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

一、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亮,沈聪,何杰文,陈焜[1](2022)在《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微乳液的聚合》文中研究表明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经乳液聚合得到阴离子型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以及偶联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DBSA催化聚合的机理。结果表明:D4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偶联剂的加入促使乳液粒径减小,有助于形成微乳液;增加DBSA用量有助于开环反应的进行以及粒径的减小,但同时也会促进低聚物的生成;非离子乳化剂O-25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但会降低单体的转化速率。

赵浩伟[2](2020)在《高固含量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Gemini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Krafft点低、溶解性优良。在本论文中,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Gemini型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2-MAD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为50%的稳定羟基聚硅氧烷微乳液。在D4开环的基础上,引入-NH2、乙烯基等基团,制备了三种类型的高固含量聚硅烷微乳液。(1)高固含量羟基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本论文首先研究单子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Gemini型乳化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对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影响,Gemini型乳化剂制备的微乳液单体转化率和反应速率更高,故选择Gemini型乳化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用量、Gemini型乳化剂用量、多元醇对聚合动力学过程、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当C12-MADS用量为5~6%、催化剂用量为10%、乙二醇用量为3%时,成功制备了高固含量羟乳,且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好。(2)高固含量氨基改性微乳液的制备在制备高固含量羟基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基础上,加入偶联剂N-环己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104)、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791),对微乳液进行改性。结果发现,随着偶联剂加入时间的延长,微乳液稳定性增强,粒径变小;随着偶联剂的用量增加,粒径逐渐增大,稳定性降低。综合考虑偶联剂KH-104加入间隔为2~3 h时、用量在0.5~2%之间时,偶联剂KH-791加入间隔为3 h时、用量在0.5~1%时,制备的氨基改性微乳液各项性能较好。(3)高固含量乙烯基-氨基共聚改性微乳液的制备在制备羟基微乳液基础上加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单体,在单体配比为D4:D4Vi=4:1、反应时间为8 h时制得稳定乙烯基改性微乳液。在此条件下加入氨基进行共聚改性,偶联剂KH-104加入时间为2 h、用量在0.5~2%时,偶联剂KH-791加入时间为3 h、用量在0.5~1%时,制备的乙烯基-氨基共聚改性微乳液各项性能较好。

何杰芳,陈焜,周向东[3](2018)在《聚氨酯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阴离子乳化剂和催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非离子乳化剂,将含氨烃基偶联剂与有机硅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再加入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得到阴离子型聚氨酯改性有机硅乳液。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探讨了n(NCO)∶n(OH)、PPG分子质量、偶联剂KH550用量以及预聚体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为:n(NCO)∶n(OH)=2.0∶1,PPG分子质量1 000,KH550用量3.5%(对D4质量),预聚体用量5%(对有机硅乳液总质量)。将该嵌段硅油应用在T/R混纺织物上,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后的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优异的回弹性。

周勇[4](2017)在《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软整理是纺织工业在后整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它能够赋予织物柔软性和滑爽性,使其具备舒适感。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具有性价比高、柔软性好等特点,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有机硅柔软剂在稳定性、耐黄变性、亲水性等方面的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高档纺织品上的应用。