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伟,向立云,李娜,刘舒,姜晓明,姚秋玲[1](2022)在《防洪减灾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防汛决策支持、工程抢险技术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效支撑了行业防洪减灾业务的开展。
钱进[2](2021)在《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极端天气伴随着短时强降雨,造成局部内涝形成洪灾,给人民带来损失,因此各级政府越来越来重视防汛防旱防台工作。为进一步细化洪涝灾害发生后水利薄弱工程建设管理目标任务,在与《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衔接基础上,2017年5月4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编制了《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水规计[2017)182号),其中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是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加快补齐短板,提升防汛抢险以及救灾减灾的能力。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认真分析防汛预报预警的相关概念,通过分析高邮市农村基层地理环境、防汛体系现状、造成洪涝灾害成因及存在问题,对传统的防汛调度系统进行优化,建立高效的群测群防体系;外洪危险地区进行实地测量,结合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评价,对总结提炼经验。其次,本研究结合目前行业研究成果提出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模型及等级。最后,本研究构建高邮市开展预警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科技技术、GIS技术、数学建模技术等在恶劣天气对水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设定预警数值,从而达到自动预警发布,为防汛信息化发展作出贡献。本研究不仅扩展了防汛管理的研究领域,还进一步拓展了水利信息化以及其他相关防灾减灾的研究内容。
刘家奎,罗显刚,陈绪[3](2015)在《Map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文中提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是实现防汛指挥决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Map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几个关键环节和主要的功能应用,借此展现GIS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实现防汛指挥调度可视化方面的优势。
刘晓慧,罗显刚,刘家奎[4](2013)在《3S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内容出发,分析了3S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作用,包括数据获取与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析、实时监控、遥感监测等技术对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全方位支撑。在此基础上,将3S技术综合应用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工作中,依托集GIS、RS、GPS为一体的MapGIS K9平台,设计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案和主要功能框架,并开发了原型系统。
刘晓慧,罗显刚,刘家奎[5](2014)在《3犁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内容出发,本文分析了3S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作用,包括数据获取与管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析、实时监控、遥感监测等技术对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全方位支撑。在此基础上,将3S技术综合应用于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工作中,依托集GIS、RS、GPS为一体的MapGIS K9平台,设计了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案和主要功能框架,并开发了原型系统。
张贵筱[6](2010)在《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防汛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防汛成败不仅决定于防汛设施,更决定于防汛指挥的水平。防汛指挥的决策背景、问题和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防汛决策是一类复杂的决策问题。虽然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建设相对分散,规范化程度仍然较低,大范围推广的通用软件比较少,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因此,为了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防汛决策以及推动水利行业的信息化,丰富决策支持的研究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了决策支持的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了防汛决策支持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即人机交互、集成性、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表达、组织和知识的积累、共享、表达、传递和模型的表示、建模方法、求解方法因素,并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等实证分析方法对提出的假设问题进行检验同时得出结论。