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谱和电子特性研究进展(英文)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谱和电子特性研究进展(英文)

一、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谱与电子性质研究进展(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金蕊[1](2021)在《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农业数字技术革命的到来,发展高效、灵敏、准确的农药残留检测传感器是国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计划和实现农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公共安全监测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的农药检测技术一般需要依赖于大型精密仪器,检测费用昂贵、操作复杂耗时,难以满足对于农药现场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迫切需求。因此,设计和建立响应迅速、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的便携式农药检测装置,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利用生物传感器特异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结合纳米酶稳定性高、易于修饰等特点,构建一系列新型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农药传感器,并利用试纸、丝网印刷电极、水凝胶试剂盒等固相载体,开发了用于农药现场快速检测的手持式传感器。这不仅为农药的现场筛查提供了基础,也为便携式传感器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制备稳定性高、表面积大的羟基氧化钴纳米酶材料,将其固定于纸基传感器上实现了有机磷农药及其中毒生物标志物的可视化检测。利用其模拟过氧化物酶特性,羟基氧化钴可催化显色底物四甲基联苯胺和H2O2生成蓝色产物,其中H2O2可由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氧化酶的作用下水解得到,而有机磷类农药能够有效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H2O2的产生,从而体系无颜色响应,依据颜色变化构建比色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高耐受性的羟基氧化钴纳米酶代替不稳定的天然酶,可有效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甲基对硫磷的检出限为0.1 ng m L-1。此外,应用自制试纸和智能手机组成检测系统,捕捉试纸颜色信号变化,通过颜色分析软件实现农药的精准定量分析。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对纳米酶在农药可视化检测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利用无机材料与生物酶联合构筑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酶)并搭建了高性能的酶级联传感器。其中酶级联体系是由乙酰胆碱酯酶、胆碱氧化酶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酶组成,乙酰胆碱和显色底物(四甲基联苯胺)的引入可使酶级联体系产生颜色响应,从而构筑酶抑制型农药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丝网印刷电极和比色试纸集成,能够直接根据颜色变化对农药进行定性分析,再通过电化学技术完成精准定量检测。通过酶固定化技术增强了天然酶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传感器的存储稳定性。此外,利用多酶协同作用缩短底物传输距离,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使检低至fg m L-1量级,大幅度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因此,该传感器在痕量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草酸钠作为一种非表面活性剂类农药助剂,在剂型配制和农药效力保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利用生物模板法合成具有类氧化酶活性的二氧化锰(Mn O2)纳米片,当引入底物四甲基联苯胺时可触发显色反应。同时,草酸钠可使Mn O2纳米片分解失去氧化酶特性,导致体系颜色变化。将Mn O2纳米片嵌入水凝胶以实现目标响应型试剂盒的构建,利用智能手机和Image J软件对试剂盒的光学图像进行记录和量化,实现对草酸钠的快速检测。该方法的检测范围是0.8-800μmol L-1,检出限为0.8μmol L-1。同时,该试剂盒能够在10分钟内同时筛查12个实际样品。可见,本论文设计的便携式凝胶试剂盒为农药助剂的现场高通量检测提供可能。4、提出了目标响应型水凝胶试剂盒与智能手机成像系统相结合的策略。利用纳米酶作为敏感材料构建凝胶试剂盒,结合兼顾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建立了光信号与农药浓度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有机磷类农药的精确实时分析检测。采用水凝胶作为固相载体,Mn O2纳米酶作为识别元件,构建快速响应的比色试剂盒。其中自主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双重功能,可将图像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灰度值,进一步计算得到灰度值与对氧磷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测试条件下,该方法检测对氧磷的检出限为0.5 ng m L-1。该传感器应用多酶串联催化体系放大检测信号,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同时,水凝胶的3D网络结构可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而改善了传感器稳定性。该便携式试剂盒-手机传感平台为农药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高旭鹏[2](2021)在《二维铅基卤化物钙钛矿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维(2D)Ruddlesden–Popper(R-P)型钙钛矿作为一种优异的光电材料,具有大的激子结合能、量子限域效应和好的水分稳定性。其分子式为(A′)2(A)n-1BnX3n+1,阳离子配体(A’)、金属离子(B)、卤素(X)和无机层层数(n)的改变都会导致2D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在本论文研究初期,已经有大量关于2D钙钛矿薄膜的报道。然而关于2D钙钛矿纳米材料的研究却很少,并且已报道的2D钙钛矿的荧光量子效率较低。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聚焦铅基溴化物钙钛矿材料的研究,通过调控胶体合成动力学过程,胶体制备了2D和准-2D钙钛矿纳米片,明晰了2D和准-2D钙钛矿纳米片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发展了金属离子掺杂策略,实现了其发光性能的调控和优化。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通过金属离子表面调控,制备了OAm+(C18H35NH3+)和Cs+共同占据A位的层状准-2D(OAm)2CsPb2Br7(n=2)钙钛矿纳米片。