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

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

一、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沈意娜,许丽媛[1](2022)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护理文献进行综述,从不同护理模式及理念应用于PHN病人的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PHN病人的研究、PHN病人护理内容的研究、PHN病人的疼痛评估研究4个方面总结PHN护理研究现状。结果显示:近年来,PHN的护理文献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应重视试验的研究设计,提高文献质量,同时,临床中PHN病人疼痛综合评估开展较少,且缺乏完整、科学的PHN病人临床护理指导方案。本文对现有PHN病人护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PHN病人护理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PHN相关护理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使更多PHN病人受益。

孙艳芳[2](2021)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相应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崂山和西海岸三院区疼痛诊疗科门诊,明确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186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包含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和疾病特征问卷2个自行设定问卷以及简明疼痛强度量表(Brief Pain Index,BPI)、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the Pain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Inventory,PBP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和SF-36简明健康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4个信效度较好的通用量表。问卷回收后,数据录入SPSS26.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总分是(42.77±7.69)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72.6±23.1)分,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差异,P<0.05。各维度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一般健康状况(50.00±9.04)分>生理机能(49.53±11.18)分>社会功能(45.44±11.14)分>精神健康(45.44±9.21)分>精力(43.83±9.35)分>躯体疼痛(43.70±10.47)分>情感职能(32.44±10.77)分>生理职能(31.80±11.87)分。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4小时内疼痛最厉害程度NRS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为(7.20±1.14)分、24小时内疼痛最轻程度评分为(3.98±0.96)分、24小时内疼痛最平均程度评分为(6.40±1.30)分、目前疼痛的程度评分为(6.55±1.50)分。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信念PBPI总分中位数为2.00,P25和P75分别是-7.00和8.00,四分位间距是15.00,总体呈现负性疼痛信念。疼痛信念在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效果量14.67%。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性情绪HAD得分为(20.33±9.51)分。焦虑组量表得分为(8.69±6.43)分,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8.9%,抑郁组量表得分为(11.63±5.52)分,抑郁阳性检出率为78.0%。负性情绪总分服从偏态分布,总分的中位数是20.50,P25和P75分别是12.00和28.00,四分位数间距是16.00。5.对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时限、有无合并其他疾病、目前疼痛程度、自责感、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时限、目前疼痛程度、自责感、焦虑和抑郁进入回归方程。生活质量评分P=63.788+(-1.631)*年龄分级+(-0.466)*教育程度分级+0.685*家庭月收入分级+(-1.368)*病程时限分级+(-0.783)*目前疼痛程度分级+(-1.561)*自责感分级+(-0.647)*焦虑分级+(-2.293)*抑郁分级,能解释86.72%的生活质量方差变异,F=144.449,P<0.05。7.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信念、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信念、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疼痛信念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显着负相关(r=-0.282,P<0.05);负性情绪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显着负相关(r=-0.724,P<0.05);疼痛信念得分与负性情绪得分呈显着正相关(r=0.233,P<0.05)。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总效应为-0.355(P<0.05),直接效应为-0.303(P<0.05),疼痛信念在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效果量为14.67%。结论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时限、自责感、焦虑和抑郁是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抑郁情绪和病程时限对其影响较大。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强度以中重度疼痛为主。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总体呈现负性疼痛信念。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的阳性率高。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信念、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疼痛信念在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医务人员需全方位综合考虑制定诊疗护理方案,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郑贤程[3](2021)在《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从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PHN提供临床数据,并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32例PHN患者纳入研究,采用毫针结合七星针进行治疗。1.取穴:太冲(双)、足三里(双)、中脘、关元、三阴交(双)、神门(双)、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太冲,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中脘,直刺1~1.5寸;关元,排空膀胱后直刺1~1.5寸;三阴交,直刺1~1.5寸;神门,直刺0.3~0.5寸。以上诸穴毫针针刺得气后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 min。起针后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PHN区域,严格消毒局部阿是穴皮肤及七星针,持七星针用较轻的腕力叩刺至局部皮肤微微潮红。3.疗程: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4.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对患者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评价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在改善PHN患者疼痛、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研究过程中,共纳入32例,脱落3例,完成29例并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1.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5.86%,其中愈显率为13.79%;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3.10%,其中愈显率为68.97%。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治疗2周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2.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4周与治疗2周的VAS评分、DLQI、HAMA总分、HAMD总分和PSQI比较也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4周的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治疗2周的。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疗效指标的改善更加显着。3.研究过程中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包括与针刺相关的不良事件4例,均为局部血肿,未影响治疗,以及与针刺无关的不良事件1例,最终按脱落处理。结果提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结论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疼痛,缓解PHN诱发的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疗效更加显着。本疗法治疗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并为进一步的深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束敏[4](2021)在《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创面修复、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的效果,同时探讨三种光疗方案对早期带状疱疹不同时间的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预见性的指导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州市某医院皮肤科2019年12月—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带状疱疹门诊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远红外组(60例)、氦氖激光组(60例)及TDP神灯组(60例),三组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上,分别给予远红外、氦氖激光、TDP神灯进行光照射。