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CT和MRI诊断

胰腺癌的CT和MRI诊断

一、胰腺癌CT和MRI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孟海轮[1](2021)在《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检出率呈现出显着升高的趋势,对于不同检查方法得出的不同结果使得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传统的腹部彩超、CT及MRI仅能通过影像学的情况对病灶做出初步的诊断,但对于病灶的具体性质仍然难以准确的做出诊断,早期明确诊断病灶性质是胰腺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前提。超声内镜引导细针抽吸术(EUS-FNA)通过获取胰腺病灶的少许细胞或组织,并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快速诊断的优点。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9年3月来我科行EUS-FNA检查的胰腺占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作为最终诊断,并以此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EUS-FNA穿刺的189例患者中,有133例为胰腺癌(胰腺癌组),包括经术后病理证实者22例(胰腺导管腺癌18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1例,胰腺转移癌1例,胰腺囊腺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和临床检查结果为胰腺癌且随访期间死亡者111例;56例为非胰腺癌(非胰腺癌组)。EUS-FNA诊断细胞病理学结果为异型细胞47例,疑癌细胞25例,癌细胞20例,未见肿瘤细胞97例。133例经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证实为胰腺癌,其中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分别为:未见肿瘤细胞52例,异型细胞36例,疑癌细胞25例,癌细胞20例。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60.90%,假阳性率为19.64%,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0.36%,假阴性率为39.10%。联合不同的细胞病理学分级标准,即分别以“发现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发现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和“发现癌细胞为阳性”为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发现异型细胞或可疑癌细胞或癌细胞均为阳性”为诊断标准,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最显着,敏感度为50.38%,特异度为75.00%。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为124例,有91例诊断为胰腺癌,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52.75%,假阳性率为21.21%,特异度(真阴性率)为78.79%,假阴性率为47.25%。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为65例,有42例诊断为胰腺癌,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78.57%,假阳性率为17.39%,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2.61%,假阴性率为21.43%。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2018年及2019年EUS-FNA穿刺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低于2017年以前EUS-FNA穿刺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US-FNA穿刺的189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胰头部116例,胰体尾部73例。EUS显示为实性病变145例(76.7%),囊性/囊实性病变44例。胰腺癌患者的EUS影像学表现为胰腺病灶部位可见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多呈实性包块,肿物边界不规则,胰管扩张显着;非胰腺癌患者EUS影像学表现为胰腺病灶部位可见囊实性病变,肿物边界相对较清,胰管多不伴有显着扩张。EUS-FN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1~0.724)。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显着提高(敏感度为50.38%,特异度为75.00%)。189例患者行EUS-FNA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8%(13例),主要为高淀粉酶血症和腹痛。结论1.胰腺癌患者的EUS影像学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多呈实性包块,肿物边界不规则,胰管扩张显着;非胰腺癌患者EUS影像学多表现为囊实性病变,肿物边界相对较清,胰管多不伴有显着扩张。2.EUS-FNA穿刺诊断灵敏度(真阳性率)为60.90%,阳性预测值为64.29%,特异度(真阴性率)为80.36%,阴性预测值为17.46%。3.EUS-FN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1~0.724)。4.采用联合不同分级的细胞学诊断标准,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效能显着提高。5.EUS-FNA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景梦园,周俊林[2](2021)在《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超重人数的增加,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胰腺疾病主要包括炎性和肿瘤性病变,胰腺炎性病变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胰腺坏死甚至全身器官衰竭[2];而胰腺肿瘤性病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现时患者往往已经局部或全身转移[1]。因此早期确诊、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目前,基于CT及MRI技术的发展,CT及MRI灌注成像日益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对比常规CT及MRI技术,CT及MRI灌注成像具有多参数成像、

贾修娜[3](2021)在《多模态成像指导的协同治疗胰腺癌的多功能诊疗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胰腺癌治疗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主要挑战包括:诊断和治疗结合差、难以根治、抗肿瘤疗效不理想和转移复发风险大等。另外,利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缺氧、微酸性和高过氧化氢(H2O2)等特点,开发简单有效的策略来构建具有TME刺激响应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展现出较大的优势。研究表明,纳米诊疗剂的成像及治疗效果受组成、电荷及形貌粒径等的影响较大。在本论文中,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多功能刺激响应特性的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高效载药、成像诊疗以及体内外抗肿瘤。尤其,我们着眼于构建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协同基因治疗或者光热治疗协同光动力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平台,优化纳米诊疗试剂的性能以提高其协同诊疗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将带正电荷的脂质双层膜(DODAB/DOPE)包覆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星(rGO@AuNS)上,制备基因/光热协同治疗剂rGO@AuNS-DODAB/DOPE。此外,rGO@AuNS-DODAB/DOPE表面交联叶酸(FA)分子,可特异识别表面高表达叶酸受体(FR)的癌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极大地提高纳米材料的靶向能力和光声及光热成像诊断性能。此外,光热与基因(靶向G12V突变的K-Ras基因)协同治疗对荷载胰腺癌Capan-1肿瘤的小鼠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治疗组具有优异的抗肝转移作用。2.抗坏血酸做还原剂,以普鲁士蓝类似物为种子,一步法简单快速地合成了脂质体包覆的类普鲁士蓝@金纳米花多功能载体(Lipo-PBA-Au),然后在脂质体表面修饰具有靶向能力的RGD肽,制备带有正电荷的Lipo-PBA-Au-RGD(LPBGD)纳米基因载体。