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高产潜力分析

脱毒甘薯高产潜力分析

一、脱毒甘薯的高产潜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垢志霞[1](2020)在《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文中研究说明鲜食甘薯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上对鲜食甘薯薯块形状、单薯重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生产薯形好,薯块大小合适的商品薯显得更为重要;高效、环保的育秧方式是甘薯种植的基础,传统火炕育秧由于用工量大、环境污染重在生产上受到限制,创建高效环保育秧方式成为当前甘薯种植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试验开展电热育秧技术优化及薯形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薯炕育秧。研究电热丝、稻草+电热丝、稻草和冷炕四种育秧方式对甘薯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研究表明,电热丝薯炕和稻草+电热丝薯炕的床体温度最高,冷炕的温度最低,最低温与最高温差13.4℃。在早春温度低的地区,采用电热丝,稻草+电热丝进行薯炕育秧比冷炕和稻草育苗提前15天出苗。通过研究不同的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秧苗性状的影响,其中卢选一号的差异显着,烟薯25差异不显着,北京553差异显着;四种育秧方式对不同品种的甘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卢选一号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在不同育秧方式下差异更明显,烟薯25号在四种育秧方式间差异较小,北京553差异显着。2.薯形控制试验。以烟薯25号普通秧苗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不同的插秧期、6个不同的秧苗入土节数,研究烟薯25农艺性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相关性,得出甘薯的地上部分对甘薯块根生长的影响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直接影响产量,单株结薯数直接影响中型薯产量。通过对不同入土节数、不同插秧期的植株性状与产量及中型薯产量的研究,在4个不同插秧期内,随着插秧期的推迟,地上部分性状、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逐渐下降,在5月下旬插秧时产量最高;在6个不同的薯秧入土节数条件下,地上部分的性状差异显着,薯秧入土节数3节为最佳。本次研究认为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可以达到高产。

刘晓永[2](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肖怡[3](2019)在《栽插期与收获期对鲜食型黄心甘薯产量品质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究栽插期和收获期对黄肉甘薯产量品质的影响,获得高产优质甘薯的适宜栽插期和收获期。本研究以黄肉品种(系)甘薯万薯7号、13-3-19、12-1-39、万薯10号、渝红心薯46、龙薯9号、1446-5、渝红心薯98为试验研究材料,在5月中旬、6月初、6月中旬这3个栽插期下,栽插后90d、110d、130d、150d这4个收获期下,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栽插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动态变化,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等理化品质的动态变化,和可溶性蛋白、纤维素、β胡萝卜素、总酚等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下:1.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各品种(系)产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获得高产的适宜收获期为栽插后150d。各品种(系)随着栽插期的推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获得高产量的甘薯适宜栽插期为在5月中旬。其中龙薯9号的产量最高,其次为万薯10号、万薯7号。2.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理化品质的影响:万薯7号、13-3-19、12-1-39、渝红心薯46和渝红心薯98的可溶性总糖在5月中旬的动态变化为先下降再趋于稳定,龙薯9号、万薯10号和1446-5则变化不一致。在6月初栽插下,除龙薯9号变化趋势为先保持稳定再下降,其他品种(系)则逐渐下降。在6月中旬栽插下则为各品种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在栽插后90d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各品种(系)的还原糖在5月中旬栽插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栽插后90d最高;所有在6月初和6月中旬栽插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栽插后90d最高。在5月中旬栽插下,除渝红心薯46和龙薯9号两年变化规律不一致外,其他品种(系)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保持平稳,在栽插后130d含量最高。在6月初栽插下,各品种的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在栽插后130d含量最高。在6月中旬除12-1-39和渝红心薯46在两年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外,其他品种(系)都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栽插后110d时含量最高。3.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功能成分的影响:各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在5月中旬、6月初、6月中旬栽插下的收获期,都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分别在150d、130d、110d达到最大值。各品种的纤维素含量在5月中旬和6月初栽插下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分别在130d和110d时,含量最低。各品种在6月中旬栽插下的纤维素变化为逐渐上升,在栽插后90d时,含量最低。所有品种在5月中旬和6月初下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都在110d时达到最大值。在6月中旬栽插下的β胡萝卜素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上升,在栽插后110d收获,含量最高。各品种的总酚在5月中旬、6月初、6月中旬栽插下的收获期,都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分别在150d、130d、110d达到最大值。4.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淀粉酶的影响:各品种在5月中旬和6月初栽插下的α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活力先下降后上升,分别在150d和130d时活力最高。在6月中旬栽插下,α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活力逐渐上升,在110d时活力最高。各品种在5月中旬栽插下的β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先下降后上升,在150d时活力最高。在6月初栽插下的β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先上升后下降,在栽插后110d时活力最高。在6月中旬栽插下的β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在90d时,含量最高。各品种在5月中旬栽插下的总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先下降后上升,在150d时活力最高。在6月初栽插下的总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先上升后下降,在栽插后110d时活力最高。在6月中旬栽插下的总淀粉酶活力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在90d时,含量最高。

