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芳[1](2015)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作业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经常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巩固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教师监督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对数学作业设计这个问题进行细致而深入地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研究,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到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提出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解决策略。通过前期的相关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作业功能目的不全面,作业设计的类型单一,作业设计的内容统一,作业批改刻板,数学作业管理观念意识不强。在此研究问题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以主体性、差异性、灵活性、生活情境性为作业设计的原则,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作业目标设计要长远;控制作业量;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改善作业设计评价;改善数学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希望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曾洁[2](2014)在《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的质性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记、分析、解释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发生治疗性变化的主题内容及其变化机制,并探索与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内容主题相关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交流形式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基于质性倾向、以个案研究为总设计策略、以多种质性工具组合为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一位创伤后应激障碍来访者,进行为期2个月(2013年8月-2013年9月)、总计25次的短时程动力性心理治疗。1以个案的全程25次动力性心理治疗录像及每次治疗后来访者和治疗师分别填写的事件报告单(共计50份)为材料,制作成文字转录稿。通过预设的动力性心理治疗来访者变化的6个主题,进行材料筛检。将检出的质性数据,通过叙说分析法,以动力性演变的视角,对来访者发生治疗性改变的主题内容及其变化机制进行细节描记和机制阐述。2探索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信息交流(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形式的特点和变化。从上述文字转录稿筛选出包含引用、象征、典故、比喻、类比等5种特殊言语形式的片段。分析各个特殊语言片段的内涵和功能,并给出相应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解释。收集和分析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非言语信息的特点和变化。以McNeill姿势语言模型和Ekman面部表情神经文化模型共同组成的非言语信息矩阵作为筛检工具。找出伴随来访者发生治疗性改变的过程中,非言语交流形式的特点和变化。结果:1来访者变化分为6个主题,分别为主题1中心情感变化、主题2防御机制变化、主题3自尊变化、主题4依恋模式变化、主题5人际关系模式变化、主题6病态信念变化。每一个主题中,来访者创伤所致相关问题解决路径、治疗师介入路径、动力性心理治疗技术应用等相互作用,促使各个主题发生具有治疗意义的变化。2与来访者变化相关的27个特殊语言片段呈现出5种特殊言语形式,分别为引用、象征、典故、比喻、类比。与来访者变化相关的姿势语言分为形象姿势、隐喻姿势、节奏姿势、指示姿势、象征姿势等5类,共计5650个。其中2997个姿势语言携带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等6种情绪意义。结论:1本案来访者在动力性心理治疗会谈中发生的治疗性改变及其机制与来访者信息交流形式有密切关系。2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言语交流方式和非言语交流方式均能提供具有治疗意义的信息,应在实践和研究中予以重视。3质性研究工具的配伍使用,能挖掘心理治疗过程中重要却易被忽略的信息,从而将个案价值最大化。
魏薇[3](2011)在《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文中认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做决策。上至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下至个人日常的决定,无一不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作为课程实施灵魂人物的教师,在专业领域更需要决策。新课改不断拓展着教师的专业自主,实现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且“教学的变动性、多样性无不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专家们断言:“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做出思考与决策的历程”,“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决策的结果,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巧就是决策”,“有效教学基本等同于合理的教学决策”(William, shavelson, Clark&Peterson)。有研究指出,教师需要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前后三个阶段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实施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是最为变化莫测和考验教学机智的。因为课堂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场”,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教学也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线性过程,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因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就时刻面临着决策,教师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形式和效果。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所,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之源,如何更好的去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决策,剖析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实质,认真倾听教师决策时的心声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立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问题,选取一所全日制的A小学为个案,以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地跟踪与深入地考察。研究者走进现场、扎根田野,“成为”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力图展现并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鲜活的决策行为和决策想法,揭示并总结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与建议。作为一项质的研究,本研究以质化研究为取向,以个案研究为策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出声思维、文件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佐证赋予研究以效度与意义。