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雀儿舌头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东[1](2020)在《6种常用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形态分析与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党参等《中国药典》中6种常用中药饮片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评估上述中药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同时进一步揭示连翘不同商品规格(青翘、老翘)中重金属含量的残留规律。2)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对上述3种重金属超标严重的中药海螵蛸、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中砷、汞元素赋存形态进行研究,同时对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的饲养环境进行研究,揭示其可能的污染源。方法:1)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测定党参等6种常用中药饮片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平均每日摄入量(ADD)和危害商值(HQ)为指标,评估上述6种常用中药的健康风险;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青翘、老翘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相关性及综合评价。2)样品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下对海螵蛸样品中6种砷形态进行分析测定。3)汞形态样品采用提取液(L-半胱氨酸,2-巯基乙醇,盐酸混合溶液)超声辅助提取,砷形态样品经超声辅助热水提取,分别在HPLC-ICP-MS下对金钱白花蛇饮片及其环境样品中3种汞形态、土鳖虫饮片及其环境样品中的6种砷形态进行分析测定;采用USEPA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无机砷(iAs)和甲基汞(MeHg)的参考剂量,以ADD和HQ为指标,评估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饮片样品中高毒形态(iAs和MeHg)的健康风险。结果:1)35批党参、16批甘草和89批连翘(其中青翘60批,老翘29批)中重金属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铬(Cr)的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相关限量标准,但32批海螵蛸、20批金钱白花蛇和86批土鳖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其中金钱白花蛇Hg超标严重,超标率达75.00%;土鳖虫Pb、As、Cu总体超标率达到56.98%,虽然As超标率不高,但土鳖虫多数样品中As残留水平接近限量值。风险评估结果,党参中Cr和As的HQ值大于1,提示党参饮片存在一定健康风险;海螵蛸中的Cr、As、Cd、Hg和Pb的HQ值大于1,其中As的HQ最高为5.004,其次Pb的HQ为3.541,表明海螵蛸饮片健康风险相对较高;土鳖虫中Cr的HQ为6.286,As和Pb的HQ值均大于1,提示土鳖虫存有健康风险。连翘中重金属含量的产地差异较小,但不同商品规格的连翘(青翘和老翘)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着,其中老翘中Pb含量水平显着高于青翘(P<0.01),而Cu含量水平低于青翘(P<0.01);连翘采收期与重金属Pb、Hg、Cd含量水平存在正相关,与Cu呈现负相关;以主成分(PCA)提取法提取的主成分PC1-PC2绘制得分二维图,结果青翘和老翘样品各聚1类,分类结果与样品原始规格信息基本一致。2)32批次海螵蛸样品中砷元素总含量(T-As)普遍较高,18.75%的海螵蛸样品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无机砷(iAs)形态含量超过食品中iAs的限量安全阈值。海螵蛸中As形态主要为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DMA)和砷酸(As(V))。9批海螵蛸样品检测到iAs,检出率为28%,其中亚砷酸As(III)含量最高达103.3μg·kg-1,As(V)含量最高达222.4μg·kg-1。3)金钱白花蛇中Hg的赋存形态为MeHg和离子汞(Hg2+),高毒的MeHg形态占Hg形态总量的97%以上,最高含量达186.21μg·kg-1,20批金钱白花蛇样品中有50%的样品MeHg含量高于100μg·kg-1。11批金钱白花蛇喂养饲料(黄鳝、泥鳅)中Hg的赋存形态同样为MeHg和Hg2+,其中黄鳝中MeHg占比95%以上,最高含量达171.76μg·kg-1,泥鳅中MeHg占比82%以上,最高含量为79.53μg·kg-1。在对饲养水样进行分析时未发现水样存在Hg污染。金钱白花蛇按照煎煮量5g和冲服量1.5g分别计算,HQ的最大值分别为0.17和0.05,表明煎服和研磨冲服条件下金钱白花蛇中的MeHg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都较低。土鳖虫样品中的As形态较为多样,除11批检测到砷胆碱(AsC)外,在86批土鳖虫样品均检出As(III)、AsB、DMA、一甲基砷(MMA)和As(V),其中As(V)为主要赋存形态。其中iAs占砷形态总含量的61%91%,含量范围529.771846.14μg·kg-1,iAs中As(III)含量最高为563.21μg·kg-1,As(V)含量最高为1314.09μg·kg-1。土鳖虫养殖饲料(麦麸)中的As形态同样以iAs为主,其中As(III)含量平均为32.26μg·kg-1,As(V)含量平均为105.46μg·kg-1;土鳖虫养殖基地水样研究发现,地下水样含有3种As形态,为As(III)、As(V)和DMA,含量分别为14.40、2.56和0.52μg·kg-1,自来水中仅含有2.36μg·kg-1的As(V)。iAs和MeHg形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鳖虫样品中iAs的HQ值为1.10,表明土鳖虫样品中的iAs存在一定健康风险;结论:1)党参、甘草和连翘中重金属Pb、Cd、As、Hg、Cu、Cr的含量符合国家相关限量标准,但海螵蛸、金钱白花蛇、土鳖虫3种动物类中药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其中金钱白花蛇Hg超标问题突出;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土鳖虫、海螵蛸和党参存在健康风险;中药中重金属总含量的高低与健康风险水平的高低并非表现出一致性,用药剂量和服药方法对健康风险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商品规格的连翘重金属含量残留规律结果表明,连翘的两种商品规格(青翘和老翘)中Pb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提示连翘在果实成熟期(老翘)会富集更多的Pb元素。2)32批次海螵蛸样品中砷总含量(T-As)普遍较高,18.75%的海螵蛸样品中具有致癌作用的iAs形态含量超过食品中iAs的限量,研究表明海螵蛸中T-As与其As形态间并非呈现简单的正相关,T-As控制模式存在漏洞,特别是T-As限量放宽后,难以监管因污染等因素造成的iAs含量过高的问题。3)金钱白花蛇及喂养饲料(黄鳝、泥鳅)中的Hg形态主要为强毒性的MeHg(占Hg形态总含量97.2%以上)。研究表明金钱白花蛇中MeHg来源的途径可能是含MeHg的饲料(黄鳝和泥鳅)在种蛇体内引发蓄积,MeHg通过胚胎传递给幼蛇,造成金钱白花蛇药材污染。土鳖虫以及喂养饲料(麦麸)中的As以iAs为主要赋存形态,受污染的饲料和地下水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效应造成土鳖虫As积累,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用药安全,建议源头防控,规范养殖。形态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土鳖虫中的iAs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金钱白花蛇中MeHg的健康风险较低,但不应忽视长期的蓄积风险。