其次,根据复杂的防汛决策问题的特点,采用综合集成的思想,结合系统理论以及对防汛支持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并分别从人机接口、防汛决策问题的定义、分解和求解、防汛决策群体的研讨支持、防汛数据信息与模型关联、知识处理和管理、面向主题的应用集成和决策报告的生成和管理等方面设计了该种的决策支持模式,同时设计了该决策支持模式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再次,针对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模型和水利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SOA思想、web服务组合、知识可视化等技术,结合水利业务领域的实际需求,在完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储存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型和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支撑平台,为水利应用系统和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对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搭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接着,针对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设施,按照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思想,具体设计并落实到了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以及决策主题和专家知识可视化的知识图,可以解决水利领域数据集成、信息组织和知识管理等问题,实现异构数据及信息源跨空间、跨时间的有效整合;不同应用系统的集成;专家领导的决策会商等。然后,针对应用支撑平台的应用服务部分,以Web服务为标准,把水利业务抽象为构件,设计了水利构件描述模型以及由Web服务标准确定构件软件的开发标准。按照标准就可以保证构件在综合集成平台上快速搭建水利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水利业务应用的个性化定制。最后,面向主题的防汛支持模型、应用支撑平台、水利构件在陕西防汛指挥决策中应用。
杨翠彬[7](2009)在《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提高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减少和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已逐渐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运行高效、功能完善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对于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科学合理的调度应急管理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业务特点分析,结合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标准不统一、应用功能与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协同不够、数据库建设薄弱等实际问题,本文围绕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业务流程,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特点进行详细全面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基于SOA技术,从山东省应急管理业务信息化的现状、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业务流程及本项目建设的目标出发,使用业务流程重组、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等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理论,对整个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和模块功能划分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层架构模式。最后,从系统建设目标、应急管理业务流程和需求分析等方面,对系统的用户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和基础支持层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给出了部分功能模块的结构分析、过程设计和界面设计。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山东省应急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提出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功能需求。二是采用基于SOA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五层架构。三是结合业务流程重组、数据仓库知识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理论知识,对应急管理系统的五个层次分别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张海坤[8](2009)在《小清河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整治国土、治理水患,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江河治理历来受到重视,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主要江河已初步形成了河道堤防、水库和蓄洪区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水旱灾害初步得到控制,抗灾能力显着提高。