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压力分布测量在膀胱颈电切术中的应用

尿道压力分布测量在膀胱颈电切术中的应用

一、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检查在膀胱颈电切开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1](2020)在《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根据患者腹压漏尿点压(ALPP)分型对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讨ALPP分型的临床价值,以及在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MUS)治疗女性SUI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因“压力性尿失禁”就诊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患者中,收集单纯性SUI患者共289例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基于ALPP分型,包括Ⅰ型(≥90 cmH2O)、Ⅱ型(60~90 cmH2O)和Ⅲ型≤60 cmH2O),比较不同ALPP分型下SUI患者高危因素、储尿期和排尿期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的变化。同期,289例SUI患者中有185例接受了经闭孔MUS术,其中TOT术119例,TVT-O术66例。将ALPP分为ISD型(≤60cmH2O)和非ISD型(>60cmH2O),随访3个月,比较了 TVT-O和TOT治疗不同ALPP分型患者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ICI-Q-SF评分、强烈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89例单纯性SUI女性患者中,Ⅲ型ALPP患者呈高龄、高BMI、阴道分娩次数和盆腔手术次数增多以及绝经数量,都明显高于Ⅰ型和Ⅱ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PP不同分型的SUI患者的储尿期尿动力学指标,如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强烈尿意膀胱容量、急迫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ALPP分型升高,SUI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指标,如排尿初始膀胱压、逼尿肌压及最大逼尿肌压呈下降趋势,Qmax呈上升趋势,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85例接受经闭孔MUS术的单纯性SUI患者中,ISD型患者的年龄、BMI、阴道分娩及绝经等与非ISD型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术前比较,经闭孔MUS患者术后3个月的ICI-Q-SF评分下降4-7分,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最大尿流率(Qmax)没有变化,P>0.05。逼尿肌压力增高组和降低组之间比较,手术前、术后3个月后SUI患者的ICI-Q-SF评分显着降低(F=5.501,P=0.02),而 Qmax 没有改变(F=1.160,P=0.282>0.05)。6.经闭孔MUS术的SUI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1.35%,TVT-O术与TOT术比较无差异,92.44%vs.89.39%,P>0.05。不过,非ISD型SUI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96%,明显高于ISD型的84.85%,P<0.05。7.185例SUI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闭孔MUS术,术中并发症是阴道壁损伤,发生率为2.16%;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疼痛(11.35%)和排尿困难(9.19%),术后3个月内都能治愈。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都是ISD型患者,3例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结论:1.尿道功能障碍越严重的单纯性SUI女性患者中,高龄、肥胖、绝经和盆腔手术史等高危因素越普遍。2.SUI患者的储尿期各参数与ALPP分型无关,符合单纯性SUI的诊断;但是,Ⅲ型ALPP患者,存在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的明显改变,表明尿道关闭功能严重下降。3.经闭孔MUS治疗SUI有效,对排尿期影响小,而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对于ISD型SUI患者手术时需谨慎。4.女性SUI患者术前需要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特别要重视ALPP分型,ALPP分型对MUS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健健[2](2020)在《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文中认为目的:尿道下裂是一种小儿泌尿生殖系统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治疗仍是该病主要治疗手段,但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有尿道狭窄等。如何及时发现尿道狭窄并了解其梗阻程度仍是大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治疗远端型尿道下裂手术前后尿流率(uroflowmetry,UFM)及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的差异及特点,探讨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测定评估对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及尿道扩张治疗的临床意义,从而为更好的早期发现术后尿道狭窄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尿道扩张治疗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298例行Snodgrass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各项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手术前后患儿膀胱和上尿路形态等相关资料信息。评估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各项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尿流率测定仪纪录尿流曲线(flow curve)、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排尿量(voided volume,VV)、尿流时间(flow time,TQ/FT)、最大尿流率时间(time to maximum flow,Tqmax);超声测量PVR并检查膀胱及上尿路形态。结果: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膀胱和上尿路形态学异常。所有患儿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4.9±2.3)岁;手术时间(即手术年龄)为0.6~9岁,平均手术年龄为(3.8±2.1)岁。其中尿道狭窄组15例、无尿道狭窄组283例,两组之间的年龄和手术年龄相比,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FM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术前、术后Qmax较正常儿童低。狭窄组患儿术后3个月Qmax、Qave、FT、TQmax、VV和PVR分别为(7.18±1.96)ml/s、(5.28±1.07)ml/s、(31.72±5.47)s、(15.88±3.94)s、(138.23±7.50)ml、(19.26±3.84)ml;而无尿道狭窄组相应各值分别为(8.09±1.39)ml/s、(6.45±1.34)ml/s、(29.05±4.59)s、(9.31±2.76)s、(134.87±9.11)ml、(16.42±4.31)ml。可见术后3个月时狭窄组患儿的Qmax、Qave明显低于无尿道狭窄组,而FT、TQmax、PVR均明显高于无尿道狭窄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尿道狭窄的患儿均给予规律尿道扩张治疗,其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UFM联合PVR结果较术后3个月时有明显改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患儿术后2周的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结果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此外还发现,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术前、术后的尿流曲线类型均以平台型为主,其中狭窄组术后3个月钟形曲线占13.3%,平台曲线占66.7%;而无狭窄组分别为26.1%、45.6%。但值得注意的是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所有患儿各项指标呈逐渐恢复趋势。结论:Snodgrass术治疗远端型尿道下裂术后UFM联合PVR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术后尿道狭窄,尤其手术后3个月内复查更有意义。UFM联合PVR检查为临床判断患儿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的恢复情况提供了简单易行且较为客观的实验室依据并为狭窄后尿道扩张治疗提供了指导。