刘威[2](2019)在《青钱柳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初步抗炎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青钱柳系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其嫩叶茶具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及降压强心的作用,在中国南方民间常作为药材使用,可有效地用于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应用价值。青钱柳在广西分布较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使用正反相硅胶柱、MCI、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并结合制备型薄层硅胶板、分析型、半制备型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对青钱柳叶75%EtOH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进行分离和纯化,最终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3 C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HSQC,HMBC,NOESY和TOCSY)、质谱(MS)等手段,并结合参考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青钱柳苷L(1)、青钱柳苷M(2)、青钱柳苷N(3)、青钱柳苷P(4)、青钱柳苷Q(5)、青钱柳苷R(6)、青钱柳苷J(7)、青钱柳苷O(8)、青钱柳苷I(9)、青钱柳苷H(10)、2α,3β,23-三羟基-12,20(30)-烯-28-乌苏酸β-D-吡喃葡萄糖酯(11)、arjunglucosideⅡ(12)、3β,11α,19α,24,30-5羟基-20β,28-环氧-28β-甲氧基-乌苏烷(13)、borealoside C(14)、β-香树酯醇乙酸酯(15)、α-香树酯醇乙酸酯(16)、羽扇豆醇乙酸酯(17)、β-谷甾醇(18)、蒲公英赛酮(19)、白桦脂醇(20)、乙酰木油树酸(21)、2α-羟基齐墩果酸(22)、吐曼酸(23)、芹菜素(24)、山奈酚(25)、槲皮素(26)、木犀草素(27)、阿福豆苷(28)、杨梅素3-新橘皮糖苷(29)、schizandriside(30)、6-O-(E)-阿魏酰基-β-吡喃葡萄糖苷(31)、4-O-甲基雪松酸(32)、4-O-甲基雪松素(33)、对羟基肉桂酸(34)、咖啡酸(35)、异阿魏酸(36)、原儿茶酸(37)、香草酸(38)、十七烷酸(39)、黑燕麦内酯(40)。其中化合物1-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12、13、14、22、23为首次从青钱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的细胞筛选模型,测定青钱柳活性萃取物中得到的23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积累量,以初步筛选这些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6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中NO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燕宇真[3](2019)在《黑果枸杞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原产地追溯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ay)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等各种功能。目前,关于黑果枸杞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报道不多。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黑果枸杞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特征,以促进黑果枸杞的开发和利用。市场上黑果枸杞掺假售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并可能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单、有效、便捷的黑果枸杞追溯办法,以稳定市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本论文分析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份的黑果枸杞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便捷的黑果枸杞原产地追溯方法。本论文的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仪(ICP-MS)对黑果枸杞中常见的六种微量元素(铝(Al)、铜(Cu)、铁(Fe)、锰(Mn)、锌(Zn)、硒(Se))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Al、Cu、Fe、Mn、Zn在所有黑果枸杞样品中均被检出,但是Se在所有样品中均未被检出。在黑果枸杞样品中,Fe含量最高,为300.82-377.44 mg/kg,其次是Al(271.66-326.01 mg/kg),其后依次为Mn(16.58-20.51 mg/kg)、Zn(15.38-31.19 mg/kg)、Cu(6.06-7.05 mg/kg)。另外,青海黑果枸杞样品中的所测定的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黑果枸杞样品。2.采用ICP-MS对黑果枸杞中常见的五种重金属(砷(As)、铅(Pb)、汞(Hg)、镉(Cd)、铬(Cr))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b、Hg、Cd、Cr在所有黑果枸杞样品种均被检出,但是As在所有样品中均未被检出。通过对比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2-2012,发现全部黑果枸杞中只有Cr(7.22-9.33 mg/kg)超出国家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此外,青海黑果枸杞中的重金属元素,尤其是Cr要明显低于其他省份黑果枸杞。3.采用电子鼻对黑果枸杞浸提液进行分析,发现所有黑果枸杞样品中的电子鼻信号图谱一致,但是每个传感器信号值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2,3,5,6号传感器的信号值明显大于其他传感器,说明氮氧化物(N-S2),芳香族化合物、酮类、醛类物质(N-S3),低极性芳香化合物、烷烃(N-S5)以及甲烷(N-S5)是黑果枸杞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另外,电子鼻信号值会随黑果枸杞产地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所以电子鼻信号值可作为黑果枸杞分类的判别因子。结果显示,电子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很好的将黑果枸杞按照产地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总预判率为86.4%,从而建立了基于电子鼻分析的黑果枸杞原产地追溯办法。4.采用电子舌对黑果枸杞浸提液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的黑果枸杞的电子舌脉冲一致,但是不同的传感器的脉冲却存在较大差异。电子舌脉冲代表着黑果枸杞浸提液中存在的各类滋味物质,通过分析发现,黑果枸杞中的滋味物质主要是酸。进一步观察发现,电子舌脉冲因黑果枸杞产地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因此电子舌脉冲可以作为黑果枸杞分类的判别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电子舌分析结合PCA和LDA分析能够很好的对黑果枸杞进行原产地的分类,总预判率达到了86.8%,从而建立了基于电子舌分析的黑果枸杞原产地追溯办法。采用低密度数据融合技术,将电子鼻信号和电子舌脉冲进行了融合,得到新的融合数据列阵,并对其进行PCA和LDA分析。结果显示,PCA分析提取的主成分同电子鼻和电子舌单独分析一致,并且只需提取更少的成分信息,就能得到更好的分类效果,LDA分析过程中发现,融合后的总预判率达到了92.6%,高于电子鼻(86.4%)和电子舌(86.8%)单独分析的结果,从而建立了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联用的黑果枸杞原产地追溯办法。另外,通过对比发现,相较于化学分析、感官评定和高端仪器分析等方法,电子鼻和电子舌联用具有检测时间更少、几乎不用化学试剂和样品处理、操作简单等优势。
黄孝闯[4](2017)在《新鲜乌贼骨水提物组分互作对咸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调味料,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一类味制剂。氯化钠可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调节体内酸碱的平衡,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是食盐的过量摄入会诱导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减少氯化钠的摄入量,越来越多关于食盐替代物的研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国内外相关研究重点在于食品加工中食盐的替代,以及减少食盐用量和添加低钠盐对食品风味等特性的影响。既要保证食品具有纯正的咸味,又要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食盐的添加量,这是目前低钠盐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一点。动植物提取物如海螵蛸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咸度,且味道纯正,海螵蛸即新鲜乌贼骨经煅烧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一味中药。