本论文首先采用分布嵌段聚合的方式,以烯丙基环氧聚醚和氨基聚醚为功能单体,在硅氧烷分子主链上同时引入柔性的聚醚链段和聚醚胺链段,合成出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该柔软剂分子主链上的疏水性有机硅链段和亲水性聚醚链段可以赋予织物舒适感,而聚醚胺链段上的氨基可以将柔软剂分子锚固在纤维表面;其次,将该柔软剂在织物上进行应用整理,研究其对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首先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作为共聚单体、四甲基二氢基二硅氧烷(HMM)为封端剂(占D4用量的7.5%),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反应7h,合成出含氢量为0.1%的端基含氢硅油;其次,以乙二醇单丁醚作溶剂,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Pt络合物为催化剂,采用端基含氢硅油与端烯烃端环氧聚醚APEH-500或APEH-1000(摩尔比为1:2.1)在105oC下回流反应4.5h,合成出端环氧基聚醚硅油;最后,采用两种聚醚胺ED-600和ED-900与端环氧基聚醚硅油为原料,以异丙醇为溶剂在80oC反应6h,使聚醚胺上的-NH2与聚醚硅油上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加成反应,最终合成出三元嵌段的有机硅柔软剂,红外光谱证实了柔软剂的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有机硅柔软剂进行了乳化,其平均粒径约为68nm,粒径分布指数0.045,Zeta电位为53.4mV,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此外,将柔软剂乳液置于pH分别为5、7、9和11的溶液中,在60oC、80oC和100oC条件下依次震荡1h,液面无漂油,布面无油斑,表现出良好的耐酸碱稳定性。(2)将制备的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在棉织物上进行应用整理,对整理后的织物的手感、亲水性、白度、断裂强力、动摩擦系数、硅含量等进行了测试表征,并讨论了其使用性能与柔软剂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手感、动摩擦系数与硅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手感和动摩擦系数影响较大,当纤维硅含量高时,纤维与皮革间的动摩擦系数也低,织物有较好的手感。而当聚醚链段的比例越高时,亲水性越好。最后,将制备的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与市场上主要的柔软剂产品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硅柔软剂仅仅在亲水性方面稍差于SI-205和MAGNASOFT SRS,而在手感、白度和耐水洗性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同类产品。

刘波[5](2015)在《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合成及超疏水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有机硅乳液因聚硅氧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胶黏剂、防水涂料等领域。文章对聚硅氧烷乳液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疏水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也作了介绍。文章较详细地讨论了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的聚合工艺、乳液性能及其涂层性能,重点讨论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PTMOS)及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乳液共聚制得的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在超疏水涂层方面的应用。文章首先以PTMOS、MTEOS、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MOS)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性能稳定的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探讨了加料方式(一次加料、单体滴加)、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对聚合乳液粒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的乳胶粒变化,并初步讨论了其成核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测试,通过动态激光粒度仪(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尺寸结构进行了测试,通过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聚合物热性能,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仪表征了乳液涂层的疏水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聚合物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单体滴加方式的乳液聚合合成的乳液粒径较一次加料方式的乳液聚合合成的乳液粒径小,而分布较宽;两种加料方式得到的乳液(理论固含量为30%)最终实际固含量分别为15.6%(一次加料)和15.5%(单体滴加);在单体滴加法合成的乳液过程中,其乳液粒径尺寸变化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明显存在三个阶段(成核期,增长期,稳定期),最终稳定乳液的乳胶粒结构为规整的核-壳球形,其中,核主要成分为Si-O-Si结构,壳主要成分为烷基基团,并对该种核壳结构形成机理做了初步推断;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具有良好的稀释、储存、离心和耐电解质稳定性;在纸张中形成的涂层疏水性能最佳的乳液为OTMOS/PTMOS(摩尔比1:4)共聚乳液,接触角为110.8°。热重分析表明,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初始分解温度在350-450℃之间,而随着所用硅烷中带有的烷基基团的增大,相对应的聚硅氧烷聚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残余量逐渐减小。有机硅聚合物本身具有疏水性,因此对于聚硅氧烷乳液而言,可通过调控纳米粒子大小来控制形成涂膜的表面微纳米结构,进而形成超疏水涂层。本部分在合成的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基础上,首先制备了 PTMOS/Si02复合乳液与PTMOS/Si02/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HTMOS)共聚复合有机硅乳液,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复合乳液的疏水效果后,采用PDMS与PTMOS、MTEOS、EPTMOS乳液共聚得到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共聚乳液与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环己烷溶胶、适量的硅烷偶联剂按一定比例共混得到多烷氧基聚硅氧烷复合乳液,将该乳液涂覆在玻璃片后在一定温度下固化即可得到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涂层表面形貌结构,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仪表征了乳液涂层的疏水性能。通过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聚合物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涂层接触角先增加后小幅度减小,滚动角则先减小后小幅度增加。在二氧化硅含量一定时,当PHTMOS与EPTMOS混合用量增加(PHTMOS:EPTMOS=1:2,质量比),涂层接触角无明显变化(155°±2°),滚动角明显减小。当二氧化硅用量为23wt%,混合用量为15wt%时,涂层接触角为156.1°,滚动角为3°,涂层的超疏水效果最为理想。

