可加入网络进行通信,且信息传输基于区块链网络难以追踪,能够有效保障通信安全与匿名性。2)依托实验室现有联盟链,分模块对基于上述模型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实现。系统基于C/S架构,对安全性与即时性做出了权衡,可适用于用户之间的文字、文件消息传输场景;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联盟链作为通信服务器的权限,改进了信息转发过于集中的安全问题。

姚远[3](2021)在《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主要负责为电力辅助设施提供现场供电。光伏发电是微电网中比较重要的供电方式,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四川电力公司组织实施的微电网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系统可基于微电网现场部署的光伏发电控制单元,及电力通信专网,能够实现对公司的微电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包括如下:(1)通过分析四川电力公司微电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管理现状及问题,确定了系统的研发目标,将系统功能开发目标划分为基本信息管理、运行监测管理、集中控制管理、数据报表管理4个方面,将性能目标分为并发能力和响应时间。(2)采用软件设计技术和工具,对系统的功能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分析,考察各模块的功能类结构和时序流程等,并设计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数据表结构。(3)采用.NET平台和C#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开发实现,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到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系统的应用,能够在公司电力通信网环境下,实现各微电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管理,降低人工现场巡检的工作频率,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具有较高的现实应用意义。

崔磊[4](2020)在《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为了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已越来越依赖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以及灾难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业务不中断,是当今金融界共同面对的关键问题。如果银行业务系统存在很多灾难性、破坏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状况下,一旦灾难降临,将造成数据中心业务系统运行缓慢甚至中断。倘若发生中断后,长时间业务无法恢复,会直接影响到覆盖的所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对社会和金融系统秩序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和信任损失。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风险预警记录》中警告,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时间达到1小时,那么该银行的基本支付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天,那么该事件将重大损害该银行的声誉和市场价值;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2至3天及以上,那么该银行乃至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会将受到直接的危害。因此,灾备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当灾难来临时,金融界尤其是银行应该如何面对?为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各行已陆续开展了各项容灾体系备份恢复项目,意在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其中,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成为银行业广泛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和项目实施工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现实案例,阐述了建设灾备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解读金融行业灾备体系的概念、技术指标与灾备等级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建设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布局模式、物理要求和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2、针对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的网络架构、网络现状、流量路径、二级分行与社区银行的流量进行了调研、勘查,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监管要求和B银行济南分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拟定了可靠、可用、安全、统一、标准开放、灵活可扩展、可管理、技术成熟先进的设计原则,确定采用部分利旧、部分新建相结合的建设原则。3、完成了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具体涵盖线路规划、设备部署与选型、路由选择和网络切换的实施,根据路由条目,作出以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路由协议为主导的协议部署,列出了相关设备配置脚本,并对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实现了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的路由策略,即迁移前后分行和总行的路由策略不变、路由选路不变、上下行流量不变、以及回程流量迁移前后无变化;实现了生产中心的远程灾备,提高了抵御灾难事件的能力。4、为检验B银行济南分行连接辖内分支机构网络的核心下联区及社区银行和业务区网络系统的冗余性及备用系统的稳定性,模拟各种障碍事故,规划了各种关于同城网络灾备中心发生意外的切换测试方案。为提高维护人员的实操能力,介绍了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系统的日常维护流程及简单故障排查操作。