动植物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成分,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咸度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为新型食盐替代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新鲜乌贼骨水提物咸度的评定及其主要组分的分析,探索各组分物质之间关于咸度的交互作用规律,为新型低钠盐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乌贼骨水提物咸度的评定及其组分分析以新鲜乌贼骨为试验对象,对其水溶性物质进行水浴提取得到乌贼骨水提物,对提取物中无机元素、氨基酸、有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将感官评定与电子舌评定方法相结合,对不同浓度乌贼骨提取物溶液的咸度和对应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咸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的乌贼骨水提物的咸度与1%的氯化钠的咸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乌贼骨水提物相对于氯化钠的咸度为0.5;乌贼骨水提物中Na、K、C1等元素含量较高,并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有机酸,18种氨基酸和7种有机酸均被检测出来;在咸度无显着差异的情况下,乌贼骨水提物溶液中Na含量为氯化钠溶液的83.97%,乌贼骨水溶液中NaCl含量仅为氯化钠溶液的77.80%。2.L-谷氨酸及L-赖氨酸与NaCl的交互作用研究将乌贼骨水浴提取物中主要组分氯化钠、L-谷氨酸及L-赖氨酸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析因试验,研究在一定的浓度区间内L-谷氨酸及L-赖氨酸对NaCl咸度的作用。按照析因设计原理,配制双因素多水平的氨基酸×NaCl组合溶液,对溶液的咸度进行感官评定,并对咸度评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探索L-谷氨酸与氯化钠以及L-赖氨酸与NaCl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0.38~7.68mg/mL的L-谷氨酸对1.83~29.25mg/mL氯化钠的咸度无显着影响(P>0.05),F(L-Glu*NaCl)=0.135,P=1.000,表明L-谷氨酸与NaCl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0.23~4.68 mg/mL的L-赖氨酸的添加引起1.83~29.25 mg/mL的氯化钠咸度的下降,但不显着(P>0.05),F(L-Lys*NaCl)=0.696,P=0.755,表明L-赖氨酸与NaCl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3.L-柠檬酸及L-苹果酸与氯化钠的交互作用研究将乌贼骨水浴提取物中主要物质NaCl、L-柠檬酸及L-苹果酸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析因试验,研究在一定的浓度区间内L-柠檬酸及L-苹果酸对NaCl咸度的影响。按照析因设计原理,配制双因素多水平的有机酸×NaCl组合溶液,对溶液的咸度进行感官评定,并对咸度评定结果进行析因分析以探索柠檬酸与氯化钠以及苹果酸与NaCl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0.26mg/mL柠檬酸添加至1.83~29.25 mg/mL的氯化钠溶液,对溶液的咸度没有影响,1.03 mg/mL和4.14 mg/mL柠檬酸的添加对氯化钠溶液的咸度有增强作用,F(L-Citric*NaCl)=10.844,P<0.001,表明 L-Citric 与 NaCl 之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表现为对氯化钠溶液咸度的增强;0.19 mg/mL和0.76 mg/mL的苹果酸对1.83~7.31 mg/mL的氯化钠溶液的咸度有增强作用,F(L-Malic*NaCl)=3.900,P<0.001,表明L-Malic与NaCl之间交互作用显着,表现为对氯化钠溶液咸度的增强。4.电子舌与感官评定对混合溶液咸度的评价采用日本INSENT公司的SA402B电子舌,以氨基酸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以及有机酸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对其咸度进行评定。通过对电子舌评定结果和感官评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现显着正相关(r=0.969,P<0.01)。为今后电子舌在食盐替代物研制中关于咸度评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电子舌可以实现对咸度的快速有效的评定。
李成义,强正泽,王燕,王明伟,李硕[5](2016)在《基于12种微量元素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为研究对象,红芪中微量元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为红芪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铁、铜、钙、锰、锌、镁、铬、钴、钠、锂、镍、钾微量元素含量,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公因子,建立质量综合排名分析函数。结果提取了3个公因子F1、F2、F3,质量评价函数为Y=0.657F1+0.119F2+0.089F3;铬、锂、钴、铜、锌、铁、镁是影响红芪质量的特征性元素;以微量元素评价红芪质量时,野生红芪的质量优于栽培红芪的质量,质量排名结果与陇南为红芪主产区相符,定西地区部分样品质量较优。结论以微量元素评价红芪质量表征了不同产区红芪质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较为合理。
沈强[6](2016)在《猴头菌菌丝体中猴头菌素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猴头菌作为一种珍贵的大型食药真菌,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文则以猴头菌发酵所得到的菌丝体为原料,研究猴头菌发酵菌丝体中活性物质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参数优化,醇提物质中猴头菌素的分离纯化、初步结构分析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如下:(1)原料猴头菌发酵菌丝体采用酶解和酸解相结合的前处理,再通过响应面优化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6 g/mL,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92 min,猴头菌醇提活性物质得率为3.39%。(2)将猴头菌发酵菌丝体醇提活性物质进行浓缩,水溶后滤除水不溶性杂质,先通过石油醚萃取,再通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萜类活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液用0.45μm有机膜过滤,通过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液中萜类和甾体类组分占67.25%。(3)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猴头菌素萜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化合物Fr-3-1。通过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得Fr-3-1的纯度高达94.59%。通过化学分析和UV、IR、LC-MS、1H 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基本可以确定Fr-3-1就是猴头菌素A。(4)化合物Fr-3-1以BHT、PG为参照做了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还原力与Fr-3-1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呈线性相关,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EC50=0.93、1.21、0.40 mg/mL。(5)化合物Fr-3-1以山梨酸钾为参照做了体外抑菌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r-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MIC为0.78 mg/mL。(6)化合物Fr-3-1对抑制人胃癌细胞(MGC-523)的研究显示Fr-3-1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IC50值为453.14μg/mL。(7)化合物Fr-3-1促进大鼠星型神经胶质细胞(Ra)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的研究显示Fr-3-1样品对大鼠星型神经胶质细胞的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强于常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剂肾上腺素。在浓度100μg/mL时,Fr-3-1促进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浓度为46.63 pg/mL,远高于同等浓度肾上腺素刺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37.77 pg/mL。
