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珍方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古珍方的制备工艺研究

一、中药固真方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崔玮[1](2020)在《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青虎耳草(Saxifraga tangutica Engl.)为常用藏药,生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等地海拔2900-4900m的针叶林灌丛中,味苦性凉,清泻肝胆,疗伤、治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药理研究表明,甘青虎耳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消炎和抗肿瘤作用。甘青虎耳草中富含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本研究进行了:1.甘青虎耳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得到甘青虎耳草粗黄酮,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中黄酮纯度为48.5%,然后将萃取物经NKA-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的黄酮纯度达到82.07%。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乙醇80%,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5min,提取次数4次。提取量可达81.73mg/g。2.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抗肿瘤作用研究。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与小鼠H22肝癌细胞共孵育,可诱导细胞凋亡,核酸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经流式细胞分析,凋亡率达31%。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P<0.05)。小鼠肝脏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灌胃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鼠原位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0%、46.7%、64.3%;生存时间分别延长13.11%、33.01%、46.12%;肿瘤标志酶AFU、ALP、GGT水平显着下降(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显着降低P<0.05)、ALB及A/G比值则显着升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SOD和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T淋巴细胞的增值能力显着升高(P<0.05)。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半数致死量(LD50)>10000mg/kg,显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为实际无毒。结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具有抗肝癌作用。

何秋璟[2](2014)在《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质谱分析及其粗提液影响MEF细胞衰老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从螺旋藻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出螺旋藻激酶,通过质谱分析获得螺旋藻激酶的蛋白相关信息,为日后基因工程生产螺旋藻激酶和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制备螺旋藻激酶粗提液:螺旋藻发酵物通过水提法,再通过切向超滤系统超滤后获得螺旋藻激酶粗提液,选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其蛋白含量;(2)螺旋藻激酶粗提液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将获得的洗脱峰用纤维蛋白平板实验筛选出有溶栓活性的洗脱峰;(3)将有溶栓活性洗脱峰浓缩,进行SDS-PAGE电泳;(4)选用MADLI-TOF-TOF-MS质谱分析纯化的螺旋藻激酶的蛋白相关信息。结果1、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结果(1)螺旋藻发酵物通过水提法,再通过切向超滤系统超滤后获得螺旋藻激酶粗提液,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螺旋藻激酶粗提液的蛋白含量是1.735ug/ml。(2) 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螺旋藻激酶粗提液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5个洗脱峰,以尿激酶为阳性对照组,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各洗脱峰溶栓活性,其中只有第5个洗脱峰有明显的裂解圈,显示出溶栓活性,收集此峰洗脱液。(3) SDS-PAGE电泳结果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5个洗脱峰,选用唯一有溶栓活性的第5个洗脱峰,SDS-PAGE电泳得到单一螺旋藻激酶蛋白条带,参照蛋白标准物,可知螺旋藻激酶的分子量约为45KD。2、螺旋藻激酶的蛋白相关信息:(1)编号为gi|493675806的一级质谱报告,显示犬尿氨酸甲酰胺酶分子量为43705道尔顿,等电点为4.91,提示螺旋藻激酶的分子量接近43705道尔顿。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螺旋藻激酶固定的氨基酸修饰是C-端乙酰胺化,可变的氨基酸修饰是蛋白N端乙酰化、去酰胺化、二氧化物氧化。(2)编号为gi|493675806的二级质谱报告,显示将待鉴定的纯化蛋白条带凝胶用胰蛋白酶酶切后,肽段混合物上MALDI-TOF-TOF,螺旋藻激酶纯化蛋白IYFPVYVEGAK肽段相对分子量是1284.6754,其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是百万分之121,该肽段相对于整个蛋白质的得分是76,氨基酸修饰位点是脲甲基化。(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藻激酶的氨基酸序列与蓝藻目极大节螺旋藻犬尿氨酸甲酰胺酶有较高相似度,蛋白覆盖率为35%,提示两者有同源性。结论从螺旋藻发酵物中成功纯化出电泳纯的单一条带的螺旋藻激酶,MADLI-TOF-TOF-MS质谱分析获得其蛋白相关信息,说明了螺旋藻激酶和犬尿氨酸甲酰胺酶有同源性,分子量接近43705道尔顿,分别约是纳豆激酶和豆豉纤溶酶分子量的1.5倍,螺旋藻激酶是一种有别于纳豆激酶和豆豉纤溶酶的新型纤溶酶。目的:通过体外培养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探讨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及衰老细胞阳性率的影响,从抗衰老药物功效方面探讨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延缓细胞衰老作用,为开发新型抗衰老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细胞株制备:从正常孕鼠怀孕13.5天后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建立野生型MEF细胞模型;从Zmpste24+/-基因敲除杂合子孕鼠怀孕13.5天后取Zmpste24-/-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建立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模型。2、实验分组: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空白对照组培养过程中用10%PBS+细胞生长液;给药组培养过程中用10%PBS+细胞生长液+10%螺旋藻激酶粗提液(0.036mg/ml),研究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抗衰老作用。3、检测项目:(1)将螺旋藻激酶粗提液作用于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2)CCK-8法检测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影响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细胞活力曲线;(3)p-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影响野生型MEF细胞复制性衰老细胞阳性率。结果:1、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影响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空白对照组细胞排列不规则,体积较大形态扁平,胞内分泌型颗粒明显增多,胞质透明度低,部分核仁胀大破裂,核内颗粒释放。给药组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内分泌型颗粒极少,胞质透明度较大,核仁完整饱满、轮廓清晰,细胞呈河流状或放射状生长。2、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影响野生型MEF细胞和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增殖情况:从细胞活力曲线可见,正常孕鼠怀孕13.5天后取到的小鼠胚胎中培养的野生型MEF细胞,螺旋藻激酶粗提液作用后,CCK-8法测得其细胞活力在0-144h期间的96h和120h处理时间点分别为106.46%和129.03%(P(?)0.05),而120h处理时间点细胞活力最高;表明了在120h处理时间点的活细胞数目最多,细胞生长状态最好,对野生型MEF细胞影响最大。说明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野生型MEF细胞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突变型Zmpets24-/-MEF细胞的细胞活力数据经过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突变型Zmpets24-/-MEF细胞无延缓野生型MEF细胞衰老作用。3、p-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野生型MEF细胞衰老细胞阳性率:野生型MEF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染色阳性率为20.85%,给药组细胞染色阳性率为8.74%(P<0.05)。结论:1、螺旋藻粗提液可以维持突变型Zmpste24-/-MEF细胞的年轻态。2、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对野生型MEF细胞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3、螺旋藻激酶粗提液下调了p-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活性,抑制细胞衰老,延长细胞寿命,促进了细胞的更新与增值。

韩德军[3](2013)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痴呆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的用药特点;整理田金洲教授临床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特色;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中药复方金思维提取物(GEPT)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内APP及A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收集田金洲教授临床治疗痴呆的中药处方,分别统计使用高频药物,并对高频用药进行因子及聚类分析。在上述基础上,对能反映中医治疗AD型痴呆用药特色的中药GEPT进行了动物实验验证性研究。将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EPT小剂量组(1.22g/kg·d)、 GEPT中剂量组(2.44g/kg·d)、GEPT大剂量组(4.88g/kg·d)和多奈哌齐组(0.92mg/kg·d);同月龄同背景C57BL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在给药6个月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内的APP及A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文献整理结果显示:AD组使用频次较高(>16%)的治法有益精填髓、化痰、活血、健脾、益气、补阴、补肝阴、养血,VaD组使用频次较高(>13%)的治法为活血、化痰、益精填髓、益气、平肝潜阳、补肾阴、熄风、健脾、补肾气、养血、补肝阴;以累计频率大于70%筛选出高频用药。两组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均为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化痰类中药,在AD组具有以上功效的高频中药26味(76.47%),VaD组31味(70.45%)。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D组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为特点,而VaD组除补肾益精、活血、化痰外,还包括益气活血、平肝熄风、通络止痉的用药特点。临床经验总结结果显示:共收集田金洲教授临床治疗痴呆患者的347例,其中MCI组74例,AD组共218例,VaD组共55例。以累计频率大于80%筛选出高频用药,三组均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化痰及平肝熄风四类药为主,MCI组具有以上功效的高频中药24味(70.59%),AD组24味(71.88%),VaD组28味(77.7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MCI组重于平肝熄风、清热、活血.,AD组以平肝熄风、化痰为主,VaD组侧重平肝熄风、活血、化痰,并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力量前两组强。通过聚类分析获得8个常用的聚类方,分别为安神、润肠通便、化痰、健脾补肾、平肝潜阳熄风、益气活血、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及清热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给药6个月后,免疫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小鼠海马内APP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各组Ap蛋白表达水平也均低于模型组,其中GEPT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P<0.05),多奈哌齐组(P<0.01),而GEPT中剂量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小鼠海马内APP表达水平增高,其中GEPT小剂量及中剂量组(P<0.0]),GEPT大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P>0.05);各组Ap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组,其中GEPT中剂量组(P<0.05),多奈哌齐、GEPT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P>0.05)。