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血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沛[1](2016)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原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的相关性,讨论改善患者临床指征的医疗手段。方法 8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胰岛素基础水平检测值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5列,均予以服用葡萄糖进行诱导,同时总结患者胰岛素原与APOB/APOA1比值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APOB/APOA1比值、A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真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2 h胰岛素原、餐后2 h血清真胰岛素、胰岛素原较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APO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原、血清真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原、餐后2 h血清真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都与APOB/APOA1比值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就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患者的胰岛素原水平升高,APOB/APOA1比值也会随之升高。
陆雷群,马晓英,陈玲[2](2013)在《不同糖耐量人群中胰岛素原、真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GT)、糖耐量减退(IGT)组,糖尿病(DM)组各60例的空腹及2h血糖、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胰岛素原(PI)及真胰岛素(TI),采用稳态模型(HOMA Model)评估法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M组的空腹PI水平、PI/IRI高于NGT组及IGT组,同时其TI/IRI低于NGT组及IGT组,且PI/IRI及TI/IRI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由IRI计算HOMA-βIRI,在DM组低于IGT组和NGT组(P<0.05);由TI计算的HOMA-βTI值,DM组和IGT组低于NGT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无论是用IRI还是用TI计算的HOMA-IR均显示DM组>IGT组>NGT组(P<0.05)。结论 T2DM患者测定PI、TI水平可能较IRI更能反映胰岛β细胞水平和功能状况。
史晓阳[3](2010)在《真胰岛素测定评价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临床上常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因高糖毒性的抑制,常规OG-IRT不能客观地反映初诊糖尿病患者自身残存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高特异性的胰岛素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其所测定的是真正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称之为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或特异性胰岛素(specific insulin)。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除了早时相分泌节律缺陷外,还存在着胰岛素分泌质量的下降,即胰岛素原(proinsulin, PI)占放射免疫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 IRI)的比例增加,而TI相对减少。瑞格列奈是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36KD亚单位相结合,达峰时间快,半衰期短,可与受体快速结合、快速解离,具有使K+通道“快开快关”的特点,能够增加T2DM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恢复其生理性分泌节律。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OG-IRT (RG-OG-IRT)在评价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的价值;评价瑞格列奈和格列苯脲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异同。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66例,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36例,格列苯脲组30例。2.瑞格列奈组:入组时行OGTT检查,作为基线;次日于空腹状态下,提前15min服用2.0mg瑞格列奈后行OGTT检查,定义为瑞格列奈联合OGTT (RG-OG-IRT);给与瑞格列奈2.0mg,每天3次,餐前15min口服:规则应用7d后重复前一步骤。留取三次检查的空腹、服糖后30min、120min静脉血标本。3.格列苯脲组:入组时行OGTT检查,作为基线;给与格列苯脲2.5mg,每天2次,餐前服用;规则应用7d后于空腹状态下,提前服用2.5mg格列苯脲后行OGTT检查。留取两次检查的空腹、服糖后30min、120min静脉血标本。4.各标本采集当时即测血糖,余离心后取血清于-80℃冻存,集中测定TI、IRI。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I,放射免疫法测定IRI。5.计算TI/IRI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30/△G30。结果1.RG-OG-IRT和规则治疗七天后再次行RG-OG-IRT,30min时TI分别为21.19±14.30 mIU/L和23.69±16.39mIU/L,与基线30min时TI水平(17.65±9.10mIU/L)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基线30min时TI/IRI为0.65±0.06,RG-OG-IRT和治疗七天后分别为0.69±0.02、0.73±0.03,较基线显着增加(P<0.01);以TI计算,两种情况的早时相分泌指数△Ins30/△G30分别为6.54±5.41、9.02±6.03,均较基线(2.75±4.46)显着升高(P<0.01)。2.格列苯脲组治疗后30minTI为18.88±9.73mIU/L,同基线水平无差异;120min时TI为32.80±18.86mIU/L,比基线120min时TI(27.81±16.83 mIU/L)显着增高(P<0.05);基线30min时TI/IRI为0.64±0.09,规则治疗七天后为0.66±0.0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以TI计算,治疗前后早时相分泌指数△Ins30/△G3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瑞格列奈显着改善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节律的缺陷。2.瑞格列奈显着增加早时相TI的释放量及其所占比例,改善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质与量。3.瑞格列奈联合OG-IRT较常规OG-IRT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和储备功能。4.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瑞格列奈短期强化治疗后再次行瑞格列奈联合OG-IRT可以更加真实地评价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和储备功能。