吴雅冰[3](2019)在《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1背景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女性LUTS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无力、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和尿失禁等等,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机制的病变所致的临床常见的综合症候群,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更为常见。瑞典、美国和英国的一项基于下尿路症状流行病学的互联网调查(EpiLUTS)报告,男性和女性LUTS的患病率分别高达72.3%和76.3%[1]。男性LUTS在多由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目前国内外LUTS诊疗指南均针对男性,对其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女性LUTS研究相对较少,直到最近几年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多就诊于妇科,大多数患者感到症状尴尬或认为尿频及夜尿次数多等症状是老龄及功能退化的自然结果,所以尽管女性LUTS发病率很高,但就诊率相对较低,导致许多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2012年的定义,LUTS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排尿障碍)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通常指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LUTS可能由多种膀胱尿道病变引起,如尿路感染,膀胱出口梗阻(盆腔脏器脱垂、尿道口狭窄、治疗尿失禁相关手术等),逼尿肌功能低下(因药物、高龄、膀胱过度充盈、慢性尿潴留、逼尿肌收缩无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等因素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等。某些系统疾病状态,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脊髓硬化症等也可继发出现各种类型的LUTS症状。生活相关因素如饮酒、吸烟、高龄、便秘、精神等对各种类型LUTS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现代医学对LUTS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临床上一般按照女性OAB、女性排尿障碍和二者同时存在等进行分类,在治疗上首先强调的是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寻找病因,在针对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类型进行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推荐行为治疗、心理、药物治疗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女性LUTS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各有不同。本文参考近年来有关女性LUTS的最新文献,总结近十年来有关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临床资料,从临床观察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探讨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可行性。2第一部分中老年女性尿频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研究2.1目的回顾性的分析了2007年至2017年十年间在我院诊治的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临床资料,总结尿动力检查和其他检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的可行性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2方法对234例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年龄42~76岁,平均51±5.87岁,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表现均为下尿路症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169例,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65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7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7例,有反复尿路感染史42例,脊髓疾病3例,直肠癌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1例,10例伴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其中4例为重度盆腔脏器脱垂。2.3结果234例尿频患者中,主诉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169例,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65例。Qmax>20ml/s患者42例,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共30例,余下12例合并残余尿,30~50ml不等。对所有患者行压力流率测定,感觉性尿急患者89例(未伴逼尿肌不稳定活动),单纯逼尿肌活动过度患者41例,单纯尿失禁(压力性及混合性尿失禁)患者34例,膀胱流出道梗阻患者33例,尿道病变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2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例。2.4 结论LUTS作为一种主观症状表述,并不是所有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均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活动,患者情绪及表达极易影响临床医生判断的准确性。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诊断,且可提高疗效,对制订手术方案有一定帮助。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行为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第二部分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3.1目的评价在行为治疗的的基础上,采取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方案。3.2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门诊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LUTS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萆薢分清饮加减口服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M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4周。研究期间要求患者填写问卷,问卷包括排尿日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评价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观察其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3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提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OABSS症状评分、QoL指数、最大尿流率、排尿量、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OABSS症状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尿流率、排尿量、QoL指数、中医证候评分相关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结论采用萆薢分清饮加减配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以尿频为主诉的中老年女性LUTS患者安全有效,在缓解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王彬[4](2019)在《小前列腺增生采用TURP联合TUIBN治疗的疗效及临床特点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临床上小体积前列腺增生(SBPH)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运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的手术方法在治疗SBPH患者的疗效研究分析。方法:收集病例为住院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入院时间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并且确诊为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归纳其相关临床特点,且选择治疗的手术方式都选择运用TURP+TUIBN治疗。选取符合要求病例数共计有52例,并且均有完整随访资料。病例年龄范围49-77岁,其平均年龄为60.7岁,这些病例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LUTS)。病例的病程长短范围12-108个月,平均66个月,前列腺重量{(1.05 x 0.52 x前后径(cm)x左右径(cm)x上下径(cm))}22-30g,平均24.4g。这些病例均做好术前相关评估,记录好术前相关指标,术后所有病例定期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做好随访相关指标的记录,收集好相关数据,主要比较患者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主要为以下4个指标(1)国际前列腺标准化评分(IPSS)、(2)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3)最大尿流率(Qmax)、(4)膀胱残余尿量(PVR),以此作为该手术疗效的评价。结果:52例采取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安返病房,其手术过程顺利,手术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大出血、未出现膀胱穿孔、无漏尿、无TURS(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排尿情况恢复可。术后将切除前列腺标本送检;52例患者病理检查报告回执均提示为前列腺良性增生病变(无一例患者结果提示前列腺癌),病例中80%报告(约40例患者)提示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改变。术后所有患者在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逆行射精及勃起功能障碍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前IPSS评分为(23.94±3.25)QOL评分(4.7±1.2)Qmax为(7.86±1.79)ml/s PVR为(92.10±22.35)ml。术后第6个月IPSS评分为(7.55±2.17)QOL评分为(1.8±0.7)Qmax为(19.79±3.23)PVR为(16.45±5.63)ml,其中IPSS评分、QOL评分、PVR指标发现有明显下降,而Qmax较术前出现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疗效显着。结论:临床上运用TURP+TUIBN的手术方式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进行治疗,疗效显着,患者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显着改善,排尿通畅,尿线变粗,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是目前在临床中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

