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花的保鲜和插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巧玲,陈赛莲[1](2022)在《湖南本土秋冬季植物材料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选材到创作,都格外考究植物的枝条韵味和象征意义,主要采用梅、兰、竹、菊等寓意高贵气节和品质的植物。湖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丘陵为主的地形特点,孕育了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利用湖南本土植物材料进行中国传统插花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湖南特色植物红花檵木枝条苍劲有力;杜鹃花枝条有型,花色多样;南天竹高耸青翠,秋季红果另有一番风味;斑竹颜色颇为新奇;木芙蓉花清秀隽永;部分富有野趣的莎草科、禾本科植物如芦苇等,能有效增加中国传统插花的韵味和意境。
樊朝霞[2](2021)在《宋画中的插花艺术研究》文中提出
肖微微[3](2020)在《“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饰艺术就是花卉装饰艺术的简称,花饰艺术包含花艺艺术和花饰图案。花饰艺术作为室内软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精神层面需求的大环境下,要求人们从新的视角来系统的研究花饰、人、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以“花饰”这个室内软装的元素作为切入点,结合“形意场”来研究室内花饰运用的特点与规律,以求拥有更长远、更丰富的视角来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形意场”思维体系,分析花饰艺术的形态和表现,以此来探索花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规律性特征。第一部分是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室内花饰艺术国内外的现状以及花饰艺术与“形意场”的概念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是深入探讨东方花饰艺术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演变以及国外花饰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经典风格中的花饰艺术,包含新古典、田园、地中海及现代风格的花饰艺术,总结各阶段花饰艺术的发展特征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基于形意场视角下室内空间花饰艺术的研究,分别针对二维平面、三维空间以及物件上的花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形意场”的4个特征、6个设计方法以及8个场来研究及评价空间花艺的表现。第四部分是分析花饰艺术在家居空间、公共空间中的文化空间和商业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中的花饰艺术应用同时结合总结得出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应用总结花饰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本论文研究基于国内外室内花饰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装饰应用的基础上,梳理各地域各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分析不同地域时期形成的风格特点以及在空间中的运用关系,从“形意场”视角分析总结花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仅充实了当今室内花饰艺术理论,丰富了室内花饰艺术创作思路和使用素材,研究成果对现今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质量提升有所帮助,以及诸多空间的花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例如:家居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等空间。
张爱玲,刘政安[4](2020)在《宛自天开牡丹花》文中提出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插花对中国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牡丹插花历史悠久,萌芽于春秋,起始于东汉,定格于隋唐,广播于宋明,衰败于清末,复兴于现代。挖掘牡丹插花的历史与特点,对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对人们"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范卉,李长伟,高建华,丁明君,杨波[5](2020)在《中国传统梅插花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集色、香、姿、韵于一身,可谓中华绝品,是插花艺术的好选材,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梅插花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技艺醇熟,其丰富的花文化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关系深厚,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表达,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影响深远。但现在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该如何继承、发扬与创新传统梅插花艺术,如何做好其未来的发展,这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鲁月秀[6](2019)在《竹子切枝和芍药插花制作过程保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竹子和芍药作为重要的传统花卉,广泛应用于插花,但关于竹子切枝瓶插水养的研究报道极少,而芍药保鲜研究更多关注了切花采收、贮藏、运输及瓶插水养寿命等方面,缺乏插花制作过程中的保鲜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常见观赏竹种的调查与评价、竹切枝的瓶插水养寿命及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插花的竹种,探索了竹切枝的保鲜技术。