赵昱[4](2009)在《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不全是2型糖尿病发病(T2DM)的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只有在β细胞功能不全的基础上才引起发病。近年来对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和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β细胞。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β细胞的功能状况,而β细胞的功能既体现在胰岛素分泌的时相变化上,又表现在所分泌的胰岛素的数量和质量上。在T2DM的发生过程中,由于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使其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机制之一。导师多年从事糖尿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特别关注现代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应用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T2DM是导师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开郁清热方是在开郁清热法的指导下,针对肥胖T2DM的主要证型肝(胆)胃郁热证化裁大柴胡汤加减而来,前期研究初步证实此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本研究为阐明其作用机理做深入研究,从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研究开郁清热方对T2DM胰岛素分泌的时相、分泌胰岛素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了深入学习导师治疗2性糖尿病的学术思想,探讨开郁清热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科学内涵,作者对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对β细胞功能保护的研究成果与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全面整理导师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题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内容。临床研究部分以肥胖T2DM辨证为肝胃郁热证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西药二甲双胍随机对照,采用OGTT方法研究肥胖T2DM胰岛素分泌的特点,观察药物干预治疗后体重、腰臀围比、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变化,初步探讨了开郁清热方改善肥胖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肥胖T2DM胰岛素分泌在分泌时相、分泌数量和质量上较正常组有较大不同,应用真胰岛素评估β细胞结果更真实;2、开郁清热方有良好的减肥降脂功效,特别是可以显着降低WHR,对内脏脂肪的减少、改善腹型肥胖有较好的作用;3、开郁清热方可明显降低肥胖T2DM患者的空腹、糖负荷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4、开郁清热方通过改善β细胞后相分泌使得血糖整体水平下降,糖毒性的减少使得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动物实验研究部分以高脂饲养的SD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的STZ造成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为模型,在疗效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和β细胞凋亡的表达,初步揭示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开郁清热方可明显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代谢紊乱,减轻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开郁清热方可减肥调脂,改善脂代谢紊乱,减轻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开郁清热方可增加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静脉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及曲线下面积,增加胰岛素分泌指数,改善胰岛素分泌曲线,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开郁清热方可增加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内胰岛素表达阳性的β细胞数量,增加胰岛素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开郁清热方改善β细胞功能可能同其减少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作用途径之一可能为增加Bcl-2蛋白表达,提高Bcl-2/Bax比率。本研究从理论、临床、实验三方面系统研究了开郁清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因机证治、功能疗效及作用机理,拓展了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受损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同时本研究将现代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与传统方药有机结合,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方药的作用机理,为中药走向世界进行了有益探索。
黄凤[5](2009)在《单纯高甘油三酯或合并糖调节受损者干预前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分泌功能》文中提出背景:体检人群中可发现大量高甘油三酯血症(HTG)而糖耐量正常(NGT)的患者,数年后再次体检可能已出现糖调节受损(IGR)甚至糖尿病。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脂毒性学说亦揭示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而胰岛功能失代偿时即出现IGR,即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低减(IGT),甚至糖尿病。因此,了解高甘油三酯者尚处于NGT及IGR阶段的胰岛功能状态,寻找胰岛功能早期衰退的标志将具有较大的意义。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并糖耐量正常者进行干预,将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从而早期阻止向IGR甚至糖尿病进展。第一部分目的:探讨用胰岛素原及真胰岛素反映单纯高甘油三酯及合并IGR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方法:在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体检人群中筛选出单纯高甘油三酯或合并IGR者62人及健康者14人为研究对象,询问糖尿病家族史,测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经OGTT在0,、30,、120,各点测血糖(BG),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及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①健康对照组:14人,②HTG组:30人,③HTG +IGR组:32人,三组均排除高血压病、肥胖及其它疾病。根据稳态模型公式计算各组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快速反应指数(AIR)。计算PI 0/TI0,PI30/ TI30,PI120/ TI120。结果:1.糖尿病家族史在健康对照组、HTG组、(HTG+IGR)组组间差异不显着,BMI在健康对照组小于其它组,差异显着,P<0.01,而其它两组间无差异;2. 