在水文、防汛通信、计算机应用等非工程减灾措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是针对非工程设施的不足,在信息采集处理、预报预警、决策支持等方面,着眼于发挥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综合效益和能力而规划建设的减灾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水灾害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将在防汛指挥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加强非工程措施方面为主要着眼点,强调科技防汛可大大避免盲目性和减少损失,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为小清河流域的防汛工作提供完整、规范、可行的技术方案。本论文论述了GIS在防汛支持系统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小清河防汛工作的实际需求,将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Internet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小清河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小清河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的通讯组网设计、系统构成、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表结构;洪水预报系统结构与流程、洪水调度方案、GIS数据的类型与特征以及GIS数据平台的建设。
罗军刚[9](2009)在《水利业务信息化及综合集成应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水利需要信息技术。水信息应用问题突显,但有其特点。要共享资源、整合应用,就要水信息综合集成:大手笔的服务平台、组件化的信息处理、创新的应用模式。深入理解需求,用知识图关联信息、组织应用过程、描述事件和主题,把数据、信息、知识可视化,用图来存贮经验、用事例推理来延长应用;把业务处理方法和模型组件化、规范化;按主题提供信息服务、按需要提供计算服务、按个性化提供决策服务;从高性能计算和可视化表现,创建平行系统,开展计算实验;把卫星遥感图片及实景拍摄照片组合应用,由多元信息及全局影像的发展变化,挖掘信息价值;以人为主,实现“人机结合”,在综合集成服务平台下提供信息、知识、决策服务。由平台、组件、主题、知识图、可视化工具组成新模式:由平台支持应用;由组件、主题、知识图快速组织应用;由丰富的多元信息可视化直观表现应用。在个性化定制应用和相关行业标准制订中,发挥行业导向作用,逐步推广新的应用模式。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知识图实现知识的可视化表达,并把知识图着作工具产品化。①以基于过程的知识获取、表达为手段,建立水信息与知识的知识图,把应用业务知识图化。采用知识图来关联信息、组织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描述事件和应用主题。②研究知识图方法支持下的人—机结合机理。从信息感知、融合的角度,运用实证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研究水信息应用过程中专家运用知识及知识图的过程,实现知识共享与传递的机制、规律,并研究提高知识传递效率的途径。③研究知识图方法支持的群体智慧形成机理。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的个体智慧转变为群体智慧的机制、规律,并支持群体创意,引导专家群体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论证。通过群体专家之间进行知识传递,形成“群体记忆”,促进群体智慧的产生。(2)与水信息应用中具体业务适应,按照组件开发标准,开发表现层和业务层组件。扩大传统模型对信息的依赖,发展新模型,并逐步组件化。不断丰富,建成应用组件库。利用组件库(已有了一定基础),解决应用系统构造、知识资源共享问题,规范组件应用的流程及服务组合,为快速集成和组建不同应用,创建人机结合综合集成平台打基础,并结合平台促进新模式的推广,逐步构建一个支持专家群体研讨的“知识场”。(3)采用中间件、网格、综合集成研讨厅等技术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体系。采用平台提供数据、信息、知识的综合集成;用平台提供三个服务:按照主题提供信息服务、按照需要提供计算服务、按照个性化组织应用提供决策服务;用平台建立具有开放的可以增长的知识体系,使系统具有方便服务、切近实用、长久生命力;在平台上用知识图来存贮经验、用事例推理来延长应用;通过决策知识集成与评价,发掘优秀决策知识,总结、提炼规律,从定性到定量,更好地提供服务。(4)对具体应用主题,采用平台支持的模式,开展个性化的应用。以基于平台的洪水预报、水库调度和应急管理为实例,把主题用一系列的知识图来表达,知识图、平台、用有机结合,在应用过程中,检验信息、知识、决策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随着业务应用组件库(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组件化)、主题服务标准库(由事件驱动,形成应用主题)、应用知识图库(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信息融合、知识形成等的图形化)的不断丰富,数据中心就成为了面向服务的主题服务中心,由此提出实用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就目前多分布式数据源,分布存放、相对抽象,在应用中单独提供数据、没有语义,很难理解。只有给数据加以语义,变为信息才能提高应用效率、才有价值。所以,设计可行、可操作的数据中心,就有着重大的实用意义。(6)探讨从主题到知识图形成信息集成,由平台、组件、主题、知识图、可视化工具组成新的应用模式。由平台可以支持应用;由组件、主题、知识图可以快速组织应用;由丰富的多元信息可视化可以表现出更直观应用。把多元信息融合、用知识表达决策过程、用平台提供服务、方便组织应用作为近期应用模式,并逐步加以推广(7)基于平台的MODIS遥感信息分析、处理、应用。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多元信息的利用率,以信息融合和MODIS遥感信息的应用为重点,由多元信息及全局影像的发展变化,挖掘信息价值,通过对MODIS信息的集成,可将点信息、线信息和面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三位一体的洪水预报。(8)结合网格技术、可视化技术,创建水信息应用的人工平行系统。在高性能计算和可视化表现下,从主动、被动两方面,提供计算服务,并开展计算实验。以洪水预报为例进行分析和论证。(9)构建面向服务的水利业务应用服务中心。通过组件实现数据与业务集成,通过知识图和服务组合实现应用集成,通过平台实现综合集成,通过水利应用中心实现水利业务应用集成服务体系。
