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分析

胆囊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分析

一、胆囊癌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红豆,吴军政,周卫忠,刘圣,周春高,施海彬[1](2021)在《经皮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腔内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TACE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接受了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的植入后规律行5次TACE(实验组),另外47例患者仅进行了胆道支架联合和125I粒子条的植入(对照组)。对两组基线资料按照1∶2进行配对后分析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倾向性匹配后,实际配对完成患者10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320 d,生存期中位数为376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162 d,生存期中位数为186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轻微并发症均得到控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金属支架和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时间。

翟景威[2](2021)在《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内镜下行胆道引流的疗效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high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指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梗阻的方式包括直接侵犯压迫或者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间接压迫,从而导致胆道狭窄,胆汁淤积于肝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常见的疾病原因主要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直接浸润侵犯或转移压迫胆管,少数病因见于胃肠道肿瘤、肺癌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进而间接压迫胆管。该类疾病发展隐匿,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无法实施根治手术,只能通过姑息手术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以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通过内镜下放置不同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一区收治的34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5.42±12.73岁。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7例,肝细胞癌侵犯肝门部8例,胆囊癌侵犯肝门部7例,结肠癌、肺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共2例。根据支架置入方式分为双塑料支架引流组及单金属支架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情况等差异。结果:双塑料支架组和单金属支架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有退黄效果,且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表现在第3天,与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双塑料支架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单金属支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改善肝功能效果,血清ALT、AST明显降低表现在第7天,与术前ALT、AST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第7天双塑料支架组血清ALT、AST均低于单金属支架组(P<0.05)。术后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塑料支架组住院总费用为38715.75±2766.19元,单金属支架组住院总费用为56894.33±2268.78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双塑料支架组和单金属支架组的通畅率分别是27.3%(3/11)和66.7%(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个月,双塑料支架组和单金属支架组的通畅率分别是11.1%(1/9)和54.5%(6/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双塑料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71.0d(95%CI:157.3~384.7d),单金属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是285.0d(95%CI:251.05~300.9d),单金属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双塑料支架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放置双塑料支架有更好引流效果以及肝功能改善效果,可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对于晚期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与昂贵的金属支架对比,放置相对便宜的双塑料胆管支架在短期内仍有较明显的退黄效果和肝功能恢复,但支架通畅时间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3)ERCP是姑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可行并且安全的手段之一。

陈姗姗[3](2021)在《超声引导下PTCD对终末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时间影响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对终末期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快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间158例行超声引导下PTCD姑息治疗终末期MOJ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时间。1.158例终末期M0J患者超声引导PTCD术前及术后1周内肝功能指标比较,判断PTCD能否快速改善肝功能。2.PTCD左侧置管组、右侧置管组、双侧置管组术后1周内肝功能指标比较,判断不同位置置管引流对肝功能改善的差别。3.高位梗阻组、低位梗阻组术后1周内肝功能指标比较,判断PTCD对不同梗阻部位肝功能改善的差别。4.将总体病例中位生存时间与远期生存率与文献结果对比,判断PTCD术对延长终末期MOJ患者生存期的价值。5.对158例患者做生存分析,判断PTCD引流管位置和数量、肿瘤类型、年龄、性别、肝功能等指标在延长PTCD引流后终末期MOJ患者生存期方面有无明显临床价值。[结果]1.所有病例超声引导PTCD术后1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IBIL、ALP、GGT、TBA较术前快速下降,p<0.05,其中TBA指标在1周内降至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PTCD左侧、右侧及双侧置管组间一般情况及术后1周内肝功能改善没有差异,p>0.05。3.PTCD高位梗阻和低位梗阻组间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低位梗阻组终末期MOJ患者PTCD术后1周内TBIL、DBIL、IBIL、TBA 比高位梗阻组下降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AST、ALP、GGT的下降组间没有差异,p>0.05。4.随访158例患者,截止到2020年1月1日,死亡116例,存活14例,失访28例,总体病例平均生存时间1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1个月、6个月、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约83.6%、50.0%、29.2%,上述指标好于各类文献资料结果。5.单因素生存分析:壶腹癌组(19个月)、胆管中下段癌组(12个月)比胰头癌组(3个月)、肝门胆管癌组(6个月)、胆囊癌组(6个月)中位生存期长,p<0.05,后三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上述生存期也好于各类文献资料结果。患者PTCD引流管位置和数量、年龄、性别不是影响终末期MOJ患者PTCD术后生存期的因素。6.单因素生存分析:术前DBIL(≤282.3μmol/L组、>282.3μmol/L组)、术后 ALT(≤74.5U/L 组、>74.5U/L 组)、术后 TBIL(≤227.8μmol/L 组、>227.8μmol/L 组)、术后 DBIL(≤180.8μmol/L 组、>180.8μmol/L 组)、术后 IBIL(≤47.7μmol/L组、>47.7 μmol/L组)、术后TBA(≤15.9μmol/L组、>15.9μmol/L组)组间中位生存期有差异,p<0.05,以上指标越低,终末期MOJ患者PTCD引流后生存期越长。7.多因素生存分析:PTCD术后IBIL及术后ALP是终末期MOJ患者行PTCD引流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超声引导下PTCD能够快速显着改善终末期M0J患者的肝功能。2.PTCD引流管放置位置、数量及不同年龄段对终末期M0J患者肝功改善无影响,胆汁充分引流才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3.低位梗阻型终末期MOJ患者PTCD术后TBIL、DBIL、IBIL、TBA指标改善优于高位梗阻型。4.超声引导下PTCD胆汁引流可以延长终末期M0J患者生存时间。5.超声引导下PTCD术后IBIL>47.7μmol/L及术后ALP>583 U/L是影响终末期M0J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6.PTCD引流越充分,术后IBIL、ALP指标越低,生存时间越长。

