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形码、无线通讯技术与货物运输(论文文献综述)
唐浩[1](2021)在《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水平升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用工成本逐年递增等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社会物流园区纷纷加快智能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运用在园区安防提高和效率提升,创新构建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近年来,铁路以物流基地为载体,持续深化货运增量行动,实现连续四年货运量持续增长,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铁路物流基地沿用传统人眼盯控、经验决策的安防作业模式,难以适应铁路货运持续增量的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了提升铁路物流基地的作业安防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基于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铁路物流基地各作业环节安全事故与问题隐患的成因,得出碰撞冲突是作业安防突出问题。在解析铁路物流基地整车与集装箱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包括3大环节共15个细分场景的风险项点及对应安防需求。借鉴社会物流企业作业安防体系建设的共性特征与发展经验,引入轨迹交叉论,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场景,提出作业安防体系的构建思路,运用需求传递和聚类方法研究提出了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技术体系架构。围绕铁路物流基地站内走行环节车辆交通拥堵、绕行、碰撞问题,构建“大门-汽车衡-仓库”为主体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围绕库内叉车、货运员与设施的碰撞冲突问题,构建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多叉车库内搬运防撞模型算法,设计货运员与叉车的冲突解决方案和派发任务叉车路径规划优先级排序。本文以构建轨迹交叉影响下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为目标,重点研究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技术体系、站内走行车辆路径优化与库内叉车搬运防撞方法,为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图51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宋敏[2](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以异军突起之势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物流业的发展,但传统的物流追踪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能定时定点地查询货物所在位置,并且只能针对物流车辆整体进行追踪,没有细化到每一件货物,容易产生串货、丢货现象,如果货物为重要货物包括贵重物品和危险品,比如疫苗、黄金、易燃易爆易腐蚀品等,它们的丢失、掉包或损坏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危害,若将货物错误配送也无法及时追回。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管系统。本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使用Nano Pi 2 Fire开发板作为车载主机,S5P4418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了包括GPS车辆定位模块、RFID货物标签识别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车载物流监管系统。各模块设计都遵循性能优、体积小、功耗低的原则,系统稳定性好,易于使用。软件方面采用嵌入式Linux架构,在车载终端编写了系统数据采集的驱动程序,完成了各个模块的驱动;在PC端搭建Linux开发环境,实现了基于Spring Boot架构的后台服务器,同时设计了Mysql数据库表用来存储车载终端采集到的数据;前端部分创建Vue项目完成了动态页面的显示,通过访问服务器即可查看货物的运输状态与车辆、驾驶员的使用情况。本系统实现了对货物实时位置、运送轨迹的网页显示,也实现了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调度。经过多次测试,本系统运行稳定性较高,定位准确,为以后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刘凯[3](2020)在《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先进信息技术及科学管理理念逐渐成为提高生产效益,并且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代经营管理人员习惯于重视成本的降低,但是商品货物的出入库、库存等成本具备限值,利用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对企业今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不断的提高,物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诸多便捷的同时,对于企业的物流环节、仓储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仓储环节作业严重滞后、顾客服务无法满足、库管理的物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等,都要求仓储工作模式能够重新定位,从而满足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仓储各个环节的业务需求,以此能够使仓储运行效率的有效提高,此方面问题也成为相关研究人员所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仓储物流管理的智能化进行了分析,设计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提高仓储管理过程中信息获取的效率,使原始数据迅速的转变成为业务信息,并且实现相应软件的开发,以此使业务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内增强仓储管理环节对于货物的集散功能。