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杨婵[1](2021)在《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效益动态评价与水土流失特点研究 ——以利万高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国为实现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导致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极为迅速。而公路建设项目属于线性生产建设项目,其建设虽然对缓解区域客货运输矛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地方与全国的沟通和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对原有地貌的破坏等,难免会加剧水土流失的规模和数量。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及其敏感脆弱和保护与恢复具有挑战性的山区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更大。因此,针对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生态环境脆弱区“恩施州山区”的典型公路建设项目为例,通过系统调查、数据收集与统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并在水土流失特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建设项目不同建设时期、不同防治责任分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动态分析评价研究。本研究结果如下:1.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本研究在遵循SMART指标选取的原则之上,从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因子和植被恢复效果因子三方面选取土壤侵蚀模数共12项评价指标构成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采用主观权重法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法的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并运用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构建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工程”项目整体综合效益值运行期(3.9484)明显高于施工期(1.9677);运行期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因子和植被恢复效果因子(1.9202,1.1507)大于施工期(0.5778,0.3537),说明该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起到了非常显着的效果。3.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1)水土流失量分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建设时期、不同防治责任分区水土流失量不同。施工期和路基工程防护区水土流失量最大。(2)水土流失强度的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建设时期防治责任分区水土流失强度不同。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的防治责任分区为弃渣场区,施工期为强度侵蚀,运行期为轻度侵蚀。(3)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存在正相关。水土流失量随着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吕坤城[2](2021)在《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生态造成影响和破坏,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公路项目,更是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和重建,这不仅仅是公路建设初期要考虑的绿色方法绿色技术,还要有长远考虑的绿色公路周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随着国内绿色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加,对于绿色公路生态工程建设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绿色公路的生态评定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这也是证明整条绿色公路对周围生态影响高低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绿色公路两年的调查研究,对绿色公路、绿色生态的相关理论学习,在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上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PSR模型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不仅可以考虑到公路建设方的绿色公路生态建设能力,还可以从人类社会行为角度和生态环境的反馈角度分析整条绿色公路生态建设的程度,多角度分析生态影响更为全面和可靠。研究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绿色公路生态进行评价。首先,从绿色公路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向相关专家咨询研究,确定评价体系的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指标。并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根据已获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黑龙江省绿色公路项目国道丹阿公路吉黑省界(珲春)至东宁段改扩建公路进行生态评价,其评价得分为“84.83”。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结果表明通过大数据下BIM与GIS的协助,评价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绿色公路施工期状态,使绿色公路生态评价体系和评价分数更为可靠,通过主客观权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也有效地规避了单一方法带来的误差。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构建绿色公路全生命周期评价具有补充和完善的重要意义。
王峰利[3](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文中提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常见的是弃渣松散堆积体的坍塌、坡面溜渣、对沿线水系的影响等。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为例,对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然后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区工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确定依据,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开展研究区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路基及隧道工程区、弃渣场和桥涵工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满足规范要求。从水保角度分析,本研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能达到方案防治目标要求,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约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约为97%,拦渣率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约为1.1,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9%,林草覆盖率约为53.4%。结论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既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对沿线景观有很好的改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杨继群[4](2020)在《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等级公路,完善国家公路网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公路对自然又是一种扰动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公路穿越湿地将对脆弱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波动。本文概括介绍了建虎高速及挠力河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并从几方面分别阐述公路建设对湿地系统的波动影响,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湿地保护措施。