赵娇娜[4](2018)在《脱毒甘薯龙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毒甘薯龙薯9号在大兴地区种植较适宜的栽插密度为4 0004 500株/0.067hm2;高密度(4 500株/0.067 hm2)下底施"金牛甲"牌复合肥(N+P2O5+K2O(15-7-20)≥42%)50 kg/0.067 hm2产量效益最佳;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稀释4倍蘸根对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效和提高甘薯产量方面效果是最好的;脱毒比未脱毒鲜薯平均增产15.5%,增收423.27元/0.067 hm2。

卢玲[5](2013)在《高淀粉型甘薯的脱毒苗培育及主要栽培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薯作为非常重要的杂粮作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甘薯因产量高、适应性强,可作为生物能源的潜力植物资源,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高淀粉型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脱毒苗的培育,获得无病毒苗的基础上,开展了主要栽培措施与调控措施对甘薯产量形成特性及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生长激素的浓度以MS+0.8mg/L6-BA+0.2mg/L NAA+0.05mg/L GA3成苗率最高达52.5%,所选茎尖材料以带有3个叶原基时成苗率最高为78.0%,培养方式以采用一次培养时成苗率最高为85.0%。2、施用钾肥有利于甘薯产量的提高,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有差异。本试验品种豫薯13在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2kg时增产幅度最大为18.7%;徐薯22、商薯19在追施28kg/667m2时增产幅度最大分别为7.5%、4.0%。3、甘薯在块根膨大期喷施烯效唑能产生良好的生长调节作用。甘薯移栽后85天,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结果表明,豫薯13在喷施浓度为50mg/kg时增产幅度最大为6.9%、;徐薯22在喷施浓度为70mg/kg时增产幅度最大为2.4%;商薯19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4、收获期对甘薯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甘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两个指标的测定来确定甘薯合适的收获时期。根据甘薯薯块重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并计算出相应的淀粉产量得出豫薯13、徐薯22、商薯19的最佳收获时期分别为:11月12日、11月17日、10月25日。5、贮藏期长短对甘薯的影响。甘薯整个贮藏过程中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再加上低温及各种病虫的危害,直接导致甘薯品质下降。本试验通过对甘薯产量、淀粉含量、淀粉酶总活性三个指标的测定来确定甘薯合适的加工利用时期。根据甘薯薯块重量和淀粉酶总活性的变化,甘薯储藏时间越长,淀粉损失越大,应在收获后尽快加工利用,生产上可选择淀粉含量高分解慢的耐储藏品种,并探索甘薯贮藏新技术,以延长储藏期,满足常年加工需求。