针对智能仓储管理过程中数据收集处理效率较低、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不高及业务作业滞后的问题,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分析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在此技术上使用射频识别技术、Zig Bee等技术实现系统模块的设计,通过模块设计能够实现传统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最后实现系统的实现,通过系统实现及测试结果表示,本文所设计的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传统仓库管理方式的改造和升级,实现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提供快速、准确地数据采集输入手段,以此使企业仓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仓储管理水平及效率得到提高。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陈谦[5](2020)在《智能仓储机器人货物调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购物模式由传统线下购物逐步转为线上,使得物流仓储配送的规模不断扩大,急需仓储机器人提升仓储效率。如今,快速发展的机器人技术开始被广泛用于仓储运营的各个环节,极大的提高了仓储的运营效率,促进了仓储智能化,构建了极为高效智能的仓储运营模式。本文研发了仓储机器人的库区货物自动调配定位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分析了各种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特点,研究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以及自动避障方法,进而完成了各系统功能模块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和调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性能及系统的控制与跟踪效果。本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仓储机器人运动的相关控制要求;介绍了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以及数学模型;比较了多种不同PWM斩波方式的优缺点及其控制效果;设计了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并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电机的控制;构建了仓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采用电子差速驱动方式实现了仓储机器人的转向和避障操作,且确保驱动轮做纯滚动运动。(2)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室内定位技术,提出了采用有轨寻迹运动与二维码定位结合的定位方案,即采用红外反射传感器实现有轨寻迹运动,利用定位二维码获得准确的位置坐标,完成实时位置的更新;同时通过货物的条形码获取货物信息,实现货物信息与定位位置信息的实时关联,进而实现货物的快速搜索定位;且在有轨寻迹运动过程中利用超声波模块实现机器人的有效避障。(3)设计实现了基于仓储机器人的货物搜索和定位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相关软件实现。硬件电路以LPC1114控制器为核心,构建了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实现了各个相关功能模块;软件程序系统按功能要求进行分层设计,主要有BSP层、RTOS层和应用层,运用uCOS-III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任务调度,完成了各层模块的有机结合,合理高效的利用了控制器资源。(4)完成了系统整体和系统各独立功能模块的试验和仿真。测试数据显示各个功能模块均可以正常工作,且在各模块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能够完成自动定位、跟踪等一系列功能。
刘张[6](2016)在《物流分拣线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运输业和物流行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货物分拣效率和准确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分拣集散中心仍然采用人工对货物进行分拣操作,为了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率,本文设计了物流分拣线智能控制系统,其中心是设计基于条形码信息识别的物流自动识别分拣系统,可以对分拣流水线上的物体进行快速自动地识别,确保自动分拣的正确性,提高分拣效率,维护企业与客户的利益。本文以条形码数据的识别记录为研究对象,设计条形码辨别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货物状态监控系统和物流分拣系统,利用条形码识别软件和软件开发平台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功能模块的实现。首先阐述了本系统的组成模块、工作原理以及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解码器、通讯模块、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工控机等。再对条形码系统和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利用组态软件实现物流分拣线上的条形码识别系统和自动分拣线的实现问题。根据条形码扫描器来检测货物的条形码区域内条形码的轮廓特征来判断出货物是否进入检测区域,再次读取条形码用于信息读取和记录。为了解决条形码在货物表面粘贴角度的问题或者扫描器扫描时出现识别错误的问题,研究系统涉及的核心匹配算法,利用Hough直线变换来计算条形码图像的旋转角度,再根据图像四个顶点的对偶性变换和旋转公式来得到条形码图像未发生旋转的坐标,使条形码图像得到校正,满足系统的扫描识别要求。在模板匹配中,不仅介绍了算法的实现过程,还研究了利用扫描器对条形码进行校准的方法。对算法进一步优化,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分拣效率。通过信息识别系统可以对货物运输流程进行全程监控,对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设计分拣机构的电磁推动器,是物流分拣动作能够快速平稳的进行,通过组态仿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苏桂莲[7](2015)在《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能源消耗低、安全、污染少,成为我国运输的骨干。但是由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过程复杂,环节多,货物的保管以及清点交接需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铁路货物运输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货物的清点交接的手工操作,从而降低铁路运输的综合成本、降低货物运输差错率,提高货物运输信息透明度,提高客户满意度。