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里特重原油加工工艺

浅谈奥里特重原油加工工艺

一、浅谈奥里超重质原油的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曹峰毓[1](2019)在《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一方面,通过不懈的政策引导与技术进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格局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可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加速发展,国际能源新体系的雏形正在形成,国际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对于中国而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能源革命面临的形势复杂,挑战巨大。另一方面,此轮能源革命也为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新时期下中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能源革命”,为中国的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个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国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箭在弦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了时代赋予能源政治研究的重大使命。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历次能源革命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对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历次能源革命特征的总结,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并根据是否发生体系性变革将能源革命细分为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同时,对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能源领域重大技术突破的研究,判定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内容、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最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能源革命态势进行比较,判断中国能源革命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能源革命建设的不足与能源体系的发展特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能源革命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能源革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引发,以提升能源服务质量为目的,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全局性能源变革。第二,能源革命爆发的关键条件在于技术进步。新技术只有在突破原有技术理论极限且拥有合适资源支撑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引发能源革命。目前非常规油气革命与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其中,前者极大地扩展了可采油气资源的范围,后者则打破了化石燃料体系在资源储量、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限制。第三,与美欧地区相比,中国在能源革命建设中仍较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差距,相对不利的政策环境成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第四,通过对中国能源体系发展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建设的总体方向应为以低代价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对于非常规油气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油气产业的上游与中游,主题应以公平和开放为主。对于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补贴和电力市场两个领域。

张璟璟[2](2018)在《翻译美学视角下能源英语翻译方法研究究 ——以Weathering Collapse:An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the Venezuelan Oil Industry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报告以《环境萧条:委内瑞拉石油产业财务和运营状况评估》为例,以翻译美学为理论指导,对能源英语文本语言特点和译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了能源类英语文本实现审美再现的翻译方法。能源类英语文本往往涉及大量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词汇,译者在翻译此文本前,对相关文本进行了大量阅读,查阅行业相关资料和行业词典等方法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对于中英双语表达习惯上造成的差异,比如英文语言形态鲜明,结构紧密,句法严格,汉语语言形态较弱,结构相对松散,句法灵活多变,在翻译时,笔者并非是简单按结构顺序一一对应,而是采取灵活的方法,如拆译、分译等,实现句内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达到逻辑美;英语中较多使用名词化结构,汉语则习惯使用动词结构,在翻译时,笔者将英语中名词化结构所传达的语义效果,用适当的“以动词为中心”的汉语形式表达出来,实现译文的准确美和内涵美。研究结果表明,在翻译能源类英语文本时,译者应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如增词减词、词性转换、结构调整等,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需要有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审美素养,正确理解原文的表达,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内涵和特色,同时又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的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赵文明,李宇静,白雪松,双玥,屠庆华[3](2014)在《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及加工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稠油、油砂等重质原油的国内外资源储备和生产状况,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质原油加工企业的加工流程进行了分析。

