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小说《大师》——摘自陈衡哲的《一日》

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小说《大师》——摘自陈衡哲的《一日》

一、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论文文献综述)

罗执廷[1](2021)在《“离中向西”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以《儿时影》《大公子》《狂人日记》等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主流的文学史观点都视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和第一篇现代小说。但也陆续有一些新观点出现,将陈衡哲的《一日》、李劼人的《游园会》或《儿时影》、刘韵琴的《大公子》等早于《狂人日记》发表的一些白话文学作品视为第一篇中国现代小说1。这种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时点往前推的做法从文学史的梳理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某些人(比如夏志清)是从"反鲁"这一动机出发的2,

李怡[2](2021)在《“首创之争”与新文学生成的“多重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源起、关于作为新文学标杆的现代小说首创之功,我们存在着不同的认定。近些年来,这些声音愈加明显。首先,现代文学的源起开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前移到了晚清,这一判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理念之中,在新世纪以后严家炎先生主编的重要着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更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时间标识和创作标识。

杨剑龙,张晓英[3](2021)在《中国现代小说“第一燕”之甄别与思考》文中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近些年来有关现代小说"第一燕"的争鸣颇为热闹,有的认为"陈衡哲是第一个创作现代白话小说的作者"1,陈衡哲1917年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一日》;有的认为鲁迅1918年5月发表的《狂人日记》是"现代小说的第一只报春燕"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3;有的提出李劼人1915-1916年发表了白话小说《儿时影》《盗志》《做人难》,认为:"以现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标准来衡量作品的话,

吕家瑞[4](2018)在《鲁迅小说文化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内容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是一位善于“破体”的作家。本文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对新的文学体式的呼唤与晚清以来小说观念的革新构成了鲁迅小说文体创新的时代召唤;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形成了以文学唤醒大众的启蒙诉求,翻译域外文学作品又触发了鲁迅借鉴与革新的热情,这构成了鲁迅内在的革新诉求。《呐喊》、《彷徨》采用白话叙事语言,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用截取生活的横断面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最精彩的片段,采用白描与“画眼睛”的简洁艺术手法。《彷徨》表现出更多从容不迫的审美追求,这也使其在形式上和艺术上比《呐喊》更加成熟。《故事新编》与《呐喊》和《彷徨》相比,采用古今杂糅的取材方式,用世俗的生活化描写解构历史的神话,在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上博考文献,并对故事的细节进行随意点染,创造出了天马行空般的故事世界,成就了历史小说的新形式。

马勤勤[5](2015)在《清末民初女小说家刘韵琴及其反袁小说》文中指出刘韵琴在1915年至1916年间,创作了大量以爱国、启蒙为旨归的反袁小说。这批作品与当时立意消闲、娱乐的小说风尚迥然有异,具有鲜明的"工具化"倾向,是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斗争的产物。事实上,无论是刘韵琴的小说观念还是小说创作,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有一脉相承的话语空间和政治逻辑。她的小说趣味浓厚,引人入胜,能以谐趣之手段来导民以政见,从而在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