本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并探讨了相关研究概况;第三章详细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体系和研究过程;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实施的背景情况、基本类型、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四个方面阐述研究发现并形成研究结论;在上述基础上,第八章进一步做出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具体表明:第一,通过考察个案学校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语文教师,真实展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在这个解释与分析的图景中:一方面说明了A校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这是课堂教学决策的整体环境和运作根基;另一方面总结了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研究资料表明,课堂教学决策可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忠于预设的执行类、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和预设之外的突发类。第二,本研究不止于揭示个案学校的研究对象们在决策什么,还力求“深入教师头脑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探寻并发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通过呈现这个基本运行过程试图说明,教师们为什么决策,如何进行决策,依据什么决策?即具体剖析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基本运作过程中所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归纳出其运行过程为四个基本步骤的循环往复,提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师某种程度上受到五种准则的规限。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不仅是洋溢着个性特征与主体风格的具体行为表现,决策行为背后还交织着教师的思考历程与思维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是一名教师基于经验和观念,融合知识、情感、智慧等诸多因素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本研究发现其实课堂教学决策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影响与制约教师进行决策的因素可分为四个方面:有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学自身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师的影响因素和有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动态的影响因素圈,其中的一种因素或者几种综合因素在教师瞬间做判断时对其产生影响。最后,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另建议从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创设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改善。
吕京[4](2008)在《英语学习中等生培养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学习中等生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英语学习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本文力图对英语学习中等生现状及心理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王琴[5](2007)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师生交往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效。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为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开始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他们对教师不再盲目服从,他们会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与老师抗争,如果教师仍持一种“权威”心理,无视学生的心理与需求,那么,师生之间的摩擦和对抗就有可能发生。本项研究采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B中学和经济较为落后的河南省潢川县S中学的田野工作,通过观察,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封闭、半封闭式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发现:1.当前在普通初级中学中师生冲突较为常见,在潢川县S中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频度更高,但是,上海市B中学与潢川县S中学师生冲突发生的频度并不存在显着差异。2.师生之间的冲突主要属于现实性冲突,但在潢川县S中学,教师可能因为自己情绪不佳而把学生当作发泄不满的“替罪羊”,因而非现实性冲突占有一定比例。3.引发师生冲突的主要事件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但在潢川县S中学因学生课外、校外不良行为尤其是上网而引发的冲突也较为常见。4.师生之间的冲突多属于一般性冲突,但在潢川县S中学对抗性冲突占一定比例。5.冲突的发生对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冲突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大,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消极情绪,如沮丧、后悔等,与教师相比,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冲突对于师生关系具有破坏作用。6.教师与学生均认为学生因素是引发师生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教师基本上不认为自身是引发师生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上海市B中学的教师普遍认为家庭因素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另一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师生冲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事实上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力的争夺。学生对教师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是师生冲突发生的关键。在当今民主多元的社会背景下,要求教师的权威由“传统权威”向“法理权威”和“感召权威”转换,而当前教师仍持“传统权威”观念,过多地依赖“教师”地位赋予的权力对学生进行管教,从而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反抗;学生对教师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不认同,对教师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认可,从而直接影响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学校制度中的管理主义倾向以及以升学和考试分数为中心的评价取向加剧了师生之间的冲突。客观地看,冲突的发生也不全是坏事,它至少说明师生之间存在着互动,是教师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体现。因而,面对冲突,教师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接纳冲突,利用冲突,把冲突作为教育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具有正向功能,冲突的建设性作用取决于引发冲突的事件的性质及人们对冲突的处理。因此,采取一定策略避免破坏性冲突的发生就很有必要。应完善学校教育评价机制,走出目标数量化取向的单维世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修正不合理的规范制度,实施人本化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建立合理的自我概念,自觉地协调和调节社会的客观要求与个人心理需求的矛盾,理性认识教师与自己的差异,减少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此外,应积极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各种稳定的沟通方式。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教师权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在与学生交往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另外,冲突发生后,教师应本着既关注自身利益又关注学生利益的思想,运用“合作”方式处理二者之间的冲突。再者,培养学生冲突管理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冲突化解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安排可供争论的议题;及在处理实际的冲突中培养学生应对冲突的能力,从而化解冲突。
