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成绩统计分析Excel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蓉[1](2021)在《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函数内容为例》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公民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是促进高中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衡量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基于文献研究,确定主要研究问题:(1)如何编制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调查问卷与测试卷?(2)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发展有何特点?(3)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中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发展?基于国内外数学推理理论,参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个水平表现的描述以及已有的研究,遵循相关测评框架的构建思路,构建高中生代数推理能力测评框架。基于构建的测评框架,编制调查问卷与测试题。对天津市不同区四所较高水平学校的226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测试卷200份,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调查数据,得到结论:(1)高一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普遍达到水平一,但是达到水平二的人数不到一半,高一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有待提升;(2)高一学生的分析性推理能力总体发展较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3)高一学生的实践性推理能力发展一般,学生的问题表征和数学建模能力不足;(4)高一学生的创造性推理能力发展较差,学生的求解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5)男女生以及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代数推理能力表现上无显着差异;(6)学生学业成绩、数学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和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促进高中生代数推理能力发展的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升数学表达能力;(2)多元表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3)立足课堂开展研究,挖掘定理生成过程;(4)丰富教材呈现方式,积极创设推理情境;(5)重视渗透学习策略,促进推理能力发展;(6)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实现推理能力外显。
高士强[2](2021)在《不同男性人群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高凯歌[3](2021)在《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师生互动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正向作用获得普遍认同,尤其是家庭文化资本作为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影响的重要变量已有广泛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两大主体分别是家长和教师,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关于师生互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农村教育中,师生互动相关研究更少。通过文献研究,本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本和师生互动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三者之间联系密切。本研究试图建立三个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提出可靠性建议。采用学生基本情况问卷、家庭文化资本量表、师生互动量表对J省N县的三所农村学校初中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858份。运用SPSS26.0和Amos24.0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运用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村初中生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绩和师生互动三者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农村初中生家庭文化资本在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外出打工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并具有实际意义。2.农村初中生师生互动在性别、年级、班级职务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并具有实际意义。3.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职业、班级职务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并具有实际意义。4.农村初中生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绩和师生互动两两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即家庭文化资本越高,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越高;家庭文化资本越高,农村初中生的师生互动越良好;农村初中生的师生互动越好,学业成绩越高。5.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师生互动这一中介实现,即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对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教师维护良好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第二,家长提升家庭文化资本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三,家校打造合作共同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都留,燕翔,张少飞,杨建东[4](2020)在《高职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打破只重视期末一次考试成绩的传统计分方式,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基础化学课程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报告、归置、作业、提问等项目,比例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平时学习,建立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新体系。
陈磊[5](2020)在《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培养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诸多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数学建模教育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对于数学建模教育处于观望和困惑之中,教师缺乏数学建模相关素养和课程实践经验,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低阶段。因此针对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现状,研究符合当代普通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发展特点的数学建模案例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相关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明晰了国内外高中数学建模发展动态,梳理了高中数学中涉及的几类数学模型,调查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发展现状,并据此进行数学建模案例实践研究,提出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选取河南省两所普通高中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从主观角度调查数学建模能力自我评价,并对学生的五个数学建模维度能力:模型假设能力、模型构建能力、模型求解能力、模型分析能力、模型检验能力进行探索分析;结合客观测试卷测评分析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总体特征。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被测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维度能力发展极不均衡,其中数学建模模型检验能力稍好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模型求解能力和模型分析能力最差;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总体水平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男生略高于女生,高二年级学生略高于高一年级学生,但差异并不明显。针对问卷和测试卷分数统计分析结果设计数学建模实践研究方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具体任务对高中生数学建模实验班进行数学建模案例实践教学工作,案例的选取以高中教材、高考试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在数学建模案例实践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与后测,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对照班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测分析和后测分析。