以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芍药插花插制过程中的保鲜方法。旨在为竹子和芍药在插花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查,从观赏角度,评价筛选出适用于插花的竹种,华南地区12种:青丝黄竹、泰竹、青皮竹、’黄金间碧’竹、’小琴’丝竹、观音竹、篌竹、东兴黄竹、米筛竹、金镶玉竹、’凤尾’竹、佛肚竹;北京地区8种:紫竹、斑竹、金镶玉竹、黄槽竹、’小琴’丝竹、早园竹、’黄金间碧’竹、佛肚竹。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不同竹种瓶插寿命,华南地区秋季青丝黄竹、佛肚竹、青皮竹和金镶玉竹瓶插寿命较长,分别为6.1天、5.5天、4.8天和4.6天;北京地区夏季黄槽竹、佛肚竹、金镶玉竹、斑竹、紫竹、早园竹瓶插寿命均较长,达到8~10天,适合用于插花。(2)同一竹种,切枝茎秆直径与瓶插寿命程正相关关系,插花中宜选用茎秆直径较大的竹切枝。采收季节也是影响竹子切枝瓶插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瓶插寿命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分别为8.7天,6.5天,4.4天。(3)瓶插前预处理和喷施保鲜剂均能够提高早园竹切枝的瓶插寿命,纳米银预50mg/L预处理1h,能够将竹切枝瓶插寿命从8.7天提高到14.0天;喷施保康光叶剂瓶插寿命可达到11.4天。(4)切枝吸水能力的下降是导致早园竹叶片衰老的原因之一。纳米银处理显着提高了切枝的水分吸收能力,从而延缓了切枝衰老。切枝的吸水量、失水量和鲜重变化率能够作为衡量切枝衰老程度的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丙二醛含量与竹切枝瓶插寿命相关,而叶绿素含量与切枝叶片瓶插寿命相关性不明显。瓶插过程中,随着切枝叶片的衰老,SOD、POD活性逐渐升高,CAT活性表现为逐渐下降,与切枝叶片的衰老呈现一定相关性。(5)可利鲜能够改善芍药切花水分平衡关系,显着提高14个芍药切花品种的观赏寿命及品质,适合在插花中应用。不同固定方式中,使用花泥的芍药品种观赏寿命比瓶插和剑山分别长0.5和1天。从观赏寿命上看,芍药插花的适宜固定方式为花泥。(6)容量60 ml的试管适合在芍药插花花艺制作中使用,其使用过程中的容纳花枝数为1~2枝,后期维护加水次数1~2次。本研究首次较系统对竹子保鲜技术及衰老生理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插花适用种类及水插保鲜方法;探索了芍药插花布展中保鲜方法和方式。研究结果对我国传统花卉在插花中的应用有直接支持作用。
九月,本刊编辑部[7](2019)在《流芳千百代 犹记宋式花》文中研究指明插花,在古代称为"瓶花"、"瓶供",以折自然之枝条、花草插入花器,表现其姿态的美感以示对美好对生命的尊重。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至隋唐时期已发展至兴盛,并形成了以丰满华丽为特征的宫廷插花。到了宋朝,随着当时社会国富民安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插花艺术发展至全盛时代,并在中国插花艺术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牟海淼[8](2019)在《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和教学推广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是一种与各地人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的精神生活形式。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式插花的源头,两次东传日本,其形式风格、美学思想和人文内涵,对日本插花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但如今国际知名度却远不如同属东方式插花的日本插花。2008年,中国传统插花由北京林业大学申请,正式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出国家对传承中国传统插花的重视。但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体系、传承方式等非历史性科研方面仍亟需进步。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插花发展历史、特点和艺术风格、创新性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插花的文化精髓。从缺乏花材,花器花插不适应现代生活,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以及市场占有率低等方面深入分析传承中国传统插花遇到的阻碍,并提出解决思路。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推广,本文将其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为代表的学校插花花艺课程教学,另一个是社会上的插花培训以及其他形式的插花艺术推广(如讲座等)。本文通过对两大板块教学现状的资料整合、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荷兰)和地区(中国台湾)的插花教学推广现状,总结现有教学模式之优劣,并进一步提出中国传统插花现有教学模式的革新思路。
