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林可,王默,杨亚雯[1](2022)在《教育何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述评》文中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面向全球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本研究以报告英文版为主要分析文本,结合霍布斯、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关于社会契约的经典理论,解读其副标题"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之意蕴,聚焦"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以及"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三个核心议题。本研究通过厘清社会契约的"旧传统"和"新注解",发现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社会契约概念,而是从教育学领域切入,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如何建构、如何引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强调从人类视角、生态视角和技术视角解读新教育社会契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择要分析教育学、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学术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机构等教育要素与主体的变革方向;思考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张梅琳,唐雪梅[2](2021)在《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动向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身学习是一种整体的、发展的学习观,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变。通过对CNKI中有关终身学习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发表时间、数量、研究阶段、研究主题及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动向:"什么是终身学习"的研究逐步全面、深入、系统;"如何促进终身学习"的研究数量和占比逐步增加,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持续关注国际终身学习研究动态,挖掘其借鉴启示意义;重点关注"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发展情况;强调实践视角,出现区域性、群体性的现状和需求调查研究。
钱小龙,李雯璟,宋子昀[3](2021)在《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理论模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终身学习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在线教育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崛起。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的需求,都体现出将在线教育和终身学习相结合的趋势,因而需要依据终身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在线教育目标。为满足不同的终身学习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在线教育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学历获取、职业发展和休闲娱乐三类内容。与此相似,既然终身学习分为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和自主导向学习,那么也需要运用不同的在线教育方法。检测终身学习效果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在线教育评估也不完全相同。综上所述,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四个方面来构建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理论模型,以期为推进以在线教育为依托的全民终身学习运动提供指引和助力。
刘来兵,陈港[4](2021)在《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动因、框架与路向》文中认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基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之下的必行之事,也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应然要求。建设一个学校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三位一体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职普融通制度的建设问题、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设问题、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问题、产教融合制度的建设问题。从这四个关键问题出发,以部分带动整体,可以全面促进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岳蓉,桑宁霞[5](2021)在《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的中国图谱与未来展望——基于CNKI(1999-2021年)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理清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现状,运用BICOMB2.02、SPSS26.0和CiteSpace5.7.R2对CNKI数据库1999—2021年1324篇国家资历框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得:研究成果数量呈总体增长趋势。研究主体以包括普通高校、开放大学、职业院校在内的学校和独立设置的研究所为主,该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者主要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分银行角度研究国家资历框架并介绍国内外经验与启示。研究历程可分为国外国家资历框架经验介绍期(1999—2009年)、国家资历框架相对关系研究期(2010—2015年)、国家资历框架理论体系构建期(2016—2018年)和国家资历框架实践与理论反思期(2019年至今)。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和思辨研究为主。文章载体主要是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为首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类期刊。该领域未来应扩展研究主体,转变研究逻辑,充实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
刘振天,李森,张铭凯,王鉴,尹弘飚[6](2021)在《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协同的高效性、强劲的创新性、显着的公平性、高度的开放性等。具体而言,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从教师教育角度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施价值引领战略、顶层设计战略、主体协同战略和评价改进战略中持续推进。从课程角度看,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领域与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体悟高远立意、坚守质量底线、彰显发展价值作为着力点。从教学角度看,必须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在于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重塑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丰富高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从学习角度看,特别需要在课程教学、院校环境和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大学生学习投入以推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刘宝存,张金明[7](2022)在《国际视野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内涵、挑战及建设路径》文中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面向全体人民,兼顾公平与质量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与才能的教育体系。虽然国际社会在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包容性不足,教育不公平依然严峻;教育衔接存在壁垒,终身学习深陷困境;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等。从国际社会角度看,世界各国主要通过建立上下衔接、左右互通、全纳、面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途径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朱永新[8](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赵英,朱旭东[9](2021)在《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文中研究表明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机构及确保这些机构顺利运转的制度的统一体,由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和教师教育学术体系构成。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协同化。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需要优化调整教师教育的院校供给结构、学历供给结构、制度供给结构,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教师教育大数据系统。
