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祥婷,李娅,王忠平,光雪峰,冯晓岚,张伟华,戴海龙[1](2022)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入院的APE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主要症状、APE的危险因素、心率、收缩压、实验室检查结果[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以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392例, 年龄(63.5±15.7)岁, 男性224例(57.14%), 其中低危组59例、中危组304例、高危组患者29例。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胸痛[157例(40.05%)], 然后依次为呼吸困难[107例(27.30%)]、咯血[55例(14.03%)], 20例(5.10%)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 典型的"三联征"患者仅有6例(1.53%)。大部分患者为非特异性表现, 胸闷223例(56.89%)、咳嗽208例(53.06%)。入选患者APE危险因素占比最高的为下肢静脉血栓179例(45.66%), 其次为高血压138例(35.20%)、手术63例(16.07%)、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62例(15.82%), 然后为冠心病57例(14.54%)、糖尿病57例(14.54%)、脑梗死51例(13.01%)、高龄47例(12.00%)、肿瘤15例(3.83%)、活动受限7例(1.79%)、妊娠6例(1.53%)和使用激素4例(1.02%)。低危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比例高于中危组(P<0.01);高、中危组COPD患者的比例均高于低危组(P均<0.01);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中、低危组(P均<0.01);中危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低危组(P<0.01)。低、中、高危组患者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低危组(P均<0.05)。高危组患者NT-proBNP和cTNI水平均高于中、低危组(P均<0.05)。入选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105例(26.79%), 高危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比例高于低危组(P<0.01);右心室增大者104例(26.53%), 高危组合并右心室增大患者的比例高于中危组, 中危组又高于低危组(P均<0.01)。入选患者心电图表现以肢导联T波倒置最为常见[98例(25.00%)], 其次为SⅠQⅢTⅢ[83例(21.17%)]。结论云南省高海拔地区APE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 典型"三联征"的患者较少,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高血压、COPD。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不同。
马群,李卫阳,许蒙,陈慧[2](2021)在《早期急性肺栓塞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及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脑利钠肽(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发病时期BNP和D-二聚体变化;比较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栓塞面积中的差异;根据PESI评分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BNP和D-二聚体差异;出院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远期预后,用ROC工作曲线分析入院时BNP和D-二聚体在远期预后的中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发病时间延长,其水平越高。不同栓塞面积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栓塞面积扩大,其水平越高。不同危险分层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与BNP和D-二聚体单项检测比较,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远期预后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和危险分层是影响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及危险分层上差异明显,可作为临床特征鉴别及远期预后预测的有效指标。
赵月[3](2020)在《不同部位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中央型肺栓塞、肺叶及叶间动脉肺栓塞、周围型肺栓塞3组不同位置肺栓塞的临床相关因素,并进行差异性分析比较及预后研究。明确临床相关指标和肺栓塞位置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肺栓塞部位的鉴别诊断价值,总结不同部位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临床不同部位的急性肺栓塞提供最精准的诊断、管理、治疗策略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肺栓塞的位置,分为中央型肺栓塞组、肺叶及叶间动脉栓塞组、周围型肺栓塞组。收集上述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高危因素、各项评分、血液化验指标、心脏超声及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危险分层、预后(复发、血栓溶解、30天死亡率)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参数对肺栓塞部位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99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央型肺栓塞394例,肺叶及叶间动脉栓塞352例,周围型肺栓塞249例。3组肺栓塞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央型肺栓塞患者较其他2组,更容易出现气短及呼吸困难、晕厥,易合并肿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尤其是近端DVT(P<0.05);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TNI)、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右心室前后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水平更高,氧分压(PaO2)要低,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sPESI)更高(P<0.05)。