公路对湿地的影响有以下方面:占用湿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水体,产生噪音,污染大气,影响动植物生存。本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质,噪音,空气三个对象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湿地系统收到的影响。由于建虎高速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视环境保护,上述三个对象在公路建设前后变化很小。但公路对湿地很多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才能显现出来,需要对湿地长久持续的监测。施工期及营运期可以通过一定保护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但却很难完全避免。本文从建虎高速公路概况、湿地段通过方式、高速公路与湿地位置的关系、通过方式、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建虎高速公路及其穿越的挠力河湿地进行了研究。通过建虎高速公路运行前后的水质、噪声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湿地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湿地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了评价区域,分析了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保护措施。
寇龙[5](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文中提出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将严重影响公路沿线原地貌及植被、扰动表土覆盖结构,导致土体稳定性降低,进而加剧区域水土流失。本研究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采用野外勘察、实地调查、定点监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估算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量,根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结果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了合理布局,阐明了高速公路不同建设阶段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价了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阐明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其成因。山区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特点为水土流失线状分布、类型多样、时空分布差异大、发生时段集中。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公路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机械施工碾压以及路堑开挖、隧道开挖、路堤填筑、取土弃渣、架桥、砌涵等破坏了公路沿线原有地貌及植被,扰动了表土结构,致使土体稳定性和抗蚀性降低;同时,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及施工临建用地等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将加剧水土流失。(2)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评价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风险。按地形地貌特征,西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区可以划分为阶地区和中低山区两个一级分区;按施工区域及其防治措施,将西商高速公路上述两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一级分区细化为主线工程防治区、沿线附属设施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和临时工程防治区五个二级分区。经估算,西商高速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7.07万t,扰动后的水土流失量为22.83万t;建设期新增水上流失总量为15.76万t,其中阶地区10.87万t、中低山区4.89万t。根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结果,主线道路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风险最高,且阶地区主线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风险大于中低山区;阶地区的附属工程区、取土场、弃土场和临时施工区的水土流失风险小于中低山区。(3)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西商高速公路主线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渣场工程防治区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辅以植物防护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沿线附属设施防治区以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为主;临时工程防治区以临时工程防护措施为主。重点设计了西商高速公路取土场、弃渣场、土地整治等的工程防护措施,并进行了配套水土保持植物的种类优选;各水土流失防治区的边坡和场面应采用灌草或乔草结合的植物防护方式并进行了典型设计。(4)阐明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不同阶段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过程。估算结果表明,中低山区土壤侵蚀模数高于阶地区;建设期、植被恢复期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均最大,取土场和主线工程区次之,附属工程区最小。随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益的逐步发挥,西商高速公路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逐步降低。建设初期、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西商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85199t、46727t、5621t。
吴崑[6](2019)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基础交通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环境问题,亟需对高速公路边坡环境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是恢复高速公路周边生态,保护高速公路边坡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课题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北京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介绍,重点分析京承高速(三期)周边边坡植物种植类型及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了当前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京承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建设的改进方案和具体优化措施,初步成了普遍适用于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建设的总体设计及种植方案。本研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北京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及植被方案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后期工程改造或建设中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边坡植物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行中的作用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