在合成3D CsPbBr3QDs的过程中,引入大量的Mg2+促进了有机配体对无机组分的吸附并改变了其排列方式,在无机组分表面所形成的复合物层状软模板,有效地限制了[PbBr6]4-在c轴方向的生长,定向制备了各向异性的二维层状结构。该准-2D钙钛矿纳米片表现出了荧光量子效率为35%的位于440 nm的荧光发射。重要的是,除了Mg2+,如Ca2+、Co2+、Sr2+、Mn2+等金属阳离子,也能起到类似的表面调控各项异性生长的作用,从而实现3D钙钛矿的降维生长。不同于以往化学计量比制备准-2D钙钛矿的方法,我们通过表面胶体工程调控了准-2D钙钛矿的合成,为合成低维钙钛矿提供了新的思路。(2)基于第一部分的研究成果,我们随后成功制备了Mn2+掺杂的准-2D(OAm)2Cs(Pb1-xMnx)2Br7(n=2)钙钛矿纳米片:通过改变Mn2+与Pb2+的投料摩尔比,可以实现3D钙钛矿QDs向准-2D钙钛矿纳米片的转换,同时在准-2D钙钛矿中实现Mn2+的有效掺杂。此外,研究表明:准-2D钙钛矿宿主向Mn2+发生了高效的能量传递,引起了Mn2+的d-d跃迁,实现了位于614 nm的Mn2+的荧光发射。通过调控Mn2+的投入量,可以实现钙钛矿纳米片在400 nm-700 nm的全光谱荧光。最后,我们将高效的Mn2+掺杂的准-2D钙钛矿作为荧光粉实现了橙光和白光LEDs器件的构筑。(3)2D钙钛矿(n=1)的强量子限域效应使其具有宽的带隙,因而很难发射蓝光和绿光之外的更长波长的荧光。一方面,大的激子结合能加快激子的热猝灭,导致其非常低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紧束缚激子更有利于宿主向掺杂剂的能量传递。为此,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单、高效且低耗能的室温结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2+掺杂的2D(PEA)2PbBr4纳米片。Mn2+掺杂的(PEA)2PbBr4具有双峰发射特征,发射中心位于410 nm和600 nm,分别对应于宿主钙钛矿的自由激子跃迁和Mn2+的d-d跃迁。我们通过调节最佳Mn2+掺杂量,构筑了最高效的能量传递体系,使得材料的PLQY达到了54%。我们利用变温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对宿主到Mn2+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验证。最后,我们用Mn2+掺杂的2D(PEA)2PbBr4纳米片制备了不同色温的白光LEDs。综上所述,我们发展了2D和准-2D钙钛矿纳米片的胶体制备新策略,揭示了准-2D钙钛矿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构效关系,构筑了准-2D钙钛矿基LEDs器件,为其在光电领域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晨晨[3](2021)在《PDINH系列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降解苯酚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有机3,4,9,10-苝四甲酰二酰亚胺超分子(PDINH)为主体材料,负载无机Bi2WO6、TiO2,制备有机-无机光催化剂,从而提高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光利用率,降低光催化剂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达到改善系列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目的。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苯酚的能力。基于PDINH纳米超分子,以水热法合成PDINH/Bi2WO6可见光催化材料。由于n-型半导体材料PDINH的太阳光利用率不足,且经过实验发现,这类光催化材料在水和乙醇中的分散性好,导致其回收率低,因此PDINH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广泛地研究及应用。为了改善PDINH超分子(PDINH)的缺点,在反应釜中加入Bi(NO3)3和Na2WO4,将无机Bi2WO6负载在PDINH上,制备了可以降解苯酚的PDINH/Bi2WO6有机-无机光催化剂。通过多种表征,得出PDINH和Bi2WO6之间是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紧密接触界面。与单独的PDINH或Bi2WO6相比,PDINH/Bi2WO6降解苯酚(6 ppm)的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改善。其相关机理的讨论证明,两种纳米材料的能带匹配情况和紧密整合的界面,改善了光催化剂降解苯酚的能力。PDINH作为载体还增强了Bi2WO6的稳定性,有利于催化剂的合成。以PDINH为主体材料负载纳米锐钛矿相TiO2,自组装制备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活性的PDINH/TiO2有机-无机片状光催化剂。在PDINH/TiO2纳米光催化剂中,PDINH和TiO2分子之间的-CO···H氢键可实现有效的长程电子离域,加速光生电荷的迁移和分离,使光催化剂具有显着的光催化特性。本实验首次对PDINH/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进行了探讨,证明了有机-无机PDINH/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6 h内可快速催化降解水溶液中的苯酚。由于PDINH与TiO2分子间的-CO···H氢键相互作用,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有机-有机复合光催化剂PDINH/TiO2/Bi2WO6(P/T/B)。在酸性条件下,利用PDINH与TiO2分子间的-CO···H氢键相互作用,以及PDINH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和Bi2WO6氧原子上的孤电子相互吸引等分子间作用,将Bi2WO6与TiO2负载在PDINH载体上。并探讨了P/T/B有机-有机复合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下,催化剂降解6 ppm的苯酚溶液的光催化性能,以及降解过程中P/T/B光催化剂稳定性。此外,简明地阐述P/T/B在降解苯酚水溶液的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聂佳佳[4](2021)在《基于P(VDF-TrFE)/CsPbBr3量子点的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开发能源转换系统和生态友好型可持续能源存储,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压电材料具有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作为压电设备的活跃组成部分,压电材料在致动器,压电,自供电传感器和能量收集设备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经常使用的无机压电材料包括半导体压电材料如ZnO、GaN、CdS和ZnS,压电陶瓷如PZT和Ba TiO3都具有很大的压电系数和优越的能量转换效率,但存在韧性差、重量重、耐久性低、高毒性,在恶劣环境下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与上述无机材料相比,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具有柔韧性,轻巧,加工简单等优点,可以极大地弥补无机材料的缺点。聚合物基复合压电材料则结合了无机压电材料的高压电系数和有机聚合物的柔韧性等诸多优点,通过添加一些填料到有机聚合物基体中,可以制备出压电性能高、柔韧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压电复合纳米材料。