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获得性肺炎10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申达[1](2021)在《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有所上升。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的观点,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发热、咳嗽、WBC、NE升高等典型肺炎的表现,而仅仅表现为乏力、体力下降、恶寒、食欲减退、尿失禁、精神状态异常等。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随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祖国医学本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治疗思想,在扶正祛邪方面具有独到优势。通过前期查阅文献,老年CAP的临床特点与《伤寒论》中的少阴表证有类似之处,两者都存在抗力不足的特点。本研究立足于“少阴表证”,针对一部分老年肺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减退,属于易感体质。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患者存在一定的阳虚基础,里阳不足,表阳也有亏虚,容易感受外邪而起病。治疗上,当病邪侵犯少阴之表,仍可采用“微发汗”的方法,温补阳气,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以达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目的。因而本研究将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贴敷药物,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观察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CAP提供新思路。目的:评价麻附辛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索“少阴表证”理论在老年CAP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源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以简单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简称“麻附辛”)中药穴位贴敷,具体制备操作将中药按照麻黄:炮附片:细辛=2:2:1的比例研末,每次取总量1到1.5克,姜汁(生姜:水=1:10)调成糊状,湿度适中,以贴药6小时后取下,药饼仍湿润为宜,选取患者大椎、双侧定喘、风门、肺俞、肾俞进行贴敷治疗。入组第一天开始,每天上午一次,每次4-6小时,可根据个人皮肤情况增减贴敷时间,连贴7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填写临床疗效评分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疲劳量表FS-14,依据临床疗效评分的改善情况计算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记录血小板计数(P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UREA)作为安全性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最终录入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病例选择标准,研究共纳入老年肺炎患者56例,脱落3例,最终进行数据统计的有效病例为53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1.基线资料情况比较:性别、年龄、身高质量指数(BMI)、CURB-65评分、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有效率为84.6%,组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整体的治疗情况看,治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临床疗效积分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临床疗效积分均较疗前下降,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疗后积分改善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积分下降趋势更为明显。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值更低,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神疲乏力、恶寒分值均较疗前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咳嗽、恶寒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更好。5.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的WBC、NE%、CRP及NLR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改善趋势。治疗后,治疗组LY%较疗前升高,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疗后LY%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6.疲劳量表情况:经治疗,两组患者躯体、脑力、疲劳总评分均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躯体以及疲劳总评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脑力疲劳评分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7.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ALT、AST、Cr、UREA指标均未见异常,未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破溃等不良反应以及全身过敏的表现,表明麻附辛穴位贴敷安全性良好。结论:(1)联合麻附辛穴位贴敷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改善老年肺炎阳虚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尤其是在咳嗽、恶寒方面改善更优。(2)联合麻附辛穴位贴敷在改善WBC、NE%、LY%、CRP、NLR方面较单纯西医组无显着差异,但显示出更好的改善趋势。(3)麻附辛穴位贴敷+西医治疗,在改善躯体以及总疲劳状态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少阴表证”与患者的疲劳状态有一定联系,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丛美娇[2](2020)在《初始治疗失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但病原体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流行病学分类,肺炎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2016年的《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到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初始治疗失败的情况,初始治疗失败是指初治治疗的患者症状无改善,需要更换抗感染药物,或初治治疗一度改善又恶化,病情进展。所以本研究就是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初始治疗失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符合以下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292例,将按初始治疗有效或者失败标准分为两组,一组初治失败组病例165例,一组初治成功组病例127例。统计两组患者PSI评分、基础病种类(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原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数据情况。结果:经分析数据发现,(1)初治失败组中高PSI评分的患者数量更多。(2)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合并基础病情况较多,包含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基础病,并且初治失败组患者合并基础病的种类明显较多。(3)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其中初治失败组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并且初治失败组中合并感染者较多。(4)在老年人群、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病率较高。结论:(1)患者PSI高评分,基础病较多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治疗失败发生的重要因素。(2)在老年、高血压以及糖尿病人群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初治失败常见病原体。合并感染多种病原体也是导致初治失败的重要因素。