甄江辉[7](2018)在《大广高速固安西互通式立交工程水土保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的发展是解决交通需求的客观反映,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才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在基础开挖等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必须采取应对的措施。本文以大广高速公路固安至深州段新增固安西互通式立交工程为例,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侵蚀模数、径流系数等对公路中哪些造成水土流失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根据预测和实际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此来防止水土流失。首先分析高速公路的组成情况、土方情况,土石方平衡及流向。通过对研究工程区地形、地貌的分析确定,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可容许范围内的土壤侵蚀模数,划定该研究工程为防止标准;对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划定研究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通过侵蚀模数、径流系数等对公路中哪些造成水土流失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根据预测和实际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此来防止水土流失。综上,我们可以对高速公路中,地表的扰动进行分析,预测扰动面积;对于水土流失中土壤量,根据实地勘测、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土方平衡和流向;另外,根据施工中造成的扰动,我们可以分析水流失量。最后,通过对水土流失量的分析,制订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和建议,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玥[8](2018)在《北京市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但是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由于公路建设属于线性工程项目,具有长、多、广、大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项目建设面积、土壤理化性质、地表扰动强度、工程时间、土石方数量等都是影响建设区及周边环境的因素,如没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影响。本文以北京市66个公路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水保方案、可研报告等资料搜集各个类型项目的概况数据,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法综合分析建立水土流失影响评价指标,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建设项目环境因子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货币化,引入效益型评价指标——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对因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定量分析,旨在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进行经济损失评价,为环境资源的变化状况更科学的反映到国民经济体系中、为公路项目的水土保持投资、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明确依据、为北京市公路项目的水保审批实行同一标准评价尺度提供更合理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项目的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与项目建设影响面积呈正比关系,直接经济损失结构中,土地资源废弃损失占比最大,为93.78%,水土保持投资占工程总投资比例的均值为8.57%,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占水土保持投资比例的均值为15.45%;公路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大多在0-0.2的区间内,均值为0.1246,据此对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作出分级标准,指数值小于0.0835的项目为轻度影响,指数在0.0834-0.3033之间的项目为中度影响,指数大于0.3033的项目为重度影响;山区项目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流失价值更高,多为重度影响,平原地区项目水土流失造成的养料流失和泥沙滞留淤积损失价值更高,多为轻度影响。根据本研究的计算结果,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和水保审批中通过评价其水土流失损失价值和影响指数,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工程措施设计,科学合理分配水保投资、满足补偿需求,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在建设项目中的应有效益。
武晓月[9](2017)在《干线公路拓宽改造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显出来。因此,对将建或已建的公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针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公路建设项目上,在干线公路尤其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改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尚少,本文针对干线公路拓宽改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干线公路拓宽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现有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理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干线公路拓宽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环评规范及公路拓宽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初步选取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干线公路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为使权重确定更合理,选择多位环境领域的专家对指标进行比较打分,综合分析,弱化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的缺点,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利用本文评价模型,对G205拓宽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为良,说明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工程可行。实例证明该模型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给予改进意见。干线公路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公路拓宽建设的合理性,对干线公路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逐层分析,较深入的了解各指标层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在联系,为优化设计、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肖聪颖[10](2017)在《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类项目逐渐增多,随之带来输气管线沿线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本研究以榆林-济南输气管线陕西佳县到山西离石段(黄土丘陵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法、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解析黄土丘陵区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特征,诊断管线建成区目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及原因,总结提出基于水土资源与高效利用的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以及管线建成区水土保持措施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榆济输气管线工程在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时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全线为0.247,佳县-离石段为0.019)符合同类天然气管线工程标准,各项防治指标达到了防治标准的要求。但是随着工程的运行,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管线沿线现存水土流失的问题依然严重。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土壤侵蚀形式包括有水力侵蚀(70.17%)、重力侵蚀(24.86%)及泥石流侵蚀(4.97%)。其中,水力侵蚀占有主要部分,主要发生在管线向上爬坡或向下落坡段管线作业带及周边、管线穿跨越梯田台田地及管线沿河沟道铺设段。黄土丘陵区管线建成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黄土区土体松散、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管线工程在建设时剧烈地扰动地表;截(排)水、拦挡以及蓄水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不完善或实施数量、质量不足;管线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不足;管线运行期管理和维护不足等多个方面。根据黄土丘陵区管线建成区目前存在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存在问题,综合考虑提出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体系与管线建成区防治措施改进建议。并选取管线穿越黄土崾岘以及多向汇水冲蚀致使管线出露区域两处为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分析其现存的水土流失问题,布设防治措施体系并进行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效益动态评价与水土流失特点研究 ——以利万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二 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
