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什么都没有,说个春天——花草花志乱想

江南什么都没有,说个春天——花草花志乱想

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关于花卉和花卉期刊的随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才[1](2021)在《白居易花卉诗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樊朝霞[2](2021)在《宋画中的插花艺术研究》文中提出

王赛男[3](2021)在《阮元诗歌笺注》文中指出作为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阮元在经学、金石考据等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其创作的诗歌在清代诗歌发展中亦独树一帜,数量衆多,特色鲜明,但当前学界对阮元诗歌研究及艺术成就的认识尚且不足,故本文以中华书局1993年邓经元点校本《揅经室集》为底本,校以《文选楼丛书》本,对其中阮元诗卷部分进行笺注,同时参考学者颜建华的1佚成果,从《清代名人墨迹》《长离阁集》以及《扬州北湖续志》中补入佚诗共12首,以期为学界研究阮元之诗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笺注本。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为笺注。一、前言。该部分先是介绍阮元生平与着述,总结其在经学、史学、金石学以及文学四个方面的成就,以期对阮元本人及学术成就有全面的了解。然後《揅经室集》的版本流传情况,说明所选用的底本与参校本的缘由。其次介绍当前学界对阮元诗歌的研究现状,详细列举这一领域内的学术成果,并予以适当评述。最後论述阮元诗歌创作和理论中所体出的“真厚和雅,雅正为宗”的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内涵,从丰富的诗歌内容、多样的语言形式以及典雅的艺术风格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对阮元诗歌所体现出的诗学思想作出深入分析,对其诗歌的成就给予客观评价。二、凡例。该部分介绍本次笺注所使用底本与参校本、学界1佚成果以及笺注的内容与形式。三、笺注。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将阮元诗歌内容完整呈现,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笺注,力求详尽。凡人物、地名、史实、典故等均加笺注,疑难或重点字词亦有注释。凡异体、俗体字等,径改为通用字。所引书籍一律注出篇名。本文在对阮元诗歌作系统而全面的笺注基础上,结合阮元诗学思想的根源和内涵,来论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做到诗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皮露[4](2020)在《孙绍远《声画集》的编选及其诗学意义》文中研究说明

沈一飞[5](2020)在《基于符号化的花丝镶嵌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丝镶嵌作为“燕京八绝”的一项代表性工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区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与其他传统文化共同组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基因,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灵魂。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形势动荡、手艺人的大量流失、工艺产品导向与社会发展环境脱节等因素,导致花丝镶嵌的传承发展进程受阻,曾经红极一时的灿烂文化如今却鲜有人关注。为了实现花丝镶嵌的可持续化发展,让传统工艺重新融入现代社会,在市场上重拾一席之地,受到更多的关注,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将符号化理念融入到花丝镶嵌的工艺传承中去,应用符号学理论从图案纹样、工艺技法和形制风格三个方面提取花丝镶嵌的可识别符号,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应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去,实现传统工艺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课题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花丝镶嵌符号化提取相关方法论的构建;如何利用可识别符号实现工艺的市场转化;花丝镶嵌的符号化应用在生产性保护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分析等。课题的实践研究部分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可行性:把花丝镶嵌的造型规律、工艺风格、纹样机理、材料色彩等特点打散重组,将传统符号元素变成现代创作素材,从传统中获取灵感,结合当代美学重新定位,基于现代的生活方式设计制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民生需求的家居产品。