李一帆[6](2004)在《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文中研究表明中等生是一个班级"中间层次",且占班级总人数的1/2强,而这个群体又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群体,长期的情感失落,使他们产生偏激、逆反、自卑的心理,对他们的心理现状进行有效调试,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2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4 研究反思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法 |
1.3.2.2 课堂观察法 |
1.3.2.3 问卷调查法 |
1.3.2.4 访谈法 |
2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调查结果 |
2.1 调查对象 |
2.1.1 调查问卷研究对象 |
2.1.2 访谈研究对象 |
2.2 问卷设计 |
2.3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调查结果 |
2.3.1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 |
2.3.2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 |
2.4 调查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2.4.1 教师设计作业功能目的不全面 |
2.4.2 作业设计的类型单一 |
2.4.3 作业设计的内容统一 |
2.4.4 数学作业批改刻板 |
2.4.5 数学作业管理观念不强 |
3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
3.1 作业设计的主体性原则 |
3.2 作业设计差异性原则 |
3.3 作业设计灵活性原则 |
3.4 作业设计生活情境化 |
4 改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
4.1 作业设计应目标长远 |
4.2 控制作业量 |
4.2.1 设计适宜的作业量 |
4.2.2 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次设计作业量 |
4.2.3 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 |
4.3 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 |
4.3.1 设计调查类作业,体验生活数学化 |
4.3.2 应用性作业,感受数学生活化 |
4.4 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 |
4.4.1 巩固双基类作业设计形式 |
4.4.2 结合变题思想的作业设计形式 |
4.4.3 开放探究作业 |
4.5 改善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评价 |
4.5.1 作业设计评价主体多元化 |
4.5.2 作业设计评价视角多维度 |
4.5.3 作业象征设计多元化 |
4.6 改善数学作业的管理 |
4.6.1 做好作业记录 |
4.6.2 重视错题管理 |
5 研究结论、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2)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的质性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心理治疗研究方法学概览 |
1.1 量化实证方法与心理治疗研究 |
1.2 质性方法与心理治疗研究 |
第2章 心理治疗过程研究的小众视点 |
2.1 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特殊语言形式 |
2.2 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非言语交流形式 |
第3章 研究目的、方法、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变化内容质性研究 |
第4章 研究方法与步骤 |
4.1 对象与方法 |
4.2 研究步骤 |
4.3 数据分析与信度检验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治疗师和来访者的互动经验 |
5.2 案例报告单所示来访者信息 |
5.3 来访者变化相关各因素的作用机制 |
第6章 讨论 |
6.1 基于内驱力理论的来访者情绪和需求变化 |
6.2 基于自我功能理论的防御机制和认知模式变化 |
6.3 基于自体心理学基础的自尊变化 |
6.4 基于客体关系理论的人际关系内化记忆变化 |
6.5 基于依恋理论的依恋模式变化 |
第7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短程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交流形式质性研究 |
第8章 研究方法与步骤 |
8.1 研究方法 |
8.2 研究步骤 |
第9章 结果 |
9.1 特殊语言形式 |
9.2 非言语交流形式 |
第10章 讨论 |
10.1 特殊语言形式与心理治疗 |
10.2 非言语交流形式与情绪表达 |
第11章 结论 |
补充说明 |
1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着作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编着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致谢 |
(3)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研究的探寻起点:实践中的发现,研究上的思考 |
二、研究的意义追索:研究过程中的"无为无不为"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之源 |
(一) 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一种深层的指令 |
(二) 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一种变革的视角 |
(三) 教学决策的现状审思:一种现实的叩问 |
二、研究之域 |
三、论题之意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教学 |
(二) 决策 |
(三) 教学决策 |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
二、相关概念的研究 |
(一) 教学思维研究 |
(二) 教师行为研究 |
(三) 教师判断研究 |
(四) 教学诊断研究 |
(五) 教学设计研究 |
(六) 教学能力研究 |
(七) 教师课程决策研究 |
三、关于教学决策的研究 |
(一) 教学决策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
(二) 教学决策过程及其内容的研究 |
(三) 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
四、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研究 |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涵义和内容的研究 |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依据和频率的研究 |
(三)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中惯例的研究 |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 课堂教学决策模式的研究 |
(六) 课堂教学决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体系 |
(一) 基本研究取向的定位 |
(二) 主要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三) 多元研究方法的辅助 |
三、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 进入研究现场 |
(三) 研究资料的收集 |
(四)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五) 研究的效度和伦理问题 |
第四章 A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 |
一、"关注共性、张扬个性"的培养理念 |
二、专家引领学科教学:"教学的一面旗帜" |
三、语文学科教学管理及其运行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 |
一、忠于预设的执行类:执行预设、完成计划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
(一) 不需"决策"即直接执行 |
(二) 通过"决策"之后才执行 |
二、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调整、变换预设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
(一) 依据学生状况,随时转变策略 |
(二) 不断调整、变化的课堂提问 |
(三) 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课堂"遗憾" |
(四) 导入方式的多元尝试 |
(五) 弹性安排教学进程 |
(六) 适时变换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
三、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处理生成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
(一) 不曾预约的精彩 |
(二) "在朗读中生成,四两拨千斤" |
(三) 驾驭情境,适时生成 |
(四) 巧妙引入不同的方法 |
(五) 评价学生的智慧:行动永远比语言响亮 |
(六) 不能避免的遗憾 |
四、预设之外的突发类:解决突发、意外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