王文彬,聂劲松[10](2021)在《面向2035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逻辑、挑战及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且因类型教育属性而成为更具特色和个性的独特系统,其实践逻辑在于类型教育的框架推演、跨界教育的前景设想、就业教育的提升诉求。目前,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在教育理念、体系结构、基础条件、治理能力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着类型教育的生态坐标仍较模糊、区域职教经费投入差异明显、地方职教政策制度个性不足、职业院校发展方式出现偏差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向2035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基于类型教育定位重构区域职业教育的生态坐标,基于经济社会要求优化区域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基于地方优势特色培植区域职业教育的生长系统,基于人的终身成长拓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
二、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何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容概览 |
二、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 |
1.人类视角下的社会契约:人与人的关系重构 |
2.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契约: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 |
3.技术视角下的社会契约:人与技术的关系重构 |
第一,弥合教育的数字鸿沟。 |
第二,提升公众数字素养。 |
第三,解决数字知识的排他性。 |
第四,警惕人类学习者遭遇“黑客”侵害(hacking human learners)。 |
三、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 |
(一)教育系统内部革新 |
1.面向“共同体”的关怀教育学 |
2.倡导“知识共享”的素养课程 |
3.依靠“协作型教师”重塑教学 |
4.重构“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学校 |
(二)教育系统外部支持 |
四、评论与思考 |
(一)展望2050:《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的重要性 |
(二)面向2035: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 |
(2)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动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样本 |
(二)研究方法 |
三、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 |
(一)文献发表时间和数量分析 |
(二)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 |
1.终身学习研究起步期(1995—2000年) |
2.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期(2001—2010年) |
3.终身学习研究的深化期(2011—2020年) |
四、终身学习研究的动向分析 |
(一)针对“什么是终身学习”的研究走向全面、深入、系统 |
(二)针对“如何促进终身学习”的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 |
(三)持续关注国际终身学习研究动态 |
(四)重点关注人群集中在“教师” |
(五)从理论走向实践,重视终身学习活动的调查分析 |
五、结束语 |
(3)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理论模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分析 |
二、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目标制定 |
(一)国家政策解读 |
(二)社会需求分析 |
(三)个人发展剖析 |
三、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内容设计 |
(一)面向学历获取的在线教育内容 |
(二)面向职业发展的在线教育内容 |
(三)面向休闲娱乐的在线教育内容 |
四、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方法运用 |
(一)面向正规学习的在线教育方法 |
(二)面向非正规学习的在线教育方法 |
(三)面向非正式学习的在线教育方法 |
(四)面向自主导向学习的在线教育方法 |
五、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评估 |
(一)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诊断性评估 |
(二)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形成性评估 |
(三)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总结性评估 |
六、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发展愿景 |
(4)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动因、框架与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动因 |
(一)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
(二)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应然要求 |
二、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建构 |
(一)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
(二)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
1. 职普融通制度的建设问题 |
2. 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设问题 |
3. 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问题 |
4. 产教融合制度的建设问题 |
三、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向 |
(一)完善职普融通制度,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
1. 完善职普融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增设操作性强的法理规定 |
2. 立足“大职业教育观”进行职普融通改革 |
3. 探索职普融通综合学校的特色教学模式 |
(二)建设职教高考制度,促进职业教育的学生流动 |
1. 完善职教高考的国家制度建设 |
2. 搭建政府、学校、行业三方共治的运行机制 |
3. 打造凸显职业性、质量性和公平性的考试模式 |
(三)优化国家资历框架,推动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
1. 建构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 |
2. 建设信息化的终身性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平台 |
3. 推动资历框架与“1+X”证书制度的相扶共生 |
(四)健全产教融合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
1. 构建融合、多元、共治的产教融合治理新格局 |
2. 推动产教融合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
3. 加快推进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选拔 |
(5)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的中国图谱与未来展望——基于CNKI(1999-2021年)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 |
二、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的中国图谱 |