P(VDF-TrFE)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主要有五种不同的晶相,它的压电性能主要与β相的含量有关。P(VDF-TrFE)的β相的含量可以通过纳米粒子诱导,单轴拉伸,高电场极化来提高。本课题制备了一种CsPbBr3量子点(QDs)的P(VDF-TrFE)/CsPbBr3 QDs复合压电材料。在工艺优化、改性、稳定性和在人体运动方面的能量收集应用这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具体结论如下:在工艺优化方面,为减少薄膜的表面缺陷,使用真空干燥箱对薄膜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对薄膜进行高压极化处理。在改性方面,研究了不同CsPbBr3QDs的P(VDF-TrFE)/CsPbBr3 QDs复合压电薄膜的压电性能。0.3%CsPbBr3QDs的P(VDF-TrFE)/CsPbBr3 QDs复合薄膜的压电纳米发电机(PENG)的压电系数从15.5 pC N-1增加到24.5 pC N-1,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分别提高了2.5倍和2.2倍。在稳定性和收集人体运动能量方面,用线性马达撞击优化的PENG数月来验证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2个月后,也未观察到输出特性的明显下降。PENG的疲劳测试表明其作为坚固的可穿戴机械能量采集器的可能性。为了验证其灵活性和检测人体运动的潜力,已经在几种简单的人类动作下研究了从这些设备产生的压电能量,例如,手指轻拍,弯曲,风吹等,显示了其在能量收集和传感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

谢子恒[5](2021)在《化学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钴离子、硫化氢和水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高效灵敏的检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金属离子含量的异常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息传递素,在人体内的浓度异常会引发许多疾病,因此,金属离子和硫化氢的检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在许多有机活动中都被视为杂质,甚至会阻碍有机反应的进行,因此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检测对化学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都非常重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有机类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化学探针,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配体结构的改变对协同配位性能和传感性能的影响,揭示混合双配体策略的适用性。通过改变有机配体的结构特征,研究了一系列混合双配体体系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HAB-Mp Tpy体系对Co2+展示了高选择性,加入Co2+后,在538 nm处与395 nm处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与Co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应地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粉色。因此,DHAB-Mp Tpy体系可以作为比色化学探针应用于Co2+检测方面。2.研究了一种基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和Zn2+离子组合体系的H2S比色化学探针。PAN-Zn2+组合体系对H2S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当加入H2S后,S2-与Zn2+结合形成Zn S,使PAN-Zn2+组合体系解体,释放出PAN,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黄色。本研究中H2S的检测策略为后续构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类探针提供了一种思路。3.为了解决化学探针因溶解度较差,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有机溶剂的缺陷,在PAN-Zn2+组合体系的研究基础上,制备了一种磁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MMPs@U67B@Zn,并探索了其在水溶液中对阴离子的荧光传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MMPs@U67B@Zn对H2S具有选择性,通过470 nm处荧光峰强度的变化,可以定量检测水溶液中的H2S。4.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水的存在具有阻碍反应进行的劣势。为了实现水含量的检测,制备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TEA-SBA-15,探索了TEA-SBA-15对有机溶剂中水含量检测的应用,并研究了结构对杂化材料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EA-SBA-15可以定量地检测CH3CN、Et OH、DMSO、CH3OH和THF中的痕量水。

丁文俊[6](2021)在《二维TiS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科技、经济以及社会化进程的飞跃式发展,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已成为笼罩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挥之不去的阴霾。开发新型绿色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热电转换技术因可直接且可逆地实现热能与电能间的转换而被寄予厚望。设计和开发绿色高效的热电材料对于热电转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因量子尺寸效应影响下展现出的独特理化性质以及丰富的储量而在热电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二硫化钛(TiS2)作为天然的n型TMDs材料,因其室温下出色的金属导电性以及超高的Seebeck系数,在当前n型热电材料相对稀缺的环境下显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关TiS2热电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合成难度较高的刚性晶体材料中。尽管这些晶体材料普遍具有完美的超晶格结构以及出众的热电性能,但却不适用于当前对材料柔性要求较高的可穿戴热电器件中。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易制备、易拓展的新型高性能TiS2基热电薄膜材料以应对当前热电转换技术的实际发展需求。此外,对于已有材料的性能优化也是热电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材料的宏观热电性能通常由其微观结构决定。因此,探究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热电性能间内在联系;探索如何利用微观结构来调控和优化宏观热电性能,对于热电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不同策略制备了多种TiS2纳米片基热电薄膜,并采用表征手段和理论分析尝试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热电性能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阐释。