结论: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发现,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化痰为AD及VaD常用的共同治法,但AD以补肾益精为主,VaD以活血化瘀、化痰为多。同时,益气活血,平肝熄风也为VaD的重要治法;田金洲教授临床用药特色分析结果显示,田金洲教授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化痰、平肝熄风为治疗MCI、AD和VaD三组的共同治法,但MCI组侧重平肝熄风、清热、活血,AD组侧重化痰、平肝熄风,VaD组侧重平肝熄风、化痰、活血;实验证明,以补肾化痰活血法中药GEPT可能具有抑制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内APP蛋白过度表达,并下调小鼠海马总Ap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胡图强[4](2013)在《混旋聚乳酸可吸收板生物相容性研究及其在内固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织相容性研究坚强内固定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颌面部骨折、正颌外科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移植病例。随着钛板的应用,金属内固定系统的组织相容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金属内固定系统存在诸多缺陷,诸如: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与骨相差较大,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妨碍初期骨痂的迅速形成;在儿童患者,由于妨碍颅面骨的发育,需二次手术等。因此,可吸收板以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已广泛展开,并通过局部使用生长因子、改善局部微环境来提高实验或临床效果。目前,可吸收板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颌面部骨折和骨切开手术,但一些病例出现了感染、异物反应、错合和错位骨连接等并发症,这与可吸收板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降解过程中力学强度的变化以及可吸收板及其降解产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混混旋聚乳酸是一种优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性、可生物降解性和易于加工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载体、骨内固定等领域。尽管混旋聚乳酸在体内可以完全降解,但它是一种非结晶态材料,由于分子量小,其机械强度低,降解速度过快,往往只用于松质骨固定。在混旋聚乳酸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物陶瓷后,能够增加其机械强度,减缓降解速度,其生物力学性能适宜于制作用于骨折内固定的可吸收板。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活性,广泛的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然而,由于HAP的力学性能较差、脆性大、对负荷承载性差,在体内不能被吸收,从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PDLLA/nano-Ha板是在PDLLA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nano-Ha,能够增强可吸收板的机械强度,减缓降解速度,促进骨愈合。然而在一些长期研究中,可吸收材料的最终降解产物会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发生炎性变化,甚至化脓。我们期望通过对该材料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来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该材料是否存在细胞毒性作用。用于体外研究的成骨细胞已成系列,包括原代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及克隆传代的成骨样细胞株。原代培养获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有组织块法、酶消化法、骨膜组织块法、骨髓组织块法以及薄层骨片经EDTA处理并经胶原酶消化,但所得到细胞的纯度不一。两种酶混合多次消化、反复贴壁等方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胎鼠颅骨细胞是骨形成细胞,属成骨前体细胞,对骨组织的生长、发育、骨代谢平衡、骨量维持和损伤修复起关键作用,将其与PDLLA/nano-Ha共培养,可以观察PDLLA/nano-Ha对这种成骨前体细胞粘附及增殖的影响。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来了解PDLLA/nano-Ha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可以分析PDLLA/nano-Ha的组织相容性。另外,成骨细胞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功能。因此,混旋聚乳酸(PDL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但亲水性较差,降解中间产物乳酸偏酸性可能会抑制成骨细胞生长,还有因降解速度较快导致机械强度保持时间不够等缺点。PDLLA/nano-Ha板复合材料中的nano-Ha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在体内不影响骨愈合或对骨愈合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对PDLLA/nano-Ha影响成骨细胞基因调控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PDLLA/nano-Ha促成骨的机制,并将为研究骨缺损病变的修复过程和影响因素及加速骨重塑的方法等提供大量的信息。骨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是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发育的控制基因,对牙骨质及牙槽骨的发育同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转录在其增殖早期就已经出现,在增殖后期,其ALP活性可增加2-3倍,然而mRNA的转录水平则仍可维持较低水平。骨钙素(BGP)的mRNA表达在矿化期开始,并逐渐达到高峰。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ALP等的表达不仪代表了成骨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而目.它们往往对成骨细胞的表型发育起着一定的诱导作用。钙、磷是体内必需的矿物元素,也是体内最多的矿物元素,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本部分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板对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成骨细胞内Cbfα1、ALP、Col-I和BGP的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环境中钙、磷成分的变化,探讨PDLLA/HAP的生物相容性、影响成骨细胞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培养环境的作用,以期为PDLLA/nano-Ha板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一胎鼠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及鉴定本实验的目的为采用两种酶混合多次消化、反复贴壁等方法,以获得孕21天胎鼠颅骨中的大量纯度较高的成骨细胞,为骨代谢的研究奠定基础Ⅱ。材料与方法分离21天孕龄的SD大鼠胎鼠颅骨,剪碎,用Ⅱ型胶原酶(2mg/ml)及胰酶(0.25%)的混合液消化,将后三次所得悬浮液混合后离心,收集细胞,重悬后接种于培养瓶内。采用“反复贴壁法”再次纯化成骨细胞。待培养瓶的成骨细胞长满90%后,加入适量的0.25%的胰蛋白酶再次消化并传代。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并进行摄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及矿化结节染色鉴定成骨细胞。RT-PCR取第2代胎鼠颅骨成骨细胞,设计引物,每个样本设3个重复。矿化结节染色法为取第2代胎鼠颅骨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用骨诱导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进行改良Von Kossa染色。结果原代胎鼠颅骨细胞光镜下表现为细胞体积较大,呈鳞片状,胞浆丰富,多伪足。RT-PCR结果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内参β-actin基因的扩增曲线平滑,均有明显的指数扩增期,扩增效率良好。钙化结节染色培养板底长出肉眼可见的结节样结构,见大量黑色结节状物形成。结论两种酶混合多次消化与差速贴壁纯化法,使分离的成骨细胞具有数量大、纯度高、生长旺盛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实验二PDLLA/nano-Ha对胎鼠颅骨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本实验主要通过扫描电镜、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增殖的检测等方法观察成骨细胞在体外与PDLLA/nano-Ha共培养时其在该材料上形态特征的变化,探讨材料对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PDLLA/nano-Ha的材料块制成底面长宽为10mmm*7mm,高3mm的块状,共33块,环氧乙烷消毒备用。PDLLA/nano-Ha为实验组,聚氯乙烯为对照组。本研究在更换条件培养液前均用不完全的培养液培养24h,使细胞同处在GO期。本实验结果均由第四代成骨细胞所得。用完全培养液浸透实验材料24h,接种第四代胎鼠颅骨细胞到各组材料中培养。在培养的第1d,4d,7d取出材料,固定,乙醇脱水,无水乙醇脱水冷冻干燥、喷金,扫描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增殖的检测采用cck-8法。将第四代胎鼠颅骨细胞等量接种到各组材料表面,不加材料、细胞及培养液为空白对照。分别在培养第4、7、14、21d结束前4h加入cck-8试剂,孵育,将悬液转移至96孔板内,在酶标仪上读取450nm波长下的OD值。成骨细胞细胞周期的检测为接种第四代胎鼠颅骨细胞至装有材料块(设置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12孔板中,培养4、7、14、21天,收集细胞,清洗,固定,离心,重悬,加入RNAse,30min;加入碘化丙啶(PI),避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根据软件分析每例标本的Gl期、S期和G2期细胞数,计算细胞各周期时相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百分比,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以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表示各实验组对OB增殖的影响:PI=(S+G2/M)/(G0/G1+S+G2/M)×100%。采用SPSS10.0软件的One Way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PDLLA/nano-Ha组材料共培养1d,4d,7d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完整,表面粗糙,有丰富的针状突起,突起之间有连接,而且细胞开始重叠生长,随时间延长细胞的数量随之增多,细胞形态由突起于材料表面逐渐变为扁平,与材料紧密贴合。采用cck-8法检测与各实验材料共培养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发现各组细胞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殖,在第4d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开始重叠生长,第14d达到峰值,后开始稍有减弱。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DLLA/nano-Ha组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均较阴性对照组略低,没有显着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4天时PDLLA/nano-Ha组能显着的诱导细胞停留在G2/M期(P≤0.05),S期细胞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7天时PDLLA/nano-Ha组G2/M期的细胞稍少于对照组(P>0.05),S期的细胞百分比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滞留在G0/G1期的细胞则稍多于对照组(P>0.05),但较4天时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0.05);14天时S期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G2/M期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G0/G1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21天时PDLLA/nano-Ha组S期细胞显着少与对照组(P≤0.05),滞留在GO/G1期的细胞较对照组稍高(P>0.05),但明显比PDLLA/nano-Ha组4天,7天,14天时增多(P≤0.05),G2/M期的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略低,但明显比PDLLA/nano-Ha组4天,7天,14天时降低(P≤0.05)。增殖指数PI值,PDLLA/nano-Ha组在4,7,14,21天时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在4天,7天时逐渐升高,在14天时开始降低。结论在与PDLLA/nano-Ha共培养时,成骨细胞可以在PDLLA/nano-Ha材料表面很好的粘附和增殖,PDLLA/nano-Ha对成骨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很小。PDLLA/nano-Ha对成骨细胞还有一定促成骨细胞分化的潜力。实验三PDLLA/nano-Ha对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细胞与PDLLA/nano-Ha共培养,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内Cbf α1、 ALP、Col-I和BGP的mRNA表达影响,探讨PDLLA/nano-Ha影响成骨细胞基因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并根据培养环境中钙、磷浓度的变化,分析其对培养环境的影响,以期为PDLLA/nano-Ha板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PDLLA/nano-Ha制备成一定大小消毒备用。接种第四代胎鼠颅骨细胞到各组材料中,培养,隔日换液。分别在换液后第4、7、14、21天收样。提取总RNA-70℃保存备用。根据GenBank中鼠β-actin mRNA、ALP mRNA、 Col-I mRNA、Cbfal mRNA和BGP mRNA全序列,应用Clone Manager设计引物,每个样本设3个重复。Ca、P含量检测采用收集第2,4,6,8,10,12,14,16,18,20天的培养液各10ml,参照周国君的方法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Ca、P吸光度值,绘制工作曲线,计算Ca、P离子浓度。