高泽峰[5](2018)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术后发生膀胱颈挛缩(Bladder neck contracture,BNC)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TUPKRP术后58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术前前列腺体积、是否有泌尿系感染及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是否有术前尿潴留及合并前列腺炎、术中电切时间及切除前列腺重量、术后尿管牵拉及留置尿管时间。通过病例查阅及随访,确诊了13例术后BNC的患者,将其与术后未发生BNC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将统计的所有因素分为两类,数值变量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最后将以上两种单因素检验中P<0.05的因素赋值,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89例接受TUPKRP的患者术后1年内有13例发生BNC,发病率为2.20%,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6.82个月;统计学分析表明,数值变量的秩和检验中,术前前列腺体积、术中电切时间、单位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者这3个因素P<0.05,具有相关性;在分类变量的卡方检验中,泌尿系感染及合并前列腺炎这2个因素P<0.05,具有相关性;将以上P<0.05的5个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只有术前前列腺体积,泌尿系感染及合并前列腺炎这3个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电切时间及单位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这两个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TUPKRP术后BNC的发病率与平均发病时间与TURP无明显差异;术前前列腺体积小于30ml,合并泌尿系感染及前列腺炎是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严格控制泌尿系感染,积极治疗前列腺炎,体积小于30ml的前列腺若保守治疗无效可在术中同时切开膀胱颈5、7点处纤维环至脂肪层,可以显着降低术后BNC的发病率。

姜兴金,侯旭,张博,杨明州,万刚,沈燕丽,高晓军,杨进益[6](2017)在《经尿道膀胱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评价经尿道膀胱颈环形电切术对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的治疗效果。33例女性经尿动力学诊断为女性PBNO,予以膀胱颈环形电切并参照术前膀胱颈超声重点电切膀胱颈的肥厚部位,经术前及术后的膀胱颈超声及尿动力学结果变化对比评估排尿效果。随访3个月48个月,平均23个月。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27.1降到13.5,平均膀胱颈前、后唇厚度分别从9.8mm降到3.2mm及从8.3mm降到2.3mm,平均残余尿量(PVR)从123.2ml降到27.8ml,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从6.5ml/s提高到20.4ml/s,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由52.2cm H2O降到16.7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照术前超声提示的膀胱颈梗阻部位及厚度,采取膀胱颈环切及重点肥厚部位的电切方法治疗PBNO,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排尿疗效。