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嵌锂剥离、超声分散和胶体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了由溶液可处理的单层或少层TiS2纳米片构成的胶体与薄膜,并对其氧化性及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TiS2纳米片薄膜的电导率、Seebeck系数以及功率因子分别可达338.98 S cm-1、-84.29μV K-1和240.83μW m-1 K-2。出色的热电性能主要得益于TiS2纳米片能带重叠、带隙减小以及局部电荷失配。然而,由于TiS2纳米片具有负电荷表面和一定数量的缺陷结构,因此其胶体在水氧环境下极易被氧化。2.通过溶剂置换策略制备了多种Alcohol-TiS2复合材料,并对其胶体抗氧化性及薄膜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通过醇类的溶剂置换作用可有效提升TiS2纳米片的抗氧化性,这主要与纳米片内环境的改变有关;特别地,抗氧化性的提升效果与醇羟基含量呈正相关。对于薄膜热电性能研究发现,溶剂置换可对薄膜热电性能造成显着影响,特别是经由甲醇处理所获得的MT-TiS2薄膜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最高可达99.38 S cm-1和-94.38μV K-1。热电性能的改变主要与介电限域效应以及能量过滤效应有关。该工作为调控TMDs纳米片材料抗氧化性以及热电性能提供了可行的参考。3.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预保护策略并以此制备了(EDTA-2Na)-TiS2复合材料,对其胶体抗氧化性及薄膜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保护剂EDTA-2Na可有效提升纳米片胶体的抗氧化性,这主要是由于保护剂抑制了H2O分子的电离,减弱H2O分子在纳米片边缘及缺陷处的吸附和结合。通过对薄膜热电性能研究发现,含有预保护剂的E-TiS2薄膜电导率最高可达1.51×104 S m-1,电导率的变化主要与纳米片中限域H2O分子含量降低以及局部电子密度改变有关。该工作为调控TMDs纳米片材料的理化性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4.通过简单的组装策略制备了多种PEDOT:PSS-TiS2复合薄膜,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形成独特的p-n型异质界面有助于改善材料的Seebeck系数,这与两种不同导电机制的材料间因电荷传递而产生的能量过滤效应有关;特别地,两种异质结构薄膜P1-TiS2和T45-P10-T45的功率因子分别为可达248.51μW m-1 K-2和368.58μW m-1 K-2,远高于大部分TMDs基热电材料。该工作为利用异质界面来优化TMDs纳米片材料热电性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设计思路。

张安乐[7](2021)在《表面光接枝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

李欣[8](2021)在《Cu@Gr@陶瓷多层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文中指出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的层片状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作为增强相在复合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很多,然而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在金属材料中容易发生团聚,并不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的性能优势。当前发展的核壳结构因其特殊的包覆结构,同时兼具核心和外壳两者的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光子晶体、药物医疗、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且作为增强相已被应用于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但目前关于含石墨烯的核壳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热化学镀法制备多层核壳结构颗粒,将石墨烯包覆在陶瓷核心表面,再包覆一层铜外壳。然后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 Cu@Gr@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对Cu@Gr@SiO2和Cu@Gr@Al2O3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分别进行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以及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探究不同Cu@Gr@陶瓷含量对铜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以平均粒径为1~5 μm的球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作为核壳结构的核心,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制备出石墨烯包覆二氧化硅和氧化铝(Gr@陶瓷)的双层核壳结构。石墨烯均匀地包覆在陶瓷颗粒的表面,没有出现石墨烯褶皱的现象。再用热化学镀的方法成功制备出铜包覆Gr@陶瓷的多层核壳结构。致密的铜壳将双层核壳结构包覆的很完整,颗粒表面的粗糙度明显增加。多层核壳结构界面之间没有空隙,呈致密的球形状,石墨烯的层数为8~15层,铜壳层的厚度大约为0.1 μm~0.3 μm。(2)将Cu@Gr@陶瓷颗粒与铜粉混合后,采用粉末冶金法于300 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坯,850℃烧结制备核多层核壳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核壳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当核壳结构的含量为5wt.%时,局部区域出现核壳颗粒的团聚,且随核壳颗粒含量的增加,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先增加后下降。(3)当Cu@Gr@SiO2的含量为2%时,增强颗粒在铜基体中的分散较为理想,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4.65%,电导率为83.1%IACS,维氏硬度为56.8 HV,压缩强度为395 MPa,抗拉强度为140.11 MPa,综合性能最佳。当Cu@Gr@Al2O3的含量为1%时,增强颗粒在铜基体中的分散较为理想,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到91.79%,电导率为73.7%IACS,维氏硬度为47.5 HV,压缩强度为398 MPa,综合性能最佳。(4)核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是位错强化,SiO2和Al2O3是高熔点硬质相,与石墨烯和金属铜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位错增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机制是韧性断裂,核壳结构的存在,提供了微孔的成核源,在应力作用下便与基体脱离开裂形成微孔。

