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田育功,吴金灶,向前[1](2022)在《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表明芯样长度的不断增加实质反映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表明层间结合质量是影响碾压混凝土获得超长超级芯样长度的关键因素所在。影响层间结合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浆砂比PV值、掺和料掺量、石粉含量、VC值、凝结时间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层间结合质量、防渗性能和超长超级芯样的获得。现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经朝着可振可碾的方向发展,为碾压混凝土超级芯样获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碾压混凝土坝核心技术"层间结合、温控防裂"含义的更深理解。
张波,王金辉,汪世民[2](2020)在《莲花台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碾压混凝土坝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试验检测是重要工作之一。质量检测实验室配备有适用的试验检测设备和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制定了各种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措施。在对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中,首先对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测;用维勃工作度仪检测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VC值);用碾压混凝土无核密度仪检测压实容重;对硬化混凝土性能进行检测等。对保证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胡炜[3](2019)在《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是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RCC)坝仓面施工中的三大核心目标。然而,目前缺乏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以及进度多目标优化研究;且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量化分析困难,缺乏考虑施工质量影响的进度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围绕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RCC坝压实质量智能分析提出层面压实刚度感知方法,解决分层施工条件下振动轮与混凝土动力学响应特征感知的难题,实现层面压实刚度、碾压参数、混凝土性能参数的全面感知;建立压实质量核极限学习机智能分析模型,并采用改进的混沌布谷鸟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基于快速留一交叉验证,提出压实质量核极限学习机在线更新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相较于多元非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传统预测模型,建立的压实质量智能分析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升约6.3%、4.8%和13.8%;且通过在线更新,模型对新样本的预测残差绝对值约为3%,模型泛化能力得到增强。(2)RCC坝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基于混凝土生产时间和层面卸料平仓位置时空匹配,提出层间结合时间感知方法;针对不平衡样本数据,基于过采样-代价敏感半监督支持向量机建立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类模型,实现对不合格层间结合质量的智能判断;在Ada Boost.RT集成学习算法框架下建立层间结合质量相关向量回归(RVR)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对小样本条件下合格层间结合质量的精确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建立的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类模型G-mean值达到0.90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不平衡数据分类能力;建立的层间结合质量RVR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8881,表明模型对小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3)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仓面施工自适应仿真构建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仓面施工自适应仿真框架;建立RCC坝仓面施工精细化仿真模型;基于狄利克莱混合(DPM)模型和排列熵法改进序贯更新和贪婪搜索算法,提出仿真参数自适应更新方法;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提出针对补碾和铺垫层工序的仿真逻辑链自适应调整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得到的仿真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偏差率在3%~4%,模型仿真精度高,证明了提出的自适应仿真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分析建立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提出自适应参考点法改进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求解高维多目标下的仓面施工Pareto最优解集;采用相对随机占优度量化和逼近理想值(TOPSIS)法对仓面施工Pareto最优解集进行多属性决策,优选出最优仓面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例,相较于实际值,得到最优施工方案的工期在同为平层施工时缩短约14%,且机械利用率增大约9%,压实度增大约0.5%,抗拉强度比增大约2%,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目标均得到显着改善,证明了提出的多目标优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朱兆聪[4](2019)在《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十年来碾压混凝土坝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该坝型因具有施工速度快,水化热低等优点,而被坝工界极力推广。工程实践表明,碾压混凝土坝与常态混凝土坝一样都避免不了温度裂缝问题。