段玉灵[4](2021)在《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 aphy,ERCP)支架置入术治疗无根治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 ive Jaundice,MOJ)患者的早期减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早期减黄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无根治手术机会的MO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比较不同时间段(术前、术后1-3天、术后4-7天、术后1月)患者肝功能的差异。(2)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分为高位梗阻组与低位梗阻组,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胆红素下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3)低位梗阻组内根据支架置入类型的不同分为金属支架组和塑料支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胆红素下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4)根据术后4-7天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下降程度分为效果显着组以及效果欠佳组,分析术后4-7天疗效欠佳的危险因素(5)根据术后1月TBIL水平是否恢复正常分为降至正常组及未正常组,分析术后1月TBIL未正常的危险因素。连续正态资料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资料组间差异使用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资料组间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和Fisher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的确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ERCP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GGT(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值较术前均显着下降(P<0.01);术后1月TBIL、DBIL下降率明显大于术后4-7天(89.2(73.2,95.2)vs 38.4(14.9,55.0)P<0.01;85.2(70.6,95.4)vs 37.1(12.4,53.2)P<0.01);(2)低位梗阻组术后4-7天及术后1月TBIL、DBIL下降率明显高于高位梗阻组(44.3(24.1,56.2)vs 10.8(2.3,44.6)P<0.01;41.1(22.6,55.4)vs 13.3(3.0,45.0)P<0.01;93.4(86.6,96.5)vs 79.6(55.3,89.5)P<0.01;94.4(85.9,96.4)vs 71.7(15.2,84.5)P<0.01);(3)金属支架组术后1月T BIL、DBIL下降率大于塑料支架组(95.1(91.6,96.5)vs 87.5(81.1,92.1)P<0.05;92.7(84.2,96.7)vs 86.3(86.3,96.4)P<0.05);(4)高位梗阻(P<0.01,OR=9.223)、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P<0.01,OR=2.864)是术后4-7天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5)高位梗阻(P<0.05,OR=13.813)、置入塑料支架(P<0.01,OR=76.981)是术后1月胆红素未降至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无根治手术机会的MOJ患者术后减黄效果显着,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有效;低位梗阻患者减黄效果较高位梗阻患者明显;低位梗阻患者置入金属支架较置入塑料支架术后1月胆红素下降率高。(2)高位梗阻和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C级是术后4-7天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位梗阻和塑料支架置入是患者术后1月胆红素未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苏德莲[5](2021)在《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7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扫描,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的影像表现;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88.6%及95.7%,三组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2.9%、94.3%,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7%、78.3%、93.5%,MRI冠状位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定性诊断恶性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8.7%、78.3%及93.5%,联合检查敏感度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P、MRI冠状位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5.8%、91.7%及95.8%,差异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MPCP与MRI冠状位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方面,MRI冠状位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MRCP冠状位成像,且两者联合可显着提高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在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效能方面,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的诊断敏感度较单一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综上,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对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根据,值得在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广泛运用。