庞小存[7](2016)在《常用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六种阴离子含量分析及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域及植物中,人在饮食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摄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有关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析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和食品中,而对于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了植物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来源、限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进展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首先建立了中药材中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内的六种阴离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分析与比较丹参、黄芩等11种中药材中阴离子含量差异。另外建立了大鼠血液中六种阴离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分析与比较大鼠衰老进程中阴离子含量的变化及麦冬的干预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常用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分析方法及含量比较建立测定丹参、黄芩等11种中药材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RP小柱净化,离心过滤膜后直接进样。该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4.5%-104.8%之间。适用于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测定。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丹参根、茎、叶中硝酸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丹参植株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均表现为茎>根>叶,茎中硝酸盐含量可达到50000 mg/kg;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丹参药材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连作和施用化肥都会提高丹参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更大;丹参的中成药中含有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中成药中含量差异十分明显;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亚硝酸盐含量为:花类>全草类、根茎类>根类,硝酸盐含量为全草类>根茎类>根类>花类;黄芩、广藿香、金银花等药材的不同产地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中药材在煎煮20 min后,所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会全部进入水煎液中。2.常用中药材中阴离子分析方法及含量比较建立了同时测定广藿香、泽兰等八种中药材中Cl-、NO2-、NO3-、PO43-、SO42-、草酸根等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30 min,RP小柱净化,离心过滤膜,外标法定量。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8%-105.6%之间。阴离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材中氯离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全草类药材含量最高,平均值为8544.4 mg/kg,根茎类药材含量最低,平均值为2356.8 mg/kg,全草类>花类>根类>根茎类: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磷酸根离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花类药材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656.0 mg/kg,根茎类药材含量最低,平均值为1251.1 mg/kg,花类>全草类>根茎类;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硫酸根离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全草类药材含量最高,根茎类药材含量最低,全草类>花类>根茎类;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草酸根离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根类药材含量最高,根茎类药材含量最低,根类>花类>全草类>根茎类;对不同产地中药材中六种阴离子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6种阴离子含量差异区分不同产地的中药材。3.基于衰老模型的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分析方法及麦冬的干预效果建立了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大鼠血液中无机阴离子含量分析。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六种阴离子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麦冬组和麦冬复方干预使大鼠血液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显着降低。
薛倩倩[8](2013)在《雀儿舌头生物碱的测定与富集及查尔酮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雀儿舌头属于大戟科黑钩叶属植物,其枝用于治疗全身瘫痪;其嫩苗、叶有毒,用于治疗腹痛、杀虫;其根性辛、温,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下痢腹痛等。该种植物广泛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云南、湖北等地。药理试验证明雀儿舌头提取液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肾炎、病毒性肝炎以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生物碱是雀儿舌头全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生物碱因其抗癌抗肿瘤及低成本,低毒性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确定中药材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对雀儿舌头中生物碱的含量的测定及富集进行了研究,以期望提高雀儿舌头的开发利用,具体研究工作为:1.以苦参碱为对照,溴甲酚绿为显色剂,确定了测定雀儿舌头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的测定生物碱含量的方法;2.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所提取的总生物碱进行富集,实验结果表明LSA-21型大孔吸附树脂是最佳富集树脂,为全面评价雀儿舌头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查尔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体内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且也是合成各类黄酮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三氮烯类化合物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抗癌活性化合物,本研究对查尔酮类化合物与三氮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通过以取代苯乙酮与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查尔酮衍生物,经检测全部化合物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通过多种方法得到确证,来筛选出对癌细胞具有更低毒性、更高活性的化合物。