坝体裂缝产生之后对其抗渗性、耐久性、完整性都有所降低,会给坝体安全性带来较大的损害,严重的会出现溃坝情况,给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研究发现导致碾压混凝土坝开裂原因有混凝土自重、温度应力、收缩徐变、混凝土干缩、外界约束等,其中温度应力与收缩徐变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对防止坝体开裂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分析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对坝体温控防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温控防裂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特大型工程上,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受投资条件限制及自身温度应力特点,一些大型坝的温控措施不太适用于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事实上,以数量占优的中小型坝裂缝问题远超一些大型坝,特别是处在寒冷区域的中小型坝,不利的外界气候条件增加了温控防裂难度。本文在分析寒冷区域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场分布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用于该地区中小型项目的温控防裂组合措施。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过程,混凝土温度场计算时主要考虑绝热温升、外界温度、库水温度、浇筑温度的变化及其它温控措施。混凝土应力场计算时首先利用ANSYS的UPFs功能构建混凝土徐变方程,然后使用自定义版ANSYS对应力场长历时仿真计算,计算时主要考虑了温度荷载、混凝土徐变、外掺MgO、水压力、混凝土自重等因素。具体结合寒冷地区某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例,对浇筑层表面流水、混凝土外掺MgO和坝体表面保温三方面温控防裂措施展开分析。根据本文仿真结果,得到以下几个结论:浇筑层表面流水可以降低混凝土最高水化热2.3℃左右,有利于降低层间结合面处的温度应力值;外掺MgO可以有效改善基础强约束区及下游面的温度应力状态;表面保温对防止坝体开裂效果明显,但应合理选择保温开始时间。整个计算考虑施工过程多种因素对温度应力的影响,提出几点经济合理的温控防裂建议,为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提供参考。
辛长青[5](2017)在《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坝体抗渗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坝渗水的原因和后果,较详细地介绍了山西省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坝体抗渗性评估的方法及资料分析。
许文彬[6](2017)在《基于下层水分状态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为确保层间结合质量,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是大坝施工期重点关注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对保障大坝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但目前研究得到的施工控制方法仍难以完全保证层间结合质量,主要由于无法全面、准确地判断下层混凝土状态变化。为此需要对下层混凝土状态变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探索准确的施工控制方法。本文以此为研究向导,从理论和试验依据、实现手段以及工程应用三个角度对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以获得全面、正确的施工控制方法以及优化的施工方案。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新浇筑混凝土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测水试验,试验针对不同配比和材料、不同环境影响以及不同养护时间的混凝土,得到了混凝土内水分总含量、水分含量分布以及水分子弛豫时间。对新浇筑混凝土内水分变化机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新浇筑混凝土内水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模型,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模拟。并进一步利用水分状态讨论新浇筑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变化,得到全面描述混凝土状态变化的方法。(2)对分层浇筑混凝土进行不同材料和配比、不同环境影响以及不同层间间隔时间下的坯层间结合强度试验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基于混凝土强度发展模型和真实水化程度,推导得到了基于下层混凝土水分状态的坯层间强度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含水测量试验和层间结合强度试验的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3)利用混凝土介电常数特性和驻波率原理开发一套简单便携的混凝土原位测水仪器。同时对测水仪器进行改进以适用施工现场。仪器测值与混凝土内含水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4)基于坯层间强度预测方法,提出一套基于水分状态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并进行实例讨论。提出混凝土表层重塑方法,方法利用深层混凝土来缓解表层混凝土干燥现象,从而提高温缝结合质量。对乌东德大坝混凝土分层施工过程及施工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相比贯入阻力值,水分指数能更好的指导施工进行。最后基于水分的控制方法提出碾压混凝土优化施工方案。
钟志云,秦根泉,冯朝辉[7](2016)在《浯溪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成果分析》文中指出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是判定挡水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施工质量和抗渗性的有效手段,浯溪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采用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的方法对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本文介绍了浯溪口碾压混凝土坝体混凝土分区设计、钻孔压水试验方案及钻孔位置的选取,通过对其碾压混凝土芯样外观、层面和缝面结合质量、芯样获得率、透水率等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对碾压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试验情况对碾压混凝土坝的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提出了建议.