宗学波[10](2007)在《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对流域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就当前重点防洪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实际可行的途径是在努力提高江河防汛能力的同时,应加强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以防汛信息化建设为背景,在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建设一个高效、可靠、实用的防汛会商决策系统。在引滦入津输水工程已经建成的情况下,于桥水库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是加强引滦工程防汛减灾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建设。本文针对目前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于桥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洪水现象及危害的认识切入,思考了对已建的防洪工程措施,在努力提高工程防汛能力的同时,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状况与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2)本文通过B/S网络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Web GIS、JAVA编程技术等技术与方法的研究,研究了在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3)针对现在大多数河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存在没有考虑专家小组参与的状况,提出了建设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小组并分析了支持小组的支持内容、特点和工作方式及其在防汛会商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4)针对目前会商决策系统主要集中在视频会议和会商信息分析这一现状,将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应用到于桥水库洪水调度会商决策支持中,对于桥水库不同量级的设计洪水过程,建立决策目标函数,用有序二元对比模型确定不同的目标权重,应用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进行调度方案优选,向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并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与建设遵循的各种原则及技术路线。
二、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防洪减灾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减灾理论研究进展 |
1.1 防洪减灾管理理念 |
1.2 洪水运动机理 |
1.2.1 堤防致溃机理研究 |
1.2.2 溃坝机理研究 |
1.2.3 城市地表与地下水流交互机理研究 |
1.3 洪水致灾机理 |
2 防洪减灾技术研究进展 |
2.1 多源降雨信息融合技术 |
2.2 水文过程模拟技术 |
2.3 洪水数值模拟技术 |
2.4 水工程调度技术 |
2.5 洪水损失评估技术 |
2.6 防汛决策支持技术 |
2.7 工程抢险技术 |
3 结语 |
(2)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及评价 |
1.2.1 国外防汛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防汛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和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理论研究 |
2.1 防汛预警相关概念与方法 |
2.1.1 防汛预警相关概念 |
2.1.2 防汛预警方法 |
2.2 高邮市洪涝灾害分析 |
2.3 高邮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 |
2.3.1 调查评价工作底图 |
2.3.2 洪涝灾害调查 |
2.3.3 洪涝灾害分析评价 |
2.3.4 调查评价数据汇集 |
2.3.5 调查评价业务培训 |
2.4 高邮市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构建 |
2.4.1 责任制组织体系 |
2.4.2 预案编制和修订 |
2.4.3 宣传、培训、演练 |
2.5 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模型及等级 |
2.5.1 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模型 |
2.5.2 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等级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 |
3.1 高邮市基本情况 |
3.1.1 自然地理 |
3.1.2 气象水文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3.1.4 水利工程现状 |
3.2 需求分析 |
3.2.1 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
3.2.2 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
3.3 防汛预警体系硬件建设 |
3.3.1 自动监测系统 |
3.3.2 视频监视站点 |
3.3.3 预警设施设备 |
3.4 防汛预警体系软件开发 |
3.4.1 计算机网络 |
3.4.2 数据库及应用基础平台建设 |
3.4.3 平台软件开发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Map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