王延臣[7](2017)在《2μm外科激光联合泼尼松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中尿道狭窄是一种比较棘手的泌尿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欠佳。目前关于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多样化,大致分为开放手术及经尿道腔内微创手术两大类。传统开放类手术虽然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确切无异议,但因其具有开放类手术的共同缺点,即开放手术致伤口创面较大,并发症比较多,现在已很少采用。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腔内微创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腔内切开微创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技术包括激光类、电切、冷刀、等离子等等。各类切开技术各有优缺点,冷刀及等离子技术止血效果差,致术中出血较多、视野不清晰,腔内电切技术精准度差,很容易引起术后二次尿道狭窄;现在上述三项技术因其弊端较多,在治疗尿道狭窄手术中已不常用。激光类治疗尿道狭窄因其精准、止血及疗效好,现在已成为医学界治疗尿道狭窄的手术首选方式。研究证实2μm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疗效明确,本试验通过对入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值的差异,分析2μm(铥)激光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同时随访研究患者手术后联合口服泼尼松药物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获得满意的成效,为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对于今后尿道狭窄临床工作的进行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来收集的6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常规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尿道造影,择期行2μm激光尿道狭窄切开手术,术后留置F20#22#三腔大气囊尿管,嘱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尿管保留约2月,患者依从性良好,两组术后每月复查最大尿流率,连续复查3个月。试验组术后1周开始行泼尼松口服治疗,低剂量5mg/天,连续口服2月,拔除尿管后药物减量至1/3片,继续维持一周左右,后逐渐停药,对照组不予泼尼松治疗。结果:1、62例患者均行2μm激光腔内切开手术,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2、所有患者术后Qmax与术前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排尿时间均比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4月、5月试验组与对照组Qmax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患者术后排尿症状的改善程度、手术是否成功的指标不是最大尿流率的数值大小,而是最大尿流率术前术后的差值改变。4、试验组、对照组拔出尿管后,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排尿通畅,试验组拔出尿管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尚不能认为保留尿管时间越长越好。5、试验组术后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睾丸炎,有1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时间32天时尿管自行拔出,后重新置入尿管,其余患者(包括对照组患者)均无尿失禁,睾丸炎、附睾炎及勃起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患者服用泼尼松期间均未引起感染、糖尿病、类cushing综合征症状等副作用。结论:2μm激光手术联合泼尼松药物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性好,值得临床推广;最大尿流率(Qmax)数值在诊断尿道狭窄及术后疗效随访中具有高灵敏性,建议诊疗尿道狭窄首选;对于尿道狭窄患者尿管保留时间,是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慧[8](2013)在《改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BNO)造成排尿梗阻及排尿刺激症状,极大的困扰了患者生活。目前治疗PBNO的标准术式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有报道发现不当的切开会导致术后复发以及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式的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手术方法,并观察这种改良式膀胱颈电切开术在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患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6.5岁(36~74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尿道镜检查等结果明确诊断。均无与梗阻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或其它医源性损伤史等。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膀胱颈切点位置为4处,分别为3、6、9、12点处。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分别回院复查,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及尿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min (22~45min),术中平均出血50ml (30~70ml),无大出血及输血病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d(4~10d),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d(2~7d)。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36例研究对象获得随访数分别为36(100%)、35(97%)、32(89%)。1年的随访显示,平均IPSS评分由24.2降至5.3(P<0.01),平均QoL评分由4.6降至1.0(P<0.01),平均最大尿流率由7.49升至19.07ml/s(P<0.01),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由61.7降至19.80cmH2O (P<0.01),平均残余尿量由176.41降至28.74ml(P<0.01)。经过此改良的膀胱颈电切开术治疗,1年后32位随访患者排尿期主观及客观功能都获得改善(P<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只有1例术后有轻度尿失禁(根据症状及体检评估),通过肛提肌训练好转。结论:正确的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女性PBNO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改良的四点法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手术操作简单,可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而无严重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贺书云[9](2007)在《两种术式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BNC)的两种手术(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44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以2002年3月为界分为2组:2002年3月前为开放手术组,共26例;2002年3月后为经尿道电切组,共18例。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程、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并发症构成比。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15月,比较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有效率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自身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开放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TURN)术,无死亡病例,无电切综合征(TURS)、尿失禁等。对两组进行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程、术前IPSS、QOL评分、PVR、Qmax以及并发症构成比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术后3-15月,开放手术组19例和经尿道电切组14例获得随访,两组间在Omax、PVR、IPSS、QOL评分的术后改善和手术有效率的比较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两组自身术前、术后Qmax、PVR、IPSS、QOL评分的比较差别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N)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其梗阻解除彻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许滔,巢志复[10](2004)在《尿道压力分布曲线在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对 10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抬高 ,膀胱壁小梁增生。根据尿道压力分布 (UPP)曲线 ,以刀形电极分别在 4点和 8点两处全层切开内括约肌 ,长度根据术前UPP测定的结果而定 ,以测定的压力曲线长度的前 1/ 3处 ,一般约深 0 .6cm ,不超过 0 .8cm。结果 :术后均能恢复自行排尿 ,排尿通畅 ,平均最大尿流率为 17.9ml/s。未发生尿失禁、尿瘘、继发出血及二次手术。术后的UPP检查发现 ,内括约肌段压力 (主要为膀胱颈压 )明显降低 ,在UPP曲线上可见前段低平的曲线。认为UPP检查对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尤其对于术中切开长度及术后疗效的判断有独到的价值

