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退耕还草为契机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论文文献综述)
刘源,唐昊,王相权,汪超,张永喜,姜勇[1](2020)在《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文中认为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政策实施地区精准脱贫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2019年,国务院明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的农牧民补助奖励资金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方法管理使用,并称之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2019年10月21~24日,记者跟随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专家前往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曲靖市沾益县,调研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进展情况及实施效果。调
刘源,唐昊,王相权,汪超,张永喜,姜勇[2](2019)在《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 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文中研究表明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补奖政策,在政策实施地区精准脱贫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2019年,国务院明确草原补奖政策中的农牧民补助奖励资金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方法管理使用,并称之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10月底,笔者一行前往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曲靖市沾益县,调研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进展情
王生云,杨乐,王红[3](2018)在《“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介绍了"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以"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畜牧业,即围绕增收定产业,围绕产业拓思路,围绕思路谋脱贫,围绕脱贫转职能。以养殖园区为载体,突破发展瓶颈制约、以群体规模良性循环为基础,实现集约式的大扩张、以品牌发展为支撑,实现效益的快增长、以舍饲圈养为抓手,实现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张健,蒋安,范彦,何玮,徐远东[4](2017)在《重庆市草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重庆市草业发展现状,提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杨涛,吴良正[5](2016)在《松桃25万亩退牧还草改革试点示范的依据及意义》文中提出1改革依据1.1依据(国办函[2014]3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第二十七项指出:〝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2012年7月,松桃就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办函[2014]31号)文件第三十六项指出:"加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和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阿明布和[6](2016)在《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对策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移民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引导,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强,可以说生态移民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代内与代际间的复杂关系。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境内大部属于草原牧区,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的典型区,是我国草地类型齐全植被种类丰富的草原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在土地利用上不合理活动,使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发生严重退化,退化的草地和荒废的耕地成为北部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2000年前后数次大规模的沙尘天气,让人们意识到北部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启动京津风沙源区治理等工程。截止2012年,锡林郭勒盟累计转移生态移民22.5万人。转移后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遇到的问题是多样复杂的。移民的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移民子女受教育状况、移民群体的安置与社会保障,以及移民适应状况和文化状况在搬迁后能否有正向的转变,政府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政府安置工作是否满足移民需要,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界定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性质出发,梳理了生态移民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特点,为后文的调研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厘清锡林郭勒盟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政策变化对移民的影响,通过笔者在锡林郭勒盟多地走访调研的案例分析,整理生态移民在安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其他地区生态移民的经验,结合理论指导和实践分析,对生态移民安置机制与补偿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即在生态移民基本保障与完备补偿的基础上,消费性补偿不能使生态移民得到可持续发展,能力贫困是制约生态移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关注如何给予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保障,从政策扶持与安置配置角度出发提出对策思考。从移民的贫困与安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五方面提出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针对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补偿工作效率提升提出设想,对草原生态移民运行机制的构建提出些思考,对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和草原生态移民工程发展进行展望。