刘攀[6](2015)在《有机硅氟丙烯酸酯梯度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施胶剂上的应用》文中指出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可以有效的改善纸张的机械强度,例如物理强度和印刷适应性等性能,因此研究合成一种高效的表面施胶剂十分必要。丙烯酸酯乳液是使用比较多的聚合物表面施胶剂,这归结于其粘度低、附着力好的特点。较为理想的表面施胶剂是阳离子有机硅氟丙烯酸酯梯度聚合物乳液,其粒子表面不仅带有较强的正电荷,而且其特有的梯度结构使其性能更加优异。本论文采用复配乳化剂以半连续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了性能优异的有机硅氟丙烯酸酯梯度聚合物乳液。制备过程中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或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和甲基丙烯酸六氟庚酯(MF-6)与主要软硬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为了优化合成方案,研究了乳液聚合体系中各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为总单体量的3%并且离子型:非离子型=2:1复配使用,软硬单体配比为3:1,引发剂用量为总单体量的0.8%,硅氟单体比为3:1,阳离子单体为总单体量的0.5%,聚合温度为85℃或80℃时,合成的阴、阳离子有机硅氟丙烯酸乳液性能稳定、粒径较小、分布较均匀、Zeta电位较高。利用光谱分析、热分析、电镜分析以及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乳液的结构。结果表明,有机硅和有机氟单体都参与了乳液共聚,乳胶粒子表现为核壳结构,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乳胶膜呈现梯度结构,有机硅氟向胶膜的表面迁移与富集。为了体现出施胶后的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市售产品DBJ表面施胶剂进行性能上的对比,发现在提高物理强度上效果相差不大,在抗水性能上自制施胶剂显得更加优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施胶后纸张的表面纤维形态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纸张表面变得更加平滑,纤维之间的作用力提高。

薛萍[7](2013)在《含氨基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和含氟硅氧烷为原料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路线,以此提高丙烯酸乳液的性能和拓宽应用范围。以乙烯基硅氧烷(VTES)、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Γ-氨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原料,通过乳液共聚反应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主链上引入了氨基和硅氟基团。通过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粒径等基本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单体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本课题为了弥补传统乳化剂效果的不足,采用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壬酚聚氧乙烯醚(TX-10))构成复合乳化剂配合使用,探讨了CTAB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反应工艺如下:反应温度为80℃、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阳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用量都为单体总量的1%,硅氟单体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对所获得乳液进行了红外、核磁、透射电镜、粒径和热重等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乳胶粒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在125nm左右,TGA表征得出Tmax为480℃,乳液处理后的丝或棉与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20°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半连续滴加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氨基和有机氟硅改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比纯丙烯酸酯聚合物有更加优良的耐水性能。

刘波,许秀伟,高风,黄世强[8](2013)在《聚硅氧烷乳液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不同类型的聚硅氧烷乳液的基础研究、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环硅氧烷和硅氧烷乳液聚合制备的常规乳液、微乳液及细乳液的聚合机理及制备方法;对聚硅氧烷乳液的发展趋势及其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孙先坤[9](2012)在《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硅乳液聚合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机理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合成等,深入地研究了有机硅油的乳液聚合工艺,并为达到改性的目的,在D4开环的基础上,成功引入-NH2、环氧基、哌嗪基,将改性的硅油乳液用于涤纶布的整理。在乳液聚合中,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5,5’-二壬基-2,2’-(1,4-亚丁双氧基)双苯磺酸(9BA-4-9BA))为乳化剂(兼催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硅乳液。