窦慧芳[6](2013)在《陈衡哲创作研究综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衡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出身名门,家境优越。良好教育的熏陶,赴美留学的经历,完美婚姻的鼓舞,“造命”人生的追求,这些都促进了她在文学和史学道路上的成功。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女作家和历史学家,1917年她便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要早于1918年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随后,她又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自己的满腔诗情发表了一系列新诗,以她的具体创作活动呼应了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成为胡适最早的“同志”。作为一个睿智大气的女性,她又提出“造命”思想,提倡“为人”和“为女”的女性观,以自己奋进的一生做出最好的诠释,并为广大女性指明一条大道,对当今的妇女生活无不有借鉴意义。陈衡哲为大家呈现了《小雨点》、《衡哲散文集》、《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小史》、《中国文化论文集》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可以说新文学时期的各种文体,几乎都留下了她开拓的脚印,这种开风气之先的视野和魄力,让同时代的女性及后人望尘莫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女性,由于个人及历史诸种原因,关于陈衡哲的研究显得有些薄弱。本文旨在陈衡哲创作和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作分类,将陈衡哲创作研究以综论的形式呈现,以还原比较全面和真实的陈衡哲形象。本文从结构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陈衡哲的创作概况、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题为“走进陈衡哲”,从坚定有志的“造命”人和公允理性的女性观两方面进行阐述,以了解她复杂的人生轨迹及重要的思想观点,这些对她的创作和人生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章谈的是《小雨点》的再发掘,从多样的主题和技巧探索上做了重要阐明,并对《一日》做了再探讨,以确定陈衡哲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第四章介绍的是《衡哲散文集》,从广博深邃的视野和人道主义的渲染两个方面展开,以显示陈衡哲散文的特点和贡献。第五章是诗歌及史学研究,诗作中新诗的尝试和自由的精神,史学中理性的风格和女性的视角,都是现代诗歌和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后是对陈衡哲做一小结,以期待更多的人对其创作进行再解读和再发掘。

刘峰[7](2012)在《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是一段较为敏感和复杂的时期,女性西游是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系列历史事件之一。在这个现实进程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文本事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几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两百多位女性先后负笈欧美,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在域外留有文学作品。在她们走向世界的活动中,必然会借助于西方的“他者”形象完成自我构建,并结合自身的生存体验,进一步发现“自我”,确定“自我”。出国行为就个体而言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当个体汇聚为群体时,研究一类人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则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她们的出国行为以及她们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及再评价。拙文首次系统地梳理了清末民初女性西游的创作历程,绪论部分不仅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思路等问题进行梳理,为论文作背景式的交待,还通过“清末民初”、“欧美之旅”、“欧美镜像”等相关概念的厘定,着重对“女性西游与文学”这一研究对象的选取给予说明,包括在时间概念上的限定以及对西游女性的构成作出必要阐释。除绪论外,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清末民初女性的思想轨迹。本章从女性思想的新变入手,突出对女权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女学教育的改革成果进行梳理,尤其关注与女子留洋有关的“扶持”政策,进而分析女性“出走”的原动力。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女性西游的实现及其类型进行划分,以便考察女性出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考察女性出国的具体动因和目的。第二章,妇女报刊视阈下的“大众化”欧美。本章立足于从《女报》、《女学报》、《女子世界》、《妇女共鸣》、《中国新女界杂志》、《中国女报》、《妇女时报》、《神州女报》、《妇女杂志》等近现代妇女期刊上搜集的相关资料,梳理时代女性心中的欧美世界,并结合社会、政治、文化等思潮因素的影响,分析其镜像特征,进一步探析近现代妇女报刊在20世纪初对欧美世界的集体想象。再以《神州女报》(1912-1913)和《妇女杂志》(1916)为期刊个案,具体还原女性期刊在“参与打造”和“个体接受”等方面的努力,并试图解析欧美世界的个体镜像。第三章,女性域外传统书写中的欧美世界。本章对这一时期女性域外旧体诗词创作进行整理,主要涉及单士厘、吕碧城、张默君、王茂漪、苏雪林等女性和她们的诗词作品。每位作家笔下都有自己独特的欧美世界,但相通的是她们都用“旧体之笔”集体书写欧美镜像。这些作品也是这一时期女性域外创作中最见功力的部分,它们不仅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欧美镜像,而且也开拓了旧体诗词建构异国视界的新功能。最后一章,女学生的域外新体创作。欧美镜像的过渡进程是复杂而又缓慢的,不是几位作家或是一种文体就能实现的。本章按文体类型先后考察了女学生们除传统诗词外的其他域外文学创作,在文体方面涉及白话小诗、新体散文、白话小说等,人物上涵盖了一批曾经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女性群体。她们的论说多结合域外实践,集中关注于女权问题和妇幼教育等问题。附录部分为清末民初女性出国情况一览表,其中也包括部分女性文学作品的汇总。总之,希望这些工作对学界的相关研究能有所裨益。