王超[9](2012)在《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及抗癌活性成分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雀儿舌头系大戟科黑钩叶属,一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可用于治疗胃病、食欲不振、下痢、腹泻等,其枝叶也可供杀虫农药。在河南省一些地区还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胃炎、肾炎及癌症等疾病。通过药理试验证明该植物提取液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植物多酚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对雀儿舌头中的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为:1.采用普鲁士蓝法建立雀儿舌头多酚物质测定方法,该方法稳定性好,准确性高;2.超声波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雀儿舌头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功率135W,料液比1:25,温度70℃,提取时间为70 min,平均多酚得率为3.34 mg/g。3.酶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酶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40℃,pH值=5.4,料液比为1:50,酶用量为5%,提取时间为5 h,平均多酚得率为4.24 mg/g。综合考虑,采用酶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具有提取效率高、绿色环保等特点,更值得应用推广。查尔酮类化合物,三氮烯类化合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抗癌活性化合物,本研究通过以查尔酮母核为先导化合物,以三氮烯结构为取代基,合成了一系列共10个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经SciFinder检索得知全部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以期望筛选出对膀胱癌细胞具有更高活性、更低毒性的化合物。具体研究工作为:1.对查尔酮类化合物以及三氮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2.以取代苯甲醛以及4-(3,3-二甲基-1-三氮烯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制备了10个查尔酮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了13C-NMR等方法的确证。
程素霞[10](2010)在《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研究和三氮烯的合成》文中指出雀儿舌头系大戟科黑钩叶属植物,一年生灌木或草本植物,又名草桂花、黄杨皮、黑钩叶,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林缘,在我国的东北、山东、华北、甘肃、四川等地都有分布。它的枝可医治疗全身瘫痪,幼苗和叶有毒,但是对腹痛和杀虫有很好的疗效,根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导致的食欲不振、下痢腹痛。对于病毒性肝炎、肺癌、肾炎这类疾病,在河南民间也有用雀儿舌头治愈的例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雀儿舌头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决定对雀儿舌头进行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期望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或发现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更简便、更高效,且便于大量生产的、安全低毒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验证判断这个化合物是否能成为新药而上市。本文对雀儿舌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常温下,取经过粉碎的雀儿舌头全草,用75%的工业乙醇浸泡3周,过滤出乙醇,低温旋蒸浓缩得到浸膏。把得到的浸膏用硅胶拌样上柱,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做洗脱剂冲洗,浓缩,得到各部分浸膏。最后分离出β-谷甾醇和2α,3β—二羟基木栓烷、胡萝卜苷和一个未知物。三氮烯是一种可以测定痕量镉、铜、汞、银等金属离子含量的试剂,合成三氮烯主要有以下两种重氮化试剂,NaNO2HCL和NaNO2-浓H2SO4,但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且不易完全反应,对反应的重现率和产率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在稀盐酸存在的条件下,以亚硝酸正丁酯为重氮化试剂比较理想,根据这个方法合成了两个三氮烯化合物,1-(4-硝基)-3-(5-已氧甲酰甲硫基-1,3,4-噻二唑-2-)-三氮烯和1-(4-硝基苯)-3-(5-苯硫烷基-1,3,4-噻二唑-2-)-三氮烯,并用1-(4-硝基)-3-(5-已氧甲酰甲硫基-1,3,4-噻二唑-2-)-三氮烯做显色剂测定了痕量镉的含量。
二、中药雀儿舌头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雀儿舌头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6种常用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形态分析与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6种常用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2.1 仪器工作参数 |
2.2 标准溶液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4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
3 结果 |
3.1 方法学考察 |
3.2 6种常用中药饮片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
3.3 6种常用中药饮片中重金属风险评估 |
3.4 青翘和老翘中重金属含量残留规律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部分 海螵蛸砷形态分析及限量标准探讨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2.1 仪器工作参数 |
2.2 混合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 |
3.1 方法学考察 |
3.2 海螵蛸中砷形态含量分析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部分 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中砷、汞形态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2.1 仪器工作参数 |
2.2 砷、汞形态混合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 |
3.1 方法学考察 |
3.2 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中砷、汞形态含量分析 |
3.3 土鳖虫和金钱白花蛇饲养环境样砷、汞形态含量分析 |
3.4 重金属形态健康风险评估 |
4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青钱柳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初步抗炎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青钱柳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1.1 青钱柳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
1.1.1 青钱柳中的无机化学成分 |
1.1.2 青钱柳中的有机化学成分 |
1.1.2.1 三萜类化合物 |
1.1.2.2 黄酮类化合物 |
1.1.2.3 苯丙酸类化合物 |
1.1.2.4 其他类型化合物 |
1.2 青钱柳的药理活性 |
1.2.1 降血糖 |
1.2.2 降血脂 |
1.2.3 降血压 |
1.2.4 其他作用 |
1.3 立题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青钱柳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2.1.2 提取分离 |
2.2 化学成分研究 |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3.1 化合物1 的结构鉴定 |
2.3.2 化合物2 的结构鉴定 |
2.3.3 化合物3 的结构鉴定 |
2.3.4 化合物4 的结构鉴定 |
2.3.5 化合物5 的结构鉴定 |
2.3.6 化合物6 的结构鉴定 |
2.3.7 化合物7 的结构鉴定 |
2.3.8 化合物8 的结构鉴定 |
2.3.9 化合物9 的结构鉴定 |
2.3.10 化合物10 的结构鉴定 |
2.3.11 化合物11 的结构鉴定 |
2.3.12 化合物12 的结构鉴定 |
2.3.13 化合物13 的结构鉴定 |
2.3.14 化合物14 的结构鉴定 |
2.3.15 化合物15 的结构鉴定 |
2.3.16 化合物16 的结构鉴定 |
2.3.17 化合物17 的结构鉴定 |
2.3.18 化合物18 的结构鉴定 |
2.3.19 化合物19 的结构鉴定 |
2.3.20 化合物20 的结构鉴定 |
2.3.21 化合物21 的结构鉴定 |
2.3.22 化合物22 的结构鉴定 |
2.3.23 化合物23 的结构鉴定 |
2.3.24 化合物24 的结构鉴定 |
2.3.25 化合物25 的结构鉴定 |
2.3.26 化合物26 的结构鉴定 |
2.3.27 化合物27 的结构鉴定 |
2.3.28 化合物28 的结构鉴定 |
2.3.29 化合物29 的结构鉴定 |
