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钱志松,易义娟[1](2013)在《7#针头逆行引导12#针头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6例患者62个手指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于指根部作神经阻滞麻醉,以7#针头自骨折面向远折端穿刺使其出于指尖部皮肤,将一枚12#针头套于7#针头尖部顺行穿刺至骨折面,拔出7#针头,复位骨折,将12#针头插至近折端固定。术后46周拔除针头。结果 62个手指骨折全部愈合,3例远节指间关节活动轻度受限,1例指甲畸形。TAM评价法优良率达94%。结论 7#针头逆行引导12#针头固定术是治疗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的好方法。
张敦良,王龙平[2](2010)在《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末节指骨骨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治疗开放性末节指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的方法。方法:106例共122个手指末节骨折,用注射针头逆行穿针法内固定。结果:骨折愈合良好,手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后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有其优越性,值得推广。
周妙锋[3](2009)在《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手指末节开放性骨折临床常见,如骨折不能解剖复位,易致指甲畸形影响美观及手指功能。固定的方法很多,笔者采用改良后的注射针头进行末节指骨骨折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8月至2007年
王顺新,吴翔[4](2007)在《注射器针头逆行导引穿针治疗未节指骨开放性骨折》文中认为未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为临床常见手外伤。自2000年起,本院采用注射器针头逆行导引穿针治疗未节指骨干开放性骨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共40指,均为指骨干骨折。男28例,女8例;年龄1846岁。其中4例为双指未节骨折。切
周妙锋[5](2007)在《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115例》文中指出
石真安,郑玉宝,王发玉[6](2002)在《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7#针头逆行引导12#针头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7#针头逆行引导12#针头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J]. 钱志松,易义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0)
- [2]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开放性末节指骨骨折[J]. 张敦良,王龙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2)
- [3]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临床应用[J]. 周妙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09(04)
- [4]注射器针头逆行导引穿针治疗未节指骨开放性骨折[J]. 王顺新,吴翔. 浙江创伤外科, 2007(06)
- [5]改良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115例[J]. 周妙锋.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23)
- [6]细注射针头逆行引导粗针头穿针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J]. 石真安,郑玉宝,王发玉. 中医正骨,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