刘林红[5](2020)在《基于微服务的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银行间安全高效的资金调拨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金转移效率具有关键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传统银行业基于集中式系统架构设计开发的资金处理系统,已不能有效满足银行间往来业务便捷快速安全的资金清算需求。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微服务构建的分布式资金处理系统,用于解决传统银行间集中式资金清算系统面临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清算系统的架构组成,并对系统中部分关键处理服务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首先,介绍了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信息系统架构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分布式系统开发涉及的微服务通信、微服务调用和服务订阅发布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结合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处理现状、银行间业务发展趋势、系统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等,提出了基于X86服务器运行环境,采用微服务系统设计原则,使用云计算和虚拟机容器镜像部署等技术,构建基于微服务的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基于Maven的SpringBoot工程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开发和实现,系统与参与机构使用HTTPS协议实现消息交互,系统内部服务间使用Dubbo协议完成远程调用,服务间使用Nacos完成服务注册及配置管理,并使用Jenkins完成服务镜像产品发布和部署。最后,使用黑盒测试方法对微服务进行功能测试,并验证了微服务单实例和多实例场景下系统处理性能。基于微服务的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已经成功在某城市上线并试运行,系统运行情况稳定,能够快速实现成员行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和资金清算需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金融行业的类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蒋乐锴[6](2020)在《基于北斗的偏远地区天然气井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能源是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种较为清洁的化工原料,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碳排放系数最低。随着气田数字化、智能化的逐步推进,对气田各项数据的动态监测和应用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研究基于北斗的偏远地区流量计数据传输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课题针对气田开发与生产的特点,分析气井数据传输的现状,确定了偏远地区气井的数据传输方式。本篇论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监测中心三个方面来构建系统。气井数据的采集由位于现场的流量计完成,流量计集成了 DL-110E型多参量差压变送器,可采集气井运行状态的各项数据;数据传输利用北斗终端完成数据的接收与发送,采用北斗透传协议来进行数据传输。数据监测中心集成了 C/S端安全以及B/S端方便维护的特点,针对企业需求设计了 C/S端和B/S端的程序。C/S端程序对北斗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存储,建立本地数据库,并用图表、曲线的方式展示数据;B/S端程序能够显示气井位置、管理企业人员信息、在移动端查看数据。本文设计的基于北斗的偏远地区天然气井数据传输系统在宁夏新银河仪表厂进行测试,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实现了气井数据的采集、无线卫星传输、数据显示等功能。数据传输准确率在98%以上,满足监测气井运行状态的需求,该系统方案可以为类似需求的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张帆[8](2020)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屡受遏制,特别是核心网络系统中用到的软、硬件产品大多受制于他国,这些产品中存在大量安全漏洞从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实践表明,力图通过技术发展与创新并不能完全解决网络产品中因漏洞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因为它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资本投入、经济治理以及运营策略等经济学内容。因此,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工作,分析网络安全问题的经济机理和内在动因,研究投资管理、信息激励等经济学行为对网络安全的影响,进而给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是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安全局势和社会建设发展现状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经济学理论,引入复杂网络理论和网络博弈等方法工具,围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经济学理论基础”“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漏洞治理”以及“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等问题,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工作。1.网络安全经济解析。从网络产品漏洞、网络企业以及国家网络公共治理的角度,结合传统经济学方法对网络安全经济动因进行研究。重点解决因为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激励不足导致了网络产品逆向选择问题、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和当前网络市场对网络安全需求不足,以及国家层面的私人供给不足,这些是导致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学科理论,基于拓扑机构观点,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节点内——网络节点间——整体网络”的网络安全治理结构框架。2.“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节点内”是指单个企业或个人等微观市场主体,“节点内”治理研究的是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治理策略。通过对企业网络平时防护和受到威胁时这两种情况逐一分析,构建“成本—收益”模型,研究“节点内”微观市场主体如何根据网络威胁的类型进行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投入策略,分析不同安全威胁类型以及企业自身安全措施投入对政府部门进行网络安全治理的影响,从而寻找同时满足整体网络安全性以及安全投入成本之间的最优策略。3.“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节点间”是指多个企业或个人等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节点间”治理研究的是交易主体市场行为的信息激励与治理策略。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重点研究网络“节点间”的信息激励问题,通过建立漏洞信息交易市场,研究安全信号显示机制,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真实情况。论述漏洞市场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通过构建漏洞信息的交易模型与补丁管理策略模型,将厂商和消费者综合考虑的方式,得出厂商漏洞发布周期与消费者漏洞升级周期的最优化协调管理策略。4.“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网络安全本质上是公共物品,由于私人供给不足和“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发挥职能,介入该公共物品市场,积极调配资源,搭建“整体网络”安全环境,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网络安全,完成网络安全经营属性的转换,对网络安全治理架构进行部署。首先以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开发为例,阐述网络安全的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建立不对称寡头产业投资博弈模型,考虑市场波动和紧急事件两类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数学模型对市场进行刻画,并给出安全责任与行为的管理策略。5.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综合全文研究成果,针对网络安全治理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网络安全的治理,实现“整体网络”安全。本文从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规制、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管理策略以及推进网络安全漏洞的协同治理等四个方面,分别给出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