RFID射频识别系统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加上其擅长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非常适合在铁路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进行物品跟踪和管理。而且铁路企业己建设多年的TMIS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这将更易于实现铁路运输过程中RFID信息网络传输,进行RFID信息的存储、应用及运输组织优化,巩固铁路运输企业的优势地位。本文紧密联系铁路货物运输过程,针对RFID系统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案设计,具体从RFID系统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应用范围,RFID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布置,RFID货物信息的应用系统及RFID系统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如下: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范围主要是零散货物运输,危险货物和冷链运输的食品RFID系统应选择使用超高频RFID系统。铁路运输中应布置货位阅读器、货物仓库门禁阅读器、叉车车载阅读器、铁路货车车载阅读器、取送货物汽车车载阅读器。在铁路运输中的需由RFID系统读取货物信息的每一件货物上均需安装货物电子标签。由发站将标识信息写入,交给托运人自行安装。RFID信息系统在TMIS的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和车站三级系统中分别设置货物信息数据库(原始数据库)和货物动态库(动态数据库),分别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各级铁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网利用货物信息数据库和货物动态库进行货物运输管理,各货主也可以通过外部服务网对货物信息数据库和货物动态库进行访问和查询。RFID系统在铁路货物运输工作过程本文从发站受理、承运、进货、装车、中转站中转、到站卸车、交付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别编制了零散货物、危险货物、冷链运输的易腐货物的运输作业流程。
胡辉[8](2011)在《上海定航公司公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物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物流企业都加大了对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在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或者在供应链相关企业之间建立物流信息分享机制,以满足客户现实上的物流服务需求。本文主要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物流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实务性做法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现了物流运输信息技术在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企业的电子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的视角,文章观察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货物运输运作方式,同时还关注了电子物流系统在企业竞争战略中日益提高的重要性。如何提升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的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使之真正满足客户对流运输信息管理的更高需求是目前国内物流企业需要认真面对的挑战。上海定航公司公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设计出来的符合现代供应链物流运输实际运作的管理平台,按照物流运输的实际运作业务情况来完成,以使用者的角度设计系统的模块。系统通过服务器将操作人员与运输车辆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对货物的流动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基于J2EE的技术实现物流运输信息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伸缩性和开放性。通过本系统,我们可以将物流运输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跟踪和调度管理,并通过GPS和GPRS实现车辆定位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让企业的运营中心能够动态地掌握信息网络内人、车、物的实时状态。通过采用GIS系统和条形码技术,使管理者能够实时了解车辆的位置和运行状况,提高企业的物流运输管理水平。通过为货物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过程中所设计的公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来阐述电子物流信息技术在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力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物流企业能够通过整合、提升或再造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竞争中。
赵广胜[9](2011)在《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航空货物运输已经成为物流行业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运输环节。中国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自2001年开始开始推进属于南航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并于2003年正式投产使用,投产至今有近七年的时间,基本上满足各地货站货物处理流程的单货信息管理,但由于该系统不能管理对工作人员在各交接环节处理进出港货物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当发生人为差错造成的贵重货物丢失和错运发生的情况时,无法确定责任人。为彻底改变目前货物运输中存在的流程管理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25码的编码方式,选取SQL Server2000作为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具有货物运输流程的全程监控,货物运输实时资料,货运运行流程数据统计等功能。