王齐[4](2014)在《劣质超重油供氢热转化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常规石油资源储量和开采占比递减,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劣质超稠超重原油是非常规石油资源,其重要特点是黏度高、密度大、杂原子含量高、沥青质含量高和重金属含量高,这给开发、输转和加工带来很大的挑战。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属于典型的劣质超重油,如何高效改质输转这类稠油是采油、集输生产部门遇到的技术难点,也是相应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针对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开展热降黏改质和在供氢馏分油存在下的改质(供氢热转化改质)基础研究,为供氢热裂化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在系统研究委油减渣减黏改质的基础上,对馏分油供氢能力的评价方法——化学探针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的化学探针法筛选了两种供氢馏分油DA、DB并对它们的氢转移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并考察了委油减渣在供氢馏分油DA、DB存在下的供氢热转化改质效果,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剖析反应前后DB烃族组成变化及DB对热转化残渣油沥青质平均结构的影响揭示了氢转移的本质及供氢馏分油的作用机制。委油减渣(VVR)减黏改质可以有效降低改质油粘度,满足管输与船运的黏度要求但安定性差,不能满足管输、存储和船运对安定性的要求(50°C运动黏度不超过380mm2·s-1,斑点实验等级优于2级)。采用改进的化学探针法结果表明,供氢馏分油DB的氢转移能力强于DA;VVR+DB混合体系在热转化过程中的胶体稳定性要优于VVR+DA。在减黏改质基础上,委油减渣(VVR)在筛选出的供氢馏分油DA、DB存在下的热转化改质效果排序为VVR+DB>VVR+DA>VVR,且VVR+DB体系改质油满足船运要求的优化工艺条件为425°C、5min。在生焦率相同(wcoke yield=0.1%)时,降黏率、安定性排序为VVR+DB>VVR+DA>VVR。对渣油反应体系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供氢热转化与减黏改质体系均具有明显相态变化,但供氢馏分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无定型小体的长大,延缓了相分离,同时它延缓了渣油的生焦诱导期,改善了生成油的安定性。与减黏改质相比,在改质油安定性相同的前提下,添加供氢馏分油DB可使委油减渣热转化所得馏分油的收率提高约4.4个百分点。动力学结果表明,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生成气体、汽油、柴油及轻蜡油的反应速率要比减黏改质过程小,对应的活化能要高,揭示了供氢馏分油能够缓和渣油的热转化,提高反应苛刻度的原因。通过对反应前后供氢馏分烃族组成中氢化芳烃类结构含量的变化,建立了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中表观氢转移量计算模型,揭示了氢转移的本质。委油减渣减黏及供氢热转化残渣油沥青质的变化规律如下,分子量先增加后减小;(Hα+Hβ)氢含量与Hγ氢含量不断减少,而HA含量不断增加;芳碳率fA均升高,而总环数RT、芳香环数R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减黏改质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供氢热转化残渣油沥青质分子量较低,H/C原子比较高,(Hα+Hβ)氢含量较高。供氢剂在热转化过程中降低了渣油中沥青质的芳碳率fA,提高了其环烷碳率fN及环烷环数与芳环数的比值RN/RA,从而延缓其相分离及生焦过程。委油渣油供氢热转化釜反应研究为连续装置确定了操作条件,连续装置研究结果验证了釜反应研究结果,为工业化装置操作条件的确定奠定了实验基础。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委油超重油供氢热裂化改质油满足管输船运要求,降粘率超过98%,稳定储存6个月以上。

王力波[5](2013)在《世界环烷基原油资源分布及特点》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世界环烷基原油资源的分布,分析了中国、委内瑞拉、美国环烷基原油的主要特点,展望了全球环烷基原油资源的发展趋势。环烷基原油是一种短缺的宝贵石油资源,据估计,在全球115个大油田中,其储量仅占原油总储量的2%3%[1,2]。目前全球环烷基润滑油生产能力为4.02×106t/a,其中37%在美国,26%在中国,因此美国和中国是全球环烷基润滑油的重要生产国。

黄永章[6](2012)在《中国石油海外炼油项目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石油海外炼油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亚地区。在加工低硫石蜡基原油的项目中,主要采用常压蒸馏+重油催化裂化的短加工流程,生产当地紧缺的汽油、柴油、LPG和燃料油等;在加工高酸高钙原油的项目中,开发了原油直接延迟焦化+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焦化石脑油连续重整的加工路线,不仅有效减少和避免了酸腐蚀,而且轻油收率达到65.49%,轻油+蜡油收率达到80.78%,石油焦收率仅为13.34%。在世界原油性质整体趋于劣质化的形势下,中国石油海外炼油项目也在向区域化、大型化和加工高硫劣质原油方向发展,研究了加工高硫原油和超重原油改质的技术方案,以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的技术路线更为合理。海外炼油项目也面临许多问题,如项目建设规模偏小、投资相对偏高、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发挥大型化的规模效益;项目所在国同样也面对成品油质量升级问题;国内超重原油改质技术和经验相对较少。建议在今后选择项目加工路线时,依然要坚持以采用我国成熟可靠的炼油技术、设备为基础,同时要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公司的紧密合作。