周洪毅[9](2019)在《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新的竞争格局,积极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针对自身优势布局互联网金融,抓住机遇,探索金融服务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继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本文以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为研究对象,以长尾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平台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发展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带来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研究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及对标同业现状,运用问卷调查和SWOT分析法进一步剖析C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存在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威胁、机会;最后针对性地提出C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促发展的具体对策和保障措施,即真正以客户为中心,采用客户、产品和平台三大策略,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进行全流程再造,打造客户、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商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C银行进一步认清互联网金融的当前形势,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助推银行传统金融服务向全面互联网金融服务转型;同时希望本文从客户、产品和平台三大维度出发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能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孙晓阳[10](2019)在《面向货物跟踪质押的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设计与建模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以及物流效率提升缓慢的问题,以托盘为着力点构建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充分发挥托盘的功能和效用。在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的推动下,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的业务应用逐渐成熟,但主要提供空托盘租赁及其流转管理等基础业务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在托盘载货后的重盘流转过程中仍有货物跟踪等业务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对当前货物跟踪现状的分析下,本文提出构建面向货物跟踪质押的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即货物跟踪质押系统,用以实现带板运输货物跟踪及在其基础上延伸出的动产质押业务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的定义及业务功能,并对本文采用的EPC系统和信息采集技术进行了概述。其次,在对货物跟踪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放模式下基于托盘流转的货物跟踪业务,对业务方案从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设计了信息采集和盘货绑定两个关键技术实现方案,为现有货物跟踪方式的改进提供方向;接着,在实现货物有效跟踪的前提基础下,通过对现有物流金融业务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带板运输货物动产质押业务,对其业务模式与流程进行设计,并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该业务的风险评估模型,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及风险管控提供思路和参考。最后,对货物跟踪质押系统进行设计与建模,在系统主体界定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体架构和数据库,并完成了系统UML建模和原型开发。

二、C/S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S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期货程序化交易现状
        1.2.1 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程序化交易系统
        1.2.3 程序化交易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程序化交易系统相关技术和原理
    2.1 综合交易平台CTP
    2.2 Socket网络通信框架
    2.3 SQLite本地数据库
    2.4 MVC软件模式
    2.5 TA-Lib技术指标库
    2.6 客户端开发工具Qt
    2.7 QsciScintilla代码编辑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
        3.2.1 系统功能设计
        3.2.2 系统架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模块设计
    4.1 行情模块设计
        4.1.1 行情播发
        4.1.2 行情本地持久化
        4.1.3 K线的展示和预加载
    4.2 回测模块设计
        4.2.1 策略开发环境
        4.2.2 策略权限管理
        4.2.3 回测和交易撮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发实现
    5.1 客户端整体实现
        5.1.1 实现方案
        5.1.2 客户端工作过程
        5.1.3 客户端启动实现
        5.1.4 客户端运行实现
        5.1.5 客户端退出实现
    5.2 行情储存和展示
        5.2.1 行情MVC实现
        5.2.2 行情数据获取
        5.2.3 行情数据存储
        5.2.4 行情数据展示
    5.3 策略生成和回测
        5.3.1 策略开发环境搭建
        5.3.2 策略回测
        5.3.3 策略管理和同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验证和性能评测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验证