叶祯菲[9](2018)在《明清插花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清时期,插花之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在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中,也属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熟。该时期的插花艺术不仅在插花技巧、花器研究、花材选择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形式美的理论体系,在欣赏艺术、精神传达等意境美的追求方面也有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插花艺术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结合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特殊的历史与人文环境来进行探讨,总结出其艺术价值,并为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第一部分为“明清及其以前的插花艺术”。该部分从对中国原始插花意念的诞生进行追朔,到对明清前的插花艺术进行概述,再到对明清时期插花艺术的发展背景、插花种类与特色、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分析,为整篇论文的深层次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明清插花艺术中的形式美”。形式美,即构成物质的自然性质,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如整齐划一、节奏和韵律等,并以审美特征的形式呈现。该部分通过并列顺序的三节,分点总结明清插花艺术中特有的形式美特点;第三部分为“明清插花艺术中的意趣”。该部分通过递进顺序的三节,对明清插花艺术中的蕴含的“物我归一”的自然情趣与人格化的精神,以及符合其时代背景的审美取向进行解读,以期全面了解该时期插花艺术的价值。
郭海慧[10](2017)在《追白求清,崇幽尚净 ——宋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插花艺术》文中认为宋代是插花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在中国插花艺术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宋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国富民安的经济现状、尚文抑武的政治制度、雅事盛行的文化特质及精微雅致的生活方式为宋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重视文化的发展,重理、尚雅的审美文化特征促使以文人插花为主流,但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民间插花也得到全面发展。文人插花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以“理念花”为主要风格形式——即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托,以“净”为心灵之向往,以“雅”为原则之追求,宋代文人花的呈现形式以线条简洁疏朗、潇洒活泼,具有野趣为主要特征,以花格印证人格,体现人伦教化,这种插花形式即——神胜于形之,无声胜有声,全面印证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宫廷插花与宗教插花在发展传统风格基础上有受到主流文人花的影响,插花风格带有文人插花特点。民间插花打破以前无容器,仅簪戴于头上、身上或插在房檐上作为装饰的形式规范,而出现有容器的民间插花,这是宋代民间插花艺术的突破性发展。各种插花类型并行不悖而快速发展的文化现象体现了宋代审美文化的先进性与进步性,插花艺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势必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插花、绘画、书法、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宋代繁荣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共同发展进步,尤其在绘画艺术中的折枝花图页与小品山水画中存在与插花艺术相一致的构成因素,从中可以体现宋代审美文化的影响力与魅力。插花艺术在宋代得到兴盛发展,对国内与国外均具有深远影响,这是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渗透。宋代传统审美文化反映时代的精神文明价值,且这种精神价值在当代具有社会价值意义,我们置身于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社会,难免会被一些嘈杂的声音、繁复的信息所吞噬,这时选择一件雅事来平复心境,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一定意义。本论文以宋代审美文化为主线,从绘画资料、诗词、文献史料入手,对宋人的文化生活进行还原,关照其生活细节,主要论述宋人生活之雅事——插花艺术,体悟插花艺术所寄之情,所象之心,探寻插花艺术背后宋代审美文化的价值意义及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借鉴意义,并且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瓶花的保鲜和插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瓶花的保鲜和插制(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本土秋冬季植物材料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南本土植物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应用类型 |
1.1 木本枝材 |
1.1.1 根据插花环境选择木本枝条。 |
1.1.2 根据插花寓意选择木本枝条。 |
1.1.3 根据插花器皿选择木本枝条。 |
1.2 草本材料 |
2 湖南本土植物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应用来源 |
2.1 野生植物 |
2.2 人工栽培植物 |
3 本土植物在插花应用中的外采要求 |
3.1 外采修剪 |
3.2 枝材保鲜 |
3.3 植物保护 |
4 中国传统插花六大器皿与植物材料的搭配 |
4.1 盘 |
4.2 碗 |
4.3 瓶 |
4.4 篮 |
4.5 筒 |
4.6 缸 |
5 湖南本土秋冬季植物材料在传统插花中的观赏部位 |
5.1 观形植物 |
5.2 观花植物 |
5.3 观叶植物 |
5.4 观果植物 |
(3)“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文献现状及研究水平 |
(一)关于“插花艺术”的研究 |
(二)关于“植物纹样”的研究 |
(三)关于“室内装饰艺术”的研究 |
(四)关于“形意场”的研究 |
二、概念解析与界定 |
(一)“形意场”的概念 |
(二)花饰艺术的概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框架图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室内花饰艺术的概述和类型 |
