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摆线的形成与应用

三尖瓣摆线的形成与应用

一、三尖摆线的形成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夏合勇[1](2017)在《三尖摆线泵性能分析及其定子型腔曲面加工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摆线泵与其它类型的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体积小,吸油性能好,脉动率小等,且能在一些特殊工况和介质要求的条件下工作,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行业中。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内外转子结构较为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往往需要专门的制造装备进行加工生产,造价高,而国内加工生产摆线泵的水平较低,大多以引进外国产品为主,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在研究摆线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款结构简单,原理新颖的摆线泵——三尖摆线泵,但对该泵的研究仅仅止于原理分析和数学建模阶段,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摆线成形原理分析,建立了三尖摆线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三尖摆线的特性分析,验证了基于三尖摆线成形原理构建三尖摆线泵的可行性,并对该泵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三尖摆线泵具有排量大,运动平稳等特点。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析三尖摆线泵几何参数变化对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三尖摆线型腔曲线的研究,借助MATLAB和Pro/E软件,推导出了三尖摆线泵排量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几何参数的选择范围,研究分析了几何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摆线泵的几何排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推导的排量计算公式,分析计算了该泵的型腔变化规律和瞬态流量。接着,对三尖摆线泵运动,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建立了三尖摆线泵的运动关系和传动机构,使用Pro/E对各零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整体装配,并分析计算泵在选定参数下的性能。最后,依据三尖摆线泵的成形原理,完成三尖摆线泵定子型腔的建模,并依据模型研究分析了三尖摆线泵复杂型腔曲面的加工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与仿真模拟,可知三尖摆线泵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形成该泵的动圆直径始终与摆线相切,对三尖摆线及动圆直径进行等直径的圆包络后形成的泵容积效率高;同尺寸下,排量更大,脉动更小;易加工,耐磨损;泵的结构简单,易于密封等。所以三尖摆线泵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与应用前景。

栗宜猛[2](2016)在《内摆线用于型面联接的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先阐述了型面联接在传递扭矩方面相对于键连接的优点,结合国内外型面联接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内摆线曲线用于型面联接截面的思路。根据摆线理论和不同参数下的曲线图像,分析内摆线的参数对其曲线的影响。借助经验提出型面联接截面必要条件,根据条件确定适用于型面联接的内摆线参数的范围。文中只考虑承受扭转时的摆线型面联接的特点,非圆截面的结构在承受扭转时会发生翘曲现象,所以运用弹性力学的方法对摆线型面联接结构进行分析,推出结构在承受扭转时的微分方程并找出最大应力所在的位置并且提出最大应力的工程算法。为了进一步了解摆线型面联接的特点,采取摆线型面联接与传统的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结构进行对比的方法。首先比较了三种结构工作方式和强度计算,然后因为实际情况中摆线型面联接结构并不能归结为平面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接触的问题,所以为了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应力分布的特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在同等尺寸结构和相同的扭转载荷下的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和摆线型面联接进行静力分析和接触分析,分析了三种结构的应力分布特点和接触情况。在有限元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渐开线花键和摆线型面联接进行疲劳寿命分析,以实际工程车辆的全浮式半轴为背景比较在多工况载荷下两种结构的疲劳损伤和寿命,得出摆线型面联接在重载荷和有冲击的情况下的优势。