高迎[9](2021)在《二氧化钒与二苯基乙烯及四苯基乙烯发光小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琚雯雯[10](2021)在《近红外二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诊疗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谱与电子性质研究进展(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谱与电子性质研究进展(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检测
        1.1.1 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 便携式生物传感器
        1.2.1 纸基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2.2 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2.3 基于智能手机检测平台的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2.4 其他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甲基对硫磷检测的羟基氧化钴纳米酶基比色传感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制备
        2.2.3 乙酰胆碱酯酶的检测方法
        2.2.4 纸基传感器的制备
        2.2.5 甲基对硫磷的检测方法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表征
        2.3.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过氧化物酶特性
        2.3.3 乙酰胆碱酯酶的检测结果
        2.3.4 纸基传感器的特性
        2.3.5 甲基对硫磷的检测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用于对氧磷现场高灵敏检测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纸基电化学传感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3.2.3 酶活性评估
        3.2.4 双输出(电化学和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
        3.2.5 对氧磷的电化学和比色检测方法
        3.2.6 实际样品的检测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表征
        3.3.2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特性
        3.3.3 对氧磷的电化学和比色检测结果
        3.3.4 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于现场农药助剂检测的“一体式”水凝胶试剂盒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纳米酶水凝胶的合成方法
        4.2.3 水凝胶试剂盒的设计与制备方法
        4.2.4 水凝胶试剂盒-手机传感平台的组装方法
        4.2.5 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nO_2纳米酶的表征
        4.3.2 MnO_2类氧化物酶特性
        4.3.3 用于草酸钠检测的凝胶试剂盒-手机传感平台特性
        4.3.4 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于对氧磷现场监测的凝胶试剂盒手机传感平台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BSA-Mn O_2 NFs的合成方法
        5.2.3 BSA-Mn O_2 NFs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5.2.4 基于智能手机的对氧磷试剂盒的制备方法
    5.3 结果和讨论
        5.3.1 对氧磷传感体系的设计与建立
        5.3.2 水凝胶便携式试剂盒检测对氧磷的结果
        5.3.3 基于智能手机POCT设备检测对氧磷
        5.3.4 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二维铅基卤化物钙钛矿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不同维度的钙钛矿材料
        1.2.1 三维钙钛矿
        1.2.2 二维钙钛矿
        1.2.3 一维和零维钙钛矿
    1.3 二维钙钛矿的制备方法
        1.3.1 二维钙钛矿晶体
        1.3.2 二维钙钛矿薄膜
    1.4 二维钙钛矿的物理与光学性质
        1.4.1 激子和电子结构性质
        1.4.2 钙钛矿的发光特性
    1.5 基于二维钙钛矿的LEDs研究现状
        1.5.1 近红外/红光LEDs
        1.5.2 绿光LEDs
        1.5.3 蓝光LEDs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g~(2+)调控三维CsPbBr_3量子点向准-二维钙钛矿的降维工程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试剂
        2.2.2 Mg~(2+)调控准-二维(OAm)_2CsPb_2Br_7的合成
        2.2.3 不同金属离子调控准-二维(OAm)_2CsPb_2Br_7的合成
        2.2.4 表征方法
    2.3 Mg~(2+)调控准-二维(OAm)_2CsPb_2Br_7的性质
        2.3.1 结构和形貌分析
        2.3.2 光学特性分析
        2.3.3 相分布调控分析
        2.3.4 形成机理分析
    2.4 不同金属离子调控准-二维(OAm)_2CsPb_2Br_7的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n~(2+)对三维CsPbBr_3降维和二维钙钛矿光学性质的双重调控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试剂
        3.2.2 Mn~(2+)调控准-二维(OAm)_2Cs(Pb_(1-x)Mn_x)_2Br_7的合成
        3.2.3 基于准-二维(OAm)_2Cs(Pb_(1-x)Mn_x)_2Br_7 LEDs的制备
        3.2.4 表征方法
    3.3 准-二维(OAm)_2Cs(Pb_(1-x)Mn_x)_2Br_7的性质
        3.3.1 结构和形貌分析
        3.3.2 光学特性分析
        3.3.3 荧光机理分析
    3.4 基于准-二维(OAm)_2Cs(Pb_(1-x)Mn_x)_2Br_7 LEDs的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n~(2+)掺杂二维钙钛矿(PEA)_2PbBr_4纳米片与白光LEDs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试剂
        4.2.2 二维(PEA)_2PbX_4(X=Br,I)纳米片的合成
        4.2.3 Mn~(2+)掺杂二维(PEA)_2PbBr_4纳米片的合成
        4.2.4 CsPb(Cl/Br)_3 QDs的合成
        4.2.5 基于Mn~(2+)掺杂二维(PEA)_2PbBr_4白光LEDs的制备