张亚楠[3](2020)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集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体系,探讨老年CAP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分析其病机本质,为本病的临床证候分类及遣方用药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入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167例老年CAP患者,采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四诊信息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描述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吸烟史、疫苗接种史、入院前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信息等临床资料的分布特点;采用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结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归纳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探索老年CAP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分析其病因病机。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167例老年CAP患者,其中男性90例(53.9%),女性77例(46.1%);年龄平均77.63±7.658岁,其中75-84岁患者69例,占比最多(41.3%);吸烟情况上,70例患者有吸烟史,其中55例患者戒烟6个月以上;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上,46例患者过去1年内患有肺炎,其中患病1次者10例,患病2次者3例,患病≥3次者6例;对患者吸烟史与过去1年内肺炎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未发现两组间有明显差别;基础疾病上,152例患者伴随基础疾病,较常见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60.5%)、冠心病(39.5%)、COPD(38.9%)、糖尿病(29.9%);疫苗接种史上,28例患者接种了流感疫苗,27例患者接种了肺炎球菌疫苗。2.肺炎相关情况:发病诱因上,66例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有诱因的患者中以吹风/受凉为主,有95例,占56.9%;临床表现上,患者症状表现以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咽部不适为主;体温上,140例患者体温正常,15例患者低热,12例患者中等度热;入院前用药情况上,59例患者入院前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主要为抗菌药,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人数最多,为37例,其次为喹诺酮类抗生素,为22例;PSI评分情况上,135例患者为低危组,32例患者为中危组。3.中医证候证素:根据因子分析提取的病位证素共9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肺、肾、心神、表、心、肝、半表半里、脾、胃;病性证素共21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热、痰、阳虚、阴虚、湿、食积、阳亢、不固、血热、血虚、气滞、脓、血瘀、饮、气陷、暑、精亏、燥、津亏、寒;根据聚类分析将老年CAP的证候分为6类,分别为痰浊阻肺证、肺阴虚痰热证、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肺肾两虚证。结论:1.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为主,但呼吸系统症状不够典型,发热亦不明显,且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临床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治疗。2.老年CAP的证候大致分为6类,分别为痰浊阻肺证、肺阴虚痰热证、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和肺肾两虚证,其中湿热内蕴证、食滞胃脘证、肝郁阴虚证多以兼证存在。3.老年CAP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肺,与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虚、痰、热为主,以气虚、阳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痰、热为发病之标。本虚可致标实,标实又进一步加重本虚,使患者更易感邪,且病势缠绵难愈。治疗中应关注老年人自身特点及其病机本质,扶正祛邪兼顾,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且正虚、邪实的治疗皆当别其侧重之方面、病因之不同、脏腑之所在分而治之。
路婧旖[4](2020)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433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确诊为肺炎喘嗽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采集一般资料、主诉、临床症状、D-二聚体等指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各证型分布频数与D二聚体相关性,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spearman进行分析。结果:1.433例儿童肺炎中湿热闭肺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而痰湿闭肺证、风寒闭肺证较少。2.儿童肺炎中医证型与性别无关,该病以4~6岁发病率最高;学龄前儿童湿热闭肺证型最多,学龄期同样以湿热闭肺证为主,幼儿期以风热闭肺证多见。3.常见病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各种常见病毒、混合感染、细菌。其中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与中医证型有统计学意义,混合病原感染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一病原感染的D-二聚体水平。4.D-二聚体升高水平>0.5ug/L的证型,以湿热闭肺证最常见。5.D-二聚体增高与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改变呈正相关。6.湿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儿童肺炎以湿热闭肺型、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型为常见;2.常见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多,其次为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及细菌感染;3.D二聚体水平与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正相关;4.湿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与D-二聚体水平显着相关。