胡小敏[8](2011)在《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陈衡哲集结了诸多的第一称号,她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新青年》、《努力周报》、《独立评论》。1907年,父亲陈韬为陈衡哲订婚,在广州受过四年现代教育的她通过长辈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反抗,使父亲退掉了婚约,并形成了独身的想法。陈衡哲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独立生活的追求,在行动上实现了自我造命。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陈衡哲不为今日学子所熟知;作为文学创作者,她的影响力不及其他第一代女性作家。陈衡哲在现代女性文学历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她集结了现代女性的诸多第一,她是一个开创者。本文在对陈衡哲小说、散文、诗歌等已出版作品总体了解的前提下,结合陈衡哲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创作的文字,详细搜集她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的作品,并通过他们的家书家信以及他人评论中的文字,对陈衡哲的创作分为初期崭露头角迎好评,角色转变、创作情感细腻,理性情感浓烈的《独立评论》时代,随《任叔永先生不朽》沉寂四个时期进行论述,结合陈衡哲的各种文字,展示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的写作倾向,她的青年教育成长观、妇女人格独立与解放观以及对社会的忧患心理。陈衡哲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一个端口,尽管这个端口在现代文学角度不带有太多被重视的色彩,但这依旧是不可忽略的一环。陈衡哲研究的一大难点在于作品散见,没有结集出版。文献充分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立足点。文章在陈衡哲研究已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搜索文献,新增了一些之前被忽视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呈现陈衡哲这一现代知识女性。文本细读是本文写作的另一立足点,通过对已有文本的详细解读,分期归化,总结呈现,力图展示一个客观、清晰的陈衡哲。

李西亭[9](2002)在《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文中认为 所谓“中国新文学第一篇小说”是指由中国人执笔,舍弃文言而使用白话写出来的有人物、有情节、有结构,在时间上是最早的小说。 有人说,“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是陈衡哲,她以白话文从事文学创作之早,整个‘五四’文坛,很少有人能相比。海外文学史家司马长风曾写道:‘中国现代第一个拿起笔来写(白话)小说的作家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写的《一日》,

二、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1)“离中向西”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以《儿时影》《大公子》《狂人日记》等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形式与语言自觉:文言、俗白与欧化语
二、主体的诞生与文学的自觉:从传统叙述模式到现代小说美学
三、科学与人学:从传统知识、思想到现代知识、思想

(4)鲁迅小说文化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对文体的理解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1章 鲁迅小说文体创新的时代召唤与自身内在的革新诉求
    1.1 五四文学革命呼唤新的文学体式
    1.2 小说观念的革新呼唤新的创作
    1.3 鲁迅以文学唤醒大众的启蒙诉求
    1.4 域外文化触发鲁迅借鉴与革新的热情
第2章 格式特别的《呐喊》与《彷徨》
    2.1 白话的语言表达形式
    2.2 截取生活横截面的叙事方式
    2.3 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结构方式
    2.4 白描与“画眼睛”的简洁艺术手法
    2.5 从容不迫的审美风格追求
第3章 历史小说的新形式——《故事新编》
    3.1 古今杂糅的取材方式
    3.2 以世俗的生活化描写解构历史的神话
    3.3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博考文献
    3.4 故事细节的随意点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清末民初女小说家刘韵琴及其反袁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刘韵琴其人
二、刘韵琴的小说观念
三、刘韵琴的小说创作
四、余论