李振宇,乔明,任文坡[7](2012)在《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现状》文中指出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是世界上重要的2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都属于高密度、高黏度、高硫、高残炭、高金属、高沥青质的劣质原油,常规炼油厂直接加工这2种原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目前,这2种非常规原油主要在其本国的改质工厂进行改质,得到的合成原油可作为炼油厂原料进一步加工生产运输燃料和其他石油产品。委内瑞拉现有4座超重原油改质工厂,其中3座生产重质高硫合成原油,另外1座生产高质量的轻质低硫合成原油。4座改质工厂采用的核心改质工艺都是焦化。加拿大现有6座主要的油砂沥青改质工厂,改质途径主要是焦化和/或加氢,生产的合成原油性质也有所差别。非常规石油资源是未来我国炼油厂原料重要的接替资源,我国石油公司必须加快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机遇。

姚国欣[8](2012)在《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都是高密度、高黏度、高硫、高氮、高酸、高残炭、高金属、高沥青质的劣质原油,不仅重馏分油和渣油中的金属含量高,而且轻馏分油中的金属含量也比较高,是当今世界上最难加工的原油。除了难以开采和开采成本高以外,对于炼厂还存在难以输送、难以脱盐脱水、难以正常生产运行等问题。炼厂加工高硫高酸超重原油或油砂沥青生产清洁燃料和裂解料难度很大:一是常压直馏馏分油太少;二是减压瓦斯油和减压渣油太多;三是常减压蒸馏各直馏馏分中硫含量和酸值都比较高,都需要深度精制或加工。而利用好高硫高酸超重原油和油砂沥青的减压渣油是用好非常规石油资源,提高轻油收率的关键所在。目前世界上只有委内瑞拉4座加工奥里诺科超重原油和加拿大6座加工油砂沥青的改质工厂在生产,产品为合成原油。正在建设中的加工委内瑞拉超重原油的炼油厂有4座,计划建设的油砂沥青炼油厂只有1座。加拿大油砂沥青改质工厂的技术和生产水平都比委内瑞拉超重原油改质工厂高一些。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我国炼油厂大量加工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已指日可待,预计我国炼油厂加工加拿大油砂沥青也为时不远。为此,建议有关科研项目应抓紧工作,尽早提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着手开展相关技术,特别是减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开发工作;跟踪国外有关加工技术研发的工作进展,为我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打好基础。

齐尚,吴浪[9](2011)在《漫漫创新路 产业报国心——记舟山奥燃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臣及其发明专利“ZJC奥里油改性柴油机清洁替代燃料”》文中提出他,立志新能源研发,十数年持续科研创新;他,不计个人得与失,全力铺就造福子孙路;他,享天伦之乐年岁,依然坚守美丽岙山岛;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只因他有着一颗拳拳的高科技产业报国心。随着全球工业经济发展升级,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极端恶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巨大威胁,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

钱伯章,朱建芳[10](2007)在《世界原油质量趋势及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前景》文中研究说明评述了世界原油质量和生产趋势,世界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和重油)及利用,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油页岩和油砂)及利用前景。