采用SPSS10.0软件的One 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Cbf α1mRNA从第4天开始表达,随着细胞的增殖而增加。在第4、7、14、21天时,PDLLA/nano-Ha组成骨细胞Cbf α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差异。两组Col-I mRNA从增殖初期开始表达后,表达水平在第7天后明显提高,而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第7、14、21天时,PDLLA/nano-Ha组成骨细胞Col-I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差异(P<0.01)。随着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内ALP mRNA的表达水平先增高后降低,在第7天时达到最高。在第4,7,14天时,PDLLA/nano-Ha组成骨细胞AL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差异(P<0.01)。随着细胞进入矿化期,两组成骨细胞ALP mRNA表达均减少。BGP mRNA从第4天开始表达,在14天时达到峰值。在第4、7、14、21天时,PDLLA/nano-Ha组成骨细胞Cbf α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差异(P<0.01)。培养环境中Ca含量检测显示除第16天、第18天外,PDLLA/nano-Ha组培养液中Ca离子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第14天后突然降低,PDLLA/nano-H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第6天,第8天,10天,12天,14天,16天时PDLLA/nano-Ha组培养液中磷酸盐含量低于对照组,第16天时差异最明显(P<0.05), PDLLA/nano-Ha组下降幅度略高于对照组(P>0.05),第4天时缓缓升高,14天时再次大幅降低,在第16天时最低,PDLLA/nano-H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天后两组磷酸盐含量均缓缓上升。结论成骨细胞与PDLLA/nano-Ha复合材料共培养后,在细胞增殖后期,均能促进Cbfα1、ALP、Col-I和BGP的mRNA表达;在基质成熟与矿化期抑制ALP的mRNA表达,在矿化期减少BGP的mRNA表达,但Cbfα1、Col-I的mRNA表达被不断加强,表明在增殖后期与分化早期PDLLA/nano-Ha能不断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而在分化晚期(矿化期)却降低了细胞分化的速度。同时PDLLA/nano-Ha还通过改变培养液钙磷浓度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的体外基质矿化。第二部分PDLLA/nano-Ha可吸收板固定兔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PDLLA/nano-Ha可吸收板固定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可吸收板在颌骨骨折的可行性,并通过局部使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以促进骨折愈合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材料和方法将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可吸收板性能同第一部分,制成定大小消毒备用。选取成年雄性、体重2.5-3.0kg新西兰兔32只为实验动物。制备PRP。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周、4周、8周和12周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8只。每时间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四只,分别为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和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分别于两侧下颌骨造成实验性骨折,用PDLLA/nano-Ha可吸收板固定,一侧加PRP,另一侧不加。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大体观察:观察实验动物术后全身一般情况,注意骨折局部伤口情况,是否有红肿、溢脓、瘘道出现。骨折端有无移位及异常活动。X线检查: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下颌骨后在46Kv,100mA,0.04S,100cm的条件下进行X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组织学检查:在连接骨痂部位取材两块,一块进行HE染色;另一块制成超薄切片,醋酸铀及枸橼酸铅双重染色,JM-12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各组动物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无移位,咬合正常。标本大体观察显示2周时,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和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可吸收板表面均较粗糙,未见明显降解产物;骨断端可轻微活动,骨折线覆盖有致密组织,两组未见明显差别。4周时,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和骨折线仍可见,表面覆盖薄层骨痂。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骨折线较模糊,表面覆盖骨样组织,质地较硬。骨断端不活动。可吸收板表面均出现虫噬状吸收,少数板表面有少量乳白色降解产物。8周时,两组骨断端均为骨性连接,无活动。12周时,两组骨断端均为骨性连接,可吸收板有明显降解,但无碎裂。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术后第2周,两侧骨折对位良好,无错位,骨折线清晰可见,骨皮质不连续,邻近骨小梁紊乱。术后第4周可吸收板侧骨折线稍模糊,骨髓腔内可见骨痂影像,邻近骨小粱仍然紊乱。术后第8周两组影像无明显区别,骨折线均模糊不清。术后第12周两组骨折线消失,骨小梁数量增多,骨小梁排列趋为整齐。光镜观察术后第2周,双侧骨折端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骨折端附近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新生骨样组织。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可见较多的成骨细胞排列成排,附近有较多的新生骨样组织。术后第4周,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新生骨样组织较第2周时增多,但骨折端仍有炎性细胞浸润,见图4-2; 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骨折端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丰富,炎性细胞减少,见图4-3;术后第8周,两组均可见新形成的骨小梁和软骨丰富,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多见。术后第12周,两组骨折区接近邻近正常骨组织结构,骨基质中骨细胞数目接近正常。骨小梁密集,排列与邻近骨组织中骨小梁相似。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骨折后第2周,PDLLA-nano/HA可吸收板+PRP组骨痂内可见到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细胞形态成长柱形,胞核卵圆或呈梭形,核仁明显,核周有异染色质聚集。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高尔基器发达,见图4-4。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成骨细胞较扁平。术后第4和第8周,两组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均增多,功能极为活跃,有分裂增殖现象。骨痂内可见大量骨细胞,细胞形态长圆形或卵圆形,位于骨陷窝内,核周有异染色质聚集。结论PDLLA/nano-Ha可吸收板组织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中,强度能够满足骨折固定的需要,使用PRP可能有助于骨创得早期愈合。

姚晖[5](2010)在《哈蟆油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衰老是从生殖成熟后才开始或加速的,它是具有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和内生性的生命过程,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机体要经过生长发育期、生殖期、衰老期的生命过程,不同物种在寿限决定上有相似机制。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200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表了《2007年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增加,全球大多数国家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2050年,世界人口增加的一半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80岁以上人口将从9千万增加到4亿,各种老年病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延缓衰老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可见,对衰老和抗衰老领域的研究以及抗衰老药物的开发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哈蟆油(Oviductus Ranae, OR)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sis David)雌蛙的输卵管,经采制干燥而得。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功能。用于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酸(饱和和不饱和)、甾体激素、无机元素、维生素类等多种。目前已发现OR能够显着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其机制为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的生成。除抗衰老作用外,OR还具有抗疲劳、改善内分泌失调、调节神经免疫、脂肪代谢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课题组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发现OR具有升高衰老模型小鼠生殖器官SOD活力,抑制自由基在生殖器官的堆积,防止细胞老化及组织器官的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提高雌性衰老模型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小鼠动情期,增加其卵巢和子宫指数,改善卵巢和子宫的病理改变,从而改善生殖器官的衰萎状况。已开发出以OR为君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的中药制剂益妇灵胶囊(YFL),动物实验表明YFL能显着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显着升高子宫指数、肾上腺指数,改善子宫内膜层萎缩性病变,增加腺体数目和分泌活动,子宫壁增厚。其作为医院制剂(许可证号:XZ20010003)在临床应用多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研发了组方以OR为主,人参、当归为辅的中药复方坤丽片(国食健字G20090379,东方药林牌坤丽片),已通过技术审评即将获得生产批文,通过人体试验证明有明显的祛黄褐斑作用。并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01107471.X)”。在众多衰老学说中,以自由基学说最受重视,支持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也最为丰富。其他衰老学说虽有各自的立论依据及长处,但只有自由基学说可以将许多学说联系起来,成为诸学说的中心。近50年的理论和实验证实,自由基学说是最有说服力的衰老学说之一。而近年来研究表明衰老作为一种正常而复杂的生命过程,涉及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特定程序性变化。众多研究表明,细胞衰老作为衰老的基本过程是借助于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许多细胞因子亦参与到这些信号途径中。其中最经典的细胞衰老途径为P16INK4a-Rb和p53-p21WAF1/CIP1-Rb途径,当这两条途径所涉及的关键调控因子,如p16,p2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等发生改变,细胞将延缓衰老或绕过衰老程序继续增殖。目前已发现这两条衰老途径中p16或p21过高表达均可使衰老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上升和积聚而诱导衰老,其中Rb蛋白表达(即Rb蛋白磷酸化)以及其它调控因子的变化,如Rb的调控因子cyclin和CDK,起着关键作用。前期研究和对OR近20年文献分析发现,哈蟆油延缓衰老作用机制主要与抗ROS作用相关,因此OR抑制ROS积累延缓衰老的同时,是否是也通过调控这两条细胞衰老途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的表达变化,使细胞增殖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以及OR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与上述调控因子表达的是否具有相关性还未见报道。对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OR对上述细胞衰老途径中关键因子的影响,可进一步揭示OR延缓衰老机制。本研究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以细胞衰老信号转导途径p21-Rb和p16-Rb中涉及的关键调节因子p21、p16、cyclinD1、cyclinD3、CDK6及pRb(磷酸化Rb)等为切入点,通过检测血清、肝组织SOD及其分型铜锌-SOD(CuZn-SOD)、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水平以及肝组织衰老病理变化,并且从分了生物学角度探讨哈蟆油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机制;在已发现的OR具有抑制自由基堆积基础上,研究OR对衰老动物上述细胞增殖关键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该药抗氧化作用与调节上述调节因子的相关性;同时研究OR对衰老雌性动物动情周期的影响,对子宫、卵巢组织衰老病理变化和对上述组织中细胞增殖关键调控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OR延缓生殖器官衰老的作用机制,为研究OR延缓生殖衰老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目的:①观察哈蟆油对衰老大鼠体重、动情周期的影响,并且从肝、子宫和卵巢组织来观察OR对机体和生殖器官衰老的组织学变化情况,以及OR对血清、肝组.