2.1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2.3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三 实例研究 |
3.1 项目区概况 |
3.2 项目概况 |
3.3 项目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项目指标权重的确定 |
3.5 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四 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
4.1 水土保持分区 |
4.2 水土流失量分布差异性 |
4.3 水土流失强度不均衡性 |
4.4 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关系分析 |
4.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
4.6 本章小结 |
五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绿色公路发展现状 |
1.2.2 绿色公路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
1.2.3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2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理论及模型选取 |
2.1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的PSR框架模型 |
2.2 大数据下BIM和GIS技术 |
2.3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过程 |
2.4 评价权重方法选取 |
2.4.1 权重方法分类 |
2.4.2 组合赋权法的优点 |
2.4.3 主客观权重方法 |
2.4.4 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 |
2.4.5 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 |
2.4.6 综合权重计算方法 |
2.5 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方法 |
2.5.1 评价方法的比较 |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的具体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体系构建 |
3.1 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选取 |
3.1.1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的提取途径 |
3.1.3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的提取 |
3.2 构建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
3.2.1 绿色公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2 指标有效度检验方法 |
3.2.3 大数据技术下相应定量化指标计算 |
3.3 量化绿色公路评价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4 实例分析 |
4.1 工程背景 |
4.1.1 吉东公路周边地区自然概况 |
4.1.2 工程概况 |
4.2 吉东公路改扩建工程绿色公路生态评价 |
4.2.1 黑龙江省公路绿色发展目标 |
4.2.2 主观赋值法权重计算 |
4.2.3 客观赋值法权重计算 |
4.2.4 组合权重计算 |
4.2.5 吉东公路改扩建工程绿色公路生态综合评价 |
4.3 结果分析 |
4.4 展望分析及意见 |
4.4.1 实例项目绿色公路生态建设的优势 |
4.4.2 实例项目绿色公路生态建设的未来发展意见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3)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保持现状 |
1.2.2 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设计总体布局 |
2.1 工程设计确定依据 |
2.1.1 工程等级确定依据 |
2.1.2 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
2.1.3 工程征占地面积确定依据 |
2.2 项目概述 |
2.2.1 工程地理位置 |
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
2.2.3 工程等级与规模 |
2.2.4 工程项目组成 |
2.2.5 项目布置 |
2.2.6 工程征占地 |
2.2.7 土石方平衡分析 |
2.3 自然条件概况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质及地震条件 |
2.3.3 气象与水文 |
2.3.4 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 |
2.4 土地利用状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
3.1 水土流失特点 |
(1)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 |
(2)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 |
(3)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 |
3.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
3.3 占地分析 |
3.4 施工工艺分析 |
(1)剥离表土 |
(2)路基工程 |
(3)隧道工程 |
(4)桥梁工程 |
3.5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
3.5.1 数学模型法 |
3.5.2 类比法 |
3.5.3 通用流失方程 |
3.5.4 流失系数法 |
3.5.5 本工程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
3.6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
3.7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
(1)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
(2)对周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
(3)对沿线水体产生影响 |
(4)弃渣对周边的影响 |
(5)施工临时设施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1 水土流失防治 |
4.1.1 防治目标执行标准 |
4.1.2 防治责任范围 |
4.1.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4.1.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
4.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2.1 Ⅰ区路基及隧道工程区 |
4.2.2 Ⅱ区桥涵工程区 |
4.2.3 Ⅲ区互通及附属设施区 |
4.2.4 Ⅳ区改移工程区 |
4.2.5 V区弃渣场区 |
4.2.6 VI区施工临时设施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防治工程设计效益分析 |
5.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
5.1.1 六项指标计算过程 |
5.1.2 扰动土地整治率 |
5.1.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5.1.4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
5.1.5 拦渣率 |
5.1.6 土壤流失控制比 |
5.2 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
1.3.2 道路建设对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影响研究 |
1.3.3 公路建设对湿地的影响研究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建虎高速概况及路基处理方式 |
2.1 建三江-虎林高速公路概况 |
2.2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