花丝镶嵌符号化方法论的构建使其传承发展进程更加系统化和多元化,不仅能够保证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不被破坏,在与现代审美融合时做到求同存异,而且有助于打破传统工艺的发展壁垒,使其应用载体不再有局限性,得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工艺文化传播,最终实现花丝镶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邢云龙[6](2020)在《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代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传统由来已久,人们在培育、艺植、观赏与题咏花卉的过程中,与花卉结下了“深挚的友谊”并联结上“情感的共鸣”。有明一代,花卉园艺与园林活动兴起发展,游赏之风渐行、花卉文学书写繁盛,人们对于花卉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有了更进一步地感知与了解,檃括继承并深化了以往的审美经验和体认能力,花卉植物的生活实用、审美观赏与文学艺术等价值在相应领域内重新得到了抉发利用和创新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历史时间(明代)和区域空间(北京)两个考量因素,从文学与文化层面出发,宽领域、多维度地综合考察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相关情况。第一章: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首先,明代前期花卉园艺的发展在经历元代沉寂之后有所承继与突破,明代中后期更是获得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花卉资源分布及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花卉栽培技术的综合提高和花卉种类、品种的增加;花卉商品基地出现与市场贸易的兴起;园艺理论系统科学化并涌现大量花卉文献专着。其次,明代前期受政治环境约束和国家政策管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风气和审美风尚相对保守,花卉园艺发展举步维艰。大概从明宪宗成化时期、明孝宗弘治时期以后,明初以来的这种淳朴保守的社会风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后,北京花卉游赏之风的直接影响,不仅促进了明代中后期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以及相应推动了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同时也浸染改变了其他一些社会习尚。第二章:花卉作为“媒介”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首先,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种种密切联系,具体而微地表现为人们热衷于种花、养花、插花、赏花、赐花、簪花、餐花、赠花、写花、咏花与绘花等,花卉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而成为京师文人士大夫寄寓闲适生活、表达高雅情趣的重要载体。其次,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二者实则共同构成了花卉游赏“同质异构”关系的两部分。最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围绕花卉植物进行的园艺园林活动、社会生活习尚和文化艺术领域等渐趋繁盛,正是这一地区文人士大夫的踵继活跃,从而促成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局面。第三章: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首先,明代北京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主要有木本花卉毛茛科的牡丹、草本花卉毛茛科的芍药、草本花卉菊科的菊花、木本花卉蔷薇科的杏花和梅花以及其他一些观花植物。其次,明代北京地区游赏活动的诸多案例及其背后具体的“游赏模式”,大致分为雅集结社赏花、岁时节令赏花、园林寺观赏花等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对这些游赏活动的微观剔抉,可以大体窥见其场所分布和空间布局。最后,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相关特点,具体表现在: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第四章: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的实际典型案例,这也是本文的重要主体部分。