(一)发文概况 |
(二)研究主体 |
1. 研究机构。 |
2. 核心作者。 |
(三)研究热点 |
1. 终身教育体系与国家资历框架。 |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家资历框架。 |
3. 高等教育改革与国家资历框架。 |
4. 学分银行与国家资历框架。 |
5. 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 |
(四)研究历程 |
1. 第一阶段: |
2. 第二阶段: |
3. 第三阶段: |
4. 第四阶段: |
(五)研究方法 |
(六)文章载体 |
三、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的未来展望 |
(一)扩展研究主体 |
(二)转变研究逻辑 |
(三)充实研究内容 |
(四)丰富研究方法 |
(6)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把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 |
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与战略选择 |
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 |
(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重意蕴 |
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价值引领战略 |
(二)顶层设计战略 |
(三)主体协同战略 |
(四)评价改进战略 |
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域与着力点 |
一、高校课程发展的持久困局 |
二、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域 |
三、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
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一、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之困境 |
(一)“教法”与“学法”不匹配 |
(二)“学科”与“学生”不匹配 |
(三)“条件”与“资源”不匹配 |
(四)“教学”与“教研”不匹配 |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逻辑 |
(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传统逻辑 |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逻辑 |
(三)两种逻辑的辩证关系 |
三、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之路径 |
(一)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
(二)重塑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
(三)丰富高校课堂的教学方式 |
大学生学习投入: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意义 |
二、我国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三、更新观念、采取措施,有效改善大学生学习投入 |
(7)国际视野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内涵、挑战及建设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 |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一)教育包容性不足,教育不公平依然严峻 |
(二)教育衔接存在壁垒,终身学习深陷困境 |
(三)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
三、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 |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
(二)建立全纳教育体系,满足所有人的发展需要 |
(三)建立上下衔接、左右互通的教育体系 |
(四)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四、结 语 |
(8)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
(一)营造书香校园 |
(二)师生共写随笔 |
(三)聆听窗外声音 |
(四)培养卓越口才 |
(五)构筑理想课堂 |
(六)建设数码社区 |
(七)推进每月一事 |
(八)缔造完美教室 |
(九)研发卓越课程 |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
3. 新德育课程 |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
5. 特色教育课程 |
(十)家校合作共育 |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
(9)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教师教育体系及其内部结构的再建构 |
1. 教师教育治理体系。 |
2. 教师教育学术体系。 |
3. 教师职前培养体系。 |
4. 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
三、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
1. 现代化。 |
2. 专业化。 |
3. 高端化。 |
4. 融合化。 |
5. 协同化。 |
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 |
1. 推进教师教育院校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 |
2. 推进教师教育学历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 |
3. 推进教师教育制度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 |
4. 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教师教育大数据系统。 |
五、结语 |
(10)面向2035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逻辑、挑战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
(一)类型教育的框架推演 |
(二)跨界教育的前景设想 |
(三)就业教育的提升诉求 |
二、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挑战 |
(一)生态坐标位移时空模糊:体系结构现代化步履蹒跚 |
(二)区域经费投入差异明显:基础条件现代化阻碍重重 |
(三)地方政策制度个性不足:治理能力现代化扑朔迷离 |
(四)学校发展方式出现偏差:教育理念现代化进展迟缓 |
(五)人才储备使用存在缺陷:师资队伍现代化相对滞后 |
三、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 |
(一)基于类型教育定位重置区域职业教育的生态坐标 |
(二)基于经济社会要求优化区域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
(三)基于地方优势特色培植区域职业教育的生长系统 |
(四)基于人的终身发展拓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 |
四、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何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述评[J]. 林可,王默,杨亚雯. 开放教育研究, 2022(01)
- [2]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动向分析[J]. 张梅琳,唐雪梅. 成人教育, 2021(12)
- [3]面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理论模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估[J]. 钱小龙,李雯璟,宋子昀.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动因、框架与路向[J]. 刘来兵,陈港.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1)
- [5]国家资历框架研究的中国图谱与未来展望——基于CNKI(1999-2021年)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 岳蓉,桑宁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21(20)
- [6]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J]. 刘振天,李森,张铭凯,王鉴,尹弘飚.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6)
- [7]国际视野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内涵、挑战及建设路径[J]. 刘宝存,张金明. 重庆高教研究, 2022(01)
- [8]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9]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J]. 赵英,朱旭东. 中国高教研究, 2021(10)
- [10]面向2035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逻辑、挑战及策略[J]. 王文彬,聂劲松. 教育学术月刊,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