并考察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对乳液体系的粒径、D4的转化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法,在85℃高温聚合8h,然后25℃低温聚合12h,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为微透明,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的乳液,D4转化率较高,而且乳液经破乳后得到的聚硅氧烷(PDM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2.38×105g/mol。为了使有机硅乳液有更多的应用性能,我们采用了三种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N-p-(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与3-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029))来制备改性有机硅乳液。研究发现:随着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大,粒径越来越大,单体D4的转化率逐渐下降,用量在3%时,转化率达到平衡,变化不大。在三种不同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有机硅油乳液用于涤纶织物的整理后,测试了涤纶织物的白度、亲水性和柔软性。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偶联剂KH-560用量的增加,涤纶织物白度值逐渐下降,亲水性逐渐上升,手感也有所提高。随着硅烷偶联剂KH-602用量增加,涤纶织物的白度值下降很快,白度值变化较大,亲水性下降,逐渐增加疏水性;手感提高明显。同样,随着硅烷偶联剂KH-029用量的增加,涤纶织物的白度值下降,亲水性下降,手感提高但不及偶联剂KH-602改性的硅油乳液。

丁宁[10](2009)在《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有机硅柔软剂品种很多,能够吸附于纺织品纤维表面并使纤维平滑,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有舒适感,因而在纺织品整理中应用甚广。目前市面上的有机硅柔软剂以氨基硅油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及乳液和羟基硅油乳液等为主,且市场占有量较大。本论文对羟基硅油乳液的合成及机理、亲水性氨基硅油及乳液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论文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取稳定的阴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并对乳液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因素、D4在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的开环细乳液聚合规律、聚合机理及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2)采用两步法制得亲水性氨基硅油,并将其与由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作比较并作工业生产设计。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阶段,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得环保型羟基硅油乳液。通过对正交实验及影响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因素进行讨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SDBS:复合乳化剂A为1.5:1,表面活性剂体系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5%,催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6%,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6h。在制备稳定的单体细乳液的基础上,开展了对D4在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开环细乳液的聚合规律、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对动力学分析,探讨了D4在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开环细乳液的聚合机理,初步建立了聚合物链数模型dNt/dt=k1[D4]a+k5’Ntb-k4’Ntc,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及最优化软件Lingo优化求解,得出聚合链数的增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实验值与理论值拟合较好。第二阶段,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三甲氧基氨烃基硅烷的酯交换反应,制得侧基含有甲氧基,端基为羟基、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硅油,然后与含有环氧基的聚醚反应,制得亲水性氨基硅油,优化出其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n(WS-62M):n(氨基硅烷偶联剂)=4:3,三乙胺用量(占WS-62M和硅烷偶联剂总量的百分比)1.5%,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为5h。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与反应性氨乙基氨丙基硅油质量比为1:5,w(异丙醇)=1(w为异丙醇的质量与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与反应性氨基硅油质量和之比),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考虑到市场的灵活性,同时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虽然此种方法较之前者成本上相对较低,但将二者作用于织物整理时,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各项性能更能符合高端客户的要求。最后,根据实验中的配方比例,优化出亲水性氨基有机硅柔软剂的生产工艺路线,并对所制备的柔软剂进行各项性能检测,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性能指标基本一致,其中亲水性氨基硅油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二、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微乳液的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有机硅微乳液的合成
    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1.3.1 D4转化率(气相法)