谭英[7](2015)在《第五师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畜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对于确保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兵团畜牧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疆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的一系列针对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扩大养殖基地的建设等方针政策,促使兵团畜牧业发展得以不断提高。而且,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带动兵团职工就业及创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4团是兵团第五师重要的边境团场,担负着屯垦戍边及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畜牧业作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84团历史使命的履行和地区经济建设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的实践调研和数据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等对84团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首先,本文对于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对于84团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现阶段84团畜牧业的发展环境。然后,对84团的畜牧业发展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包括产业化经营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等,并对相应战略所要实施的工程进行了制定。最后,针对84团的战略特点以及战略目标,为确保其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
路冠军[8](2014)在《生态、权力与治理 ——H旗草原生态治理实践模式变迁》文中研究表明草原生态治理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将1982年以来的草原生态权力分为“制度型权力、“强制式权力”、“策略型权力”。制度型权力主要表现为草畜双承包制的实施,强制型权力主要表现为围封转移战略的实施,策略型权力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生态奖补政策的推行。上述治理方式变迁反映出国家草原生态治理权力的日益集中,政策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意外后果,地方政府、基层社区和底层牧民这些草原生态治理的相关利益群体日益被边缘化,但是,他们作为能动的主体,仍然具体作用于草原生态治理过程,其间展现出来的一系列“生存性智慧”,需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借鉴。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一)草原产权制度的嵌入性启示我们必须尊重非均衡草原生态的自然特征,契合现实的制度型治理应是现代草原生态治理的根本保障。目前,“个人本位”的草原产权制度面临诸多困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集体本位”的草原产权制度应是未来发展方向。(二)围封转移战略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式治理。转型期运动式治理是集权式治理逻辑的延续,体现了国家视角简单化、标准化与牧民生计持续性、草原生态复杂性之间的深刻冲突。地方政府和基层牧民之间的复杂博弈过程,使得围封转移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三)补偿型的生态治理反映了后禁牧时代国家生态治理权力的策略性运用,只不过是国家生态治理的战略、策略与技术发生了变化,即正在从一种身体治理走向技术性治理、从全能型控制走向选择性控制。当然,生态补偿机制也代表着“制度型生态权力”的尝试。(四)与国家将特定时间的草产量作为衡量草原恢复情况标准不同,本文认为,对国家生态权力绩效的衡量应该偏重于长时段、多主体的考察,应该将牧民这一利益相关群体纳入进来,同时,要侧重于考察生态权力的具体实践过程以及造成的政治社会影响,这些都将是影响生态治理持续性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上述多元视角的考察,本文得出国家草原生态治理权力内卷化的结论:国家投入巨大的生态治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强化了草原的一系列生态风险,未来的草原生态治理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五)以生态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实现生态治理转型应是未来草原生态治理发展的方向。生态治理转型并非要求国家权力的全面退出,而是在于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具体过程,加强基础性权力的构建,使运动式治理和策略式治理逐渐转向制度性治理。同时,要增加牧民的社区认同感,强化草原生态治理的“信仰型权力”,激发地方政府和基层牧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才是草原生态治理持续推进的根本所在。
汪诗平,Andreas Wilkes[9](2014)在《三江源区低碳型草地畜牧业与碳贸易和生态补偿可行性探讨》文中提出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内涵,面对目前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生产模式战略选择的机遇,从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层面系统论述了三江源区"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以及碳贸易潜力及其与生态补偿和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三江源区开展高寒草地碳贸易试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盖志毅[10](2011)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以退耕还草为契机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退耕还草为契机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论文提纲范文)
永善模式:补奖政策实施助力精准脱贫 |
沾益模式: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
(2)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 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论文提纲范文)
永善模式:补奖政策实施助力精准脱贫 |
沾益模式: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
(3)“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敏盖”白绒山羊发展现状 |
2“敏盖”白绒山羊发展的具体做法 |
2.1 围绕增收定产业 |
2.2 围绕产业拓思路 |
2.3 围绕思路谋脱贫 |
2.4 围绕脱贫转职能 |
3“敏盖”白绒山羊发展的经验和成就 |
(4)重庆市草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1.1 取得的成绩 |
1.1.1 对草业的认识空前提高: |
1.1.2 草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
1.1.3 草地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
1.1.4 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开始起步: |
1.1.5 草业科技研究成果显着: |
1.1.6 草业科研与技术推广队伍逐渐壮大: |
1.2 存在的问题 |
1.2.1 草业生产缺乏认识和重视: |
1.2.2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1.2.3 草原生态环境脆弱: |
1.2.4 草畜发展不平衡: |
1.2.5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 |
1.3 面临的机遇 |
1.3.1 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 |