孙启冀[8](2014)在《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建设速度快和造价相对低廉的原因,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问世不久便受到世界各地坝工界的青睐。大部分已建和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裂缝,裂缝会降低坝体的完整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对大坝的安全度和寿命极为不利,在工程中备受关注。寒冷干旱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年气温变化幅度很大。不设纵缝,薄层通仓浇筑,冬季长间歇式的施工方法,与一般地区的混凝土坝有较大差别,使在寒冷干旱地区修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具有独特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同时也更增加了温控防裂的难度,因此使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控与防裂成为个新课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围绕着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和温控与防裂措施,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研究和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求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ANSY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成熟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程序。并结合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新疆北部山区某碾压混凝土高坝工程,研究了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全过程的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2.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对30#、31#坝段坝基薄层浇筑块的横河向裂缝进行了成因的仿真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固结灌浆长间歇期间,发生寒潮时仓面保温不利造成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对确定的温控措施必须坚决执行,在寒潮来临时加强仓面的保温工作,以防止气温骤降导致表面裂缝的产生3.对碾压混凝土防裂的特点和温度控制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从混凝土原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坝体防裂的工程措施,同时对国内外多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际的温控防裂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并且在研究讨论对碾压混凝土抗冻、抗渗及抗裂性能要求和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实用配合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现场施工的相关要求,并对比总结了新疆北部某RCCD的筑坝工艺,对今后类似新建工程有较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罗继鸣,杨爱庆[9](2005)在《压水试验和钻芯取样技术在碾压混凝土大坝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在碾压混凝土大坝质量检查中,进行的现场压水试验和钻取芯样的方法。从湖南江垭、山西汾河二库、云南大朝山、湖北高坝洲、三峡工程三期围堰、陕西蔺河口、云南景洪电站等工程实践,探索和研究出了一套适合碾压混凝土的现场压水试验、钻取芯样的方法及设备和工艺。
焦阳太,高福平[10](2003)在《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大坝在山西省为首例,工程施工中,建设者通过借鉴学习和摸索实践,较成功地解决了北方地区干早、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碾压混凝土技术难题,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可具操作性的经验。
二、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2)莲花台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碾压混凝土特性 |
3 原材料 |
4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
5 碾压工艺试验 |
6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质量控制 |
6.1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项目和频率 |
6.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值)控制 |
6.2.1 维勃工作度仪检测VC值 |
6.2.2 现场判定VC值 |
6.3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控制 |
7 现场压实度质量控制 |
7.1 仪器选定 |
(1) 挖坑灌砂法 |
(2) 无核密度仪法 |
7.2 仪器率定 |
7.3 现场压实容重检测 |
8 碾压混凝土检测 |
8.1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项目和频率 |
8.2 碾压混凝土性能检测 |
8.3 碾压变态混凝土性能检测 |
9 碾压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质量控制 |
10 碾压混凝土仓面浇筑时质量控制 |
11 结 语 |
(3)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施工多目标优化研究现状 |
1.2.2 压实质量量化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层间结合质量量化分析研究现状 |
1.2.4 大坝智能化建设研究现状 |
1.2.5 施工进度仿真分析研究现状 |
1.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RCC坝压实质量智能分析 |
2.1 研究框架 |
2.2 压实信息全面感知 |
2.2.1 全面感知框架 |
2.2.2 振动轮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 |
2.2.3 层面压实刚度感知 |
2.3 压实质量智能分析建模 |
2.3.1 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
2.3.2 基于混沌布谷鸟搜索算法的参数优化 |
2.3.3 压实质量智能分析建模流程 |
2.4 压实质量智能分析模型在线更新 |
2.4.1 基于快速留一交叉验证的模型更新判断 |
2.4.2 核极限学习机模型在线更新 |
2.5 案例分析 |
2.5.1 压实信息全面感知 |
2.5.2 压实质量智能评价建模分析 |
2.5.3 压实质量智能分析模型在线更新 |
2.5.4 压实质量智能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RCC坝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 |
3.1 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方法研究框架 |
3.1.1 问题分析 |
3.1.2 建模对策 |
3.1.3 研究框架 |
3.2 层间结合信息全面感知 |
3.2.1 全面感知框架 |
3.2.2 层间结合时间参数感知 |
3.3 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类建模 |
3.3.1 Borderline-SMOTE算法 |
3.3.2 代价敏感半监督支持向量机模型 |
3.3.3 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类建模流程 |
3.4 合格条件下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建模 |
3.4.1 相关向量回归模型 |
3.4.2 Ada Boost.RT集成算法 |
3.5 案例分析 |
3.5.1 层间结合信息全面感知 |
3.5.2 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类建模分析 |
3.5.3 合格条件下层间结合质量智能评价建模分析 |
3.5.4 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仓面施工自适应仿真 |