李霖玲[5](2020)在《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头孢泊肟酯分别在0.10%碳酸氢钠溶液、45.00%甲醇溶液溶解下对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差异,同时比较在0.10%碳酸氢钠溶液溶解下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差异,为后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提供合适的溶剂选择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00株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别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45.00%甲醇溶液作为头孢泊肟酯的溶剂,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病原菌对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的MIC50、MIC90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在使用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其对所有细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2.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流感嗜血杆菌、β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BC50、MBC90值仍在MIC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在使用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其对所有细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3.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和45.0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时,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分别为70.00%(70/100株)、29.00%(29/100株),耐药率分别为22.00%(22/100株)、59.00%(59/100株),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8,P<0.05)。4.头孢克肟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50在敏感范围内,MIC90值则表现为耐药;而头孢泊肟酯在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以上两种细菌的MIC50、MIC90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该二药对其他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5.头孢泊肟酯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MBC范围明显低于头孢克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该二药对卡他摩拉菌、β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BC50、MBC90值仍在MIC敏感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其余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6.头孢泊肟酯使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时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为70.00%(70/100株)、耐药率为22.00%(22/100株),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率为57.00%(57/100株)、耐药率为39.00%(39/100株),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P=0.03)。结论:1.使用肉汤稀释法进行头孢泊肟酯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时,可用0.10%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溶剂。2.头孢泊肟酯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初始经验性治疗的药物选择,也可作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抗生素序贯疗法口服的适宜选择。
赵冬梅[6](2019)在《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酶抑制动力学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CRKP)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分子分型、播散特点及临床分布,明确CRKP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2)旨在观察卡托普利体内外逆转产金属酶CRKP菌的耐药现象,增敏抗菌药物的作用。(3)深入探索卡托普利对IMP-4金属酶的抑制动力学,以表征卡托普利对IMP-4金属酶的亲和能力,为探究产金属酶菌的耐药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材料与方法菌株来源:收集我院20132016年连续分离的CRKP菌327株(已剔除重复株及资料缺失株),本实验共纳入98株CRKP病原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ATCC 1705及ATCC 1706。方法:1.(1)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重新鉴定及药敏测试,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运用改良Hodge试验和碳青霉烯酶失活法(mCIM与eCIM联合)测定碳青霉烯酶的表型;PCR扩增及测序检测其主要的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合菌株的临床分布特点,分析其传播方式。(2)调查87例菌株对应的临床资料,以30天死亡及ST11 CRKP作为观察点,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优势株ST11CRKP对预后的影响;通过CRKP分子生物学的调查,分析63例特定群体(院内获得性肺炎)相关CRKP致病菌的耐药特性、分子分型及临床分布特点。72.卡托普利作用于产金属酶耐药菌的体内外实验:筛选5株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CRKP菌,进行卡托普利与美罗培南体外联合实验,分析卡托普利是否可抑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产金属酶NDM-1 KP0106菌和产金属酶IMP-4 KP27630菌作为研究对象(两株菌对美罗培南的MIC相同),分别建立大蜡螟幼虫的感染模型,经卡托普利联合美罗培南或单药给药方式,分析大蜡螟幼虫的生存曲线及体内菌负荷量的差异性变化,评估体内卡托普利是否能有效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3.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ET28b-IMP4-BL21(DE),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以便获得IMP-4蛋白。采用酶反应动力学实验,抑制剂浓度与酶残余活性的变化测定半抑制浓度IC50。改变卡托普利和底物的浓度,保持酶的浓度不变,测定数据,根据Lineweaver-Burk作双倒数图,判断酶抑制动力学参数,求解出抑制常数Ki,表征卡托普利对IMP-4金属酶的亲和能力。结果1.(1)药敏结果显示:98株CRKP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2株对亚胺培南中度耐药),MICs范围为2μg/mL至64μg/mL,余11种常用抗菌药物,除对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外(2株中介),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表现高度耐药;运用表型测定,表明74株产碳青霉烯酶,其中10株为金属酶阳性;PCR检测出6株携带blaNDM-1,4株携带blaIMP,其余60株均携带blaKPC-2,且KPC-2酶在3组年段中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p<0.001);98株CRKP致病菌株中,共发现24种ST分型,序列型ST11为优势株(56.12%,55/98),且在3组年段中的检出率与blaKPC-2保持一致性,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具有显着差异性;95株CRKP菌(3株因染色体核酸降解被剔除)分为59个不同的型别(PFGE型,PT01-PT59),46个型别只包含1株菌,即46株菌各具有独特的PFGE带型,说明菌群基因的多态性。