干预前应用《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登记表》(自行设计)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各组带状疱疹患者一般情况,组间无差异;干预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在治疗第3天、第5天、第10天评估带状疱疹的疼痛的治疗效果,应用《疱疹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修复所需时间,应用《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满意度,30天、90天应用《随访记录单》对患者疼痛情况、皮损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分析。研究结果:1.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的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三组对带状疱疹疼痛都有缓解作用,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其中,氦氖激光组患者在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远红外组、TDP神灯组;远红外组在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均低于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2.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远红外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显着低于氦氖激光组和TDP神灯组。3.疼痛及皮损的观察: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天随访时疼痛、皮损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3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53.7%、18.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2.7%、9.6%)和TDP神灯组(23.5%、2.0%)。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天“无痛、无色素沉着”存在显着差异(P<0.05)。远红外组患者90天时“无痛、无色素沉着”占比最高(90.7%、81.5%),其次是氦氖激光组(80.8%、65.4%)和TDP神灯组(64.7%、43.1%)。4.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满意度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1)。TDP神灯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4.18±0.91)分,其次是氦氖激光组(3.52±0.80)分,远红外组患者相对最低(3.43±0.82)分;远红外组患者的治疗舒适度(4.37±0.62)显着高于TDP神灯组(3.92±0.74)氦氖激光组(3.67±0.76)。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远红外、氦氖激光与TDP神灯对早期带状疱疹的疼痛、皮损修复均有一定效果。但远红外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效果更显着,其次是氦氖激光,TDP神灯;氦氖激光在第3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远红外、TDP神灯;远红外在治疗的第5天、第10天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氦氖激光、TDP神灯。远红外组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发生率最低,其次是氦氖激光组、TDP神灯组;TDP神灯的治疗费用接受度最高,其次是氦氖激光,远红外;远红外的舒适度最高,其次是TDP神灯,氦氖激光。三组患者光照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光疗的不良反应状况,患者容易接受。三种辅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光疗方案,在止痛效果、皮损修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费用接受度和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吴赛[5](2021)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方法对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其疱疹、疼痛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式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进行评估,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HZ相较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临床优势以及在其治疗过程中与免疫学相关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应用于急性期HZ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为该治法对急性期HZ免疫调节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按照急性期HZ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招募收纳的60例HZ急性期伴神经痛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分为治疗Ⅰ组(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与刺络拔罐组)、治疗Ⅱ组(西药组),两组均为30例。治疗Ⅰ组首先运用烧至红白透亮的毫火针点刺疱疹和局部阿是穴,随即用大小适宜玻璃罐于点刺部位留罐3-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将吸拔出的疱液、败血进行擦拭处理。取病灶相应神经节段和上下各一神经节段的夹脊穴以及疱疹和疼痛局部阿是穴进行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通G9805型低频脉冲治疗仪电极,病灶相应部位的上下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一对正、负极,另外于阿是穴围刺处接一对正负极。(参数选用直流电,频率2Hz,连续波,电流1.5-3m A,强度以患者自身能够耐受为度),持续留针30分钟后取下电针导线夹,拔出针灸针。治疗Ⅱ组患者予以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抗病毒、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以及普瑞巴林胶囊镇痛进行常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7日一疗程。治疗周期间,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疼痛评价指标(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血清中IL-2与IL-6水平变化以及随访1-3月内PHN的发病率进行观察,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结合相应的统计方法,对上述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疱疹评价指标比较:治疗Ⅰ、Ⅱ组患者疱疹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上具有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价指标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Ⅰ、Ⅱ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第4d、7d、14d VAS评分均较前一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降低,经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第4d、7d、14d VAS评分对比分析,治疗Ⅰ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Ⅱ组,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Ⅰ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治疗Ⅱ组早,疼痛持续时间也短于治疗Ⅱ组(P<0.05)。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Ⅰ组患者临床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5例,30例患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治疗Ⅱ组患者临床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经秩和检验得出,两者总有效率结果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4.PHN发病率比较:治疗Ⅰ组有3例患者发生PHN,发病率为10.00%;治疗Ⅱ组有7例患者发生PHN,发病率为23.33%。以卡方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χ2值为5.963,P值为0.015,小于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血清中IL-2、IL-6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Ⅰ、Ⅱ组患者血清中IL-2、IL-6水平经统计分析,均显示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在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6水平在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1,在统计学方面差异显着。结论:(1)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治疗急性期HZ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的方法在促进疱疹止疱、结痂、脱痂和缓解疼痛程度时长以及缩短病程方面较之于口服西药治疗均展示出明显的优势。(2)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治疗方式均能缓解神经疼痛进而减少PHN的发生,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HZ后能更大程度降低PHN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工作质量。(3)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在治疗急性期HZ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均有所升高,血清中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是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组的患者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水平升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表现得更为明显,推测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病毒易感性和防治后遗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在功效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面表现得更为敏感。