1.3.2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
1.3.3 各项政策带来的机遇: |
2 重庆草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建议 |
2.1 加强草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2.2 提升草地农业发展 |
2.3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 |
2.4 推进草产业快速发展 |
2.5 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
2.6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
(5)松桃25万亩退牧还草改革试点示范的依据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依据 |
1.1 依据(国办函[2014]31号)文件 |
1.2 依据(黔府发[2014]26号)文件 |
2 资金来源及地点 |
3 资源优势 |
4 目的及意义 |
(6)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生态移民组织管理体系 |
2. 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
(三)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之处与不足 |
1. 研究方法 |
2. 技术研究路线 |
3.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二、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理论基础 |
(一) 生态移民理论 |
1. 国外生态移民概念的辨析 |
2. 国内学者对生态移民概念与定义解释 |
3. 生态移民分类 |
4. 生态移民的可行性 |
5. 生态移民的后续发展研究 |
6. 对国内外研究的点评 |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 介入性贫困 |
2. 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理论与自由观 |
3. 可行能力与可行能力贫困 |
三、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现状与困境 |
(一) 锡林郭勒盟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介绍 |
(二) 锡林郭勒盟草原管理制度与生态移民工程进展 |
(三) 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主要困境 |
1. 土地征用、资本剥夺——贫困与安置的困境 |
2. 受教育程度低——发展动能不足的困境 |
3. 就业能力和就业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的困境 |
4. 社会保障的缺失——可持续发展保障匮乏的困境 |
5. 移民适应能力弱——文化冲突与文化传承的困境 |
四、国内生态移民案例及借鉴 |
(一)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经验借鉴 |
(二) 宁夏吊庄生态移民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的经验借鉴 |
(三) 甘肃省生态移民"迁入地"文化中心经验借鉴 |
(四) 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生态移民扶贫工程的经验借鉴 |
(五) 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的文化保护反省借鉴 |
五、当前解决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困境的对策选择 |
(一) 完善移民生态补偿措施,保证移民安生 |
1. 维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奠定移民的发展基础 |
2. 加强移民点中心城镇建设,完善移居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
(二)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移民群体的发展动力 |
1. 开展长期系统的移民群体的就业培训 |
2. 落实迁移前移民培训,增强迁移后移民的适应能力 |
3. 重视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扩大增强职业教育 |
(三) 强化城镇产业支持,确保移民就业稳定 |
1. 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移民自主创业 |
2. 引导企业吸纳移民就业 |
3. 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促进移民就业 |
4. 及时把锡林郭勒盟牧民管护员岗位试点范围扩大 |
(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移民后顾之忧 |
1. 落实移民属地管理 |
2. 解决移民过渡期贫困问题 |
3. 建立移民发展评估制度,追踪迁移后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 |
4. 健全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 |
(五) 营造社区环境,保证文化传承,促进移民的快速融入 |
1. 注重城镇中心文化培养 |
2. 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六、对进一步完善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建设的展望 |
(一)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立法研究亟需开展 |
(二) 移民补偿责任主体的甄别机制有待建立 |
(三) 建立移民补偿效果追踪和生态移民可行能力发展评估机制 |
(四) 移民搬迁必要性及其合理数量的模型需要确立 |
(五) 健全草原生态移民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第五师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1.3.3 疆内相关研究动态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84团畜牧业发展概况及问题 |
2.1 第五师师情概述 |
2.1.1 第五师国民经济概述 |
2.1.2 84团基本情况概述 |
2.2 84畜牧业发展现状 |
2.2.1 畜牧业发展总体水平 |
2.2.2 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与地位 |
2.2.3 畜牧业内部结构 |
2.2.4 畜牧业区域布局 |
2.3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3.1 经济效益不明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低 |
2.3.2 畜产品加工落后 |
2.3.3 品种结构不合理 |
2.3.4 畜牧业流通环节设施不完备 |
2.3.5 畜牧业服务体系基础薄弱 |
第三章 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3.1 优势(STRENGTHS) |
3.1.1 自然资源优势 |
3.1.2 文化优势 |
3.1.3 支撑体系优势 |
3.1.4 交通环境优势 |
3.1.5 组织优势 |
3.2 劣势(WEAKNESSES) |
3.2.1 产业化程度低 |
3.2.2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
3.2.3 产业发展资金匮乏 |
3.2.4 畜产品附加值低 |
3.3 机会(OPPORTUNITIES) |
3.3.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3.3.2 西部大开发与“一路一带”战略造就畜牧业发展新机遇 |
3.3.3 湖北鄂州市对.支援,为84团畜牧业发展“增砖添瓦” |
3.3.4 消费结构转变,绿色、有机、健康的理念受到普遍认可 |
3.4 威胁 (THREATS) |
3.4.1 生态环境被破坏,草场退化 |
3.4.2 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对优质畜产品质量提升的威胁 |
3.4.3 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
3.4.4 检疫、防控形势严峻 |
3.4.5 同业竞争的威胁 |