二、浅谈奥里超重质原油的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奥里超重质原油的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对于国内外研究态势的整体分析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
        (一) 写作思路
        (二) 框架结构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能源革命与人类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主动用火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主动用火技术诞生的背景与主要表现
        二、主动用火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 蒸汽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蒸汽机技术诞生的背景
        二、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蒸汽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电力与内燃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电力和内燃机技术诞生与实用化的背景
        二、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电力与内燃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 对能源革命历史地位的再思考
        一、能源革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与关键变量
        二、能源革命影响历史进程的一般路径
第二章 能源革命的相关理论及其建构
    第一节 能源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能源革命的共性特征
        二、能源革命的差异性特征
    第二节 能源革命的概念建构
        一、能源革命的整体概念
        二、能源革命二维概念框架的建立
        三、与“能源转型”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
        一、能源革命爆发的基本条件
        二、能源革命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第一节 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非常规油气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非常规油气技术对常规油气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市场条件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 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化石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政策环境对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四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趋势与可能影响
    第一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
        一、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现状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现状
    第二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发展方向的差异性
        二、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的互动
        三、双重革命下至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
        一、环境问题的改善
        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三、对能源政治的重塑
第五章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现状分析、态势评估与政策思考
    第一节 中国能源革命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态势评估
        一、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条件评估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进度评估
        四、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整体评估
    第三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政策思考
        一、中国能源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宏观政策建议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微观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翻译美学视角下能源英语翻译方法研究究 ——以Weathering Collapse:An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the Venezuelan Oil Industry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 翻译稿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第1章 翻译项目研究介绍
        1.1 翻译项目概述及内容简介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翻译美学理论简述
        2.1 翻译美学理论概念及发展
        2.2 能源文本语言特点及其美感要素
        2.3 小结
    第3章 项目文本语言特点
        3.1 词汇特点
        3.1.1 常用缩略语
        3.1.2 词汇专业性较强
        3.2 句法特点
        3.2.1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3.2.2 常用长难句
        3.3 小结
    第4章 能源英语翻译的求美方法——实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
        4.1.1 缩略语翻译
        4.1.2 术语翻译
        4.2 句子层面
        4.2.1 名词化结构翻译
        4.2.2 长难句翻译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重质原油供需分析及预测
    1.1 国外主要重质原油
        1.1.1 加拿大油砂
        1.1.2 委内瑞拉稠油
    1.2 国内重质原油
        1.2.1 稠油资源
        1.2.2 油砂资源
        1.2.3 页岩油资源
2 国外重质原油加工技术现状及趋势
3 国内典型稠油加工方案
    3.1 克拉玛依石化稠油
    3.2 辽河石化稠油
    3.3 塔河石化稠油
4 国内重质原油加工组合工艺及发展趋势
    4.1 脱碳路线组合方案
        4.1.1 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工艺
        4.1.2 延迟焦化-加氢精制-催化裂化组合工艺
        4.1.3溶剂油脱沥青-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组合工艺
        4.1.4 减粘裂化-延迟焦化组合工艺
        4.1.5 减粘裂化-溶剂脱沥青-延迟焦化组合工艺
    4.2 加氢路线组合方案
        4.2.1 加氢脱硫-渣油裂化和减压渣油加氢脱硫渣油催化裂化
        4.2.2 渣油加氢-延迟焦化-催化裂化流程
        4.2.3 渣油加氢裂化-溶剂脱沥青和渣油加氢裂化-延迟焦化
5 结束语

