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花盆的制作过程

工艺花盆的制作过程

一、工艺花盆的生产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石应国,杨生智,朱浩,姚贤泽,冯振宇,程祥,乐细选,张友国,雷明明,刘耀斌[1](2022)在《固态白酒酒甑尺寸及其结构对蒸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索小曲清香型固态白酒蒸馏器及其附件尺寸结构包括甑桶、甑盖、筛板(篦子)、甑底蒸汽分布器、加热方式等对蒸馏效率及酒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综合蒸馏效率及酒质:上直筒甑>花盆甑(上大下小)>倒花盆甑(上小下大)。120 cm甑高为蒸馏效率最佳甑高,小于120 cm蒸馏效率与甑高成正比,大于120 cm蒸馏效率与甑高成反比,高径比0.8酒甑相对较优,高径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蒸馏效率的提升,蒸馏效率并非越高酒质越好也并非越低酒质越好,需要一个平衡。直接加热优于间接加热,固态蒸馏甑盖空间越小越好。锥形筛板(篦子)优于平形筛板(篦子),其中倾角10°~15°锥形筛板(篦子)蒸馏效率最优。

肖玉如,王先广,肖臬莹[2](2021)在《丰城石炉坑矿区陶土矿特征与制紫砂壶工艺》文中研究说明江西丰城石炉坑矿区紫砂陶土矿赋存于新近系石炉坑组(N2s)粉砂质泥岩、泥岩和超细石英矿层中,通过叙述紫砂陶土矿矿床地质特征、代表性样品成陶实验中烧结性能、泥片性能、坯料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和陶瓷实物制作分析,即成陶实验结果,确定了该矿区陶土矿紫砂壶、紫砂杯加工工艺流程性能和产品利用方向。在该地层中发现紫砂陶土矿在江西属首例。

郑豪[3](2021)在《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及残渣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废弃钻井泥浆是钻井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其中含有高的CODCr、BOD、油类、盐类、悬浮物及一些重金属离子等。若不进行有效处理而直接外排,将会对井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制约着油气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已建立的废弃钻井泥浆的处理包括直接排放法、坑内密封法、注入安全地层或井的环形空间、MTC技术、固化处理法、化学固液分离法、焚烧法、土地耕作法、微生物法等。由于存在适用范围窄、处理成本高、处理时间长等的不足,使其规模化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的,本文以陕北地区某油气田钻井后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为研究对象,对废弃钻井泥浆进行氧化絮凝处理,对处理后残渣进行绿植化处理,形成了废弃钻井泥浆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工作分析了废弃钻井泥浆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指标,测定了泥浆浸出液的色度、CODCr、悬浮物、重金属含量;探究了氧化-絮凝法对废弃钻井泥浆脱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耐盐碱苜蓿、绿豆在处理后废泥浆残渣的生长情况,形成了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的绿植化处理方法。废弃钻井泥浆的含水率为64.38%,浸出液的CODCr、色度分别为21333mg/L、15750度,Cr、Ni、Cu、Zn、As、Cd、Pb重金属离子含量分别为3.53、1.93、1.96、2.27、0.83、0.21、2.04mg/L,属稳定性较高、含重金属、有一定污染性的体系。通过氧化絮凝实验对废弃钻井泥浆进行了处理,获得了最佳处理条件为:在pH为2、H2O2加量为0.3%(W)、Fe SO4加量为200mg/L、氧化处理时间为1h后,再将pH调整为10,并在PAC(聚合氯化铝)加量为800mg/L、分子量为800万的阳离子型PAM(聚丙烯酰胺)20mg/L时,处理后残渣的含水率可降低至28.05%,处理后的水的CODCr、色度由起初的21333mg/L降低至4533mg/L,15750度降低至2556度,处理后的水质有了显着的提升。通过植物养分测定、耐盐碱苜蓿和绿豆的发芽率与株高分析、种植前后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对处理后残渣进行了绿植化处理。当处理后残渣∶土壤=1∶6、苜蓿和绿豆种植30天后,混合土壤中苜蓿的发芽率为80%、株高为5.5cm,绿豆的发芽率为96.67%、株高为25cm。混合土壤中的土壤水溶性盐总量、EC值、总碱度均有明显下降,苜蓿种植后重金属离子如Cr、Ni、Cu、Zn、As、Cd、Pb由12.01、27.42、26.12、171.17、6.73、2.51、24.17mg/L分别降低至11.65、27.07、25.63、170.68、6.56、2.24、23.89mg/L,矿物油由574.57mg/L降低至456.45mg/L。绿豆种植后重金属离子如Cr、Ni、Cu、Zn、As、Cd、Pb由12.01、27.42、26.12、171.17、6.73、2.51、24.17mg/L分别降低至11.64、27.12、25.76、170.43、6.53、2.36、23.91mg/L,矿物油由574.57mg/L降低至482.28mg/L。混合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含量与种植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苜蓿绿豆的植物养分接近于没有添加处理后残渣的植物养分,绿植化处理后混合土壤与种植前相比增加了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苜蓿、绿豆对土壤混合体系中的重金属、矿物油均有不同的净化。