刘韦辰[6](2021)在《聚焦解决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在了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为后期开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横断面调查研究2020年6月~2020年12月便利抽取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入住疼痛科病区的21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将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视觉模拟评估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用均值、标准差、例数、构成比描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聚焦解决模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从横断面调查研究中选取66例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32例,试验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的诊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开展常规心理护理与聚焦解决模式干预。运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第一部分: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纳入的212例研究对象中有1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所占比例为58.02%,患者焦虑评分为48.16±10.21分;有110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占研究人数的51.89%,抑郁评分为48.72±9.45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有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程、疼痛强度是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病程、疼痛强度与疼痛持续时间是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干预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接受不同心理干预措施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主要受病程、文化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与疼痛强度的因素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疾病治疗,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多种方式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可显着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疼痛,增强患者愉悦生活的能力。

王新星[7](2021)在《基于中西医因素用机器学习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神经痛的概率》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疼痛科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迁延日久,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不少PHN患者因为疼痛而产生过自杀倾向。研究显示在带状疱疹早期进行额外的镇痛治疗诸如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脊髓电刺激镇痛术等可以降低PHN的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的疼痛治疗方式较单一模式的镇痛治疗有更好的疗效。但是额外的镇痛治疗也意味着额外的医疗风险和经济负担,并非每一名带状疱疹患者都需要进行额外的镇痛治疗来预防PHN的发生,年轻的带状疱疹患者很有可能在疱疹皮损愈合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状,所以识别出哪些患者具有较高的PHN风险,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额外镇痛治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临床决策。既往有不少研究揭示了与PHN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高龄、急性期疼痛强度等,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定性研究的角度,对一个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无法给出比较明确的结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定性研究上升为定量研究,给出一个概率预测。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的临床实践更加具体和精确,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分析PHN发生的相关因素,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概率。方法:首先进行病例回顾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式研究在该中心就诊的带状疱疹及PHN患者发生PHN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次将这些危险因素作为机器学习的特征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因为预测带状疱疹患者是否发生PHN是一个二分类问题,适合机器学习中的有监督学习方式,传统的有监督学习算法包括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本研究采用这三种算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并比较这三种模型的预测效力,选出最佳的预测模型:然后将这个由既往病例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应用到新病例的预测中,检验其预测能力,同时在这些新病例中引入中医体质学分类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能作为一个与PHN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并将其纳入机器学习模型中看其是否能提高模型的预测效力;最后将既往的数据和新病例数据进行融合,检验增加样本量是否会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前期共纳入706名患者病例数据,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与PHN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疱疹位置、NRS评分、CCI评分、抗病毒治疗以及免疫抑制状态。将这6个相关因素的数据纳入到机器学习中,三种算法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逻辑回归0.77、随机森林0.83、人工神经网络0.81,其中随机森林算法还具有最高的查全率(0.76)和查准率(0.78)以及AUC值(0.88),可以认为是三种算法中表现最好的算法(P=0.01)。对新的204例带状疱疹和PHN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分析,发现PHN的发生与体质分类相关,瘀血质和气虚质患者更容易发生PHN,然后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其中111例初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是否患PHN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达到了 79.28%;在前6个影响因素之外加入中医体质学分类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提高到86.49%(P=0.04),其中这7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分别是NRS(0.23)、CCI评分(0.23)、中医体质(0.17)、疱疹位置(0.16)、年龄(0.11)、免疫抑制状态(0.05)、抗病毒治疗(0.05)。