2.2.1 挠力河湿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 |
2.2.2 湿地环境状况 |
2.2.3 保护区内湿地生物资源 |
2.2.4 挠力河湿地评价中的动植物概况 |
2.3 建虎高速公路与挠力河湿地的关系 |
2.4 建虎高速过湿地路段工程概况分析 |
2.5 通过湿地的方式 |
2.5.1 路基—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
2.5.2 桥梁—涵洞通过形式分析 |
2.5.3 不同通过方式对湿地影响的比较 |
2.6 湿地区域路基及地基处理方式 |
2.6.1 湿地路基设计 |
2.6.2 湿地软土地基处理 |
2.6.3 路基处理对湿地的影响 |
2.7 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 |
2.7.1 边坡防护 |
2.7.2 路基路面排水 |
2.7.3 取、弃土方案,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的措施 |
2.8 湿地路段便道便桥设置 |
2.8.1 便道施工方案 |
2.8.2 便涵施工方案 |
2.8.3 便桥施工方案 |
2.8.4 便道便桥环保措施 |
2.9 交通量 |
2.9.1 现场OD调查综述 |
2.9.2 完成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虎高速公路对挠力河湿地的影响分析 |
3.1 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
3.2 对湿地面积的占用 |
3.3 湿地水土流失 |
3.3.1 水土流失成因 |
3.3.2 营运期水土流失分析 |
3.3.3 水土流失预测 |
3.4 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
3.4.1 施工及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
3.4.2 施工期水质数据监测 |
3.4.3 施工期水质评价 |
3.4.4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 |
3.5 空气影响评价 |
3.5.1 运营初期空气影响监测 |
3.5.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
3.6 声环境影响评估 |
3.6.1 施工期噪声的监测 |
3.6.2 营运期噪声预测 |
3.7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3.7.1 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
3.7.2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建设采取的环保措施 |
4.1 减少路线对湿地的占用 |
4.2 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湿地污染 |
4.2.1 减少水污染 |
4.2.2 减少粉尘类污染 |
4.3 保护湿地动植物的措施 |
4.4 减少水土流失 |
4.5 其他环保措施 |
4.6 环境监测新技术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
1.2.2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研究 |
1.3 研究目标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及监测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监测点布设与监测方法 |
3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及风险评价 |
3.1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3.1.1 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
3.1.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
3.2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3.2.1 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分析 |
3.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3.3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风险评价 |
3.3.1 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
3.3.2 水土流失评价单元和评价时段分析 |
3.3.3 水土流失评价内容和方法 |
3.3.4 水土流失评价结果 |
3.3.5 水土流失风险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与措施典型设计 |
4.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4.1.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方式 |
4.1.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
4.2 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
4.2.1 工程防治措施 |
4.2.2 植被防治措施 |
4.3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5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
5.1 建设初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5.1.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1.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2 植被恢复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5.2.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2.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3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
5.3.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3.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
5.4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分析 |
5.4.1 建设初期水土流失计算 |
5.4.2 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计算 |
5.4.3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计算 |
5.4.4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1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必要性 |
1.2.2 国外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3 国内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概况 |
1.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绿化的功能 |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概述 |
2.1 高速公路边坡的主要特点 |
2.2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 |
2.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目的和意义 |
2.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选择标准 |
2.4.1 选择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的主要原则 |
2.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应用列表 |
2.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
2.5.1 气候条件 |
2.5.2 土壤条件 |
2.6 边坡植物种植的设计原则 |
2.6.1 复合性 |
2.6.2 本土性 |
2.6.3 持久性 |
2.7 边坡的绿化设计方案 |
2.8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方案设计流程 |
2.8.1 合理控制植物种子与最终植物状态的比值 |
2.8.2 周边环境调查 |
2.8.3 优化植物组合 |
2.8.4 后期维护 |
2.8.5 避免发生草地退化方案 |
2.9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
2.9.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常见技术 |
2.9.2 特殊边坡的植物种植手段 |
2.9.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管理措施 |
2.10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缺点 |
2.10.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优点 |