王宇哲[4](2020)在《生活的原点:健康家居理念下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文中提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在国际会议中指出,现如今影响人类健康有四大因素:一是环境;二是遗传;三是医疗;四是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占60%,是影响人类健康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经济水平和物质需求的不断提升,现代人也越来越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家居产品的健康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兴起了以引导人们生活方式为内核的健康家居设计理念。本课题从健康家居理念出发,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设计的范围和要素以及日用陶瓷产品的在家居环境中的应用。依据健康家居的设计理念为理论框架,以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拟解决的问题,对日用陶瓷产品进行设计实践。本次设计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几个常见生活问题,展开三个阶段的设计实践:第一阶段对相关理论研究和设计案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第二阶段剖析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对现有设计案例进行优缺点的分析;第三阶段发现仍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环境健康三个具体方面,从餐具、文具和花盆三种类型的日用陶瓷产品开展设计实践。

姚金[5](2020)在《绥棱黑陶的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黑陶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占据重要地位。绥棱现代黑陶虽与传统黑陶并无太大关系,但在发展上仍有自己特色。经过绥棱匠人几代人的努力,将绥棱黑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在纹样的设计上以及呈色方法上都掌握独特的技巧。在对于绥棱黑陶的发展上各界学者虽发表独到见解,但对于绥棱黑陶的造型分类上与绥棱黑陶当前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应怎样解决仍缺少研究。本文对绥棱黑陶纹样发展、工艺装饰、器物分类与呈色方法上等进行整合分析并加以补充,并针对绥棱黑陶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模式提出独到的发展意见。本文通过大量搜集原始黑陶、绥棱黑陶等相关文化资料信息,并结合参阅图书馆中大量史论资料,掌握了中国黑陶发展史与绥棱黑陶文化发展脉络,对绥棱黑陶发展变化进行整合。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等将绥棱黑陶发展以及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且将绥棱黑陶独特的工艺美术特点与成型特点等加以呈现。

赵冰冰[6](2020)在《蓝藻/菌渣填充型可降解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巢湖水华蓝藻和青霉素菌渣难以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的问题,并克服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和LDPE树脂降解能力较低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以巢湖水华蓝藻、青霉素菌渣为生物原料,与LDPE树脂共混制备填充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的实验方法,优化工艺组合和参数配置;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表观形貌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机理变化;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熔融温度测试、青霉素残留实验、失重率实验等方法对制得的生物质/LDPE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巢湖水华蓝藻干化工艺,其中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蓝藻粉的含水率和颗粒粒径呈负相关,以二者为指标,获得干化巢湖水华蓝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冻融破壁(-13℃、室温)2次、微波真空干燥(40℃,700W/h,真空度0.08,1 h)粉碎30 s。此条件下制得的蓝藻粉含水率约为6.71%,颗粒平均粒径为25.397μm。(2)研究了作为润滑剂的聚乙烯蜡和白油、作为增容剂的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增塑剂的丙三醇、三乙醇胺和甲酰胺添加量对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蓝藻粉和LDPE树脂的添加量为15.00%和85.00%时,单独加入润滑剂(聚乙烯蜡和白油)的最优添加量为2.67%(2.00%和0.67%),此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0.10 MPa、8.23 MPa和193.00 MPa;增容剂选择PE-g-MAH,单独加入PE-g-MAH的最优添加量为3.00%,此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1.20 MPa、8.45 MPa和212.00 MPa;增塑剂选择丙三醇/三乙醇胺,单独加入丙三醇/三乙醇胺的最优添加量均为3.00%,此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9.90 MPa/9.80 MPa、8.25 MPa/8.05 MPa和202.00 MPa/199.00 MPa,相较于未添加助剂时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9.80 MPa、7.22 MPa和168.00 MPa,均得到有效提升。(3)优化了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配方,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实验比选,获得最优配方参数为:蓝藻粉添加量为15.00%,LDPE树脂添加量为85.00%,润滑剂(聚乙烯蜡和白油)、PE-g-MAH、丙三醇的添加量分别为2.61%(1.96%和0.65%)、4.06%、3.0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1.60 MPa、9.95 MPa和241.00 MPa,熔融温度为108℃。(4)优化了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配方,可知青霉素菌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物质,其红外光谱图与蓝藻粉相似。在青霉素菌渣中加入蓝藻粉可提高青霉素菌渣颗粒的分散性,但两种物质与LDPE树脂的相容性仍较差。通过对蓝藻粉与青霉素菌渣共混比例、润滑剂、PE-g-MAH和三乙醇胺添加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比选,可得最优配方参数为:蓝藻粉与青霉素菌渣的共混比例为1:2,蓝藻粉/青霉素菌渣(1:2)共混粉末添加量为15.00%,LDPE树脂添加量为85.00%,润滑剂(聚乙烯蜡和白油)、PE-gMAH、三乙醇胺的添加量分别为3.08%(2.32%和0.76%)、4.33%、4.2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2.30 MPa、9.03MPa和220.00 MPa,熔融温度为109℃,该复合材料的样品提取液经检测青霉素残留量低于仪器的检出限。(5)研究了助剂的作用机理。分析结果显示:润滑剂的加入,可有效减弱复合材料体系中蓝藻粉和LDPE两相间、复合材料与模具间的摩擦,改善样条内部的柔顺度和表面光滑度;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一端的异丙氧基端与蓝藻粉中羟基发生作用,PE-g-MAH一端的环状酸酐与蓝藻粉中羟基发生开环酯化反应,另一端的长链碳基端与LDPE分子链紧密缠绕;丙三醇和三乙醇胺的羟基与粉体中羟基形成氢键,甲酰胺的氨基、羰基均可与蓝藻粉中羟基形成氢键,削弱粉体分子间或内部的氢键,降低其成团作用,提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由于甲酰胺分子使蓝藻粉在冷却的复合材料体系中仍具有链段运动的能力,导致复合材料柔韧性提升而强度较弱。综合考虑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和作用机理,选择润滑剂(聚乙烯蜡和白油)、PE-g-MAH和丙三醇/三乙醇胺可作为本文实验的高效助剂。同时,在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助剂的作用机理也符合上述规律。(6)以土壤和加入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土壤为基质进行填埋降解实验时,以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前期降解程度分别为7.73%/180 d和7.86%/180 d、8.98%/180 d和9.12%/180d,平均降解速率约为0.0429%/d和0.0437%/d、0.0499%/d和0.0507%/d。经模型预测,两种基质中,以上两种复合材料的降解周期约为2300 d和2000 d、1500 d和1600 d,180 d后至其完全降解两种复合材料的平均降解速率约为0.0435%/d和0.0506%/d、0.0690%/d和0.0640%/d,降解速率较前期实验有明显提升。