织SOD及其分型CuZn-SOD、POD, T-AOC等活性的影响;②应用qRT-PCR法检测OR对衰老大鼠肝组织、子宫、卵巢组织cyclinD1和p2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衰老大鼠肝组织、子宫、卵巢组织p16和p2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OR对衰老大鼠肝、子宫组织cyclinD1、cyclinD3、CDK6和pR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大鼠机体和生殖器官的衰老机制;③探讨OR抗氧化作用与细胞增殖调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48只SD雌性青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D-半乳糖(D-gal,350mg/kg)、阳性对照、给药组。阳性对照为维生素E(VE,30mg/kg)组,给药组又分哈蟆油高(OR-H,1.8g/kg)、巾(OR-M,0.9g/kg)、低剂量(OR-L,0.45g/kg)组,每组动物8只。32只SD雄性青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D-半乳糖(D-gal,350mg/kg)、维生素E(VE,30mg/kg)、哈蟆油(OR, 0.9g/kg)组,每组8只。用14%的D-半乳糖溶液颈背部注射方法连续用药42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阳性药组和给药组在颈背部注射D-gal溶液同时灌服给予VE、OR。2、标本的采集及研究方法:①用药过程中观察衰老大鼠体重变化;采集标本前2周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方法检查雌性衰老大鼠阴道上皮角化情况;②连续用OR30d后,取各组大鼠的血清、肝组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肝组织SOD及其分型CuZn-SOD、POD, T-AOC等活性;③取各组大鼠肝、子宫、卵巢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子宫和卵巢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④应用qRT-PCR法检测肝、子宫和卵巢组织cyclinD1、p21的基因水平;⑤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和p2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yclinD1、cyclinD3、CDK6和pRb蛋白的表达;⑥探讨肝组织SOD、POD及T-AOC等活性与细胞增殖调控因子p16、p21、cyclinD1、CDK6和pRb等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OR对衰老大鼠衰老体征、组织形态学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1.1动物实验结果:一般体征方面,与Normal组比较,D-gal组大鼠神态萎靡,活动较少,毛发脱落较明显,色泽暗发黄;OR各剂量组大鼠神态活动度较D-gal组活泼,毛发色泽等接近Normal组。体重方面,Normal组体重均数低于D-gal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2);OR-H和M组雌性大鼠体重低于D-gal组,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0.001),而雄性大鼠各组体重均未见差异(P=0.648)。动情周期方面,衰老组雌性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动情周期延长,动情期缩短。OR组能使雌性衰老大鼠动情周期较衰老模型组缩短,动情期时间延长,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1.2组织形态和病理学结果:大体解剖学改变,正常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颜色棕红,质软而脆,外观未见异常。D-gal组大鼠肝脏表面可见白色坏死点,肝脏颜色偏白,OR各剂量组较D-gal组肝脏颜色较红,外观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D-gal组子宫萎缩变细,OR各剂量组较D-gal组子宫较肥厚,外观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D-gal组卵巢缩小,表面明显苍白,点状突起较少,OR各剂量组较D-gal组卵巢色泽较红,表面可见多个白色点状突起。光镜观察,正常组肝细胞镜下结构正常,肝索排列规律,肝窦正常,中央静脉无异常。D-gal组肝细胞体积缩小,核亦缩小,胞浆嗜酸性增强,部分肝细胞连接松散,肝窦明显扩张,肝索狭窄。OR-H组肝细胞及细胞核结构,大小、肝窦、肝索结构未见明显异常。OR-M和L组肝细胞增大,核大,部分肝细胞可见双核,肝索及肝窦未见明显异常。正常组子宫组织镜下内膜、肌层、外膜各层结构清晰,内膜上皮细胞排列规整,腺体丰富。D-gal组子宫内膜上皮增生但变薄,分泌减轻或不明显,间质间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OR各剂量组子宫具有与D-gal组类似的萎缩性病理改变特点,但内膜层较D-gal组病变有所改善,OR-H和M组子宫腺体增生明显,分泌现象明显,间质细胞肥大增生。OR-L组子宫内膜腺体及上皮增生,但较前两个剂量组轻。正常组卵巢组织镜下可见各个发育阶段的卵泡和多个黄体,卵泡内呈多层颗粒细胞,成熟卵泡各层细胞分布均匀,排列规整。D-gal组卵泡发育受阻,初级卵泡数目增多,成熟卵泡数目较少,黄体数目减少。OR各剂量组镜下可见多个各级卵泡及成熟卵泡,黄体发育体积较大,卵泡内呈多层颗粒细胞。1.3抗氧化指标结果:D-gal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SOD、CuZn-SOD、POD和T-AOC活性明显降低,与Normal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OR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血清和肝组织中上述指标数值(P值均为0.000),尤以OR-H组较为明显。2、衰老大鼠肝、子宫和卵巢组织cyclinDl基因表达降低,p21基因高表达,OR可提高cyclinDl基因,降低p21基因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增殖。2.1 OR对衰老大鼠肝、子宫和卵巢组织cyclinDl基因表达的影响。2.1.1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Normal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28),给予不同剂量OR后,OR各剂量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16,0.007,0.000)。OR-M组作用较明显。2.1.2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cyclinDl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40),OR组cyclinDl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0)。2.1.3衰老大鼠子宫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0.002,0.004)。cyclinD1基因随着OR剂量增加而升高。2.1.4衰老大鼠卵巢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cyclinD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02);OR各剂量组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2.2 OR对衰老大鼠肝、子宫和卵巢组织p21基因表达的影响。2.2.1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p21基因表达与Normal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与D-gal组比较,p21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OR-M组降低p21基因表达较为明显。2.2.2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p2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8);OR组p2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1001)。2.2.3衰老大鼠子宫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p2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p2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2.2.4衰老大鼠卵巢组织qRT-PCR结果显示,D-gal组p21基因表达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p21基因表达与D-gal组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3、免疫组化显示衰老大鼠细胞增殖调控相关蛋白p16和p21高表达,OR可降低这些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3.1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16和p21多为胞浆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和p21阳性细胞积分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OR-M和OR-L组与D-gal组相比,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1,0.000)。OR各剂量组与D-gal组相比,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3.2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16和p21多为胞浆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和p21阳性细胞积分与Normal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2)。OR各剂量组与D-gal组相比,p16、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2,0.008)。3.3衰老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子宫组织p16和p21阳性染色多为胞浆着色,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浆、子宫间质腺体腺上皮细胞胞浆,外膜上皮也有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9)。D-gal组p21阳性细胞积分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与D-gal组相比,p16、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0.001,0.002;0.001,0.000,0.000)。3.4衰老大鼠卵巢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卵巢组织p16和p21多为弥漫性染色,阳性染色于各级卵泡、卵细胞、黄体,黄体表达强于卵泡,部分间质细胞胞浆染色亦呈阳性。D-gal组p16和p2l阳性细胞积分与Norm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分别为0.019,0.000)。OR-M、OR-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与D-gal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分别为0.004,0.002)。OR各剂量组与D-gal组p21阳性细胞积分比较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4、Westernblotting法显示衰老大鼠肝、子宫和卵巢组织细胞衰老相关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D3,细胞周期激酶CDK6以及pRb的表达下降,OR可提高这些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4.1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D-gal组肝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为0.000),OR-H组尤为明显。D-gal组cyclinD3蛋白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cyclin D3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OR-H组尤为明显。D-gal组CDK6蛋白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9);OR-H组CDK6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4), OR-M、L组CDK6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D-gal组pRb蛋白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pRb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显着升高(P值均为0.000),OR-H组尤为明显。4.2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D-gal组cyclinD1、cyclinD3、CDK6、pRb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OR组cyclin D1、cyclin D3、CDK6和pRb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4.3衰老大鼠子宫组织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D-gal组子宫组织cyclinD1表达与Normal相比均数低于后者,差异无显着性(P=0.257)。OR各剂量组cyclin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OR-H和OR-L表达高于D-gal组,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0,0.001),OR-M组均数高于D-gal组,但差异无显着性(P=0.999),OR-H组表达最高。D-gal组cyclinD3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子宫组织cyclin D3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OR-L组尤为明显。D-gal组CDK6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子宫组织CDK6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值均为0.000),低剂量组尤为明显。D-gal组pRb表达与Normal比较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0)。OR各剂量组子宫组织pRb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OR各剂量组表达高于D-gal组,差异有显着性(P值分别为0.001,0.002,0.000)。5、肝组织SOD、POD及T-AOC等活性与细胞增殖调控因子p16、p21、cyclinD1、CDK6和pRb等蛋白表达的相关性。