        6.2.1 启动
        6.2.2 行情展示
        6.2.3 手动交易
        6.2.4 策略开发和回测
    6.3 性能评测
        6.3.1 计算机资源占用
        6.3.2 行情响应
        6.3.3 策略回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密钥派生算法的区块链安全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匿名通信相关研究
        1.2.2 区块链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区块链相关技术
        2.1.1 区块安全同步技术
        2.1.2 智能合约技术
    2.2 网络通信相关技术
        2.2.1 网络通信模型
        2.2.2 网络通信协议
    2.3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信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与可行性评估
        3.1.1 系统开发目标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1.4 可行性评估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通信匿名性与算法设计
        3.3.1 密钥派生算法设计
        3.3.2 基于派生密钥的加密通信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4.1 联盟链通信功能模块设计
        3.4.2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信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ECC密码学算法库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标准椭圆曲线生成
        4.2.2 加解密以及数字签名
        4.2.3 密钥派生实现
    4.3 联盟链通信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维持连接与消息接收
        4.3.2 消息解析与转发
    4.4 客户端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用户注册登录功能
        4.4.2 用户信息管理功能
        4.4.3 用户通信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通信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和目标
    5.2 测试模块
        5.2.1 密码安全与性能测试
        5.2.2 个人后台接口测试
        5.2.3 通信测试
    5.3 测试结论及优化方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2.1 C/S网络模式
    2.2 .NET技术
        2.2.1 .NET平台概述
        2.2.2 C#开发技术
    2.3 UBD设计模式
    2.4 UML技术
    2.5 Oracle数据库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1.1 业务现状分析
        3.1.2 系统研发目标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基本信息管理需求
        3.2.2 运行监测管理需求
        3.2.3 集中控制管理需求
        3.2.4 数据报表管理需求
    3.3 系统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4.3.1 基本信息管理设计
        4.3.2 运行监测管理设计
        4.3.3 集中控制管理设计
        4.3.4 数据报表管理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结构分析
        4.4.2 数据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系统功能详细实现
        5.2.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5.2.2 运行监测管理功能实现
        5.2.3 集中控制管理功能实现
        5.2.4 数据报表管理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方法
    6.3 功能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灾备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2.2 国内灾备系统发展历程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金融行业灾备系统概念理论研究
    2.1 灾难的定义
    2.2 灾备系统的概念与技术指标
    2.3 金融行业灾备等级划分
    2.4 容灾层级划分
    2.5 商业银行灾备中心的建设模式
    2.6 灾备中心布局模式
    2.7 同城灾备中心建设的物理要求
    2.8 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灾备建设现状分析
    3.1 灾备建设监管要求
    3.2 B商业银行简要介绍
    3.3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架构
    3.4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现有网络现状
    3.5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流量路径现状
        3.5.1 分行上下行数据包的分流表和描述
        3.5.2 线路迁移分析
        3.5.3 二级分行及社区银行流量分析
    3.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4.1 设计说明
    4.2 设计原则和建设原则
        4.2.1 设计原则
        4.2.2 建设原则
        4.2.3 工程项目流程图
    4.3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设计方案
        4.3.1 应用路由协议概述
        4.3.1.1 OSPF路由协议概述
        4.3.1.2 BGP路由协议概述
        4.3.2 设备迁移
        4.3.3 线路迁移
        4.3.4 设备需求
        4.3.5 设备部署图(改造后)
        4.3.6 设备介绍
        4.3.6.1 H3C MSR 36-40路由器
        4.3.6.2 H3C S5800-32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3 H3C S5560-30C-EI L3以太网交换机
        4.3.6.4 山石网科SG-6000-E1700
        4.3.7 整体网络拓扑图(改造后)
        4.3.8 下联区支行路由器迁移、实施
        4.3.8.1 设备迁移
        4.3.8.2 实施步骤
        4.3.9 改造后流量分析
        4.3.10 路由条目
    4.4 社区银行设计方案
        4.4.1 设备部署
        4.4.2 线路需求
        4.4.3 改造完成后网络拓扑
    4.5 路由规划部署
    4.6 网络切换
        4.6.1 分支行线路切换
        4.6.2 社区银行选路设计
    4.7 方案优缺点
    4.8 相关配置脚本
        4.8.1 出口路由器配置脚本
        4.8.2 核心交换机配置脚本
        4.8.3 社区银行防火墙配置脚本
        4.8.4 社区银行交换机配置脚本
        4.8.5 社区银行路由器配置脚本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城网络灾备中心测试方案