柴锡军[3](2015)在《连杆凸轮减速器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杆凸轮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动装置,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许多优点。相对于一般齿轮减速器来说,它的结构更加紧凑;对于摆线行星传动来说,它既克服了机构的死点位置,又避免了转臂轴承限制减速器效率发挥的问题。本研究是在前人对连杆凸轮减速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首先,在摆线生成方法上,分析了连杆凸轮机构与传统摆线生成方法之间的关系;在确定了凸轮的廓线为短幅外摆线后,对曲线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廓线的封闭条件,影响廓线形状的因素以及避免出现尖角和根切的条件等。其次,根据压力角的计算公式,推导了凸轮理论廓线上压力角的变换规律以及极值大小;利用等距曲线原理,求解出凸轮的实际廓线,并简要总结了连杆凸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最后,分别在不考虑摩擦和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对连杆凸轮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首先根据凸轮的平衡条件,推导出凸轮与推杆之间各个啮合点处的作用力,进而得到各个啮合点处作用力的合力;在此基础上,对传动四杆机构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各个构件所受力的大小,并且分别得到曲柄上的理想驱动力矩和实际驱动力矩;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得到了连杆凸轮减速器传动效率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完善了连杆凸轮减速器的理论知识,并且对于后续的强度计算以及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邓礼均[4](2014)在《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优化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但与此同时,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汽车产业而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自动变速器中,油泵的损耗相当于整个变速器损耗的10%左右,因此降低油泵的损耗可以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目前常用的自动变速器油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及电控油泵,虽然国内外很多整车和变速器厂商都在开发叶片泵和电控油泵,但就国内而言,叶片泵和电控油泵在自动变速器中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仍然使用齿轮泵,其中一齿差摆线齿轮泵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噪音低、不易产生“气穴”和良好的高速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对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摆线和转子的齿形生成原理,对摆线转子的传动特性和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三个优化方向:摆线转子轮廓曲线的优化、摆线转子间隙的优化以及齿轮泵油槽匹配的优化。通过采用新型的转子轮廓曲线,达到减小转子体积和啮合区域压力角的目的,从而在保持油泵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油泵机械效率的提升。基于摆线转子的传动特性分析,通过对摆线转子齿形修行方法的研究,在传统的等距、移距和转角修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齿形修形方法,达到降低转子制造精度要求的目的,以满足小间隙转子的设计,从而提高油泵的容积效率。通过优化设计进出油道,实现合理的进油延迟和出油预压缩,并采用先仿真后试验的方法,验证进出油道设计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根据实际的设计经验,通过增加平衡槽和高压密闭槽的方法,提高油泵的容积效率。为了验证上述优化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现有的某款产品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基于ATA油泵性能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在不改变油泵外形的条件小,油泵的效率、噪音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卜睿[5](2013)在《内摆线应用型面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机械传动中的联接方式,型面联接相对于传统的键联接相比,具有联接强度高,没有应力集中,可以传递大扭矩且效率高的同时也可以承受冲击载荷,并且对于一些大型机械装备来讲其拆装方便及维修便利。常见的型面联接有包络等距三边型面联接,三段弧型面联接等多种形式,其截面曲线都是包含有参数方程的曲线。本文从内摆线原理出发,分析R/r为不同值时(R为定圆半径,r为动圆半径),内摆线以及内次摆线的运动轨迹所形成的曲线。通过对摆线参数方程推导计算,得出在R/r为不同值时,其内摆线和内次摆线的运动轨迹,从中找出摆线运动轨迹规律,通过图谱分析以及作为型面联接的基本要求判定,选取R/r=3,n为不同值的内次摆线进行数学证明,得出在R/r=3,0<n<0.27条件下的内次摆线为光滑、无奇异点,凸的封闭曲线。对所选的内次摆线所围成平面图性进行几何计算。推导出e=2nr,D=4r,(e为偏心率,D为摆线型面轴的公称直径)。本文以所选取的摆线曲线为截面建立摆线型面轴,根据材料力学及弹性力学相关知识,对摆线型面轴的拉伸、扭转,弯曲变形情况逐一进行计算分析,并且推导摆线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的计算公式。本文首先对接触问题的发展及相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其次应用ANSYS分析摆线型面轴单独扭转时剪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有限元分析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对摆线型面联接的接触特性进行有限元静力学仿真,分析摆线型面轴毂在不同扭矩、摩擦系数、偏心率、轮毂壁厚的情况下的接触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得出摆线型面联接的接触应力大小受偏心率的影响,而e=2nr,由于r为一定值,根据内次摆线的参数方程,通过调整n的大小来调整摆线形状来改变摆线型面联接的接触应力大小及分布。