MLST分型显示,3个主要优势带型的克隆株有29株为ST11型(93.55%,29/31)。而55株ST11型又共分为23种不同克隆带型,提示有多个ST型菌株的院外输入。同时,多组ST11型菌株具有相同克隆带型,提示存在着院内传播扩散。(2)通过对CRKP致病菌分子生物学的调查,不仅发现临床上合理的经验用药和总住院时间与CRKP感染预后(30天死亡)有独立的相关性,而且分析出ST11型菌株可作为CRKP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获得性肺炎所相关的63株CRKP致病菌,有53株携带KPC-2酶,分为6种ST型,其中ST11有47株(88.68%),ST23占2株(3.77%),余ST15、ST528及ST661各占1株,提示存在较少的异质性克隆背景。优势克隆株ST11在各病房分布比例分别为ICU 72%,内科病房80.8%及急诊科室100%,说明院内获得性肺炎CRKP菌在院内克隆传播的普遍性及严重性。2.5株产金属酶的CRKP菌,在卡托普利的作用下,均使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明显下降,可降至1μg/mL(相当于原来MIC值的1/161/32倍),且卡托普利对金属酶(NDM-1和IMP-4)的体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建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分别产NDM-1和IMP-4的两株CRKP菌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呈浓度依赖性;IMP-4组感染大蜡螟幼虫后,卡托普利联合美罗培南组与其它单药各组比较,生存率显着提高(p<0.0001或p=0.0121),而NDM-1组未见生存率改变;单次给药的24h内,卡托普利联合组体内菌负荷量显着低于单药组,且IMP-4组较NDM-1组更为突出,说明卡托普利对于金属酶IMP-4抑制作用要高于NDM-1;单次给药的48h后,2株菌感染大蜡螟的组间菌负荷量均未见差异性,说明药物的抑菌作用具有时效性。3.表达载体pET28b-IMP4-BL21(DE)构建成功,以16℃8h作为pET28b-IMP4-BL21(DE)最佳诱导时间,表达纯化经鉴定后证实为IMP-4蛋白。卡托普利抑制剂浓度的不断增加,IMP-4残余活性不断下降,呈曲线相关性,经LOGIT拟合度检验,推算出IC50为26.34μM,95%置信度为19.8237.98μM。米曼氏方程中双倒数求解推导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不管抑制剂浓度[I]如何变化,理论上其纵截距1/Vmax不变。根据不同[I]中横截距的变化,计算出Ki值为37.14μM。结论(1)CRKP致病菌的耐药机制以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菌株的基因分型具有遗传多态性,但ST11仍是其流行优势株,且以显着上升趋势的克隆传播为特征。临床分离ST11型CRKP致病菌不仅可作为感染后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其揭示了非异质性克隆传播是院内获得性肺炎播散的关键所在。(2)卡托普利在体内外可有效逆转产金属酶CRKP菌的耐药情况,恢复了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产金属酶耐药菌的研究展开新的方向。(3)酶抑制动力学定量和准确地评估了卡托普利对IMP-4金属酶的亲和能力,表观卡托普利对IMP-4金属酶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黄正君[7](2018)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糖尿病患者及CAP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探讨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为罹患CAP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年龄≥45岁CAP住院患者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非糖尿病患者60例,记录患者的住院期间有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指脉氧(%)、痰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方案、住院天数等,上述信息应用Excel整理,并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选择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肺炎进展至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症状及一般情况:CAP合并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方面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热方面CAP合并糖尿病组(22例/36.67%)较非糖尿病组(48例/80.00%)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室及器械检查:CAP合并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1.89±3.23)mmol/L,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5.33±2.24)mmol/L;糖尿病组入院血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9.62±2.33)%,显着低于非糖尿病组(82.32±2.41)%;降钙素原水平糖尿病组为(0.54±0.12)ng/ml,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0.32±0.11)ng/ml;血肌酐水平糖尿病组为(115.05±20.33)umol/L,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87.24±18.94)umol/L;糖尿病组平均指尖氧饱和度为(85.2±7.78)%,显着低于非糖尿病组(89.3±7.16)%,上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炎症累及肺叶、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方面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痰培养结果糖尿病组阳性为46例(76.7%),非糖尿病组为44例(73.3%),其中以肺炎链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杆菌检出率较高,糖尿病组检测出多重耐药菌3例,非糖尿病组2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病情转归及预后:入院后糖尿病组予糖尿病饮食加药物控制血糖。维持所有患者氧饱和度>90%。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糖尿病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为9例(15%),非糖尿病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为2例(3.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合并糖尿病的CAP组抗生素使用级别及联合使用情况均多于无糖尿病合并组。CAP合并糖尿病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5.5±3.7)天,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平均住院天数(11.4±3.2)天,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AP合并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CAP进展至重症肺炎危险因素分析:CAP进展至重症肺炎组中高龄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降钙素原、血肌酐均高于CAP组,血清白蛋白低于CAP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是CAP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不显着,但其病情较重,更易发展成重症肺炎,同时住院时间更长,因而治疗费用更多。在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上,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需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加强抗感染是关键。