中央型肺栓塞与周围型肺栓塞相比较,高危、中危患者比例更多,30天全因死亡率及肺栓塞相关死亡率,3个月抗凝治疗后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也高(P<0.05),血栓复发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中央型肺栓塞,D-二聚体(OR=0.994,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OR=0.737,P<0.05)、气短及呼吸困难(OR=0.202,P<0.05)、晕厥(OR=0.257,P<0.05)、sPESI≥1分(OR=0.293,P<0.05)是发生肺叶及叶间动脉肺栓塞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手术或创伤(OR=3.721,P<0.05)是发生肺叶及叶间动脉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中央型肺栓塞,D-二聚体(OR=0.990,P<0.05)、NT-proBNP(OR=0.995,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OR=0.770,P<0.05)、右心室前后径(OR=0.005,P<0.05)、气短及呼吸困难(OR=0.362,P<0.05)、晕厥(OR=0.318,P<0.05)、合并肿瘤(OR=0.178,P<0.05)、合并DVT(OR=0.366,P<0.05)、sPESI≥1分(OR=0.185,P<0.05),危险分层中危(OR=0.050,P<0.05)是发生周围型肺栓塞的独立保护因素,而胸痛(OR=4.300,P<0.05)、手术或创伤(OR=9.316,P<0.05)、氧分压PaO2(OR=1.033,P<0.05)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央型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更严重,危险程度更高,血气分析更差,更容易合并DVT及心功能不全,相较于周围型肺栓塞30天全因死亡率及肺栓塞相关死亡率明显更高。但周围型肺栓塞患者并非所有预后均是良好的,对于双肺广泛的周围型肺栓塞患者,应早期密切监护,积极行呼吸及循环支持治疗,并积极随访患者血栓溶解情况,预防残余血栓的形成。D-二聚体及右心室前后径对肺栓塞部位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好。早期确定肺栓塞的类型对精准化管理治疗以及临床预后的判断选择有一定的价值。
陈自豪[4](2020)在《心电图T波倒置的数目及其振幅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价值》文中认为背景:早期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从而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指出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指标主要基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右心室功能。虽然心电图对于肺栓塞的诊断特异性低,但心电图异常却与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有很高的相关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异常心电图是血流动力学失代偿,右心功能不全,心肌损伤标志升高,并发症增多,院内死亡的合理预测因子。其中反映右心室劳损的心电图备受关注,T波倒置就是其中一种。然而目前研究T波倒置与肺栓塞预后的文章往往局限于有无T波倒置上,却没有进一步研究其T波倒置导联数目、总振幅与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关系。国内外研究T波倒置数目及振幅的文献数量有限,因此T波倒置的数目及振幅的预后价值尚不十分确定。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中T波倒置的导联数目之和及T波倒置的幅度绝对值之和,并分别分析其与急性肺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危险分层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院区及新民院区)住院且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276例,经过筛选后入组206例,测定每个肺栓塞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的数目之和及T波倒置幅度绝对值之和。根据T波倒置导联数目,将患者分为A组:TWI≥4导联,共41例;B组:TWI<4导联,共165例;根据心电图T波倒置幅度绝对值之和,将患者分为H组:振幅绝对值≥0.6mv,共33人;L组:振幅绝对值之和<0.6mv,共173人。对A、B组两组间进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预后(包括:住院期间死亡率,发生肺动脉高压,需要溶栓,需要机械通气,需要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比较。对H组与L组进行同样上述变量比较。最后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11名死亡患者列为病例组,将195名存活患者列为参照组,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22.0数据分析系统采用X 2检验、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数据。结果:1.T波倒置在肺栓塞中发生率为32.1%。呼吸困难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51%。2.A组(TWI≥4导联)与B组(TWI<4导联)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病史、晕厥、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手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1)。3.A组(TWI≥4导联)与B组(TWI<4导联)患者在死亡率,溶栓治疗,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肌钙蛋白升高,脑钠肽升高,肺动脉高压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2);4.H组(振幅绝对值≥0.6mv)与L组(振幅绝对值之和<0.6mv)患者在死亡率,溶栓治疗,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肌钙蛋白升高,脑钠肽升高,肺动脉高压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3);5.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提示:TWI≥4导联(OR 5.407 95%CI 1.236-23.146 P=0.023)、TWI 振幅之和≥0.6mv(OR 4.913 95%CI 1.140-21.177 P=0.033)和肌钙蛋白阳性(OR 4.329 95%CI 1.147-16.341 P=0.03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被检测的其他变量:脑钠肽阳性(OR 1.666 95%CI 0.394-7.402 P=0.487)、肺动脉高压(OR 1.557 95%CI 0.398-6.087 P=0.524)并不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4)结论:1.