        4.2.6 表征方法
    4.3 二维(PEA)_2Pb X_4纳米片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4.4 Mn~(2+)掺杂二维(PEA)_2PbBr_4纳米片的性质
        4.4.1 结构和形貌分析
        4.4.2 光学特性分析
        4.4.3 荧光机理分析
        4.4.4 稳定性分析
    4.5 基于Mn~(2+)掺杂二维(PEA)_2PbBr_4纳米片白光LEDs的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PDINH系列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降解苯酚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光催化机理及应用
        1.2.1 光催化简介
        1.2.2 光催化剂机理
        1.2.3 光催化技术应用
    1.3 苯酚污染的状况及治理
        1.3.1 苯酚污染的来源
        1.3.2 苯酚污染的危害
        1.3.3 苯酚污染的治理现状
    1.4 本论文涉及的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无机光催化剂
        1.4.2 有机光催化剂
        1.4.3 降解苯酚的有机-无机光催化剂研究
    1.5 本实验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表征与性能评价
        2.2.1 表征方法
        2.2.2 光催化评价装置
        2.2.3 自由基捕获实验
3 PDINH/Bi_2WO_6有机-无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PDINH制备
        3.2.2 PDINH/Bi_2WO_6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DINH/Bi_2WO_6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3.3.2 PDINH/Bi_2WO_6的光学性能表征
        3.3.3 PDINH/Bi_2WO_6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3.3.4 光催化机理
4 PDINH/TiO_2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PDINH/TiO_2制备
        4.2.1 PDINH制备
        4.2.2 PDINH/TiO_2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TEM分析
        4.3.3 XPS分析
        4.3.4 FT-IR分析
        4.3.5 PL分析
        4.3.6 光催化性能评价
        4.3.7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4.3.8 光催化机理
5 PDINH/TiO_2/Bi_2WO_6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PDINH制备
        5.2.2 Bi_2WO_6制备
        5.2.3 PDINH/TiO_2/Bi_2WO_6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DINH/TiO_2/Bi_2WO_6的形态和微观结构表征
        5.3.2 PDINH/TiO_2/Bi_2WO_6的光学性能表征
        5.3.3 PDINH/TiO_2/Bi_2WO_6光催化性能测试
        5.3.4 光催化机理探讨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P(VDF-TrFE)/CsPbBr3量子点的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压电材料的历史与现状
        1.2.1 无机压电材料
        1.2.2 有机压电材料
    1.3 压电纳米发电机简介
        1.3.1 压电效应及其机理
        1.3.2 压电纳米发电机的发展
    1.4 PVDF及其共聚物P(VDF-TrFE)的简介
        1.4.1 PVDF压电材料的结构与压电性
        1.4.2 P(VDF-TrFE)压电材料的结构与压电性
    1.5 PVDF基钙钛矿类压电纳米发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钙钛矿氧化物类压电纳米发电机
        1.5.2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类压电纳米发电机
        1.5.3 全无机钙钛矿类压电纳米发电机
    1.6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安排
        1.6.1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3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薄膜及器件的制备
    2.4 CsPbBr_3 QDs及复合薄膜性能表征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3 傅里叶变换光谱(FTIR)
        2.4.4 d33 压电系数测量
        2.4.5 电性能测试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材料压电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材料压电性能的表征
    3.4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材料不同作用力下压电性能的表征
    3.5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材料不同作用力下压电性能的表征
    3.6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材料压电性能稳定性表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压电纳米发电机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压电纳米发电机为电容充电
    4.4 P(VDF-TrFE)/CsPbBr_3 QDs复合压电纳米发电机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化学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钴离子、硫化氢和水含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化学探针的结构和原理
        1.1.1 光化学探针的结构
        1.1.2 光化学探针的设计原理
        1.1.3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
        1.1.4 比色探针的响应机理
    1.2 钴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1.3 硫化氢探针的研究进展
    1.4 水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机双配体类化学探针在Co~(2+)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步骤
        2.3.1 储存液的配制