第一节 东方花饰艺术的概述 |
一、中国花饰艺术 |
(一)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 |
(二)瓶花 |
(三)花饰图案 |
二、日本花饰艺术 |
(一)日式花道 |
(二)日本花饰纹样 |
第二节 西方花饰艺术的概述 |
一、西方花饰艺术 |
(一)西方花艺艺术的发展 |
(二)西方植物纹样 |
二、西方室内经典风格中的花饰艺术 |
(一)新古典风格的花饰艺术 |
(二)田园风格的花饰艺术 |
(三)地中海风格的花饰艺术 |
(四)现代风格的花饰艺术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形意场”下室内空间的花饰艺术分析 |
第一节 室内花饰艺术的规律和特点 |
一、平面类花饰艺术 |
二、立体类花饰艺术 |
第二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张力性 |
一、空间花艺中张力性的表现因素 |
(一)花卉的运动形态 |
(二)花卉的质感 |
(三)色彩 |
(四)美的感受之比例 |
第三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层次性 |
一、空间花艺的组合方式 |
(一)对称组合 |
(二)非对称组合 |
(三)联排及阶梯状 |
第四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多义性 |
一、多义性的地域性特征 |
二、多义性的主体性特征 |
第五节 “形意场”下空间花艺的包容性 |
一、花材的自身价值 |
第六节 “形意场”的设计方法 |
第七节 空间花艺中形意场的评价层面 |
一、时代场 |
二、民俗场 |
三、功用场 |
四、情趣场 |
五、伦理场 |
六、美观场 |
七、经济场 |
八、技艺场 |
第八节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类型空间中的花饰设计应用 |
第一节 家居空间中花饰的展陈艺术 |
一、家居空间的花饰设计 |
二、四季的插花艺术 |
三、花饰设计实例 |
(一)家居案例 |
(二)春季插花案例 |
第二节 公共空间中花饰的展陈艺术 |
一、商业空间的展陈艺术 |
(一)案例欣赏-富春山居酒店空间花艺设计 |
二、文化空间的展陈艺术 |
(一)案例欣赏-电影哪吒与花艺的碰撞 |
三、花饰设计实例 |
(一)餐桌花艺 |
(二)屏风花艺 |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硕士研究生期间部分成果 |
附录2 花饰设计实例的制作过程 |
附录3 拉丁文版本的学习花卡 |
(4)宛自天开牡丹花(论文提纲范文)
牡丹插花的历程 |
牡丹插花的魅力 |
(5)中国传统梅插花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传统梅插花艺术简介 |
2 梅插花艺术的花文化 |
3 梅插花花材的选取 |
3.1 枝的选取 |
3.2 花的选取 |
3.3 花材选取注意事项 |
4 梅插花的技艺 |
4.1 器皿的选择与固定技法 |
4.2 基本造型 |
4.2.1 端庄稳重直立式 |
4.2.2 活泼自然倾斜式 |
4.2.3 安静祥和水平式 |
4.2.4 下垂动感下垂式 |
4.3 与其他枝材的搭配 |
4.4 作品的命名 |
4.4.1 根据作品主题命名 |
4.4.2 根据自然山水风光命名 |
4.4.3 根据花材的寓意命名 |
4.4.4 根据花材的形质特点命名 |
4.4.5 根据诗词名句命题 |
4.4.6 根据季相变化命名 |
4.5 梅插花的保鲜 |
5 传统梅插花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
5.1 面临的主要问题 |
5.2 对于未来发展的探究 |
(6)竹子切枝和芍药插花制作过程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竹子 |
1.1.1 竹文化 |
1.1.2 竹子在插花中的应用 |
1.1.3 竹子切枝的衰老及保鲜研究 |
1.2 芍药 |
1.2.1 芍药在插花中的应用 |
1.2.2 芍药切花保鲜研究 |
1.3 本文的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 |
1.3.1 立项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基于形态特征的插花适用竹种调查与选择 |
2.1 调查方法 |
2.2 选择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竹切枝瓶插寿命及其生理变化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竹切枝瓶插水养寿命研究 |
3.2.2 竹切枝瓶插水养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 |
3.3 讨论 |
3.3.1 竹切枝瓶插水养寿命研究 |
3.3.2 竹切枝瓶插水养过程中生理变化 |
3.4 小结 |
4 竹切枝保鲜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竹切枝保鲜技术研究 |
4.2.2 纳米银预处理对竹切枝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保鲜剂对切枝的保鲜效果 |
4.3.2 纳米银保鲜的生理机制 |
4.4 小结 |
5 芍药插花制作过程中观赏寿命和保鲜方法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芍药品种插花布展观赏寿命调查 |
5.2.2 商用保鲜液对芍药观赏寿命和最大花径的影响 |
5.2.3 商用保鲜液对芍药瓶插过程中水分关系的影响 |
5.2.4 芍药插花需液量及试管选择研究 |
5.2.5 不同切枝长度对芍药插花观赏寿命的影响 |
5.2.6 不同固定方式对芍药插花观赏寿命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流芳千百代 犹记宋式花(论文提纲范文)
民风尚花 |
繁花有市 |
文人插花 |
(8)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和教学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中国传统插花 |
1.2.2 传承 |
1.2.3 教学推广 |
1.3 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与教学推广研究现状 |
1.3.1 关于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
1.3.2 教学推广相关研究 |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2 中国传统插花概述 |