第四章 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定位 |
4.1 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基本原则 |
4.1.3 发展思路 |
4.2 发展目标 |
4.3 战略选择 |
4.3.1 SWOT战略矩阵分析 |
4.3.2 战略选择 |
第五章 84团畜牧业发展保障措施 |
5.1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
5.2 优化畜禽良繁体系 |
5.3 切实加大畜牧科技推广 |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于自然灾害能力 |
5.5 完善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
5.6 强化84团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
5.7 机构改革,职能转换 |
5.8 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8)生态、权力与治理 ——H旗草原生态治理实践模式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关理论综述 |
1.2.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分析框架 |
1.3.4 研究方法 |
1.4 区域概况 |
1.4.1 自然状况 |
1.4.2 资源利用现状 |
1.4.3 社会经济状况 |
1.4.4 生态环境现状 |
1.4.5 嘎查概况 |
第二章 草畜双承包:多主体博弈下的制度实践 |
2.1 草畜双承包制度实施的现实背景 |
2.2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制度实施过程 |
2.2.1 牲畜作价户有户养 |
2.2.2 “草原公有,承包经营” |
2.2.3 进一步落实“双权一制” |
2.2.4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
2.3 草畜双承包制度实施导致的“后果”与“困局” |
2.3.1 加剧草原生态风险 |
2.3.2 强化牧民生计风险 |
2.3.3 基层社会的治理风险 |
2.4 实践导向的社区应对策略 |
2.4.1 发展集体社区力量 |
2.4.2 流动式经营的继续 |
2.4.3 牧户兼业化 |
2.5 强力推动的草场确权 |
2.5.1 草场确权的社会背景 |
2.5.2 草场确权的意外后果 |
2.6 本章小结:草原治理制度的嵌入性分析 |
第三章 “围封转移”:国家意志主导下的生态治理 |
3.1 国家入场的话语构建 |
3.1.1 “围封转移”话语的构建 |
3.1.2 “围封转移”政策措施的出台 |
3.2 围封转移策略的实施 |
3.2.1 生态治理权力进入 |
3.2.2 权力实施过程中的动员与博弈 |
3.2.3 种草还是种树 |
3.3 围封转移效果分析 |
3.3.1 奶牛移民区的兴衰 |
3.3.2 被迫远走他乡 |
3.3.3 城镇转移就业 |
3.3.4 相对成功的移民搬迁 |
3.4 返回家乡:多主体间利益博弈 |
3.4.1 遭遇非议的监管 |
3.4.2 对峙后的坚守 |
3.4.3 无奈的妥协 |
3.4.4 再起波澜 |
3.5 路在何方 |
3.5.1 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 |
3.5.2 牧民行动认知 |
3.6 本章小结:运动式草原生态治理的绩效反思 |
第四章 生态奖补:权力边界模糊与策略化治理 |
4.1 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缘起 |
4.1.1 禁牧政策实施僵局 |
4.1.2 草原生态资本化运营 |
4.1.3 大规模工矿开发 |
4.2 草原生态奖补项目内容分析 |
4.2.1 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 |
4.2.2 牧民培训与教育补贴 |
4.2.3 牲畜出栏补贴 |
4.3 生态奖补机制的政治社会影响 |
4.3.1 生态奖补机制的综合评价 |
4.3.2 奖补机制背景下的地方政府 |
4.3.3 奖补机制影响下的基层社区 |
4.3.4 奖补机制渲染下的牧民心态 |
4.3.5 奖补机制背景下的复杂博弈 |
4.4 水权之争:奖补背后的暴力掠夺 |
4.4.1 水资源短缺的现实表征 |
4.4.2 竞争性用水格局的形成 |
4.4.3 第三水源地工程的修建 |
4.5 本章小结:草原生态治理权力的策略性运用 |
第五章 草原生态治理“内卷化”:权力维度的反思 |
5.1 草原生态治理“内卷化”的现实呈现 |
5.2 “内卷化”怪圈的权力类型学阐释 |
5.2.1 草原生态治理中的权力类型 |
5.2.2 三种权力类型的区别和联系 |
5.3 权力运行视域下的“内卷化”怪圈 |
5.3.1 非均衡的草原生态 |
5.3.2 简约化的权力主体 |
5.3.3 被忽视的“权力文化网络” |
5.4 本章小结:如何走出草原生态治理“内卷化”怪圈 |
第六章 草原生态治理转型的现实分析 |
6.1 治理转型视域下的国家生态权力 |
6.1.1 草原生态权力转型的逻辑 |
6.1.2 草原生态权力转型的动力 |
6.2 增强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 |
6.2.1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行为创新的现实分析 |
6.2.2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行为创新的动机分析 |
6.2.3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行为创新的策略措施 |
6.3 草原生态治理的社区基础 |
6.3.1 多重力量作用的草原社区 |
6.3.2 社区能动作用发挥的反思 |
6.4 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 |
6.4.1 重建牧民草原生态信仰 |
6.4.2 激发牧民内心文化自觉 |
6.5 本章小结:走向草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9)三江源区低碳型草地畜牧业与碳贸易和生态补偿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概念及其机遇 |
1.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概念 |
2.低碳型草地畜牧业面临的机遇 |
二、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 |
1.技术可行性 |
2.经济可行性 |
3.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可行性 |
三、碳贸易与生态补偿 |
1.碳标准和交易平台 |
2.碳交易和生态补偿 |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1.存在的问题 |
2.下一步工作建议 |
四、以退耕还草为契机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1]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J]. 刘源,唐昊,王相权,汪超,张永喜,姜勇. 中国畜牧业, 2020(01)
- [2]农牧民补奖政策助力 云南草丰畜肥现代草牧业发展新景象[J]. 刘源,唐昊,王相权,汪超,张永喜,姜勇. 农产品市场, 2019(24)
- [3]“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J]. 王生云,杨乐,王红. 养殖与饲料, 2018(01)
- [4]重庆市草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张健,蒋安,范彦,何玮,徐远东. 草学, 2017(06)
- [5]松桃25万亩退牧还草改革试点示范的依据及意义[J]. 杨涛,吴良正. 山东畜牧兽医, 2016(09)
- [6]锡林郭勒盟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对策思考[D]. 阿明布和. 湖北大学, 2016(06)
- [7]第五师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谭英. 石河子大学, 2015(04)
- [8]生态、权力与治理 ——H旗草原生态治理实践模式变迁[D]. 路冠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 [9]三江源区低碳型草地畜牧业与碳贸易和生态补偿可行性探讨[J]. 汪诗平,Andreas Wilkes. 农村经济, 2014(04)
- [10]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盖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