4.1 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仓面施工自适应仿真框架 |
4.2 仓面施工精细化仿真建模 |
4.2.1 建模对策分析 |
4.2.2 精细化仿真模型 |
4.2.3 仿真流程 |
4.3 基于感知数据分析的仿真参数自适应更新 |
4.3.1 基于DPM模型的概率密度估计 |
4.3.2 改进的SUGS算法 |
4.4 考虑质量控制工序的仿真逻辑链自适应调整 |
4.4.1 基于压实质量智能分析的补碾工序自适应调整 |
4.4.2 基于层间结合质量智能分析的铺垫层工序自适应调整 |
4.5 案例分析 |
4.5.1 仿真参数自适应更新分析 |
4.5.2 仿真逻辑链自适应调整分析 |
4.5.3 进度仿真有效性分析 |
4.5.4 仿真输出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分析 |
5.1 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数学建模 |
5.1.1 仓面施工多目标优化分析 |
5.1.2 数学模型 |
5.2 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多目标优化分析框架 |
5.2.1 多目标优化分析流程 |
5.2.2 求解难点分析 |
5.3 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高维多目标寻优 |
5.3.1 模型确定性转换 |
5.3.2 NSGA-Ⅲ算法 |
5.3.3 自适应参考点法 |
5.3.4 改进NSGA-Ⅲ算法流程 |
5.4 基于随机占优-TOPSIS法的仓面施工方案多属性决策 |
5.4.1 随机占优理论 |
5.4.2 TOPSIS法 |
5.5 案例分析 |
5.5.1 仓面施工高维多目标寻优分析 |
5.5.2 仓面施工方案多属性决策分析 |
5.5.3 多目标优化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碾压混凝土坝温控特点与裂缝问题 |
1.1.2 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控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研究现状 |
1.2.2 寒冷地区温控防裂特点 |
1.2.3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混凝土温度场基本理论 |
2.1 混凝土热传导基本理论 |
2.1.1 热传导方程 |
2.1.2 温度场的几个概念 |
2.1.3 热传导边值条件 |
2.2 温度场有限元理论 |
2.2.1 稳定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2.2.2 非稳定温度场有限单元法 |
2.3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 |
2.3.1 水泥水化热 |
2.3.2 混凝土绝热温升 |
2.4 本章小结 |
3 混凝土徐变应力基本理论 |
3.1 混凝土温度应力类型 |
3.2 混凝土的变形 |
3.3 混凝土徐变理论 |
3.3.1 混凝土徐变特征描述 |
3.3.2 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 |
3.3.3 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ANSYS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二次开发 |
4.1 ANSYS简介 |
4.2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
4.2.1 ANSYS热分析 |
4.2.2 ANSYS热耦合分析 |
4.2.3 ANSYS热应力分析步骤 |
4.3 ANSYS二次开发过程 |
4.3.1 APDL程序化语言设计 |
4.3.2 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 |
4.3.3 UPFs用户子程序 |
4.4 仿真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4.5 程序设计流程图 |
4.6 本章小结 |
5 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措施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基本资料 |
5.2.1 气温和水温 |
5.2.2 材料的热力学参数 |
5.2.3 碾压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标准 |
5.3 计算模型及温控方案 |
5.4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坝体抗渗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碾压混凝土坝渗水的原因和后果 |
2 碾压混凝土坝抗渗性评估的目的、依据和方法 |
1) 目的 |
2) 依据 |
3 主要试验设备的选择 |
4 碾压混凝土现场压水试验的方法 |
4.1 压水试验方案 |
4.2 布置试验孔位 |
4.3 试验段长度的确定 |
4.4 试验段试验水压力 |
4.5 试验方法 |
4.5.1 钻孔及清洗 |
4.5.2 试验段隔离装置的安装。 |
4.5.3 压水试验设备调试 |
4.5.4 流量、压力观测读数 |
4.5.5 试验后封孔 |
5 资料分析 |
6 结语 |
(6)基于下层水分状态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施工控制 |
1.2.3 层面处理措施 |
1.2.4 坯层间结合性能 |
1.3 新浇筑混凝土水分变化研究现状 |
1.3.1 混凝土中水分变化形式 |
1.3.2 混凝土中水分变化模拟 |
1.3.3 水分试验测试方法 |
1.4 坯层施工混凝土状态检测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
1.5.1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2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1.5.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下层混凝土中水分变化研究 |
2.1 本章引论 |
2.2 新浇筑混凝土内水分核磁共振测量方法研究 |
2.2.1 基本原理 |
2.2.2 混凝土中水分整体含量和状态测量方法 |
2.2.3 新浇筑混凝土内水分含量一维分布测量方法 |
2.3 下层混凝土水分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
2.3.1 试验方案 |
2.3.2 整体含水量变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
2.3.3 含水量分布变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 下层混凝土水分变化机理及模拟 |
2.4.1 水分变化机理 |
2.4.2 水分变化模拟 |
2.5 基于水分的混凝土状态讨论 |
2.5.1 混凝土初始状态 |
2.5.2 水化程度 |
2.5.3 混凝土可塑性 |
2.5.4 混凝土均匀性变化 |
2.5.5 混凝土微观结构、成分 |
2.5.6 水分变化与混凝土变形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含水量的坯层间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
3.1 本章引论 |
3.2 层间强度及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
3.2.1 实验概况 |
3.2.2 混凝土坯层间强度试验结果及讨论 |
3.3 基于含水量的坯层层间强度预测模型 |
3.3.1 模型推导 |
3.3.2 模型验证及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施工现场新浇筑混凝土含水量测量仪器 |
4.1 本章引论 |
4.2 介电常数测水方法 |
4.3 基于驻波率原理的混凝土原位测水仪器 |
4.3.1 仪器原理 |