计划在现有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货物条形码子系统,以实现货物运输全程的有效监控。货物条形码系统要求运行在开放的系统平台上,做到软件和技术先进、应用功能完善、数据资源共享、用户使用方便、维护成本较低,最终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贡献南方航空做为中央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贡献。目前,货物条形码子系统已在南航货运系统成功上线测试运行。经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完善、使用方便,显着提升了货运运行管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推进了航空货运系统工作的数字化、现代化进程,对提升南航货运管理能力,提升南航服务营销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冯鹏展[10](2010)在《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时有发生,对事故沿线居民、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损害,后果严重。危险货物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且公路运输比重相当大,保障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减少因运输过程中不安全因素造成对人民群众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成为危险货物运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如何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现状和安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按照各类危险货物的性质特点、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运输的特点,论述建立适应广东省实际情况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述提高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一是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二是基于GPS、GIS、GPRS/GSM和条形码技术,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提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并论述系统各主体的功能;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理模块设计理念。
二、条形码、无线通讯技术与货物运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条形码、无线通讯技术与货物运输(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货运场站安全管理优化方面 |
2.1.2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方面 |
2.1.3 货运作业安全防护装备方面 |
2.2 理论基础 |
2.2.1 轨迹交叉论 |
2.2.2 铁路物流需求传递理论 |
2.2.3 A*算法 |
2.2.4 拓扑-栅格地图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发展现状 |
3.1.1 铁路货运场站发展概况分析 |
3.1.2 铁路货运场站安全事故分析 |
3.1.3 铁路货运场站问题隐患分析 |
3.2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建设不足 |
3.3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风险特征及需求分析 |
3.3.1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流程分析 |
3.3.2 需求受理安防风险及需求 |
3.3.3 装车承运安防风险及需求 |
3.3.4 卸车交付安防风险及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
4.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 |
4.1.1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现状分析 |
4.1.2 社会物流园区安防发展经验借鉴 |
4.2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作业安防体系研究 |
4.2.1 概念界定 |
4.2.2 构建思路 |
4.3 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物流基地作业安防体系 |
4.3.1 安防技术划分模型 |
4.3.2 安防技术选择聚类 |
4.3.3 安防技术体系架构 |
4.3.4 安防技术运用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典型场景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防方法研究 |
5.1 考虑站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车辆走行路径优化 |
5.1.1 问题描述 |
5.1.2 模型构建 |
5.1.3 算例研究 |
5.2 考虑库内轨迹交叉影响的装卸搬运防撞方法 |
5.2.1 问题描述 |
5.2.2 冲突分析 |
5.2.3 模型构建 |
5.2.4 算例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物流监管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2 物流监管系统需求分析 |
2.2.1 车载终端需求分析 |
2.2.2 监管中心需求分析 |
2.2.3 其他需求 |
2.3 车载终端采集系统相关理论研究 |
2.3.1 GPS定位原理 |
2.3.2 RFID射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 |
2.3.3 NMEA-0183协议简介 |
2.3.4 以太网协议 |
2.4 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
2.4.1 开发环境 |
2.4.2 编译与烧写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物流监管系统硬件设计 |
3.1 车载主机Nano Pi2 Fire介绍 |
3.2 GPS定位模块设计 |
3.3 RFID模块设计 |
3.3.1 SPI接口通信原理 |
3.3.2 FIFO工作流程 |
3.3.3 RC522与M1卡通讯原理 |
3.4 GPRS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物流监管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程序总体设计 |