    5.1 测试背景
    5.2 测试方案简述
        5.2.1 测试结果预期
        5.2.2 准备工作及条件
        5.2.3 测试前相关准备
        5.2.4 测试相关设备
    5.3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3.1 测试步骤规范和指引
    5.4 裸光纤链路故障测试
        5.4.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4.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两核心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5 MSTP链路故障测试
        5.5.1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移动线路中断测试
        5.5.2 本部中心与同城中心社区及3G交换机互联联通线路中断测试
    5.6 灾备中心故障测试
    5.7 本部中心故障测试
    5.8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常维护服务
    6.1 概述
    6.2 日常维护流程
    6.3 线路检测
        6.3.1 日常维护流程之连通性检测流程
        6.3.2 广域网连通性检测
    6.4 设备检测
        6.4.1 日常维护流程之设备检测流程
    6.5 日志检查
    6.6 日常排错参考
        6.6.1 网络故障诊断的常用命令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微服务的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信息系统架构发展现状
    1.3 资金清算系统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布式技术研究
    2.1 微服务通信
    2.2 微服务调用
    2.3 服务订阅发布
    2.4 微服务架构
    2.5 小节
第3章 清算系统总体设计
    3.1 清算系统需求分析
    3.2 清算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总体设计
        3.2.2 系统微服务设计
        3.2.3 微服务部署设计
        3.2.4 系统运行环境
    3.3 小节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报文设计
        4.1.1 报文交互设计
        4.1.2 报文设计
    4.2 消息网关服务
        4.2.1 HTTPS请求处理服务
        4.2.2 BFCS报文处理主控服务
        4.2.3 HTTPS应答处理服务
    4.3 系统管理服务
        4.3.1 系统运行时序处理服务
        4.3.2 系统内部接口调用处理服务
        4.3.3 系统外部接口调用处理服务
    4.4 数据缓存服务
    4.5 支付报文服务
        4.5.1 贷记业务请求报文处理服务
        4.5.2 贷记业务请求应答报文处理服务
        4.5.3 清算净额结算请求服务
        4.5.4 清算净额结算请求应答报文处理服务
    4.6 小节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测试方案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消息网关服务功能测试
        5.2.2 系统管理服务功能测试
        5.2.3 支付报文服务功能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微服务单实例性能
        5.3.2 微服务多实例性能
    5.4 测试结论
    5.5 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北斗的偏远地区天然气井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无线通讯技术研究现状
        1.2.1 公共4G网络
        1.2.2 无线电台传输
        1.2.3 自建微网传输
        1.2.4 卫星通讯传输
    1.3 远程数据传输实现功能
    1.4 本文总体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企业现行方案不足极其系统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物联网架构
        2.2.2 方案设计
    2.3 通信方案设计
        2.3.1 C/S通信模型
        2.3.2 B/S通信架构
        2.3.3 通信方案设计
    2.4 系统功能概述
    2.5 系统相关技术简介
        2.5.1 北斗卫星通讯及北斗短报文技术
        2.5.2 HTTP通讯协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及其通信协议介绍
    3.1 硬件总体架构
    3.2 差压变送器简介
    3.3 北斗通讯模块简介
    3.4 光伏供电模块
    3.5 通讯协议介绍
        3.5.1 RS-485通讯简介
        3.5.2 数据格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软件及服务器端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简介
        4.1.2 数据库设计
    4.2 数据库通信程序设计
        4.2.1 C#同SQL语言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数据库通信程序设计
    4.3 上位机主程序设计
        4.3.1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3.2 CRC校验
    4.4 系统监测可视化
        4.4.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4.4.2 系统基础界面设计
        4.4.3 动态曲线界面设计
        4.4.4 实时表盘显示界面
    4.5 本章小绪
第五章 云端软件设计
    5.1 JavaScript语言简介
    5.2 Web后端程序的设计
        5.2.1 云端通信功能设计
        5.2.2 数据库的设计
        5.2.3 登录模块的设计
        5.2.4 账户管理模块设计
    5.3 Web前端程序设计
        5.3.1 主界面设计
        5.3.2 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展望
    6.1 串口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6.2 数据库存储测试
    6.3 数据展示及管理测试
    6.4 系统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8)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1.4.1 基本思路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2.1 网络安全与漏洞治理
        2.1.1 网络安全及其经济学的概念内涵
        2.1.2 漏洞治理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命题
        2.1.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三种类型:“节点内”、“节点间”与“整体网络”
    2.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
        2.2.1 漏洞检测的技术方法困境
        2.2.2 漏洞治理的安全需求困境
        2.2.3 漏洞治理的投资激励困境
        2.2.4 漏洞治理的信息激励困境
        2.2.5 漏洞治理的政策制度困境