远博,柳咏[6](2013)在《晚期胆囊癌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三例手术方式的选择》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晚期胆囊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晚期胆囊癌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术前均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后经手术探查诊断为胆囊癌(晚期)伴肝脏转移或胆总管受累,均行胆囊切除术+胆管内支架(T管)置入术,术后恢复平稳,出院。结论术前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应排除晚期胆囊癌压迫胆管的可能,仔细鉴别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解除患者梗阻性黄疸、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郭宇[7](2013)在《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同步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液及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的同步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规律,结合患者肝功能指标判断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肝胆A区收治的24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良性梗阻性黄疸4例),其中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患者依其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黄疸组及中度黄疸组,每组各10例,通过采用手术减黄措施,术后留置胆道外引流管,全部患者黄疸均证实为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所引起。收集患者术前1天,减黄手术后1,3,5,7,9,15d晨起未作治疗前的静脉血液标本,及手术后上述各天晨起引流的胆汁;收集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中胆红素恢复正常时的引流胆汁,测定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作为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正常值的参考。通过测定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各生化指标及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计算相关系数r,研究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对患者肝功能变化做一评估。结果本研究中入选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为恶性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肝脏恶性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因为乙肝后肝硬化、胆管良性狭窄、肝胆管结石,手术方法基本包括目前外科减黄主要方法。因胆道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形成以高直接胆红素为主的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组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提示为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DB/TB均大于70%。经过减黄处理后,所有患者血清中DB/TB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DB/TB值仍未恢复正常,而胆汁中DB/TB值则低于参考值。所有患者术前血液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胆道严重梗阻,进行有效的减黄后,血液中总胆汁酸含量很快降到正常范围。通过连续观察一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情变化,测定其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时血清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寻找到患者肝功能发生不可逆改变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值。通过SPSS软件分析,轻度恶性黄疸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2,其血清中直接胆红素与胆汁中直接胆红素变化具备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2;中度恶性黄疸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5,其血清中直接胆红素与胆汁中胆红素变化具备正相关,相关系数r=0.553。结论1.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其血液及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2.对于轻度恶性梗黄组,减黄引流术后15天左右时,血清胆红素可下降到正常范围,中度恶性梗黄组患者,其同期血清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上述两组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在减黄术后低于参考值。3.对于血液中总胆汁酸明显高于正常值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在有效的减黄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4.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晚期,肝功能严重受损,当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上升至一定程度时,肝脏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且颜色变浅性状稀薄,其内胆红素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最终胆汁停止分泌,肝功能衰竭致死亡。

赵俊玲,姜雪梅,刘宝海[8](2013)在《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自愿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肝癌15例,胆囊癌4例,胃癌17例,食管癌3例,回肠腺癌2例,胰腺癌4例。常规选择塑料内支架引流,对于单侧肝内胆道扩张的患者选择单支架引流,对于左右肝内胆道均不同程度扩张的患者选择双支架或多支架引流。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结果 4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318个月。随访观察6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413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3例。结论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是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顾斐斐[9](2013)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再次探讨出血与胰瘘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建立Fisher’s判别分析方程;2、研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3、优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的评分系统,提高系统临床使用便捷性,对软件进行初期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应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各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建立相应的Fisher’s判别分析方程。2、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治疗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根据临床路径的实施路线,拟定《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常规干预方案与五大常见并发症(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空障碍、出血、胰瘘)的干预方案,对拟定的方案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分析讨论确定干预方案。3、与润百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将研究结果编入程序,优化完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4、选取2013年1月8日至3月31日入住我院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3例试验组患者与16例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患者接受评分系统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患者采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术后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结局,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5、问卷调查使用评分系统的26名临床护士,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评分系统的简便性、准确性、使用依从性等,利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通过对4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五大常见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本组患者腹腔感染54例,发生率为13.3%,其高危因素有:术前减黄(OR=2.261,95%CI:1.230,4.159);手术时间超过5h(OR=2.191,95%CI:1.176,4.082);手术前后的PAB变化率高于0.2859(OR=2.202,95%CI:1.184,4.095)。(2)本组患者胆漏45例,发生率为11.1%,其高危因素有:WBC变化率高于0.0893(OR=3.428,95%CI:1.624,7.236);手术前后的TBL变化率高于0.2826(OR=2.991,95%CI:1.422,6.291)。(3)本组患者胃排空障碍36例,发生率为8.9%,其高危因素有:糖尿病史(OR=11.903,95%CI:5.511,25.710);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R=2.236,95%CI:1.022,4.892);术中出血量大(OR=2.922,95%CI:1.297,6.584)。(4)本组患者出血63例,发生率为15.5%,其高危因素有: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R=6.228,95%CI:2.107,18.406);Hgb变化率高于0.1480(OR=2.531,95%CI:1.339,4.782);PLT变化率0.2029(OR=2.155,95%CI:1.138,4.083);PAB变化率0.2859(OR=3.223,95%CI:1.695,6.127)。(5)胰瘘仅发生于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故1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生胰瘘40例,发生为35.71%,其高危因素有:年龄(OR=2.998,95%CI:1.161,7.744);术中输血(OR=3.113,95%CI:1.059,9.146);胰腺质地(OR=5.599,95%CI:1.975,15.872)。(6)分别建立五大常见并发症的Fisher’s判别分析方程。2、确定《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方案包括两部分:常规干预方案和并发症干预方案。常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后当日、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2-3天、手术后第4-6天及出院日五个时间段的治疗观察重点及护理重点;并发症干预方案主要包括诊断标准、检查项目、观察内容及干预措施四部分。3、研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系统对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空障碍、出血、胰瘘检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较好,其灵敏度分别为81.5%、68.9%、72.2%、85.7%和92.0%,特异度分别为96.3%、97.5%、96.8%、93.6%和95.8%,诊断准确度分别为0.778、0.664、0.690、0.793和0.878。4、评分系统可指导临床实践,对护理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初期应用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6名临床护士认为评分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判断准确、使用依从性强等特点。结论1、明确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术前减黄、手术时间长与手术前后PAB变化率高于0.2859;胆漏的高危因素为手术前后WBC与TBL变化率高于0.2826;胃排空障碍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术中出血量大;出血的高危因素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前后Hgb高于0.1480,PLT高于0.2029,PAB变化率高于0.2859;胰瘘的高危因素为年龄、术中输血与胰腺质地。高危因素筛选可指导护士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实施重点观察与护理。2、得到规范、科学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并将方案的具体内容呈现于系统软件,使护理人员在测评得到并发症高危人群时,软件自动提供简单明了、科学性强的干预方案,有效地指导临床护士实践。3、研制的评分系统科学实用,在输入患者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的检测指标后,系统自动对患者进行五大常见并发症的筛选工作并直接显示。并可直接进入相应干预方案的界面。不仅有效地预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可规范护理人员的观察与护理,从而达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的目的。