0,、30,、120,各点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水平按健康对照组、HTG组、(HTG+IGR)组依次增加,组间差异显着,P<0.05-0.01;3. HOMA-IR在健康对照组、HTG组、(HTG+IGR)组中依次增加, HOMA-β在三组中依次减少,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0.01;(HTG+IGR)组的AIR较其它两组减少,差异显着,P<0.05;4. PI 0/TI0按健康对照组、HTG组、(HTG+IGR)组依次递增,而PI120/ TI120按健康对照组、HTG组、(HTG+IGR)组依次递减,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0.01。结论: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或合并糖调节受损者已出现胰岛素敏感性减低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可作为反映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监测指标。第二部分目的:降甘油三酯治疗对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者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检人群中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6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5人及对照组31人,给予干预组生活方式指导及非诺贝特继之血脂康治疗,而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2年前后两组均经OGTT,测空腹血糖(FBG),空腹真胰岛素(FTI),总胆固醇(TC), TG,2h血糖(2hBG),2h真胰岛素(2hTI)。根据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干预前后有关指标。结果:1. 2年后干预组有11%(4/35)发生IGR,无发生糖尿病,对照组有48%(15/31)发生IGR,有3%(1/31)发生2型糖尿病,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糖耐量异常(IGR+D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x2 =12.6, P<0.01。2.干预组治疗后的TC、TG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着性,P<0.05-0.01,对照组的TC、TG 2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3.干预组治疗后的FTI,2hTI,HOMA-IR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着性,P<0.01。对照组的FTI,2hTI,HOMA-IR2年后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0.01。结论:,干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阻止糖耐量异常发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
陆俊茜,贾伟平,包玉倩,马晓静,吴海娅,项坤三[6](2009)在《空腹血糖水平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况下空腹血糖水平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的关系。方法入选2004至200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者及健康志愿者626例,其中糖耐量正常114例,糖耐量受损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452例。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精氨酸试验。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原及真胰岛素水平,评估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TI)。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运用协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腹血糖为3.8~5.0mmol/L时,△TI由34.13 mmol/L逐渐升至41.50 mmol/L;空腹血糖为5.0 mmol/L时,△TI达到峰值41.50 mmol/L,之后轻度下降;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TI持续下降并形成平台,较峰值降低近35%;空腹血糖>10.0 mmol/L时,△TI显着减退;空腹血糖>11.1 mmol/L时,△TI达17.40 mmol/L,较峰值降低近60%。空腹血糖为3.8~6.1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迅速由0.01 pmol/L增至6.96 pmol/L;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持续缓慢增加,并达到峰值10.84 pmol/L;空腹血糖>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呈显着下降趋势。空腹血糖由3.8 mmol/L增至7.8 mmol/L时,HOMA-IR呈上升趋势;空腹血糖>7.8 mmol/L时, HOMA-IR维持较高水平(6.82)并处于平台。结论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相对稳定,表明胰岛β细胞尚具有较好的储备功能。空腹血精>10.0 mmol/L时,精氨酸试验激发后△TI及胰岛素原显着下降,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竭。
黄凤,李万根,周昭远,叶健华,马承红[7](2008)在《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及正常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或/和糖耐量减低(IGT)者]及正常(NGT)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方法:在体检人群中筛选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62人及健康者14人为研究对象,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腰/臀)。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血糖(PG),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及真胰岛素(TINS)、胰岛素原(PINS),根据血糖和T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①组(健康对照组):为NGT和TG正常者14人,②组(NGT+HTG):为NGT而高TG者即20人,③组(IFG/IGT+HTG):IFG或IGT伴高TG者23人,④组(IFG+IGT+HTG):IFG并IGT伴高TG者19人,四组均排除高血压病、肥胖及其它疾病。根据稳态模型公式计算各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快速反应指数(AIR)。结果:四组的BMI、腰/臀,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呈现①②③④组依次递增的趋势,③④组的HOMA-IR有别于①②组,四组的HOMA-β依次递减,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0.000。结论:高甘油三酯并IGR及NGT者已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王世东[8](2007)在《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饮食热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呈进行性增长趋势,其众多的患病人数和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并进一步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很有希望取得突破的研究热点。