3MapGIS平台简介 |
4总体架构 |
5主要功能 |
5.1数据采集传输子系统 |
5.2工情信息管理子系统 |
5.3防汛抗旱指挥管理子系统 |
5.4汛情监视子系统 |
5.5遥感洪涝监测子系统 |
5.6台风灾害监测子系统 |
6技术特色和功能特点 |
7结语 |
(5)3犁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 3S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 |
2.1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内容 |
2.2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撑数据 |
2.3 3S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作用 |
1)数据获取及管理技术应用 |
2)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 |
3)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应用 |
4)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
5)实时监控技术应用 |
6)遥感监测分析技术应用 |
3 MapGIS K9平台应用于防汛抗旱工作 |
3.1多源异构数据存储与管理 |
3.2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 |
1)汛情监视与预警 |
2)三维场景模拟 |
3)溃坝淹没分析 |
4)遥感旱情监测分析 |
5)防汛抗旱预案查询 |
6)防汛抗旱指挥调度 |
4结束语 |
(6)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2 决策支持与决策支持模式 |
2.1 决策支持概述 |
2.2.1 数据与决策支持 |
2.2.2 模型与决策支持 |
2.2.3 知识与决策支持 |
2.2 决策支持模式 |
2.2.1 决策支持模式的定义和分类 |
2.2.2 决策支持的技术 |
2.3 防汛决策支持模式 |
2.3.1 防汛决策问题的特点 |
2.3.2 防汛决策内容和过程 |
2.3.3 防汛决策支持的需求分析 |
2.3.4 防汛决策支持的策略 |
3 有效支持防汛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防汛决策支持的有效性评价体系 |
3.2 有效防汛决策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决策问题的识别 |
3.2.2 决策问题的求解 |
3.2.3 决策过程支持调度 |
3.2.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
3.3 有效支持防汛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3.1 研究假设 |
3.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3.3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
3.3.4 信度分析 |
3.3.5 效度检验 |
3.3.6 假设检验及结论 |
4 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 |
4.1 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 |
4.1.1 主题的定义及与决策问题的关系 |
4.1.2 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的模型 |
4.1.3 人机交互接口 |
4.1.4 防汛决策问题的定义和分解 |
4.1.5 防汛决策问题的求解 |
4.1.6 防汛决策支持的决策方法 |
4.1.7 防汛决策群体研讨支持 |
4.1.8 防汛数据信息与模型关联 |
4.1.9 知识处理与管理 |
4.1.10 通讯与传输管理 |
4.1.11 面向主题的应用集成 |
4.1.12 决策报告生成与管理 |
4.2 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的特点 |
5 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的应用支撑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
5.1 应用支撑平台 |
5.1.1 应用支撑平台总体架构 |
5.1.2 应用支撑平台的特点 |
5.2 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支持平台 |
5.3 基于SOA的水利组件技术 |
5.3.1 Web服务描述模型 |
5.3.2 Web服务框架设计 |
5.3.3 Web服务框架的特点 |
5.3.4 基于Web服务的水利组件分析 |
5.3.5 web服务组件的I/O数据标准 |
5.3.6 基于Web服务的水利组件设计 |
5.3.7 基于Web服务的水利组件实现 |
5.4 web服务组件与知识图的关联 |
6 面向主题的决策支持模式在陕西水利防汛决策中的应用 |
6.1 应用背景 |
6.2 几种典型的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 |
6.2.1 西安市防汛会商主题 |
6.2.2 洪水演进主题的防汛决策 |
6.2.3 其他的决策主题 |
6.2.4 应用效果及相关建议 |
7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成果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专家的访谈提纲 |
(7)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基础理论综述 |
2.1 BPR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实施步骤 |
2.1.1 BPR的基本概念 |
2.1.2 BPR的类型概述 |
2.1.3 BPR的原则 |
2.1.4 BPR的步骤 |
2.2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
2.2.1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涵义 |
2.2.2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
2.3 数据仓库技术 |
2.3.1 数据仓库概述 |