二、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检查在膀胱颈电切开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检查在膀胱颈电切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SUI患者中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LPP分型对经闭孔MUS术治疗在单纯性SUI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失禁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1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附录2
致谢

(2)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1. 背景介绍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前术后的应用和评估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女性下尿路症状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老年女性尿频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研究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萆薢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
    前言
    目的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小前列腺增生采用TURP联合TUIBN治疗的疗效及临床特点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临床特点
    2.3 病例入组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方法
        2.5.1 设备材料
        2.5.2 手术方法
    2.6 效果依据及评估指标
    2.7 数据记录及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前列腺增生(SBPH)的临床现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数据收集及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TUPKRP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经尿道膀胱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疗效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主观效果评价
    2.2 手术前后的膀胱颈厚度的超声改变及其尿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
3 讨论

(7)2μm外科激光联合泼尼松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仪器
        1.1.1 试验组
        1.1.2 对照组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1.4 使用数据库及统计软件
    1.2 试验研究方法
        1.2.1 患者一般资料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处理
        1.2.4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
    1
    2、术前、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Qmax值比较
    3、术前、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行尿流率检查时排尿时间t(s)比较
    4、试验组与对照组Qmax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Qmax值差异情况
    5、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Qmax值比较
    6、入组中8例尿道狭窄伴有膀胱结石的患者,术后复查KUB,均未见结石形成;对于3例尿道闭锁伴耻骨上膀胱造瘘口的患者,术后半年内均拔出膀胱造瘘管
三、讨论
    一、手术方式选择
    二、检查方式
    三、尿管的作用
    四、2μm激光的优势
    五、瘢痕的预防
    六、结论
四、结论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改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两种术式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尿道压力分布曲线在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尿动力学检查方法
    1.3 手术方法
    1.4 结果
2 讨论

四、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检查在膀胱颈电切开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D]. 陈健. 苏州大学, 2020(02)
  • [2]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D]. 王健健. 郑州大学, 2020(02)
  • [3]萆藓分清饮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老年女性尿频的临床观察[D]. 吴雅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小前列腺增生采用TURP联合TUIBN治疗的疗效及临床特点评价研究[D]. 王彬. 南昌大学, 2019(01)
  • [5]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影响因素分析[D]. 高泽峰.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6]经尿道膀胱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分析[J]. 姜兴金,侯旭,张博,杨明州,万刚,沈燕丽,高晓军,杨进益. 医学与哲学(B), 2017(06)
  • [7]2μm外科激光联合泼尼松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D]. 王延臣.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改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研究[D]. 张慧. 山东大学, 2013(10)
  • [9]两种术式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比较[D]. 贺书云. 中南大学, 2007(05)
  • [10]尿道压力分布曲线在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许滔,巢志复.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4)

标签:;  ;  ;  ;  ;  

尿道压力分布测量在膀胱颈电切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