目的本课题基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导师赵进喜教授的指导下,将《内经》“壮火食气”病机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提出2型糖尿病存在火热耗伤正气的病机,可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清热益气治法进行治疗。选用临床有效的清热、益气中药配伍作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IR和继发的β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壮火食气”病机和清热益气治法的治疗作用机制,为建立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新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文献综述:全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IR的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方法,对于PPARγ的近期研究进展、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总结。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作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综述了目前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治疗中的现状,并对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进行了探讨。由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壮火食气”病机假说和清热泻火与益气扶正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探索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医病因和病机,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3.实验研究:以高脂高热量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以PPARγ配体盐酸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结果①建立动物模型:制作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FFA和高水平TNF-α等特征,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AI)明显低于正常动物,不仅表现有胰岛素抵抗,且有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后,相关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死亡率低,成功率高,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②药物作用研究:在成功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于模型动物糖、脂代谢以及胰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效果与对照药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脂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能够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与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诱导的模型动物胰腺内胰岛数目较少,胰岛形态欠规则,细胞排列紊乱,伴有细胞缺失、塌陷,盐酸吡格列酮和中药治疗能减轻胰岛病理形态损害。胰岛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动物胰岛β细胞胞浆中胰岛素染色颗粒减少,β细胞浅染,细胞排列松散,分布不规则,部分细胞呈空虚状态,在用药后上述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作用机制研究:在药效学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药物作用机制探讨。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血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以显着降低模型动物血TNF-α水平,效果与盐酸吡格列酮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能通过降低TNF-α水平,解除由TNF-α导致的对脂肪和肌肉细胞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抑制、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及第二信使的活化抑制、刺激脂肪分解以及对胰岛β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调节等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FF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FFA水平,作用效果与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能通过降低高FFA的脂毒性作用而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异常。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方法研究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以上调模型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质表达,其作用与盐酸吡格列酮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中的PPARγ,上调其基因表达,降低FFA水平,改善血脂紊乱,抑制TNF-α等炎症因子,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减轻由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血脂紊乱、高FFA、高TNF-α形成的糖脂毒性,减轻胰岛病理改变,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本研究从不同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研究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初步揭示了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中医“壮火食气”病机特点和清热益气治法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和研究思路。
高珊[9](2007)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cs mcllitus,T2DM)的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一级亲属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了解中国人群IR和胰岛素分泌在T2DM自然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T2DM发病中的作用;同时通过观察脂肪细胞因子谱,包括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PN)、抵抗素(Resitin,RES)、内脂素(Visfatin,VIS)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等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变化特征,了解其与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探讨上述脂肪细胞因子在T2D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检测的意义。