孙瀚文[7](2020)在《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喀左紫砂矿藏资源丰富,为紫砂壶制作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喀左紫砂制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紫砂壶受关注度最高,特色最鲜明。通过探索喀左紫砂的制作历史,阐述喀左紫砂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初步发展期、相对成熟期、快速发展期、衰退转向振兴期四个发展阶段。以喀左玉龙紫砂壶为例,探索其传统壶型与创新壶型的艺术特色。研究表明,喀左玉龙紫砂壶传统壶型中,光货类造型注重线条变化、雕塑类造型突出陶刻技法、花货类造型讲究自然生动;创新壶型突显蒙古族传统文化、表现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出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由此可见,制壶大师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其壶型的艺术特色也各异。研制一把新的玉龙紫砂壶,可以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的表达,结合中国传统画论中“应物象形”的理论,创新设计不同造型的紫砂壶,能够引起广大民众的认同。秉承喀左玉龙紫砂壶的艺术特色才能让它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才能在紫砂壶行业中经久不衰。因此,以徐振海为代表的制壶大师们应该不断加强书法、篆刻学习,建立校企合作,突出喀左玉龙紫砂壶的装饰效果;多方勘探并研用喀左紫砂泥料,恢复辽金柴窑烧制方法,彰显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非遗”特色;以生产性保护、前店后厂的形式进行营销推广,反哺喀左玉龙紫砂壶制作,结合广大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创意设计喀左玉龙紫砂壶新造型。

温晴[8](2019)在《产品生态设计下的稻壳材料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技术、新造型、新材料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类在享受更便捷生活方式时,也同样感受到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这些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必须直面的几大问题。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逐步认识,各种发展模式被开发引用,产品生态设计——就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在产品设计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只停留在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设计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产品、产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转变观念让人类朝着更生态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点,就需追溯其源头,选择符合生态要求的原材料。稻壳作为一种生态原材料,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发展,但在产品设计中利用率仍非常低,因此本文就此材料进行了相关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期深入对稻壳材料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加快其实践应用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稻壳将成为生态产品中重要的新型材料之一。本文对产品生态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稻壳材料的相关应用方式和方法,探讨稻壳在产品生态理念下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全文六个章节,从理论出发找到稻壳与产品生态的结合点,再由此引申稻壳材料的实践应用。第一章节绪论,重点对产品生态相关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梳理;第二章节对产品生态设计的理念原则、稻壳材料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第三章节是对稻壳材料与产品生态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第四章节是结合现有实际案例,分析稻壳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第五章节则是通过设计实践,来尝试和创新稻壳材料的应用,并验证稻壳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方式和方法;第六章节是结语,总结全文并对稻壳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定的期望。