谭鹏刚[6](2013)在《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的设计》文中指出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和维修方便等众多优点,故在各种液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渐开线齿轮泵、内啮合摆线泵等常见齿轮泵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常见齿轮泵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优缺点,并对常见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径向不平衡力、间隙泄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齿轮作为齿轮泵的核心,通过对圆弧齿轮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的设计思想,并以泵的最小体积为目标函数,泵的排量,极限速度,齿轮啮合径向间隙等为约束条件,模数、齿数、齿宽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四圆弧齿廓齿轮泵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其基本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解决该类泵的基本参数选择问题;将这些参数与渐开线齿轮泵、普通摆线泵的参数进行比较。对四圆弧齿廓齿轮泵排量、理论流量、瞬时流量、平均流量、流量脉动、压力脉动等特性进行求解分析,并与常见的渐开线齿轮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最后通过SolidWorks对四圆弧齿轮泵零件进行设计,并建立四圆弧齿轮泵三维模型。本文对四圆弧齿廓齿轮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解决该类泵的基本参数选择问题,并建立三维模型,将对圆弧齿廓齿轮泵以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郭辉,沈勇,田辉,王尔侃[7](2012)在《三尖摆线泵的型腔数学模型与三维建模》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三尖摆线的原理及参数方程,在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尖摆线泵型腔的精确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简捷的腔体三维建模方法,可实现三尖摆线泵复杂腔体的精确加工,便于三尖摆线泵的推广和普及。

戴璐,卜睿[8](2012)在《基于内摆线原理的绘制椭圆装置设计》文中提出根据内摆线原理,推导了内摆线及内次摆线的参数方程,当R=2r时,内摆线变为直线,内次摆线则变为椭圆。并经过Pro/E建模仿真验证,动圆上点的轨迹为直线,圆内、圆外点的轨迹为不同的椭圆,基于此种原理设计一种绘制椭圆的装置。

卜睿,戴俊平[9](2012)在《三尖摆线泵型腔曲线的误差来源及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立了三尖摆线泵型腔曲线的数学模型,根据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制程序并且绘出型腔曲线图。通过对图的观察及其数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找出型腔曲线的误差来源,进一步阐述了该误差对泵体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影响。