最后将新纳入的204例病例与前边706例病例进行融合,预测的准确性从0.83提高到0.86(P=0.07)。分析讨论:本研究首先通过回顾性分析挖掘出与PHN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将相关危险因素代入到机器学习模型中,用来预测带状疱疹患者是否发生PHN,预测的准确性达到八成左右。另外因为中医在PHN的治疗中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医的治疗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暂无中医视角下的PHN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体质学分类的概念进行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的体质在PHN发生率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将中医体质学分类也作为一个特征纳入机器学习模型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有了提高。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1.第一次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概率。2.引入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作为一个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学反映了人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结合的体质状态,是一个整体性的分类标准,在中医临床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3.在分析PH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时,首次引入CCI评分这一概念,CCI评分可以作为评价合并症情况的一个指标,既往研究往往关注单个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无法从整体的合并症情况来分析,具有局限性。4.本研究认为越靠近头端的带状疱疹越容易出现PHN是因为头端脊髓神经元密度较高,单位面积下病毒可感染的神经元也就越多,产生的破坏性也更强,因此更容易产生PHN。这只是一个猜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纳入的样本量不够多,虽然本研究纳入910例样本符合样本量要求,但是研究性质决定了纳入样本多多益善,相比于动辄上万病例数的研究来说说服性不够强。2.纳入的相关因素不够全面。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一些出现在文献研究中的相关因素并未被纳入本研究中,可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补充。3.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如果能纳入多中心的数据更能反应问题的全貌。

万小凤[8](2021)在《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治疗方案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针灸科及皮肤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300mg,一日2次;口服维生素B1片,每次10mg,一日3次;两药均服用1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火针点刺疱疹局部,隔日治疗1次;予以复方黄柏液湿敷皮损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共治疗10天。观察记录患者疱疹愈合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综合疗效、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结果:1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VAS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第5天、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疱疹情况: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带状疱疹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带状疱疹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后遗神经痛:随访治疗后的第1个月,对照组PHN发生率为26.7%,观察组为3.4%,两组间PH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治疗后的第2、3个月,对照组发生PHN的分别有3例、2例,观察组无PHN发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上,予以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有效促进疱疹愈合、结痂、脱痂,减少治疗后1个月内PHN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与运用。

高海香[9](2021)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及稀释氧化亚氮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探究稀释氧化亚氮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种方法。1.质性研究部分,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分别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在我国西部某三甲医院疼痛科就诊的10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和6名该院疼痛科的医护人员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管理需求。2.量性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通过医学科研伦理审批和临床试验注册后,对稀释氧化亚氮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稀释氧化亚氮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氧气吸入。对患者干预前2min(T0)、干预5min(T1)、干预15min(T2)、干预结束后5min(T3)的疼痛程度、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焦虑程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探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1.质性研究共提炼出7个主题,13个亚主题:(1)对患者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9个亚主题。主题一:错误认知:(1)误解病因(2)缺乏营养知识;主题二:痛苦挣扎:(1)痛不欲生(2)尝试各种镇痛方法(3)失望、无助;主题三:干扰正常生活:(1)饮食、睡眠障碍(2)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3)抑郁、焦虑、愧疚(4)恶性循环;主题四:渴望速效镇痛。(2)对医护人员访谈提炼出3个主题,4个亚主题。主题一:PHN健康宣教不到位:(1)缺乏PHN健康知识(2)膳食不均衡;主题二:PHN管理中的困境:(1)缺乏心理护理(2)镇痛措施受限;主题三:多模式镇痛。2.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疼痛部位、疼痛评分、焦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者在T1、T2、T3三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后5min(T3),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PHN疼痛管理不理想,现在急需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镇痛措施缓解PHN患者的疼痛。2.稀释氧化亚氮可以安全、快速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患者的满意度高。