CAP进展至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糖尿病史、吸烟史,临床上需重视相关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8](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管其成[9](2012)在《25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引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加强防治,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对于本院1262例院内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院1262例院内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257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20.4%。因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呼吸道感染154例(59.9%)。患者入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97例,其中联合使用抗生素63例。结论:为了有效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必须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而且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张玉慧[10](2009)在《无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特点与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初步探讨无反应社区获得性肿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治疗失败的原因,发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进行该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分析无反应肺炎的证候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而总结无反应CAP的病因病机。结果:无反应肺炎证候以气阴两虚、痰热瘀毒阻肺为特点。其相关因素有:老年、烟酒不节、劳逸过度、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慢性胃病、肺炎病情较重。可能相关因素有:多耐药菌、混合感染。结论:年老体弱、烟酒不节、劳逸过度、久病宿疾等原因损伤人体正气,气阴两虚,外邪乘虚侵袭,与痰热瘀毒相合,壅滞于肺,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无临床反应的重要病因病机。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10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获得性肺炎10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少阴表证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少阴表证的认识 |
2. 少阴表证概述 |
3.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穴位贴敷的研究进展 |
1. 古今医家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应用 |
3. 穴位贴敷的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 |
2.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
3.2 疗效评价 |
3.3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2 老年肺炎“少阴表证”思路分析 |
4.3 麻附辛穴位贴敷用药及选穴依据 |
4.4 创新性分析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基本信息 |
附录2 CURB-65评分表 |
附录3 临床疗效评分表 |
附录4 老年CAP少阴表证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 |
附录5 实验室检查与体温单 |
附录6 疲劳量表FS-14 |
个人简历 |
(2)初始治疗失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及方法 |
1.病例资料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2.总体PSI评分情况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3.基础病情况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3.1 基础疾病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3.2 呼吸系统疾病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3.3 心血管系统疾病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3.4 消化系统疾病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3.5 内分泌系统疾病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3.6 其他 |
4.不同病原体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4.1 病原体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4.2 肺炎支原体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4.3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4.4 鲍曼不动杆菌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5.特殊人群CAP的病原体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5.1 老年人群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5.2 高血压人群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5.3 糖尿病人群对初始治疗失败的影响 |
讨论 |
1.PSI评分与初治失败的关系 |
2.基础病种类及数量对初治失败发生的影响 |
3.初治失败患者群体中病原体的分布 |
4.特定人群中初治失败发生的病原体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研究及进展 |
前言 |
1.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细菌类病原体研究 |
2.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真菌类病原体研究 |
3.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类病原体研究 |
4.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研究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原学特点 |
3 老年CAP发病的危险因素 |
4 临床表现及特征 |
5 诊断 |
6 肺炎的评分系统 |
7 治疗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临床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肺炎相关情况 |
3 老年CAP患者的证候、证素分布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肺炎相关情况分析 |
3 老年CAP起病诱因、证素分布特征及证候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西医临床资料调查表 |
附录2 社区获得性肺炎PSI评分及分级表 |
附录3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证素调查表 |
附录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a |