2.10.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缺点 |
第3章 京承高速公路及边坡植物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
3.1 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
3.2 京承高速(三期)概述 |
3.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及植物调查 |
3.4 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建设的优化建议 |
4.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相关建议 |
4.1.1 加大边坡生态防护的资金投入 |
4.1.2 引进边坡植物种植新技术 |
4.1.3 合理选择边坡植物的种类 |
4.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种植的具体优化措施 |
4.2.1 一般土坡和下坡面的应用 |
4.2.2 防冲刷生态护坡技术的合理运用 |
4.2.3 高次团粒边坡绿化技术的使用 |
4.2.4 防治边坡草手段的应用 |
4.3 京承高速三期边坡植物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广高速固安西互通式立交工程水土保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项目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
2.1 项目基本情况 |
2.1.1 项目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 |
2.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2 项目组成和工程特性 |
2.3 项目总体布局 |
2.3.1 匝道工程 |
2.3.2 桥涵工程 |
2.3.3 互通圈区工程 |
2.3.4 导改工程 |
2.3.5 施工生产生活区 |
2.4 施工工艺 |
2.4.1 路基工程 |
2.4.2 路面工程 |
2.4.3 桥梁工程 |
2.4.4 沿线设施和环境保护工程 |
2.5 工程占地 |
2.6 工程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
2.7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
2.7.1 水土流失现状 |
2.7.2 水土保持现状 |
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
3.1 主体工程选址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
3.2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
3.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
3.3.1 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分析与评价 |
3.3.2 工程占地分析与评价 |
3.3.3 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 |
3.4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
3.4.1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 |
3.4.2 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 |
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4.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
4.1.1 确定依据 |
4.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
4.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4.2.1 防治分区依据 |
4.2.2 防治分区原则 |
4.2.3 防治分区 |
5 水土流失预测 |
5.1 主要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及特点 |
5.1.1 建设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5.1.2 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5.1.4 水土流失特点 |
5.2 预测范围 |
5.3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
5.4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 |
5.4.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
5.4.2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
5.5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
5.5.1 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预测 |
5.5.2 水土保持补偿面积预测 |
5.5.3 弃土弃渣量预测 |
5.5.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
5.6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
5.7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
5.7.1 主要预测结果 |
5.7.2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
6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 |
6.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6.1.1 定性目标 |
6.1.2 定量目标 |
6.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
6.2.1 工程措施设计原则 |
6.2.2 植物措施设计原则 |
6.2.3 苗木草种选择及种植要求 |
6.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
6.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
6.3.2 预防保护措施及水土保持相关要求 |
6.3.3 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 |
6.4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
6.4.1 工程设计标准 |
6.4.2 工程措施典型设计 |
6.4.3 植物措施典型设计 |
6.4.4 临时措施典型设计 |
6.5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
6.6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6.6.1 施工组织原则 |
6.6.2 施工条件 |
6.6.3 施工组织形式 |
6.6.4 施工质量要求 |
6.7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建议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北京市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区概况 |
1.2.1 自然概况 |
1.2.2 社会经济概况 |
1.2.3 交通建设状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研究动态 |
2.1.1 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失核算 |
2.1.2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失核算 |
2.2.2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
3.2.2 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计算 |
3.3 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与准确性 |
3.4 技术路线 |
4. 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分析 |
4.1 水土流失影响指数 |
4.2 结果分析 |
5.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析 |
5.1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价值 |
5.2 结果分析 |
6. 不同类型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
6.1 山区公路建设项目 |
6.2 平原公路建设项目 |
6.3 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9)干线公路拓宽改造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干线公路拓宽环境影响分析相关理论 |
2.1 干线公路拓宽改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2.1.1 干线公路拓宽改造的环境影响分析特点 |
2.1.2 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
2.1.3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2.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要素 |