金晶,何雨洁,曹文芯,朱志豪,王梓萱,姜建,顾丽丽[10](2020)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网络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文中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诱发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病发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带状疱疹痊愈后,常表现为皮肤慢性持续性的强烈神经疼痛。目前对PHN发病机制仍有待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分析PHN病人脑部某些区域功能数值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PHN的发生过程。本文基于Re Ho、ALFF和f ALFF等方法将从HZ过渡到PHN时期病人的脑区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对脑区功能差异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找到PHN在影像学方面的临床标记,希望能对PHN未来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同护理模式及理念应用于PHN病人的研究
    1. e CASH理念
    2. 疼痛管理路径
    3. 程序化管理模式
    4.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
    5. 四位一体模式
    6. 其他护理模式
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PHN病人的研究
    1. 穴位按摩
    2. 灸法
    3. 中药泡洗技术
    4. 刮痧与闪罐
三、PHN病人的护理
    1. PHN病人的疼痛评估
    2. PHN病人的护理措施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PHN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2.2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操作性定义
        5.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2 疼痛信念
        5.3 负性情绪
        5.4 生活质量
    6 理论基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工具
        2.3 统计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研究设计阶段
        3.2 研究实施阶段
        3.3 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
    4 伦理原则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PHN患者的一般资料特征
        1.1 问卷回收情况
        1.2 PHN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1.3 PHN患者疾病特征
    2 PHN患者生活质量、疼痛强度、疼痛信念、负性情绪得分情况
        2.1 PHN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2.2 PHN患者疼痛强度得分情况
        2.3 PHN患者疼痛信念得分情况
        2.4 PHN患者负性情绪得分情况
    3 PHN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1 PHN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2 PHN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4 PHN患者疼痛信念、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PHN患者疼痛信念在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中的中介效应
讨论
    1 PHN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及疼痛强度特征情况分析
        1.1 PHN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情况
        1.2 PHN患者疾病相关特征情况
        1.3 PHN患者疼痛强度特征情况
    2 PHN患者生活质量、疼痛信念和负性情绪情况分析
        2.1 PHN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2.2 PHN患者疼痛信念情况
        2.3 PHN患者负性情绪情况
    3 PHN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讨论
    4 PHN患者疼痛信念、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5 PHN患者疼痛信念在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3)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状疤疹后神经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疾病定义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临床分型
        6 临床诊断
        7 西医治疗
        8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疗效指标
    4 质量控制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 技术路线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人口学资料表
    附录2 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QI)
    附录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带状疱疹流性病学特征
        1.1.2 带状疱疹的预后
        1.1.3 带状疱疹的常规治疗方法
        1.1.4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
        1.1.5 护理人员在光疗中的作用
    1.2 光疗的研究现状
        1.2.1 不同光疗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2.2 光疗在带状疱疹中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路线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2.1.5 实验材料及操作方法
        2.1.6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和工具
        2.2.1 成立研究团队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指标和工具
        2.2.4 安全性指标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数据处理阶段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数据管理
        2.5.2 统计方法
    2.6 伦理原则
        2.6.1 自愿原则
        2.6.2 保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1 一般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
        3.1.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1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 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
        3.2.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第3天、第5天、第10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2 远红外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3 氦氖激光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2.4 TDP神灯组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
    3.3 三组患者皮损程度的差异比较
        3.3.1 三组患者止疱时间的差异比较
        3.3.2 三组患者结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3.3 三组患者脱痂时间的差异比较
    3.4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3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4.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90 天并发症的差异比较
    3.5 三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5.1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费用接受度的差异比较
        3.5.2 三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差异比较
    3.6 选择清单
4 讨论
    4.1 早期带状疱疹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
        4.1.1 人口疾病学特征
        4.1.2 伴随症状特征
    4.2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的影响
    4.3 三组光疗对早期带状疱疹皮损改善程度的影响
    4.4 三组光疗对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影响
        4.4.1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4.4.2 对带状疱疹皮损修复中出现色素沉着的影响
    4.5 三组患者光疗的满意度
    4.6 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5 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与改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随机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脱落处理