黄将兴[10](2010)在《二次包络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研究》文中提出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能源装置,液压泵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性能的好坏。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简称摆线泵,它是一种容积式泵,它与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相比,具有结构紧凑,零件少,噪声低,流量脉动小,自吸性能好,适于高转速等优点。本文应用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对二次包络新型摆线泵展开理论和仿真研究,对于揭示其啮合传动的实质、提高泵的性能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简要介绍了摆线泵的齿廓曲线和二次包络摆线泵齿廓的形成方法,给出了齿廓曲线方程,讨论了二次包络摆线泵的优点,分析了二次包络摆线泵齿廓的顶切问题。②研究了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参数和结构尺寸,完成了二次包络摆线泵样机设计。③简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CDF软件Fluent,重点介绍在分析二次包络摆线泵内流场用到的动网格理论,以及和动网格理论有关的UDF相关基础理论。④分别建立一次和二次包络摆线泵的流道模型并划分网格,通过Fluent对摆线泵的泵内流场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二、三尖摆线的形成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尖摆线的形成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尖摆线泵性能分析及其定子型腔曲面加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三尖摆线泵原理
    2.1 摆线形成原理及其性质
        2.1.1 平摆线
        2.1.2 圆弧摆线
        2.1.3 内摆线的轨迹性质
    2.2 三尖摆线及几何性质
        2.2.1 三尖摆线的形成及方程
        2.2.2 三尖摆线的特殊性质
    2.3 三尖摆线泵的原理
        2.3.1 三尖摆线的包络线方程
        2.3.2 三尖摆线泵的工作过程
        2.3.3 三尖摆线泵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尖摆线泵性能分析
    3.1 型腔面积计算
        3.1.1 最小型腔面积计算
        3.1.2 圆包络后的型腔面积计算
    3.2 三尖摆线泵排量分析
        3.2.1 三尖摆线泵几何参数对排量的影响
        3.2.2 三尖摆线泵几何排量计算
        3.2.3 排量变化规律分析
    3.3 选定参数下泵的性能计算分析
        3.3.1 排量计算
        3.3.2 平均流量
        3.3.3 型腔容积变化规律
    3.4 流量脉动
        3.4.1 瞬态流量
        3.4.2 流量脉动产生的机理
        3.4.3 流量脉动分析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尖摆线泵结构设计
    4.1 三尖摆线泵传动系统与原理
    4.2 三尖摆线泵的工艺参数
        4.2.1 设计目标
        4.2.2 三尖摆线泵的尺寸及参数确定
    4.3 电机的选用
        4.3.1 受力分析
        4.3.2 转子受介质最大压力分析
        4.3.3 电动机的转速
        4.3.4 电动机的功率
    4.4 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参数
    4.5 齿轮传动机构设计
        4.5.1 齿轮机构参数设计
        4.5.2 齿轮校核
    4.6 零部件设计
        4.6.1 轴II设计
        4.6.2 轴I设计
        4.6.3 选用标准件
    4.7 三尖摆线泵的密封与紧固
        4.7.1 泵的密封
        4.7.2 结构密封
        4.7.3 垫片密封
        4.7.4 轴上O形圈密封
        4.7.5 右端盖软填料密封
    4.8 泵体的连接与紧固
        4.8.1 端盖与泵体之间紧固
        4.8.2 泵体固定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尖摆线泵建模与仿真
    5.1 数字化建模
        5.1.1 主要构件的建模
        5.1.2 零件整体装配
    5.2 摆线泵仿真
        5.2.1 位置分析
        5.2.2 运动分析
        5.2.3 静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尖摆线泵定子型腔曲面数控加工方法的研究
    6.1 三尖摆线泵型腔曲面分析
    6.2 刀具轨迹的形成
        6.2.1 圆弧插补
        6.2.2 摆线插补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内摆线用于型面联接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摆线理论及其应用
        1.2.2 型面联接廓型加工方法
        1.2.3 型面联接应力的分析
        1.2.4 型面联接的应用
        1.2.5 型面联接的轮廓检测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摆线参数的确定
    2.1 内摆线理论
    2.2 内次摆线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
    2.3 适用于型面联接的内摆线参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摆线型面联接的扭转分析
    3.1 扭转问题的弹性力学理论基础
    3.2 型面联接轴扭转问题的弹性力学假设
    3.3 摆线型面联接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解法
    3.4 型面联接轴扭转的实例
    3.5 用于型面联接的内次摆线曲线的几何要素确定
        3.5.1 确定结构的公称直径D
        3.5.2 内次摆线曲线的几何要素n的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花键联接与摆线型面联接比较
    4.1 三种类型的联接的特点和破坏形式
    4.2 三种结构的强度计算
        4.2.1 选择合适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和摆线型面联接进行比较
        4.2.2 强度计算
    4.3 三种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
        4.3.1 有限元理论及过程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分析的前处理
        4.3.4 三种结构分析的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疲劳损伤理论的疲劳分析
    5.1 疲劳理论
    5.2 基于NCODE DESIGNLIFE软件的疲劳分析
        5.2.1 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导入
        5.2.2 载荷谱的编制
        5.2.3 疲劳可靠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连杆凸轮减速器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1.5 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2章 连杆凸轮减速器啮合理论深入研究
    2.1 连杆凸轮减速器的基本理论
    2.2 摆线的生成方法研究
        2.2.1 传统摆线生成方法
        2.2.2 新的摆线生成法
        2.2.3 摆线生成法之间的关系
    2.3 凸轮理论齿廓的性质
        2.3.1 凸轮廓线的选取
        2.3.2 凸轮廓线封闭条件