结果显示数学建模案例实践干预对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发展有较好促进作用,同时为高中数学建模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英英[6](2020)在《社会支持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随着教育一体化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处在弱势端的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直接体现就是教师的工作绩效低,这与教师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最直接的原因与教师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程度有关,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工作绩效具有直接效应,因此关注社会支持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尤为重要。但教师群体具有职业上的特殊性,除家人以及朋友外,在学校场域中,校领导,同事亦是教师的重要他人,教师作为社会人,肩负着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其他诸多繁杂事务,教师的工作日益复杂、压力倍增,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师角色冲突、职业倦怠等问题,大大弱化了社会支持对教师工作绩效的效应。而教师心理资本是教师重要的心理资源,会对教师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心理资本可测量、可开发,能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得到。它能通过能量补充和动机激发过程,把教师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转化成个体工作态度的增益,缓解教师负面情感,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关注教师心理资本在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中的作用机制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的社会支持源入手,以H省X市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并运用相关分析、差异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会支持、心理资本、教师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如下:(1)社会支持对教师的任务绩效和人际促进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工作奉献和适应性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着。(2)教师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中充当中介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绩效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树立资源新理念,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第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为提高工作绩效提供能量补充;第三:开发教师的心理资本,为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动力支持。
蔡兴华[7](2020)在《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方面。其中,阅读教学是增加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就是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然阅读在英语教学占据了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也陆续被付诸实践,但目前我国的阅读教学长久以来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方法单一,教材统一。教师的阅读课堂往往千篇一律,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评价标准。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流。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不仅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差异较大。基于此,英语教师及学者有必要探索一种更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化需求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层阅读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确保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以上情况和需求出发,本论文将详细阐明分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探索分析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采用测试卷、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探讨分层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及作用。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兰州市某中学高三年级的两个理科平行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在班内隐性分层教学,设置对实验班与照班。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后测阅读成绩的对比分析,同时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英语阅读班内分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2.实验班内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对哪一层级的学生成绩提升作用最大?3.英语阅读班内分层教学是否能够改善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动机?实验结果表明:英语阅读分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可以更有效的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成绩。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缩小不同层级学生间的差距。对于英语学习中基础较差、动力不足的学生,班内英语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这部分学生的阅读成绩。笔者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英语阅读班内分层教学一定会为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种崭新的方向和实践模式。
卢慧妍[8](2020)在《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特点研究》文中提出观察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较常见的是攻击行为频发、人际冲突较多、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随着品行障碍学生问题的不断出现,对于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研究发现,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对于个体的表情进行辨别时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在正性、负性和中性的表情辨别中都有所表现,且他们对于外界刺激倾向于做出愤怒解释。在道德情绪加工领域,以往的研究从道德情绪识别角度上做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对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特点探讨较少。本研究试从外显、内隐两个角度,探讨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特点。实验一从外显层面进行研究,通过情景诱导法,探索品行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在道德情绪判断上的差异。实验二从内隐层面进行研究,通过设置道德词汇判断的研究范式,探索品行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在道德情绪判断上的差异。被试选取品行障碍学生42人,普通学生41人,从内疚、愤怒、自豪三种情绪类型下,展开实验研究。实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外显道德情绪判断任务中,品行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对内疚、愤怒、自豪三种不同类型情绪判断均有显着差异,普通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能力均高于品行障碍学生;分析每种情绪不同情景类型下的道德情绪判断,对于内疚和自豪情绪,普通学生在不同情景类型下的道德情绪判断水平均高于品行障碍学生;对于愤怒情绪,品行障碍学生在更凸显外在线索的情景中,道德情绪判断水平高于普通学生,在更凸显内在线索的情景中道德情绪判断水平低于普通学生。(2)在内隐道德情绪判断任务中,不同情绪类型下的道德情绪判断存在差异,学生对愤怒道德情绪判断速度更快。不同学生类型在内隐道德情绪判断上也存在差异,品行障碍学生的内隐道德情绪判断敏感度高于普通学生。