4.2 车载终端数据采集通讯协议 |
4.3 车载终端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
4.3.1 GPS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
4.3.2 RFID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
4.4 车载终端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
4.5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
4.6 数据库Mysql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实现 |
5.1 车载终端功能测试 |
5.2 监控中心各功能模块界面实现 |
5.2.1 主界面实现 |
5.2.2 用户中心界面实现 |
5.2.3 车辆管理界面实现 |
5.2.4 设备管理界面实现 |
5.2.5 监控管理界面实现 |
5.3 GPS模块准确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关键技术 |
2.1 物联网分析 |
2.2 RFID技术 |
2.3 Zig Bee技术 |
2.4 J2EE开发工具及技术 |
2.4.1 Java语言 |
2.4.2 JSP编程技术 |
2.4.3 Eclipse集成开发工具 |
2.4.4 Oracle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
3.2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及核心流程概述 |
3.3 功能需求 |
3.4 用户需求 |
3.5 非功能需求 |
3.6 可行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物理拓扑结构 |
4.2 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仓储物品识别 |
4.3.2 物品信息采集 |
4.3.3 仓储物品监控 |
4.3.4 仓储管理业务系统 |
4.3.5 盘点模块 |
4.3.6 系统货物EPC编码的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结构的设计 |
4.4.2 数据表设计 |
4.5 系统UI设计 |
4.5.1 UI设计原则 |
4.5.2 本系统UI设计思路 |
4.6 数据容灾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实现 |
5.1 分层软件架构实现 |
5.2 仓储管理系统业务功能 |
5.2.1 仓储物品识别及信息采集 |
5.2.2 RFID防碰撞算法 |
5.2.3 系统登录模块 |
5.2.4 仓储物品管理 |
5.2.5 库位管理 |
5.2.6 物品入库模块 |
5.2.7 物品出库模块 |
5.3 系统管理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的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介绍 |
6.3 系统测试用例 |
6.4 系统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5)智能仓储机器人货物调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货物调配机器人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 |
2.1 直流无刷电机运动控制技术 |
2.1.1 直流无刷电机工作原理与驱动方式 |
2.1.2 直流无刷电机数学模型 |
2.2 基于PID的电机控制算法 |
2.3 室内定位技术 |
2.3.1 定位技术对比分析 |
2.3.2 二维码基本原理 |
2.3.3 二维码标签定位应用 |
2.4 自动避障技术 |
2.5 条形码识别技术 |
2.5.1 条形码的组成结构 |
2.5.2 条形码识别常规方式与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3.1 机器人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
3.2 机器人伺服控制设计 |
3.2.1 PWM输出控制方法 |
3.2.2 闭环控制策略 |
3.2.3 电机差速转向控制方法 |
3.3 室内定位方案设计 |
3.3.1 轮式机器人有轨寻迹运动 |
3.3.2 基于二维码标签的定位数据获取 |
3.3.3 寻迹运动与标签相结合的实时定位方法 |
3.4 机器人运动避障及路径选择策略 |
3.5 基于条形码的货物识别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硬件模块电路设计 |
4.1 机器人系统的整体硬件结构设计 |
4.2 MCU主控制电路 |
4.2.1 主控芯片简介 |
4.2.2 最小系统外围电路 |
4.2.3 控制器供电模块 |
4.3 直流无刷电机主控制电路 |
4.3.1 PWM信号放大电路 |
4.3.2 电机霍尔反馈信号采集电路 |
4.3.3 电机反电动势检测电路 |
4.4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模块 |
4.4.1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电路 |
4.4.2 电流反馈信号检测电路 |
4.5 数据检测与传输模块 |
4.5.1 超声波避障模块 |
4.5.2 摄像头模块 |
4.5.3 红外反射传感器模块 |
4.5.4 无线通讯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框架与功能任务设计 |
5.2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5.3 底层BSP初始化 |
5.3.1 配置GPIO |
5.3.2 配置高级定时器 |
5.3.3 配置UART串口通信 |
5.3.4 初始化定时器中断 |
5.3.5 摄像头模块配置 |
5.4 实时操作系统 |
5.4.1 uCOS-III实时操作系统 |
5.4.2 实时操作系统初始化 |
5.5 应用功能设计与开发 |
5.5.1 有轨寻迹运动任务 |
5.5.2 基于二维码的定位任务 |
5.5.3 避障及运动转向任务 |
5.5.4 货物条码扫描任务 |
5.5.5 数据传送与接收任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
6.1 机器人主控系统硬件平台部署 |
6.2 运动控制实验与结果分析 |
6.2.1 电机转子霍尔反馈信号 |
6.2.2 电机PWM控制输出波形 |
6.2.3 增量式PID控制仿真 |
6.2.4 双闭环速度调试系统仿真 |
6.3 定位实验性能分析 |
6.3.1 机器人自动寻迹运动性能分析 |
6.3.2 二维码标签扫描极限条件测试 |
6.4 动态转向实验性能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物流分拣线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流分拣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物流分拣的技术差距 |
1.3 自动化分拣系统概论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