LPBGD可携带siRNA靶向进入表面高表达αvβ3整合素受体的胰腺癌细胞,当给予808 nm激光照射,材料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时,一方面启动光热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高于材料的中磷脂的相变温度,导致磷脂的相态变化,释放更多的siRNA。最终,通过基因协同光热治疗,更高效率的杀死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的复发。此外,LPBGD具有优异的光声、CT和光热成像能力,可同时用于活体内的癌症诊断。3.在室温下超快速合成了一种单宁酸(TA)与Fe3+络合物包覆的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TA/Fe,纳米材料的负电性增强了其对光敏剂的负载能力,Fe3+的掺杂使材料具有类过氧化氢酶的性质,对癌细胞中的H2O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使其在肿瘤部位生成O2,从而克服肿瘤缺氧,进而提高光动力治疗效果。此外,通过酰胺化反应及迈克尔加成反应将线粒体靶向分子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TPP)以及能高度亲和整合素受体αvβ3的RGD肽连接到UCNP@TA/Fe材料表面,促进更多的携带光敏剂PC4的纳米材料进入到ROS敏感的细胞器线粒体中,最后,仅通过808 nm单一波长的激光就同时实现了胰腺癌的PTT与PDT协同治疗。此外,该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多模态成像诊断试剂,通过光声(PA),核磁共振(MR),光热(PT)和上转换(UCL)成像手段指导乏氧胰腺癌的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并取得满意了的疗效。

李昊[4](2021)在《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疑似胰腺癌患者70例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疑似胰腺癌患者70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54例为胰腺癌。MRI诊断64例,假阳性12例;多层螺旋CT诊断60例,假阳性10例;研究显示,与MRI诊断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图像特点呈胰腺肿大,不规则无形态,增强扫描能观察胰腺实质内的低密度肿块;MRI诊断的特点是T1WI低信号,混杂或高信号T2WI。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胰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诊断方法诊断。

孙力祺[5](2021)在《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文中指出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s)主要包括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和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s)。PCNs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s),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s),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这4种病理类型占所有PCNs的90%以上。其中,MCNs和IPMNs为粘液性囊性肿瘤(cystic mucinous neoplasm,c MNs),具有恶变的潜能。由于PCN具有恶变的潜能,并且PCNs在影像学上和其他类型的PCLs难以鉴别,因此对于PCNs的管理是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近年来,PCLs的检出率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逐年升高,并且其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关于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数据仍然缺乏。而在正常人群中存在需要临床处理的高危PCLs的比例,也没有相关的报道。同时,如何在正常人群中通过简便的方法筛查出可能的高危PCLs患者并推荐他们进行高清影像学的检查也是需要探讨的。目前,对于PCLs风险的判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当发现一个PCL有影像学的高危因素时,这个PCL就将被推荐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即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和囊液分析,以进一步帮助判断该PCL恶性可能的高低或者仍然进行随访。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于PCLs的管理指南所推荐的高危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有高危因素的PCLs所推荐的进一步处理方法也并不一致。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指南是针对特定的MCN和IPMN的。然而,影像学对于区分PCLs的具体病理类型并不准确,各个高危因素所代表的危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采用这些临床指南会存在偏倚,最终会导致进展型PCLs的漏诊和良性PCLs的过度治疗。对于采用哪一个指南进行PCLs的管理最为准确也没有定论。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设计了本课题,采用断层影像学以及超声内镜的图像进行评估,在中国人群中对PCLs的患病率、人群筛查的可行性、影像学高危因素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利于PCLs恶性可能的评估。1.胰腺囊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患病率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由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s)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但是,它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仍未可知。这部分研究的目的为估算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方法:收集1年内因非胰腺原因行MRI检查的患者。重新读片判断患者有无存在胰腺的囊性占位,估算PCL的患病率,并描述PCLs和高危PCLs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内的分布情况。为估算PCL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采用2017年国家人口抽查数据对本研究的数据组成进行标准化转换。结果:共有10987名患者纳入了本究(7344名男性)。共发现了212例PCLs的患者(123名男性)。PCLs总的患病率为1.93%,并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1.74%vs2.31%,P=0.043)。PCL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r=0.804,P<0.001)。高危PCLs总的患病率为0.12%(13例),性别和年龄分布在高危PCLs中没有明显的差别(P=0.234和P=0.855),但是,胰头部的PCLs相对于其他部位更容易进展为高危PCLs(P=0.001)。在进行数据标化后,PCLs在中国人群中的真实患病率为1.31%,在女性中的患病率更高(1.11%vs 1.5%,P<0.001),高危PCLs的真实患病率为0.07%。结论:PCLs在中国人群中并不罕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女性中PCLs的患病率更高。同时,高危PCLs的患病率是不容被忽视的。2.验证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进展型粘液性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价值背景和目的:早期发现并诊断进展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Advanced cystic mucinous neoplasms,A-c MNs,定义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癌)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的。作为一项简单而可行的筛查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Serum tumor markers,STMs)的检测可能可以用于预测A-c MNs。但是,除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以外,关于其他STMs预测A-c MNs的研究很少。这部分研究主要目的为验证5个胰腺癌相关及非特异性的STMs:CA19-9,CEA,CA125,CA724和CA242在预测A-c MNs和区分IPMN及MCN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IPMN和MCN的患者基本信息,并收集每一种STM在这些病人中的资料。将病例资料分为A-c MNs和非A-c MNs组,在两组间如STMs的平均值以及STMs高于界值的例数均有统计学的差异,则认定该STM在预测A-c MNs中有价值。