鲜垚楠[9](2019)在《高一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逻辑推理是重要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标将逻辑推理有关理论作为知识内容添加进高中数学教材中。虽然列为选修内容,但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在引言中讨论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其次,在文献综述中介绍了逻辑推理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紧接着探讨了本文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再次,针对高一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访谈、问卷质量分析。最后,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造成高一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选取重庆市某重点中学的230名学生开展了有关“逻辑推理能力”的调查,之后根据访谈提纲对两位一线数学教师和20名同学,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经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对话的整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高一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大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2)高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但是男生在合情推理上更占优势,女生更擅长于演绎推理。(3)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与合情推理能力发展不均衡。两大类型推理中,高一学生明显更偏向于以经验为主的演绎推理,但还有提升空间;合情推理中,高一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优于类比推理能力。(4)高一学生对逻辑推理——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区分能力不足,对逻辑推理的概念认识仍停留在表面。(5)高一学生对有关“推理与证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的推理能力不强,对数学逻辑语言的运用存在困难。针对高一学生调查所得结论,笔者分析了多方面因素,认为造成高一学生相关现状的主要原因有:(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推理的渗透存在偏差。(2)男生女生的性格存在差异,同时年龄差异引起的认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尚未系统地学习“推理与证明”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构建逻辑推理相关知识的完整框架。(4)与学生自身学习状态有关。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了培养高一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针对问卷调查所得结论,笔者分析原因后给出了如下建议:(1)在教学中坚持演绎与合情并重、理论与实践应用同步的原则。(2)把握“天时”、“地利”:抓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最后黄金阶段。(3)注重“人和”:提高教师逻辑推理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养成。
于永丽,徐烨,刘梅英,赵爽,杨春光,陈明丽[10](2018)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1)建设分析化学实验SPOC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在线预习实验视频及课件,完成线上测试,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长期学习的目的;(2)自主编制分析化学实验测试程序,利用该程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测试,实践表明,测试既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又能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3)改革对学生实验结果评定的方法,使得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准确,同时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Excel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成绩统计分析Excel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函数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数学推理 |
1.2.2 代数推理 |
1.2.3 数学能力 |
1.2.4 代数推理能力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重点难点 |
1.5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历程分析 |
2.1.2 数学推理能力的测验研究 |
2.1.3 数学推理能力的教学研究 |
2.1.4 代数思维与代数推理研究 |
2.1.5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范例教学 |
2.2.2 再创造理论 |
2.2.3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
2.2.4 数学推理理论 |
第三章 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测评框架与研究工具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思路 |
3.5 研究方法 |
3.6 研究工具 |
3.6.1 代数推理能力测评框架 |
3.6.2 代数推理能力测试卷 |
3.6.3 代数推理能力调查问卷 |
3.6.4 访谈提纲 |
第四章 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现状分析 |
4.1 代数推理能力水平描述性分析 |
4.1.1 测试卷结果分析 |
4.1.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1.3 学生等级水平的总体分析 |
4.1.4 分析性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总体较好 |
4.1.5 实践性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总体一般 |
4.1.6 创造性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总体较差 |
4.2 代数推理能力水平相关分析 |
4.2.1 代数推理能力与学生学业成绩显着相关 |
4.2.2 代数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习惯显着相关 |
4.2.3 代数推理能力问题解决策略显着相关 |
4.2.4 代数推理能力与元认知水平显着相关 |
4.3 代数推理能力水平差异性分析 |
4.3.1 代数推理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
4.3.2 代数推理能力学校差异分析 |
4.4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高中生代数推理能力培养策略 |
5.1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
5.2 多元表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
5.3 立足课堂开展探究,挖掘定理生成过程 |
5.4 丰富教材呈现方式,积极创设推理情境 |
5.5 重视渗透学习策略,促进推理能力发展 |
5.6 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实现推理能力外显 |
第六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创新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2 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3 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6 对推理论证能力的具体要求 |
致谢 |
(3)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师生互动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国家政策战略上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
(二)学业成绩依旧是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三)家庭文化资本和师生互动在学业成绩上的重要作用 |
二、核心概念 |
(一)家庭文化资本 |
(二)学业成绩 |
(三)师生互动 |
三、文献综述 |
(一)家庭文化资本研究现状 |
(二)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
(三)家庭文化资本与师生互动的关系研究现状 |
(四)研究述评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
二、符号互动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模型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工具 |
(一)试测 |
(二)正式施测 |
第三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各人口统计变量对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
(一)性别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二)年级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三)家庭所在地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四)父母亲职业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五)父母亲外出打工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六)班级职务对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 |