4.3.2 驻波率法水分测量仪器与试验验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下层水分状态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及应用 |
5.1 本章引论 |
5.2 基于下层含水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 |
5.2.1 施工因素对坯层层间结合影响分析 |
5.2.2 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 |
5.2.3 基于下层混凝土水分的分层施工控制方法实例分析 |
5.3 表层重塑法提高坯层层间强度 |
5.3.1 问题提出 |
5.3.2 混凝土重塑对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
5.3.3 表层重塑法对层间强度改善效果试验研究 |
5.4 乌东德工程实例分析讨论 |
5.4.1 工程介绍 |
5.4.2 乌东德常态混凝土坯层间施工实践 |
5.4.3 乌东德二道坝碾压混凝土浇筑施工优化甄选方案 |
5.4.4 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和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浯溪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成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及坝体混凝土分区 |
1.1 工程概况 |
1.2 坝体混凝土分区 |
2 钻孔取芯及压水试验方案 |
2.1 试验目的及方法 |
(1)取芯试验 |
(2)压水试验 |
2.2 钻孔分类及孔位布置 |
3 试验成果及分析 |
3.1 钻孔取芯完成情况 |
3.1.1 获得芯样长度分析 |
3.1.2 芯样断口类别与折断形态 |
3.1.3 芯样分析 |
3.2 现场压水试验及分析 |
4 结语 |
(8)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碾压混凝土坝发展历史 |
1.2.2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研究进展 |
1.2.3 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特点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基于ANSYS平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计算程序开发研究 |
2.1 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
2.1.1 温度场计算理论 |
2.1.2 温度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3 徐变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4 有限元法概述 |
2.1.5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2.2 仿真计算程序的编制 |
2.2.1 前处理 |
2.2.2 混凝土浇筑过程模拟 |
2.2.3 混凝土水化热和水管冷却的处理 |
2.2.4 弹模增长和徐变模型的处理 |
2.2.5 程序所需的数据文件 |
2.2.6 仿真计算的主要步骤 |
2.3 程序验证算例 |
2.3.1 水化热模型的验证 |
2.3.2 冷却水管模型的验证 |
2.3.3 无限大混凝土板的散热 |
2.3.4 小结 |
2.4 混凝土浇筑模拟 |
2.4.1 相关概念 |
2.4.2 问题的描述 |
2.4.3 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新疆北部山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3.2.1 工程概况 |
3.2.2 基本资料 |
3.2.3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3.2.4 温度场结果与分析 |
3.2.5 应力场结果与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分析 |
4.1 裂缝情况概述 |
4.2 30#、31#坝段基础区裂缝成因仿真计算 |
4.2.1 裂缝概况 |
4.2.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4.2.3 计算边界条件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 |
5.1 碾压混凝土坝防裂特点 |
5.2 碾压混凝土坝温控标准 |
5.3 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措施 |
5.3.1 材料及配合比方面 |
5.3.2 坝体结构设计方面 |
5.3.3 几个实际工程的温控防裂措施 |
5.4 裂缝处理措施研究 |
5.4.1 裂缝处理方法 |
5.4.2 施工方法与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施工工艺研究 |
6.1 设计方面对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要求 |
6.1.1 配合比设计方面 |
6.1.2 抗渗、抗冻、抗裂的要求 |
6.2 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特点和要求 |
6.2.1 施工特点 |
6.2.2 碾压试验 |
6.2.3 混凝土入仓 |
6.2.4 碾压混凝土的卸料、平仓及碾压 |
6.2.5 现场VC值和密实度控制 |
6.2.6 人工骨料的弃料利用 |
6.2.7 主要工序用时长短的控制 |
6.2.8 雨季和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
6.2.9 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
6.2.10 质量缺陷的处理 |
6.3 新疆北部RCCD施工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A]. 田育功,吴金灶,向前. 水库大坝和水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新进展, 2022
- [2]莲花台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测[J]. 张波,王金辉,汪世民. 西北水电, 2020(S2)
- [3]基于施工质量智能分析的RCC坝压实质量-层间结合质量-进度多目标优化研究[D]. 胡炜. 天津大学, 2019(01)
- [4]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D]. 朱兆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5]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坝体抗渗性评估[J]. 辛长青. 山西水利科技, 2017(03)
- [6]基于下层水分状态的混凝土分层施工控制方法研究[D]. 许文彬. 清华大学, 2017(02)
- [7]浯溪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成果分析[J]. 钟志云,秦根泉,冯朝辉. 江西水利科技, 2016(06)
- [8]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D]. 孙启冀.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7)
- [9]压水试验和钻芯取样技术在碾压混凝土大坝的应用[A]. 罗继鸣,杨爱庆. 2005年度碾压混凝土材料及质量检测专题会议论文汇编, 2005
- [10]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A]. 焦阳太,高福平.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论文汇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