张婧霖[6](2013)在《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甘薯的食用与保健价值及脱毒甘薯的优越性,提出了阜阳市脱毒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详细介绍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卢玲,聂明建,王学华[7](2013)在《甘薯脱毒苗培育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脱毒技术发展的情况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化生产情况,并对今后脱毒甘薯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展望,为脱毒甘薯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脱毒甘薯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马代夫,李秀英[8](2012)在《紫心甘薯新品种徐紫薯3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徐紫薯3号在9种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干物率与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为实现该品种的高效栽培提供依据。采用正交试验L9(34),试验因素包括密度(A)、钾肥(K2O)(B)、栽期(C),以及1个密度与钾肥的交互作用因素(A×B),而试验水平则是各个单因素对应下的3种水平。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9个处理小区,每个处理3次重复,四周有保护行。分别对产量、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进行调查,每个重复处理进行2次重复,共计6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徐紫薯3号的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的优组合分别为A3B1C1和AnB3C2(n=1、2或3),并且产量与花青素含量间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为更好地提高徐紫薯3号的产量和花青素含量,选取组合A3B3C2,即密度为60 000株/hm2、钾肥为300kg/hm2、栽期为6月7日左右,作为优组合栽培措施应用于徐紫薯3号的田间生产。

杨文,夏可容[9](2008)在《铜仁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铜仁地区甘薯产业的市场潜力、生产现状、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以及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铜仁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总体思路、目标和对策建议。

黄远新[10](2008)在《脱毒甘薯高产栽培与调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阐述脱毒甘薯栽培产生的背景,分析其高产潜力与环境、群体结构和栽培等三个方面的调控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脱毒甘薯的高产潜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毒甘薯的高产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甘薯研究概述
    1.2 甘薯育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3 甘薯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3.1 商品薯的要求
        1.3.2 商品薯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育秧方式比较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薯炕建造
        2.2.2 育秧
    2.3 指标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四种育秧方式温度的比较
        2.4.2 不同育秧方式下烟薯25、卢选一号和北京553的秧苗生长动态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3 同品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4.4 同一育秧方式下不同品种秧苗性状差异
        1.株高
        2.茎粗
        3.叶面积
    2.5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条件
        3.1.2 供试品种
    3.2 试验设计
    3.3 调查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分析
        3.5.1 叶面积动态变化
        3.5.2 不同插秧期不同处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5.3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差异比较
        3.5.4 不同入土节数对小区中型薯产量差异比较
        3.5.5 不同处理间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方差分析
    3.6 讨论与结论
        3.6.1 叶面积对甘薯生长影响
        3.6.2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
        3.6.3 插秧期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3.6.4 入土节数对烟薯25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甘薯育秧方式的选择
    4.2 增加商品薯率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2)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3)栽插期与收获期对鲜食型黄心甘薯产量品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甘薯概述
    1.2 甘薯价值
        1.2.1 甘薯营养
        1.2.2 黄肉甘薯营养
    1.3 收获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1 收获期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1.3.2 收获期对作物理化品质和功能组分的影响
    1.4 栽插期对作物的影响
        1.4.1 栽插期对块作物产量的影响
        1.4.2 栽插期对作物理化品质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1.4.3 栽插期对作物淀粉酶的影响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可行性分析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及方法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取样及指标测定
        3.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联合方差分析
    4.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4.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理化品质的影响
        4.3.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可溶性总糖的影响
        4.3.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还原糖的影响
        4.3.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淀粉的影响
    4.4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功能成分的影响
        4.4.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4.4.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纤维素的影响
        4.4.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β胡萝卜素的影响
        4.4.4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总酚的影响
    4.5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淀粉酶的影响
        4.5.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α淀粉酶的影响
        4.5.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β淀粉酶的影响
        4.5.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总淀粉酶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5.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理化品质的影响
        5.2.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可溶性总糖的影响
        5.2.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还原糖的影响
        5.2.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淀粉的影响
    5.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功能成分的影响
        5.3.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5.3.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纤维素的影响
        5.3.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β胡萝卜素的影响
        5.3.4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总酚的影响
    5.4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淀粉酶的影响
        5.4.1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5.4.2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5.4.3 栽插期和收获期对甘薯总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脱毒甘薯龙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几年开展的试验研究
    1.1 脱毒甘薯龙薯9号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1.2 脱毒龙薯9号高密度下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研究
    1.3 脱毒甘薯生产应用辛硫磷微囊悬浮剂量级筛选试验
    1.4 龙薯9号脱毒与未脱毒薯对比示范田表现
2 结论与讨论
    2.1 结论
    2.2 讨论