2 条形码原理 |
2.1 条形码分类 |
2.1.1 一维条形码 |
2.1.2 二维条形码 |
2.1.3 条形码参数 |
2.2 条形码系统运作 |
2.3 条形码技术应用 |
2.4 条码自动识别 |
2.5 本章小结 |
3 条形码的图像识别处理技术 |
3.1 图像预处理 |
3.1.1 图像的二值化 |
3.1.2 图像的中值滤波 |
3.1.3 图像的边缘检测 |
3.1.4 图像的边沿检测 |
3.1.5 条码识别 |
3.2 基于Hough变换的直线检测 |
3.3 条形码的图像校正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PLC的物流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 |
4.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简述 |
4.2 物流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1 物流分拣系统的流程设计 |
4.2.2 物流自动识别系统 |
4.2.3 条形码子系统 |
4.2.4 自动分拣管理系统的设计 |
4.2.5 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
4.3 物流分拣线设计 |
4.3.1 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 |
4.3.2 物流分拣线设计 |
4.3.3 物流分拣线的硬件设计 |
4.4 电磁推动器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组态仿真分析 |
5.1 识别信息与PLC设置信息匹配设计 |
5.2 系统硬件仿真设计 |
5.2.1 分拣系统对象建模 |
5.2.2 物流分拣线总体操作界面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立论背景 |
1.1.1 铁路货物运输经营的现状 |
1.1.2 RFID技术的发展 |
1.1.3 铁路企业完善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高度的统一管理体制 |
1.2 选题意义 |
1.2.1 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后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和质量 |
1.2.2 与其他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的识别技术更适合铁路货物运输 |
1.3 国内外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2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
2.1 铁路运输的货物概况 |
2.2 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概况 |
2.2.1 铁路整车货物运输 |
2.2.2 铁路零散货物运输 |
2.2.3 铁路集装箱货物运输 |
3 RFID射频识别技术 |
3.1 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 |
3.2 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 |
3.3 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 |
3.3.1 电子标签(Tag) |
3.3.2 阅读器/读写器(Reader) |
3.3.3 RFID信息系统 |
3.4 RFID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 |
4 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方案设计 |
4.1 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范围 |
4.2 RFID系统设备选型与布置方案 |
4.2.1 RFID系统工作频率的选择 |
4.2.2 阅读器/读写器设备选型与布置 |
4.2.3 货物电子标签选型与设置 |
4.3 RFID铁路信息系统 |
4.4 RFID系统在铁路货物运输作业中工作过程 |
4.4.1 RFID系统在铁路零散货物快运的工作过程 |
4.4.2 RFID系统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工作过程 |
4.4.3 RFID系统在铁路冷链运输易腐货物的工作过程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上海定航公司公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成果的应用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技术简介 |
2.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 |
2.3 条形码识别技术 |
2.4 射频识别技术 |
2.5 无线Wi-Fi 技术 |
2.6 手持无线设备技术 |
2.7 J2EE 技术 |
2.8 数据库技术 |
2.8.1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 |
2.8.2 XML 技术 |
2.9 异步JavaScript 和XML 技术(Ajax) |
2.10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实现目标 |
3.2 应用分析 |
3.3 构成特点 |
3.4 应用环境 |
3.5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1 基本设计理念 |
3.5.2 功能性需求描述 |
3.5.3 车载系统终端 |
3.5.4 全球卫星定位 |
3.5.5 通讯方式设置功能 |
3.5.6 实时监控 |
3.6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总体设计 |
4.3 数据访问层设计 |
4.4 服务层设计 |
4.5 Web 服务层设计 |
4.6 业务功能设计 |
4.6.1 货物发运操作功能 |
4.6.2 运输路线规划功能 |
4.6.3 货物运输管理功能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货物发运操作模块 |
4.7.2 运输路线规划模块 |
4.7.3 货物运输管理模块 |
4.8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
5.1 地图服务器端的实现 |
5.2 客户端的实现 |
5.2.1 基于JavaScript 的语言编程 |
5.2.2 客户端请求协议和流程 |
5.3 货物操作模块的实现 |
5.4 系统安全控制的实现 |
5.5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
6.1 单元测试 |
6.2 集成测试 |
6.3 系统测试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文章总结 |
7.2 市场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条形码技术发展概况 |