2.3.30 化合物30 的结构鉴定 |
2.3.31 化合物31 的结构鉴定 |
2.3.32 化合物32 的结构鉴定 |
2.3.33 化合物33 的结构鉴定 |
2.3.34 化合物34 的结构鉴定 |
2.3.35 化合物35 的结构鉴定 |
2.3.36 化合物36 的结构鉴定 |
2.3.37 化合物37 的结构鉴定 |
2.3.38 化合物38 的结构鉴定 |
2.3.39 化合物39 的结构鉴定 |
2.3.40 化合物40 的结构鉴定 |
2.4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光谱性质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青钱柳叶乙酸乙酯部位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 |
3.1 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仪器 |
3.1.3 药品 |
3.2 细胞培养 |
3.3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萃取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萃取物对NO的抑制作用 |
3.5 MTT法检测不同化合物对RAW264.7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6 NO含量的测定 |
3.7 结果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3)黑果枸杞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原产地追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黑果枸杞研究现状 |
1.2.1 黑果枸杞多酚的研究 |
1.2.2 黑果枸杞多糖的研究 |
1.2.3 黑果枸杞无机元素的研究 |
1.2.4 黑果枸杞其他功能物质的研究 |
1.3 黑果枸杞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面临掺假售假问题 |
1.4 解决掺假售假问题的方法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 本论文的研究路线 |
第二章 黑果枸杞微量元素分析 |
2.1 材料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试剂 |
2.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处理 |
2.3.2 样品分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实验方法验证 |
2.5.2 微量元素含量 |
2.5.3 PCA分析 |
2.5.4 LDA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黑果枸杞重金属元素分析 |
3.1 材料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处理 |
3.3.2 样品分析 |
3.4 数据统计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实验方法验证 |
3.5.2 重金属元素含量 |
3.5.3 PCA分析 |
3.5.4 LDA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电子鼻分析的黑果枸杞追溯方法 |
4.1 材料 |
4.2 试剂与仪器 |
4.2.1 试剂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样品处理 |
4.3.2 样品分析 |
4.4 数据统计分析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电子鼻信号值 |
4.5.2 PCA分析 |
4.5.3 LDA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电子舌分析的黑果枸杞追溯方法 |
5.1 材料 |
5.2 试剂与仪器 |
5.2.1 试剂 |
5.2.2 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样品处理 |
5.3.2 样品分析 |
5.4 数据统计分析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电子舌信号值 |
5.5.2 PCA分析 |
5.5.3 LDA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联用的黑果枸杞追溯方法 |
6.1 数据融合 |
6.2 PCA分析 |
6.3 LDA分析 |
6.4 各种追溯方法的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新鲜乌贼骨水提物组分互作对咸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食盐 |
1.1 食盐的作用 |
1.2 世界各国食盐摄入情况 |
1.3 过量摄入食盐的危害 |
1.4 世界各国食盐减控概况 |
2 食盐替代物的研究现状 |
2.1 乌贼骨 |
2.2 味道间相互作用 |
2.3 咸味肽 |
2.4 非钠盐类替代物 |
2.5 改善食盐的物理形式 |
3 基本味道评定方法研究现状 |
3.1 感官评定 |
3.2 电子舌评定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乌贼骨水提物的咸度及组分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下乌贼骨水提物与氯化钠咸度的比较 |
2.2 乌贼骨水提物中无机元素、氨基酸及有机酸的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乌贼骨水提物组分间互作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谷氨酸、L-赖氨酸与氯化钠互作规律研究 |
2.2 L-柠檬酸、L-苹果酸与氯化钠互作规律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氨基酸及有机酸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咸度的评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L-谷氨酸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咸度的评定 |
2.2 L-赖氨酸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咸度的评定 |
2.3 L-柠檬酸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咸度的评定 |
2.4 L-苹果酸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咸度的评定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6)猴头菌菌丝体中猴头菌素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猴头菌概述 |
1.1.1 猴头菌的形态特征 |
1.1.2 猴头菌的活性成分 |
1.1.3 猴头菌的药用价值 |
1.1.4 猴头菌中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
1.2 萜类化合物概述 |
1.3 猴头菌素概述 |
1.4 猴头菌中萜类活性物质提取 |
1.4.1 传统提取方法 |
1.4.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4.3 超声辅助提取 |
1.4.4 微波辅助提取 |
1.5 猴头菌素的分离 |
1.5.1 传统分离纯化方法 |
1.5.2 色谱法 |
1.5.3 膜分离技术 |
1.6 猴头菌素的检测方法 |
1.6.1 颜色反应 |
1.6.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6.3 高效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分析 |
1.6.4 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
1.7 猴头菌素的活性研究 |
1.7.1 抗氧化性 |
1.7.2 抑菌活性 |
1.7.3 抗肿瘤作用 |
1.7.4 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 |
1.8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1.8.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8.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猴头菌中醇提物质的提取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工艺流程 |
2.2.2 不同方法对醇提物质得率的影响 |
2.2.3 猴头菌醇提物质中萜类物质的定性鉴定 |
2.2.4 醇提物质的测定和得率计算 |
2.2.5 单因素实验设计 |
2.2.6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前处理对醇提物质得率的影响 |
2.3.2 单因素试验分析 |
2.3.3 响应面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猴头菌素萜类活性物质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设备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前处理 |