(4)劣质超重油供氢热转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重油降黏方法
    1.3 重油热改质方法
        1.3.1 减黏裂化
        1.3.2 供氢热转化
        1.3.3 水热裂解降黏
    1.4 受热氢转移能力表征方法
    1.5 渣油热转化动力学
        1.5.1 集总理论
        1.5.2 集总模型
        1.5.3 集总动力学在热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1.6 重油胶体稳定性的评价
        1.6.1 黏度法
        1.6.2 电导率法
        1.6.3 界面张力法
        1.6.4 量热法
        1.6.5 超声波法
        1.6.6 光学法
        1.6.7 P-Value法
        1.6.8 斑点实验法(ASTM D4740)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的减黏改质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2.1 原料性质
        2.2.2 委油减渣黏温性
    2.3 实验方法
        2.3.1 油样分析方法
        2.3.2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实验
        2.3.3 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
    2.4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过程的受热生焦趋势
    2.5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反应
        2.5.1 反应时间对减黏生成油黏度的影响
        2.5.2 反应温度对减黏生成油黏度的影响
        2.5.3 反应条件对减黏生成油安定性影响
    2.6 委油减渣减黏生成油的调合改质研究
        2.6.1 委油减渣减黏生成油的调合
        2.6.2 反应条件对减黏改质油黏度的影响
        2.6.3 反应条件对减黏改质油安定性的影响
    2.7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过程相态变化
        2.7.1 反应条件对委油减渣减黏改质过程相态的影响
        2.7.2 委油减黏改质过程相态变化与减黏生成油安定性的关系
        2.7.3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过程相分离与生焦之间的关系
    2.8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残渣油化学组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氢馏分油氢转移能力及其与委油减渣混合体系胶体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方法
        3.3.1 供氢馏分油受热氢转移能力实验
        3.3.2 化学探针的比较
        3.3.3 供氢馏分油受热氢转移能力的改进计算方法
        3.3.4 色谱检测及校正因子
        3.3.5 化学探针用量比
        3.3.6 供氢馏分油与委油减渣混合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实验
    3.4 反应时间对供氢馏分油氢转移能力的影响
    3.5 反应温度对供氢馏分油氢转移能力的影响
    3.6 供氢馏分油的氢转移能力比较
    3.7 供氢馏分油与委油渣油混合体系的胶体稳定性
        3.7.1 供氢馏分油与委油减渣混合原料的胶体稳定性
        3.7.2 供氢馏分油与委油减渣混合原料反应过程中的胶体稳定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3 实验方法
    4.4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反应
        4.4.1 供氢馏分油用量的确定
        4.4.2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的受热生焦趋势
        4.4.3 反应条件对供氢热转化生成油黏度的影响
        4.4.4 反应条件对供氢热转化生成油安定性的影响
    4.5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生成油的调合改质研究
        4.5.1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生成油的调合
        4.5.2 反应条件对供氢热转化改质油黏度的影响
        4.5.3 反应条件对供氢热转化改质油安定性的影响
    4.6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相态变化
        4.6.1 反应条件对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相态的影响
        4.6.2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相分离与生焦率之间的关系
    4.7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残渣油化学组成变化
    4.8 供氢馏分油对委内瑞拉减渣减黏改质的影响
        4.8.1 供氢馏分油对相态变化的影响
        4.8.2 供氢馏分油对安定性的影响
        4.8.3 供氢馏分油的稀释作用
        4.8.4 供氢馏分油对改质油性质的影响
        4.8.5 工艺条件优化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动力学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产物分析方法
        5.2.2 热重分析实验
    5.3 委油减渣减黏改质和供氢热转化改质产物分布
    5.4 供氢馏分油对委油减渣失重速率的影响
    5.5 产物安定性比较
    5.6 相同安定性的产物收率比较
    5.7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动力学分析
        5.7.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7.2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氢馏分油在改质过程中可转移氢量的确定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供氢馏分油烃族组成测定方法
        6.2.3 名词定义
    6.3 委油减渣减黏生成油和供氢热转化生成油回收馏分的烃族组成变化
        6.3.1 委油减渣减黏生成油回收馏分的烃族组成变化
        6.3.2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生成油回收馏分的烃族组成变化
    6.4 氢转移量的计算
        6.4.1 可转移氢的定义
        6.4.2 可转移氢的计算方法
        6.4.3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中的可转移氢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过程中沥青质的结构变化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沥青质的分离
        7.2.2 元素分析
        7.2.3 分子量
        7.2.4 核磁共振氢谱
        7.2.5 平均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7.3 供氢馏分油对残渣油沥青质分子量的影响
    7.4 供氢馏分油对残渣油沥青质元素组成的影响
    7.5 供氢馏分油对残渣油沥青质氢分布的影响
    7.6 供氢馏分油对残渣油沥青质平均结构参数的影响
    7.7 供氢馏分油对沥青质的作用机制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连续实验及工业化试验
    8.1 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实验室连续反应装置
        8.2.2 反应方法
        8.2.3 操作条件
        8.2.4 工业化试验
    8.3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改质连续实验
        8.3.1 产物性质
        8.3.2 产物分布
        8.3.3 残渣油化学组成
    8.4 供氢热转化连续反应与间歇反应比较
    8.5 委油减渣供氢热转化工业化试验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世界环烷基原油资源分布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的环烷基原油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辽河油田
        欢喜岭油田环烷基原油性质
        曙光油田环烷基原油性质
        华北大港油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环烷基原油
委内瑞拉环烷基原油
美国环烷基原油
结束语