2.3.2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结构 |
2.3.3 数据仓库的管理 |
2.4 决策支持系统 |
2.4.1 决策分类及其过程分析 |
2.4.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
2.4.3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章 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
3.1 应急管理业务现状分析 |
3.1.1 应急管理业务外部形势分析 |
3.1.2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特点分析 |
3.1.3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
3.2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分析 |
3.3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
第4章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4.1 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分析 |
4.2 应急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
4.2.1 预防与应急准备业务流程分析 |
4.2.2 监测与预警业务流程分析 |
4.2.3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业务流程分析 |
4.3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
4.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4.3.2 业务应用需求分析 |
4.3.3 数据需求分析 |
第5章 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现 |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5.2 用户层分析与设计 |
5.3 综合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
5.3.1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5.3.2 指挥调度系统分析与设计 |
5.4 应急基础数据平台分析与设计 |
5.4.1 应急基础数据平台的数据源分析 |
5.4.2 应急基础数据平台的内容管理系统设计 |
5.5 应用支撑系统分析与设计 |
5.5.1 应急地理信息(GIS)共享系统分析与设计 |
5.5.2 办公支撑系统分析与设计 |
5.5.3 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分析与设计 |
5.6 基础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小清河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小清河流域概况 |
2.1 基本情况 |
2.2 工程概况 |
2.2.1 支流及上游水库概况 |
2.2.2 干流堤防概况 |
2.3 流域内洪水特征分析 |
2.3.1 流域暴雨特征 |
2.3.2 设计条件下各控制断面洪水计算 |
2.3.3 现状情况下各控制断面洪水计算 |
第三章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研究 |
3.1 系统分析 |
3.1.1 信息采集与分析 |
3.1.2 雨水情预报 |
3.1.3 防汛指挥决策 |
3.2 GIS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
3.3 GIS支持下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 |
3.3.1 总体结构 |
3.3.2 数据库设计 |
3.3.3 系统功能 |
第四章 雨水情信息采集功能模块 |
4.1 系统建设目标 |
4.2 系统方案设计 |
4.2.1 系统通讯组网设计 |
4.2.2 系统构成 |
4.2.3 系统工作体制 |
4.2.4 数据共享 |
4.2.5 系统功能 |
4.3 数据库表结构 |
4.3.1 数据库名称 |
4.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第五章 洪水预报功能模块设计 |
5.1 设计原则 |
5.2 洪水预报系统结构与流程 |
5.2.1 数据接收处理 |
5.2.2 产流预报 |
5.2.3 汇流预报 |
5.2.4 预报成果保存、打印 |
5.2.5 预报成果与实际洪水过程比较 |
5.2.6 历史雨、水信息查询及模拟 |
5.3 洪水调度方案 |
5.3.1 洪水调度原则 |
5.3.2 主要洪水特征 |
5.3.3 洪水调度 |
第六章 GIS数据平台建设 |
6.1 GIS数据的类型及特征 |
6.2 流域水利信息专题数据库构造 |
6.3 实时雨水情专题数据库构造 |
6.4 历史雨水情专题数据构造 |
6.5 GIS空间数据库建设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水利业务信息化及综合集成应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课题背景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决策支持系统 |
1.2.2 中间件技术 |
1.2.3 网格技术 |
1.2.4 分布式虚拟环境技术 |
1.2.5 遥感技术 |
1.2.6 开放复杂巨系统及综合集成方法 |
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3.1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2 需要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技术路线 |
2 基于Web Service的水利业务组件化 |
2.1 组件技术 |
2.1.1 组件的基本概念 |
2.1.2 组件的描述 |
2.1.3 组件的划分 |
2.1.4 组件的设计原则 |
2.1.5 组件的开发步骤 |
2.1.6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 |
2.2 Web Service |
2.2.1 Web服务概述 |
2.2.2 Web Service的定义 |
2.2.3 Web Service的特征 |
2.2.4 Web Service体系结构 |
2.2.5 Web Service标准 |