郭冉[9](2019)在《Ha1菌株的发酵工艺及颗粒剂的除草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农药的长期高频率使用带来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大环境下,微生物菌剂应运而生。本文以具有除草活性的Ha1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菌株进行了发酵工艺的优化,筛选出最佳发酵工艺;其次以粗面粉-高岭土为原料,通过添加Ha1菌悬液制成Ha1颗粒剂,并对其贮存期和除草活性进行测定;将Ha1颗粒剂与化学除草剂复配,进行菌株与化学除草剂相容性研究和化学除草剂减量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对Ha1菌株培养基的成分进行筛选,得到Ha1菌株培养基最优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氯化钙,且添加量分别为10 g/L、20 g/L、0.1 mol/L。利用Design Exper10软件进行响应面设计,通过Box-Behnken方法优化试验,将初始pH、转速、培养温度作为响应值,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Ha1菌株的摇瓶最优发酵条件为:pH值为7,温度20℃,转速200 r/min。(2)以粗面粉-高岭土制成了Ha1颗粒剂,分别测定了贮存温度和添加大豆油助剂对活体颗粒剂货架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颗粒剂贮存到9周时,相对于25℃保存条件而言,4℃保存条件下贮存的每克颗粒剂的活菌数多1.2×109 CFU;4℃条件下,添加大豆油助剂的每克颗粒剂相较于不添加大豆油助剂颗粒剂而言,活菌数多0.9×109 CFU。(3)施用不同量的Ha1颗粒剂,研究Ha1颗粒剂对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安全性。结果显示,Ha1颗粒剂对单子叶杂草马唐和稗草,双子叶杂草反枝苋和苘麻都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当颗粒剂的施用量为110 g/m2时,对马唐、稗草鲜重抑制率分别为57.56%和63.12%,IC50分别为76.035 g/m2和87.076 g/m2;对双子叶杂草反枝苋、苘麻的抑制率稍差,当颗粒剂的施用量为110 g/m2时,对反枝苋、苘麻鲜重抑制率分别为48.76%和48.46%,IC50分别为107.369 g/m2和106.969 g/m2。此外,Ha1颗粒剂对小麦、玉米和高粱的生长均无抑制作用。(4)采用细菌生长速率和化学除草剂与菌株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化学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扑草净、莠去津、乙阿合剂、异恶唑草酮对Ha1菌株生长的影响。细菌生长速率结果显示,化学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扑草净、莠去津在田间推荐用量下,对Ha1菌株的生长均无影响。化学除草剂与菌株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扑草净与Ha1菌株相容性较好,处理组的菌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将生物除草剂Ha1颗粒剂与不同化学除草剂复配,防除杂草马唐、稗草和苘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杂草鲜重抑制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减量30%的莠去津、扑草净和精异丙甲草胺处理时,对马唐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8.27%、67.47%和66.59%,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8.35%、83.64%和80%,对苘麻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4.49%、43.50%和37.50%;单独使用110 g/m2 Ha1颗粒剂处理时,对马唐、稗草和苘麻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59.42%、58.01%和40.47%;将110 g/m2 Ha1颗粒剂与减量30%的莠去津、扑草净和精异丙甲草胺复配处理时,马唐和稗草表现出苗率低,植株矮小,死亡率高的现象,对苘麻的防治效果稍差,其中对马唐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6.35%、97.61%、94.47%,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9.81%、85.68%、86.50%,对苘麻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6.92%、53.03%、79.53%。单独使用减量50%的莠去津、扑草净、精异丙甲草胺处理时,对马唐和稗草的抑制率不明显,对马唐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43.76%、46.18%、40.29%,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33.85%、36.66%、10.81%;将Ha1颗粒剂与减量50%的莠去津、扑草净、精异丙甲草胺复配处理时,对马唐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54.50%、56.47%、54.22%,对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57.63%、50.55%、50.79%。因此化学除草剂减少常规用量的30%与Ha1颗粒剂复配,提高了单独使用化学除草剂和颗粒剂对杂草的抑制率。

陈旭[10](2019)在《有机环保道路融雪除冰剂研发及性能评价》文中认为本文进行了以工业矿粉和工业醋酸合成有机环保道路融雪除冰剂的主要成分醋酸钙镁盐(CMA)的研究,并采用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方法进行制备条件的优化,对制备的CMA复配得到3种不同的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以传统氯盐类融雪除冰剂作对照,借助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借助集料压碎值和集料与沥青黏附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对集料性能的影响;借助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抗滑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现场融冰雪试验得出了有机环保型道路融雪除冰剂的撒布时机、撒布量和撒布频次等撒布工艺;进行了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后对周围土质和水质的影响研究;借助小麦种子和小叶黄杨进行了不同融雪除冰剂对植物的影响研究。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环保型道路融雪除冰剂具有良好的融冰雪效果;不同融雪除冰剂影响后沥青、集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均发生变化;三种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后对周围土质和水质影响极小;三种CMA型环保融雪除冰剂对植物的影响远小于传统氯盐类融雪除冰剂。