        2.3.2 单配体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2.3.3 SDAP-Tpy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2.3.4 SDAP-Dpa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2.3.5 DHAB-Mp Tpy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2.3.6 DHAB-MpTpy对 Co~(2+)的识别性能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配体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
        2.4.2 SDAP-Tpy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2.4.3 SDAP-Dpa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2.4.4 DHAB-MpTpy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
        2.4.5 DHAB-MpTpy对 Co~(2+)的识别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1-(2-吡啶偶氮)-2-萘酚-Zn~(2+)组合体系的硫化氢探针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步骤
        3.3.1 储存溶液的配置
        3.3.2 PAN对 Zn~(2+)的滴定实验
        3.3.3 PAN-Zn~(2+)体系对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AN及 PAN在 Zn~(2+)和H_2S存在下的吸收光谱
        3.4.2 PAN-Zn~(2+)体系对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
        3.4.3 PAN-Zn~(2+)配合物检测H_2S的现场适用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磁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荧光探针及其在硫化氢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步骤
        4.3.1 MMPs@U67B@Zn的制备
        4.3.2 储存溶液的配置
        4.3.3 MMPs@U67B@Zn对阴离子的选择性实验
        4.3.4 MMPs@U67B@Zn对 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MMPs@U67B@Zn微球的表征
        4.4.2 MMPs@U67B@Zn对阴离子的响应性研究
        4.4.3 MMPs@U67B@Zn对 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联噻吩醛功能化SBA-15 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水含量检测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步骤
        5.3.1 TEA-SBA-15 的合成
        5.3.2 储存溶液的配置
        5.3.3 TEA-SBA-15 对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检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TEA-SBA-15 的表征
        5.4.2 TE与SBA-15 嫁接前后的光谱性能: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5.4.3 TEA-SBA-15 检测有机溶剂中的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二维TiS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电学基本理论
        1.2.1 热电转换的发现与发展
        1.2.2 热电基本效应及定义
        1.2.3 热电材料的性能参数
        1.2.4 热电效应的应用
    1.3 二维(2D)材料的热电性能及研究现状
    1.4 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及研究现状
        1.4.1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基本性质
        1.4.2 溶液可处理过渡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策略
        1.4.3 过渡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研究现状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5.2 主要的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试剂与仪器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第三章 TiS_2纳米片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1T相TiS_2纳米片的制备
        3.2.2 1T相TiS_2纳米片薄膜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3.3.2 热电性能的讨论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Alcohol-Ti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TiS_2纳米片胶体的制备
        4.2.2 Alcohol-TiS_2复合薄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4.3.2 热电性能的讨论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EDTA-2Na)-Ti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TiS_2与(EDTA-2Na)-TiS_2纳米片胶体的制备
        5.2.2 TiS_2与(EDTA-2Na)-TiS_2纳米片薄膜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5.3.2 热电性能的讨论与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PEDOT:PSS-Ti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2.1 TiS_2纳米片及其胶体的制备
        6.2.2 复合薄膜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6.3.2 热电性能的讨论与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Cu@Gr@陶瓷多层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核壳结构
        1.1.1 核壳结构的概述
        1.1.2 常见的核壳结构及分类
        1.1.3 核壳结构的制备技术
        1.1.4 核壳结构的表征方法
        1.1.5 核壳结构的应用
    1.2 石墨烯及其包覆的研究
        1.2.1 石墨烯的简介
        1.2.2 石墨烯包覆颗粒的制备