每一个STM都进行了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分析,用于说明该STM在预测A-c MNs中价值的高低。在STM的联合分析中,任意一个STM高于界值则认为STM联合为阳性。结果:共187名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有72例为A-c MNs。我们发现CA19-9预测A-c MNs的敏感性(54.2%)和准确率(76.5%)最高,通过ROC分析得出其预测能力为中等(AUC=0.7666)。在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IPMN时,CA19-9的敏感性下降至38.5%。CEA,CA125和CA724都有能力预测A-c MNs,但是他们的预测能力都较弱(AUC=0.651,0.583和0.618)。CA242的预测能力没有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多种STMs联合可以将预测的敏感性提升至62.5%。CA125可能更适用于预测进展型MCN。结论:在5个STMs中,CA19-9的预测能力中等,而CEA,CA125,和CA724的预测能力较低。5种STMs的联合可以改善预测A-c MNs的敏感性。3.比较欧洲循证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诊断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准确性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欧洲循证指南(Europea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EEG)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s,ACGG)是较新的关于PCLs管理的指南。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两个指南在术前影像学怀疑为c MNs的病人中预测进展型PCLs(Advanced PCLs,A-PCLs)中的价值。方法:198名术前影像学怀疑为c MNs并有术后病理诊断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两个指南通过比较诊断准确率和ROC曲线线下面积来确定他们在预测A-PCLs中价值的高低。结果:62名患者被诊断为A-PCLs。断层影像学(CT/MRI)及EUS对PCLs的分型以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相近。通过ROC曲线比较两个指南的诊断准确率,两个指南的预测能力都不够理想,预测能力最强为采用ACGG≥2个危险因素的标准(AUC=0.763)。在PCLs有1个高危因素的情况下,EEG的绝对高危因素+MCN高危因素(EEG absolute+MCN,EEGAM)以及EEG的相对高危因素+MCN高危因素(EEG relative+MCN,EEGRM)和ACGG的高危因素具有相近的预测A-PCL的能力(P=0.21和P=0.45)。在PCLs有2个及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情况下,ACGG的高危因素预测能力比EGG的绝对适应症更为准确(P=0.001),但是和EEG的相对高危因素预测能力相近(P=0.12)。在指南自身比较中,1个以上EEGAM适应症比2个以上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更高(P=0.02),而1个以上的EEGRM适应症和2个以上EEGRM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相近(P=0.86)。ACGG有2个及以上适应症较有1个及以上适应症的预测准确率更高(P=0.02)。结论:在影像学评估的基础上,怀疑c MNs的病人中2个指南都对诊断A-PCLs有帮助,但是预测能力有限。采用EEGAM≥1个适应症的标准比采用≥2适应症的标准更为准确,而采用ACGG≥2个适应症的标准比采用ACGG≥1个适应症的标准更为准确。4.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术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背景和目的:对于PCLs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来确定和A-PCLs相关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病理类型的PCLs中是否有差别。同时,EUS相对于普通影像学的附加诊断价值也进行了分析。方法:影像学诊断为PCLs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来确立和A-PCLs相关的高危因素。并通过这些确认的高危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模型,确认每个高危因素在预测A-PCLs中所占的权重,帮助评估PCL恶性可能的高低。EUS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了单独的分析。结果:353名患者纳入了本研究,125名患者为A-PCLs(35.4%)。胰管扩张≥10 mm(优势比,odds ratio[OR],1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53–89.2;P=0.018),壁结节≥5 mm(OR,11.67;95%CI,2.3–59.05;P=0.003),囊壁有实性成分(OR,30.87;95%CI,7.23–131.7;P<0.0001)和高血清CA19-9值(OR,1.006;95%CI,1.001–1.011;P=0.02)是A-PCLs的独立高危因素。囊内存在分隔是A-PCLs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7;95%CI,0.04–0.6;P=0.008)。男性有吸烟史(P<0.0001)以及有主胰管扩张(P<0.0001)在进展型IPMN病人中更为常见。SPT多见于年轻女性(P<0.0001),大部分都是无症状的(P<0.0001),CA19-9也多为正常(P<0.0001)。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建立了一个风险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良好,C指数为0.843(95%CI:0.7995-0.888)。在124名进行了EUS-FNA的患者中,在影像学之外通过EUS图像发现了5个新的高危因素(4例壁结节和1例主胰管侵犯),同时17名患者有非正常的EUS-FNA细胞学结果(13例异型细胞和4例可疑癌细胞)。结论:基于一个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中,主胰管直径≥10 mm,壁结节,实性成分以及血清CA19-9升高为A-PCLs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在不同病理类型的PCLs之间会有变化。PCLs的风险程度可以通过我们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EUS和EUS-FNA可以帮助获取更多的PCLs诊断信息。

吴奇[6](2021)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术前强化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比较良性与恶性胰腺IPMN在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探讨预测恶性IPMN的危险因素,确定手术适应症;总结IPMN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由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电子病历,记录一般临床特征、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仔细观察术前CT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IPMN的诊断价值,将IPMN按病理分级分为良性与恶性组,描述良、恶性IPMN在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术中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方面的差异,并使用统计软件分析,回顾手术治疗过程,总结IPMN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总共纳入24例胰腺IPMN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62±8)岁(41~77岁),查体发现11例(45.8%,11/24),有临床症状者 13 例(54.2%,13/24),主要为腹痛(100%,13/13)、腹胀(53.9%,7/13)。良性16例,恶性8例。主要发生在胰头部(66.7%,16/24)。术前强化CT诊断阳性率为41.2%(7/17),MRI诊断阳性率为64.7%(11/17),10例患者术前同时行强化CT和MRI检查,诊断阳性率达70.0%(7/10)。CT组与MRI组诊断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CT+MRI组与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CT+MRI组与M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良性与恶性胰腺IPMN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肿瘤数量、肿瘤分型、直径≥3cm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35,0.021,0.016,0.037)。