三、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绩以及师生互动的相关性分析 |
(一)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二)家庭文化资本与语文师生互动的相关分析 |
(三)家庭文化资本与数学师生互动的相关分析 |
(四)家庭文化资本与英语师生互动的相关分析 |
(五)语文师生互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六)数学师生互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七)英语师生互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八)自变量共线性诊断 |
四、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一)语文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语文成绩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二)数学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数学成绩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三)英语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英语成绩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四)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五)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
一、研究发现 |
(一)人口统计变量对各变量的差异性影响 |
(二)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
(三)师生互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
(四)家庭文化资本与师生互动之间的关系 |
(五)师生互动在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
二、对策建议 |
(一)教师维护良好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 |
(二)家长提升家庭文化资本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 |
(三)家校打造合作共同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高职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基础化学》成绩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考核方式单一 |
1.2 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基础化学》课程成绩考核的新办法 |
2.1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 |
2.1.1 出勤 |
2.1.2 实验 |
2.1.3 报告 |
2.1.4 归置 |
2.1.5 作业 |
2.1.6 提问 |
2.2 降低期末考试的难度和分值 |
3 实施效果及分析 |
4 利弊分析及后续工作设想 |
(5)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社会需要 |
1.1.2 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
1.1.3 评价体制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动态 |
1.4.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二章 高中数学建模概述及理论依据 |
2.1 高中数学建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原型-模型 |
2.1.2 数学建模 |
2.1.3 数学建模思想 |
2.2 高中数学建模及建模教学研究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 |
2.2.2 元认知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高中数学建模中涉及的几类模型 |
2.3.1 方程模型 |
2.3.2 函数模型 |
2.3.3 数列模型 |
2.3.4 概率统计模型 |
2.3.5 优化模型 |
2.3.6 几何模型 |
2.4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原则 |
2.5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划分 |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法 |
3.3.1 问卷调查 |
3.3.2 测试题检测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1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素养维度分析 |
3.4.2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总体特征 |
第四章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研究 |
4.1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流程 |
4.2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
4.2.1 高中教材中数学建模案例 |
4.2.2 高考试题中数学建模案例 |
4.2.3 社会生活中数学建模案例 |
4.3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证分析 |
4.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分析 |
4.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分析 |
4.3.3 前测与后测对比分析 |
第五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
5.1 社会层面 |
5.1.1 信息技术对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
5.1.2 行业输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价值观 |
5.1.3 教育类综艺节目的开展 |
5.2 学校层面 |
5.2.1 学校需与时代接轨革新理念 |
5.2.2 学校需创建数学建模学习环境 |
5.2.3 学校需组织数学建模活动 |
5.3 教师层面 |
5.3.1 教师需时刻培养自身数学建模能力素养 |
5.3.2 教师需注重数学建模能力发展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
5.3.3 教师需开发适宜的数学建模案例 |
5.3.4 教师需注重常态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 |
5.4 学生层面 |
5.4.1 学生需夯实自身数学学习基础 |
5.4.2 学生需明晰数学建模与应用题的区别 |
5.4.3 学生需树立数学建模学习思维 |
5.4.4 学生需开阔数学建模学习视野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测试卷(A) |
附录3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测试卷(B) |
附录4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训练题 |
附录5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教师访谈 |
附录6 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学生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社会支持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内容 |
五、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一)社会支持 |
(二)工作绩效 |
(三)心理资本 |
(四)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五)文献述评 |
六、理论基础 |
(一)工作要求-资源(JD-R)模型 |
(二)资源保存理论(COR)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模型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第二章 问卷分析及修订 |
一、研究目的 |
二、预测 |
(一)抽样方法及被试 |
(二)测量工具 |
(三)施测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三、问卷分析及修订 |
(一)教师工作绩效问卷 |
(二)社会支持问卷 |
(三)心理资本问卷 |
第三章 正式施测及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正式施测 |
(一)抽样方法及被试 |
(二)测量工具 |
(三)施测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三、问卷分析 |
(一)农村教师工作绩效研究 |
(二)农村教师社会支持研究 |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分析 |
四、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各人口统计变量对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一)性别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二)学校性质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三)学校所在地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四)学历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五)婚姻状态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六)职称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七)教师身份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八)教龄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九)不同学科对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