2.1 中国传统插花的产生背景 |
2.2 发展历史 |
2.3 中国传统插花的创新性 |
2.3.1 插花艺术风格和造型 |
2.3.2 插花理论着作 |
2.3.3 花材选取 |
2.3.4 花材的整理技巧 |
2.3.5 专用插花器物产品开发 |
2.3.6 固定方法和工具产品开发 |
2.3.7 保鲜技术 |
2.3.8 欣赏方法 |
3 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 |
3.1 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
3.1.1 花材取材受限 |
3.1.2 花器、花插多样但不适应现代生活 |
3.1.3 缺乏权威、系统的理论指导 |
3.1.4 市场占有率不高 |
3.2 解决思路 |
3.2.1 丰富花材 |
3.2.2 改进花器 |
3.2.3 花插和插花固定工具创新 |
3.2.4 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补充 |
3.2.5 提高市场占有率 |
4 中国传统插花的教学推广研究 |
4.1 国内插花教学推广现状 |
4.1.1 普通高等学校的插花教学现状分析 |
4.1.2 社会培训机构的插花教学现状分析 |
4.2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插花教学推广现状 |
4.2.1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插花培训 |
4.2.2 欧美国家的插花培训 |
4.3 国内插花教学现有教学模式优劣分析 |
4.3.1 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势 |
4.3.2 现有教学模式的劣势 |
4.4 教学推广革新 |
4.4.1 高校插花课程教学革新 |
4.4.2 社会培训教学革新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论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作者简历 |
(9)明清插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明清及其以前的插花艺术 |
第一节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插花艺术 |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插花艺术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 |
第二章 明清插花艺术中的形式美 |
第一节 主体与个体 |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
第三节 和谐与稳定 |
第三章 明清插花艺术中的意趣 |
第一节 物我归一的天然神韵 |
第二节 人格化的精神传达 |
第三节 茗赏插花的高雅情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文献——学位论文 |
三、文献——期刊 |
致谢 |
(10)追白求清,崇幽尚净 ——宋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插花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宋代传统审美文化视域下插花艺术的发展 |
2.1 宋代以前插花艺术之发展 |
2.1.1 先秦时期:插花萌芽阶段 |
2.1.2 汉魏时期:初级发展及其至兴盛阶段的过渡 |
2.1.3 隋唐五代时期:兴盛阶段 |
2.2 宋代插花艺术发展的背景因素 |
2.2.1 国富民安的经济现状 |
2.2.2 尚文抑武的政治制度 |
2.2.3 雅事盛行的文化特质 |
2.2.4 精微雅致的生活方式 |
2.3 宋代插花艺术的审美文化 |
2.3.1 花卉品鉴 |
2.3.2 类型风格特征 |
2.3.3 技术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宋代绘画图像中的插花艺术 |
3.1 折枝花图页与插花艺术审美倾向的一致性 |
3.1.1 品类 |
3.1.2 色彩 |
3.1.3 内涵 |
3.2 小品山水图与插花艺术形式审美的一致性 |
3.2.1 构图 |
3.2.2 意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宋代插花艺术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
4.1 国内的继承与发展:以明代插花艺术为例 |
4.2 对外影响与中西比较 |
4.2.1 对外影响:以日本的继承与发展为例 |
4.2.2 中西比较:以李嵩《花篮图》与荷兰小画派花卉静物画为例 |
4.3 宋代插花艺术的文化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传统审美文化如何走进现代生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四、瓶花的保鲜和插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本土秋冬季植物材料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 张巧玲,陈赛莲. 现代园艺, 2022(04)
- [2]宋画中的插花艺术研究[D]. 樊朝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3]“形意场”视角下的室内花饰艺术研究[D]. 肖微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宛自天开牡丹花[J]. 张爱玲,刘政安. 生命世界, 2020(04)
- [5]中国传统梅插花艺术[J]. 范卉,李长伟,高建华,丁明君,杨波. 中国园林, 2020(S1)
- [6]竹子切枝和芍药插花制作过程保鲜研究[D]. 鲁月秀.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7]流芳千百代 犹记宋式花[J]. 九月,本刊编辑部. 艺术与设计, 2019(06)
- [8]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和教学推广研究[D]. 牟海淼. 浙江大学, 2019(01)
- [9]明清插花艺术研究[D]. 叶祯菲. 南京大学, 2018(10)
- [10]追白求清,崇幽尚净 ——宋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插花艺术[D]. 郭海慧. 北京印刷学院,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