二、工艺花盆的生产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艺花盆的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固态白酒酒甑尺寸及其结构对蒸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装置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装置
        1.1.2. 1 甑桶尺寸验证装置
        1.1.2. 2 甑桶形状验证装置
        1.1.2. 3 甑盖验证装置
        1.1.2. 4 筛板(篦子)验证装置
        1.1.2. 5 甑底蒸汽分布器验证装置
    1.2 实验方法
        1.2.1 加热方式直接蒸汽加热与间接蒸汽加热对蒸馏的影响
        1.2.2 甑桶尺寸对蒸馏的影响
        1.2.3 甑桶形状对蒸馏的影响
        1.2.4 筛板(篦子)尺寸对蒸馏的影响
        1.2.5 甑盖尺寸形状对蒸馏的影响
        1.2.6 甑底蒸汽分布器对蒸馏的影响
        1.2.7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热方式直接蒸汽加热与间接蒸汽加热对蒸馏的影响
    2.2 甑桶尺寸对蒸馏的影响
    2.3 甑桶形状对蒸馏的影响
    2.4 筛板(篦子)尺寸对蒸馏的影响
        2.4.1 小试试验
        2.4.2 大生产试验
    2.5 甑盖尺寸形状对蒸馏的影响
    2.6 甑底蒸汽分布器对蒸馏的影响
3 结论

(3)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及残渣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废弃钻井泥浆概述
        1.2.1 废弃钻井泥浆的来源
        1.2.2 废弃钻井泥浆的组成
        1.2.3 钻井液的分类
    1.3 废弃钻井泥浆对环境的影响
        1.3.1 对土壤的影响
        1.3.2 对植物的影响
        1.3.3 对水体的影响
    1.4 国内外废弃钻井泥浆处理现状
        1.4.1 直接排放法
        1.4.2 坑内密封法
        1.4.3 注入安全地层或井的环形空间
        1.4.4 MTC技术
        1.4.5 固化处理法
        1.4.6 化学固液分离法
        1.4.7 焚烧法
        1.4.8 土地耕作法
        1.4.9 微生物法
    1.5 各种废弃钻井泥浆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6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废弃钻井泥浆理化性质分析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废弃钻井泥浆物理性质的测定
        2.2.2 废弃钻井泥浆化学组成的测定
        2.2.3 废弃钻井泥浆中水质分析的测定
        2.2.4 废弃钻井泥浆颗粒形貌的测定
        2.2.5 废弃钻井泥浆浸出液的制备
        2.2.6 废弃钻井泥浆浸出液分析方法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废弃钻井泥浆物理性质分析
        2.3.2 废弃钻井泥浆化学组成分析
        2.3.3 废弃钻井泥浆中水质分析
        2.3.4 废弃钻井泥浆颗粒形貌的分析
        2.3.5 废弃钻井泥浆浸出液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弃钻井泥浆氧化絮凝法处理研究
    3.1 引言
        3.1.1 芬顿试剂
        3.1.2 芬顿反应的原理
        3.1.3 混凝沉降的原理
    3.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氧化絮凝实验方法
        3.3.2 分离液指标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稀释比例对废弃钻井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3.4.2 pH值对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3.4.3 H_2O_2(体积)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4 FeSO_4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5 pH值对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3.4.6 絮凝剂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7 絮凝剂PAC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8 助凝剂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9 助凝剂PAM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10 废弃钻井泥浆氧化絮凝处理前后水质对比分析
        3.4.11 废弃钻井泥浆氧化絮凝处理、过滤后水中的污染物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的绿植化研究
    4.1 引言
        4.1.1 废弃钻井泥浆绿植化理论基础
        4.1.2 供试植物的生理性状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实验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理化性质的测定
        4.3.2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与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4.3.3 植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4.3.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4.3.5 植物养分的测定
        4.3.6 水培实验
        4.3.7 种植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理化性质的分析
        4.4.2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后残渣与土壤污染物的分析
        4.4.3 水培实验
        4.4.4 苜蓿种植实验
        4.4.5 绿豆种植实验
        4.4.6 种植前后土壤中理化性质分析
        4.4.7 种植前后土壤中污染物分析
        4.4.8 种植前后土壤中酶的分析
        4.4.9 植物中重金属的分析
        4.4.10 植物中养分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致谢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生活的原点:健康家居理念下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拟解决的问题
        1.4.1 创新点
        1.4.2 拟解决问题
    1.5 预期目标
2 健康家居与日用陶瓷产品
    2.1 健康家居
        2.1.1 健康家居的基本概念
        2.1.2 健康家居产品的设计范围
        2.1.3 健康家居产品的设计要素
    2.2 日用陶瓷产品
        2.2.1 日用陶瓷产品的定义
        2.2.2 日用陶瓷产品的分类
    2.3 日用陶瓷产品在家居环境中的应用
3 市场调研和案例分析
    3.1 市场调研
        3.1.1 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情况调研
        3.1.2 家居产品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3.1.3 日用陶瓷产品市场现状调研
    3.2 案例分析
        3.2.1 案例收集情况
        3.2.2 具体案例分析
4 设计定位与设计目标的确立
    4.1 产品设计定位
    4.2 产品设计目标
5 设计方案
    5.1 设计灵感来源
    5.2 设计元素提取
    5.3 “叶半”减脂餐具设计
        5.3.1 设计构思
        5.3.2 造型设计
        5.3.3 功能设计
        5.3.4 装饰设计
        5.3.5 最终效果图
        5.3.6 制作三视图
    5.4 “浮翠”收纳文具设计
        5.4.1 设计构思
        5.4.2 造型设计
        5.4.3 功能设计
        5.4.4 装饰设计
        5.4.5 最终效果图
        5.4.6 制作三视图
    5.5 “承露”绿植花盆设计
        5.5.1 设计构思
        5.5.2 造型设计
        5.5.3 功能设计
        5.5.4 装饰设计
        5.5.5 最终效果图
        5.5.6 制作三视图
6 实物制作和展示
    6.1 “叶半”减脂餐具实物制作
    6.2 “叶半”减脂餐具实物展示
    6.3 “浮翠”收纳文具实物制作
    6.4 “浮翠”收纳文具实物展示
    6.5 “承露”绿植花盆实物制作
    6.6 “承露”绿植花盆实物展示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实践成果和经历
附录B: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C:健康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附录D:家居产品消费调查问卷

