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情书——赖斯姐姐

无言情书——赖斯姐姐

一、无字情书——姊妹饭(论文文献综述)

赵开飞,冉阳[1](2020)在《地方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挖掘和整理地方饮食文化,构建饮食文化品牌,这不仅有利于培育专业人才,确保菜肴质量和创新,还有助于利用自媒体和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进而增进旅游活力,促进贵州省饮食文化的传播。

龙丽萍[2](2020)在《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研究(1949-1999)》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呈现兴盛之势,形成了以苗族聚居区为主体的作家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到1999年之间,贵州苗族作家加入省市作家协会以上有41位,已出版小说集12部,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180多篇,其中有8部小说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因此,对贵州苗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籍苗族作家们表现苗族题材和苗族生活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在时间上则限定于1949到1999年之间,力图弥补该领域系统考察的缺失。论文以搜集、整理贵州苗族作家作品详尽资料为首要任务,以多元文化视角关照贵州苗族作家此类小说中的内容与形式,剖析其发展的阶段、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较为系统地把握贵州苗族作家此类小说创作的脉络和流变,以及小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价值,进一步总结贵州苗族作家此类小说创作的成就与特色。论文主要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审美意识追求三个向度,探究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创作诉求。论文由以下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对此阶段贵州苗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概述。主要是从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队伍多视角考述、小说作品概况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出现的前因后果。经过讨论和作品分析,可以看出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出现绝非偶然,是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作家个人层面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第二章探讨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主要从黔地与“黔味”、小人物、河流三个方面来展现黔地独有风景、黔地苗寨风情、黔地山乡民众的生活百态和悲喜人生。无论是对黔地山区独有环境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或是相依相生的河流情节,在逻辑上都源自贵州苗族作家审美经验的地理具体性与实在性,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地域气息。第三章探讨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民族特色。主要从苗族民间文学的灵感再现、苗族民俗文化的文本投影和苗族宗教文化的魅力呈现三个方面予以阐释。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中有意或无意借用苗族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这些具有苗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印记,以及对苗族民俗和宗教文化的书写,既是潜藏在贵州苗族作家内心深处“集体无意识”的文学表征,又是对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自觉选择,还是贵州苗族作家对当代文学审美创作的另类开拓。第四章关于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审美意识研究,共分为三节:传奇:在交错杂糅中走向神秘之境;虚构:在历史叙事与民间叙事之间;从主题到人物:悲剧意识的渗透与扩散。在创作的过程中,贵州苗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主题内容上不仅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还在美学表达方法上逐渐探索出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打上本民族鲜明的审美印记。

蓝咏石[3](2019)在《节日主体、性别文化和地方感——基于施洞姊妹节的考察》文中提出在台江县施洞镇清水江边,姊妹节是方南支系苗族社会中一个专属于女性的独特节日。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性别文化,不仅是这一节日本身得以传承和再现的文化基础所在,还构成苗族个人与家庭、集体生活层面之间的文化调和机制,从而显现了地方感在节日的社会整合性生成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节日的重新开发和文化建构,只有通过回应文化主体的地方感与其真实生活样态,才能为苗族姊妹节的保护与传承获得真正的内生动力。

朱文墨[4](2019)在《台江苗族文化根源初探》文中提出台江县是贵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集中了实物个少数民族,以苗族同胞为主,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区域内苗族文化气息浓郁,古老的节日文化——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舞龙嘘花;别具一格的台江苗族婚姻圈和原始自然的日常习俗,赋予了这偏僻的东南深山神秘的原始气息。台江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魅力无穷,保留了我国苗族几千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此为视角,介绍在当今文化不断同化和退化的趋势下尚存的一朵原始文化之花,希冀通过对台江苗族文化根源的初步了解,呼吁大家共同呵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苗族文化。