    1.9 研究终止原则
2 研究内容
    2.1 治疗方案
    2.2 观测指标
    2.3 试验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2.5 试验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疱疹评价指标结果
    3.2 疼痛评价指标结果
    3.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 水平变化分析结果
    3.4 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理论对HZ的认识
        1.1 古文典籍对HZ病名的记载
        1.2 中医理论对HZ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HZ的中医辩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HZ概述
    2 现代医学对HZ的研究概况
        2.1 现代医学对HZ的概述
        2.2 现代医学对HZ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HZ急性期治疗方法研究
    3 本项目立论依据
        3.1 针灸治疗方案依据
        3.2 针灸选穴依据
        3.3 观察指标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疱疹评价指标分析
        4.2 疼痛评价指标分析
        4.3 PHN发病率及综合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4.4 血清中IL-2、IL-6 在急性期HZ治疗过程中水平变化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附录二:综述 近五年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三: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聚焦解决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HN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1.2.2 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概念
第2章 PHN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资料收集
        2.2.3 质量控制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PHN 患者的一般资料
        2.3.2 PHN患者焦虑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3.3 PHN患者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4 讨论
        2.4.1 PHN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
        2.4.2 PHN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3章 聚焦解决模式对 PHN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1.4 样本量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组方法
        3.2.2 研究工具
        3.2.3 干预方案
        3.2.4 观察指标
        3.2.5 资料收集
        3.2.6 质量控制
        3.2.7 伦理学要求
        3.2.8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3.3.2 聚焦解决模式对 PHN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评价
    3.4 讨论
        3.4.1 聚焦解决模式可缓解PHN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3.4.2 聚焦解决模式可减轻PHN患者的疼痛
    3.5 结论
    3.6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3.6.1 创新性
        3.6.2 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基于中西医因素用机器学习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神经痛的概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1. 中医对带状疱的认识
    2.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及PHN的认识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机器学习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1. 机器学习概述
    2. 机器学习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背景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研究二 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概率
    1. 研究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分析讨论
    5. 小结
研究三 中医体质学作为相关危险因素对预测模型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表
    附录2 中医体质分类评分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技术路线图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入选情况
    3.2 受试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3.3 基线分析
    3.4 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4.2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4.3 关于对火针的认识
    4.4 关于对复方黄柏液的认识
    4.5 关于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9)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及稀释氧化亚氮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讨论
        1. 加强PHN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
        2. 提高PHN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
        3. 提高PHN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加强PHN患者的心理护理
        5. 实施多模式镇痛
    结论
第二部分 稀释氧化亚氮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入组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比较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7.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
    讨论
        1. 稀释氧化亚氮用于PHN的镇痛效果
        2. 稀释氧化亚氮对PHN患者的镇静效果
        3. 稀释氧化亚氮用于PHN镇痛的安全性
        4. 稀释氧化亚氮用于PHN镇痛的可行性
    结论
第三部分 总结
    1.完成的主要工作
    2.研究的创新性
    3.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管理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网络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功能影像学研究机制
二、不同病程的影像学分析比较
    1. 从HZ期过渡到PHN期脑区变化分析
    2. PHN病人与健康人脑区变化分析
三、相关脑区的功能分析
四、总结与展望

四、带状疱疹病人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护理文献研究进展[J]. 沈意娜,许丽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01)
  •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孙艳芳. 青岛大学, 2021
  • [3]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贤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三种光疗方案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中的对比研究[D]. 束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D]. 吴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聚焦解决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D]. 刘韦辰. 南昌大学, 2021(01)
  • [7]基于中西医因素用机器学习预测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神经痛的概率[D]. 王新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 万小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9]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及稀释氧化亚氮干预研究[D]. 高海香.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网络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 金晶,何雨洁,曹文芯,朱志豪,王梓萱,姜建,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12)

标签:;  ;  ;  ;  ;  

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健康行为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