首先,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主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时期及其相关主要特点: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其次,蠡测整理出明代北京园林发展情况,结合各个园林的主要花卉景观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援引介绍,以期进一步重点探讨明代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再次,以明代北京为例来探讨瓶花与盆景鉴赏的时代风尚及其相关文学表现,纵向将其置于古代瓶花与盆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而大致了解其发展脉络,横向考察北京地区瓶花与盆景的相关发展情况(乃至与其他地区进行综合比照),并以袁宏道《瓶史》的创作环境及其内容为中心,稽考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典型时代特征。最后,选取“玉堂文人群体”“茶陵派群体”和吴中士人等三个主要群体在京赏花赋诗为个案考察对象,对明代北京赏花活动及文学书写进行相应的细致微观考察,来解构京师世风及文化内涵下的馆阁翰苑与郎署及其文人士大夫文学传统,管窥赏花的不同场景及其游赏主体的多重身份结构和心态,“以点带面”揭示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与风尚以及相应的文学表现等,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多维度意义。

周奇[7](2019)在《吴昌硕梅花题材研究》文中提出吴昌硕作为晚清书画史上重要的一位艺术大师,在诗文、书法、绘画和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厚成绩,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已有的吴昌硕艺术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可见,关于吴昌硕艺术的研究和考据多以针对其绘画风格以及篆书的探究。对于绘画中梅花题材进行深入的梳理、归纳、阐释的研究相对缺乏,只有零星的论述以及对于部分作品的评论。在这个研究起点上,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论述梅花题材在历史上不同体裁的发展渊源,包括诗歌、画谱和绘画;第二、简述吴昌硕生平,分析吴昌硕如何把“金石入画”引入梅花创作,并在诗文和篆刻中关于梅花的体现;第三、分析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在不同的阶段的梅花技法的发展,并探讨与同时代名家梅花题材创作的对比。吴昌硕钟情的梅花题材是其表胸中意趣、精神,表达思想的重要情感出口。这意味着所选物象本身也有人赋予的涵义可以突显画者精神诉求。从梅花与吴昌硕起伏的人生际遇的碰撞中可以发现,吴昌硕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作品呈现出了超越时代的审美理念与独树一帜的艺术技巧相结合,从而焕发出了恒久而灿烂的生机。

齐旭[8](2019)在《唐代花卉与日常生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昌盛,唐朝一度兴起爱花风尚。与前代相比,唐代花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出现的范围也更广,对时人饮食、生计、娱乐、政治、人际、信仰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唐代花卉进行研究不仅是植物史及花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唐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课题之一。唐代花卉频繁出现于唐人饮食生活中,其饮食方法以及被用于饮食的花卉品种更加丰富,既可煮粥蒸饭、泡茶酿酒,亦可入菜、制作点心,甚至直接食用,一些唐人通过饮食花卉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或者是寄托与众不同的内心情感。随着爱花买花风尚的兴起,种植、售卖花卉成为一些唐人赖以谋生的手段,催使专业花农与花贩的出现,并且相较于同时期其他行业农民及商人,花农和花贩的生活较为富裕优渥。相较于此,花卉与唐代大众生活结合更为密切的在于娱乐,除了经常被作为环境与个人的装饰外,还衍生出许多与花卉相关的游戏,而唐人对花卉的热爱又常常成为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唐代一些帝王也十分喜爱种植花卉,任命亲信负责管理,同时通过赏赐花卉来表达对臣子的崇信与赞赏,而权贵之间也会通过运用自身的权势,获取与众不同的花卉品种或是赏花效果,迎合帝王与权贵对花卉的喜爱也成为某些人投机取巧的一种途径。在唐人的人际生活中,索赠花卉作为可以寄托多种情感的重要方式,也经常出现。作为唐人信仰最为广泛的佛教和道教,其本身虽有本教推崇的花卉,但在唐代,由于受到世俗对花卉的追捧,两教皆出于各种目的引进其他品种花卉进行种植,某些寺院道观由于种植技术高超,还培育出本寺观特有的花卉品种,这种状况也对两教信徒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唐人思想观念中,花卉与神仙生活、修仙途径的关系十分密切,某些人亦将花卉应用于谶纬学说中,除此之外,某些花卉还在唐代一些民俗活动中担任必不可缺的角色。

