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化学与合成氨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英[1](2020)在《融合科学本质的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世界各个国家在改革课程时都非常注重科学本质的认识,并将其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内容,我国同样重视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我国政府在2006年专门针对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出台了(2006-2010-2020年)》,之后在2011年和2017年分别对“认识科学本质”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然而,我国对科学本质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梳理了科学本质的研究现状,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研究者将其与科学本质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方向为“融合科学本质的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笔者旨在弄清楚的问题是:科学本质的内涵是什么?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能否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科学本质?融合科学本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又能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进行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均有提升,但是实验班提升更明显,且实验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比对照班好,所以采用“融入化学史”、“科学探究+反思”、“显性”教学等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研究还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不能显着提升学生对“理论与定律的区别”的认识。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分析了当前的教育政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情况以及科学本质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本研究界定的科学本质内涵和融合科学本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第三章是本研究的研究设计,选择高一两个平行班作为样本,面向这两个班的学生开展对比教学,在教学前后发放高中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并进行元素化合物专题测试。第四章用软件SPSS 23.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启示、创新与不足。
江伟[2](2020)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类、价”三维认知模型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以“氨气”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文章从原子结构、物质类别、元素价态三个角度分析氨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情境设计、问题引导、任务驱动,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构、类、价"三维认知模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纪敏,王新葵,孙延波,王旭珍,王新平[3](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物理化学教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阐述相关概念、定律,并将学科前沿和应用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翻转课堂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全微雷[5](2020)在《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测评与诊断》文中指出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界定情境思维能力的概念,以科学阅读文本、解决情境化问题、PISA等国际理论研究作为依据,建构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测评框架,其中涉及情境提取、情境整合、情境推理、情境评价四个要素,每个要素包含三个水平。依据该测评框架,设计了“初中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测评工具。选择某校219名初三学生作为初测的被试样本,以Rasch测量模型检验测试工具获得相应的质量参数,进而修改工具中的不良项目以及评分标准。第二轮测试结果表明,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过程中将测评工具与化学情境思维问卷相结合,采用了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同水平某校的493名初三学生作为被试样本进行测评和诊断研究:(1)揭示初中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整体特征。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水平群组的学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进而将学生访谈结果与项目功能性检验相结合,分析部分项目作答过程,更加全面地呈现了学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现状。(2)探究初中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逐步回归模型反映,化学成绩和语文成绩越高,对情境有越强烈兴趣,且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水平越高。可见,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性别对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有明显影响。(3)分析初中生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各要素特征。从各要素水平分布情况可见,学生情境提取能力明显优于其余三个要素,且分布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从要素组合模式可见,男生群组能力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各学业水平存在不同的薄弱之处。(4)形成个体诊断结果。将学生要素组合模式与Rasch模型输出的“孩子图”相结合形成个体的诊断结果。选取若干被试展开个案研究,将其孩子图与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中潜在的状况,为教学提供相应的建议。本研究在科学思维能力上的测评和诊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间接为推进科学素养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同时也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之后将会继续完善测评工具,优化样本选择,建构影响因素模型,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实施方向。
李翠林,刘志龙,王传娥,师海雄,杨全录,魏晓莉[6](2019)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主要介绍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构建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与传统学习评价方式相互补充的具体措施和效果,以期为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杨景帅,王军,何荣桓[7](2019)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家正在建设"新工科",更强调创新性、实用性与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物理化学是众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其知识体系与能源、材料、生命、环境等学科密切相关。对于物理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与掌握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人才的基础。在此背景下,面向工科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设疑启发、问题导向、慕课建设、物理化学史案例教学和物理化学题库建设等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黄华良,王会生[8](2016)在《“实例+问题”式教学法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通过工程和生活实例,并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出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通过课堂讲解所需的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来阐明前面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法不仅很好地提高了物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陈晨[9](2014)在《HPS融入化学课程的典型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迫切需要人们重新认识科学本质及其教育价值,并采取有效对策加强科学本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HPS教学模式是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融入中小学理科课程,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高中化学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HPS教育引入化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一次尝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以对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界定为依据,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和选修4,选取“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的发展”、“苯的发现历程”、“哈伯与合成氨”、“氯气的发现与毒气战”、“放电之争与伏打电池的发明”5个科学史主题,收集相关的科学史料,挖掘这些史实蕴含的科学本质内涵,确定教学目标,编写了五个蕴含科学本质内涵的教学设计。选取第二南开中学一个理科班的学生开展案例研究,在每个主题的教学完成后,让学生完成《科学本质反思问卷》,并让对照班完成同样的《科学本质反思问卷》,收集并整理学生问卷,定性地分析和对比两班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反思情况,来探讨HPS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HPS融入化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科学本质的反思和讨论,使学生在重复性、局限性、相对性、创造性、预见性、非权威性、非绝对客观性、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这九个方面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基本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HPS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马天慧,贾林艳,邵长斌,庄志萍,左明辉,陈玉锋,韩俊凤[10](2013)在《普通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文中认为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特点,从4个方面介绍了笔者和同事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物理化学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针对物理化学公式多、形式相近的特点,提出联想记忆法;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在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二、物理化学与合成氨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化学与合成氨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科学本质的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国内外教育政策与背景 |