2.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干线公路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
3.1 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体系 |
3.2 评价指标初选 |
3.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
3.2.2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
3.2.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
3.3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
3.3.1 评价依据 |
3.3.2 评价标准 |
3.4 评价层次模型建立 |
3.4.1 评价指标模型构建原则 |
3.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4.3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3.4.4 权重向量的计算 |
3.4.5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205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4.1 工程概况 |
4.2 评价指标选取 |
4.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4.3.1 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
4.3.2 对沿线植被覆盖率的影响 |
4.3.3 水土流失对环境影响分析 |
4.3.4 景观影响分析 |
4.4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
4.4.1 噪声影响评价 |
4.4.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4.4.3 水环境影响评价 |
4.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205拓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5.1 层次分析法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
5.1.1 影响评价指标评分 |
5.1.2 影响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5.1.3 评价结果分析 |
5.2 项目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
5.2.1 设计期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
5.2.2 施工期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
5.2.3 营运期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2.1 全球天然气管道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2.3 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
1.2.4 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
1.2.4.1 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工保护措施研究 |
1.2.4.2 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
2 工程概况与研究区概况 |
2.1 榆林-济南输气管线工程概况 |
2.2 研究区概况 |
2.2.1 自然条件 |
2.2.1.1 地形与地貌 |
2.2.1.2 气象 |
2.2.1.3 土壤 |
2.2.1.4 植被 |
2.2.1.5 河流水文 |
2.2.2 社会经济状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榆济输气管线(佳县-离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评价 |
4.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实现情况 |
4.2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
4.2.1 水土流失影响指数概念及评价标准 |
4.2.2 指标选取与确定权重 |
4.2.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2.4 数学模型计算与评价 |
4.3 小结 |
5 榆济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
5.1 输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
5.1.1 管沟明挖作业带 |
5.1.1.1 施工准备期及施工期 |
5.1.1.2 自然恢复期 |
5.1.2 穿越工程(穿越河流、公路、铁路) |
5.1.2.1 施工准备及施工期 |
5.1.2.2 自然恢复期 |
5.1.3 站场阀室 |
5.1.4 施工道路和检修道路 |
5.1.4.1 施工准备及施工期 |
5.1.4.2 自然恢复期 |
5.1.5 施工生产生活区 |
5.1.6 弃土(渣)场区 |
5.1.6.1 施工准备及施工期 |
5.1.6.2 自然恢复期 |
5.2 管线建成区土壤侵蚀类型调查 |
5.2.1 水力侵蚀 |
5.2.1.1 管线向上爬坡或向下落坡段管线作业带及周边水力侵蚀 |
5.2.1.2 管线穿跨越梯田台田地时水力侵蚀 |
5.2.1.3 管线沿河(沟)道铺设段水力侵蚀 |
5.2.2 重力侵蚀 |
5.2.2.1 潜在崩塌 |
5.2.2.2 潜在滑坡 |
5.2.3 泥石流侵蚀 |
5.3 管线建成区水土流失原因诊断 |
5.3.1 自然因素 |
5.3.2 工程建设导致大量的地表扰动 |
5.3.3 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不完善或实施数量、质量不足 |
5.3.4 管线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不足 |
5.3.5 管理和维护的不足 |
6 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与措施改进建议 |
6.1 不同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设 |
6.1.1 管线明挖区 |
6.1.2 河流、沟渠穿越区 |
6.1.3 隧道穿越区 |
6.1.4 铁路、公路穿越区 |
6.1.5 伴行与检修道路区 |
6.1.6 施工便道区 |
6.1.7 站场阀室 |
6.1.8 弃渣场 |
6.2 天然气管线建成区水土保持措施完善建议 |
7 黄土丘陵区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
7.1 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选取与防治措施布设 |
7.1.1 选取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
7.1.2 示范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
7.2 示范区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 |
7.2.1 浆砌石截(排)水沟 |
7.2.2 沉沙池 |
7.2.3 圆柱形水窖 |
7.2.4 挡土墙 |
7.2.5 浆砌石拱形骨架护坡 |
7.2.6 排水涵管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州山区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效益动态评价与水土流失特点研究 ——以利万高速为例[D]. 杨婵.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基于PSR模型的绿色公路生态评价研究[D]. 吕坤城.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D]. 王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三江湿地路基处理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 杨继群. 长安大学, 2020(06)
- [5]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D]. 寇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6]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与植物选择研究 ——以京承高速为例[D]. 吴崑. 天津大学, 2019(06)
- [7]大广高速固安西互通式立交工程水土保持的研究[D]. 甄江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01)
- [8]北京市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析[D]. 陈玥.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干线公路拓宽改造环境影响评价[D]. 武晓月.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10]天然气管线工程水土流失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D]. 肖聪颖. 北京林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