曾庆雨[9](2017)在《陈曾寿诗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曾寿是晚清民国诗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被称为“海内三陈”之一,亦曾被视为继散原、海藏而起的同光体後劲。诸多因缘造成其人独特的性情,特殊的性情与遭际使其诗歌呈现出独造之境与特异之美。结合陈氏性情、思想、交游等因素综合探讨其诗学观及诗歌创作,具有突出的研究意义。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分析由家族、地域及师承等诸多因缘所造就的陈氏之特殊性情及其变通与固守相统一的思想观念。第二章概述陈曾寿之交游,并重点介绍他与同光体两位前辈诗人陈三立与郑孝胥的交往,在此基础上比较诗风差异。第三章主要从诗学取径及审美追求两方面探讨陈曾寿之诗学观,其诗学观念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第四章按照时代顺序,有侧重地介绍陈曾寿对历代名家的继承与拓展,并择取某些风格类似的诗人,比较其异同,进一步分析之所以有如此异同的原因。第五章介绍苍虬阁诗的题材分类,并重点分析其中写景、咏物、纪梦及赠答几种题材诗歌的特点;第六章主要从深隐之美与表达技巧两方面介绍苍虬阁诗的艺术特色。苍虬阁诗的深隐之美正是其“深婉有味”之诗学观在个人创作方面的体现;虽然在艺术技巧方面颇有特色,但苍虬阁诗真正佳处却并不在技法本身,而是技法与情意的浑然一体,所谓得之於“语言文字之外”,这是苍虬阁诗能以独特风貌自立於晚清民国诗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七章通过对陈曾寿内涵颇为丰富的两组落花诗之文化意蕴的分析,探讨清遗民在晚近社会空前变局中的时代感受、个体感受以及寻求自我安顿的努力。本文既有对陈曾寿及其诗歌的宏观考察,又结合大量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出苍虬阁诗在诗歌史中的独特风貌。

张洁[10](2017)在《沈宜修诗词“花”意象研究》文中指出女作家沈宜修在晚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联系了叶氏与沈氏女性文学创作群体,嫁给叶绍袁之后的几十年中写下了八百多篇作品,其作品集《鹂吹》中收录了诗624首、词190首、其他骚赋传序等19篇,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传统女性的闺中生活。沈宜修诗词中大量运用花意象,她将客观的花与主观的情感相结合,创作出清丽雅致的篇章。花意象在她的八百多首诗词中约占61%。基于中国历来的花意象传统,加之花与女性的特殊联系,沈宜修作品中的花意象具备了独特的意义。以花寄情,抒写一己之悲欢,她笔下的花成为独具特色的形象,花成为她自身人格的象征。第一章主要论述花意象与沈宜修其人的关系。一方面沈宜修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花卉文化传统,借花来抒情,另一方面沈宜修的生命历程与花的生存形态极其相似,故而以花的生长、绽放及衰落来阐释她的人生历程。第二章对沈宜修诗词中的花意象进行分析。秉性多愁,加之现实的愁苦造就了沈宜修笔下的满纸愁言,她的内心渴望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使得无端的愁苦日愈加深。她通过不同的花意象来展现作品清新雅致的风格,内心无限的愁绪使其作品深情绵邈,哀婉感伤。第三章选取杏花、桃花、荷花、菊花、桂花和梅花六种花来分析沈宜修对前人花意象的继承与发展。她在各种各样的花中寄寓了自身的情感体验,或表现生活的闲适,或抒发独处深闺时的孤寂,或寄托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或表达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无不真挚而深刻。第四章论述花意象与女性意识的表达。女性作品中花意象具有独特性,带有女性自身对人生的认识,在性别意识的关照之下,沈宜修的作品书写女性自身极其人生命运,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意识。

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关于花卉和花卉期刊的随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关于花卉和花卉期刊的随想(论文提纲范文)

(3)阮元诗歌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阮元生平与着述
    (二)版本流传
    (三)阮元诗歌研究现状
        1.诗歌整理
        2.诗歌内容与艺术分析
        3.诗学思想
    (四)“真厚和雅,雅正为宗”的诗学思想及艺术特色
二、凡例
三、笺注
    (一)《琅嬛仙馆诗略》(《揅经室集》四集诗卷一)
    (二)《文选楼诗存》(《揅经室集》续集卷五)
    (三)补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基于符号化的花丝镶嵌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花丝镶嵌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读
        1.6.1 花丝镶嵌
        1.6.2 符号学
2 花丝镶嵌的发展历史及其手工技艺
    2.1 花丝镶嵌的发展历史
    2.2 花丝镶嵌的工艺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2.2.1 花丝镶嵌的工艺技法
        2.2.2 花丝镶嵌的艺术表达
        2.2.3 花丝镶嵌的文化内涵
    2.3 本章小结
3 花丝镶嵌的符号化提炼