    2.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市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3.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市场行为的基本内涵
        2.3.2 “节点内”微观市场主体的漏洞治理模型分析
        2.3.3 “节点间”双边市场交易的漏洞治理模型分析
    2.4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4.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4.2 政府治理最优策略的纳什均衡分析
        2.4.3 政府治理策略的帕累托最优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
    3.1 微观市场主体网络漏洞平时防护行为的成本—收益模型
        3.1.1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相关问题描述
        3.1.2 成本—收益模型假设与构建
        3.1.3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策略的最优化分析
        3.1.4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策略的绩效分析
    3.2 微观市场主体漏洞威胁应对行为的成本—收益模型
        3.2.1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的相关问题描述
        3.2.2 成本—收益模型假设与构建
        3.2.3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策略的最优化分析
        3.2.5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策略的绩效分析
    3.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3.3.1 漏洞治理投资优化的探索
        3.3.2 漏洞治理投资的决策算法分析
        3.3.3 漏洞治理投资的决策算法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
    4.1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市场的经济学假设
        4.1.1 企业交易决策经济动力分析
        4.1.2 信号显示与网络漏洞甄别
        4.1.3 网络漏洞信息市场分析
    4.2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模型构建
        4.2.1 相关假设
        4.2.2 漏洞信息双交易市场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4.3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的市场交易机制
        4.3.1 网络漏洞信息的公开拍卖机制
        4.3.2 网络漏洞信息发布时间的策略优化
        4.3.3 网络漏洞补丁管理策略优化
    4.4 网络漏洞信息市场交易的安全信号显示机制探讨
        4.4.1 安全信号显示机制分析
        4.4.2 安全信号显示价值分析
        4.4.3 安全信号的市场交易基础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治理策略
    5.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职责
        5.1.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失灵”
        5.1.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职责
        5.1.3 网络安全的有效供给
    5.2 政府对自主创新网络安全企业的产业支撑分析
        5.2.1 我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建设存在的短板
        5.2.2 政府支撑产业发展的投资博弈模型
        5.2.3 政府支撑产业发展的策略优化
    5.3 网络安全漏洞的政府治理
        5.3.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公共投资机制
        5.3.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损失的财政补贴
        5.3.3 政府对网络安全服务商的政策规制
        5.3.4 政府对网络漏洞信息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网络安全治理的政策建议
    6.1 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机制
        6.1.1 把握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形成机理
        6.1.2 警惕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负面价值
        6.1.3 夯实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实践基础
    6.2 加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规制
        6.2.1 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法规
        6.2.2 创新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技术模式
        6.2.3 搭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产业联盟
    6.3 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管理策略
        6.3.1 加强网络企业安全评估
        6.3.2 落实网络安全行为管理
        6.3.3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6.4 推进网络安全漏洞的协同治理
        6.4.1 搞好顶层设计,确保集中统一
        6.4.2 搞好职责分配,确保定位准确
        6.4.3 搞好军民融合,确保协同高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
        1.3.2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1.3.3 关于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研究
        1.3.4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及现状
    2.1 互联网金融概述
        2.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2.1.2 互联网金融特征
    2.2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
        2.2.1 长尾理论
        2.2.2 金融中介理论
        2.2.3 平台经济学理论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与现状
        2.3.1 第三方支付
        2.3.2 互联网融资
        2.3.3 互联网理财
    2.4 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启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3.1.1 抢夺银行市场份额
        3.1.2 时效定价优势明显
    3.2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3.2.1 分流银行存款,提高资金成本