1.2 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
1.3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
1.3.1 本论文选题目标 |
1.3.2 本论文研究目标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二章 条形码技术相关理论基础 |
2.1 条形码技术概况 |
2.2 条形码分类 |
2.2.1 一维条形码 |
2.2.2 二维条形码 |
2.3 一维条形码系统运作 |
2.4 一维条形码的规格及内容 |
2.5 条形码技术应用 |
第三章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3.2 条形码系统的要求 |
3.3 新开发后业务流程设计改造 |
3.4 开发环境以及系统运行环境 |
第四章 基于条形码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设计架构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平台的设计与选择 |
4.4 条形码子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
第五章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
5.1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1 用户登录模块 |
5.1.2 运单信息查看界面 |
5.1.3 收运和组装模块 |
5.1.4 货物入库信息查询功能模块 |
5.1.5 货物组装模块 |
5.1.6 容器货物卸货操作模块 |
5.1.7 货物组装查询模块 |
5.1.8 货物交接环节模块 |
5.1.9 已交接容器查询模块 |
5.1.10 航班舱单查询模块 |
5.1.11 装机扫描模块 |
5.1.12 拉货扫描模块 |
5.1.13 拉货查询模块 |
5.1.14 用户权限模块 |
5.2 条形码系统与原管理系统结合 |
5.3 系统的安装与运行测试 |
5.3.1 系统测试概述 |
5.3.2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
5.3.3 测试环境描述 |
5.3.4 测试结果 |
5.3.5 测试结论 |
第六章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安全管理体系 |
1.2.2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成果 |
1.5 本章小结 |
2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概述 |
2.1 危险货物的概述 |
2.1.1 危险货物的定义 |
2.1.2 危险货物的分类、分项 |
2.1.3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及管理的特点 |
2.2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法规和标准 |
2.2.1 国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 |
2.2.2 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
2.3 本章小结 |
3 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
3.1 现状 |
3.2 存在问题 |
3.3 解决对策 |
4 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标准化 |
4.1 基本原则 |
4.2 主要流程 |
4.3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
4.3.1 初选的方法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
4.4 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5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
5.1 必要性分析 |
5.2 技术基础 |
5.2.1 通讯方式 |
5.2.2 GPS |
5.2.3 GIS |
5.2.4 条形码技术 |
5.3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
5.3.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
5.3.2 设计功能描述 |
5.3.3 设计原则 |
5.3.4 平台的优势 |
5.4 系统主要构成 |
5.4.1 监管平台 |
5.4.2 各区分中心 |
5.4.3 实现的功能 |
5.5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模块 |
5.5.1 危险货物的危害分析 |
5.5.2 紧急事故的救援决策 |
5.5.3 紧急事故的实时查询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条形码、无线通讯技术与货物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轨迹交叉影响的铁路物流基地作业安全防护方法研究[D]. 唐浩.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监管系统设计[D]. 宋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3]智能仓储优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凯.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7)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智能仓储机器人货物调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陈谦.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6]物流分拣线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 刘张. 安徽理工大学, 2016(08)
- [7]RFID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应用方案研究[D]. 苏桂莲.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8]上海定航公司公路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胡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9]基于条形码技术的航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赵广胜.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10]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冯鹏展.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