(5)高淀粉型甘薯的脱毒苗培育及主要栽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甘薯研究背景概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甘薯的脱毒技术研究
        2.1.1 甘薯脱毒苗的培育
        2.1.2 甘薯脱毒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2 甘薯脱毒技术的关键环节
        2.2.1 脱毒甘薯品种的选择
        2.2.2 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
        2.2.3 切取茎尖大小
        2.2.4 甘薯脱毒的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2.2.5 培养条件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2.3 栽培措施对脱毒甘薯的影响
        2.3.1 钾肥对脱毒甘薯的影响
        2.3.2 烯效唑对脱毒甘薯的影响
        2.3.3 收获期对脱毒甘薯的影响
        2.3.4 贮藏期对脱毒甘薯的影响
        2.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2.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淀粉型甘薯脱毒关键技术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2 试验仪器和药剂
        1.3 试验步骤
        1.4 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方式选择
    2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培养基的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效果分析
        3.2 切取茎尖大小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
        3.3 不同培养方式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施钾量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栽培管理
    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1 脱毒甘薯农艺性状相关测定项目
        2.2 脱毒甘薯生产性能指标
        2.3 脱毒甘薯产量的相关测定项目
        2.4 脱毒甘薯淀粉含量的相关测定项目
    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施钾量对甘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施钾量对甘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 施钾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4.4 施钾量对甘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烯效唑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栽培管理
    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烯效唑对甘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烯效唑对甘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 烯效唑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4.4 烯效唑对甘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收获期早晚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栽培管理
    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收获期对甘薯薯块鲜重的影响
        4.2 收获期对甘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4.3 收获期对甘薯淀粉产量的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贮藏期长短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2 试验设计
    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贮藏期对甘薯失重率的影响
        4.2 贮藏期对甘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4.3 贮藏期对甘薯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1 高淀粉型甘薯脱毒关键技术的研究
    2 施钾量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3 烯效唑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4 收获期早晚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5 贮藏期长短对高淀粉型甘薯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1.1 叶面积指数 (LAI)
    1.2 干物质积累
    1.3 T/R值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脱毒甘薯品种
    2.2深耕整地、高垄栽培
    2.3 壮苗早栽、合理密植
    2.4 采用减N、补P、重K的施肥方式
    2.5 综合防治病虫害
    2.6 后期防早衰
    2.7 适时收获

(7)甘薯脱毒苗培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薯脱毒技术现状
2 甘薯脱毒技术中的影响因素
    2.1 脱毒甘薯品种的选择
    2.2 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
    2.3 切取茎尖大小
    2.4 甘薯脱毒的培养基成分
        2.4.1 MS培养基。
        2.4.2 糖类种类和浓度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4.3 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4.3.1 6-BA对脱毒苗苗生长的影响。
        2.4.3.2 NAA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5 培养条件
    2.6 甘薯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
    2.7 茎尖苗脱毒效果的检测
3 脱毒甘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8)紫心甘薯新品种徐紫薯3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薯块干物率测定
        1.2.3 花青素含量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干物率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2.5 产量、干物率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目前国内甘薯栽培研究现状
    3.2 徐紫薯3号高效栽培技术
4 结论

四、脱毒甘薯的高产潜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冀东地区甘薯育秧方式优化及生产中商品薯形成的调控[D]. 垢志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2]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3]栽插期与收获期对鲜食型黄心甘薯产量品质变化的影响[D]. 肖怡. 西南大学, 2019(01)
  • [4]脱毒甘薯龙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赵娇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01)
  • [5]高淀粉型甘薯的脱毒苗培育及主要栽培技术的研究[D]. 卢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脱毒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技术[J]. 张婧霖.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 [7]甘薯脱毒苗培育的研究进展[J]. 卢玲,聂明建,王学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4)
  • [8]紫心甘薯新品种徐紫薯3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J].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马代夫,李秀英.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3)
  • [9]铜仁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研究[J]. 杨文,夏可容. 耕作与栽培, 2008(05)
  • [10]脱毒甘薯高产栽培与调控分析[J]. 黄远新. 耕作与栽培, 2008(02)

标签:;  ;  ;  ;  ;  

脱毒甘薯高产潜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