        1.3.2 转化率(烘干法[2])
        1.3.3 粒径
2 结果与讨论
    2.1 DBSA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2 平平加O-25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3 偶联剂(KH-602)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4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2.5 转化率测试方法对比
    2.6 聚合机理分析
3 结论

(2)高固含量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硅氧烷乳液聚合研究现状
        1.1.1 阴离子型乳液聚合
        1.1.2 阳离子型乳液聚合法
        1.1.3 非离子型乳液聚合
    1.2 高固含量聚硅氧烷乳液研究现状
        1.2.1 本体聚合后乳化法
        1.2.2 乳液聚合法
    1.3 聚硅氧烷乳液的应用
        1.3.1 用作织物整理剂
        1.3.2 用于化妆领域
        1.3.3 用作粘胶剂、涂料等
    1.4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1.4.1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4.2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4.3 Gemini表面活性剂优良的性能
        1.4.4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提出
第2章 高固含量羟基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仪器
        2.2.2 羟基聚硅氧烷微乳液制备
        2.2.3 表征与测试
        2.2.4 乳液外观
        2.2.5 表征分析方法中主要误差因素的排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羟基微乳液的基元反应
        2.3.2 羟基微乳液聚合动力学过程
        2.3.3 D_4开环的红外表征
        2.3.4 乳化剂用量对羟基微乳液的影响
        2.3.5 催化剂用量对羟基微乳液的影响
        2.3.6 助乳化剂对羟基微乳液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高固含量氨基改性微乳液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氨基改性微乳液的制备
        3.2.3 表征与测试
        3.2.4 稳定性测定
        3.2.5 表征分析方法中主要误差因素的排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偶联剂改性微乳液的反应历程
        3.3.2 氨基改性微乳液红外表征
        3.3.3 偶联剂加入时间对微乳液的影响
        3.3.4 偶联剂用量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高固含量乙烯基-氨基共聚改性微乳液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乙烯基-氨基共聚改性微乳液的制备
        4.2.3 表征与测试
        4.2.4 稳定性测定
        4.2.5 表征分析方法中主要误差因素的排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乙烯基-氨基共聚改性微乳液的反应历程
        4.3.2 乙烯基改性微乳液红外表征
        4.3.3 乙烯基改性微乳液聚合动力学过程
        4.3.4 单体配比对乙烯基改性微乳液的影响
        4.3.5 反应时间对乙烯基改性微乳液的影响
        4.3.6 偶联剂用量对乙烯基改性微乳液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3)聚氨酯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和仪器
    1.2 聚氨酯改性阴离子有机硅乳液的合成
        1.2.1 合成原理
        1.2.2 合成步骤
    1.3 织物整理工艺
    1.4 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产物性能的因素
        2.1.1 PPG分子质量
        2.1.2 n (NCO) ∶n (OH) PPG
        2.1.3 KH550用量
        2.1.4 预聚体用量
    2.2 红外光谱 (FT-IR)
    2.3 产物的理化性能
3 结论

(4)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硅柔软剂的简介
        1.2.1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历史
        1.2.2 有机硅柔软剂的种类与特点
        1.2.3 有机硅柔软剂的作用机理
        1.2.4 有机硅柔软剂的主要合成工艺
    1.3 有机硅柔软剂的改性进展
    1.4 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测试与表征
        2.3.1 端含氢硅油粘度测试
        2.3.2 含氢量测定
        2.3.3 端含氢硅油产率测定
        2.3.4 不饱和双键含量测定
        2.3.5 环氧值测定
        2.3.6 硅油氨值的测定
        2.3.7 三元嵌段有机硅红外表征
        2.3.8 柔软剂乳液固含量测定
        2.3.9 柔软剂乳液粒径测试
        2.3.10 柔软剂乳液耐酸碱稳定性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含氢硅油的合成
        2.4.2 端含氢硅油与端烯基环氧聚醚的加成反应研究
        2.4.3 环氧聚醚硅油氨解开环反应的研究
    2.5 三元嵌段有机硅的乳化
        2.5.1 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乳液的配制
        2.5.2 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红外表征
        2.5.3 柔软剂乳液的pH和含固量
        2.5.4 柔软剂乳液的粒径测试和Zata电位
        2.5.5 柔软剂乳液耐酸碱稳定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3 应用工艺
    3.4 应用效果的评价测试方法
        3.4.1 柔软剂乳液的上辊稳定性
        3.4.2 织物手感
        3.4.3 织物亲水性
        3.4.4 织物白度
        3.4.5 织物断裂强力
        3.4.6 织物表面摩擦系数