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2例,胰体尾切除6例(保留或不保留脾脏),全胰腺切除3例,胰腺中段切除3例,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7%(5/22),胰漏4例,其中1例合并腹腔出血再次行手术治疗,胃瘫1例,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行全胰腺切除者术后长期应用胰岛素,血糖控制平稳。结论:1.肿瘤较大、累及胰体尾或全胰腺、直径≥3cm、分型为混合型以及多发病变是恶性胰腺IPMN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2.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位置、肿瘤性质及周围侵犯判断,确保切缘阴性,应早期识别并手术,对于防止病变进展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任帅[7](2021)在《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对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分析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且恶性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病人预后差,寻找临床上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十分关键。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与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是一类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肿瘤(potentially-malignant pancreatic neoplams,PPN),早期发现与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外泌体中的miRNA稳定性较好且易于检测,是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试图寻找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有价值的外泌体miRNA。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166例血清样本入组,其中包括71例经病理证实的PDAC病人的血清样本,36例经病理证实的PPN病人的血清样本(17例MCN,19例IPMN)及59例对照人群(control,Ctrl)的血清样本(34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66例血清样本共分为训练集(13例PDAC血清样本、11例PPN血清样本、12例Ctrl血清样本)、验证集1(29例PDAC血清样本、25例PPN血清样本、22例Ctrl血清样本)及验证集2(29例PDAC血清样本、25例Ctrl血清样本)。对于训练集样本,首先采用exoEasy Maxi试剂盒分离外泌体,随后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NTA粒径与WB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再经过外泌体total RNA抽提、文库构建与质检,最终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对PDAC组、PPN组及Ctrl组的测序。生信分析方面,完成对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分析后,进行目标miRNA的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及miRNA-mRNA-KEGG通路三元网络图分析;对于验证集样本,采用TaqMan探针法验证不同分组之间miRNA的表达量,评估差异表达的miRNA在不同分组间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TEM示椭圆形或杯状结构的外泌体大小不一,膜边界明显;NTA示外泌体主峰在110nm左右;WB结果示外泌体表达TSG101、CD63与ALIX蛋白,不表达胰腺癌细胞特异性蛋白Calnexin;2.通过miRNA表达谱分析,得到不同分组间差异表达的miRNA。较Ctrl组比,PDAC组中的 hsa-let-7f-5p(FC:3.98,p<0.001)、hsa-let-7g-5p(FC:2.81,p=0.008)、hsa-miR-148a-3p(FC:2.58,p<0.001)、hsa-miR-192-5p(FC:3.52,p=0.036)表达量上调;较 Ctrl 比,PPN 组中的 hsa-let-7f-5p(FC:1.74,p=0.018)、hsa-let-7g-5p(FC:1.62,p=0.034)、hsa-miR-148a-3p(FC:1.91,p=0.043)、hsa-miR-151a-3p(FC:1.85,p=0.004)、hsa-miR-192-5p(FC:1.55,p=0.046)、hsa-miR-451a(FC:1.90,p=0.022)表达量上调;较PPN 组比,PDAC 组中的 hsa-let-7f-5p(FC:2.28,p<0.001)、hsa-let-7g-5p(FC:1.73,p=0.036)、hsa-miR-148a-3p(FC:4.66,p=0.018)、hsa-miR-192-5p(FC:2.28,p=0.013)表达量上调,而 hsa-miR-150-5p(FC:0.40,p<0.001)的表达量下调;3.第一轮定量验证中:与 PPN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2.3492,p=0.001),hsa-let-7g-5p(FC:2.0278,p=0.0349),hsa-miR-192-5p(FC:2.882,p=0.0068)表达量上调;与 Ctrl 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8.8555,p<0.001)、hsa-let-7g-5p(FC:13.1170,p=0.0349)、hsa-miR-192-5p(FC:8.9165,p<0.001)表达量上调;与 Ctrl 组相比,PPN 组中 hsa-let-7f-5p(FC:3.7697,p=0.0039)、hsa-let-7g-5p(FC:6.4687,p=0.0167)、hsa-miR-192-5p(FC:3.0872,p=0.0433)、hsa-miR-451a(FC:2.0902,p=0.0226)表达量上调。第二轮定量验证中:与 Ctrl 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1.8508,p=0.0209)、hsa-let-7g-5p(FC:2.1696,p=0.0039)、hsa-miR-192-5p(FC:2.2291,p=0.002)表达量上调;4.PDACES组vs PDACLS第一轮定量验证中,与PDACES组相比,PDACLS组中hsa-let-7f-5p(FC:3.2235,p<0.001)、hsa-let-7g-5p(FC:2.7705,p=0.0048)、hsa-miR-148a-3p(FC:2.8998,p<0.001)、hsa-miR-192-5p(FC:3.7371,p=0.0032)表达量上调;第二轮定量验证中,与 PDACES 组相比,PDACLS 组中 hsa-let-7f-5p(FC:2.5846,p=0.0065)、hsa-let-7g-5p(FC:2.1820,p=0.0234)、hsa-miR-148a-3p(FC:2.0217,p=0.0363)、hsa-miR-192-5p(FC:2.0569,p=0.0239)表达量上调。结论: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total RNA提取、文库构建与质检、差异miRNA分析筛选得到PDAC组vs PPN组vs Ctrl间共同差异表达的miRNA(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92-5p),随后通过 TaqMan 探针法证实了上述miRNA在不同分组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实现了对PDAC组、PPN组及Ctrl组的鉴别诊断。第二部分 CT影像组学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PDAC分期中的价值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1例PDAC患者,男39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1.55岁,分为31例早期PDAC(PDACES)与40例晚期PDAC(PDACLS)。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评估以下CT征象:病灶位置、形态、边界、质地、钙化、胰胆管扩张、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选取CT增强的动脉期与门脉期,采用ITK-SNAP软件分割病灶,通过Analysis Kit软件(version V3.0.0.R,GE Healthcare)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tudentt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法筛选变量,利用筛选得到的变量并采取随机森林法建模,分析影像组学模型在胰腺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并采用10倍留-组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结果:1.71例PDAC均为单发,平均直径为3.60±1.11cm,42例位于胰头颈部,29例位于胰体尾部,37例呈类圆形,34例呈分叶状,64例病灶边界模糊,肿瘤质地以实性为主(62,87.3%),仅有2例发生钙化,病灶可见下列伴发征象:主胰管扩张(45,63.4%)、胆管扩张(25,35.2%)、血管侵犯(37,52.1%)、淋巴结转移(40,56.3%)及远处转移(24,33.8%);2.