(5)绥棱黑陶的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主要构架
    四、国内外现状分析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绥棱黑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一、原始黑陶的源起
    二、绥棱黑陶发展过程
    三、绥棱黑陶与原始黑陶的关系
    注释
第三章 绥棱黑陶的艺术成就
    一、绥棱黑陶的造型特色
        (一)绥棱陶器的分类特点
        (二)绥棱黑陶仿古造型设计特色——以“罐”“觚”造型为例
        (三)绥棱黑陶现代造型设计特色——以“球形”“龙形”为例
        (四)小结
    二、绥棱黑陶的装饰技法分析
        (一)绥棱黑陶的纹样装饰分析
        (二)绥棱黑陶雕刻装饰设计分析
        (三)小结
    三、绥棱黑陶的艺术价值
        (一)文化价值——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审美价值——绥棱黑陶拥有包容性极强的纹样设计
        (三)经济价值——绥棱黑陶以个性鲜明特点带来经济效益
    注释
第四章 绥棱黑陶独特的烧制技术“熏烟渗碳”法
    一、熏烟渗碳法的原理
    二、熏烟渗碳法的特点
    三、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绥棱黑陶当代发展措施
    一、绥棱黑陶的创新应用
        (一)绥棱黑陶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二)绥棱黑陶与龙江特色冰雪文化融合
    二、绥棱黑陶传承新模式——产学研模式
    三、扩大绥棱黑陶影响新途径
    四、转变产业结构,增强产权保护意识
    五、打造绥棱黑陶品牌文化,重新定义产品定位与消费人群
    六、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蓝藻/菌渣填充型可降解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巢湖富营养化现状
        1.1.2 巢湖水华蓝藻及其资源化利用现状
        1.1.3 青霉素菌渣及其处置现状
        1.1.4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可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现状
        1.2.2 填充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现状
        1.2.3 主要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巢湖水华蓝藻干化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主要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破壁方式影响蓝藻粉性状实验
        2.3.2 破壁方式影响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2.3.3 干燥方式影响蓝藻粉性状实验
        2.3.4 干燥方式影响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性能实验
        2.3.5 粒径影响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性能实验
        2.3.6 羟值测定
        2.3.7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蓝藻粉性状分析
        2.4.2 力学性能分析
        2.4.3 光谱分析
        2.4.4 羟值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几种常见助剂比选研究及机理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主要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材料制备
        3.3.2 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单因素实验
        3.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力学性能分析
        3.4.2 形貌分析
        3.4.3 X射线衍射分析
        3.4.4 红外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主要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原材料制备
        4.3.2 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助剂添加量实验
        4.3.3 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响应面实验
        4.3.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力学性能分析
        4.4.2 响应面实验分析
        4.4.3 熔融曲线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响应面法优化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主要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原材料制备
        5.3.2 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粉末比例实验
        5.3.3 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助剂添加量实验
        5.3.4 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响应面实验
        5.3.5 青霉素残留测定实验
        5.3.6 性能测试与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力学性能分析
        5.4.2 响应面实验分析
        5.4.3 形貌分析
        5.4.4 红外光谱分析
        5.4.5 熔融曲线分析
        5.4.6 青霉素残留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1 主要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原材料制备
        6.3.2 蓝藻粉/LDPE复合材料降解实验
        6.3.3 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复合材料降解实验
        6.3.4 测试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蓝藻粉/LDPE降解性能分析
        6.4.2 蓝藻粉-青霉素菌渣/LDPE降解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五)本论文的意义和价值
一、喀左紫砂制作历史探源
    (一)喀左紫砂的初制
    (二)喀左紫砂制作的发展变迁
    (三)喀左紫砂振兴发展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四)喀左玉龙紫砂制作简况
二、喀左玉龙紫砂壶的传统造型艺术特色
    (一)光货类造型注重线条变化
    (二)雕塑类造型突出陶刻技法
    (三)花货类造型讲究自然生动
三、喀左玉龙紫砂壶的创新造型艺术特色
    (一)突显蒙古族传统文化
    (二)表现独特的地域文化
    (三)展现丰富的精神文化
四、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色思考
    (一)深入学习,丰富喀左玉龙紫砂壶装饰特色
    (二)秉承传统,彰显喀左玉龙紫砂壶“非遗”特色
    (三)生产性保护,延续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造型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产品生态设计下的稻壳材料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产品生态设计研究与稻壳材料应用的国内外现状
        1.4.1 国内外产品生态设计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稻壳在产品生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2 产品生态设计与稻壳材料的相关概念
    2.1 产品生态设计的相关概念
        2.1.1 产品生态设计的涵义与原则
        2.1.2 产品生态设计对材料的选择要求
    2.2 稻壳材料的相关概述
        2.2.1 稻壳材料的生态现状
        2.2.2 稻壳材料的理化特征
    2.3 稻壳材料的综合利用
3 以稻壳材料为主的产品生态设计相关分析
    3.1 稻壳材料的产品生态分析
        3.1.1 稻壳材料与其他材料的优缺点对比
        3.1.2 稻壳材料与其他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比较
    3.2 稻壳产品生态设计的局限性和解决方案
    3.3 稻壳材料的产品生态设计应用范畴
    3.4 基于环保“4R”的稻壳产品生态设计方法
4 基于产品生态设计的稻壳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4.1 产品生态设计的评价方法——生命周期模型
    4.2 稻壳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以稻壳餐具为例
5 稻壳材料在产品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与实践
    5.1 稻壳材料实验的技术要求
        5.1.1材料实验
        5.1.2 制作流程
    5.2 稻壳材料在产品生态中的设计实践
        5.2.1 稻壳材料的单独应用
        5.2.2 设计方案一:桌面电脑收纳台几
    5.3 稻壳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探讨与实践
        5.3.1 稻壳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
        5.3.2 设计方案二:创意稻壳花盆
6 结论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与产品生态设计之间的联系问卷调查
附录2 :图片来源