心电图中T波倒置的导联数目增加及T波振幅之和增加是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有用而简单的标志,并且可用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2.TWI≥4导联、TWI振幅之和≥0.6mv及肌钙蛋白阳性是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密[5](2020)在《优化BP神经网络在急性胸痛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胸痛是急诊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急性胸痛疾病发病急,救治时间窗窄,鉴别诊断困难,给急诊科医生的诊断带来极大挑战。借助神经网络对急性胸痛患者早评估,能够辅助医生诊断、优化诊治流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本文针对医生对急性胸痛疾病快速诊断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五种典型急性胸痛疾病的分类诊断系统。分析并提取这五种胸痛疾病各自的相关特征,形成样本数据集,其中用于建模的样本数120组,用于测试的样本数20组。分别利用基本BP神经网络和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拟合样本数据,通过对患者临床特点的若干参数的计算得到初步诊断结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用于急性胸痛疾病诊断的BP神经网络。分析五种急性胸痛疾病的影响因素,提取、整合样本数据,构建基本的BP神经网络,经样本数据训练后的网络能够预测新样本所患疾病的类型。2、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阈值。BP神经网络随机的权值阈值使得预测的结果不稳定,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使应用于急性胸痛诊断的BP神经网络更加合理。3、设计了可视化用户界面,构成了急性胸痛疾病诊断系统。系统操作过程简单,能够准确显示初步诊断结果,具有实用性,易于推广。本系统的设计依托MATLAB软件,系统模型的构建通过MATLAB编程语言、遗传算法工具箱等实现,系统的可视化用户界面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工具GUI设计。20例新样本测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85%、95%,说明系统是有效的,具有使用价值。
邹雍维[6](2020)在《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肺栓塞本身可引起咯血,而肺栓塞也可合并引起咯血的其他疾病,探讨与分析不同情况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咯血原因。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且伴有咯血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33例患者中包括127例急性肺栓塞和6例慢性肺栓塞(5例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127例急性肺栓塞分为合并引起咯血其他疾病的非单纯组61例和不合并其他咯血疾病的单纯组66例。结果:(1)肺栓塞患者的咯血率为23.75%。在单纯组中,咯血量≤5ml和咯血量≤20 ml分别占80.30%(53/66)、90.91%(60/66)。非单纯组合并肺癌的患者中,咯血量≤5 ml和咯血量≤20 ml分别为68.4%(26/38)、86.8%(33/38)。(2)非单纯组咯血量比单纯组明显增加,咯血量中位数(5(5,125)vs 5(5,5))ml,P=0.000,咯血量≥100ml(29.5%vs 6.1%;P=0.000);非单纯组年龄、吸烟史均高于单纯组,胸痛占比低于单纯组,年龄(64.48±10.60 vs 56.0±19.6;p=0.003),吸烟史(73.8%vs 50.0%;p=0.006)和胸痛症状(18%vs 42.4%;p=0.003)。(3)对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和肺栓塞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咯血量≥100ml的风险显着增加(分别是OR=15.00,(95%CI:2.235-100.652);12.00,(3.101-46.437);60.00,(6.552-549.441))。结论:急性肺栓塞和肺栓塞合并肺癌所致咯血以痰中带血、少量咯血多见。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动脉畸形以中量大量咯血为主,CTEPH、肺栓塞合并肺结核和肺栓塞合并支气管扩张是咯血量≥100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增慧[7](2020)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以下简称肺栓塞)最严重的结局。本研究通过统计临床资料分析急性PTE病史对CTEPH临床表型的影响,并通过荟萃分析明确急性PTE后CTEPH的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CTEPH与急性PTE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CTEPH住院患者。收集首次确诊的临床资料,据有无急性PTE病史分组并比较CTEPH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同时,在数据库中全面检索急性PTE后CTEPH发病率相关队列研究,通过荟萃分析探讨CTEPH发病率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共纳入CTEPH 148例,中位年龄57岁,男女比例1:1,中位确诊时间36个月,其中96例(64.9%)合并PTE病史。亚组分析显示,咯血和乏力在合并PTE病史的 CTEPH 更常见(34.4%vs 17.3%,P=0.038;7.3%vs 0%,P=0.047);合并PTE病史者肺动脉舒张压和平均肺动脉压显着低于不合并PTE病史者(P1=0.002,P2=0.040);严重低氧血症在合并PTE病史CTEPH更为常见,氧合指数<200者较多(21.3%vs7.7%,p=0.035)。合并PTE病史的CTEPH中完成3个月初始抗凝治疗者多于不合并PTE病史者(76%vs 5.8%,p=0.000)。荟萃分析纳入22项队列研究,共计5834例急性PTE。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确诊CTEPH 174例。结果显示,CTEPH总体发病率为2.82%(95%CI:2.11~3.53%)。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群CTEPH发病率高于欧洲人群(5.08%vs 1.96%,p=0.01),回顾性研究高于前瞻性研究(4.75%vs2.47%,p=0.02),小样本量研究高于大样本量研究(4.57%vs 1.71%,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既往史及隐匿性PTE均与CTEPH发病风险升高相关(OR 2.57,p<0.01;OR 2.71,p<0.01)。结论CTEPH确诊耗时较长,漏诊、误诊较多。合并PTE病史的CTEPH患者咯血、乏力和严重低氧血症更为常见,不合并急性PTE病史者血流动力学状况更差。荟萃分析发现,急性PTE后CTEPH发病率为2.82%,亚洲人群CTEPH发病率高于欧洲人群,静脉血栓栓塞症既往史及隐匿性PTE与CTEPH发病相关。CTEPH与急性PTE密切相关,对于急性PTE患者,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注意CTEPH的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和定期随访。