通过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每一期各自提取出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分为6大类:42个直方图特征、180个RLM特征、10个Haralick特征、11个GLSZM特征、144个GLCM特征、9个形态学特征;经过一系列特征筛选,最终保留9个影像组学特征(aCorrelationangle 13 5 offset4、pCorrelationangle90offset7、aCorrelationangle45offset7、aGLCMEntropyAllDirectionoffset4SD、aCompactness2、aGLCMEntropyAllDirectionoffset7SD、pCompactness2、aInverseDifferenceMomentAllDirectionoffset4SD、pHighGreyLevelRunEmphasisAllDirectionoffset4)。随后采用随机森林法建模,影像组学模型在胰腺癌分期中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9;最终采用10倍留-组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其诊断的平均曲线下面积为0.7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结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可用来实现PDAC的分期。第三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与胰腺癌CT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PDAC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在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中十分重要。分化程度较差的PDAC发生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的概率较高。本研究结合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PDAC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有无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试图探讨血清外泌体miRNA与PDAC宏观CT征象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1例PDAC患者,男39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1.55±8.53岁。结合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PDAC生物学行为评估,验证了 PDAC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中下述血清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50-5p、hsa-miR-370-3p、hsa-miR-451a、hsa-miR-192-5p、hsa-miR-151a-3p、hsa-miR-15b-5p。结果:1.较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的hsa-let-7f-5p(FC:2.4434,p=0.0033)、hsa-let-7g-5p(FC:2.7489,p=0.008)、hsa-miR-148a-3p(FC:2.5898,p<0.0001)、hsa-miR-192-5p(FC:3.4084,p=0.0059)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1.8956(p=0.0474)、1.9943(p=0.0321)、2.4314(p=0.0041)、2.2885(p=0.008);2.较无血管侵犯比,有血管侵犯组中的hsa-let-7f-5p(FC:2.6992,p=0.0003)、hsa-let-7g-5p(FC:3.4847,p=0.0007)、hsa-miR-148a-3p(FC:2.3631,p=0.0003)、hsa-miR-192-5p(4.1086,FC:p=0.002)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2.5846(p=0.0065)、2.1820(p=0.0234)、2.0217(p=0.0363)、2.0569(p=0.0239);3.较无远处转移组比,有远处转移组中的hsa-let-7f-5p(FC:2.3580,p=0.0023)、hsa-let-7g-5p(FC:3.0590,p=0.0021)、hsa-miR-148a-3p(FC:2.0043,p=0.0029)、hsa-miR-192-5p(FC:3.7171,p=0.0046)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3.2456(p=0.0269)、3.1268(p=0.0178)、2.1939(p=0.1577)、2.5922(p=0.0285)。结论:血清外泌体 miRNA(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92-5p)是PDAC有无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评估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张龙龙[8](2021)在《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胰腺癌诊断及肝转移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胰腺癌病理分化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83例。按照胰腺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分组,其中中分化病例34例,低分化病例13例,中-低分化病例36例。采用的增强CT图像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选择图像中病变的最大截面,以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利用AK(Analysis Kit)软件从ROI中提取了396个特征,所用的勾画软件为开源软件,采用R studio的程序中的Spearman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筛选(rf SBF)方法选择识别特征,主要包括一系列常见的影像学特征,诸如灰度直方图特征参数、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等,并对所有参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动脉期组、静脉期组及综合组分别纳入12个、6个和12个特征。动脉期组中,低分化、中分化和中-低分化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分别为0.80、1、0.80,验证组分别为0.77、1、0.77;在静脉期组中,训练组的AUC值为0.81、1、0.82,验证组的AUC值为0.74、1、0.74。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作为术前评估PC病理分化程度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胰腺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86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资料,自患者发病初期增强CT检查时起,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者40例,其中1月内发生肝转移者29例,2-6月内发生肝转移者11例;6个月内未发生肝转移者46例。CT图像的采用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图像,选择图像中的胰腺病变的三维范围,以手动勾画感兴区(ROI)。使用ITK-SNAP软件(www.itksnap.org)选取患者动脉期及静脉期CT图像中病灶进行ROI的勾画及分割,得到勾画处理后的图像,对勾画后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GE公司A.K软件(GE health care,Analysis Kit,Version:3.2.0.R)对处理后图像进行相关特征提取。所用的勾画软件为开源软件,对提取的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筛选出各期相中的最优特征子集。并针对所得到的病灶相关特征进行模型构建,得到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计算得到相应ROC曲线下面积(AUC),以此结果的大小来评价各期相模型的评估效能。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共纳入10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其中最具诊断效能的三个特征分别为一阶纹理分析90分位值、灰度共生矩阵中集群突出物及平均绝对偏差,AUC值分别为0.74(0.64-0.84)、0.74(0.63-0.85)及0.73(0.62-0.84)。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诊断效能较好,得到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0.77-0.93)。影像组学在评估胰腺癌肝转移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准确度在训练组中达84.20%,在验证组中达76.80%。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技术在胰腺癌肝转移的预测评估上有一定的价值。