(9)Ha1菌株的发酵工艺及颗粒剂的除草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2 微生物除草剂发酵生产工艺以及制剂的研究
        1.2.1 微生物除草剂发酵生产工艺
        1.2.2 微生物除草制剂的研究
    1.3 微生物除草剂复配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杂草
        2.1.3 供试作物
        2.1.4 试验试剂
        2.1.5 供试培养基
        2.1.6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材的培养
        2.2.2 Ha1 菌株培养基成分筛选及优化试验
        2.2.3 Ha1 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2.2.4 Ha1 颗粒剂的制备和菌剂的生物特性
        2.2.5 Ha1 颗粒剂对杂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2.2.6 Ha1 颗粒剂对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高粱、小麦)的安全性测定
        2.2.7 化学除草剂对Ha1 菌株生长和活菌数的影响
        2.2.8 Ha1 颗粒剂与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复配对杂草的生物活性测定
        2.2.9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Ha1 菌株培养基成分优化试验
        3.1.1 培养基碳源的筛选
        3.1.2 培养基氮源的筛选
        3.1.3 培养基无机盐的筛选
        3.1.4 培养基多成分正交试验
    3.2 Ha1 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3.2.1 响应面试验设计
        3.2.2 Ha1 菌株二次回归拟合及方差分析
        3.2.3 Ha1 菌株发酵响应面图形分析
    3.3 Ha1 颗粒剂的加工和生物特性检测
        3.3.1 颗粒剂的生物特性检测
        3.3.2 贮存温度对Ha1 颗粒剂的活菌数的影响
        3.3.3 添加大豆油助剂对Ha1 颗粒剂活菌数的影响
    3.4 颗粒剂对杂草的室内生物测定
        3.4.1 Ha1 颗粒剂对双子叶杂草反枝苋、苘麻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3.4.2 Ha1 颗粒剂对单子叶杂草马唐、稗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3.4.3 Ha1 颗粒剂对小麦、高粱、玉米的安全性测定
    3.5 化学除草剂对Ha1 菌株生长的影响
    3.6 化学除草剂与Ha1 菌株的相容性
    3.7 Ha1 颗粒剂与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复配对杂草的除草活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作者简历
致谢