六、农村教师的社会支持、工作绩效以及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
(一)社会支持与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二)心理资本与教师的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三)社会支持与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
(四)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五)自变量共线性诊断 |
七、心理资本二阶因素在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一)事务型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二)人际型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三)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教师工作绩效各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八、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综合讨论 |
(一)人口统计变量对各变量的差异性影响 |
(二)社会支持与教师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三)心理资本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 |
(四)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 |
(五)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教师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二、对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启示 |
(一)树立资源新理念,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 |
(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为提高工作绩效提供能量补充 |
(三)开发教师的心理资本,为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动力支持 |
三、本研究的主要局限 |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
2.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1.2 掌握学习理论 |
2.1.3 “因材施教”理论 |
2.1.4 “成功效应”理论 |
2.2 阅读教学的内涵 |
2.3 分层教学的内涵 |
2.4 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的研究和趋势 |
2.4.1 国外有关分层教学的研究 |
2.4.2 国内有关分层教学的研究 |
第3章 分层教学在高中班内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
3.1 实验前的假设和实验目的 |
3.2 实验前的准备 |
3.3 实验前的时间和所用材料 |
3.4 实验的方法 |
3.5 实验数据的采集 |
3.5.1 测试 |
3.5.2 问卷调查 |
3.5.3 个别访谈 |
3.6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4章 分层教学在高中班内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4.1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
4.1.1 教学对象 |
4.1.2 教学目标分层 |
4.1.3 英语活动设计分层 |
4.1.4 作业分层 |
4.1.5 评价分层 |
4.2 小结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分层教学前后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对比 |
5.2 分层教学前后实验班学情变化 |
5.3 分层教学实验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实验结果对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 (二) |
附录 (三) |
致谢 |
(8)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文献综述 |
1.1 道德情绪研究 |
1.1.1 道德情绪 |
1.1.2 道德情绪判断 |
1.2 品行障碍学生 |
1.2.1 品行障碍学生的定义及选取 |
1.2.2 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 |
2 研究构想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意义 |
3 实证研究 |
3.1 预备实验 |
3.1.1 道德情景材料的选取 |
3.1.2 相关词汇材料的选取 |
3.2 实验一外显道德情绪判断研究 |
3.2.1 实验假设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2.4 分析讨论 |
3.3 实验二内隐道德情绪判断研究 |
3.3.1 实验假设 |
3.3.2 实验方法 |
3.3.3 实验结果 |
3.3.4 分析讨论 |
4 结论与分析 |
4.1 总讨论 |
4.1.1 两类学生的外显道德情绪判断 |
4.1.2 两类学生的内隐道德情绪判断 |
4.2 教育启示与建议 |
4.2.1 增加相关情绪引导课程 |
4.2.2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
4.2.3 引导学生加强对负面情绪的控制 |
4.3 总结论 |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高一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核心素养 |
2.2 逻辑推理素养相关概念 |
2.2.1 逻辑推理的定义 |
2.2.2 逻辑推理的分类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3.1 国外相关研究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 |
3.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 |
4.1.1 研究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研究方法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1 调查问卷的结构 |
4.2.2 测试题的编制与调整 |
4.2.3 测试题的水平标准 |
4.3 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
4.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3.2 数据的处理 |
4.4 问卷质量检验 |
4.4.1 信度检验 |
4.4.2 效度检验 |
4.5 访谈调查记录 |
4.5.1 学生访谈记录 |
4.5.2 教师访谈记录 |
5 调查结果分析 |
5.1 基本信息的数据分析 |
5.2 测试题的数据分析 |
5.2.1 整体数据分析 |
5.2.2 局部数据分析 |
5.3 问卷反馈的数据分析 |
5.4 调查结论与原因分析 |
5.4.1 主要结论 |
5.4.2 高一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
6 针对高一学生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6.1 坚持演绎与合情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同步的原则 |
6.2 把握“天时”、“地利”,更重“人和” |
6.2.1“天时地利”——抓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最后黄金阶段 |
6.2.2“人和”——提高教师逻辑推理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身的素质养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逻辑推理能力调查测试问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10)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分析化学实验SPOC平台 |
2 自主编制分析化学实验测试程序 |
3 改革学生实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
4 结语 |
四、学生成绩统计分析Excel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一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函数内容为例[D]. 王彦蓉.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不同男性人群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特征分析[D]. 高士强. 燕山大学, 2021
- [3]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师生互动的中介作用[D]. 高凯歌.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高职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王都留,燕翔,张少飞,杨建东. 山东化工, 2020(11)
- [5]高中数学建模案例实践研究[D]. 陈磊.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6]社会支持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D]. 陈英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蔡兴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8]品行障碍学生的道德情绪判断特点研究[D]. 卢慧妍.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高一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D]. 鲜垚楠.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5)
- [10]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于永丽,徐烨,刘梅英,赵爽,杨春光,陈明丽. 实验室科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