王宇路[9](2021)在《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显示胰胆管系统改变在鉴别肿块型胰腺炎(MFCP)和胰腺癌(PC)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20年5月我院23例MFCP患者与49例PC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面T1WI、T2WI序列及MRCP扫描,比较两组患者主胰管、分支胰管及胆总管的变化,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二者鉴别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将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并比较联合诊断模型和任一单独鉴别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FCP组的胰胆管特征包括:(1)胰管可贯通病灶区(73.91%);(2)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78.26%),分支胰管呈囊状扩张较PC组多见(34.78%vs10.20%,P<0.05);(3)胆总管远端多呈锥形狭窄(52.17%)或正常(39.13%),突然截断者较少(8.70%)。PC组的胰胆管特征包括:(1)“双管征”多见(63.27%);(2)胰管多在肿块处突然截断(61.22%);(3)胆总管远端常突然截断(65.31%);(4)主胰管管径/胰腺实质宽度大于MFCP组(0.36±0.16 vs 0.27±0.17,P<0.05),且比值≥0.32有助于PC的诊断。两组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程度、主胰管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双管征、病灶处主胰管截断、主胰管管径/胰腺实质宽度、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及胆总管远端截断等五个指标是鉴别MFCP和PC的独立预测因子。将此五个最具特征性的鉴别点联合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并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其95%的可信区间为(0.844~0.983),联合诊断模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1.3%,大于余下五种独立指标,该联合诊断模型对MFCP和PC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Hosmer-Lemeshow统计值(P=0.751)显示预测值与观测值无显着性差异,因此该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MRI显示胰胆管改变对鉴别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有重要作用,联合胰胆管系统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提高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梅逸飞[10](2021)在《消化科首诊的胰腺癌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消化科首诊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胰腺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消化科医师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能力,减少误诊,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选自我院1997年7月~2020年7月在消化科首次确诊为胰腺癌的住院患者237例,对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首次就诊症状、误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部位及分期、手术病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时期年龄及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的因外伤、眼科疾病等原因住院的237例作为对照,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石症、血脂、ABO血型与胰腺癌患病的关系。结果:(一)消化科首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1.年龄分布≤40岁(1例,0.42%),41~50岁(13例,5.48%),51~60岁(45例,18.99%),61~70岁(65例,27.43%),71~80岁(85例,35.86%),≥81岁(28例,11.82%)。80岁及以下的病例中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病例数也增加。2.肿瘤部位、胰腺癌分期及远处转移情况胰体尾癌134例(56.54%),胰头癌55例(23.21%),钩突癌14例(5.91%),胰颈体部癌26例(10.97%),弥漫性胰腺癌8例(3.37%),以胰腺体尾癌最多。肿瘤分期IV期169例(71.31%),Ⅲ期14例(5.91%),ⅡA期12例(5.06%),ⅡB期16例(6.75%),I A期14例(5.91%),I B期12例(5.06%),以IV期最多。远处转移情况:169例IV期胰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分别为肝脏转移、腹膜广泛转移、肾上腺转移、肺脏转移、骨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肾脏转移、腰大肌转移。其中发生肝脏转移的病例数最多,有124例,占73.37%。其次为腹膜广泛转移57例(33.73%),肾上腺转移20例(11.83%),肺转移7例(4.14%)。骨转移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各2例(1.18%),肾脏转移和腰大肌转移的各1例(0.59%)。3.临床表现(1)首发症状:以腹部不适最常见,共104例(43.88%),其次为腹痛54例(22.79%),黄疸、发热42例(17.72%),恶心、呕吐、反流、烧心9例(3.80%),排便习惯改变7例(2.96%),乏力6例(2.53%),食欲减退5例(2.11%),呕血、黑便5例(2.11%),消瘦2例(0.84%),后背麻木感1例(0.42%),无明显症状的2例(0.84%)。(2)首次就诊症状:以腹痛最多见(118例,49.78%),其次为黄疸42例(17.72%),腹部不适25例(10.55%),恶心、呕吐、反流14例(5.91%),消瘦9例(3.80%),排便习惯改变和呕血、黑便各7例(2.96%),食欲下降和乏力各6例(2.53%),腰背部不适1例(0.42%),发现CA19-9升高及肝内占位各1例(0.84%)。4.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160/200例(80.00%),CEA升高120/229例(52.40%),CA125升高120/191例(62.83%)。其中CA19-9、CEA、CA125分别有109/200例(54.50%)、38/229例(16.59%)、38/191例(19.90%)升高超过正常值的10倍及以上。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血清CA19-9、CA125及CEA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生化指标:237例均化验肝功,ALT升高53例(22.36%),AST升高56例(23.63%),γ-GT升高108例(45.57%),ALP升高75例(31.65%),STB升高75例(31.65%),CB升高60例(25.32%)。血沉(ESR)增快70/151例(46.36%),淀粉酶(AMS)升高10/78例(12.82%),血糖异常101/237例(42.62%),血脂异常112/184例(60.87%)。5.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区占位24/71例(33.80%);腹部CT及增强扫描检查发现胰腺占位179/193例(92.75%);腹部MRI及增强检查58例,MRI+MRCP检查3例,均诊断胰腺癌。6.误诊情况88例(37.13%)存在首诊误诊。误诊为急、慢性胃肠炎48例(54.54%),胃食管反流病20例(22.73%),急、慢性胰腺炎6例(6.82%),慢性胆囊炎、盆腔炎、不明原因感染、肝癌、急性阑尾炎各2例(2.27%),腹腔脓肿、上呼吸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1例(1.14%)。7.手术及病理19例(8.02%)术中取病理,9例(3.80%)抽取腹水送病理,1例(0.42%)行超声引导下经腹穿刺活检。(二)胰腺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胆石症或胆囊炎、肿瘤家族史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胆囊切除术、血脂及ABO血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胰腺炎、肿瘤家族史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化科首诊的胰腺癌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40~60岁中年患者也不少见。首发症状以腹部不适常见,首次就诊症状以腹痛多见。不同部位肿瘤的首发症状和初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确诊时多为晚期,主要原因为症状不典型、就诊晚、误诊以及肿瘤进展快。2.血清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CA125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及分期判定,分期越晚的胰腺癌患者,其CA19-9、CEA、CA125升高程度也越高。CT和MRI增强扫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石症、肿瘤家族史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饮酒、糖尿病、胆囊炎或胆石症可能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胰腺癌CT和MRI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腺癌CT和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材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穿刺活检情况