附录5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证候要素判定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试验设计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相关信息收集与整理 |
2.2 观察指标 |
2.3 病原检查结果判断 |
3 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中医证型的分布 |
4.2 中医证型与性别 |
4.3 中医证型与年龄 |
4.4 病原体 |
4.5 实验室指标与D-二聚体的关系 |
4.6 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 |
讨论 |
1 中医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 |
2 西医认识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资料 |
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炎喘嗽的中西医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主要外文缩写与中文名词对照表 |
致谢 |
附件 |
(5)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株 |
2.1.2 菌株鉴定 |
2.1.3 质控菌株 |
2.1.4 抗菌药物 |
2.1.5 主要试剂及设备 |
2.1.6 药敏培养基 |
2.2 方法 |
2.2.1 MIC测定 |
2.2.2 MBC测定 |
2.2.3 敏感性评价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溶解下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性比较 |
3.1.1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下对100株分离菌的MIC结果 |
3.1.2 头孢泊肟酯在两种溶剂下对100株分离菌的MBC结果 |
3.1.3 头孢泊肟酯对100株分离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
3.2 头孢泊肟酯在0.10%碳酸氢钠溶液溶解下对100株分离菌的敏感性与头孢克肟的比较 |
3.2.1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MIC结果 |
3.2.2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MBC结果 |
3.2.3 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肟对100株分离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工作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6)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酶抑制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一 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正文二 卡托普利逆转产金属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体内外相关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正文三 卡托普利抑制IMP-4金属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的调查研究 |
1.前言 |
2.流行病学 |
3.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
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
5.结语 |
6.参考文献 |
(7)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存在的缺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与感染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9)25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选取本院2010年1月-12月的院内感染患者1262例, 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1.2 诊断标准 |
2 结果 |
2.1 在本院1262例院内感染病例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257例, 占院内感染病例的20.4% |
2.2 在本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 因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呼吸道感染154例 (59.9%) |
2.3 在本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 患者入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97例, 其中联合使用抗生素63例。 |
2.5 在本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 有过侵袭性操作史的121例, 其中静脉留置插管59例, 留置导尿44例, 呼吸道操作18例。 |
3 讨论 |
3.1 引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 |
3.2 引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机制 |
3.3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
(10)无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特点与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 |
3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
4 中医证候的分类标准 |
5 纳入标准 |
6 排除标准 |
7 研究方法 |
8 研究结果 |
8.1 证候特点 |
8.2 相关因素 |
讨论 |
1 无反应CAP的证候特点 |
1.1 本虚 |
1.2 标实 |
2 无反应CAP的相关因素 |
2.1 内在因素(宿主因素) |
2.2 外邪因素(病原体因素) |
2.3 医过(医源性因素) |
3 无反应 CAP的临床对策 |
3.1 重估诊断,避免误诊 |
3.2 应用中医,扶正祛邪 |
3.3 明确病原体,调整抗生素 |
3.4 处理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医院获得性肺炎10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少阴表证探索麻附辛穴位贴敷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研究[D]. 陈申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初始治疗失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D]. 丛美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分类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 张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 路婧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头孢泊肟酯和头孢克肟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D]. 李霖玲. 南昌大学, 2020(08)
- [6]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酶抑制动力学的研究[D]. 赵冬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7]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D]. 黄正君. 苏州大学, 2018(06)
- [8]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9]25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 管其成.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2)
- [10]无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特点与相关因素的研究[D]. 张玉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