5.1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SOD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Spearman r=-0.487;Pearson r=-0.849,SOD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S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752,Spearman r=0.484,Spearman r=0.740,S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SOD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719: Pearson r=-0.680,SOD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S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755,Spearman r=0.687,Pearson r=0.863,S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5.2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POD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Spearman r=-0.403;Pearson r=-0.712,SOD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P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760,Spearman r=0.396,Spearman r=0.806,P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POD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rson r=-0.765; Person r=-0.774,POD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P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869,Spearman r=0.716,Pearson r=0.918,POD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5.3雌性衰老大鼠肝组织T-AOC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Spearman r=-0.552;Pearson r=-0.764,T-AOC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T-AOC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577,Spearman r=0.357,Spearman r=0.724,T-AOC活性与cyclinDl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雄性衰老大鼠肝组织T-AOC活性与p16或p21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0.702; Pearson r=-0.703, T-AOC与p16蛋白表达或p21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T-AOC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Pearson r= 0.782, Spearman r=0.615, Pearson r=0.880, T-AOC活性与cyclinD1或CDK6或pRb蛋白表达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0.000)。结论:1.衰老雌性大鼠动情周期延长,动情期缩短;肝、子宫、卵巢组织结构发生损伤,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血清和肝组织SOD、CuZn-SOD、POD和T-AOC活性明显降低。应用OR可以减缓衰老组织结构的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改善衰老子宫和卵巢萎缩和衰老程度,能使雌鼠动情周期缩短,动情期时间延长,能提高血清和肝组织中抗氧化指标,从而延缓机体和生殖器官的衰老。2. qRT-PCR实验结果显示衰老大鼠肝组织、子宫、卵巢组织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基因表达降低,负性调控因子p21基因高表达,应用OR可提高cyclinD1基因表达,降低p21基因表达。3.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衰老大鼠肝、子宫、卵巢组织p16、p21蛋白高表达,应用OR可降低上述蛋白的表达。4. Westernblotting实验显示衰老大鼠肝、子宫组织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D3、CDK6蛋白和关键因子pRb低表达,应用OR可显着提高上述蛋白的表达。5.OR抗氧化作用与细胞增殖调控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在不同性别上均有相关性,但性别之间有差异。在雄性衰老大鼠方面,SOD、POD和T-AOC活性均与p16或p21蛋白表达具有负相关性;与cyclinD1、CDK6和pRb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在雌性衰老大鼠方面,SOD、POD和T-AOC活性均与p16或p21蛋白表达具有负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比较,在雌性中,SOD、POD和T-AOC活性与p16相关性不如与p21的相关性,这与雄性有差别;SOD、POD和T-AOC活性与cyclinD1、CDK6和pRb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根据相关系数比较,上述抗氧化指标与CDK6相关性不如与其它两种蛋白明显,这与雄性有差别。6.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验结果,推测OR延缓衰老机制为↓ROS积聚,↑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衰老组织中p16和p21过表达,↑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cyclinD3、CDK6水平→使Rb蛋白磷酸化水平↑→释放出转录因子蛋白进入核内→与相应靶基因启动子上的对应序列结合→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延缓细胞衰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衰老。此推测还需进一步证明。

许涛[6](2010)在《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参麦蜂胶煎剂由生脉散加蜂胶而成,临床用于肿瘤放疗后所致辐射损伤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参麦蜂胶煎剂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模型组、维生素E组、生脉散组、参麦蜂胶煎剂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前后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脾脏系数、脾小体数、骨髓造血细胞(BMNC)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平均存活时间、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照射前后给与小鼠参麦蜂胶煎剂,较辐射模型组能显着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BMNC数量(P<0.05),增加脾脏系数和脾小体的个数(P<0.05),提高存活时间(P<0.05),减轻放射所致血清T-SOD活性的下降(P<0.05),并且抑制MDA含量的升高(P<0.05);在防止辐射损伤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脾脏系数下降和提高存活时间方面,参麦蜂胶煎剂组药效优于维生素E组。结论:参麦蜂胶煎剂能够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BMNC数量,增加脾脏系数和脾小体个数,提高小鼠存活时间、血清T-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60Coγ射线导致的氧化损伤有关。

王芳[7](2009)在《覆盆子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覆盆子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是一味传统补肾中药,药食两用,其未成熟果实入药,有益肾,固精缩尿之功效,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萎早泄,遗精,滑精等症。目前国内外对覆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组成和药理活性方面,而对糖蛋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覆盆子为原料,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覆盆子糖蛋白进行了提取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了组成及结构结构测定,采用现代功能评价方法对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覆盆子糖蛋白,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h,提取2次,糖蛋白得率为7.526%。(2)经DEAE-52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五种覆盆子糖蛋白组分:RGP-2、RGP-3-a、RGP-3-b、RGP-4和RGP-5。经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法和SDS-PAGE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说明它们均为组成均一的覆盆子糖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54.5kD、77.5kD、50kD、32.1kD和30kD。(3)五种覆盆子糖蛋白RGP-2、RGP-3-a、RGP-3-b、RGP-4和RGP-5的糖含量分别为:79.39%、75.43%、80.45%、83.88%、62.3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35%、20.92%、16.78%、13.60%、35.5%。(4)覆盆子糖蛋白单糖组成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RGP-2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和果糖组成,其糖链中同时存在α-、β-糖苷键;RGP-3-a由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组成,其糖链主要以β-糖苷键相连;RGP-3-b主要由葡萄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可能含有少量硫酸基;RGP-4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核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组成,其糖链主要由β-糖苷键相连;RGP-5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核糖和木糖组成。五种糖蛋白分子都含有吡喃环。(5)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五种覆盆子糖蛋白几乎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在氨基酸种类上无差异。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均较高,构成植物糖蛋白O-糖肽键的丝氨酸、酪氨酸也较高。(6)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的总还原力和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有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糖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7)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可以显着提高受试小鼠血清、肝组织、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而显着降低这些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覆盆子糖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邓惠玲[8](2006)在《蓝莓、菟丝子、益智仁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蓝莓(学名越桔blueberry)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其果实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及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是常用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在中医药学上是助精神,抗衰老的传统用药。益智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强心、抗癌、抗过敏、抗衰老、镇静、镇痛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本研究首先选用自然衰老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连续30天灌胃不同组合的蓝莓、菟丝子、益智仁水提取物和蓝莓乳饮料,应用Y型电迷宫观察其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借助于紫外分光光度仪,观察其对小鼠脑组织内抗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的影响。结果表明,Y-迷宫训练中蓝莓、菟丝子和益智仁的复合物组小鼠达到学会标准的次数显着减少;同时提高小鼠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以上结果提示蓝莓、菟丝子和益智仁复合物促进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理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性有关。 选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mg/kg,每日1次,连续6周,同时阳性对照组灌胃脑复康,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灌胃不同组合的蓝莓、菟丝子、益智仁水提取物。应用Moriss水迷宫观察其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仪,观察其对小鼠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组织和血清的抗氧化酶SOD、GSH-Px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结果表明,Moriss水迷宫训练中,蓝莓和菟丝子、益智仁复合物能缩短潜伏期、增加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显着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各组织和血清中抗氧化物酶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以上结果提示蓝莓、菟丝子和益智仁复合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机理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性有关。