李梦兰[8](2020)在《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通过与健康人群对比,分析住院肺栓塞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间与患病的关联,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生化指标对肺栓塞疾病的评估价值。[方 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5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身高相近的原则下,收集同时期健康体检科的6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提取出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肺栓塞组与对照组上述各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肺栓塞与相关特征的关联,使用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价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结 果]1、肺栓塞病例数逐年增多,2016年至2019年呈大幅上升,其中收治肺栓塞患者最多的科室是呼吸与危重症学科,579例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以咳嗽(55.3%)、呼吸困难(39.6%)、胸痛(37.7%)三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仅有36例(6.22%)。2、肺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体重(65.05±10.23Kg)较对照组人群平均体重(60.25±8.83Kg)高,t=-8.628,P<0.001;肺栓塞组患者农民占比(39%)较对照组农民占比(10.8%)高,χ2=236.636,P<0.001。3、肺栓塞组患者既往有手术史(26.8%)、吸烟史(16.4%)、活动受限史(16.4%)、酗酒史(9.7%)、妊娠史(3.3%)占比较对照组占比高。4、肺栓塞组患者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51.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46.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6.1%)、糖尿病史(11.7%)、缺血性脑卒中史(9.7%)、风湿免疫性疾病史(7.8%)、恶性肿瘤史(5.2%)、冠心病史(4.7%)占比较对照组人群有上述病史占比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史(OR=2.958,95%CI 1.621-5.398)、BMI(OR=1.236,95%CI 1.142-1.338)、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79,95%CI 1.133-1.225)、C反应蛋白(OR=1.120,95%CI 1.085-1.155)、尿酸(OR=1.008,95%CI 1.006-1.011)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OR=0.677,95%CI 0.616-0.745)、氧饱和度(OR=0.658,95%CI 0.609-0.710)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保护因素。6、在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BMI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探索中,氧饱和度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灵敏度最高,C反应蛋白特异度最高。[结 论]1、肺栓塞发病率逐年上升,吸烟、肥胖、手术、活动受限、合并急性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发人群。2、C反应蛋白、手术史、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BMI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氧饱和度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3、氧饱和度在PE管理中具有很大的评估价值,在本研究中表明其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临界值为93.5%。
王洁梁,朱最平,章禄涯[9](2020)在《肌钙蛋白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非高危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Tn 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检测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RVD)的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11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RVD组(47例)和非RVD组(6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性肺栓塞RVD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n Ⅰ与NT-pro BNP在非高危急性肺栓塞RV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VD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非RVD组(P<0.05)、Tn Ⅰ和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非RV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 Ⅰ和NT-pro BNP是非高危急性肺栓塞伴RVD的独立危险因素;Tn Ⅰ和NT-pro BNP单独与联合检测RVD的AUC值分别为0.895、0.908和0.917。结论 Tn Ⅰ联合NT-pro BNP检测有助于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RVD的判断。
殷奕[10](2020)在《RDW与GRACE评分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院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GRACE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院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一些新的参考。方法:参照方案中设定的相关筛选标准,本研究最终选取了2014年05月至2019年05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以急性肺栓塞为诊断收入院以及在住院期间突发该病的患者共235例。按照“院内全因死亡”这一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将纳入人群分为:存活组216例,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诊疗资料,并应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寻能独立地影响和预测APE患者院内全因死亡风险的临床指标。根据GRACE评分的相关分组标准,将患者按照评分结果的高低划分为:低危组(73例),中危组(110例)和高危组(52例);以所有患者发病时的RDW的均值为界,将研究人群划分为:低RDW组(即:RDW≤13.26%)136例,高RDW组(即:RDW>13.26%)99例。