1.1.2 我国科学本质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
1.1.3 我国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现状及学习现状并不乐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科学本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关于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概述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3.3 研究的思路 |
1.3.4 研究的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研究的核心概念 |
2.1.1 科学本质的哲学演变 |
2.1.2 已有研究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界定 |
2.1.3 本研究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界定 |
2.2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融合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
2.2.1 融入化学史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2.2.2 运用“科学探究+反思”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2.2.3 运用显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3 研究的设计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的实施 |
3.2.1 学生科学本质观水平前测 |
3.2.2 落实科学本质观教育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 |
3.2.3 学生科学本质观后测与元素化合物专题测试 |
3.3 数据的分析 |
3.3.1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3.3.2 元素化合物知识专题检测的数据分析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班A与对照班B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4.2 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2.1 实验班A教学实验前后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对比分析 |
4.2.2 对照班B教学实验前后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班A与对照班B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2.4 学生对科学本质各方面认识的具体对比分析 |
4.3 元素化合物专题测试结果与分析 |
5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理论研究结论 |
5.1.2 实证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讨论 |
5.2.1 研究的启示 |
5.2.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生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 |
附录2:元素化合物专题测试 |
致谢 |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情分析 |
2 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
2.1 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
2.2 挖掘知识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
2.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
3 结语 |
(5)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测评与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思维的内涵 |
1.2.2 化学情境的内涵 |
1.2.3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内涵 |
1.3 研究现状 |
1.3.1 基于情境的学习 |
1.3.2 基于情境的评估 |
1.3.3 情境思维能力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2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框架模型建构 |
2.1 研究方案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2.2.1 解决情境化问题 |
2.2.2 阅读科学文本 |
2.2.3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
2.3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框架构建 |
2.3.1 情境提取 |
2.3.2 情境整合 |
2.3.3 情境推理 |
2.3.4 情境评价 |
2.4 能力框架确立 |
2.5 研究小结 |
3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测评工具开发 |
3.1 测试工具的开发流程 |
3.2 测试工具设计 |
3.2.1 测试卷编制 |
3.2.2 调查问卷编制 |
3.3 初测工具质量分析 |
3.3.1 初测样本与数据收集 |
3.3.2 初测数据分析 |
3.4 测试工具修正与再测试 |
3.4.1 不良项目剔除 |
3.4.2 评分标准修改 |
3.5 研究小结 |
4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宏观分析 |
4.1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总体概况 |
4.1.1 被试样本的组成 |
4.1.2 描述统计与总体能力 |
4.2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学业水平差异性研究 |
4.2.1 不同学业水平的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差异检验 |
4.2.2 不同学业水平的作答案例分析 |
4.3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
4.3.1 不同性别的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差异检验 |
4.3.2 不同性别的作答案例分析 |
4.4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学业水平和性别交互作用研究 |
4.5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相关因素研究 |
4.5.1 相关性分析及共线性检验 |
4.5.2 各因素与化学情境思维能力之间的回归分析 |
4.6 研究小结 |
5 化学情境思维能力微观分析 |
5.1 要素水平分布对比 |
5.2 要素分布差异检验 |
5.2.1 情境提取水平分布差异检验 |
5.2.2 情境整合水平分布差异检验 |
5.2.3 情境推理水平分布差异检验 |
5.2.4 情境评价水平分布差异检验 |
5.3 要素组合模式 |
5.4 诊断研究结果 |
5.4.1 个体诊断报告 |
5.4.2 个案诊断研究 |
5.5 研究小结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物理化学”教学中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构建“过程评价”体系的目的 |
2 构建“过程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
2.1 课前准备评分 |
2.2 课中表现评分 |
2.3 课后作业评分 |
2.4 期末考试评分 |
3 过程评价的效果 |
4 结束语 |
(7)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设疑启发与问题导向式教学 |
2 知识体系构建与慕课建设 |
3 结合物理化学史的趣味式教学 |
4 在线试题库建设与课后反馈相结合 |
5 结语 |
(8)“实例+问题”式教学法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氨 |
1.1 该反应能不能发生 |
1.2 如何确定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
1.3 如何确定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
1.4 如何确定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
1.5 如何确定实际生产工艺的能耗 |
2 生活实例 |
2.1 融雪天比下雪天更冷 |
2.2 水易结冰而盐水不易结冰 |
2.3 金属表面刷油漆 |
2.4 粉尘爆炸 |
2.5 明矾净水 |
3“实例+问题”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
4 结语 |
(9)HPS融入化学课程的典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 科学本质观 |
2.2 研究综述 |
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3.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科学本质论 |
4 关于HPS融入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影响的案例研究 |
4.1 教学实践的内容 |
4.2 教学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过程 |
4.5 教学实录与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普通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1.1 注重物理化学中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
1.2 物理化学公式的联想记忆法 |
1.3 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记忆 |
1.4 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
1.4.1 历史提兴趣 |
1.4.2 板书展逻辑、 多媒体秀生动 |
1.4.3 讨论融贯通 |
1.4.4 术语拓视野 |
2 实践效果 |
四、物理化学与合成氨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科学本质的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D]. 于晓英.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类、价”三维认知模型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以“氨气”教学为例[J]. 江伟. 求知导刊, 2020(37)
-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纪敏,王新葵,孙延波,王旭珍,王新平. 大学化学, 2021(01)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化学情境思维能力测评与诊断[D]. 全微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物理化学”教学中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 李翠林,刘志龙,王传娥,师海雄,杨全录,魏晓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7]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杨景帅,王军,何荣桓. 广州化工, 2019(06)
- [8]“实例+问题”式教学法在工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黄华良,王会生. 化学教育, 2016(14)
- [9]HPS融入化学课程的典型案例研究[D]. 陈晨.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1)
- [10]普通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 马天慧,贾林艳,邵长斌,庄志萍,左明辉,陈玉锋,韩俊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