(6)陈衡哲创作研究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走进陈衡哲
    2.1 坚定有志的“造命”人
        2.1.1 恩重如山两亲人
        2.1.2 铿锵前行人生路
    2.2 公允理性的女性观
        2.2.1 “为人”的个性解放
        2.2.2 “为女”的身份认同
第3章 《小雨点》的再发掘
    3.1 多样主题与技巧探索
    3.2 再谈《一日》
第4章 《衡哲散文集》的审美世界
    4.1 广博深邃的视野
    4.2 人道主义的渲染
第5章 诗作及史学研究
    5.1 诗作研究
        5.1.1 新诗的尝试
        5.1.2 自由的精神
    5.2 史学研究
        5.2.1 理性的风格
        5.2.2 女性的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 清末民初
        二、 女性的欧美之旅
        三、 欧美镜像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意义的概括
第一章 从“囿于闺阃”到“躬谒自由神”——清末民初女性的思想轨迹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女性的“出走”
        一、 救亡与启蒙——仿欧美、倡新理
        二、 撞击与新变——兴女学、开女智
    第二节 女性欧美之旅的实现及其类型
    小结
第二章 妇女报刊视阈下的“大众化”欧美
    第一节 凸显与遮蔽——合力打造的欧美世界
        一、 从妇女报刊的诞生说起
        二、 妇女报刊的集体建构
        三、 欧美镜像后的自我投影
    第二节 选择与调适——欧美世界的个体镜像
        一、 力主参政与《神州女报》(1912-1913)
        二、 视角下移与《妇女杂志》(1916)
    小结
第三章 女性域外传统书写中的欧美世界
    第一节 “身未动,心已远”——女性域外传统诗词创作概观
        一、 较为完整的欧美镜像
        二、 建构异国视界的新功能
    第二节 早期出洋女诗人的心路历程
        一、 单士厘:接续异域奇葩于中国土壤
        二、 吕碧城:悲悯者的“美”梦
        三、 张默君:“神州”与“湘女”的冲决
    第三节 操习旧体的新女性与文化考察
        一、 写在出国之前:《凤藻》与教会女学生
        二、 王茂漪:异域燃烧的“诗炉余火”
        三、 苏雪林:“诗兴飙发”于“郭城”的才女
    小结
第四章 女学生的域外新体创作
    第一节 中西文化互文中的家国风情
        一、 从中到西:飘泊欧美的鳞爪
        二、 从西到中:异域的焦虑与回应
        三、 兼容中西的文化视野
    第二节 性别之眼与政治世界——简论文体记叙的特色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清末民初(1880—1926)出国女性一览表
后记

(8)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陈衡哲简介
第二章 初期崭露头角迎好评
    2.1 《留美学生季报》崭露头角
    2.2 《新青年》强势迸发
    2.3 《加拿大露营记》
    结语
第三章 角色转变,创作情感细腻化
    3.1 小说主题多样化
    3.2 诗歌融合慷激昂与女性细腻情思
    3.3 历史叙述姿态写作,理性风格浓郁
    结语
第四章 理性情感浓烈的《独立评论》时代
    4.1 关注青年教育与成长
    4.2 新书介绍与书评
    4.3 妇女解放与人格独立
    4.4 人生阅历游记
    4.5 社会通论及其他
    结语
第五章 随《任叔永先生不朽》而沉寂
    依稀的文字,不变的主题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论文参考文献)

  • [1]“离中向西”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以《儿时影》《大公子》《狂人日记》等为中心[J]. 罗执廷. 小说评论, 2021(01)
  • [2]“首创之争”与新文学生成的“多重路径”[J]. 李怡. 小说评论, 2021(01)
  • [3]中国现代小说“第一燕”之甄别与思考[J]. 杨剑龙,张晓英. 小说评论, 2021(01)
  • [4]鲁迅小说文化创新研究[D]. 吕家瑞. 河北大学, 2018(12)
  • [5]清末民初女小说家刘韵琴及其反袁小说[J]. 马勤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1)
  • [6]陈衡哲创作研究综论[D]. 窦慧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7]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D]. 刘峰. 苏州大学, 2012(03)
  • [8]现代知识女性陈衡哲[D]. 胡小敏. 汕头大学, 2011(01)
  • [9]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J]. 李西亭. 中国文化, 2002(Z1)

标签:;  ;  ;  ;  ;  

中国新文学第一部小说《大师》——摘自陈衡哲的《一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