尚冰[9](2006)在《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模型大鼠MDA、SOD、GSH-Px、T-AOC、8-OHdG、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模型大鼠MDA、SOD、GSH-Px、T-AOC、8-OHdG、端粒长度变化的研究,探讨脾虚状态下端粒长度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揭示脾虚的科学内涵。 方法:1.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评价专家系统; 2.观察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证模型大鼠端粒长度、8-OHdG、MDA、SOD、GSH-Px、T-AOC的变化规律。 结果:1、采用李德新教授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可以成功地建立脾虚证以及各亚型大鼠动物模型,其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动物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持久、死亡率低的特点。在模糊数学模式识别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脾虚证动物模型评价专家系统。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SOD、6SH-Px、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降低,且与正常组比较P<0.05,脾阴虚证、脾阳虚证的SOD、GSH-Px、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且脾阳虚证比脾阴虚证降低的更明显。血清和脑皮质中的SOD、GSH-Px、总抗氧化能力,在脾虚三证中存在着差异,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降低程度以脾阳虚证为最高,脾阴虚证次之,脾气虚证最轻。 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且与正常组比较P<0.05。脾阴虚证、脾阳虚证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且脾阳虚证比脾阴虚证升高的更明显。血清和脑皮质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在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中存在着差异,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升高程度以脾阳虚证为最高,脾阴虚证次之,脾气虚证较低。 3、脾气虚证组大鼠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阴虚证组和脾阳虚证组大鼠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阴虚证组与脾阳虚证组大鼠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显着高于脾气虚证组(P<0.05),但脾阴虚证组与脾阳虚证组大鼠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存在脾阳虚证组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比脾阴虚证组增多的趋势。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证模型大鼠之间24小时尿8-OHdG排泄量有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的趋势。 4、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脑皮质中端粒长度显着降低,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脾阴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脑皮质中端粒长度显着降低,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脑皮质中端粒长度比较P>0.05,无显着差异。 结论: 1、运用在模糊数学模式识别方法基础上改进开发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症状评价专家系统(2.0)对脾虚证动物模型进行评价,效果较好。 2、在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证中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损伤和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且在脾虚三证中表现有明显的程度差异。从而证明在脾病的发展过程中,脾气虚证是脾病发展

曹春雨[10](2005)在《制首乌对叠氮钠脑内灌流大鼠的脑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与依据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内胆碱能神经退行性变导致AD认知功能缺损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是胆碱能神经传导的内源性化学递质,Ach脑内水平的平衡调节对维持学习、记忆、注意力等脑高级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脑内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一种在麻醉或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脑内取样的新手段,它的出现为脑内细胞外环境进行在体采样和动态监测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异常在AD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叠氮钠(NaN3)作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抑制剂,能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异常。研究表明,脑外给予NaN3可导致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胆碱能神经功能下降等与AD的病理改变相似的病变。本研究拟采用脑内灌流0.2%叠氮钠120min的方式造成胆碱能神经功能障碍的模型,为寻找新的治疗痴呆的药物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何首乌是传统的常用的补益中药,有滋补肝肾,延年益寿,健脑调心的功效。已有的研究证实它具有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药理作用,提示何首乌可能对脑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中选用已证实有效的剂量的制首乌水煎液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制首乌对叠氮钠灌流所致的大鼠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为何首乌作为脑保护剂治疗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所致的痴呆提供实验依据。 2.研究方法 (1) 微透析技术动态监测脑内Ach/Ch水平变化:微透析技术是利用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半透膜顺浓度梯度进行扩散的原理为基础进行脑内采样的技术。本研究采用此方法实现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脑内细胞外Ach/Ch水

二、中药固真方制备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固真方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虎耳草属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1.1.1 虎耳草属药材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及成分分析
        1.1.2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临床应用
        1.3.2.1 治疗中耳炎
        1.1.2.2 治疗牙患
        1.1.2.3 治疗慢性气管炎
        1.1.2.4 治疗前列腺增生
        1.1.2.5 治疗荨麻疹
        1.1.3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药理作用
        1.1.3.1 抗炎症作用
        1.1.3.2 抑菌作用
        1.1.3.3 治疗增生类疾病
        1.1.3.4 保肝护肝功能
        1.1.3.5 抗肿瘤作用
        1.1.4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研究展望
    1.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理
        1.2.1.1 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毒理作用
        1.2.1.2 对恶性肿瘤细胞程序调亡的作用
        1.2.1.3 对肿瘤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1.2.1.4 对恶性肿瘤细胞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调控
        1.2.1.5 对恶性肿瘤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2.1.6 对恶性肿瘤的抑制和抗转移作用
        1.2.1.7 对恶性肿瘤的反突变作用
        1.2.1.8 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1.2.1.9 对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 中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
        1.2.2.1 活血化瘀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2 扶正固本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3 清热解毒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4 单复方和验方的实验研究
        1.2.2.5 中药预防肝癌的实验研究
        1.2.3 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1.2.3.1 外科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2 化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3 放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4 中药介入疗法治疗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与纯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
        2.1.4.1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2.1.4.2 黄酮含量的测定
        2.1.4.3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1.4.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
        2.1.5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提取
        2.1.6 黄酮纯度的计算
        2.1.7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
        2.1.7.1 树脂的预处理
        2.1.7.2 树脂的筛选
        2.1.7.3 静态吸附平衡时间考察
        2.1.7.4 静态解吸平衡时间的考察
        2.1.7.5 静态吸附上样液浓度的考察
        2.1.7.6 静态吸附洗脱液浓度的考察
        2.1.7.7 静态吸附上样液pH的考察
        2.1.7.8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动态洗脱曲线的考察
        2.1.7.9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纯化效果的考察
    2.2 结果
        2.2.1 芦丁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 料液比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 乙醇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4 乙醇浸提次数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5 乙醇浸提时间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6 提取温度对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7 正交试验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2.2.8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验证结果
        2.2.9 树脂筛选的结果
        2.2.10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平衡时间
        2.2.11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平衡时间
        2.2.12 上样液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3 洗脱剂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的影响
        2.2.14 上样液PH对甘青虎耳草黄酮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5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动态洗脱曲线
        2.2.16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效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
        3.1.5 不同浓度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3.1.6 H22细胞的培养
        3.1.7 胎盼蓝染色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致死率
        3.1.8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抑制率
        3.1.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H22细胞的观察
        3.1.10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1.11 H22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3.1.12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生长的影响