    3.1 花丝镶嵌的符号与符号化
        3.1.1 花丝镶嵌图案纹样的符号化
        3.1.2 花丝镶嵌工艺技法的符号化
        3.1.3 花丝镶嵌形制风格的符号化
    3.2 花丝镶嵌符号化提炼的难点与局限
        3.2.1 花丝镶嵌符号化提炼的难点
        3.2.2 花丝镶嵌符号化提炼的局限
    3.3 本章小结
4 花丝镶嵌符号化的应用途径
    4.1 与现代审美以及社会需求的融合
        4.1.1 传统花丝镶嵌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应用
        4.1.2 传统花丝镶嵌符号的设计再创造
    4.2 全球化推广
        4.2.1 线上文化推广
        4.2.2 线下产品输出
    4.3 本章小结
5 花丝镶嵌符号化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5.1 花丝镶嵌符号化应用的价值
        5.1.1 花丝镶嵌符号化的优势
        5.1.2 花丝镶嵌符号化的机遇
        5.1.3 花丝镶嵌符号化的展望
    5.2 花丝镶嵌符号化的应用意义
        5.2.1 促进花丝镶嵌的文化推广
        5.2.2 强化花丝镶嵌的文化形象
        5.2.3 在继承中发展适应当代审美价值的市场
    5.3 本章小结
6 花丝镶嵌的符号化创新设计实践
    6.1 打破传统局限实现多元融合
        6.1.1 当代视角下的传统文化
        6.1.2 工业科技背景下的传统工艺
        6.1.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共鸣
    6.2 花丝镶嵌的符号化运用与“生产性保护”理念的实现
        6.2.1 基于社会需求的工艺输出
        6.2.2 基于不同审美理念的花丝镶嵌设计
        6.2.3 基于地区文化的工艺表达
    6.3 设计实践
        6.3.1 设计定位
        6.3.2 方案设计与推敲
        6.3.3 方案深入与确定
        6.3.4 方案效果图
        6.3.5 尺寸说明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和学术意义
    第二节 学术回顾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特色
第一章 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
    第一节 明代花卉园艺的发展进程与特点
    第二节 审美风气嬗变与游赏之风的兴起
        一、明代前期社会审美风尚相对保守及其时代文化背景
        二、明代中后期审美风尚的骤变和北京游赏之风的兴起
    第三节 北京花卉园艺及游赏之风的影响
第二章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一、种花、养花、插花与赏花
        二、赐花、簪花、餐花与赠花
        三、写花、绘花与咏花
    第二节 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
    第三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状况及其代表意义
第三章 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
    第一节 明代北京主要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
        一、国花长作野蔬看:牡丹
        二、百千新艳一时开:芍药
        三、秋林无日不黄花:菊花
        四、红杏株株间绿杨:杏花
        五、暗香浮室胜芝兰:梅花
        六、花开花落如红雪:其他
    第二节 明代北京主要的花卉游赏活动
        一、雅集结社赏花
        二、岁时节令赏花
        三、园林寺观赏花
    第三节 游赏活动的场所分布及空间布局
    第四节 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特点
        一、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
        二、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
        三、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
第四章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
        一、前期: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
        二、后期: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
    第二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园林景观及文人创作
        一、明代北京园林中的花卉介绍
        二、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
    第三节 明代北京赏花风尚特征及文学书写的时代表现