    3.3 年诊断率比较
    3.4 胰腺癌与非胰腺癌EUS影像学表现
    3.5 EUS-FNA诊断效能
    3.6 不同细胞学分级对EUS-FNA诊断效能的影响
    3.7 EUS-FNA并发症
4.讨论
    4.1 EUS-FNA的诊断价值
    4.2 结果分析
    4.3 EUS-FNA确诊胰腺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4.4 小结
    4.5 本实验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2)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灌注成像原理及研究进展
2 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炎中的应用
3 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4 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3)多模态成像指导的协同治疗胰腺癌的多功能诊疗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1.2 诊疗类纳米材料用于胰腺癌的成像诊断
        1.2.1 光学成像
        1.2.2 超声及光声成像
        1.2.3 CT成像
        1.2.4 核成像
        1.2.5 MR成像
        1.2.6 多模态成像
    1.3 诊疗类纳米材料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1.3.1 抗基质治疗
        1.3.2 光热治疗
        1.3.3 光动力治疗
        1.3.4 基因治疗
        1.3.5 免疫治疗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光声/光热双模态成像指导下的脂质体包覆的石墨烯@金纳米星用于胰腺癌的基因与光热协同治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GO@AuNS的制备
        2.2.3 制备rGO@AuNS-DODAB/DOPE-FA
        2.2.4 rGO@AuNS-DODAB/DOPE-FA纳米载体的表征
        2.2.5 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的研究
        2.2.6 K-Ras 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2.2.7 琼脂糖凝胶迁移实验
        2.2.8 细胞培养及DNA靶向递送和转染能力实验
        2.2.9 免疫印迹实验
        2.2.10 细胞活性毒性实验
        2.2.11 细胞凋亡实验
        2.2.12 动物肿瘤模型建立
        2.2.13 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研究
        2.2.14 体内外光声成像实验
        2.2.15 体内光热成像
        2.2.16 体内基因/光热协同治疗
        2.2.17 组织切片染色
        2.2.18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rGO@AuNS-DODAB/DOPE-FA的制备与表征
        2.3.2 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
        2.3.3 K-Ras shRNA质粒的构建
        2.3.4 琼脂糖凝胶迁移实验
        2.3.5 靶向递送和转染能力
        2.3.6 rGADA-KrasI靶向下调Capan-1细胞中突变的K-Ras基因
        2.3.7 细胞活性毒性及凋亡实验
        2.3.8 体内分布及代谢
        2.3.9 光声及光热成像
        2.3.10 荷载Capan-1 肿瘤的动物模型中的基因/光热协同治疗及病理学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步法制备热刺激响应的功能化的金纳米花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基因与光热协同治疗胰腺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制备普鲁士蓝类似物PBA
        3.2.3 Lipo-PBA-Au-cRGD(LPBGD)的制备
        3.2.4 LPBGD纳米载体的表征
        3.2.5 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的研究
        3.2.6 相变温度的检测
        3.2.7 琼脂糖凝胶迁移实验及负载和释放实验
        3.2.8 细胞培养及靶向递送验证
        3.2.9 免疫印迹实验
        3.2.10 细胞活性毒性实验
        3.2.11 细胞凋亡实验
        3.2.12 动物肿瘤模型建立
        3.2.13 体内药物分布研究
        3.2.14 体内外光声成像实验
        3.2.15 体内外CT成像、光热成像
        3.2.16 体内基因/光热协同治疗
        3.2.17 组织切片染色及血液生化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ipo-PBA-Au-cRGD的制备与表征
        3.3.2 光热性能及相变温度研究
        3.3.3 琼脂糖凝胶迁移实验及负载释放实验
        3.3.4 靶向递送能力
        3.3.5 LPBGD靶向下调Panc-1 细胞中K-Ras基因
        3.3.6 细胞活性毒性及凋亡实验
        3.3.7 体内分布研究
        3.3.8 光声、CT及光热成像
        3.3.9 荷载Panc-1 肿瘤的动物模型中的基因/光热协同治疗及病理学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靶向的上转换纳米粒子作为成像诊断剂和过氧化氢酶用于乏氧胰腺癌的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制备上转换核壳纳米粒子
        4.2.3 制备UCNP@TA/Fe、UCNP@TA/Fe-TPP、UCNP@TA/Fe-TPP-c RGD
        4.2.4 光敏剂(PC4)的装载
        4.2.5 UCNP@TA/Fe-TPP-cRGD纳米载体的表征
        4.2.6 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的研究
        4.2.7 光敏剂(PC4)的负载和释放实验
        4.2.8 体内外产氧实验
        4.2.9 体内外产生ROS实验
        4.2.10 线粒体靶向膜电位变化及cRGD靶向递送验证
        4.2.11 细胞活性毒性实验
        4.2.12 细胞凋亡实验
        4.2.13 动物肿瘤模型建立
        4.2.14 体内药物分布研究
        4.2.15 体内外光声成像实验
        4.2.16 体内外核磁共振成像、光热成像研究
        4.2.17 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
        4.2.18 组织切片染色及血液生化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UCNP@TA/Fe-TPP-cRGD的制备与表征
        4.3.2 光热性能和光敏剂PC4 负载及pH响应释放实验
        4.3.3 体内外产生氧气及产生ROS
        4.3.4 靶向递送能力
        4.3.5 细胞活性毒性及凋亡实验
        4.3.6 体内分布研究
        4.3.7 核磁共振成像、光声成像及光热成像
        4.3.8 荷载Capan-1 肿瘤的动物模型的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及病理学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多层螺旋CT和MRI检出率
    2.2 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结果
3讨论

(5)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胰腺囊性占位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