2.2.6 Web服务组合 |
2.3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
2.3.1 SOA的基本概念 |
2.3.2 SOA参考模型 |
2.4 水利业务组件实现 |
2.4.1 组件开发的UML图 |
2.4.2 组件开发标准 |
2.4.3 组件输入输出约束 |
2.4.4 组件开发步骤 |
2.5 水利业务服务组件开发和部署 |
2.5.1 基于Axis的Web服务开发 |
2.5.2 环境搭建 |
2.5.3 Web服务开发 |
2.6 水利业务组件化应用模式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Web Service的水文预报模型 |
3.1 水文预报模型的组件化 |
3.1.1 传统预报模型的实现方法 |
3.1.2 模型组件化的基本方法 |
3.1.3 模型组件化流程 |
3.1.4 水文预报模型的组件化构建 |
3.2 基于Web Service的马斯京根模型 |
3.2.1 马斯京根模型基本原理 |
3.2.2 马斯京根模型的组件划分 |
3.2.3 组件业务逻辑分析 |
3.2.4 马斯京根模型组件的实现 |
3.3 基于Web Service的新安江模型 |
3.3.1 新安江模型基本原理 |
3.3.2 新安江模型的组件划分 |
3.3.3 组件业务逻辑分析 |
3.3.4 新安江模型组件的实现 |
3.3.5 新安江模型预报精度评定 |
3.4 洪水预报模型参数估计算法及其组件化 |
3.4.1 参数优化估计模型 |
3.4.2 预报模型参数估计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
3.4.3 洪水预报模型参数估计算法的组件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服务的水利业务应用组件库 |
4.1 水利业务组件的抽取与分类 |
4.1.1 基于业务应用主题分类 |
4.1.2 基于服务功能分类 |
4.2 水利应用组件库的构建 |
4.2.1 组件库技术 |
4.2.2 水利业务应用组件库的目标 |
4.2.3 水利业务应用组件库的组织结构 |
4.2.4 基于刻面分类体系的水利组件分类 |
4.3 基于Web服务技术的组件库发布 |
4.3.1 Web服务的开发与部署 |
4.3.2 Web服务的注册与发布 |
4.4 水利Web服务注册与发布中心 |
4.4.1 JUDDI简介 |
4.4.2 JUDDI配置 |
4.4.3 基于JUDDI的水利服务注册与发布中心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知识图的可视化应用模式 |
5.1 知识管理 |
5.1.1 知识管理概述 |
5.1.2 面向主题的知识组织与管理 |
5.2 知识可视化 |
5.3 知识图 |
5.3.1 知识图的特性和功能 |
5.3.2 知识图创建 |
5.3.3 知识图绘制 |
5.3.4 知识图应用 |
5.3.5 基于知识图的知识形式化表示 |
5.3.6 基于知识图的知识可视化 |
5.4 基于知识图水利业务应用 |
5.5 面向水利业务应用的主题服务标准库 |
5.6 面向主题的水利业务应用知识图库 |
5.7 本章小结 |
6 基于事例推理的知识获取方法及应用 |
6.1 基于事例推理理论 |
6.1.1 基于事例推理的基本原理 |
6.1.2 基于事例推理的特点 |
6.1.3 基于事例推理的工作原理 |
6.2 基于事例推理的水库洪水调度 |
6.2.1 洪水调度事例库的表示与存贮 |
6.2.2 洪水调度事例的检索与匹配 |
6.2.3 洪水调度事例的优选 |
6.2.4 洪水调度事例的调整 |
6.2.5 洪水调度事例的学习 |
6.3 基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事例优选 |
6.3.1 Vague集理论 |
6.3.2 基于Vague集的模糊多目标决策 |
6.3.3 洪水调度事例的多目标决策优选 |
6.4 基于知识图和事例推理的水库洪水调度应用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7 面向主题的水信息集成应用模式 |
7.1 水信息综合集成需求 |
7.1.1 数据集成 |
7.1.2 信息集成 |
7.1.3 知识集成 |
7.2 综合集成方法论 |
7.2.1 综合集成方法的提出及其依据 |
7.2.2 综合集成方法的要旨 |
7.2.3 综合集成方法的特点 |
7.2.4 水信息综合集成框架 |
7.3 人机结合智能系统方法 |
7.3.1 人机结合智能系统的概念 |
7.3.2 人机结合智能系统的设计策略 |
7.4 面向主题的水信息组织结构 |
7.4.1 面向主题的水信息集成服务框架 |
7.4.2 面向SOA的水信息组织结构 |
7.5 水信息集成应用模型 |
7.6 水信息集成应用模式 |
7.7 本章小结 |
8 支持服务的水利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
8.1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
8.2 水利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
8.3 面向资源整合的网格平台 |
8.3.1 网格技术简介 |
8.3.2 网格应用模型 |
8.3.3 P2P网格及主要应用模式 |
8.3.4 水利应用对网格技术的需求 |
8.4 基于中间件的应用支撑平台 |
8.5 面向用户的综合集成服务平台 |
8.5.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8.5.2 平台功能设计 |
8.5.3 平台软硬件环境设计 |
8.5.4 平台的实现 |
8.6 本章小结 |
9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 |
9.1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建设背景 |
9.2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设计 |
9.2.1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需求分析 |
9.2.2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建设目标 |
9.2.3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总体框架 |
9.3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的开发与应用模式 |
9.3.1 面向水利应用中心的开发模式 |
9.3.2 基于水利应用中心的应用模式 |
9.4 面向服务的水利应用中心的实现 |
9.4.1 水利应用中心的实现 |
9.4.2 国家水利应用中心的实现思路 |
9.5 本章小结 |