唐丽荷[5](2019)在《姊妹节中的苗女工笔人物画创作探究》文中指出源于爱情传说的苗族“姊妹节”,每年都会在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台江县举行。节日中,全县众多的苗族少女盛装参与,多种民俗活动相应展开,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乃至国际友人的前往参观。苗族“姊妹节”既是苗族村寨中年轻人的狂欢,也是苗族风土人情的一种集中展示。当代“姊妹节”既植根于苗族地区传统婚恋文化,又受现代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一样的盛况,因此如何通过工笔画的形式来探索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一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兼具的课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姊妹节的文化基础上,来领略丰富的姊妹节活动中苗族女性所体现的民族风情及文化内涵。因传统苗族“姊妹节”是以其婚恋习俗为背景、以苗族少女为参与主体。因此本文选取苗族少女作为创作主体,通过观察苗族少女在节日中众多活动中的表现,如游方、摸鱼、踩鼓、打扮等,并结合其日常生活状态选取多个瞬间来进行绘画创作。为了更好地将思想与情感融于绘画作品,本文在研习以苗女为题材代表性画家的作品的基础上,学习画家在写实、意象、装饰等风格的表现手法,探索以苗族少女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最后,笔者通过绘画创作,描绘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少女之美。创作内容分别为:在苗女身着盛装游方时,盛装体现出深厚的民族魅力和苗女对传统文化内蕴于心的文化自信;在便装摸鱼时,轻松与愉悦的年轻人在田间灵活的身姿所展现出的活力,充满融入生活的自然气息;在特殊的节日中挖掘苗女丰富的情感体验。

曾祥慧,顾小莲[6](2017)在《苗族姊妹节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当代价值》文中提出苗族姊妹节是在苗族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节日受到民族内部文化需求的影响和民族外来文化之渗入,在节日的时空、节日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节日的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在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中,苗族姊妹节依然显现出强大的节日功能,体现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当代价值。

罗兰,蒙艳华[7](2017)在《贵州苗族节日文化社会功能的变迁》文中提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并且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凭借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如今,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也不仅仅是文娱活动,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产生了变迁。文章以台江姊妹节和台江正月舞龙嘘花作为案例,分析在现代化背景影响下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在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旅游观赏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变迁,并提出政府主导、家庭、社会、国家三方面保护和文化传承人培养三条建议对策。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构建民族节日文化合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秩序。

陈芳[8](2015)在《贵州苗族传统节日色彩文化》文中研究说明苗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充满了各种绚丽的色彩,没有文字的苗族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物品和其美丽的色彩一定承载了许多的文化信息。通过色彩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民族。

李芹香[9](2013)在《黔东南苗族姊妹节与性别身份认同》文中研究指明综观笔者所收集的资料,发现学界对姊妹节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其来源、发展、演变、主要内容、人类学解读方面,却未见有从女性身份认同这一视角的研究。姊妹节是以青年女性为中心的节日,从姊妹节的来源及内容都可以窥见其鲜明女性意识所传达出的强烈的性别身份认同。

刘璐殊[10](2012)在《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品牌效应》文中研究说明民族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市场营销相结合,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发展,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贵州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对其资源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文化韵味不足、参与性不强、宣传促销不够等问题。通过对贵州民族饮食文化产业的营销,从而对提升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品牌效应,促进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二、无字情书——姊妹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字情书——姊妹饭(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饮食文化及其载体
    1.1 饮食文化
    1.2 饮食文化的载体
2 贵州地域饮食文化的组成及特点
    2.1 贵州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
    2.2 贵州地域饮食文化的特点
        2.2.1 讲究蘸水
        2.2.2 善用辣椒
        2.2.3 喜食酸味及善用酸制菜
        2.2.4 崇尚绿色健康
    2.3 地州市饮食文化彰显不同特色
3 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建议
    3.1 挖掘整理民间、民族饮食,构建饮食文化品牌
    3.2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确保菜肴质量与创新
    3.3 充分利用自媒体,进行推广宣传
4 结语