(一) 大自然演奏的"小插曲" |
(二) 频出状况的小学生 |
(三) 课堂纪律的处理决策 |
(四) "好孩子"出现了问题 |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 |
一、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要素 |
(一) 决策者 |
(二) 决策对象 |
(三) 决策行动方案 |
(四) 决策环境 |
(五) 决策准则 |
二、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步骤 |
(一) 引起决策 |
(二) 拟定决策方案 |
(三) 实施决策方案 |
(四) 评价效果、信息反馈 |
三、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准则 |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影响因素 |
一、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 |
(一) 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影响决策的客观性因素 |
(二) 依据学生的课堂状况——影响决策的动力性因素 |
二、关于教学的影响因素 |
(一) 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决策的"行动指南" |
(二) 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三) 语文学科性质对课堂教学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
三、关于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 |
(一) 教师的个性特征成就课堂教学决策的心理特性 |
(二) 教师的知识系统奠定课堂教学决策的认识基础 |
(三) 教师的思维方式表征课堂教学决策的思考模式 |
(四) 教师的信念体系统摄课堂教学决策的判断取舍 |
(五) 教师的教学风格塑造课堂教学决策的外在风貌 |
四、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回路" |
(三)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因素 |
(四)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特点的一些思考 |
二、思考与建议 |
(一) 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 |
(二) 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 |
(三) 有力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 |
(四) 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 |
(五) 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是教师实现发展的基础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听课进度表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转录表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英语学习中等生培养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状况 |
二、英语学习中等生心理特征 |
1. 英语学习中等生积极心理特征。 |
2. 英语学习中等生消极心理特征。 |
三、提高英语学习中等生成绩之对策 |
1.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
2. 教会学生看书与做题。 |
3.“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
4.“零距离”心灵沟通。 |
5.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良性互动。 |
(5)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及研究问题的聚焦 |
四、论文思路 |
(一) 研究的问题 |
(二) 核心概念 |
第二章 师生冲突的文献研究 |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与类型 |
(一) 师生冲突的概念 |
(二) 师生冲突类型的分析 |
二、师生冲突的原因及过程 |
(一) 师生冲突的原因 |
(二) 师生冲突的过程 |
三、确立正确的冲突观念:冲突并不只有负向功能 |
(一) 对待冲突的几种观点 |
(二) 教师应持的冲突观:接纳冲突 |
四、应对师生冲突的策略研究 |
(一) 国外的研究 |
(二) 国内的研究 |
第三章 师生冲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调研方法 |
二、师生冲突的现状 |
三、师生冲突原因的初步分析 |
(一) 教师误解学生 |
(二) 不清楚学生心理 |
(三) 对学生的思想不了解 |
第四章 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的再解读 |
一、师生冲突彰显教师权威观──传统型权威 |
(一) 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控制者 |
(二) 教师的领导方式──专制 |
二、学生对教师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消解”──师生冲突的引发 |
(一) 社会对教师权威的削弱影响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同 |
(二) 学生对教师推崇的价值观念不再认同 |
(三) 师生互动过程中冲突的发生 |
三、学校组织中内在机制的不完善──师生冲突的激化 |
(一) 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倾向 |
(二) 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片面教育评价制度 |
第五章 化解师生冲突的行动建议 |
一、完善学校评价机制,实施人本化管理,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
(一) 变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二) 修正不合理的规范,实施人本化管理 |
(三) 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
(四) 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各种稳定的沟通方式 |
二、转换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一)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 |
(二) 采取新型师生交往方式:尊重·理解·对话 |
(三)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真诚·平等·建议 |
(四) 运用恰当的冲突处理方式:合作 |
三、教会学生建设性地处理冲突 |
(一) 学科教学中安排可供争论的议题 |
(二) 设计冲突化解的课程 |
(三) 在冲突处理中学习化解冲突的技巧 |
附录 1 两所学校情况简介 |
附录 2 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问题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3 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问题调查问卷(学生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等生心理状态分析及调试 |
二、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巩固及提升 |
1.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
2. 提供行为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
3.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
三、中等生心理调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教育性的心理接受程度。 |
2. 教育的艺术性。 |
3.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个别差异。 |
四、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研究[D]. 徐世芳. 杭州师范大学, 2015(03)
- [2]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的质性个案研究[D]. 曾洁. 中南大学, 2014(12)
- [3]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D]. 魏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4]英语学习中等生培养现状及对策[J]. 吕京.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05)
- [5]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 王琴.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6]不要让任何一片花瓣流泪——浅谈如何进行中等生心理调试[J]. 李一帆.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