同时对比研究环境因素对IR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吸烟等环境因素在T2DM发病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既往无糖耐量异常史的T2DM一级亲属,经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17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低减(IGT)组共55例,以及12例新发T2DM与同期收集的59例新发T2DM合并为新发糖尿病组(T2DM);同时为比较作为T2DM高危人群的糖尿病一级亲属糖耐量正常时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分泌功能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差别,分析遗传因素的影响,收集上述一级亲属配偶或亲友中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11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人群的血清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胰岛素原(Proinsulin,PI)、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RBP-4。用HOMA-IR评价IR状态,以HOMA-8及空腹PI和PI/TI比值评价β细胞功能。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脂质代谢、肝肾功能、血尿酸及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1)胰岛素抵抗状态:从NC至NGT、IGT/IFG到T2DM组进行性加重,四组HOMA-IR分别为1.34±0.72、1.67±1.49、2.22±1.44和3.24±2.85(F=22.6,p<0.001);(2)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从NC至NGT、IGT/IFG到T2DM组,以空腹胰岛素原(FPI)评价,四组1nFPI分别为1.4±0.6、1.9±0.6、2.2±0.7和2.8±0.8,从NC组到DN组进行性递增(p<0.001);以空腹PI/TI评价,四组分别为0.12±0.07、0.18±0.12、0.20±0.15和0.49±0.50,显示分泌缺陷持续加重(p<0.001);但以HOMA-β评价,到DM组才见显着下降(1nHOMA-β:NC组为4.40±0.60、NGT 4.53±0.61、IGT/IFG 4.39±0.72,DM组为3.38±0.96)。(3)血清瘦素水平从NC组到DM组逐渐增高(p<0.001),瘦素水平与HOMA-IR(r=0.35,p<0.001)、HOMA-β(r=0.30,p<0.001)和空腹PI(r=0.27,p<0.001)均呈显着正相关;(4)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性降低(分别为20.5±12.5ug/ml、16.7±11.2ug/ml、13.2±7.7ug/ml和10.5±5.6ug/ml,p<0.001),与HOMA-IR(r=-0.41和空腹PI(r=0.36)显着负相关(均p<0.001)。同时,以脂联素/瘦素比值评价,从NC到NGT、DM组进性行降低,与HOMA-IR(r=-0.57)、HOMA-β(r=-0.28)和空腹PI(r=-0.41)显着负相关(均为p<0.001)。此外,脂联素/瘦素比值还与血脂异常、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密切相关。(5)血清抵抗素水平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4.7±9.3ng/ml、15.0±11.8ng/ml、14.4±7.5ng/ml和13.4±6.0ng/ml,p>0.05),与HOMA-IR、HOMA-β和肥胖指标均未见相关性(p>0.05)。(6)血清内脂素水平从NC到DM,四组分别为41.4±12.9ng/ml、35.9±11.1ng/ml、33.5±10.4ng/ml和32.5±10.6ng/ml,DM组、IGT/IFG组及NGT组较NC组降低(p<0.05);DN组、IGT/IFG组及NG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肥胖指标未见相关性(p>0.05),与空腹和2小时血糖、血压负相关(p<0.05)。(7)血清RBP-4水平分别18.2±7.2ug/ml、21.6±8.0ug/ml、23.8±9.3ug/ml和25.6±8.7ug/ml,从NC至NGT至IGT/IFG进行性升高(p<0.001),但IGT/IFG与DM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RBP-4与HOMA-IR(r=0.21,p<0.001)、FPI(r=0.24,p<0.001)空腹PI/TI正相关(r=0.13,p<0.05),与脂联素(r=-0.29,p<0.001)和内脂素(r=-0.22,p<0.001)呈负相关;同时还与血脂异常、血尿酸和ALT增高等多个代谢综合征组分密切相关。(8)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全组资料中动物油脂摄入及男性组中吸烟均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T2DM一级亲属作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其遗传易感性表现在NGT时业已存在明显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PI与TI不成比例的分泌增加);且随着从NGT到IGT到DM进展,逐渐加重。以真胰岛素测定计算的HOMA-IR可以区分不同糖调节阶段的IR状态。空腹PI/TI比值可以较好区分不同糖代谢阶段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常,但HOMA-β不敏感,直到DM阶段才有明显区分。提示可以结合TI、PI测定,采用HOMA-IR以及空腹PI/TI来分别评价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的早期缺陷。(2)T2DM一级亲属在糖耐量异常发生前,脂肪细胞因子谱的特征已发生明显变化:即与IR成正相关的瘦素、RBP-4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改善糖代谢作用的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下降,提示上述脂肪细胞因子在IR的形成及T2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提示其相关基因作为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可能性。比较而言脂联素、脂联素/瘦素比值以及RBP-4随IR和糖耐量异常变化的趋势更明显,更有可能成为T2DM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和防治的新靶点。(3)脂肪因子中脂联素和RBP-4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4)动物油脂摄入及吸烟(男性)均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珊,陆菊明,黎明,李海晖,张秀娟,任昶,张荣洲[10](2007)在《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T2D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的既往无糖耐量异常史的一级亲属,其中糖耐量正常(NGT)组174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低减(IGT)组55例,以及12例新发T2DM与同期收集的59例新发T2DM合并为新发糖尿病(T2DM)组;以其无糖尿病家族史的配偶或无血缘关系亲友中糖耐量正常者114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真胰岛素(trueinsulin,TI)、胰岛素原(proinsulin,PI)。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用空腹胰岛素原与空腹胰岛素比值(PI/TI)及B细胞功能指数(Homa-B),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并做对比分析。结果一级亲属中NGT组与NC组相比,Homa-IR显着高于NC组,PI/TI及Homa-B显着低于NC组。而且从NC至NGT至IGT或IFG至DM组,胰岛素抵抗进行性加重。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进行性加重,PI/TI逐渐升高,但LnHoma-B下降直至T2DM组才具显着意义(NC组为4.40±0.60,T2DM组为3.38±0.96)。结论T2DM患者一级亲属作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发生糖代谢异常前就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功能缺陷,且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功能缺陷与T2DM的发病相关;胰岛素原比例增加以及胰岛素原与真胰岛素比值升高是反映胰岛分泌功能缺陷的早期标志。