3.2.2 气质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猴头菌素液相分离纯化、光谱结构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设备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4.2.2 硅胶柱分离 |
4.2.3 半制备液相分离 |
4.2.4 纯度检测 |
4.2.5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分析 |
4.2.6 紫外光谱分析 |
4.2.7 红外光谱分析 |
4.2.8 氢谱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薄层色谱分析 |
4.3.2 液相色谱分析 |
4.3.3 Fr-3-1 紫外分析结果 |
4.3.4 红外分析结果 |
4.3.5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分析结果 |
4.3.6 核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猴头菌素的体外活性 |
5.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设备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猴头菌素体外抗氧化实验 |
5.2.2 猴头菌素抑菌实验 |
5.2.3 抗肿瘤实验测定 |
5.2.4 刺激大鼠星型神经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实验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猴头菌素体外抗氧化抗氧化实验结果 |
5.3.2 猴头菌素抑菌实验结果 |
5.3.3 猴头菌素抗肿瘤实验结果 |
5.3.4 促进大鼠星型神经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常用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六种阴离子含量分析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限量标准 |
1.1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来源 |
1.2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 |
1.3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4 限量标准 |
1.5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 |
2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光度法 |
2.2 色谱法 |
2.3 电位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常用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分析和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药材及成药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
2.2 丹参药材及中成药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比较 |
2.3 不同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比较 |
2.4 中药材煎煮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变化 |
3 讨论 |
第二章 常用中药材中阴离子含量分析及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实验仪器 |
1.3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常用中药材中阴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
2.2 不同药用部位药材中阴离子的含量比较 |
2.3 不同产地药材中阴离子含量比较 |
2.4 不同产地中药材中阴离子聚类分析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衰老模型的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分析及麦冬干预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材来源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
2.2 大鼠血液中阴离子含量比较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雀儿舌头生物碱的测定与富集及查尔酮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雀儿舌头生物碱类物质的工艺研究 |
1 引言 |
1.1 雀儿舌头的研究概况 |
1.2 生物戚类物质的研究价值 |
1.3 植物中生物碱的生物学活性 |
1.3.1 抗癌作用 |
1.3.2 作用于神经系统 |
1.3.3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
1.3.4 抗菌,抗病毒作用 |
1.3.5 杀虫作用 |
1.3.6 保肝作用 |
1.4 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
1.4.1 滴定法 |
1.4.2 分光光度法 |
1.4.3 毛细管电泳法 |
1.4.4 薄层色谱法 |
1.4.5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生物碱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验材料和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2.3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2.2.4 LSA-21树脂富集效果比较 |
2.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抗癌活性成分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 |
1 引言 |
1.1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进展 |
1.2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 |
1.2.1 抗菌活性 |
1.2.2 抗炎活性 |
1.2.3 抗病毒活性 |
1.2.4 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
1.2.5 抗肿瘤活性 |
1.3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1.3.1 羟醛缩合反应 |
1.3.2 Heck反应 |
1.3.3 Suzuki反应 |
1.3.4 芳香叶立德与醛的偶联反应 |
1.3.5 芳香金属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
1.4 三氮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5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实验设计与合成 |
2 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实验 |
2.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仪器设备 |
2.1.2 化学试剂及溶剂 |
2.2 合成部分 |
2.2.1 4-(3,3-二甲基-1-三氮烯基)苯乙酮的合成 |
2.2.2 A’类化合物的合成 |
2.2.3 B’类化合物的合成 |
2.2.4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2.3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及抗癌活性成分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部分 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引言 |
1.1 雀儿舌头的研究概况 |
1.2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
1.3 植物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
1.3.1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
1.3.2 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
1.3.3 防癌抗癌作用 |
1.3.4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1.3.5 防晒、美白作用 |
1.3.6 解酒护肝 |
1.4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多酚)提取方法 |
1.4.1 传统提取分离方法 |
1.4.2 超声波提取法 |
1.4.3 酶提取法 |
1.4.4 微波提取法 |
1.4.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雀儿舌头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1.1 普鲁士蓝法 |