        2.3.3 凸轮齿廓曲线形状的影响因素
        2.3.4 避免凸轮出现根切和尖角的条件
    2.4 凸轮理论廓线上任一点处压力角研究
    2.5 凸轮的实际廓线以及基本参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考虑摩擦时减速器受力分析
    3.1 整个传动机构受力情况分析
    3.2 不考虑摩擦时凸轮受力分析
        3.2.1 凸轮各个啮合点处作用力计算
        3.2.2 各个啮合点处作用力变化规律
        3.2.3 凸轮与推杆间总的作用力
    3.3 不考虑摩擦时传动机构受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摩擦时减速器受力分析及效率计算
    4.1 考虑摩擦时凸轮受力分析
        4.1.1 凸轮与推杆间相对速度的推导
        4.1.2 凸轮与推杆啮合点处作用力的汇交点
        4.1.3 凸轮啮合点处作用力的计算
        4.1.4 凸轮与推杆间所有啮合点作用力的合力
    4.2 考虑摩擦时传动机构受力分析
    4.3 传动机构的效率计算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齿轮参数及泵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1.2.2 齿轮泵的噪音控制
        1.2.3 齿轮泵的流量特性研究
        1.2.4 齿轮泵的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1.2.5 电机驱动齿轮泵的发展
    1.3 齿轮泵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啮合特性分析
    2.1 摆线齿轮泵工作原理
    2.2 摆线泵转子齿廓曲线形成原理及基本参数
        2.2.1 外转子齿廓曲线设计计算
        2.2.2 内转子齿廓曲线设计计算
        2.2.3 理论流量的计算
    2.3 转子的啮合特性
        2.3.1 转子的理论啮合特性
        2.3.2 转子的实际啮合特性
        2.3.3 转子的实际啮合区域
    2.4 本章小结
3 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优化
    3.1 齿轮泵的基本性能
        3.1.1 输入扭矩
        3.1.2 输出流量
        3.1.3 流量脉动率
        3.1.4 噪音
        3.1.5 齿轮泵的优化方向
    3.2 齿形的优化
        3.2.1 齿形优化的方向
        3.2.2 双中心摆线转子
        3.2.3 一种复合齿形的摆线转子
        3.2.4 合理的齿形消除困油
    3.3 齿形修形方法的优化
        3.3.1 齿形修形的作用
        3.3.2 齿形修形的方法
        3.3.3 等距修形的啮合间隙
        3.3.4 移距修形的啮合间隙
        3.3.5 等距和移距修形的区别
        3.3.6 转子的功能区域划分
        3.3.7 最佳修形方法
    3.4 油槽匹配的优化
        3.4.1 油槽的作用
        3.4.2 采用阻尼槽式卸荷槽消除困油现象
        3.4.3 进油延迟和排油预压缩
        3.4.4 高压密闭槽和平衡槽
        3.4.5 困油和气蚀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试验验证
    4.1 油泵性能试验台
    4.2 验证新齿形轮廓
    4.3 验证齿形修形方法
    4.4 验证油槽设计
        4.4.1 增加平衡槽
        4.4.2 重新设计油槽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内摆线应用型面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来源
        1.1.3 有限元法简介
    1.2 型面联接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内摆线的选取
    2.1 内摆线形成
        2.1.1 内摆线的参数方程
        2.1.2 内次摆线的参数方程
    2.2 内次摆线图谱的创建
    2.3 选取合适的内次摆线
        2.3.1 内次摆线的判定条件
        2.3.2 内次摆线的精确选取
        2.3.3 内次摆线封闭曲线的几何要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摆线型面联接的基本理论
    3.1 摆线型面轴截面的平面相关量计算
    3.2 摆线型面轴的拉伸
        3.2.1 摆线型面轴的拉压力
        3.2.2 摆线型面轴的拉压变形
    3.3 摆线型面轴的扭转
        3.3.1 摆线型面轴的扭转的应力函数
        3.3.2 摆线型面轴扭转情况下的剪应力分布规律
        3.3.3 摆线型面轴的剪应力求解
    3.4 摆线型面轴的弯曲
        3.4.1 摆线型面轴的弯曲应力计算
        3.4.2 摆线型面轴的斜弯曲应力计算
    3.5 摆线型面轴的弯扭组合变形
    3.6 摆线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相关计算
        3.6.1 接触压力算法的选取
        3.6.2 工程算法计算接触压力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简介
    4.1 接触算法简介
        4.1.1 直接迭代法
        4.1.2 接触约束算法
        4.1.3 数学规划法
    4.2 弹性接触问题
        4.2.1 基本假定
        4.2.2 接触条件
    4.3 弹性接触问题的解法概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摆线型面联接有限元分析
    5.1 摆线型面轴的有限元分析
        5.1.1 摆线型面轴的建模及仿真
    5.2 摆线轴毂联接初始接触点计算
    5.3 摆线型面联接接触有限元分析
        5.3.1 摆线型面联接模型建立
        5.3.2 摆线型面联接有限元结果分析
    5.4 接触应力对摆线型面联接的影响
        5.4.1 不同扭矩下的接触应力分布
        5.4.2 不同偏心率对接触应力的分布
        5.4.3 摆线型面联接拉压应力
    5.5 轮毂壁厚对摆线型面联接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6)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前言
    1.2 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3 齿轮泵发展简史
    1.4 齿轮泵的使用与发展概况
    1.5 国外齿轮泵研究与应用概况
    1.6 国内齿轮泵的研究与应用
    1.7 国内外圆弧齿轮泵研究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第二章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2.1 齿轮泵的工作机理
    2.3 齿轮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2.4 普通齿轮泵问题的探讨
第三章 四圆弧齿轮泵齿轮优化设计
    3.1 双圆弧齿廓齿轮泵简介
    3.2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齿轮齿廓设计
    3.3 四圆弧齿轮泵优化设计
第四章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特性分析
    4.1 普通齿轮泵排量的计算
    4.2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流量特征的分析
    4.3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压力脉动的分析
第五章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的设计与建模
    5.1 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结构相关计算
    5.2 结构设计
    5.3 四圆弧齿轮齿廓泵的关键零件及建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论文发表