二、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血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血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原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不同糖耐量人群中胰岛素原、真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资料与检测结果比较 |
2.2 各组HOMA-β、HOMA-IR比较 |
3 讨论 |
(3)真胰岛素测定评价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论文正文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和理论研究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
1 2型糖尿病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胰岛素抵抗转向β细胞功能研究 |
2 β细胞功能研究现状和热点 |
3 β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意义 |
4 从NGT进展至糖尿病过程中β细胞功能变化 |
5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表现 |
6 β细胞功能评价方法 |
7 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药物 |
8 当前β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2型糖尿病中医药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
1 2型糖尿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 |
2 2型糖尿病中医药实验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3 2型糖尿病中医药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
1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
2 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开郁清热方改善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开郁清热方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β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单纯高甘油三酯或合并糖调节受损者干预前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分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了解单纯高甘油三酯或合并糖调节受损时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功能,用胰岛素原、真胰岛素反映其变化 |
方法与材料 |
结果 |
第二部分 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干预 |
方法与材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中英文对照索引 |
致谢 |
(7)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及正常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三、讨论 |
(8)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损伤研究进展 |
综述二 2 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三 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2 型糖尿病中医病机“壮火食气”假说及清热益气治法探讨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热益气中药对2 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实验二 清热益气中药对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病理的影响 |
实验三 清热益气中药对2 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和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实验四 清热益气中药对2 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 |
实验五 清热益气中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
附录照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 |
发表论文 |
致谢 |
(10)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的临床和生化特点 |
2.2 各组间胰岛素抵抗状态、细胞分泌功能比较 |
3 讨论 |
四、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血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原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相关性探讨[J]. 刘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03)
- [2]不同糖耐量人群中胰岛素原、真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陆雷群,马晓英,陈玲. 海南医学, 2013(11)
- [3]真胰岛素测定评价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D]. 史晓阳. 山东大学, 2010(08)
- [4]开郁清热方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赵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5]单纯高甘油三酯或合并糖调节受损者干预前后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分泌功能[D]. 黄凤. 广州医学院, 2009(07)
- [6]空腹血糖水平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的关系[J]. 陆俊茜,贾伟平,包玉倩,马晓静,吴海娅,项坤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9(02)
- [7]高甘油三酯并糖调节异常及正常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J]. 黄凤,李万根,周昭远,叶健华,马承红.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18)
- [8]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D]. 王世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高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10]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临床研究[J]. 高珊,陆菊明,黎明,李海晖,张秀娟,任昶,张荣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