        一、明以前瓶花与盆景鉴赏风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状况
        二、明代北京瓶花与盆景观赏及文学创作的繁荣
        三、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时代特征——以袁宏道《瓶史》为中心
    第四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创作个案研究
        一、“茶陵派群体”赏花唱和及其政治与文学意义
        二、吴中士人在京赏花赋诗的精神归向和文学旨意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瓶史》在明代刊刻流传及东传日本的“环流”影响
    附录二 :明代“玉堂赏花”诗、词唱和辑录
    附录三 :明代花卉文献(谱录类)汇总及叙录提要
征引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7)吴昌硕梅花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梅花在不同体裁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向表达
    第二节 古代画谱中梅花形态记载
    第三节 传统绘画中的梅花题材表现
第二章 吴昌硕作品中梅花形象的生成
    第一节 吴昌硕生平简介及梅花情结
    第二节 吴昌硕诗文中的梅花形象
    第三节 吴昌硕治印中的梅花题材
    第四节 吴昌硕“金石”引入画梅创作
    第五节 吴昌硕绘画中梅花蕴含的“气”与“神”
第三章 吴昌硕梅花形态表现及与同时代名家之比较
    第一节 吴昌硕不同时期绘画中梅花形象表现
    第二节 吴昌硕与同时代画梅名家的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感谢

(8)唐代花卉与日常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写作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介定
第一章 唐代花卉与饮食生活
    第一节 花卉成为食品主料或配料
        一 作为主食的主料或配料
        二 作为菜品的主料或配料
        三 其他的花卉食用方式
    第二节 花卉成为饮品原料或配料
        一 制作花酒
        二 唐代花茶制作的雏形
    第三节 花卉成为保健品原料或配料
        一 制作保健化妆品
        二 制作保健饮食品
第二章 唐代花卉与民众生计
    第一节 唐代的种花人
        一 兴趣爱好与专业种植
        二 种花人的生计
    第二节 唐代花卉买卖与卖花者生计
        一 花卉的买卖
        二 卖花者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 唐代花卉与文化生活
    第一节 唐代花卉与装饰
        一 成为生活环境装饰
        二 成为个人装饰
        三 簪花的盛行
    第二节 唐代花卉与游戏节庆
        一 打花球与斗花
        二 花宴中的游戏
    第三节 唐代花卉与艺术
        一 花卉的工艺应用
        二 花卉与诗文创作
        三 花卉与绘画创作
第四章 唐代花卉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 唐代花卉与政治关系
        一 花卉与皇恩
        二 花卉与权势
    第二节 折花与唐代花卉的赠索
        一 折花与赠花的渊源
        二 唐代的折花与赠索
第五章 唐代花卉与信仰生活
    第一节 唐代花卉与佛道寺观生活
        一 佛道寺观的花卉种植
        二 佛道寺观的种花意图
        三 花卉与佛道信众生活
    第二节 唐代花卉与天人观念
        一 神仙、修仙饮食与花卉
        二 仙界装饰与花卉
        三 谶纬思想与花卉
    第三节 唐代花卉与节庆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陈曾寿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 以往研究成果回顾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陈曾寿之性情及思想
    第一节 诸多因缘所造就的特殊性情
        一、陈曾寿之情感本质:深情与超逸的统一
        二、陈曾寿之理想构成:用世与出世的统一
    第二节 陈曾寿之思想觏念——燮通与固守的统一
        一、陈曾寿之政治观念
        二、陈曾寿之军事思想
        三、陈曾寿之学术思想
第二章 陈曾寿之交游
    第一节 陈曾寿交游概述
        一、陈曾寿与师长一辈的交往
        二、陈曾寿与平辈之交
    第二节 “平生风义兼师友”——陈曾寿与陈三立的交谊
    第三节 “观过知仁风义在”——陈曾寿与郑孝胥的交往
第三章 陈曾寿之诗学观
    第一节 中道圆融的诗学取径
        一、内外兼顾并以内在为根本
        二、在广阔背景中觏照诗歌流派与诗坛走向
        三、从“清切”到“真切”——综合觏照中流动变化的视角
        四、刚柔相济与文质相成
    第二节 深婉有味的审美追求
        一、以“味”论诗溯源