        3.2.2 互联网理财力压传统银行理财
    3.3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3.3.1 替代银行支付功能
        3.3.2 吸引大量长尾客户
第四章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分析
    4.1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历程
        4.1.1 发展起步阶段(1999 年至2002年)
        4.1.2 发展蓄力阶段(2003 年至2008年)
        4.1.3 全新发展阶段(2009 年至2012年)
        4.1.4 发展新纪元(2013 年至今)
    4.2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4.2.1 网点建设
        4.2.2 移动金融
        4.2.3 电商平台
        4.2.4 智能云客服
        4.2.5 同业对标分析
    4.3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问卷调查
        4.3.1 问卷调查设计
        4.3.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4 C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遇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选择
第五章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策略与保障措施
    5.1 总体策略
    5.2 具体对策
        5.2.1 客户策略
        5.2.2 产品策略
        5.2.3 平台策略
    5.3 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5.3.1 组织保障
        5.3.2 人才保障
        5.3.3 内控保障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录

(10)面向货物跟踪质押的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设计与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研究现状
        1.2.2 货物跟踪与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及关键技术分析
    2.1 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
        2.1.1 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定义
        2.1.2 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业务功能
    2.2 EPC系统
        2.2.1 EPC系统组成
        2.2.2 EPC编码
    2.3 信息采集技术
        2.3.1 条形码技术
        2.3.2 射频识别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放模式下货物跟踪业务分析设计
    3.1 货物跟踪现状分析
    3.2 基于托盘流转的货物跟踪业务分析
        3.2.1 基于托盘流转的货物跟踪业务模式分析
        3.2.2 基于托盘流转的货物跟踪业务流程设计
    3.3 关键技术方案研究
        3.3.1 信息采集方案
        3.3.2 盘货绑定方案
    3.4 基于托盘流转的货物跟踪优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放模式下货物动产质押业务分析设计
    4.1 带板运输货物动产质押业务分析
        4.1.1 物流金融业务分析
        4.1.2 带板运输货物动产质押业务模式与流程分析
        4.1.3 带板运输货物动产质押优势分析
    4.2 业务风险评估方案设计
        4.2.1 风险来源与评估指标识别选取
        4.2.2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4.2.3 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设计与建模
    5.1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需求分析
        5.1.1 系统相关主体
        5.1.2 货物跟踪与质押业务需求分析
    5.2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1 系统前台功能模块
        5.2.2 系统后台功能模块
    5.3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总体架构分析与设计
        5.3.1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5.3.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5.3.3 系统总体应用架构设计
        5.3.4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5.4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全局IDEF1X图
        5.4.2 数据库表设计
    5.5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UML建模
        5.5.1 UML用例图
        5.5.2 UML类图
        5.5.3 UML序列图
        5.5.4 UML活动图
        5.5.5 UML组件图
    5.6 货物跟踪质押系统部分模块原型开发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1 EPC编码参考表
附录2 熵值法确定样本得分程序
附录3 BP神经网络训练主程序

四、C/S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D]. 陆家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密钥派生算法的区块链安全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 陈思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姚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关于B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同城网络灾备中心的建设研究[D]. 崔磊. 山东大学, 2020(04)
  • [5]基于微服务的银行间资金清算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林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0(04)
  • [6]基于北斗的偏远地区天然气井数据传输系统设计[D]. 蒋乐锴. 宁夏大学, 2020(03)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 张帆.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9]C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策略研究[D]. 周洪毅.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10]面向货物跟踪质押的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设计与建模研究[D]. 孙晓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C/S模式下商业银行网络通信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