        3.4.7 织物耐洗性能
        3.4.8 织物的有机硅含量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柔软剂乳液的上辊稳定性
        3.5.2 柔软剂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3.5.3 培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3.5.4 手感与动摩擦系数的关系
        3.5.5 手感与硅含量的关系
        3.5.6 织物的耐洗性
        3.5.7 聚醚种类和分子量对织物手感和亲水性影响
        3.5.8 自制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与市场上主要产品的性能比较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合成及超疏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有机硅乳液
        1.2.1 机械乳化硅油乳液
        1.2.2 阳离子聚硅氧烷乳液
        1.2.3 阴离子聚硅氧烷乳液
        1.2.4 非离子聚硅氧烷乳液
        1.2.5 复合离子聚硅氧烷乳液
        1.2.6 有机硅微乳液
        1.2.7 有机硅细乳液
        1.2.8 改性有机硅乳液
    1.3 有机硅乳液在疏水材料中的应用
        1.3.1 有机硅乳液作为防水剂在纸张中的应用
        1.3.2 有机硅乳液作为防水整理剂在织物中的应用
        1.3.3 有机硅乳液在外墙涂料中的应用
        1.3.4 有机硅乳液在建筑、建材中的应用
        1.3.5 有机硅在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0 实验原料
        2.1.1 测试仪器
        2.1.2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共聚乳液的合成
        2.1.3 丙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合成
        2.1.4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MOS)共聚乳液的合成
        2.1.5 测试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一次加料和单体滴加法烷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合成
        2.2.2 单体用量及配比对乳液胶粒的影响
        2.2.3 乳液乳胶粒形貌结构分析
        2.2.4 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聚合成核机理探讨
        2.2.5 烷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烃基三烷氧基硅烷/PDMS/SiO_2复合乳液制备及超疏水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测试仪器
        3.1.3 PTMOS/SiO_2复合有机硅乳液制备
        3.1.4 PTMOS/SiO_2/PHTMOS共聚复合有机硅乳液制备
        3.1.5 PTMOS/MTEOS/PDMOS/PHTMOS共聚复合有机硅乳液的合成制备
        3.1.6 有机硅复合乳液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3.1.7 测试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复合有机硅乳液的合成分析
        3.2.2 PTMOS/MTEOS/PDMS/PHTMOS共聚复合有机硅乳液疏水性能分析
        3.2.3 乳液涂层热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1.1 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体系
        4.1.2 烃基三烷氧基硅烷/PDMS/SiO_2复合乳液制备及超疏水性能研究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有机硅氟丙烯酸酯梯度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施胶剂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核壳乳液的简介
        1.1.1 核壳乳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 核壳乳液的合成方法、性质与用途
    1.2 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简介
        1.2.1 梯度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与用途
        1.2.2 梯度材料的表征方法
    1.3 表面施胶剂的简介
        1.3.1 表面施胶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
        1.3.3 表面施胶的作用机理
    1.4 选题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4.2 选题的主要内容
        1.4.3 选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硅氟梯度聚合物乳液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2.1 实验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配方的优化
        2.2.1 聚合工艺的选择与确定
        2.2.2 乳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2.2.3 主要单体质量比的确定
        2.2.4 引发剂的选择与用量
        2.2.5 硅氟单体的选择及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2.6 阳离子单体用量的确定
        2.2.7 反应温度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氟梯度聚合物乳液性能检测与表征
    3.1 实验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乳液与涂膜的性能测试
        3.2.1 固含量
        3.2.2 凝胶率
        3.2.3 机械稳定性
        3.2.4 化学稳定性
        3.2.5 吸水率
        3.2.6 力学性能
        3.2.7 粒径与电位
    3.3 乳液与涂膜的性能检测结果
    3.4 乳液与涂膜的分析测试
        3.4.1 梯度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FT-IR)