        3.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影响
        3.2.3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株
        4.1.2 动物
        4.1.3 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4.1.4 试剂
        4.1.5 仪器
        4.1.6 甘青虎耳草黄酮急性毒性试验
        4.1.7 小鼠H2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4.1.8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4.1.9 小鼠抑瘤率和脏器指数的测定
        4.1.10 生命体征观察
        4.1.11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的测定
        4.1.12 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4.1.13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测定
        4.1.14 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检测
        4.1.15 生存时间观察
        4.1.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2.2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H22肝瘤的抑瘤效果
        4.2.3 一般状况观察
        4.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癌诊断指示酶的影响
        4.2.5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4.2.6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7 小鼠生存率分析
        4.2.8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
        4.2.9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H22肝癌小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2)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质谱分析及其粗提液影响MEF细胞衰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及质谱分析
    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实验材料、主要试剂与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螺旋藻激酶粗提液影响MEF细胞衰老探讨
    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痴呆的中医病机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AD的Aβ淀粉样肽代谢及毒性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用药特点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田金洲教授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特色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金思维提取物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中APP及A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混旋聚乳酸可吸收板生物相容性研究及其在内固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板组织相容性研究
    实验一 胎鼠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及鉴定
    实验二 PDLLA/nano-Ha对胎鼠颅骨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实验三 PDLLA/nano-Ha对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环境的影响
    附图
第二部分 PDLLA/nano-Ha可吸收板固定兔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图
中外文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5)哈蟆油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哈蟆油对衰老大鼠的作用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哈蟆油对衰老大鼠cyclinD1和p21基因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免疫组化法探讨哈蟆油对衰老大鼠p16,p21蛋白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免疫印迹法检测哈蟆油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哈蟆油抗氧化作用与细胞增殖调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创新性总结
展望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辐射防护剂研究概况
    2 中医对辐射损伤的认识
        2.1 辐射损伤的病因
        2.2 中医文献对辐射损伤病机、病症的认识
        2.3 中医文献中治疗辐射损伤的治法分析
    3. 参麦蜂胶煎剂及其配伍分析
        3.1 药物组成和用量
        3.2 配伍意义
        3.3 文献论述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1.4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药物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辐射损伤小鼠模型的制备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实验步骤与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
        3.2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3 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
        3.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比较
        3.5 小鼠体重变化和脾脏系数
        3.6 小鼠脾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3.7 小鼠血清T-SOD活性及MDA含量检测
        3.8 小鼠的存活时间观察
讨论
    1. 辐射损伤的病因和病机
    2. 参麦蜂胶煎剂的组方特点
    3. 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4. 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5. 对小鼠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7)覆盆子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覆盆子的概述
        1.1 覆盆子的起源、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
        1.2 化学组成
        1.2.1 黄酮类
        1.2.2 萜类
        1.2.3 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1.2.4 其它营养成分
        1.3 药理活性
        1.3.1 对生殖系统的调节作用
        1.3.2 免疫增强作用
        1.3.3 抗诱变作用
        1.3.4 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1.3.5 改善记忆力的作用
        1.3.6 抗肿瘤活性
        1.3.7 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
        1.3.8 对睾丸素分泌与血液胆固醇的影响
        1.3.9 其它作用
        1.4 总结与展望
    2 糖蛋白的概述
        2.1 糖蛋白及其研究现状
        2.1.1 糖蛋白的定义
        2.1.2 糖蛋白的发展历史
        2.1.3 糖蛋白的分布
        2.2 糖蛋白的结构
        2.2.1 糖蛋白的组成
        2.2.2 糖蛋白中糖肽键的类型
        2.2.3 糖蛋白中糖链的结构
        2.2.4 糖蛋白的立体结构
        2.3 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2.3.1 免疫调节活性
        2.3.2 抗氧化活性
        2.3.3 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2.3.4 抗肿瘤活性
        2.4 糖蛋白研究的常用方法
        2.4.1 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2.4.2 糖蛋白的结构研究
        2.4.3 糖蛋白中糖链结构的研究
        2.5 糖蛋白研究展望
    3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3.1 立题意义
        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覆盆子糖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糖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1.3.2 覆盆子糖蛋白提取工艺
        1.3.3 覆盆子糖蛋白提取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试验
        1.3.4 优化覆盆子糖蛋白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覆盆子糖蛋白含量的测定
        2.1.1 葡萄糖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
        2.1.2 换算因子f的测定
        2.1.3 覆盆子糖蛋白得率的计算公式
        2.2 覆盆子糖蛋白提取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料液比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 提取温度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
        2.2.3 提取时间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
        2.2.4 提取次数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
        2.3 优化覆盆子糖蛋白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2.4 验证试验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覆盆子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覆盆子糖蛋白纯化工艺
        1.3.2 覆盆子糖蛋白的纯度鉴定
        1.3.3 覆盆子糖蛋白的分子量测定
        1.3.4 覆盆子糖蛋白的理化性质测定
        1.3.5 覆盆子糖蛋白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覆盆子糖蛋白的分离纯化
        2.1.1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覆盆子糖蛋白粗品
        2.1.2 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覆盆子糖蛋白半纯品RGP-X'
        2.2 覆盆子糖蛋白的纯度鉴定
        2.2.1 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法纯度鉴定
        2.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纯度鉴定
        2.3 覆盆子糖蛋白的分子量测定
        2.4 覆盆子糖蛋白的理化性质测定
        2.5 覆盆子糖蛋白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5.1 覆盆子糖蛋白的单糖组成分析
        2.5.2 覆盆子糖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2.5.3 盆子糖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覆盆子糖蛋白的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3.2 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1.1 总还原能力测定
        2.1.2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作用
        2.1.3 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2.1.4 对有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2.2 覆盆子糖蛋白粗提物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2.2.1 小鼠体重变化及器官重量
        2.2.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测定
        2.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
        2.2.5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的测定
    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蓝莓、菟丝子、益智仁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自由基衰老学说
        1.1.1 自由基与衰老的关系
        1.1.2 脑老化的功能和形态变化及其与自由基的关系
        1.1.3 抗氧化物质与延缓衰老
    1.2 健脑益智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
        1.2.1 对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影响
        1.2.2 抗自由基损伤
        1.2.3 钙拮抗作用
        1.2.4 改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1.2.5 抗细胞凋亡
        1.2.6 调节一氧化氮(NO)含量和增强长时程增强(LTP)