10 水利应用平行系统研究 |
10.1 人工系统 |
10.1.1 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 |
10.1.2 人工系统方法 |
10.1.3 基于代理的人工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综合方法 |
10.2 计算实验 |
10.2.1 计算实验方法 |
10.2.2 基于涌现的观察和解释方法 |
10.2.3 计算实验的模型和过程 |
10.2.4 计算实验理论的基本方法 |
10.2.5 水利应用探索性计算实验 |
10.3 平行系统 |
10.3.1 平行系统方法 |
10.3.2 平行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 |
10.3.3 平行系统基本框架 |
10.4 水利应用平行系统 |
10.4.1 水利应用平行系统概述 |
10.4.2 水利应用平行系统基本框架 |
10.4.3 基于平行系统的洪水预报 |
10.5 本章小结 |
11 集成环境下的业务应用 |
11.1 集成环境下的洪水预报 |
11.1.1 洪水演进动态模拟仿真 |
11.1.2 新安江模型洪水预报实例仿真 |
11.2 集成环境下的水库调度 |
11.3 集成环境下的应急管理 |
11.3.1 数字预案 |
11.3.2 防洪数字应急预案 |
11.3.3 基于平台的防汛应急管理 |
11.4 本章小结 |
12 结论与展望 |
12.1 主要研究成果 |
12.2 创新点 |
12.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C 博士期间出版的专着 |
附录D 博士期间获得的鉴定及奖励 |
附录E 水利应用组件库已开发组件 |
(10)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洪水危害及防洪措施 |
1.2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1.2.1 于桥水库流域概况 |
1.2.2 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系统建设 |
1.3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2 防汛会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3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与方法 |
2.1 B/S结构技术特点 |
2.2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 |
2.3 Web GIS |
2.4 JAVA编程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小组建设 |
3.1 防汛会商支持小组建设的需求分析 |
3.2 决策支持小组支持内容及特点 |
3.2.1 决策支持小组支持内容 |
3.2.2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的特点 |
3.3 决策支持小组的工作方式及会商过程中的作用 |
3.3.1 决策支持小组的工作方式 |
3.3.2 决策支持小组在会商过程中的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 |
4.1 系统概述 |
4.2 系统目标 |
4.3 会商决策支持流程设计 |
4.3.1 情报信息收集阶段 |
4.3.2 会商决策阶段 |
4.3.3 调度方案实施阶段 |
4.4 洪水调度会商决策支持设计 |
4.4.1 会商平台 |
4.4.2 综合信息管理 |
4.4.3 会商人员管理 |
4.4.4 文档管理 |
4.4.5 物资调度管理 |
4.4.6 防汛经费管理 |
4.4.7 防汛人员管理 |
4.5 洪水调度会商决策支持实例分析 |
4.5.1 5%设计洪水调度支持研究 |
4.5.2 2%设计洪水调度支持研究 |
4.5.3 1%设计洪水调度支持研究 |
4.6 系统设计原则 |
4.6.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4.6.2 系统的技术路线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四、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防洪减灾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J]. 张大伟,向立云,李娜,刘舒,姜晓明,姚秋玲. 中国防汛抗旱, 2022
- [2]高邮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研究[D]. 钱进. 扬州大学, 2021(08)
- [3]MapGIS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J]. 刘家奎,罗显刚,陈绪. 中国防汛抗旱, 2015(03)
- [4]3S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A]. 刘晓慧,罗显刚,刘家奎.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4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013
- [5]3犁技术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中的应用[J]. 刘晓慧,罗显刚,刘家奎. 测绘科学, 2014(03)
- [6]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研究及其应用[D]. 张贵筱.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 [7]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山东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D]. 杨翠彬. 山东大学, 2009(05)
- [8]小清河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张海坤. 山东大学, 2009(05)
- [9]水利业务信息化及综合集成应用模式研究[D]. 罗军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9(04)
- [10]于桥水库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方法研究[D]. 宗学波. 天津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