        3.4.2 梯度聚合物核磁图谱分析(HNMR)
        3.4.3 梯度聚合物的热分析(TG和DSC)
        3.4.4 梯度聚合物的形态与尺寸
        3.4.5 梯度聚合物的接触角分析
        3.4.6 梯度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5 乳液与涂膜的分析表征结果
        3.5.1 梯度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FT-IR)
        3.5.2 梯度聚合物核磁图谱分析(HNMR)
        3.5.3 梯度聚合物的热分析(DSC和TG)
        3.5.4 梯度聚合物的形态与尺寸
        3.5.5 梯度聚合物的接触角分析
        3.5.6 梯度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梯度聚合物乳液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4.1 实验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表面施胶剂性能检测
        4.2.1 施胶度
        4.2.2 接触角
        4.2.3 抗张强度与抗张指数
        4.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3 结果分析
        4.3.1 乳液与淀粉液复配比的确定
        4.3.2 施胶前后接触角的对比
        4.3.3 施胶前后纸张表面纤维形态分析
        4.3.4 自制施胶剂与市售性能对比
        4.3.5 产品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含氨基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丙烯酸酯树脂
        1.1.1 概论与应用
        1.1.2 丙烯酸树脂的改性
        1.1.3 有机硅氟改性丙烯酸酯方法
    1.2 乳液聚合
        1.2.1 概述
        1.2.2 乳液聚合特点
        1.2.3 乳液聚合过程描述
    1.3 乳液聚合技术
        1.3.1 无皂乳液聚合
        1.3.2 微乳液聚合
        1.3.3 核-壳聚合物性能及应用
        1.3.4 互穿聚合网络
        1.3.5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
    1.4 有机硅氟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实验设计方案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2 实验设计方案
        1.5.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合成及性能研究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1.4 实验方法
        2.1.5 测试和表征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2 高剪切时间的影响
        2.2.3 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2.2.4 引发剂的影响
        2.2.5 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用量对聚合物乳液的影响
        2.2.6 含双键的硅烷偶联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2.7 单体比例对乳液及涂膜的影响
        2.2.8 氟硅单体用量对聚合物乳液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液的测试分析及性能研究
    引言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测试方法
    3.2 稳定乳液的性能指标
    3.3 乳胶膜的红外分析
    3.4 乳液的粒径分析
    3.5 透射电镜 TEM 表征
    3.6 热重分析 TGA
    3.7 含氨基的硅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表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聚硅氧烷乳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硅氧烷开环乳液聚合制备聚硅氧烷乳液
    1.1 阴离子开环聚合乳液
    1.2 阳离子开环聚合乳液
2 硅氧烷乳液聚合制备聚硅氧烷乳液
3 结束语

(9)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硅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的开环乳液聚合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述
    2.1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的开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2.1.1 阴离子开环有机硅乳液聚合
        2.1.2 阳离子开环有机硅乳液聚合
    2.2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概述
        2.2.1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的结构
        2.2.2 双子表面活性剂优良的性能
        2.2.3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以及合成路线
第三章 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9BA-4-9BA的制备
    3.1 背景
    3.2 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9BA-4-9BA的制备
        3.2.1 双醚1的合成
        3.2.2 磺化反应
第四章 双子表面活性剂9BA-4-9BA催化D_4开环乳液聚合的研究
    4.1 端羟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合成
    4.2 D_4开环乳液聚合的反应历程及机理
    4.3 聚硅氧烷(PDMS)与D_4的红外表征
    4.4 影响D_4开环乳液聚合因素探讨
    4.5 9BA-4-9BA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5.1 9BA-4-9BA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5.2 9BA-4-9BA的用量对D_4转化率的影响