统计、比较以上各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及病情进展情况,从而分析RDW和GRACE评分的高低与APE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按照不同GRACE评分分组的APE患者之间的RDW差异以及按不同RDW水平分组的患者之间的GRACE评分差别。然后研究RDW、GRACE评分在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于APE患者发生院内全因死亡可能性的预估效能差异,并以两者单独应用时各自的最佳预估值为界分别对患者重新分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比较各组在住院期间的整体生存率差异。最后探讨RDW与GRACE评分在评判APE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对纳入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死亡组患者在心率、年龄、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钙蛋白I(c Tn I)、GRACE评分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上均明显比存活组高,在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上均明显比存活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在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病史、性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肌酐水平及右心室内径的比较上均未见明显差别(P>0.05)。将研究人群按照不同水平的RDW及GRACE评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后,我们观察到:高RDW组患者与低RDW组相比,住院期间的整体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均较差(P<0.05);用GRACE评分筛选出的风险程度高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咯血症状的人数明显比中危组患者中的多(P<0.05),但与低危组患者相比,虽然其具有该症状的人数也较多,可比较后差别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无论是在院内全因死亡率上,还是在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休克、胸痛、晕厥症状、突发心跳骤停及接受溶栓、机械通气治疗等临床不良事件的概率上均比中危和低危组患者的高(P<0.05)。按照不同GRACE评分结果进行分组的APE患者之间的RDW水平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别(P<0.05),从低危到高危组,患者的RDW均值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样发现,在不同RDW分组中,高RDW组患者发病时的GRACE评分均值与低RDW组的相比亦要明显偏高(低RDW组:104.74±19.743,高RDW组:145.62±24.384)(P<0.05)。在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发现:RDW和GRACE评分的水平均能独立地预测APE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风险(OR>1且P<0.05);这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后对APE患者院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估效能的AUC和95%CI分别为:RDW:0.979(0.952~0.993)、GRACE评分:0.972(0.942~0.989)、两者联合:0.984(0.959~0.996),它们与基线(AUC=0.5)相比,差别均表现的十分突出(P<0.05),但三种方式彼此之间相互比较后,差别却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RDW的最佳预估值(14%)为界对患者重新分组并进行生存分析后发现:A组(即:RDW<14%)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整体生存率(99.5%)明显高于B组(即:RDW≥14%)患者(整体生存率:53%)(P<0.05);同样,以GRACE评分的最佳预估值(150分)为界对患者重新进行分组比较后,我们观察到:C组(即:GRACE评分<150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整体生存率(99.5%)亦要明显高于D组(即:GRACE评分≥150分)患者(整体生存率:44%)(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RDW与GRACE评分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协同及正相关关系(ρ:0.823,P<0.01)。结论:(1)红细胞分布宽度和GRACE评分的高低均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越高,患者发生院内全因死亡和一些临床不良症状及事件的概率往往越大。(2)在急性肺栓塞的病情分析及临床预后判断方面,红细胞分布宽度与GRACE评分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协同及正相关关系;如果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偏高,其GRACE评分往往也会比较高,反之亦然。(3)红细胞分布宽度和GRACE评分均能独立地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临床推广价值。虽然无论单独还是联合,它们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院内全因死亡的可能性均有较好的预估效能,但相比之下,两者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还是要更高一些,并且相互补充后能够更加系统、直观地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情,说明联合应用更具合理性和优越性,值得推荐。
二、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早期急性肺栓塞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及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治疗方法 |
1.3 随访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发病时期BNP和D-二聚体比较 |
2.2 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栓塞面积BNP和D-二聚体比较 |
2.3 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危险分层BNP和D-二聚体比较 |
2.4 BNP和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
2.5 影响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
3 讨论 |
(3)不同部位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布 |
2 肺血栓栓塞症相关信息分布 |
3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血液化验指标比较 |