2.1.2 酒石酸亚铁法 |
2.1.3 高锰酸钾法 |
2.1.4 磷钼钨酸法 |
2.2 普鲁士蓝法测雀儿舌头中多酚物质含量 |
2.2.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结果与讨论 |
2.3 小结 |
3 超声波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物质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试验研究 |
3.3.1.1 乙醇浓度对雀儿舌头多酚得率的影响 |
3.3.1.2 料液比对雀儿舌头多酚得率的影响 |
3.3.1.3 温度对雀儿舌头多酚得率的影响 |
3.3.1.4 提取时间对雀儿舌头多酚得率的影响 |
3.3.1.5 超声波功率对雀儿舌头多酚得率的影响 |
3.3.2 正交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4 酶法提取雀儿舌头多酚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多酚含量的测定 |
4.2.2.2 纤维素酶法提取试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实验研究 |
4.3.1.1 加酶量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
4.3.1.2 提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
4.3.1.3 提取温度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
4.3.1.4 pH值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
4.3.1.5 料液比多多酚得率的影响 |
4.3.2 正交试验结果 |
4.4 讨论 |
5 雀儿舌头多酚提取工艺研究总结 |
5.1 分光光度法测定雀儿舌头多酚物质总结 |
5.2 雀儿舌头多酚物质提取试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抗癌活性成分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 |
1 引言 |
1.1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2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 |
1.2.1 抗肿瘤活性 |
1.2.2 抗炎活性 |
1.2.3 抗病毒活性 |
1.2.4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
1.3 三氮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3.1 三氮烯的合成 |
1.3.2 三氮烯的应用 |
1.3.2.1 三氮烯类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
1.3.2.2 三氮烯结构作为保护基团的应用 |
1.3.2.3 三氮烯在重金属离子测定上的应用 |
1.3.2.4 三氮烯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上的应用 |
1.4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实验设计与合成 |
1.4.1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1.4.2 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 |
2 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实验 |
2.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 合成部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研究和三氮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雀儿舌头绪论 |
1.1 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
1.1.1 天然药物是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天然药物是我国新药研发和开发的重点 |
1.2 中药存在的问题和产权保护 |
1.2.1 中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1.2.2 中药的产权保护 |
1.3 大戟科植物的性质和研究现状 |
1.4 雀儿舌头的研究进展 |
1.4.1 雀儿舌头甾体化合物成分研究 |
1.4.2 雀儿舌头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
1.4.3 雀儿舌头中高级脂肪酸酯和和长链脂肪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
1.4.4 雀儿舌头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
1.4.5 雀儿舌头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1.4.6 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
第二章 雀儿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
2.1 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的提取 |
2.1.1 实验材料 |
2.1.2 浸膏的制备 |
2.1.3 浸膏的分离 |
2.2 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的鉴定 |
2.3 实验内容 |
2.3.1 试剂 |
2.3.2 实验仪器 |
2.3.3 雀儿舌头化合物的分离 |
2.4 总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三氮烯概述 |
3.1 三氮烯定义 |
3.2 三氮烯试剂的分类 |
3.3 三氮烯的结构 |
3.4 三氮烯试剂的性能 |
3.4.1 灵敏度高 |
3.4.2 显色反应对比度大 |
3.4.3 稳定性好 |
3.4.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 |
3.4.5 共存离子允许含量较低 |
3.5 三氮烯的合成及纯化 |
第四章 三氮烯合成及应用实验 |
4.1 实验试剂 |
4.2 实验仪器 |
4.3 三氮烯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 |
4.3.1 亚硝酸正丁酯的制备 |
4.3.2 三氮烯NPCTMTTZT的合成及鉴定 |
4.3.3 三氮烯NPBSTZT的合成及鉴定 |
4.4 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用原子吸光光度法测量微量镉的含量 |
4.4.1 所需材料和方法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结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中药雀儿舌头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6种常用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形态分析与风险评价研究[D]. 朱晓东.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青钱柳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初步抗炎活性的研究[D]. 刘威.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3]黑果枸杞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及原产地追溯方法研究[D]. 燕宇真.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4]新鲜乌贼骨水提物组分互作对咸度的影响[D]. 黄孝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基于12种微量元素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J]. 李成义,强正泽,王燕,王明伟,李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06)
- [6]猴头菌菌丝体中猴头菌素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 沈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4)
- [7]常用中药材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六种阴离子含量分析及比较[D]. 庞小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雀儿舌头生物碱的测定与富集及查尔酮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D]. 薛倩倩. 郑州大学, 2013(S2)
- [9]雀儿舌头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及抗癌活性成分查尔酮的三氮烯衍生物的合成[D]. 王超. 郑州大学, 2012(09)
- [10]雀儿舌头化学成分研究和三氮烯的合成[D]. 程素霞. 郑州大学,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