        1.2.3 石墨烯包覆颗粒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及方法
    2.1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2.3 多层核壳颗粒的制备
        2.3.1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包覆陶瓷
        2.3.2 热化学镀法制备Cu@Gr@陶瓷
    2.4 核壳颗粒增强铜复合材料的制备
        2.4.1 机械球磨混粉
        2.4.2 压制成型
        2.4.3 烧结
    2.5 多层核壳结构的表征
        2.5.1 宏观形貌观察
        2.5.2 X射线衍射(XRD)
        2.5.3 激光粒度仪
        2.5.4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
        2.5.5 红外光谱仪(FT-IR)
        2.5.6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5.7 拉曼光谱仪(Raman)
        2.5.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聚焦离子束(FIB)
    2.6 核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表征
        2.6.1 显微组织观察
        2.6.2 XRD分析
        2.6.3 致密度检测
        2.6.4 硬度检测
        2.6.5 电导率检测
        2.6.6 压缩强度检测
        2.6.7 拉伸强度检测
3 多层核壳结构颗粒的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
    3.1 核心粉末的微观组织
        3.1.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1.2 核心粉末的微观形貌
        3.1.3 核心粉末的粒径分布
    3.2 石墨烯包覆陶瓷的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
        3.2.1 不同流速下石墨烯包覆颗粒的宏观形貌
        3.2.2 石墨烯包覆陶瓷粉末的形貌组织
        3.2.3 石墨烯包覆陶瓷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
        3.2.4 石墨烯包覆陶瓷粉末的XRD图
        3.2.5 石墨烯包覆陶瓷粉末的拉曼分析
        3.2.6 石墨烯包覆陶瓷粉末的XPS分析
    3.3 多层核壳结构的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
        3.3.1 Cu@Gr@陶瓷的宏观分析
        3.3.2 Cu@Gr@陶瓷的粒径分析
        3.3.3 Cu@Gr@陶瓷的XRD分析
        3.3.4 Cu@Gr@陶瓷的SEM分析
        3.3.5 多层核壳Cu@Gr@SiO_2的TEM分析
    3.4 多层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多层核壳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4.1 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4.1.1 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4.1.2 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4.2 导电性分析
        4.2.1 Cu@Gr@SiO_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
        4.2.2 Cu@Gr@SiO_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分析
    4.3 密度与致密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4.3.1 Cu@Gr@SiO_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及致密度
        4.3.2 Cu@Gr@Al2O_3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及致密度
    4.4 硬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4.4.1 Cu@Gr@SiO_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
        4.4.2 Cu@Gr@Al_2O_3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
    4.5 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4.6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4.7 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光谱与电子性质研究进展(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 金蕊. 吉林大学, 2021(01)
  • [2]二维铅基卤化物钙钛矿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的研究[D]. 高旭鹏. 吉林大学, 2021
  • [3]PDINH系列有机-无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降解苯酚性能研究[D]. 徐晨晨. 常州大学, 2021(01)
  • [4]基于P(VDF-TrFE)/CsPbBr3量子点的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D]. 聂佳佳. 广西大学, 2021(12)
  • [5]化学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钴离子、硫化氢和水含量检测中的应用[D]. 谢子恒. 广西大学, 2021(12)
  • [6]二维TiS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D]. 丁文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7]表面光接枝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 张安乐.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8]Cu@Gr@陶瓷多层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增强铜基复合材料[D]. 李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二氧化钒与二苯基乙烯及四苯基乙烯发光小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D]. 高迎. 济南大学, 2021
  • [10]近红外二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诊疗应用[D]. 琚雯雯.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标签:;  ;  ;  ;  ;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谱和电子特性研究进展(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