(2)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研究(1949-199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概述(1949-1999)
    第一节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队伍多视角考述
    第二节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作品概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书写
    第一节 黔地与“黔味”:作为原生符码的地方空间
    第二节 小人物:作为日常俗世记录的人物谱系
    第三节 河流:作为情感联结的精神港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民族文化表达
    第一节 苗族民间文学的灵感再现
    第二节 苗族传统民俗的文本投影
    第三节 苗族宗教信仰的魅力呈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的审美意识呈现
    第一节 传奇:在交错杂糅中走向神秘之境
    第二节 虚构:在历史叙事和民间叙事之间
    第三节 从主题到人物:悲剧意识的渗透与扩散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台江苗族文化根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江苗族的基本概述
    (一) 台江苗族的分布
    (二) 台江苗族源起及迁徙过程
二.台江苗族典型的节日文化
    (一) 最古老的情人节———苗族姊妹节
    (二) 台江苗族的独木龙舟
    (三) 台江的舞龙嘘花
三.台江苗族的习俗
    (一) 生产习俗
    (二) 生活习俗
    (三) 服饰习俗
    (四) 迷信与崇拜
四.结束语

(5)姊妹节中的苗女工笔人物画创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姊妹节概述
    第一节 姊妹节的由来
    第二节 姊妹节活动过程及内涵
第三章 表现“苗女”工笔画的主要形式风格
    第一节 苗女题材工笔画写实性表现
    第二节 苗女题材绘画作品意象性表现
    第三节 苗女题材绘画作品装饰性表现
第四章 姊妹节中的苗女工笔人物画创作与思考
    第一节 灵感与主题
    第二节 盛装游方——感受民族的魅力
    第三节 水田摸鱼——生活的欢乐
    第四节 姊妹情——情愫的视觉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贵州苗族节日文化社会功能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研究地区的概况
    (一) 台江姊妹节是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二) 正月舞龙嘘花是勇敢者的游戏
三、符合时代的社会功能变迁是必然趋势
    (一) 民族团结的功能
    (二) 文化传承的功能
    (三) 旅游观赏的功能
四、节日文化变迁中的问题
    (一) 系统性失衡
    (二) 流动性失衡
    (三) 传承性失衡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六、结论

(8)贵州苗族传统节日色彩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苗族在贵州的分布情况
二、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和用品
三、贵州苗族传统节日用品的色彩
四、关于贵州苗族色彩文化的思考

(9)黔东南苗族姊妹节与性别身份认同(论文提纲范文)

一.“姊妹节”兴起的原因与女性身份构建
二.“姊妹节”赠信物与性别身份认同
三.姊妹节的诸多社会功能有助于实现性别身份认同
结语:

(10)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品牌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文化和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 民族文化是旅游市场营销的特色和亮点
    (二) 市场营销是民族文化长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 优势分析
        1. 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
        2. 多姿多彩的民族餐饮节庆。
        3. 妙趣横生的民族酒文化。
    (二) 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跟风, 缺乏特色。
        2.宣传力度不够。
        3.参与性不强。
    (三) 提升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品牌效应的思路
        1. 建设贵州民族餐饮饭店
        2. 策划贵州民族餐饮节庆, 加大宣传力度
        3. 开发贵州民族餐饮商品
        4. 突出“民族文化”, 彰显民族特性
四.结语

四、无字情书——姊妹饭(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研究[J]. 赵开飞,冉阳. 现代食品, 2020(14)
  • [2]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研究(1949-1999)[D]. 龙丽萍.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节日主体、性别文化和地方感——基于施洞姊妹节的考察[J]. 蓝咏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4]台江苗族文化根源初探[J]. 朱文墨. 文学教育(下), 2019(06)
  • [5]姊妹节中的苗女工笔人物画创作探究[D]. 唐丽荷.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6]苗族姊妹节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当代价值[J]. 曾祥慧,顾小莲.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7(02)
  • [7]贵州苗族节日文化社会功能的变迁[J]. 罗兰,蒙艳华. 民族艺林, 2017(03)
  • [8]贵州苗族传统节日色彩文化[J]. 陈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2)
  • [9]黔东南苗族姊妹节与性别身份认同[J]. 李芹香. 文学教育(下), 2013(01)
  • [10]贵州民族饮食文化在旅游营销中的品牌效应[J]. 刘璐殊.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2(22)

标签:;  ;  ;  ;  ;  

无言情书——赖斯姐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