        1.2.7 神经生长因子(NGF)样作用
    1.3 抗衰老中药的实验研究方法
    1.4 蓝莓的研究进展
        1.4.1 蓝莓的自然状况及应用
        1.4.2 蓝莓的化学成分
        1.4.3 蓝莓的药理作用
    1.5 菟丝子的研究进展
        1.5.1 菟丝子的自然状况
        1.5.2 菟丝子化学成分
        1.5.3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
    1.6 益智仁的研究进展
        1.6.1 益智仁的自然状况及应用
        1.6.2 化学成分
        1.6.3 药理作用
    1.7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蓝莓乳饮料的研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工艺配方
        2.1.4 工艺流程
        2.1.5 技术要点 水处理
        2.1.6 感观质量评分
        2.1.7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配方的确定
        2.2.2 稳定剂的选择
    2.3 产品质量标准
        2.3.1 感官指标
        2.3.2 理化指标
        2.3.3 微生物指标
    2.4 结论
    参考文献
3 蓝莓、菟丝子、益智仁对自然衰老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3.2.1.1 实验动物饲养、分组
        3.2.1.2 给药方案及实验程序
        3.2.2 行为实验
        3.2.2.1 Y-型电迷宫的结构及原理
        3.2.2.2 训练方法
        3.2.2.3 测试指标和相关标准
        3.2.3 脑组织处理及准备
        3.2.4 组织蛋白测定
        3.2.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
        3.2.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GSH-PX)
        3.2.7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3.3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行为实验—Y-型电迷宫实验
        3.4.2 脑组织SOD、GSH-PX的活力
        3.4.3 脑组织MDA含量
    3.5 讨论
    3.6 小结
    参考文献
4 蓝莓、菟丝子、益智仁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
        4.2.1.1 实验动物饲养、分组
        4.2.1.2 给药方案及实验程序
        4.2.2 行为实验
        4.2.2.1 原理:
        4.2.2.2 空间学习、记忆试验操作方法
        4.2.3 组织处理及准备
        4.2.4 组织蛋白测定
        4.2.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
        4.2.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
        4.2.7 丙二醛含量测定
    4.3 统计学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动物一般情况与体重
        4.4.2 行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
        4.4.2.1 Morris迷宫定位航行试验
        4.4.2.2 小鼠空间探索实验
        4.4.3 脑组织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4.5 讨论
    4.6 小结
    参考文献
5 蓝莓、菟丝子、益智仁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血清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及饲养
        5.2.1.1 实验动物饲养、分组
        5.2.1.2 给药方案及实验程序
        5.2.2 组织处理及准备
        5.2.3 组织蛋白测定
        5.2.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
        5.2.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
        5.2.6 丙二醛含量测定
        5.2.7 脾重指数
    5.3 统计学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脾脏组织脾重指数、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5.4.1.1 脾重指数
        5.4.1.2 脾脏组织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5.4.2 心脏组织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5.4.3 肝脏组织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5.4.4 肾脏组织SOD、GSH-PX的活力、MDA含量
        5.4.5 血清SOD的活力、MDA含量
    5.5 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模型大鼠MDA、SOD、GSH-Px、T-AOC、8-OHdG、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对运用模糊数学中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模型评价的方法加以改进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
        2.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3.运用模糊数学中模式识别方法对脾虚模型大鼠进行评价
    结果与分析
        1.第一阶段模型评估
        2.第二阶段模型评估
        3.模式识别方法评价脾虚大鼠模型的专家判别
    讨论
        1.证侯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与基本要求
        2.国内外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状况
        3.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4.对本实验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动物模型评价的探讨
        5.对本实验动物取材方式的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大鼠血清与脑组织MDA、GOD、GSH-Px、T-AOC、尿中8-OHdG含量和脑组织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
        2.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观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1.MDA、GOD、GGH-Px、T-AOC的测定
        2.8-OHdG含量的测定
        3.端粒长度的测定
        4.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MDA、SOD、GGH-Px、T-AOC的变化
        2.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尿中8-OHdG含量的变化
        3.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模型组大鼠端粒长度的变化
    讨论
        1.脾虚证的学术源流
        2.脾虚的现代研究
        3.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自由基导致DNA损伤、端粒长度变化探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10)制首乌对叠氮钠脑内灌流大鼠的脑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的基础研究
        1.1.1 何首乌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有效成分研究】
        【单味药制剂研究】
        【复方研究】
        1.1.2 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有效成分研究】
        【单味药制剂研究】
        【复方研究】
        1.1.3 何首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有效成分研究】
        【单味药制剂研究】
        【复方研究】
        1.1.4 总结
    1.2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理研究中的实践
        1.2.1 原理与特点
        1.2.2 基本构成及相关探讨
        (1) 探针及其套管
        (2) 灌流泵
        (3) 导管
        (4) 收集装置
        (5) 测定装置
        1.2.3 微透析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2.5 几个在微透析试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回收率
        (2) 灌流液的选择和流速
        (3) 在进行微透析试验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2.实验研究
    前言
    2.1 研究方法
        2.1.1 微透析操作
        2.1.2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乙酰胆碱和胆碱含量
        2.1.3 放射性同位素结合测定胆碱乙酰化酶活力
        2.1.4 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力
        2.1.5 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法测定胆碱能M受体结合力
        2.1.6 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法测定NMDA受体结合力
        2.1.7 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含量
        2.1.8 用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
    2.2 叠氮钠脑内灌流致纹状体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
        2.2.1 材料和方法
        【动物】
        【试剂与药品】
        【仪器】
        【动物分组与处理】
        【样品测定】
        【数据分析】
        2.2.2 试验结果
        2.2.2.1 叠氮钠脑内灌流120min对纹状体细胞外Ach水平的影响
        2.2.2.2 叠氮钠脑内灌流120min对纹状体细胞外Ch水平的影响
        2.2.2.3 叠氮钠脑内灌流120min对纹状体ChAT与AchE活力的影响
        2.2.2.4 叠氮钠脑内灌流120min对纹状体NMDA受体和胆碱能M受体结合力的影响
        2.2.2.5 叠氮钠脑内灌流120min对纹状体LD含量的影响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2.3.1 材料和方法
        【动物】
        【试剂与药品】
        【仪器】
        【动物分组与处理】
        【样品测定】
        【数据分析】
        2.3.2 试验结果
        2.3.2.1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纹状体细胞外Ach水平的影响
        2.3.2.2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纹状体细胞外Ch水平的影响
        2.3.2.3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纹状体的ChAT与AchE活力的影响
        2.3.2.4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纹状体的NMDA受体和胆碱能M受体结合力的影响
        2.3.2.5 制首乌对脑内灌流叠氮钠大鼠纹状体的乳酸含量的影响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结论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药固真方制备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 崔玮.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2]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质谱分析及其粗提液影响MEF细胞衰老探讨[D]. 何秋璟.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4)
  • [3]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特点研究[D]. 韩德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7)
  • [4]混旋聚乳酸可吸收板生物相容性研究及其在内固定中的应用[D]. 胡图强. 武汉大学, 2013(07)
  • [5]哈蟆油延缓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姚晖.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 [6]参麦蜂胶煎剂的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许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覆盆子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D]. 王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09(S1)
  • [8]蓝莓、菟丝子、益智仁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邓惠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3)
  • [9]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模型大鼠MDA、SOD、GSH-Px、T-AOC、8-OHdG、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D]. 尚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12)
  • [10]制首乌对叠氮钠脑内灌流大鼠的脑保护机制研究[D]. 曹春雨.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06)

标签:;  ;  ;  

中药古珍方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