(10)有机环保道路融雪除冰剂研发及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道路融雪除冰剂产品及市场现状
        1.2.2 传统融雪除冰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3 环保型融雪除冰剂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醋酸钙镁型复合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的制备
    2.1 融雪除冰剂的作用机制
        2.1.1 盐类溶解放热
        2.1.2 冰点降低
        2.1.3 其它
    2.2 CMA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的制备
        2.2.1 合成原理
        2.2.2 原料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测定
    2.3 CMA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合成工艺优化
        2.3.1 单因素条件的优化
        2.3.2 正交试验条件优化
        2.3.3 CMA合成放大试验
    2.4 CMA型复合环保融雪除冰剂组成优化方法
        2.4.1 复配组份的筛选
        2.4.2 溶解热评价
        2.4.3 冰点评价
        2.4.4 融冰速率评价
        2.4.5 铁钉腐蚀率
    2.5 CMA型复合环保融雪除冰剂的组成优化
        2.5.1 二元CMA的筛选
        2.5.2 CMA融雪除冰剂抗蚀组分的优化
        2.5.3 CMA多组分复合融雪除冰剂的组成优化
    2.6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的批量及扩大化生产
        2.6.1 CMA的扩大化生产
        2.6.2 CMA多元复合融雪除冰剂的复配
    2.7 本章小结
3.有机环保型融雪除冰剂对路面材料腐蚀性分析
    3.1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3.1.1 沥青试样的制备
        3.1.2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3.1.3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3.1.4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影响的红外光谱测试
    3.2 融雪除冰剂对集料性能的影响
        3.2.1 融雪除冰剂对集料压碎值的影响
        3.2.2 融雪除冰剂对集料与沥青黏附性的影响
    3.3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3.3.1 集料技术指标及沥青混合料级配
        3.3.2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3.3.3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3.3.4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3.3.5 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环保融雪除冰剂融冰雪能力的现场评估及撒布工艺
    4.1 融雪除冰剂试验场地及设计说明
        4.1.1 融雪试验场地图解
        4.1.2 施工现场天气条件及气候状况
        4.1.3 融雪除冰剂作业工艺设计
    4.2 融雪除冰剂撒布试验及融雪性能评价
        4.2.1 2-3cm厚初雪融雪的撒布试验
        4.2.2 模拟雪前撒布的融雪试验
        4.2.3 对降雪期内积雪的融雪试验
        4.2.4 人工堆雪+结冰的融冰雪撒布试验
        4.2.5 融雪除冰剂实地融冰试验
    4.3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技术建议
        4.3.1 融雪除冰剂融冰雪能力对比分析
        4.3.2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时机
        4.3.3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量
        4.3.4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撒布频次
    4.4 本章小结
5.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环境效应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1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对撒布区水土资源影响评价
        5.1.1 检测背景
        5.1.2 融雪撒布区域土壤及水体样品采集说明
        5.1.3 土壤样品处理及检测说明
        5.1.4 水质样品处理及检测说明
        5.1.5 土质影响评估的样品检测方法
        5.1.6 融雪除冰剂对撒布区土质的影响评估
        5.1.7 融雪除冰剂对撒布区水质的影响评估
        5.1.8 融雪除冰剂对撒布区水土资源影响评价结论
    5.2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5.2.1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5.2.2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对绿化带植物的影响分析
    5.3 有机环保融雪除冰剂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3.1 减轻减少对道路设施的损坏
        5.3.2 降低对道路沿线环境不良影响
        5.3.3 其它影响方面
        5.3.4 成本方面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工艺花盆的生产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固态白酒酒甑尺寸及其结构对蒸馏的影响研究[J]. 石应国,杨生智,朱浩,姚贤泽,冯振宇,程祥,乐细选,张友国,雷明明,刘耀斌. 酿酒科技, 2022(01)
  • [2]丰城石炉坑矿区陶土矿特征与制紫砂壶工艺[A]. 肖玉如,王先广,肖臬莹. 江西地学新进展2021-江西省地质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江西省地质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3]废弃钻井泥浆处理及残渣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郑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生活的原点:健康家居理念下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D]. 王宇哲.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5]绥棱黑陶的艺术研究[D]. 姚金.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蓝藻/菌渣填充型可降解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赵冰冰.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7]喀左玉龙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特色研究[D]. 孙瀚文. 渤海大学, 2020(05)
  • [8]产品生态设计下的稻壳材料应用研究[D]. 温晴.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9]Ha1菌株的发酵工艺及颗粒剂的除草活性研究[D]. 郭冉.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10]有机环保道路融雪除冰剂研发及性能评价[D]. 陈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工艺花盆的制作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