(6)中国石油海外炼油项目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商业运行的炼油项目
    2.1 短流程原油加工路线
    2.2 创新的加工路线
3 规划研究的炼油项目
    3.1 加工高硫原油项目的研究
    3.2 超重原油改质项目的研究
4 海外炼油项目需要面对的技术挑战
    4.1 项目的规模经济效益
    4.2 应对全球性的成品油质量升级问题
    4.3 国内超重原油改质技术和经验相对较少
5 结语

(7)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资源概况
2 加工超重原油对炼油厂生产运行的影响
3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加工利用情况
4 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情况
5 国内关于2种非常规原油加工利用的研发情况
6 启示与建议

(8)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的资源量、可采储量及开采量
    2.1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
    2.2 加拿大油砂沥青
3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的性质
4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对炼厂正常生产运行和生产清洁燃料与裂解料的影响
    4.1 对炼油厂正常生产运行的影响
    4.2 对生产清洁燃料和裂解料的影响
5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改质工厂和建设中的超重原油炼油厂
    5.1 Petroanzoategui改质工厂
    5.2 Petromanagas改质工厂
    5.3 Petrocedeno改质工厂
    5.4 Petropiar改质工厂
6 加拿大生产运行中的油砂沥青改质工厂和建设中的油砂沥青炼油厂
    6.1 Syncrude公司Mildred Lake改质工厂
    6.2 AOSP (Shell) Scotford改质工厂
    6.3 Opti/Nexen公司Long Lake改质工厂
    6.4 Husky公司Lloydminster改质工厂
    6.5 North West Upgrading公司Sturgeon改质工厂
    6.6 小结
7 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9)漫漫创新路 产业报国心——记舟山奥燃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臣及其发明专利“ZJC奥里油改性柴油机清洁替代燃料”(论文提纲范文)

见证神奇的一幕
结下奥里油情缘
科研创新结硕果
替代燃料前景广
信念坚定动力足

(10)世界原油质量趋势及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油质量和生产趋势
2 世界非常规石油资源
    2.1 加拿大油砂资源
    2.2 委内瑞拉的重油资源
3 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及利用前景
    3.1 重油资源
    3.2 油页岩资源
    3.3 油砂资源
4 结语

四、浅谈奥里超重质原油的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D]. 曹峰毓. 云南大学, 2019(09)
  • [2]翻译美学视角下能源英语翻译方法研究究 ——以Weathering Collapse:An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the Venezuelan Oil Industry为例[D]. 张璟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2)
  • [3]国内外重质原油市场与加工技术分析[J]. 赵文明,李宇静,白雪松,双玥,屠庆华. 化学工业, 2014(07)
  • [4]劣质超重油供氢热转化基础研究[D]. 王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7)
  • [5]世界环烷基原油资源分布及特点[J]. 王力波. 石油商技, 2013(06)
  • [6]中国石油海外炼油项目技术路线回顾与展望[J]. 黄永章. 中外能源, 2012(12)
  • [7]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现状[J]. 李振宇,乔明,任文坡.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2(03)
  • [8]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J]. 姚国欣. 中外能源, 2012(01)
  • [9]漫漫创新路 产业报国心——记舟山奥燃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臣及其发明专利“ZJC奥里油改性柴油机清洁替代燃料”[J]. 齐尚,吴浪.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1(09)
  • [10]世界原油质量趋势及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前景[J]. 钱伯章,朱建芳. 天然气与石油, 2007(03)

标签:;  ;  ;  ;  ;  

浅谈奥里特重原油加工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