(7)三尖摆线泵的型腔数学模型与三维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尖摆线泵的原理
    (1) 原理
    (2) 三尖摆线的形成
    (3) 内摆线方程
3 型腔的数学模型
4 型腔的三维模型
5 结语

(8)基于内摆线原理的绘制椭圆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内摆线原理
    2.1 内摆线及内次摆线的参数方程
    2.2 建立椭圆摆线方程
3 椭圆机构的Pro/E建模及仿真
4 椭圆机构的设计
5 结论

(9)三尖摆线泵型腔曲线的误差来源及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尖摆线泵型腔曲线介绍
2 建立型腔数学模型
    2.1 建立型腔的参数方程式
    2.2 用MATLAB软件生成图形
3 误差分析
4 结 语

(10)二次包络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齿轮泵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1.3 内啮合摆线泵的研究概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摆线泵齿廓分析
    2.1 普通摆线泵内外转子齿廓
    2.2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内外转子齿廓方程
    2.3 二次包络外转子齿廓的优点
    2.4 内转子的曲率半径及其对齿廓的影响
        2.4.1 异型二次包络摆线泵内转子理论齿廓的曲率
        2.4.2 内转子的曲率半径对齿廓的影响
    2.5 适当顶切的二次包络摆线泵
        2.5.1 工作原理概述
        2.5.2 顶切的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内转子
        2.5.3 顶切的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外转子
    2.6 小结
3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结构
    3.1 内外转子式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工作原理
    3.2 二次包络摆线泵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
        3.2.1 基本参数
        3.2.2 二次包络摆线泵参数优化设计
        3.2.3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结构尺寸
    3.3 进、排油腔的形状尺寸以及理论排量的CAXA 求法
    3.4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结构
    3.5 几何建模
    3.6 小结
4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压力场仿真分析
    4.1 流体基础理论
        4.1.1 变质量动量方程
        4.1.2 动量交换系数k
        4.1.3 数值计算模拟
    4.2 Fluent 简介
        4.2.1 Fluent 软件的组成
        4.2.2 动网格理论简介
        4.2.3 UDF 简介
    4.3 二次包络摆线泵的压力场仿真分析
        4.3.1 仿真一
        4.3.2 仿真二
        4.3.3 仿真三
    4.4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三尖摆线的形成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尖摆线泵性能分析及其定子型腔曲面加工方法的研究[D]. 夏合勇. 陕西理工大学, 2017(03)
  • [2]内摆线用于型面联接的特性分析[D]. 栗宜猛. 陕西理工学院, 2016(08)
  • [3]连杆凸轮减速器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D]. 柴锡军. 陕西理工学院, 2015(07)
  • [4]一齿差摆线齿轮泵的优化设计[D]. 邓礼均.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6)
  • [5]内摆线应用型面联接研究[D]. 卜睿. 陕西理工学院, 2013(07)
  • [6]四圆弧齿廓齿轮泵的设计[D]. 谭鹏刚. 宁夏大学, 2013(05)
  • [7]三尖摆线泵的型腔数学模型与三维建模[J]. 郭辉,沈勇,田辉,王尔侃. 工具技术, 2012(10)
  • [8]基于内摆线原理的绘制椭圆装置设计[J]. 戴璐,卜睿. 机械工程师, 2012(10)
  • [9]三尖摆线泵型腔曲线的误差来源及其分析[J]. 卜睿,戴俊平. 机械工程师, 2012(07)
  • [10]二次包络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研究[D]. 黄将兴. 重庆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三尖瓣摆线的形成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