樊红,王祥,金安琴,王伟,冯彦虎,张德奎,黄晓俊[10](2013)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在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选择自愿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应用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技术解除胆道梗阻,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其中肝癌15例,胆囊癌4例,胃癌17例,食管癌3例,回肠腺癌2例,胰腺癌4例。结果:4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3~18个月,平均(7.2±3.5)个月。随访观察6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4~13个月,平均(5.6±1.4)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3例。结论: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是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二、胆囊癌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癌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腔内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临床资料
        1.1.2 操作器械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125I粒子条的制备
        1.2.3 操作步骤
        1.2.4 疗效评价方法及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分析
    2.2 并发症
3 讨论

(2)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内镜下行胆道引流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3)超声引导下PTCD对终末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时间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引导下PTB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设备
    1.3 患者检查前准备
    1.4 扫描方法及参数
    1.5 诊断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2 定位结果
    2.3 定性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附录C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晚期胆囊癌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三例手术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
3 讨论

(7)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同步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专业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9)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前期研究成果
    三、 研究目标
    四、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高危因素的研究
    一、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腹腔感染高危因素研究
    二、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胆漏高危因素研究
    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胃排空障碍高危因素研究
    四、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出血与胰瘘高危因素研究
    五、 小结
第二部分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的研制
    一、 拟定《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初稿
        (一) 文献研究
        (二) 术后常规干预方案的拟定
        (三) 术后常见并发症干预方案的拟定
    二、 Delphi 专家咨询
        (一) 咨询的基本情况
        (二) 咨询的专家选择
        (三) 专家的权威程度
        (四) 咨询的结果分析
    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干预方案的确定
第三部分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的优化及初期应用
    一、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软件优化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检验
    二、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一)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初期应用
        (二) 临床护士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使用情况
    三、 小结
结语
附录
文献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在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治疗成功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随访观察
3 讨论

四、胆囊癌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腔内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 徐红豆,吴军政,周卫忠,刘圣,周春高,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09)
  • [2]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内镜下行胆道引流的疗效评估[D]. 翟景威.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超声引导下PTCD对终末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时间影响的分析[D]. 陈姗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段玉灵.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MRCP联合MRI冠状位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苏德莲.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6]晚期胆囊癌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三例手术方式的选择[J]. 远博,柳咏. 临床误诊误治, 2013(12)
  • [7]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同步变化的临床研究[D]. 郭宇. 山西医科大学, 2013(S1)
  • [8]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的疗效评价[J]. 赵俊玲,姜雪梅,刘宝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3)
  • [9]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常见并发症评分系统优化的研究[D]. 顾斐斐.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10]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在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评价[J]. 樊红,王祥,金安琴,王伟,冯彦虎,张德奎,黄晓俊. 甘肃医药, 2013(02)

标签:;  ;  ;  ;  ;  

胆囊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