        二、陈曾寿所推崇之深婉有味
第四章 陈曾寿的诗学渊源
    第一节 “转益多师是汝师”——陈曾寿诗学渊源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一、他人论苍虬阁诗之渊源
        二、陈曾寿自道学诗宗尚
        三、陈曾寿诗歌渊源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第二节 陈曾寿对前代诸家的承传
        一、“终古芳香托楚辞”——苍虬阁诗与楚辞的关联
        二、陈曾寿与陶潜
        三、陈曾寿与唐之杜甫、韩愈、李商隐及韩偓
        四、陈曾寿与宋之黄庭坚、陈师道
    第三节 “三传晚更见伦魁”——陈曾寿《苍虬阁诗》对陈沆《简学斋诗》的继承与拓展
        一、苍虬与秋舫心灵本质之贯通
        二、苍虬阁诗对简学斋诗的继承
        三、苍虬阁诗对简学斋诗的拓展
第五章 陈曾寿在传统诗歌题材之内的开拓
    第一节 “山水清缘几两屐”——陈曾寿写景诗
        一、陈曾寿不同时期之写景诗概述
        二、陈曾寿写景诗之特色
    第二节 “等闲花木有余哀”——陈曾寿咏物诗
        一、咏物诗发展概述
        二、“逐序空吟草木诗”——苍虬不同阶段、不同因缘之咏物诗简介
        三、陈曾寿咏物诗中的心灵投影——以咏松、咏菊及咏牵牛为例
    第三节 “未觉梦中梦,安得身外身”——陈曾寿纪梦诗
        一、陈曾寿“梦诗”分类与“纪梦诗”之界定
        二、陈曾寿纪梦诗之类型
        三、陈曾寿纪梦诗之个性色彩
    第四节 “至情结友生,回思逾成妍”——陈曾寿赠答诗
        一、陈曾寿赠答诗的深挚感情
        二、陈曾寿赠答诗的超越境界
第六章 苍虬阁诗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苍虬阁诗的深隐之美
        一、深广的现实关怀与深沉的忧患意识
        二、深微的思致与深邃的理境
        三、深幽的心灵与特异的诗境
        四、深曲之情意与深婉之表达的统一
    第二节 苍虬阁诗技法层面的成就
        一、用字之妙
        二、句法及章法之妙
        三、苍虬阁诗的声情之美
第七章 从陈曾寿落花诗来看清遗民的精神困境与自我安顿
    引子—遣黎身世多萧索,家国兴亡寄落花
    第一节 陈曾寿落花诗概述
    第二节 陈曾寿落花诗的文化意蕴
        一、空前变局中的时代感受
        二、空前变局中的个体感受
        三、困境中寻求自我安顿的努力
余论 “佛待修成是落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後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沈宜修诗词“花”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绪论
第一章 花意象与沈宜修其人
    第一节 中国花卉文化传统与沈宜修的继承
    第二节 花的生存形态与沈宜修的生命历程
第二章 花意象与沈宜修之作品
    第一节 诗词之“花”概观
    第二节 花意象与沈宜修的愁思
    第三节 花意象与作品风格
第三章 沈宜修诗词中的常见花意象
    第一节 春:杏花、桃花
    第二节 夏:荷花
    第三节 秋:菊花、桂花
    第四节 冬:梅花
第四章 花意象与沈宜修女性意识的表达
    第一节 沈宜修诗词中花意象的独特性
    第二节 沈宜修女性意识的觉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沈宜修关于“花”的作品
致谢

四、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关于花卉和花卉期刊的随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居易花卉诗歌研究[D]. 李江才.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宋画中的插花艺术研究[D]. 樊朝霞.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3]阮元诗歌笺注[D]. 王赛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孙绍远《声画集》的编选及其诗学意义[D]. 皮露. 湖北大学, 2020
  • [5]基于符号化的花丝镶嵌创新设计研究[D]. 沈一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6]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D]. 邢云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吴昌硕梅花题材研究[D]. 周奇. 中央美术学院, 2019(07)
  • [8]唐代花卉与日常生活研究[D]. 齐旭. 郑州大学, 2019(08)
  • [9]陈曾寿诗歌研究[D]. 曾庆雨.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7)
  • [10]沈宜修诗词“花”意象研究[D]. 张洁. 扬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江南什么都没有,说个春天——花草花志乱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