        4.5.3 9BA-4-9BA的用量对聚硅氧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4.6 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6.1 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6.2 反应温度对D_4转化率的影响
        4.6.3 反应温度对聚硅氧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4.7 反应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7.1 反应时间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7.2 反应时间对D_4转化率的影响
        4.7.3 反应时间对聚硅氧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4.8 小结
第五章 改性有机硅乳液的制备
    5.1 改性有机硅乳液的的制备
        5.1.1 环氧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聚合工艺
        5.1.2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聚合工艺
        5.1.3 哌嗪基改性有机硅乳液聚合工艺
    5.2 改性机理
    5.3 改性聚硅氧烷结构表征
    5.4 乳液聚合工艺的确定
    5.5 不同用量硅烷偶联剂用量对乳液性能影响
        5.5.1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乳液体系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5.5.2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粒径的影响
        5.5.3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D_4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改性有机硅乳液的应用
    6.1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6.2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织物亲水性的影响
    6.3 不同偶联剂用量对织物柔软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实验步骤
    7.1 实验试剂
    7.2 表征及测试方法
        7.2.1 核磁共振谱(~1H NMR)测试
        7.2.2 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测试
        7.2.3 有机硅乳液粒径分布
        7.2.4 固含量及转化率的测定
        7.2.5 聚硅氧烷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7.2.6 有机硅乳液力学稳定性测试
    7.3 有机硅油乳液的应用
        7.3.1 柔软剂(未改性的硅油乳液与改性的硅油乳液)浸轧工艺及处方
        7.3.2 整理织物性能测试
    7.4 双子表面活性剂9BA-4-9BA的制备
        7.4.1 制备双醚1
        7.4.2 磺化反应
    7.5 有机硅乳液聚合工艺
        7.5.1 双子表面活性剂9BA-4-9BA在有机硅乳液聚合中的工艺
        7.5.2 环氧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聚合工艺
        7.5.3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聚合工艺
        7.5.4 哌嗪基改性有机硅乳液聚合工艺
第八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
    1.2 有机硅柔软剂的分类及性能应用
    1.3 有机硅乳液的聚合
    1.4 乳化剂
    1.5 有机硅柔软剂的作用机理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羟基硅油乳液的合成及动力学研究
    2.1 羟基硅油乳液的合成实验
    2.2 应用性能测试
    2.3 羟基硅油乳液合成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2.4 产品的理化性能
    2.5 红外光谱表征
    2.6 性能应用
    2.7 羟基硅油乳液动力学及聚合机理的研究
    2.8 小结
3 亲水性氨基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实验
    3.2 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的合成实验
    3.3 小结
4 产品开发与经济效益分析
    4.1 年产100吨亲水性氨基硅油的生产设计
    4.2 年产400吨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的经济效益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微乳液的聚合[J]. 陈亮,沈聪,何杰文,陈焜. 印染, 2022(01)
  • [2]高固含量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D]. 赵浩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3]聚氨酯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应用[J]. 何杰芳,陈焜,周向东. 印染助剂, 2018(07)
  • [4]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D]. 周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5]烃基多烷氧基聚硅氧烷乳液合成及超疏水性能研究[D]. 刘波. 湖北大学, 2015(05)
  • [6]有机硅氟丙烯酸酯梯度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施胶剂上的应用[D]. 刘攀.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7]含氨基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薛萍. 苏州大学, 2013(01)
  • [8]聚硅氧烷乳液的研究进展[J]. 刘波,许秀伟,高风,黄世强. 有机硅材料, 2013(04)
  • [9]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硅乳液聚合中的应用[D]. 孙先坤. 东华大学, 2012(07)
  • [10]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与应用[D]. 丁宁.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