    一、介绍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验证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进展型粘液性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作用
    一、介绍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总结
第三部分 比较欧洲循证指南和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诊断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准确性的研究
    一、介绍
    二、病人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部分 进展型胰腺囊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介绍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超声内镜的新技术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治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痛(IPMN)的手术指征与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现状及中医药在胰腺癌诊疗中的进展
        1.1 胰腺癌临床诊断现状
        1.2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进展
        1.3 影像学用于胰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1.4 中医药诊治胰腺癌研究进展
    2 外泌体源性miRNA及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现状与研究
        2.1 外泌体源性miRNA在胰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2 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3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对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分析
    1 前言
    2 总体研究方案
    3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筛查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样本入组
        3.2 血清样本处理与准备
        3.3 外泌体分离
        3.4 外泌体的鉴定
        3.5 外泌体Total RNA抽提
        3.6 外泌体Total RNA质检
        3.7 Small RNA文库构建
        3.8 文库质检
        3.9 上机测序
        3.10 生物信息分析
    4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验证材料与方法
        4.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实验步骤
    5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筛查结果
        5.1 临床样本入组
        5.2 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5.3 外泌体Total RNA抽提与质检
        5.4 Small RNA文库构建与质检
        5.5 生物信息分析
    6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验证结果
        6.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6.2 目标miRNA的筛选
        6.3 第一轮定量验证
        6.4 第二轮定量验证
    7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筛查与验证
        7.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7.2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筛查
        7.3 目标miRNA的筛选
        7.4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验证
    8 讨论
    9 小结
第三部分 CT影像组学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胰腺癌分期标准
        2.2 临床样本入组
        2.3 CT检查方法
        2.4 图像分析
        2.5 肿瘤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2.6 影像组学特征的筛选与模型建立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T图像分析结果
        3.2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
        3.3 影像组学特征建模与验证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与胰腺癌CT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2.2 CT检查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3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4 胰腺癌血管侵犯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5 胰腺癌远处转移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6 讨论
    7 小结
研究的创新、成果、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胰腺癌诊断及肝转移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增强 CT 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纹理分析在术前预测胰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增强 CT 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纹理分析评估胰腺癌肝转移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纹理分析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T和MRI鉴别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消化科首诊的胰腺癌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胰腺癌CT和MRI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EUS-FN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D]. 孟海轮.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CT及MRI灌注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景梦园,周俊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5)
  • [3]多模态成像指导的协同治疗胰腺癌的多功能诊疗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 贾修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4]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 李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0)
  • [5]基于断层影像学和超声内镜评估的胰腺囊性肿瘤危险程度的分析[D]. 孙力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治分析[D]. 吴奇. 山东大学, 2021(11)
  • [7]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D]. 任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胰腺癌诊断及肝转移中的价值研究[D]. 张龙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磁共振显示胰胆管改变对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D]. 王宇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消化科首诊的胰腺癌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梅逸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胰腺癌的CT和MRI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