4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
5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 |
6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及复发 |
7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死亡情况 |
8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血栓溶解情况 |
9 多因素回归分析 |
10 不同位置肺栓塞患者鉴别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心电图T波倒置的数目及其振幅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3.1.2 实验分组 |
3.1.3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
4.2 A、B组间死亡率、并发症、辅助检查等统计 |
4.3 H、L组间死亡率、并发症、辅助检查等统计 |
4.4 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优化BP神经网络在急性胸痛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急性胸痛疾病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
2.1 BP神经网络概述 |
2.1.1 神经元及网络模型 |
2.1.2 BP神经网络学习原理 |
2.1.3 BP神经网络的设计过程 |
2.1.4 BP神经网络在急性胸痛疾病诊断中的适用性 |
2.2 遗传算法概述 |
2.2.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2.2.2 遗传算法的设计流程 |
2.2.3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参数 |
2.3 数据挖掘原理 |
2.3.1 数据挖掘概念及主要任务 |
2.3.2 数据挖掘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急性胸痛疾病及其数据处理 |
3.1 五种急性胸痛疾病的知识库 |
3.2 五种急性胸痛疾病数据收集及特征数据提取 |
3.2.1 样本数据来源及分析 |
3.2.2 特征数据挖掘、提取与预处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急性胸痛疾病诊断模型的构建 |
4.1 BP神经网络参数及结构设计 |
4.1.1 输入输出模式的确定 |
4.1.2 训练参数的选择 |
4.1.3 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的选择 |
4.2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 |
4.2.1 遗传算法参数设定 |
4.2.2 优化前后BP网络学习过程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急性胸痛疾病分类诊断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开发平台 |
5.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2.1 诊断系统设计流程 |
5.2.2 用户界面 |
5.2.3 系统应用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肺栓塞合并咯血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7)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型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 |
前言 |
目的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随访研究的荟萃分析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荟萃分析相关图表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文献综述_肺栓塞后综合征: 从急性起病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肌钙蛋白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非高危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 |
2.3 TnI、NT-pro BNP单独与联合检测在非高危急性肺栓塞伴RVD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
3 讨论 |
(10)RDW与GRACE评分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院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及相关筛选标准 |
2.数据收录及GRACE评分的计算、分组方法 |
3.研究方法与步骤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GRACE评分在急性肺栓塞病情及预后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卢祥婷,李娅,王忠平,光雪峰,冯晓岚,张伟华,戴海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01)
- [2]早期急性肺栓塞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及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 马群,李卫阳,许蒙,陈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01)
- [3]不同部位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研究[D]. 赵月. 青岛大学, 2020(01)
- [4]心电图T波倒置的数目及其振幅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价值[D]. 陈自豪. 吉林大学, 2020(08)
- [5]优化BP神经网络在急性胸痛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周密.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6]133例肺栓塞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D]. 邹雍维.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D]. 王增慧.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D]. 李梦兰.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肌钙蛋白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非高危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价值[J]. 王洁梁,朱最平,章禄涯. 心电与循环, 2020(02)
- [10]RDW与GRACE评分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院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D]. 殷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